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高中数学2---1立体几何基本定理与公式

时间:2019-05-12 17:2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万全高中数学2---1立体几何基本定理与公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万全高中数学2---1立体几何基本定理与公式》。

第一篇:万全高中数学2---1立体几何基本定理与公式

万全高中数学基本公式

知识要点

1.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面.2.两个平面可将平面分成部分.3.过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4.三个平面最多可把空间分成部分.空间直线.1.空间直线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异面.相交直线—共面有且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

2.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3.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下图).(二面角的取值范围0,180)(直线与直线所成角0,90)

121(斜线与平面成角0,90)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0,90)

方向相同方向不相同(向量与向量所成角[0,180])

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5.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的长度.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3.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4.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

P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若PA⊥,a⊥AO,得a⊥PO(三垂线定理),O

A得不出⊥PO.因为a⊥PO,但PO不垂直OA.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推论: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⑴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

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

1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⑵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一、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1.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2.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注]:一平面间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4.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二: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对应平面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5.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P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

五、棱锥、棱柱.1.棱柱.O⑴①直棱柱侧面积:SCh(C为底面周长,h是高)

②斜棱住侧面积:SC1l(C1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l是斜棱柱的侧棱长)

⑵{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直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⑶棱柱具有的性质:

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直棱柱定义):棱柱有一条侧棱和底面垂直.⑷平行六面体:

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注]:①一个棱锥可以四各面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V棱柱Sh3V棱柱.正棱锥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注]:i.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ii.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

iii.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

等);底面为正多边形.正棱锥的侧面积:S1Ch'(底面周长为C,斜高为h')

2⑵棱锥具有的性质:

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

叫做正棱锥的斜高).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

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3.球:⑴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4①球的表面积公式:S4R2.②球的体积公式:VR3.31②圆锥体积:Vr2h(r为半径,h为高)3

1③锥形体积:VSh(S为底面积,h为高)3

六.空间向量.1(1)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亦称平行向量,指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2)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 ∥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具

有唯一性),使ab.(3)共面向量:若向量a使之平行于平面或a在内,则a与的关系是平行,记作a∥.(4)①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b不共线,则向量P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

在实数对x、y使Pxayb.②空间任一点、B、C,则OPxOAyOBzOC(xyz1)是PABC四...O.和不共线三点......A.....点共面的充要条件.(简证:OP(1yz)OAyOBzOCAPyABzACP、A、B、C四点共面)

注: 是证明四点共面的常用方法.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a,b,c不共面...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推论: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 xyz(这里隐含x+y+z≠1).注:设四面体ABCD的三条棱,ABb,ACc,ADd,其

B

1中Q是△BCD的重心,则向量()用

3D

3.(1)空间向量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轴是纵轴(对应为纵轴),z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①令a=(a1,a2,a3),b(b1,b2,b3),则

(a1b1,a2b2,a3b3)a(a1,a2,a3)(R)aba1b1a2b2a3b3a∥ba1b1,a2b2,a3b3(R)

a12a22a32a1a2a3aba1b1a2b2a3b30

b1b2b3(aa)

a1b1a2b2a3b3ab cosa,b222222|a||b|a1a2a31b2b3

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d(x2x1)2(y2y1)2(z2z1)2.(2)法向量:若向量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记作,如果那么向量叫做平面的法向量.(3)用向量的常用方法:

①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n是平面的法向量,AB是平面的一条射线,其中A,则点B到平面②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n1,n2分别是二面角l中平面,的法向量,则1,n2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1,n2方向相同,1,n2反方,则为其夹角).③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定理:已知直线a平面,ABa,CD,且CDE三点不共线,则a∥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使ABCDCE.(常设ABCDCE求解,若,存在即证毕,若,不存在,则直线AB与平面相交).

第二篇: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汇总

2011年高考数学资料整理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定理汇总

集合类:

ABAABABBAB

逻辑关系类:

对数类:

logaM+logaN=logaMNlogMaM-logaN=logaN

logaMN=NlogaM logab

MN

=

Nb

logaMloga1=0

logaa=1loga1=-1a

loga^b

a

=b

logaa^b=blogab=alogba=1a

三角函数类:

sin,一二正

co,s一四正tan,一三正

sinsin

coscos

tantan

sin

2

cos

2

1sin2

cossin

cos2

cos

sin

cos2

2

sin



1

asinA

bsinB

csinC

2R

abcsinAsinBsinC



a*ba*b*cosa*b

cos

a*b

xx

yy

a

b

c

2bccosA

cosA

2bc

xx

221

*

yy

x

y

x

y

流程图类:

Int2.52.52(取不大于2.5的最大整数)mod10,31

平面几何类:

(取10除以3的余数)

圆标方程xa圆心:a,b

yb

r

函数类:

斜率:k

yx

y(xx

圆一般方程x

y

DxEyF0

x)

D

E

4F0

点斜式:yy

y

kx

x

x

y

两点式:

yy

xx

DE

圆心:,;半径:

22

4F

点点距离: PP

截距式:

xa

yb

1

0 ba

x2x1y2y1

一般式:AxByC韦达定理:x

x



1//2k1k2

点线距离:d

c

xx

a

A

x

B

y

C

A

B

A

x

B

yC10

与A2xB2yC20

平行:AB垂直:AA



AB BB

椭圆:ab

yb

1ab0

0

a

c

焦点:(c,0),(-c,0)

c

平行:A1xB1yC30 垂直:B1xA1yC30

平面向量类:

ab

a//b

离心率:e准线:x

a

c

双曲线:a

yb

1a,b0

b

c

a

xx,2

y

y

焦点:(c,0),(-c,0)离心率:e

a

c

xy

xy

0

准线:x渐近线:y

c

ba

x

抛物线:y

2px

(p>0)

p

焦点:F,0

2

x2x

2,11

2xx,x,x

1

离心率:eca

准线:xp2

数列类:

等差:ana1n1d

a

n

a

m

nmd

S

1

n

n

n2

n

a

nn12

d

mnpq

a

m

a

n

a

p

aq

等比:an1

na1q

a

n

a

nm

m

q



S

a11n

q



a1

anq

n

1q1q(q≠1)

mnpq

am

a

n

ap

aq

线性规划类:

n

nxn

niyixi

y

ii1bi1

i1*n2

nx2

nix

ii1i1

aybx

nxiyinxyx

i

xyiy

**bi1

n

n

x2

x2inx

i

x

i1

i1

aybx

导数类:

kxb,kC,(0C为常数)

x,1

ax,

a

x

lnaa0,且a1e

x,

ex

log

a

x

,1e

xloga

1xlna

a

0,且a1

lnx,sinx,x

cosx

cosx,sinx

fxgx,f,xg,x

Cfx,Cf,xC为常数

fxgx,f,xgxfxg,x

fx,f,xgxfxg,x

gx



g2

x

gx0 复数:

i

1

abicdiac,bd

abicdiacbdi abicdiacbdi abicdiac

bdbcadi

x2y

xyixyi

Zar,以a,0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Zabir,以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1

3-2

2i

1



1i2

2i12

0

ax

bxc0,

b2

4ac0

x

b

4acb2

求根公式:

i

2a

向量与向量模关系:

Z1Z2Z1Z2Z1Z2

Z1,Z2是二次方程的根,那么即Z1abi,Z2abi

Z1,Z2共轭。

等式与不等式:

ababaabb



ac2

2a

b

aabb

b3b

a

24

abc2

3abc

ab2ab,ab2

ab,ab时取“”

ab2ab

abcabbcac

222

平面几何类:

内心: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到交边距离相等,为内切圆圆心)外心: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垂心:三条高线的交点 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

S三角形

1

ppapbpc注:pabc

2

角平分线:中

AD

ABAC

BDDC

线

2AB

AC

BC

12

S扇形rr弧长

22

立体几何类:

S直棱柱侧ch

ch,V柱体V长方体abcSh

V球

R

S正棱锥侧S正棱台侧

1212,V椎体V台体

1313

Sh

SS,S球

4R

S,cch

hS

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公共点的一条直线。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定理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定理2: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点、线、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他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第三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部分定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部分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 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平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为 [0°,90°]

最小角定理: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 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esp.直线和平面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 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 的垂线,平面 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a、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

二面角

(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 [0°,180°]

(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esp.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 ⊥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ttention:

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

多面体

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esp: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Attention:

1、注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空间向量也可在无坐标系的情况下应用

多面体欧拉公式:V(角)+F(面)-E(棱)=

2正多面体只有五种:正四、六、八、十二、二十面体。

attention:

1、球与球面积的区别

2、经度(面面角)与纬度(线面角)

3、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4、球内两平行平面间距离的多解性

cool2009-01-29 15:44

两点确定一直线,两直线确定一平面。

一条直线a与一个平面o垂直,则该直线与平面o内任何一条直线垂直。

一条直线a与一平面o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该平面垂直。若直线a在平面y内,则平面y与平面o垂直。

平面o与平面y相交,相交直线为b,若平面o内衣直线a与直线b垂直,则平面o与平面y垂直。

一条直a与平面o内任何一条直线平行,则直线a与平面o平行。

直线a与平面o以及平面y都垂直,则平面o与平面y平行。

第四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模块公理定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模块公理定理汇编

Hzoue/2009-12-12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Al,Bl,且Aα,Bαlα.(作用:证明直线在平面内)

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作用:确定平面)推论 ①直线与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

②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③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Pα,且Pβαβ=l,且Pl.(作用:证明三点/多点共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空间等角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推论 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意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面面平行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 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三垂线定理 如果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则它和这条斜线垂直. 逆定理 如果平面内一条直线与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则它和这条直线的射影垂直. 射影定理 从平面外一点出发的所有斜线段中,若斜线段长度相等则射影相等,斜线段较长则射影较长,斜线段较短则射影较短. 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线面垂直性质定理1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线面垂直性质定理2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1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2 两个平面垂直,过一个平面内一点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的直线在该平面内.

第五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证明公式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线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如果连条直线同时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与一个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垂直于平面α。

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三垂线定理 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的血现在平面内的射影,则这条直线垂直于斜线。

下载万全高中数学2---1立体几何基本定理与公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全高中数学2---1立体几何基本定理与公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体几何证明的向量公式和定理证明(最终定稿)

    高考数学专题——立体几何遵循先证明后计算的原则,即融推理于计算之中,突出模型法,平移法等数学方法。注重考查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立体几何证明的向量公式和定理证明附表2......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定理口诀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定理口诀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

    高中数学:1.6-微积分基本定理(教案)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定积分的概念及用定义计算 2、引入新课 我们讲过用定积分定义计算定积分,但其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不是求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我们必须寻求计算定积分......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决[5篇]

    高中数学知识点公式定理记忆口决 《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

    高中数学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西城区)在(2x2 A.-5 1x)的展开式常数项是 6 D.60 ( ) B.15 C.-60 2.(东城区)8名运动员参加男子100米的决赛. 已知运动场有从内到外编号依次为1,2,3,4,5,6,7,8的八条跑道,......

    高中数学-公式-排列组合与概率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1、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知识点总结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1.计数原理知识点 ①乘法原理:N=n1·n2·n3·…nM (分步) ②加法原理:N=n1+n2+n3+…+nM (分类) 2. 排列(有序)与组合(无序) Anm=n(n-1)(n-2)(n-3)…(n-m+1)=n!......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测验试题(A)

    《数学》第十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测验试题(A卷)班别:学号: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主要区别在于:加法原理针对的是问题;乘法原理针对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