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学习学前教育学可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增强对教育功能工作的兴趣和热爱,而且可以使我们坚定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感。2,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看,学前教育学是其不可缺的组成部分。3,从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看,学前教育学是教师把握教育规律,走向成功的理论指南。4,学习学前教育学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实践和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要学习好学前教育学,必需要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一方面要认真读书,努力吸收前人所取得的学前教育学的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独立思考,把培养创造性的思维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自己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2,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1,遗传,首先,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的体态,生理结构与机能的主要特征。其次,遗传因素的差异性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再次,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过程。2,环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如流传很广的孟母三迁就揭示了这种影响作用。3,教育,首先,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4,儿童的能动性,儿童在发展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总之,儿童的发展绝不是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地系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孤立,静止地强调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更不能忽视儿童主观能动性对其发展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与教育问题
序性,3,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1顺。2,儿童观的内涵;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儿童的特点与能力,地位与权力,儿童期的意义,儿童成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4、儿童观的种类;儿童是小大人,儿童是原罪的,儿童是白板,儿童是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5义务性、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的特点;保教结合性学前教育的非,学前教育的启蒙性,直接经验性。1教育目的概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幼儿园的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学前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3,学前教育的原则,一般原则;五个方面,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关注个别差异性原则,特殊性原则;保教合一原则,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生活化和一日生活整体性原则。6育即在、幼儿体育人发展处于幼的内涵:儿时期,从幼儿期体育教营养给予,保健知识的深入,生活习惯的培养及运用体育教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
7、幼儿体育的意义和任务:意义:1障、。体2育是幼、体育儿生命为幼儿与健康全面发的重要展提供保基础。
3、体育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
来。任务:
1、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3、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8、实施幼儿体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利用自然因素积极锻炼幼儿的身体。
2、制定和执行良好的生活制度。
3、建立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的环境。4育、活动以游戏的。
5、重视形式开对幼儿展多种的健康多样的教育体。
9、幼儿智育的内涵:幼儿智育就是按照幼儿认识活动的特点与认知发展的规律,以促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认识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发展智力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10.幼儿智育的意义:
1、满足幼儿的认知需要。
2、促进幼儿的智力的发展。
3、为体育,德育,美育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4、智育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1、幼儿智育的任务:
1、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发展和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知识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智力。12创、设丰富实施幼儿智育的途的环境。
2、在游径和方戏中发法:展
1、幼儿的思维。
3、保证必要的探索时间。
4、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引导和指导。
13、幼儿德育的概念: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14、幼儿德育的任务和内容:幼儿德育的任务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波开朗的性格’;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教育,友爱教育,集体生活教育,培养幼儿诚实勇敢的品质,培养幼儿自信,活波开朗的性格,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的萌发。
15、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5个要素。
16、幼儿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优化教育环境,注意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2、将幼儿教育渗透到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去。
3、善于抓住契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进行德育教育。
4、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5、教师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
17、幼儿美育的内涵和途径和任务:幼儿美育是根据幼儿美感的发展特点,以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意义:审美教育必须促进学前儿童对美的敏感性以及审美感受,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审美教育为学前儿童将来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美育的任务: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实施途径:1,通过园所环境开展美育。2,通过艺术教育进行美育。3,幼儿的日常生活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径。
18、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学前教育课程是儿童在学前教育机构安排下所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在教育机构内外的学习经验和活动。
19课、程和综学前教育课程的合课程。2,分类:显性课程和1,分科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学前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知识,儿童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隐性课程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隐性课程主要通过环境获得知识,态度,价值观等,在隐性课程中儿童获得是非预期性的知识。20、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学前教育课程的编制逻辑主要涉及两个基本因素:一是作为教学内容的“学问的知识结构,知识系统及学问逻辑”;二是儿童的认知方式,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
学前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过程: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方面。按评价的功能分类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我国规程中规定的保教目标,基本是按照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几方面提出的。
新《纲要》把幼儿教育分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个领域,规定了每一个领域的教育目标。21内、容的目学前教育课标达成程内容的性,主要有要求:1:有1目,标意识。2选择多项内容达成同一目标。2,内容的基础性。3,内容的适切性。4,内容的发展性。
22、学期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有哪些:1,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2,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3,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学前教育课程活动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23、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途径:1,教师专门组织的学前教育活动。2,游戏。3,日程生活活动。4,其他类型活动。5,家,园,社区的合作。影响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因素: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2,交流与合作。3,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4,教师的培训。
福禄贝尔的课程内容:1,宗教教育。2,体育卫生。3,游戏活动。4,恩物。5,语言。6,自然科学知识。24岁之前、吸收性心智的儿童本身具:蒙台梭利任务有一种吸收六知识的自然能力,即所谓的“吸收性心智”。
25、蒙台梭利的课程内容:日常生活教育,感观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
26、“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陈鹤琴“活教育”方法的课程内容:1,健康活动。2,社会活动。3,科学活动。4,艺术活动。5,语文活动。
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的,有系统的去教儿童学。
27、学前儿童游戏: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象的情景中模仿和再现成人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
28、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
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
4、游戏是虚构和现实统一的活动。
29发、展。游戏的功能:
2、促进儿童1认知和、促进儿童身语言的体发展。
3、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4、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5、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30○
1: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国家的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专门设计的,各种形式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引导学前儿童生动活波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的特点表现为:主体性,活动性,启蒙性,直观性,整合性和灵活多样性。
○
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考虑以下七方面的内容: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目标要以《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
2、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
3、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之上。
4、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
5、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制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适应个别需要。
6、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7、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因时因地。
○
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基本要求包括三方面:
1、既符合儿童的现有水平,有有一定的挑战性。
2、既符合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
3、生成课程和预设课程的统一。
○
4、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性质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依据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并与内容相匹配,相适应。
2、教学方法的选用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
3、教学活动要满足儿童丰富多样的教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做到有主有辅,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各方面起作用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5、教学活动计划的一般结构包括:
1、教学活动课题名称,设计意图。
2、教学活动目标。
3、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
4、教学活动准备。
5、教学活动的形式与方法。
6、教学活动过程。
7、教学活动的延伸。
8、教○6学评价。、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一定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要有目标意识,围绕活动目标为实现活动目标开展相关活动。
3、应充分考虑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
4、设计好启发性提问,包括为了引起幼儿兴趣的提问和教学过程中各种角度的提问,要通过提问激发兴趣,开启心智,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体性。○
7、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可检验的,科学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活动不可能是教育活动,因为教育本身就含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特征。
2、整合性原则:把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看作是一个建构教育活动结构的基本过程。
3、活动性原则: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应以幼儿直接参与具体活动为基○
8本形式,尤其应注重游戏的形式。、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有6种:口授法,游戏法,启发式教学法,活○
9动操作法,发现法,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系和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的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暗示教学法常用的暗示手段有:权威,情景,游戏,音乐,节拍,声调等。1○0、运用暗示教学法应注意:
1、暗示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暗示手段。
2、创设好暗示的环境,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展开无须强记的无意识活动。
3、那是的内容必须具体,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4、把握好暗示的时机,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向
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
5、重视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观念,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对幼儿可能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发挥其积极影响,消除其不利影响。
31、日常生活活动:指学前教育机构中满足儿童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餐饮活动,睡眠活动,盥洗活动,如厕活动,整理活动,自由活动等。日常活动的特点:自在性,习惯性,情感性。
32、节日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1、紧扣活动的形式和主题。
2、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3、注重儿童的全过程参与。
33.亲子活动:指教师组织家长和儿童共同参与的活动,它是一种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加强教师与家长对儿童的共同了解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的活动形式。
第九章:
1指学前、学前教育教育机构和小机构与小学衔学根据儿童接工作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规律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好两个教育阶段的衔接水平,使幼儿尽快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避免减少因两个学习阶段间存在的差异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进入小学后的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1、学习环境的改变。
2、生活制度的不同。3,师生关系的变化。4,儿童学习方式的不同。
5、成人对儿童教育的要求不同。
3养、:儿童进入小学
1、主动性的培养。所应具备2的素质、独立培性的培养。
3、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4发、展动作规则意识,增强和任务体质。意识的 培养。
5、4、如何对大班儿童进行入学教育准备:
1、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首先,调整每日的作息制度;其次,改变活动时环境的布置。
2、开展适应小学教育的活动。首先,开展进入小学适应性方面的教育。其次,带领儿童参观小学,开展联谊活动。
35、举、家庭教育行隆重的毕业的含义和典礼。特点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特点是:
1、时代性和社会性。
2、亲情性和感染性。
3、针对性和随机性。4连续性和一贯性。
5、权威性和专制性。
6、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合作的形式:
1、集体形式,包括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园联系卡。
2、个别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访谈,家园联系册或者联系卡,书信,电话,网络等,接送孩子时的随机交流。7域范围社区的含义内生活的人群:社区是指共同的,这是在相地对独立的地域中,以一定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共同生活的人口群体,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
8意的事项、学前教育机构:
1、社区与社区合可利用的资源作时应很注多,但是在选用时教师不能盲目使用,要首先考虑对幼儿是否健康有益,是否安全。
2、在利用社区资源时,要加强与社区,家长的联系,让社区,家长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意图和具体的内容要求,以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3、要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更新办学理念,实施开放办学,力所能及的为社区教育实现儿童共育做出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
第十章:幼儿教师
1育机构、幼儿教师中,对学龄前的概念:儿童进行教是指在学前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受社会委托向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施加教育影响,并从事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2用、:幼儿教师在学
1、幼儿教师是前教育活促进儿童发展动中的的作指导者。
2、幼儿教师是启迪幼儿智 力的开拓者。
3、幼儿教师是塑造幼儿心灵的工程师。
4、幼儿教师是家园同步教育的宣传者和参与者。3对、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象的主动性和不成熟性。
21、、劳劳动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3、劳动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4、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劳动周期的长期性和滞后性。4养:、幼儿教师需具
1、在职业道德方面备什么样要忠于的职业职守素,热爱幼儿,以身作则。
2、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要具有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
3、在能力结构方面,要具有认知能力,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教育教学监控能力,创设和利用环境的能力,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情商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家长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第十一章:幼儿园管理 1的组织、幼儿园管领导下,以国理是指在幼儿家教育方针园管理者和保教工作的客观规律为依据,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人,财,物等各种管理要素进行良好的组织和利用,以优质高效的完成幼儿园工作任务。
2、幼儿园管理要素:对人的管理,对人财物的管理,对事的管理,对空间的管理,对时间的管理,对信息的管理。
3、幼儿园管理的意义:
1、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教育,树立幼儿教师职业荣誉感。
2、更好的了解幼儿园,认识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
3、有利于丰富知识,提高个人素质。
4、幼儿园的管理过程定义:是指根据管理基本原理和原则,为了达到幼儿园的总目标,组织全员共同活动的程序。实质上就是幼儿园工作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制定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5、幼儿园管理的工作内容:行政管理,保教工作管理,人员管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6、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办园方向的原则。
二、保教并重,整体安排的原则。
三、民主管理的原则。
四、重视办园效益的原则。效益型原则是指,在幼儿园管理工作 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人力,物力,才力和时间等因素,以最低的消耗,取得最佳的效果即就是高效率,高质量。贯彻这个原则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1,合理安排,使幼儿园在井然有序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2,勤俭办园,充分利用园内现有资源。3,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4,增强经营意识,开发多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扩大幼儿园的经济效益。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学资料节选自中国教考论坛
一、概念、单选、判断、多选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
端。不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开端,之前有带有高等性质的大学。
3、在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4、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
18、威斯康星大学在任校长范。海斯提出的“威
斯康星思想”而著名。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
本途径:
1、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
2、专家服务。
1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0、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
21、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
34、高等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
个人本位观可溯源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近代代表人物18世纪法国启蒙学家卢梭;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赫钦斯再次弘扬自由教育理念。
35、社会本位观在西方可溯源于柏拉图的哲学家
教育和军人教育。
36、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美国20世纪教育家杜威他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的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
49、我国成人高等学校从形式分
1、职工大学和
职工业余大学;
2、广播电视大学;
3、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
4、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
5、其他(包括教育学院和中小教师进修学院、管理干部学院等);
6、除了以上由具体机构承担的成人教育以外,我国还建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又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学校“。
50、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
大学;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哲学博士学位。
37、在我国殷商、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以“六艺”,51、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80年
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古希腊教育内容包括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概念的表述是: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学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5、(多选题)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有四个方面:
一、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二、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制约着高等
教育体制
四、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6、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
7、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8、(单选题)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对应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经济结构中的技术结构对应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经济结构中的消费和分配结构对应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经济结构中的国民经济的区域结构对应高等教育地区结构。
9、苏联学者斯特鲁米林的研究:运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研究: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通过教育资本储量分析的方法来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33%
10、美国丹尼森的研究:应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5%。
11、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的和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影响。
12、文化对高着等教育的影响四个方面: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高等教育的实施;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式;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更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13、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14、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五所: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
15、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新式大学有四所:天津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山西大学堂16、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这是大学现代化的开端。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17、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服务的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22、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又重申高等教育必
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23、1999年6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素质
教育的实施,对教育方针的内涵作了具体的阐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4、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25、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26、教育目的的性质体现为两个方面,1、教育
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2、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
27、高等教育的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28、(多选题)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1、高等教
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29、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1、德与
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30、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三个方面,首先,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察认人的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利是构成劳动能力的两个对立统一的要素,它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其次,人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
31、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性质的体现。2高校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育。
32、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经主要有三个方面:
1、教学工作,2、科学研究,3、社会实践。
33、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这些内容被称为“七艺”。
38、通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他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39、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
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
40、课程体系应该“一维”、“深井型”向“二维”、“T型”转变。
41、英才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是指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最初由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他认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其高等教育发展属于英才教育阶段;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50%以上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42、英才高等教育阶段体现了传统高等教育特
征,注重少数治国人才和专家的培养;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也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结果。
43、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以公立
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和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张为主的日本模式。中国走日本模式。
44、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
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45、高等教育的效率反映了教育内部的投入与产
出的关系
46、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47、举办者角度将高等教育概括为四种基本类
型:
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代表国家意大利);
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国家法国);
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国家澳大利亚);
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代表国家日本和美国)
48、国外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
1、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
2、大学和专门学院;
3、研究生院。中国分高等专科学校(含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
53、各国招生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统一考试的组织者既可以是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是社会中的民间组织。在亚洲,统一考试普遍被采用)2.有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美国)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日本)
54、1998年我国决定将实行‘3+X’方案,‘3’
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X’为综合科目考试,有文理大综合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小综合两类。
55、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逐步推行了定向生制度、保送生制度、委培生和自费生制度。
56、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
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
57、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4个原则:第一,系统原则,第二,整体效应原则,第三,最低岗位数量原则,第四,动态性原则。
58、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
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59、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及代表国家:
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欧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和瑞典。其中以法国尤为典型)2.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美国)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德国、日本、英国)
60、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两极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61、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1.欧洲大陆模式(以
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等管理模式)2.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相对强大,强调规范,实行相对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负责的高校管理模式)3.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两者相互制约的高校管理模式)。62、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是1989年后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63、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见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1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
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结构
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64、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四个:1.经济因
素(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2.文化、传统因素 3.科学、技术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对高等教育影响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4.教育因素
65、层次结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
85、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86、大学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87、课程的定义: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
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合。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上的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
和多样化。
99、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总
结和学业成绩评价等
100、多选题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101、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
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114、科研程序:科研准备阶段(一、选题
二、申请课题); 科学实验阶段; 研究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
115、大学的科研成果分六类:
一、理论性成果
二、应用性成果
三、发展性成果
四、阶段性成果
五、教学研究成果
六、科学专著和较高水平的教科书。
116、凡属于发明的科技成果及重大理论性的研
究成果,在上报成果的同时,可以向国家科委申请发明奖与自然科学奖。
102、(多选题)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1、117、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
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66、科类、专业结构(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67、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68、能级结构(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
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列关系。我国目前分三个能级:1.设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和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的专科学校)。
69、地区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
成状态。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布局形成的较为突出的模式有两种。1.梯度结构模式2.中心城市模式)
70、高校教师的任务有三点:1.培养高级专门人
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71、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高校老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72、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1职务结构2学历结
构3年龄结构4专业结构。
73、高校学生生理发展特征: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2个生长高峰期’的后期。74、高校学生的记忆以逻辑记忆为主,思维能力
尤其是辨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75、按专业组织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
高等学校的主要特点之一。
76、专业的概念(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的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 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77、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又与
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专业设置与调整既要遵循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又要依据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78、高等学校对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最基本的途径
是教学
79、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80、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 2
个重要方面
81、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8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独立性的增强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8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征:高校
教学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认识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
化与经验、活动。
88、(单选多选判断)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分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选课形式(课程要求)上看,可分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将课程划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划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89、隐性课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学生
从学校的组织和制度的特征中习得规范和生活态度,学校在无形中亦完成了社会化训练、阶级结构的维持等功能。
90、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91、多选题教学计划的组成:
1、专业培养目
标和基本规格
2、课程设置
3、主要教学活动
4、时间分配
5、学年编制(简称校历)。92、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3、多选题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具体要
求):
1、明确的目的性2前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94、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
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95、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照大
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96班级授课制最先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
〈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在我国,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普遍推行。
97、散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
1、19世纪末美
国出现的巴达维教学法;
2、欧洲出现的曼格依木教学法;
3、20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的“开放教学“;
4、50年代初英、美等国的”协作教学“。
98、多选题(单一条易出单选题)班级授课制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
1、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
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103、(单、多选题)大学教学方法分类:
1、教
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问讨论法等;
2、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3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等。104、选择题(二者概念和区别)讲授法是通过
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也称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辩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单向的,讨论法是双向的。
105、(多选题)近代直观性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看图、演示模型、标本、参观等各种教学手段
106、(多选题)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四个方面:
1、学习者
2、学习资源
3、教育开发职能4教育管理职能。
107、多选题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1、对教育决策的影响
2、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3、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108、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将计算机用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逐渐与通讯技术、大众传播技术等融为一体,具有交互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功能这样一种技术组合。
109、1999年6月,教育部制定〈关于发展我国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提出“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十六字方针。
110、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准则包括:教学素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
111、自1982年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设立国家级
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112、科学的学业评价有六个步骤:
一、确定和
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编审试题;
三、建立试题题库;
四、实施考试,取得信息;
五、阅卷评分;
六、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113、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一、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二、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
三、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
四、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
五、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等学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
118、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 119、几种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军事训练
二、专业实习
三、生产劳动
四、社会调查
五、智力扶贫
六、参观考察。
120、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特点:
一、鲜明的阶级
性
二、广泛的群众性
三、很强的实践性 121、(多选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疏导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四、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五、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 122、思想政治教育的六种方法:
一、调查研究
法;
二、说理启迪法;
三、情感交流法;
四、榜样教育法;
五、参观访问法;
六、品德评价法
123、(概念掌握)说理启迪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榜样教育法是用他人的良好行为作为榜样来启发、激励青年学生的方法。124、(多选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活动;
二、教职员工的“三育人”;
三、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
四、校园文化;
五、社会实践;
六、各课教学
125、(多选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三类:
一、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2、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
3、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
4、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
5、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
2、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教育
3、劳动态度和纪律教育
4、革命传统教育);
三、按阶段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新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二、三年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3、高年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26、(多选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1、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
2、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127、(简答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1、用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2、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和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自我介绍 教师资格证考试专用
自我介绍(教师资格证测试专用)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XXX,是AA中心学校的一名化学教师,自2001年7月安阳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后,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岗位上已兢兢业业工作了12年。当时我被分配到我市的一所山区学校BB镇中心学校开始了初中化学的教学生涯。2007年12月我被调配到AA中心学校任教初中化学至今。期间我在河南教育学院进修获得化学教育本科学历。
在这12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获得过市级、县级论文和观摩课以及实验优质课等一等奖几次,二等奖几次,优秀奖几次,并连续3年获得BB镇优秀教师表彰。在教学中,我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和新课程改革,深得学生们喜爱和领导教师们的好评。在这12年中,为高一级学府和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虽不能说桃李满天下,但也3000有余。
由于我的所有工作和学习都是化学学科方面的,但在教学初期,我的教师资格证在办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科被误报为“初中语文”。这对没教过一天语文的我来说非常苦恼,所以我一直想把科目更改为“初中化学”。但是考虑到教师资格证变更手续比较繁琐,而现在教师资格证申请和办理过程非常公平公正,我就参加了申请科目为“初中化学”的教师资格证的报名和测试,也就有幸站(坐)在这里接受各位评委老师的考察。谢谢!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班主任工作管理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手段,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这一宏伟工程的根基所在。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力图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而班主任则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教育的主帅。他既是学生的长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扮演好这双重角色,做到深入情理,促使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养成。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协调能力、教育艺术、工作方法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中,如何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呢?本人就这个问题谈以下看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班主任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应试教育问题,二是中差生的学习成绩问题,这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应试教育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退出历史舞台,所以班主任要勇于战胜自我,尽快突破应试教育的藩篱。班主任就应该因人、因材、分层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之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特别是如何对待中差生的问题,促进中差生学习成
绩的提高,关系到能否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提高中差生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班主任要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教育教学的生动活泼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许多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不论是讲课,还是谈话,都不能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有过失,不能体罚,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要给学生以鼓励性期待性的评价。这样做,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某一优点,而且能使学生智力潜能得到发挥。协调好科任教师的关系,共同管理教育目标
班主任是班级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协调者。为了更好的发挥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作用,就需要班主任的组织协调。一方面班主任需要把本班的任课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教育集体,使其目标一致地共同教育影响学生。班主任科任老师的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建设。班主任只有发挥自身的核心、纽带作用,虚心听取各科教师关于班集体建设、教育、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主动与各科教师协调教育教学立场、策略,求得各科教师广泛认同。这样全体科任教师自觉参与班级管理的风气就会形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将指日可待。多设参谋助手,组建优秀班干部队伍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要发挥每个社会成员的作用,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既是班级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组织保证。因此,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强化教师的管理职能,而且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学生家庭,搞好家访工作
访问学生家庭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形式。班主任通过家访能使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学习情况等,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取得他们的协助,统一步调,共同把学生教育好。
班主任在家访前要对被家访的学生有很全面的了解,包括各科学习,纪律,性格脾气等,不至于在家访的过程中手足无措,使学生父母产生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太少的感觉。家访时教师应力求语言朴实诚恳,介绍学生在校情况要事实求是;要先讲学生的优点,再讲缺点,即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再指出他们的不足,同时还要分析学生能够克服缺点、毛病的有利因素,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家访后,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这是家访
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活跃班级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地讲,班主任可以发动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举行班级知识竞赛、演讲,学习操作微机等各项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组织演唱会、艺术品欣赏等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开展田径、球类、棋类等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学生们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在意老师能否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有鉴于此,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①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②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③不吝惜爱心的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
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④因势利导、以情动人,用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去品味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和幸福。
总之,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首先要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篇文章,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密切联系学生家庭,搞好家访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当然,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不断用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我们的认知,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只有如此会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体现素质教育。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论文
教师资格培训教育学论文——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者
(学校 学院,地址)
摘要: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特定的关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定会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对于学生思想的发展、成绩的提高、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将具有极大的裨益。关键字:和谐民主;师生关系;中学生;重要性
Abstr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o achieve a common education tasks, formed by a speci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mocr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ability, etc, will be of great help.Key words: Democrati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Middle school students;role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基本人际关系,也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社会关系之一,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关键因素,它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力的培养,以及身心的全面发展,如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儿童形成对学校的积极情感态度,积极参与班级学校活动,与同学形成积极的情感关系,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学生产生孤独感和对学校的消极情感,在学校环境中与老师同学关系疏远,表现出退缩、攻击等行为,从而影响其学业行为和成就,进而造成辍学、心理障碍等。以往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师生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而且主要从教师知觉的角度来考察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而在这个起基础作用的教育系统内,最核心的将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没有其他东西能代替这种师生关系。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师生关系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尊重的教育理念为现代师生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师生关系的本质可以有以下几种理解:(1)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反映和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与其他有关人员发生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2)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特殊人际关系。(3)师生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
师生关系在实践中是错综复杂的,不免受价值观的影响,有注重社会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和注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注重社会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在教育中表现出来就是:(1)教师重视教育的整体目标,注重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追求外在于人的目标,以考试、1 / 3
教师资格培训教育学论文——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分数等外在的形式代替了教师、学生的内在需求。(2)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你教我学”的局面,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和培养方式来培养学生,教师替代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完全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教师俨然成了学生的代言人。(3)采用专制的方式管理学生。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一切由教师决定,学生不参与并要绝对服从。注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在教育中表现出来就是:考虑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发挥。但是,注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很容易走向极端:教师和学生都从自身出发,教师把学生当成控制的对象;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对立面。考虑自身地位的同时又是以牺牲他人的地位为基础的,实际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都没有得到保障。这两种实践观各有利弊,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避免走向极端。
任何一种理论观点都需要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或标准。一般认为,评判或者说构建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理论的基本价值尺度主要有五个:
1、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故一切教育关系的认识和处理都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基础。其次,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这要求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主要出发点来建立师生关系。
2、从教育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但不能把师生关系等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因为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其一,教育教学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以传承文化、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作为教师,学生是专门到学校来接受教育的,这就使得师生关系与其他的人际关系有重要区别;其二,教师与学生主要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这也决定了师生之间不可能是绝对的平等与一般的合作关系。因此,构建师生关系必须从教育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
3、有效、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和任务不同,他们的作用也就不同。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引导者与管理者,是学生发展的设计者与促进者。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领导者或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作用是继承并创新文化。能够最有效、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作用的师生关系,就是最合理的师生关系。
4、有利于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发展。教育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所以衡量教育好坏的根本价值尺度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二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少数精英的发展;三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今天所受的教育成为学生明天发展的基础。只有有助于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才是合理的师生关系。
5、符合时代的要求。师生关系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时代精神的反映。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主、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反映在师生关系上,就是主张师生之间人格上的民主、平等。这是与现代伦理学上主张的人格平等和现代法学主张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相一致的。所以,师生人格上是否民主、平等,也就成了衡量当代师生关系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
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把自己的爱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并不偏爱任何一个。在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维系到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之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向往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需要学生的配合。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关心全体学生,平等接纳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有始终如一的热爱与关怀。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和民主的。教师对学生只有尊重理解和真挚的爱,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此外,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重视家庭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通过科学的评价制度也可以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更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影响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因素很多,教师是首要因素,也是关键因素。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2 / 3
教师资格培训教育学论文——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灵魂的塑造者和健康成长引路人,必须树立崇高的师德形象,承担起时代赋予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但是,由于现在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目中无人”,急功近利;还有的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教育思想不厚端正;在师生关系方面,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尊重,存在惩罚、训斥、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在廉洁从教方面,有的教师仍接受学生或家长的宴请和馈赠,以教谋私;在优质轻负方面,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等等。所以,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在学校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学生而言,与老师相处的情况如何常常会影响他的整个学校生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从内心感到来自老师的诚挚关怀,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就会有一种受到依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的学科,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为行为,实现老师的期望。
参考文献:
[1]范士龙.和谐师生关系的促进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5-30.[2]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38-59 [3]江芳、查啸虎.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1):46-49.[4]张蕾.论和谐的师生关系[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9-22.[5]邵晓枫,廖其发.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137-141.[6]丛立新.平等与主导:师生关系的两个视角[J].教育学报,2005.1(1):27-31.[7]张丽华、张索玲、宁徽.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影响青少年自尊的路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1378-1380.[8]陈燕山.师生关系对高中教学效果的影响案例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9-12.[9]李志锋.家庭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苏州:山东师范大学,2013:24-49.[10]王俊菊、朱耀云.师生关系情境中的教师学习[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8,40(4):287-291.[11]鲍聪.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6):32-35.[12]闵容,罗嘉文.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教学研究,2006,29(1):26-29.[13]邵晓枫,廖其发.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对我国当代师生关系理论构建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0):47-50.[14]胡晓.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师生关系现状分析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杭州师范大学,2012:13-26.[15]王守纪,杨兆山.以尊重为核心的现代师生关系及其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9):34-37.[16]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77-81.[17]付玉.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22-26.[18]温文娟.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5-11.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