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审查会上的发言2012。6。22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审查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是***县人民政府**,下面我就***竞争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作如下陈述:
***县位于四川省盆地西边,幅员面积1204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其中农业人口42.3万,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国产粮大县,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近年来,我县抢抓水利建设机遇,高质量建设水利项目,探索出了茅河示范区节水灌溉的新思路,摸索出了我县农业用水实行协会管理新方法,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县曾多次被省水利主管部门评为水利建设先进县,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水利建设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境内水量少,多水资源开发程度高,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现有水利工程未级渠道多为土渠,渠道渗漏严重;县城和乡镇供水管网滴、漏现象仍存在;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较低,存在用水浪费现象,工业企业节水投入少,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
实施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既是***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农业、工业、生态生产潜能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编制完成了《***县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方案》。在此,我代表***县
委、县政府就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作出如下承诺: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下,如果***能列为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我们将珍惜机会,充分利用***区位条件有优势、节水工作有基础、资金投入有保障、群众参与有热情、领导关注有高度的“五大”优势,举全县之力,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战。具体将做到以下五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政府引导。我们拟组建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水务、发改、财政、审计、经济商务、环保、住建、农业、国土、扶贫移民等部门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加强节水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管。明确县、乡人民政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主体,实行县级领导联系节水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县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方案》的要求,将目标责任落实到部门、乡镇、社区、村组及具体人员,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二、创新建设机制,促进全民参与。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着力构建整体联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新格局。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组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激发各方面参与、支持节水性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按照“行业指导、部门督导、乡村(社区)组织、群众自建”的模式,提高建设实效,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
三、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有章可循。在今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为加快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创建节水型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县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资源论证制度,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定排污许可制度,将排污许可作为立项前置条件;严格执行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制度。
四、整合资金投入,实施整体推进。推行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共建模式,积极推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政策,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整合中央小农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节水性社会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推行项目建设“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加大灌区渠系配套防渗改造力度,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等新技术;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节约用水。对高污染、高耗水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逐步淘汰高耗水企业。发展城乡集中供水工程和管网改造工程,推进城镇生活节水。实施水功能区、河流、水库、饮用水水源区保护工程。
五、落实工作职责,确保目标实现。建立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节水型社会政策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能力,解决用水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初步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惠民富民,***人民热切期盼我县能够获得立项建设。如有幸获得立项建设,我县将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机制、奋勇争先,坚决把项目建设成为标准起点高的示范工程、建设质量优的样板工程、惠民程度广的民生工程,绝不辜负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和厚爱。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审查会上的发言1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审查会上的发言
岳池县人民政府县长汤才勇
(2012年4月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是岳池县人民政府县长汤才勇,下面我就岳池竞争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作如下陈述:
岳池县位于四川东部,隶属小平故里广安市,幅员面积1457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其中农业人口103.9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产粮大县、水利大县,因盛产优质稻米而享有‚银岳池‛之美誉。
近年来,我县抢抓水利建设机遇,珍惜并高质量建设水利项目,创造了桐麻山等旱山村治水新模式,探索出了朝阳、乔家、九龙农建示范区节水灌溉的新思路,摸索出了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实行供水协会管理的节水新方法,打造出了全省水利建设样板,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曾多次被评为‚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成功夺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三连冠,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粮食增产丰收杯‛,2011年获‚全省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取得了治水兴县、兴水惠民的丰硕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岳池县委、岳池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岳池水利建设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尽管近年来岳池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岳池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嘉陵江、渠江过境水量大,境内水量少,可利用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开发难度大,供需矛盾突出,加之现有水利工程大多数年久失修、工程老化,难以发挥应有效益。实施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既是岳池百万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岳池农业、工业、生态生产潜能的现实需要。为此,岳池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岳池县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方案》。在此,我代表岳池县委、县政府就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作出如下承诺: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下,如果岳池能列为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我们将珍惜机会,充分利用岳池区位条件有优势、节水工作有基础、资金投入有保障、水政执法有经验、领导关注有高度的‚五大‛优势,举全县之力,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战。具体将做到以下五点: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政府引导。我们已组建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水务、财政、住建、农业、国土、交通等部门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加强节水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管。明确了县、乡人民政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责任主体,实行县级领导联系节水工作制度,解决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按照《岳池县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方案》的要求,将目标责任落实到部门、乡镇、2社区、村组及具体人员,并纳入目标考核,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
二、创新建设机制,促进全民参与。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着力构建整体联动的节小型社会建设新格局。我县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通知》等节水工作相关文件,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管护、运行的促进机制。全面实行项目公示制,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按照‚行业指导、部门督导、乡村(社区)组织、群众自建‛的模式,调动全社会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建设实效,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坚持群众主体原则,遵循群众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群众投入参与项目建设。
三、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有章可循。我县虽然已出台了一系列节水工作相关制度,但在今后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为加快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创建节水型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制定《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管理主体和考核办法;制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规范节水行为,优势到优化配置水资源;制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合理安排用水总量,建立用水行业用水指标、节水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水资源论证制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一票否决制‛;严
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彻底扭转非法取水、随意开采地下水的状况;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利用经济扛杆促进节约用水;制定水价管理办法,实行阶梯式水价和超定额加价管理;制定排污许可和污染付费制度,将排污许可作主立项前置条件,明确污水处理费标准;严格执行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制度。
四、整合资金投入,实施整体推进。推行中、省、市、县四级财政共建模式,采取县财政资金预算、整合相关项目、乡镇财政奖励、受益群众投入方式,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整合中央小农水、大中型水利工程库区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土地整理、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扶贫连片开发等项目资金,以加大灌区渠系配套防渗改造力度,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加大小微水利建设力度,有效增加工程蓄水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节约用水,实现农业节水目标。整合相关工业建设、技术改造等资金,对高污染、高耗水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对工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逐步淘汰高耗水企业,实现工业节水目标。整合人饮安全、城乡建设等资金,大力发展城乡集中供水工程和管网改造工程,推进城镇生活节水。整合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河湖治理、污水处理等资金,实施水功能区、河流、水库、饮用水水源区保护工程,实现生态节水目标。
4五、落实工作职责,确保目标实现。建立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通过各部门齐抓共管,经过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适应岳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节水防污型社会政策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与其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能力,在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共参与的推动下,解决用水效率低下和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使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并有明显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初步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节水型社会建设项目惠民富民,岳池118万人民热切期盼我县能够获得立项建设。如有幸获得立项建设,我县将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机制、奋勇争先,坚决把项目建设成为标准起点高的示范工程、建设质量优的样板工程、惠民程度广的民生工程,绝不辜负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和厚爱。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全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老军乡人民政府
(2009年5月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老军乡实际,我就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水资源,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如下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老军乡地处大黄山北麓,人口7618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草原面积79万亩。共有耕地6万亩,其中保灌面积1.2万亩。干旱缺水严重,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始终是制约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年降水量195毫米,年蒸发量2246毫米。水资源总量153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777.5万立方米,可利用量只有412.2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奇缺,仅有752.5万立方米,全乡17眼机井的出水量均在40立方米以下。人均水资源利用量不足500立方米,是全县缺水最严重的地方。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少雨,不仅农田保灌面积逐年减少,而且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干旱缺水已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存和社会发展。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水危机的首要措施,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乡水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突破水资源制约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实施水利工程治水。我乡可利用的现有水资源主要发源于大黄山北麓,主要由流水口、瓷窑口、大口子河、南山沟、火烧沟等大小沟壑组成,现有的三座水库(流水口、瓷窑口、硖口),都是病险库,其中硖口水库已经报废,现有水库的年均蓄水量只有220万方,只能保灌1万亩,而从大口子、南山沟、火烧沟径流的水由于没有拦蓄设施而任意放流,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要合理利用我乡境内的水资源,就要采取建塘坝修水库等拦蓄措施,最大限度的利用极其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流水口除险加固工程进度,争取早日完工,及早发挥效益,对瓷窑口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增加蓄水量,减少渗漏,可增加保灌面积3500多亩。二是争取立项修建大口子水库,将年径流量210万立方米的水充分利用,增加保灌面积3000多亩。三是修建截引蓄水。在火
烧沟、南山口修建蓄水塘坝,铺设输水管道,增加保灌面积1000亩,可有效缓解羊虎沟、郭泉、潘庄、硖口四个村的供水需求矛盾。
二、修渠保灌节水。在现有水资源的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率,是解决水危机的根本措施。一是要加强渠道修建。通过采取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来减少灌溉水的渗漏损失,提高输水效率,从而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我乡干、支渠道共有100.9 公里,衬砌33公里,其中6.5公里是在2003年衬砌,其余均是70年代衬砌,且大部分都是土渠,坑大沟深,渗漏严重,水的利用率仅有45%。要改变我乡渠道破烂的现状,就要积极争取水利建设项目,利用项目资金和政府补贴来带动群众自筹,提高群众自发修渠的积极性,逐年建设,争取全部实现高标准渠系配套,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二是要发展旱作农业。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推广地膜覆盖和保护性耕作模式,积极引导群众扩大胡麻、豆类、马铃薯等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旱作农业节水技术,种植马铃薯全膜覆盖沟播示范田,降低亩均用水总量,提高单方水的产出效益。三是要改变灌溉方式。长期以来,农民仍然固守着旧观念,认为浇水就是浇灌“地”,要浇足浇够水,于是沿袭传统的灌溉方式,采取大水漫灌,浇地时,把整个田块都放满水,加之,老军地势落差较大,田间土地不平整,要使地块都漫上水,就无形中增加了用水
量。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浇灌方式,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如平整土地,选取合理的沟、畦规格和放水时间及流量),推广先进的喷、微灌等技术,减少灌溉水量,提高田间水利用率。
三、营造环境惜水。普及节水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积极采取编发制作易于大众理解和接受的宣传标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的教育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使全社会转变用水和节水观念,树立节水型社会的新型价值观,普遍接受、理解和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使节水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提高参与意识。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全社会的任务,而不单单是水务局或是政府职能,因此,群众参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培育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参与热情,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努力营造节约用水和崇尚节水的社会氛围,让广大的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要以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为前提,一切工作都要兼顾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做到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滴水、利用好每一滴水,为推动发展提供有效的水资源保障。
第四篇:在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会上的致辞(最终版)
王正喜常务副市长
在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会上的致辞
(2011年10月20日)
尊敬的王主任、陆厅长,验收组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组莅临淮安,对我市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和指导,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代表淮安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有效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战略性选择。我市地处淮河下游,境内水资源主要以过境水为主,本地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近1/3的用水要靠淮河等上游来水或江水北调补给。去年岁末到今年年中,我市遭遇秋冬春夏四季连旱,累计面平均雨量不及常年同期一半。为此,省防指紧急从从长江调水25亿立方米,约一个洪泽湖的水量,支援我市抗旱。与此同时,淮安作为苏北有后发优势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对全社会的支撑保障作用越来越重要,爱水、惜水、节水,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一致共识。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十分必要,势在必行。
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用水需求,迫切需
1要我们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深度挖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淮安市2006年被列入全省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极为重视这一难得的机遇,一直当作大事紧抓不放。
试点5年来,在省发改委、水利厅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良好格局。市委、市政府将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纳入各县(区)政府及市直部门目标考核。市政府颁布了《淮安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淮安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管理办法》。水利、发改、经信三部门联合出台了《淮安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实施细则》,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节水“三同时”管理的具体程序和流程。目前全市已建立了水利局、发改委与科技局、经信委、民政局、教育局、机关事务管理局五部门日常联动抓节水,其它部门积极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机制;以九大行业节水减排示范工程、灌区节水管理模式试点、河长制全覆盖管理为标志,形成了“工业减污、农业减量、生态改善”节水型社会创新机制;以全市省级节水型载体取水量占到总取水量的85%以上为标志,形成了“全面覆盖、特点突出、整体推进”节水型载体建设机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我们将借这次验收会的东风,认真领会和执行省领导意见,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明确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工作着力点。
最后,祝各位领导在淮安期间工作顺利、心情愉快!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市重点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要点)
一、要深化对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重点建设。特别是去年,我们认真实施“百项千亿”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完成重点建设投资151.2亿元,同比增长60.8%,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动工或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发展硬环境,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再创环境新优势,既适逢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竣挑战。各地、各部门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抓好重点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不断开创重点工程建设的新局面。
(一)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今年年初,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集中精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这场硬仗,这是我们立足温州实际,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从宏观层面讲,重点工程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是实施“一港三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离开了这个支点,我们要建设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性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和滨海山水文化名城也就无从谈起。从微观角度说,重点建设包括了水利电力交通、产业化和信息化、科教文卫体、生态与环境、帮扶致富等工程,涉及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抓好这些工程建设,就能够为实现全市统筹发展奠定基础。从政府自身看,重点工程建设是政府抓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重点工程抓得怎么样,既是政府行政能力的体现,也是对政府工作成效最直接的检验。我们经常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的就是体现在重点工程建设上,体现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体现在老百姓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满意度上。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扎扎实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二)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是我们实施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大提高战略的重要抓手。投入产出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就不可能推动经济发展。没有投入,就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几年温州与同类城市的发展差距有些拉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在不断拉大。温州要缩小与先进城市的发展差距,必须在投入上下功夫。当然,这些投入必须是高质量、有效益的投入。没有今天的大投入、大建设,就没有明天的大发展、大提高;没有今天的大投入、大建设,赶超先进城市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要确立“今年高起点、明年新突破、后年大跨越”的投资目标,因为大家都在发展,如果温州没有超常规的投入、超常规的增长和超常规发展的勇气,就无法缩小与人家的差距。试想,如果我们不加大对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我们怎么能够发挥区位优势,成为区域性领跑城市?如果我们不加大对电厂、电网等能源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市生产生活用电严重短缺的状况怎么能够得到解决?如果我们不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力度,我们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又如何有效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说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已迫切要求我们在一些大的工程项目上要有大的动作,要有超常规投入。我们要大力度推进“百项千亿”工程实施,集中精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这场硬仗,就是要把它作为实施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大提高战略的重要载体来抓。通过实施“百项千亿”和重点工程建设,来带动温州的大投入、大建设,实现温州明天的大发展和大提高。
(三)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是我们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基础、是载体。要不断增强我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硬环境建设,努力构筑适度超前、适应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平台。近年来,尽管我市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已有所缓解,但经济发展是动态的,目前我市的基础设施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就是要解决不相适应和同步提高的问题,如电力,去年来供应紧张的矛盾再度显现,夏季用电高峰期温州电网统调最大电力供应约200万千瓦,最大电[4]下一页力缺口80到100万千瓦左右,不少企业“开四停三”,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预测今年可能还会扩大。再如对外交通、港口建设等,都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严重制约了我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很显然,我市的基础设施,从“有所缓解”到“基本适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基本适应”到“适度超前”更需付出百倍努力。我们一定要下决心,花大力气,再苦干几年,大干几年,实施好“百项千亿”工程,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使温州经济发展的硬环境有一个质的飞跃,不断增强我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要明确今年重点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精心谋划“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关于今年工作,不久前召开的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已作了全面部署。总的要求是,高举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一港三城”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增强实力,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力以赴破解结构调整、招商引资、欠发达地区发展“三大难题”,集中力量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维护社会稳定“三大硬仗”,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今年重点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突出基础性、枢纽性、先导性和关键性的重大设施建设,大力度推进“百项千亿”工程实施,全力掀起重点工程建设新的高潮。今年,计划安排重点工程项目106个,其中,建成和基本建成项目19个,续建项目68个,开工或争取开工项目19个,完成投资185亿元以上。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枢纽型、网络型的大交通格局。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构建以深水港、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为支撑的现代化对外交通网络。续建状元岙港区一期、龙湾港区,新建七里港二期等工程,做好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灵昆港区等前期工作。加快实施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绕城高速公路北线、诸永高速公路永嘉段、58省道改建、104国道乐清和永嘉段改建、飞云江三桥工程,开工七都大桥、文泰线和78省道改建工程,建成金丽温高速公路永鹿段。做好龙丽温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西线、甬台温复线、洞头疏港高速公路、瓯江过江通道等前期工作。推进温福铁路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开工建设甬台温铁路。以适应开通国际航线为目标,加快温州永强机场扩建,努力提高空港口岸的适航能力。
(二)化大力气缓解要素供应紧张状况。完成温州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加快建设浙能乐清电厂,做好苍南电厂和泰顺抽水蓄能电站的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500千伏温东输变电工程,建成500千伏温南输变电和220千伏里垟、五甲、象东输变电等项目。加快城市西向排洪、戍浦江河口治理和七都、水头、飞云、灵昆等重点城镇防洪堤建设,开工建设楠溪江供水、洞头大陆引水、珊溪水库向平苍供水等工程。全面实施17万亩在建围垦造地工程,开工建设半岛浅滩二期、瑞安丁山二期等工程,增加土地战略资源。加快用户接入网建设,扩大利用互联网,积极推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时效化和协同化。
(三)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生态市建设。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优化城市路网布局。继续抓好瓯海大道、南塘大道、温州大道、沿江路二期、汤家桥路、西山路二期等城市主干道建设,打通老城区道路卡口,促进新老城区连通连片。加快城市中心区配套设施和龙湾、瓯海行政中心区建设,启动杨府山会展商务中心。搞好沿江防洪景观带和温瑞塘河文化带建设,续建加洲乐园、白鹿洲公园、汇昌河水上公园、九山公园二期等工程。集中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加强市区进城口美化、顺畅工程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以“三大水系”、温瑞塘河和制革、电镀、印染等行业为重点,打好污染集中整治攻坚战。开工建设城市西片和龙湾、文成污水处理厂,逐步完善各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卧旗山、杨府山垃圾场终场改造工程,完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力争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搞好温州生态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四)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加上一页[4]下一页快实施《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深化细化配套专项规划,抓紧启动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提升作用大的重大工业项目,大力发展石油化工、船舶制造、装备制造、汽摩配、电工电器、泵阀等行业,努力延伸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方针,全力抓好滨海新区和中国鞋都、乐清经济开发区、温州(鹿城)轻工特色园区、浙江瓯北泵阀、平阳萧江塑编、苍南家具等产业化项目建设。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精心组织实施百项重点技改工程和百项产业共性技术攻关,确保工业性投资达到180亿元以上。同时,加大要素资源投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高起点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逐步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五)突出抓好与民生问题相关的社会事业项目。围绕提高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整体水平,建成温州图书档案馆、龙湾中学、永嘉中学、平阳中学、泰顺一中迁建、洞头县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加快温州大学(筹)、温州医学院新校园和第二外国语学校、工人文化宫、温医附一院迁建、温州传染病医院等一批重大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文化和医疗卫生体系。同时,围绕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加快洞头中心渔港、艚渔港和瑞安东山埠、乐清蒲岐、洞头南塘、苍南艚四大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全面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和乡村康庄工程,完成20个示范村和300个整治村建设任务,改造通乡公路280公里、通村公路2500公里。抓好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要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抓好重点工程建设,集中精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这场硬仗,这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必须狠抓落实,如期完成。各地、各部门要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做细做实,切实保障重点建设有条不紊地顺利实施。一要抓责任的落实。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涵盖领域宽,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和严格考核的工作责任制。市政府将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下达工作责任书,各县(市、区)政府和市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具体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市计委、市重点办具体负责重点工程前期组织和实施中的协调工作,并协助做好督促检查。把重点工程实施计划列入市政府对市级部门考核一类目标,同步下达计划和考核目标。要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新机制,借鉴瑞安市建立投资建设管理中心的经验和做法,从机制和体制上解决投资效益、工程质量和部门保护等问题。同时,各地、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积极服务于重点工程建设。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重申:重点工程建设涉及到哪里,就是哪里的重点工作,任何地方和部门都必须全力配合,高效率地提供服务,决不允许“讨价还价”。如果因为某地某部门不负责任而发生延误甚至阻扰工程建设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将严肃处理。二要抓资金的到位。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更是重点建设的保证。随着重点项目陆续开工,资金需求越大,资金缺口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要建立市、县财政性资金与重点工程计划配套协调机制。把计划作为市、县(市、区)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的依据和确保的重点,市、县财政性预算资金和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土地出让金及国有资本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后收益等,均要调整支出结构,向重点工程倾斜,保证公益性项目建设。对列入国家、省和市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通过向国家、省有关部门及相关投资公司等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建设资金。市里对市级财政用于重点工程的资金已进行了多次衔接,加大了投入力度。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进行认真研究,确保资金配套和建设需要。另一方面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启动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我市民间储蓄资金总量大,投资意识较强,积极性很高,要充分挖掘民间投资的潜力,最大限度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引导民资和外资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推行新型融资方式,积极组建各种类型的产业投资基金和信托基金,推广融资租赁,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