第一篇:学校如何营造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学校如何营造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莆田第十五中学
陈丽娟
内容摘要:为什么要重视教师成长发展及如何为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优化师德教育,拓展师德境界;优化制度建设,开放创新空间,深化教研教改,激发创新火花;重视人文氛围,和谐校园人际环境;优化经费开支,搭建创新平台。
关 键 词:创新型
成长
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培养创新型的教师是新课程的需要。从传授课程到重建课程,建构如何完全依靠于教师的观念,知识和技能。从共性课程到个性课程,生成的是怎样的课程也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课程传授者到课程开发者,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选修Ⅱ课程的质量。培养创新型的教师是知识更新的需要。知识在不断更新,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育是一个动态的专业领域,课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的概念,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身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培养创新型教师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是教师的第一需要。
那么,学校作为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的主要阵地,该如何去营造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呢?
一、优化师德建设,拓展师德境界。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主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应把师德建设放在重点位置,并加强对新世纪创新型教师的师德培养。
1、加强教育法规学习,规范教师师德行为。
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师德认识,规范教师师德行为。
2、以人为本,提高师德修养。
(1)领导以身作则,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在学校工作中,学校领导应率先 垂范,勇于奉献,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教学之中,不计个人得失。积极参加听课、评课,亲自参与教学比武,兢兢业业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用无声地行动影响着教师们去敬业奉献。
(2)树立典型,培养教师爱生情感。每期在学生中开展“我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并结合师德考核评选出“爱生模范教师”,为教师们树立榜样,激发教师们的爱生情感。
(3)开展活动,培养教师的合作观念。学校经常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等,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群策群力,办好学校。
3、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师德水平。
一是学校应把师德建设融于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中,在学校内设置“师德举报箱”,及时发现教师师德方面的问题。二是成立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建立师德档案,与教师的评先晋级挂钩,鼓励教师人人争当“师德标兵”,把教师师德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优化制度建设,开放创新空间。
学校制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创新精神的发挥。学校应勇于突破甚至摒弃那些陈旧的、束缚教师教育创新的桎梏,而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发展管理制度。
1、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修订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如《班主任工作职责》、《教师工作实绩考核与评估细则》、《教学教研成果奖励办法》等,使之适应创新型教师成长需要。
2、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提高教师素质。
(1)树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学校坚持每周两小时的集中业务学习制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让教师们尽快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2)建立学刊用刊制度。提倡每位教师至少要拥有一份以上的专业期刊,每天一小时以上的阅读,每周写一篇以上的读书心得或教后感,每学期写一篇以上的教学研究论文,每年阅读一部以上的教育专著,并定期把教师学刊、用刊情况进行交流展评。
3、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要建立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确立评价标准
对于教师评价的依据应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及国家教委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在此依据上,应该逐步明确以师德为首为内容体系。其中包括:第一,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学生,工作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第二,教师的法制意识。教师要坚持依法施教,在贯彻、履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任务、要求、义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要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学既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学科水平。在现代教育中,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知识。第四,教师的工作能力水平,教师要有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班级等学生群体的管理能力,家访及做学生思想工作、心理疏导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第五,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师做班主任或其它教育工作的效果,教师学科教学成绩,教师著述、论文、报告、科研成果。在诸项评价内容中,尤以师德和法制观念为要,在很多评价中采取了师德和依法施教一票否决,如每学期教师的述职和考核,如果出现了严重违犯师德和违犯教育法规之事,考核则为不合格。
(2)制定评价方案 A、教师自我评价。
老师自评是主要倡导的评价形式,也是教师评价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它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可依据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本校的师资情况,拟定出A类和B类评价内容和标准,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作为C类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表。比如: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中,学校把“教学目标”定为A类目标;将“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的学习者”作为B类目标;教师也可把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有发言权、培养协作精神、关注学生思想行为方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作为C类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发展中,利用不同方式写出教学发展体会、教学日记、周期性总结等形式的自我 监控总结材料。
B、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觉和判断。因此,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让自己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学校管理者向学生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一般每学期两次专题会),作为定性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自己还要不定期地召开学生专题座谈会(每学期不得少于四至五次),作为灵活性、过程性评价;学校还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专题信箱,让性格内向、不敢在教师面前评价教师的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心理话。一周开一次信箱,一月做一次总结,也可设计学生问卷,让学生通过纸面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的评价。
C、家长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自己孩子在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促进家校协同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家长评价教师是家长的一项权利,也是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径。根据这一理论,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特别是教师的评价;教师每学期要按时完成全班学生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并认真做好记录;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了解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由学校和任课教师联合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让家长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可以在平时,也可以在家长开放日)
D、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主导力量,教师与教师间彼此都了解,因此,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总结的最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师评价中,教师对每一位教师的评价应是全面的、细化的和量化的。依据这一特点,每学期进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一个教师的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先进教师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常规的落实、教改实验的进展、课堂教学的设计、改进与效果等。
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中,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 足之处,提出提高发展的建议。其次,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再次,学校管理者要把平时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分解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灵活性等,在一个学期中,进行积累整合,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实在的总结性评价的成果。
现代学校管理改革中,教师评价制度的实施与完善越来越受到重视,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有助于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样的培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关系等等,合理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也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
三、深化教研教改,激发创新火花。
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教学,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所以,深化学校教研教改,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学理论,转观念。
实施新课改,教师都应学好理论,转变观念。新课程理念思想新、观念新,学校应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尽快地为学校教师洗脑,集中学习新课改理念,摒弃传统中陈旧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而代之为新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真正走上新课程改革之路。
2、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说课、开课、评课、集体备课、研讨会、教研沙龙等;开展叙事研究、教学反思、日志案例;开展各种教学比赛活动,如:教学基本功大赛、说课、优质课评选,课件展评,教学论文评选,教学案例评选等,创造各种交流机会,同伴互助,校际协作,专家引领,网络交流。
四、重视人文氛围,和谐校园人际环境。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给教师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搞好校园绿化,建设花园式学校,随时保证校园干净整洁、标语规范,板报新颖,内容齐全;随时更新艺术长廊、宣传板报和读报栏内容,形成浓厚的文明向上、健康文雅的人文氛围与和谐的育人环境。
2、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职能,广泛听取教师们的建议,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生活上的各种困难,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活动,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形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团结友爱、邻里和 亲、家庭和睦的风气。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群体心理气氛。
3、扩大教师工作自主权,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凡属学校重大问题,不仅班子集体研究,还应充分征求教师意见,并认真采纳好的建议,对教师的工作允许选择不同的工作方法去完成;安排工作根据各自的特长、兴趣爱好,使其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满足其成就感。
五、优化经费开支,搭建创新平台。
农村学校经费少,资金紧,学校平时各项经费的开支,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坚持量入为出,但为了教师的培养与提高,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学校设列科研专项培养资金,多次派人到省市县参加培训学习,开阔教师眼界,扩充教师视野,同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学设备,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条件,订购多种教育教学杂志、资料,为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提供经济补助,给足时间,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学习等等。为教师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并对教育教学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重奖。
创新型教师的成长非一朝一夕,学校是其成长的土壤,应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加速其成长的进程。
第二篇:积极营造年轻干部成长良好环境
积极营造年轻干部成长良好环境
年轻干部是组织的后备力量,是未来的希望。年轻干部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组织以后的发展前途,关系到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有助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为此,积极营造年轻干部成长的良好环境显得相当重要。
年轻干部能否成才,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应该为年轻干部营造怎样的成长环境呢?
首先,对年轻干部要有宽容之心,营造宽容、理性的氛围。年轻干部阅历尚浅、经验不足,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在所难免。我们理应有伯乐的慧眼,看到年轻干部的优势和潜力;还应有慈母的爱心,宽容年轻干部的幼稚和娇嫩。现在,对年轻干部还不够宽容,工作中出点毛病,有人就会指责“嘴上无毛,办事不老”,而年纪大的干部出问题,就很少有人说他“胡子太长,办事不好”。相反,如果没有宽容、理性的氛围,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年轻干部的成长,会制约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进一步影响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影响党的事业。
其次,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树立正确的科学用人理念。一是要树立不拘一格的科学用人理念。遵循一般用人的规律,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敢于打破常规,大胆起用新人、能人、年轻人,不因个人恩怨而埋没人才,甚至恶意打击人才,同时要量才而用,让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信者效其忠,各取所长,各尽其能。二是要树立注重长远发展的科学用人理念。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要培养好年轻干部,就更应该从长远处为他们考虑,全面的为他们考虑,而不能只顾眼前。要充分挖掘其潜力,发现其优点,夯实其基础,发扬其长处,以便于年轻干部的长远发展。三是要树立竞争择优的科学用人理念。通过采取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方式,优胜劣汰,选拔出一批在思想上、工作能力上优秀的人才,让有能者居之,这样才可以激励年轻干部不断追求进步,避免年轻干部丧失进取之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致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四是要树立实践出人才的科学用人理念。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相自苦寒来。只用让年轻干部多办事,多想事,多遇事,才能让他们更快的健康的成长。同时要让年轻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当中去,多了解群众的疾苦,感受群众的呼声,增强群众联系,融洽干群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认为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方法有两个:一是岗位交流,组织部要发挥职能优势,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多岗位锻炼,特别是要放到重要岗位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岗位锻炼,使年轻人尽快成熟起来;二是选派锻炼,把好的苗子送出去培养。操作时要注重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需要积极地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需要年轻干部自己深深地融入到这个环境当中,潜心学习,多加锻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早日铸造成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第三篇:营造良好环境 促进舟山旅游业发展
营造良好环境 促进舟山旅游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1
3信息来源:《振兴舟山》2006-02-10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而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旅游环境的优劣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试从分析舟山旅游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着手,探索促进舟山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舟山旅游环境现状
旅游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旅游环境指旅游区的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景区秩序、交通运输。广义的旅游环境还包括了旅游资源的条件及所处的区位优势、为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等。我市的旅游环境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从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来看。舟山地处长江南侧入海口,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东缘,是上海等大都市对外开放和交流的重要门户和主要通道。舟山是中国第一大群岛,自然风光秀丽,山海景观奇特、名胜古迹众多,目前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岱山岛、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及一个省级海岛历史文化名城定海。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普陀金三角综合旅游区、嵊泗列岛蓝色海岸休闲旅游区、岱山东海蓬莱海洋生态旅游区和定海海洋历史军事文化旅游区等独具海洋特色的旅游产品。
(二)从旅游产品来看。舟山的旅游产品已从单纯的朝圣、观光型逐步向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以不断适应旅游市场日益发展的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舟山除传统的佛教文化旅游外,还开发出了空中揽胜、海滨探险、海上竞技、海洋科普等充满海洋海岛特色的旅游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节庆活动有:国内首创的每年一届“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普陀山南海观音节”、“舟山海鲜美食节”、“国际海钓节”、“国际航海大赛”等。舟山旅游已成为华东旅游网、浙东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已初具规模。
(三)从旅游设施来看。舟山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得到了快速、协调发展,与旅游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已基本形成,海岛与国际间、大陆间、岛际间的飞机、邮轮、客轮、快艇、游船等集游览观光于一体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陆上交通可经多条海上“蓝色公路”直达上海、宁波至全国各地;航空有普陀山机场、岛际直升机停机坪,航线直达北京、上海、厦门等大中城市及各岛屿之间,舟山至香港的包机也已开通;市区、海岛和各景区交通便捷,已经动工兴建的“大陆连岛工程”将为舟山旅游与华东旅游网、浙东旅游网接轨,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5家,各类宾馆、饭店、接待中心、酒家700多家,近5万张床位,其中星级饭店51家,正在开发的临城新区将成为舟山旅游经济新的亮点。
(四)从其它方面来看。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我市的旅游服务质量、景区秩序、环境卫生、规范服务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对旅游业应该成为舟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城市环境不断改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二、舟山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部分旅游景点开发缺乏高水平、高起点和统一性规划,导致旅游设施建设档次低,不能吸引游客;区域旅游合作概念淡薄,“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还缺乏实质性的行动。
(二)旅游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缺少对海洋文化的深度挖掘,游客参与性不够强,旅游淡旺季明显。
(三)我市部分景点野导和宰客现象依然存在,游客投诉时有发生,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由于大陆连岛工程尚未完工,每到周末处于交通高峰期时,鸭蛋山和白峰码头出现游客滞留现象,严重影响了舟山旅游的形象。
(五)连续几年的赤潮,严重响了我市的生态旅游环境,如果对生态环境问题不加足够的重视,舟山蓝天、碧海的旅游优势会逐步削弱。
三、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资源整合和区域旅游合作这篇文章。首先必须在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高起点、高质量搞好旅游景点的规划,从舟山角度来谋划舟山旅游的整体规划布局,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联合与协作,使我市旅游逐步融人长江三角洲大旅游圈之中。设想规划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旅游线路,策划上海、杭州、宁波、舟山一线的旅游产品套餐,以陆上旅游大巴和海上游艇为主要工具,以线路串城市,充分利用资源的互补性优势,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针对洋山港开发的现状,可以就洋山、嵊泗岛和岱山等作区域性详细旅游策划,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以迎合上海及周边城市的旅游需求。
(二)充分发挥我市海洋海岛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深挖海洋文化内涵,完善和打造旅游特色产品(海洋休闲度假产品、游艇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荒岛探险旅游产品等)。要在景区多设计一些游客参与性项目(如文艺演出、民间绝活表演和各种参与性比赛等),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增加游客的消费量。要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推出几条特色旅游线路,可采用套票、联票等形式,提高旅游效益。
(三)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断优化旅游环境。要着力塑造文明的旅游行业新形象,从强化市民“三德”教育、提高文明素质人手,组织旅游窗口单位及相关行业深入开展“三优一满意”和创“青年文明号”活动,力争更多的窗口单位评上国家、省“文明示范窗口单位”和“青年文明号”,促进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及岗位技能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有关旅游管理的规章制度,积极营造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旅游新秩序,提高我市旅游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快大陆连岛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旅游景区、游览区内外旅游交通建设,在旅游景区和主要旅游线路上改造和建设一批达标旅游公厕,在飞机场、汽车站、客运站和各景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规范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结合市内交通秩序整顿,创造条件开通旅游专线和配备有导游服务的观光巴士,尽快在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车站设置旅游咨询投诉电话,完善旅游住宿、餐饮设施以满足各种层次旅客的需要。另外,为迎接上海世博会7000万游客的高峰,我市可建设几家五星级大酒店,拓宽投资渠道开发海岛休闲娱乐城、高科技海洋主题馆、海洋高尔夫球场、海洋国际会展中心等娱乐商务、度假接待设施,提高我市的接待档次。
(五)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舟山旅游业必须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对一些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要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对已经开发的资源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尽量不搞资源破坏性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适应的旅游活动(如生态旅游等),强化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矫正旅游市场中的非持续性的生产行为。
(六)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对交通设施、接待设施、景点建设等的投入,进一步优化我市的旅游环境。在项目选择上,要注重结合舟山海洋特色。如开发海上游艇项目,引资建造三星以上标准的从上海到舟山的海上游艇,组成“海上大巴”和“海上宾馆”,并配套建设游艇港口中心基地;开发港区旅游项目,要利用东海大桥、洋山港开发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等重点项目,把港区开发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开发荒岛项目,要引导和鼓励外商围绕休闲景观房产、生态主题公园等项目,开发无人小岛。
(课题组:姚海君、胡国华、许央国 执笔:胡国华)
第四篇:努力营造年轻人成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努力营造年轻人成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功以才成。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我国经济、科学、政治、军事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被反复的验证。人才就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谁能够培养引进大批优秀人才,谁就能在事业发展上占据主动、抢得先机。而年轻人才就是是种子,是希望,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未来。因此,怎样去营造一个年轻人才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我们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年轻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为年轻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努力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拔等各方面的机制,敢选、敢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强劲的原动力!结合在单位的工作实际,我认为我们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彻底改变陈旧的用人思想,敢于重用年轻人才。要以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思维,坚决摒弃“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限制年轻人成才成长的陈旧思想,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敢于打破常规,抓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发现并使用年轻干部中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人才。敢于相信年轻干部,敢于让他们担负重任,让他们在最基层、最艰苦、最能得到磨练的岗位上,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学习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培养”。二是要戒 1
除求稳怕乱的思想,敢于放手使用年轻人才。年轻人不可避免的会有经验不足、急于求成和天马行空等一些缺点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要戒除求稳怕乱的思想,敢于放手使用,不求全责备。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年轻人的缺点,遇到问题及时帮助,耐心帮助其成长。同时,也要大力营造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呼吁媒体和社会更多地关心、爱护、监督青年人才成长,引导人们破除嫉妒心理,克服那些嫉才、贬才、轻才、弃才的做法,为年轻人才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三是要完善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激励年轻人才不断成长。敢于大胆起用和放手使用年轻人才并不是要以放任的态度,任由年轻人不科学甚至是不健康的成长。我们也要不断完善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精心营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环境,激励年轻人才面对竞争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最终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2
第五篇:给年轻干部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给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也强调: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年轻干部是社会进步的后备力量,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坚强保证。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积极培养年轻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年轻干部健康成长,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用人氛围。每一个单位、每一级组织,都要从有利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意义,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职能部门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大力举荐,形成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年轻干部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年轻干部也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积极进取的心态,严肃认真的态度,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培养和挑选。其次,保证年轻干部全面健康成长,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各级组织,要有领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年轻干部进行“浇水施肥、修枝剪叶、培土整形”。年轻干部大多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工作热情、有朝气,思想比较敏锐,接受新事物快,有开拓进取精神,许多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和社会经历的局限,年轻干部也存在弱点和不足,主要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进一步成熟起来,就要掌握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就要学历史、学经济、学科技、学管理、学法律,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强化内涵修养,优化思维方式。
再次,保障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要建立一套好的制度机制。有了
好制度,才能保证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有序进行,更有利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制度机制,可以让年轻干部的个性发展通道多元又宽敞,促进脱颖而出。要“多让制度来说话”。不能寄希望于伯乐识别和选拔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必须通过完善科学合理的制度依法依规选人。注意完善对年轻干部的考核机制,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引入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考评手段,全面分析、统筹考虑各个方面的情况。特别是突出民意调查和综合评价,增强干部考核的科学性,把干部选拔的标准、要求和程序交给群众,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准确评价。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逐步扩大群众参与干部考核评价范围,改变过去“官评官”、“少数人评少数人”、“党内评”的做法,实现“官评”与“民评”相结合,党内与党外相结合,切实提高选人用人透明度。完善考核指标。把干部是否具有较高科学发展能力,作为选拔任用的“度量衡”。根据不同系列、不同层级干部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分类设计具有不同权重结构和侧重点的考评指标。同时,创新选拔任用方式。注意抓住年轻干部“最佳使用期”,在他们的黄金时间及时推上重要岗位。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条件小步快跑,缩短成长周期。每次调整补充领导班子,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年轻干部。最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需要在实践中去锻炼。“实践出真知,磨砺长才干。”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是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实践锻炼有利于年轻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利于克服弱点,有利于练好基本功。“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应给优秀的年轻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在负责重大项目、处理矛盾集中事件、组织重要活动、协调重要关系、解决急难险重事项中,提高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采取组织调整、选派挂职等方式,着力强化组织培养和锻炼效果,促其健康成长;根据干部培养规划,适时地、大胆地把优秀干部放到关键岗位进行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为“骏马”、“贤才”。
另外,年轻干部的成长,发挥其实际才能和素质,也需要一个和
谐、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工作氛围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领导干部要树立清正廉洁、服务群众的榜样,弘扬优良作风,帮助年轻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同时社会舆论对年轻干部的成长也责无旁贷,应该坚守舆论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作为公众,在质疑和否定问题、现象以前,应该摆正心态,思考后再做出判断,正确看待年轻干部成长,不盲目夸大,让优秀年轻干部在和谐、宽容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大有所为。提高政府公信力也从另一方面给年轻干部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营造一个有利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不断培养出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使国家的领导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让那些优秀的年轻干部发挥其才能,造福人民,利于国家,才能使优秀的年轻干部成为国之栋梁,民之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