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多媒体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促进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内容摘要: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的应用,可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的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便于幼儿理解,能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发挥课堂应变能力,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学会了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应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关键词:多媒体、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兴趣
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动画等的有机结合,能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引起幼儿的注意,多媒体技术与语言活动的整合,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充分活跃幼儿思维,激发其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在实际工作中的尝试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情景,激发幼儿口语表达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活动开展是
困难的,《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多媒体利用形、声、色、光等因素,结合具体教育内容,巧妙的渲染气氛,灵活的创设情境,有效地感染幼儿,调动其情感、活跃其思维,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这种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更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幼儿口语训练的热情。
由于个性和环境的差异,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有的幼儿寡言少语;有的幼儿说话落落大方;有的幼儿腼腆害羞。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图片等简单教具,那么幼儿群体在语言表达方面会呈现向消极方向发展的现象,因为在这样的活动环境中,能说会道的幼儿没有语言表达的兴奋点,而能力差的幼儿又缺少语言表达的凭借物。
人的兴趣可以转化为活动的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直接推动力。幼儿是在交流和表达中发展语言的,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多媒体课件中,小白兔把花瓣装入信封后的心情,老山羊、小花猫、小松鼠、小鸡、等小动物拆开花瓣信的喜悦的表情,逼真形象的动物对话和富于动态的情景,使孩子们完全投入,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具有感性、立体、动态的情境,能直接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和语言学习的动机。
二、强化多媒体的直观特点,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电教手段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使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清晰的图标一目了然;一些难以掌握的技能,可以通过对比、区分正误、反复练习得到强化。电教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播映动态图画,展现多彩情景,这种借助电教手段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的方法简便易行,在教学中效果明显。
在幼儿语言活动中,通过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敏感性。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其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难在表达过程中通过想像形成鲜明的画面,语感的培养往往会受到限制,而多媒体技术有定格放大、反复显示画面等多种功能,同时提供视听刺激,将视听形象合理的结合,把看、听、说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
如故事《海马爸爸生宝宝》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词,例如鱼鳍、育儿袋、嬉戏等等,通过多媒体操作帮助,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像,使幼儿顺利地理解了词义。因此对于以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的幼儿来说,多媒体技术给予了幼儿良好的审美感受,促进其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把静态物品转化为动态物品,把虚拟事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事物,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
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品,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激起幼儿的说话欲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海底探险》是个讲述活动,描写了海豚认识大海的过程。由于故事是在大海中进行的,幼儿对海底世界缺乏感性的认识,如果只是一张张的图片,幼儿没有那种感性经验,对于海豚看到海里各种动物的心情是无法表达的。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制作了课件,把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生动的形象、丰富写实的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理解力,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从而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
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既可以想像星月上的世界,也能够幻想昆虫小草的天地。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创造力也是值得挖掘开拓的,故事《小猪盖房子》中三只小猪、大灰狼的卡通形象激发了幼儿的想像,从而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方便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设置思考点,引导幼儿思维,构建想象空间,从而在幼儿语言的创造性整合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小树叶旅行记》是一个意境优美的故事,在教学时我制作了一个声像结合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出现在显示屏上。绿绿的草地、幽幽的树林、孤单的小树叶,孩子们仿佛来到了森林里。此时,他们就是树叶,完全融入了找妈妈的急切、焦急的情景中。加之老师开放式的提问,引起了幼儿的共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小树叶找家,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只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考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精心设计课件,适当运用,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原理》贺乐凡、杨文荣编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4、《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著
第二篇:如何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幼儿通过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根据主题制定材料,角色行为不断产生
1、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
角色游戏的主题具有广泛性,如知识性方面、社会化方面等等都是角色游戏选择主题的源泉。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交往行为。所以,角色游戏主题应确立在社会性方面。
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还应根据幼儿可理解水平,掌握主题的教育价值,提出角色游戏实施的方案。例如设计“逛公园”的角色游戏,首先对主题做一下分析。公园的布置结合家乡扬州的瘦西湖、个园等公园的著名景点,这个游戏活动是在幼儿已经对家乡景点有了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游戏中,幼儿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要求,身体力行地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导游、游客、船娘、管理员、摄影师等,学会分工、谦让、分享、协作等行为规范。
2、角色游戏材料的准备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游戏的主要载体,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使用、摆弄、操作,其感官不断受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的刺激,从而推动思考、想象、探索、创造的发展。幼儿对材料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在价值,促使幼儿在对材料的利用,展开与材料的对话,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产生社会意识。
材料准备途径:一是以物代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做他用。如老师收集一些废旧的吸管,这些吸管可以被孩子们用来做小吃店中串羊肉串。二是巧用教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用的教具,在角色游戏中也大有用场。如动物图片,小朋友在宠物医院中作为小动物床铺的标志。三是让幼儿参与制造各种玩具。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是游戏材料准备和利用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制造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造玩具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物代物的再创造过程,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在制造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材料的准备,这样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另外,还可让每个孩子带1-2件玩具来幼儿园,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材料,而且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懂得爱护别人的玩具,使他们心中有他人。
二、深入开展角色游戏,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1)、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行为技能。
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通过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各种劳动者的行为技能,从而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辛苦。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通过体验游戏角色,让幼儿掌握了社会行为技能,也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
在开展不同的游戏主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游戏内容的思考。如创设小吃店游戏时引导孩子讨论:“饭店中需要哪些人?哪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的小吃店,了解小吃店里有营业员、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等不同的职业分工。大家一起制作收银机、美味可口的小菜、日用品的废旧材料等,积极创设小吃店的游戏情景。通过开展游戏,孩子们积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劳动;同时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收银员要保管好自己收来的钱财,还要根据货物的价钱计算顾客应付多少钱,顾客给钱后还要考虑是否要找零钱等工作……在游戏中,孩子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劳动者的社会活动进行反复体验后,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了各种劳动规则,并不断地在游戏中来“规范”角色游戏行为。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加深了孩子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孩子不断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在游戏中与同伴频繁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接受集体的支配、履行集体的共同义务、学会与人相处。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必须相互宽容、谦让才能保证一个集体的融合,于是幼儿在集体中开始学会理解。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也使游戏情节不断地发展,游戏行为更深入、具体。幼儿通过游戏,增加了交往的机会,也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去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借助于游戏,幼儿的社会性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因此游戏活动之间是相互牵引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要发生一些关系:如大卖场里的人可以到理发店理发,可以到影剧院看电影;而作为理发店里的人也可以到大卖场里面买东西,这样彼此之间就发生互动了。另外每个游戏内容中也在互动:理发店里有理发师、顾客;顾客在理发过程中肯定会和理发师交流价位、发型等内容,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各尽其职。幼儿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客观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幼儿互动起来,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体验交往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性,更增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别人交往,掌握与人相处的各种技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体验游戏过程,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讲评,从而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同时在每次游戏活动后,积极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玩游戏的情况,交流游戏中碰到的问题或收获,根据幼儿的问题大家讨论寻求游戏解决的方法。如有一次,大卖场里的“营业员”介绍说:“我们在玩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了一样水果,最后他竟然不要了,就随意的扔在蔬菜的那个区域,那我们该怎么办?”老师及时抓住了幼儿游戏中关注的问题,让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增设一个理货员,这样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及时解决,马上将放错的物体放回原处。通过老师引导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游水平,促进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情景性。除此之外,我还会对一些错误的游戏行为进行及时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孩子明确自己在游戏中不该做的一些事情,如有的角色出现一直离岗的现象,明显是不对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解决使孩子在下次玩的时候玩的更投入、更棒。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1)、以幼儿的兴趣为热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以及实际生活经验,逐步点滴积累,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东关街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小吃:扬州炒饭、馄饨、饺子等等,另外还需要自助餐区,酒水自取区,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冷饮,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小小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出现在“特色小吃”、“老街茶馆”和“超恒蛋糕屋”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深入到游戏角色中去,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
2、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意愿,利用游戏科学性、合理性地教育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角色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是孩子成长的平台,它为孩子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自主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在游戏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轮流、合作、分享、互助,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
3、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 “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游戏中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规则,以及交往过程。因此,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来体验成人的生活继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
第三篇: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姓名:韦洁班别:大二08(4)学号:164号
摘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必要条件。有时,孩子想表达,有时,孩子想表达,而成人往往不愿意认真听,甚至无故打断孩子之间的谈话,这样做无疑剥夺了孩子交流的权利。因此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体验到成功的愉快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聪明才智倾注在口语表达上……关键词: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园时期正是幼儿发展语言的最好时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个最佳时期,让幼儿的语言能力有好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谈话中和各种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死亡的表现形式,而思维的基础是感知觉,幼儿只有通过多看、多感受,才能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其思维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的心中有了表达的内容,才有表达的愿望。因此,在班级中,老师应为幼儿开设语言角,结合幼儿园当月的主题内容,在语言角中放入一些故事书,图片类的书籍等,让幼儿随时随地进入其中,翻翻看看,随便说说,发表见解;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如在主题《伞》中,可以引导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伞的样子,伞的用处;还有不同伞的区别等,二、,丰富想象力帮助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在每天的活动中幼儿会获得很多知识和技能。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地利用好这些活动,让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激起自
己想说的愿望。丰富的想象力为幼儿大胆表述提供了平台,每个幼儿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里飞翔。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
1、要通过各种游戏,来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我们经常看到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常常用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他们很随意地边想边玩边说。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你会听到这样的交谈:你呀不要踢被子,不要着凉,生病了还要上医院输液、打针,很痛很痛,你会哭的。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等等这样的交谈。这时候,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倾听幼儿的独自言语,并给予正确指导,使她的语言发展更加完善。
2、充分利用散步、郊游等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学会仔细地观察,幼儿对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与疑问。教师在组织幼儿散步或郊游时,先要引导幼儿去仔细地观察自然界中不同的事物,要给幼儿充分交谈和表达的时间,激发幼儿的想象与联想,让他们将视觉的信息、听觉的信息、主观感受及愿望形成语言表达出来,以满足他们说的需要和提高说的能力。比如最近几天,天气逐渐变暖,很多植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在午餐后的散步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对身边的植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引发他们进行讨论,从而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师请幼儿讲述“森林里都有些什么小动物?他们每天都会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幼儿由于没有经验,能讲出来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如果请幼儿想象,森林里面的小动物发生的故事,就会有许多幼儿能滔滔不绝的讲述。所以幼儿的想象力也能帮助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仅幼儿的发散性得到了培养,而且幼儿描述语言的完整性也得到了加强。
1、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式情景,使幼儿有积极思考、大胆设想的空间;
2、试让幼儿自编故事、自设问题,并自行想象、解决,给其锻炼思维的能力;
3、使幼儿大胆提问,激发幼儿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并给其表现和交流的机会。
如在一个大班的故事活动,常规的教学方法就是幼儿欣赏故事,然后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但是,如果先设置悬念,只请幼儿欣赏若干张图片中的一张,请幼儿想象故事发展,那幼儿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许多不同故事,并且表述出来。
三、改变引导策略,使幼儿成为活动中运用语言的主体,幼儿听,然后提问题这样,这些都是在老师的指点范围内学习,不能提供给幼儿很好的语言发展环境。在诗歌教学中也是,有的老师就是让幼儿一次又一次的读,直到能背诵,一点都没有创造性和引导性。产生这些现象,都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变通性、教师应注重改变自己的引导策略,为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提供给幼儿更广阔的空间。
1、让幼儿成为情节中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回变换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不同的状态下反复学习掌握一句话或一句型。使幼儿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位子上接受,更不用说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通过情节的熏陶或扮演或移情感受等成为情节的主体,用自己的语言在一定的情节中,运用符合情节的语句表达,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不同程度的幼儿立足于自己的表达层面获得发展,给他们创造发展的空间,给他们广阔的空间去表达表现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与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指导幼儿生活学习。
2、给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表达表现
操作活动一般在计算教学活动中,要会较多的加以运用。在语言教学中也应该注重提供给幼儿可操作材料的空间,根据语言内容进行摆一摆、拼一拼。如主题教学活动《三只蝴蝶》,先发给幼儿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纸,让幼儿折叠蝴蝶和花朵,然后和幼儿一起边复述故事边操作,这样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也可以经过玩游戏,在游戏中获得语言能力发展的提高。
(四)日常言语交往中的指导也很重要。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对幼儿实际的言语交往能力给予指导,把语言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这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环境。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可以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语言教师指导和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使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父母与孩子言语交
际应注意什么,要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去细心的观察,不断的挖掘,为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努力!常言道:你的眼睛会说话。可想而知说话的重要。因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可以使人们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感受、需求、愿望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我们的孩子也是如此。幼儿大脑的发育非常迅速,语言功能也得到迅速发展,因而,在日常阅读活动“身边的变化”中,我们让幼儿结合社会中、生活中的变化来畅所欲言,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发现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为幼儿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谈话是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一种
语言活动,经常开展谈话活动,能较好的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自由交谈令幼儿无拘无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而且不
受空间、事件、人物的限制,于是在课间我经常向幼儿提出问题,让幼儿自由交谈。如“昨天看了什么动画片?今天是谁送你来幼
儿园的?”等等。在幼儿自由交谈中,幼儿的预言得到了锻炼,在原有水平上有了提高。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时,也应注意教师的日常积累,只有教师成为生活的欣赏者,教育者,才能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
中的需要,兴趣,促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发展。
总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是需要我们正确去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孩子进行他们感兴趣的语言活动,给他们创造广阔的空间去大胆的表达表现自己的想法,从中获得需要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与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能指导幼儿生活。
参考文献:《安徒生童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幼儿园语言活动指导—幼儿的语言素质教育》、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语言》、网上连接
第四篇:——科学利用自然环境 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科学利用自然环境 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引 言
自然生态环境是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利用开发的对象,对于幼儿教育,尤其是对幼儿生理、心理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徐菲:《对仪化幼儿教育宏观生态环境的分析》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所形成的环境态度、情感等对其成长过程中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贯穿着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终身学习思想,贯穿着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与幼教密切结合起来的开放教育思想,不仅给幼儿园的全面教育设定了总纲,也与我们正在实践的环境教育不谋而合。为此,我们尝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自然环境教育为切入点,在《纲要》的指导下开展了三个阶段的幼儿自然环境教育实践,经历从茫然到了然、从盲目到规范、从过程,现与各位同行交流、分享。
第三阶段
深入学习《纲要》,开展行动研究,形成解决策略
第二阶段的尝试曾让我们一度陷入迷茫与困惑:我们虽然明确了自然环境对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但到底应该怎样科学地利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何在实施过程实现教育观念与行为的转变?究竟应从哪里入手开展研究„„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再度开展了新《纲要》学习,但这一次我们缩小了关注范围,围绕“环境教育”这一点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学习,并以新《纲要》为核心指导思百度文库
想,广泛收集了有关自然环境教育的大量资料。终于我们发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学前教育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而这些领域均可成为有效实施幼儿环境教育的载体。
一、明确新课程领域与幼儿环境教育相关性
首先,健康与社会领域:《纲要》要求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如果从小就能初步了解整洁、绿地、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学前教育就能为幼儿未来环境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康与社会领域涵盖了许许多多生活中经常遇到而往往容易被忽视的行为习惯都与环境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迫切需要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幼儿的公共道德并萌发环保意识。
其次,语言与艺术领域:《纲要》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并能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讲述有关大自然的故事形成环境意识;艺术要求幼儿广泛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自然环境中,孩子更容易放松心情,呈现自由状态,有助于幼儿自主地感受美、发现美,并用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美。
第三,在科学领域,《纲要》要求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这一领域里,显然更多的是倡导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关爱。由于幼儿认识过程中有意性发展较弱,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现象的兴趣都是无意的、偶然的、不稳定的。这就需要成人及时地帮助他们,去关心、了解生活中出现的有关自然界的各种秘密,百度文库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二、把握《纲要》精神,确立自然环境教育目标
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环境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综合环境素质得到提高。而在学前教育这一特殊阶段,我们应“以情感目标为环境教育的核心,对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渗透其中”。因此,我们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明确了现阶段的研究总目标,即“引导幼儿关注自然、了解自然、融入自然,形成欣赏、尊重环境及生命万物的品质,养成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这一目标的确定是以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为依据的,主要是发展幼儿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树立幼儿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环境教育,使幼儿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准则,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并且能初步识别和抵制那些不自觉甚至侵害他人环境的不道德行为。
三、开展行动研究,形成实施策略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过程,老师们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环境教育经验。通过在教研活动中的交流与提升,初步形成了以下四种实施策略:
1、根据季节变化特征,制定教育计划
自然环境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但平时孩子们接触自然界时是懵懂的,无目的的。而老师在根据季节特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之后,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从而避免了环境教育的单一性和盲目性。例如:春天,万物复苏,我们带领孩子们百度文库
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描绘桃红柳绿的自然美景,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夏天,乍雨初晴,孩子们在水帘洞中嬉水玩耍,“放小船“、“照镜子”,观赏天边变化的彩虹;秋天,丰收时节,我们带领孩子们到花果山采摘收获,体验劳动的快乐;冬天,在按摩足道上活动活动,在攀爬岩上一显身手,既锻炼的身体又磨练了意志„„各生态景区在不同的季节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教育优势,老师们则根据这些变化着的环境,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计划,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的环境教育中都有新发现,都有新收获,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结合自然环境资源,生成园本课程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只有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才可能真实自由地展现自己,自然地发展他的内部潜能,我们也才可能了解到儿童发展的真实情况。”教育者只有真正了解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现状,才能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我们正是在前两阶段的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失败和提炼的过程,才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环境教育素材。在这些原始积累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新《纲要》开展了“在自然环境中培养幼儿英语运用能力”和“绿色生态教育”等行动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
例如,我们结合幼儿园各人文景观对小朋友进行英语口语教育,让他们扮演“英语小导游”,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自然习得各景点的英语名称,同时还运用了日常交际口语,活学活用,形成了我园环境教育的一大特色;我们还充分利用花果山种植园的地理优势,对幼儿进行生态教育,不仅让孩子们进行观察、记录,还让他们亲身参与到蔬果的种植和收获中来,进行劳动教育;此外,我们还通过教研学习、园本培训、赛课活动等形式,百度文库
促使老师们不断开发和提升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最终将经验形成文字,形成了我园园本课程的雏形。
3、开发自然环境功能,优化一日活动
在前两个研究阶段,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观赏性方面,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在意识到这一薄弱点之后,我们尝试将自然环境教育与一日活动的各环节结合起来,即“能使用户外自然环境的生活环节,尽量在户外开展”。例如:以往的晨间活动,多是教师在室内组织开展的,象“结构游戏”、“区域活动”等等,现在我们将晨间活动移到了户外,带领孩子们跑跑步、走走按摩足道,呼吸早晨清新的空气,享受温暖的阳光;我们进行了“绿色教育”的专题研究,明确了哪些集中教育活动适合在户外进行,最能体现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科学活动、体育活动、种植活动等);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更是保证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午餐后带孩子到花果山上散散步,既帮助了睡前消化,又观察了种植的生长情况„„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不仅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让孩子对幼儿园流连忘返,还减轻了老师们在活动准备方面的负担,一举多得,受到了教师、孩子、家长三方的肯定!
4、合理运用自然环境,保障幼儿活动机会
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必须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不能盲目地追求时尚而使之破坏。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自然资源才会成为我们受用不尽的财富。但随着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增多,不可避免地会给自然植被带来一定伤害,而且在户外开展活动,百度文库
老师的组织教学难度很大,不能及时地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因人施教。为了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每位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也缓解教育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在本学期,我们又及时调整了教学模式,将分组教学引入环境教育之中,即“两名教师各带领一半的幼儿,在不同的区域同时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这样就提供了更多师幼互动的机会,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减少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消极等待,对已有的自然环境也予以了保护和优化。
收获与展望
1、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与孩子一起收获了成长的惊喜。 孩子的发展: 自然环境教育有效促进了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收集了全园幼儿的体检结果,发现本(2004.9——2005.6)的体弱儿童较去年减少了40%,幼儿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明显增强,动作发展协调;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逻辑智能、空间智能和自然智能发展较快;孩子的交往能力增强,具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爱护环境)和意志品质(自信、勇敢、有毅力);同时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喜欢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并从中获得了愉悦的情绪体验。 教师的发展: 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上,我们实现了五个突破和五个树立:
百度文库
一是突破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树立了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发展适宜性教育、生活教育等先进教育观念。
二是突破传统的儿童观,树立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先进儿童观。
三是突破传统的教师观,树立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新的教师观。
四是突破传统的发展观,树立了“让儿童适宜、主动、均衡、和谐发展”的发展观。
五是突破传统的教育过程观,树立了“师幼双主体,互动学习、共同发展”的教育过程观。
2、自然环境教育只是我们开展“幼儿园教育资源统整利用策略”行动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探索家、园、社区一体化的幼儿环境教育实践,例如“如何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怎样充分利用社区的环境教育资源,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等等。
幼儿园实施《新纲要》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每一次的小结与回顾都意味着我们向更高起点的迈进。我们将继续投身到新《纲要》引领的教育改革之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谱写出具有园本特色的幼教篇章。我们期待着与同行的交流学习,更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专业化引领。有了你们,我们将走得更加脚踏实地!谢谢!
百度文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育》.2001年9期 2.张俊.“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研究”.《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百度文库
第五篇: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口语发展
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口语发展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可以使幼儿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感受或需要,让成人或同伴了解自己,或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课堂活动中,以及其它集体教育活动中有意识的创造语言环境来培养和反复练习方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提高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1-0055-2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需根据每一位幼儿的口语表达实际情况,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目的。
一、在生活和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而幼儿的语言是在个体和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培养幼儿口语发展因素则是日常生活环境。由此,营造相适宜的日常生活环境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势在必行。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对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能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英国给早期教育工作者的提示是,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机会听说、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幼儿在探索周围环境、时间和观念时,在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中,能够重复、强化、巩固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1、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正确发音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生活经验是游戏开展的基本。在游戏中不管是哪个年纪班,只要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盛、知识经验越多,他们的游戏内容就会越充实、越新鲜。而小班幼儿欠缺的就是知识经验。为此,作为老师除了在平时日常的教学运动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外,还要经常引导幼儿视察四周的生活环境。如幼儿园里有老师和很多小朋友;食堂里有阿姨做饭菜给我们吃;家长带幼儿外出游览时,指导家长有意识地向他们介绍一些新鲜的人和事物,家长带幼儿除了家庭生活外,还可以让家长带孩子去逛超市、菜场等,让孩子察看各行各业就业者的活动。只要我们组织好了幼儿的生活,使他们获得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幼儿就能较好的开展游戏,游戏的内容才会丰富多彩。幼儿在游戏中才会有口语交流的词汇,在游戏中初步发展口语交往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发不准的音。在组织幼儿进行《送南瓜》的语言游戏时,注意让幼儿倾听和发出n、L两个音,重点纠正、发出“乐、南、奶”的字音,学会和掌握儿歌,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正确的发音训练。
同时还利用饭前师生交流活动来培养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并能礼貌地与人交谈。例如:通过“你来说,我来听”的活动,讲述一些自己看到了或听到的一件事,“我昨天家里有客人来了,带来了一个小朋友。”等等。用复习儿歌《鸡冠花》、《逗蚂蚁》、《秋的画报》来训练孩子们的发音。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训练,我班幼儿原来发不准的翘舌音、平舌音和儿语病基本上得到了纠正。音辩准确的感知语音,是幼儿准确发音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注重培养幼儿听音和准确发音的能力,为此我们设计了不少语音游戏。如:为了练习好zh、ch、sh等绕舌音,设计了教学游戏《小鸭吃食》,教幼儿通过听音、辩口型、舌位,体会近似音的细微差别,从而正确发出“这”、“是”、“吃”几个音。并学说句子“这是小鱼”“这是小虾”等,并通过富有情节的表演让幼儿在玩得过程中练习了绕舌音,没有半点心理压力。
再如:针对孩子发不准“四”的音,设计了“我们爱劳动”的游戏。所准备的各种教具的数量均为四:四个萝卜、四个桃子、四条小虫子等。幼儿分别带上小兔、小猴和小公鸡等动物头饰。当老师说:“我是小白兔,我来拔罗卜,我拔了四个大萝卜”同样,小猴、小公鸡则说:“我摘了四个桃子” “我捉了四条小虫”。
2、利用游戏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一般说来,掌握的词汇越多,语言就越丰富多彩,游戏中的语言交往是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丰富自己的词汇、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如:游戏《丰收的季节》,小朋友来到果园摘果子,必须和农夫说出一句好听的话才能去采果子,于是一句句“我要采红彤彤的苹果”“许多黄澄澄的梨子”……就在幼儿的口中跳跃,我把这里面涉及到了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量词等再帮助幼儿稍加提炼,幼儿从中学会不少词,从而丰富了词汇。在培养幼儿正确发音、丰富词汇的过程中幼儿已经学习了大量的短句。三者同步进行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对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能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利用游戏这一最好形式,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参与,从而在愉快的气氛中使幼儿口语能力得到发展。
二、在主题和家园活动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每个主题活动都是围绕幼儿熟悉的事物或周围的环境而展开的,在每一个主题中,又有各自的分题以及促进幼儿提高语言能力的活动。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活动室内的整体环境与所要掌握的主题相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幼儿更好的掌握主题内容,发展语言能力。
在练习学说短句的过程中,通过角色游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尝试进行语言交往,培养幼儿连贯、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玩《娃娃家》的游戏中,幼儿说“我是妈妈”时,我立即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角色,并帮助他们用打电话来邀请客人来自己家,有礼貌地说:“请你到我家来做客。”“欢迎你们下次再来玩。”等连贯的短句进行交谈。我还经常利用晨间游戏,引导幼儿讲述玩了什么游戏,用了哪些用具,和谁一起玩。
例如:今天玩了套圈和谁玩得真高兴。就这样,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说话语句不完整时,我一方面注意倾听,及时发现说得好的,加以鼓励。发现幼儿表达出现语病时,随时帮助纠正,让孩子逐渐学会用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请求。另一方面,我还引导幼儿看图学说短句,我经常绘制和收集一些主题突出、有情节背景的图片或图书,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作短句表达图中的意思。如“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大家来玩皮球”等,从而使幼儿能够结合各种图片学说短句。同时,还有意设计情景活动和表演等活动,如“我来说,你来变”的变脸游戏,使幼儿结合表演练习短句。在课余活动时,我经常选择一些语言形象,情节生动的故事让幼儿欣赏,如:“小熊醒来吧”、“大雪兔”、“灰灰先生”等故事,为幼儿提供有关讲述内容,把文艺作品中的句子运用到日常用语中去。例如:我们中班开学一段时间后,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确定了“可爱的动物”的方案主题活动,为了使幼儿进一步的深入主题活动来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我创设了相适宜的环境,在宽敞的墙面上布置成森林情景,教室每个角落投放动物图片,让每一个幼儿身临其境。活动中由于环境的衬托,幼儿们把 “可爱的动物”的主题延伸了许多,如:动物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动物是如何吃东西的,动物是如何生宝宝的等等,在这些延伸主题中幼儿便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各抒己见。正是由于幼儿的兴趣与创设的相适宜的日常生活环境相结合的情况下,使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由此丰富了幼儿表述的内容,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日常生活环境的创设不应局限于园内,而应于家园同步进行。幼儿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幼儿园及家庭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方案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口语过程中,其家庭参与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通过家园之窗,家访,写字条传递信息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最近在开展些什么主题,需要他们配合做些什么工作,这样家长也能在家创设与幼儿交流的环境,营造沟通的氛围,使家园教育协调同步,使幼儿积累更多的知识。如:在省运会活动期间,为了了解更多省运会的盛况,许多家长利用看新闻的时间与幼儿讲述运动员的夺金情况等,还有的家长纷纷剪下报纸上的图片与幼儿交流,有的则从网上摘录与幼儿共享。由于家长的配合,活动中幼儿都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事,使幼儿在心灵的沟通中产生共鸣。
三、利用语言教学和动手操作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在语言课活动中幼儿也总想摸一摸、动一动、试一试。如果语言课活动只让他们局限于口头表达,会使幼儿不注意倾听,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这是提高幼儿口语
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鉴于此,我准备了多种材料在语言活动中供幼儿操作演示,并开辟了语言角,让幼儿的口语能力在动手操作中获得发展。
如:复述故事“大熊的拥抱节”时,在幼儿对故事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请幼儿一边讲故事一边贴故事情节图和故事角色头饰。幼儿非常感兴趣,小手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而不断变换动作,一会儿“伤心的大熊”一会儿“又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欢歌笑语的大熊”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加深了对故事的了解和掌握,多次练习之后,就连故事中角色之间较复杂的对话也能完整地表达出来。生动形象的玩教具唤起了孩子们的记忆,引导幼儿流利,连贯地讲述故事,并且孩子们总是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从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但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关键在于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摆正幼儿的主体地位,既要重视幼儿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提出启发性问题,指明思路、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解放幼儿的手、口、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帮助他们由具体-----形象-----抽象-----再具体-----再抽象地理解加深概念,并用语言正确的表达出来,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在营造环境氛围中渗透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索 [J] 中国育儿网
[2]李慧娟 在日常谈话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J] 广州《发展导报》2006.6
[3]杨 英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J] 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5.9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2004
[5] 石磊.管旅华《从理念到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M].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