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管理工
作的通知
信息来源: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发布时间:2011-02-24 10:22:00
佛建科〔2011〕2号
各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建设厅等部门《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粤建科字〔2008〕97号)、《关于贯彻实施广东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粤建科字〔2005〕9号)以及市政府下发的《佛山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为推广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限制直至禁止高耗能、落后淘汰、易燃有毒的建筑材料使用,促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确保工程质量,我局决定进一步加强工程使用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实把好工程使用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质量关。近期检查发现,不少建筑工程违规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节能材料;进场节能材料无出厂合格证明、无节能检测报告、未按照规定进行复检;违规使用非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经施工图审查合格的新型墙体材料,严重影响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力度以及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为此,各区和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将加强我市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节能工作重点来抓,确保建筑节能工程质量以及实现施工阶段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100%目标。
二、市建设主管部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以及本地气候、资源条件,定期组织审查并发布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推广、限制、淘汰目录。
自2011年5月1日起,全市(不含除东平新城外顺德区)实行建筑节能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备案登记制度,工程推广应用经过备案登记的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凡进入工程使用的墙体材料必须进行新型墙体材料备案登记,未经备案登记的新型墙体材料不得在工程推广使用,不能享受有关新型墙体材料政策优惠。
建筑节能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应符合国家、省的产业政策及管理规定,符合相关的产品标准。建筑节能材料包括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两大类,主要有墙体屋顶保温材料及其辅料、节能门窗幕墙,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热水供应等设施相关材料。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括砖类、砌块类、板材类等材料。
三、自发文之日起,在工程使用的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在质量合格和手续齐全的前提下,其生产企业应到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一)备案申请
企业办理备案申请时提供以下资料:
1、《佛山市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备案登记表》(详见附件,可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下载);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3、材料应用说明书;
4、材料执行的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标准只提供标准编号和名称,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需提供原件;
5、提交申请资料之日前三个月内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材料抽检合格报告;
6、具备一定产能规模的证明材料;
7、主要生产原料来源证明材料;
8、市内企业提供所属区建设主管部门推荐意见,市外企业提供所在地级市建设主管部门推荐意见。
(二)评审公示
市勘察设计协会受市建设主管部门委托,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标准和要求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评审。相关申请材料报送市勘察设计协会。评审通过的,市建设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组织现场考核和抽样检查,符合要求的在网站上(http://)进行公示。
(三)备案登记
1、经公示无异议的,市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年,并统一向社会公布。
2、经备案登记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企业,应于每年12月15日前向市建设主管部门报送一次年度产销统计报表,并在材料登记有效期满前1个月提交备案登记复查资料,经复审和产品出厂抽样检测合格后办理登记延期手续,过期不提交复查资料的一年内不予办理登记延期手续。
3、在备案登记有效期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且在规定期限内未整改或整改仍不达标的,市建设主管部门取消其备案登记资格,被取消备案登记的一年内不予办理备案登记申请:
(1)市或区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对工程使用材料抽查中检查发现不合格的;
(2)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出现材料质量问题,经市或区建设主管部门委托的检测机构鉴定属于生产企业责任的;
(3)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弄虚作假的;
(4)未按要求如实报送产销统计报表的;
(5)不符合相关规定或标准的。
4、其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场所、品种、工艺、设备发生变更的,应重新进行备案登记。其生产企业法人、经营者发生变更或终止经营的,应及时告知市建设主管部门。
四、工程各有关责任主体要严格履行责任和义务,确保工程使用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符合国家、省、市相关规范标准和要求。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暗示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
设计单位不应设计使用不符合规范标准、易燃有毒以及明令淘汰限制的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在图纸上标明所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规格、性能指标和施工技术要求。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严格按照规程、标准进行严格审查。对设计不按照规定标明新型墙体材料或使用不符合标准规范、明令淘汰限制建筑节能材料的工程设计项目,不予通过施工图审查。对涉及建筑节能内容的设计变更,应严格按照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审查,并重新报送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施工单位应当对进入工地的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进行查验,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材料抽样检测,不符合标准和施工图设计要求的,不得进场使用;对进场使用的合格材料,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工程监理单位要组织对进场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见证取样,签字验收;未经备案登记的新型墙体材料,监理工程师不得签字同意使用;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的,不得在工程上使用。严格执行监理旁站制度,杜绝施工人员不按规程施工以及偷工减料现象发生。
检测机构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发出检测合格证明文件。
五、加强监督检查和验收备案管理。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大巡查力度,对建筑节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工程使用情况严格监督检查,对违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节能材料或未经备案登记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工程,应当责令工程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问题严重的应予以通报批评并向社会曝光;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不得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备案。
第二篇: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大中型房屋建筑和
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大中型房屋建筑和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大中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管理,规范审查程序,提高工程质量,促进资源和投资节约,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广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及《广东省建设厅大中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不含除东平新城外顺德区)从事大中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含给水和排水为主体工程、单建式人防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以下简称“初步设计审查”)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下列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按照分级审查原则和工程监管范围(施工报建)所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除国家、省批准立项的建设工程外,分别向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初步设计审查。
(一)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的大中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大中型工程;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大中型工程。
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报建并符合上述规定范围内的大中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其他大中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按照属地原则,委托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大中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具体划分标准,按照现行国家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标准执行(详见附表1、2)。
第四条 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初步设计审查工作进行管理。
第五条 初步设计审查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发改、国土、规划、水务、交通、环保、市政环卫、园林、公安消防、交管、地震、人防、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以及水、电、网络通信、燃气等相关部门和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气、道路、桥梁、园林、环保、岩土、造价等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具体涉及视建设项目相关的职能部门、相关专业而定)。
第六条 建设单位申请初步设计审查,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佛山市大中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详见附表3、4);
(二)有关部门批准文件(以下批准文件需提供2份,其中1份提供评审会使用,1份存档,下同。):
1、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关规划设计要点的批准文件、规划建筑红线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建筑方案审批意见(房屋建筑);
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或项目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4、环保、人防、安全生产、卫生防疫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文件,涉及消防(《消防法》“第十一条规定”)、水务、航空管制、地铁、风景名胜、航道通航等方面的,须提供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三)技术文件。主要包括:
1、拟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份);
2、需作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提交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2份);
3、属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需提交省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审查意见(2份);
4、应当进行抗震专项论证的市政公用设施专项工程,需提交抗震专项论证意见(2份);
5、初步设计文件[包括节能设计专篇的设计说明书、根据工程规模和性质,选用A3或A2图纸(装订成册)、概算书等]。初步设计文件12份或以上,特殊工程项目另定。
第七条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应当符合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深度,应当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其中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执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按照《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执行。
第八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报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召开初步设计审查会议,形成有专家签名的专家组书面审查意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正式的书面审查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批复。
初步设计按下列基本程序完成审查工作:
(一)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申请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建设单位商定审查日期。
(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从市勘察设计行业专家库内选取专家。如果专家库内的专家不能满足初步设计审查需要的,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邀请其他符合条件的专家。
专家组一般由有关专业的专家组成,专家人数按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涉及的专业要求确定(中型项目5名及以上,大型项目7名及以上)。专家组遵守审查回避制度原则并兼顾就近邀请。
(三)在召开审查会的三个工作日之前,将会议通知、各有关部门批复文件和建设单位的初步设计文件送至参加评审会单位和专家组。专家组按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应明确初步设计审查结论:通过、修改后通过、不通过。
(四)建设单位应及时将参加审查单位、专家组的书面审查意见,以及初步设计审查归档资料汇总送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其内容主要包括:
1、建设单位申请书以及政府部门批文复印件(加盖建设单位用章)。
2、本办法第六条“第(三)项”的技术文件。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议通知》(含参会部门及专家名单)。
4、《会议签到表》原件(参会部门、专家及勘察设计单位人员的签名)。
5、会议审批意见及汇总意见(原件):(1)参加审查单位书面审查意见;(2)专家各专业意见和专家组审查意见。
6、其他要求归档的资料。
第九条 初步设计审查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初步设计的主要指标是否符合立项批文的总建筑面积规模、总投资规模、城乡规划、国土出让或划拨决定书中规定的土地开发建设和利用、环境保护、水务、消防、安全生产、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合同)要求;
(二)设计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
(三)重点审查初步设计中建筑节能、无障碍建设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的落实情况;建设行业有关规定、规范和标准执行情况。
(四)根据该项目的行业属性,由其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初步设计中工艺和设备的合理性、先进性。
(五)各有关专业工程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执行情况,重点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执行情况;
(六)是否满足国家规定的有关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是否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七)有关专业重大技术方案是否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是否安全、可靠;
(八)工程概算编制是否按照国家和广东省现行有关规定进行编制,深度是否满足要求;
(九)初步设计内容是否合理。主要包括:
1、各有关专业设计是否符合经济美观、安全实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要求;
2、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是否适用、可靠;
3、设计方案是否进行了优化设计,是否有利于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4、工艺方案是否成熟、可靠、选用设备是否先进、合理,是否优化。
第十条 设计单位应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意见,对施工图是否落实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意见进行审查。第十一条 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报送的申请材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作出不予同意的批复意见,并责令改正:
(一)设计依据不正确或不充分的;
(二)不符合国家现行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有重要缺项的;
(三)不符合国家现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以及采用落后、淘汰技术、设备或材料等不符合现行技术产业政策和管理规定的;
(四)设计存在严重不合理问题的;
(五)违反国家现行基本建设程序的。
第十二条 初步设计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由原设计单位修改,或经原设计单位同意,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修改。建设单位将修改后的初步设计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重新审查。其中,涉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规模、投资规模、规划等主要内容的修改,须经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同意后,再办理有关调整初步设计审查的批复手续。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对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负责。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对应进行初步设计审查而未报审查的,不得办理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手续。
第十五条 初步设计审查完成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下列文件进行归档:
(一)行政审批事项《受理回执》;
(二)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文件;
(三)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的归档资料。
第十六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大中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专家库实行统一管理。初步设计审查专家由长期从事并精通勘察、设计、科研、教学和管理专家组成,并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承担相应的审查责任。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补充或调整入库专家。
第十七条 有关部门或单位从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及相关活动违反有关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本办法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原佛山市建设局《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厅大中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佛建技〔2008〕10号)同时废止。
附表:1.建筑行业(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表 2.市政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表
3.佛山市大中型房屋建筑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 4.佛山市大中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
第三篇: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 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豫建建〔2013〕67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筑能耗,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河南省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河南省建筑节能闭合式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要求,现就加强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完善节能设计,提升设计深度
(一)设计单位在编制施工图设计说明节能专篇的基础上,必须编写建筑专业和暖通专业节能专篇。节能专篇、计算书、报审表、设计变更文件中的节能措施、节能指标和性能参数前后应一致。
(二)规范节能设计计算。节能设计报审表、施工图纸、节能计算书、计算模型应保持一致,不得人为调整节能措施。纳入节能设计计算的封闭阳台、厨房、卫生间等非空调房间,不得在施工图纸和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中擅自取消节能措施。
(三)加强暖通空调系统和用电设备节能设计。一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计算书应明确各项计算输入参数,输出结果应计入同时使用情况和各项附加。二是应根据计算结果和相关规范规定,合理确定空调设备冷热负荷,不得随意调大。三是对集中空调系统,应进行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和风系统的阻力计算,包括水泵扬程、系统输送能效比(ER)以及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S)计算等。四是建筑内使用的电梯应采用并联或群控等智能控制方式,自动扶梯、水泵、风机等设备应采取相适应的节电措施。
(四)设计单位应对施工总承包单位、节能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建筑节能专项技术交底,明确各个专业和各个细部节点做法。
二、突出过程控制,严格材料设备检验
(一)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节能材料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节能材料进行检测,与检测机构签订委托合同,并报当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二)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以及节能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和工艺的要求采购材料及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单位需编制节能材料见证取样检测试验计划书,注明送检材料名称、送检项目、取样数量等,计划书应经施工总承包单位审核后报监理单位签认。
(三)监理单位应将建筑节能监理工作纳入监理规划,针对工程特点编制监理实施细则,对建筑节能的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监理单位应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要求对围护结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配电与照 1 明工程进行相应的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和复验,并经监理单位代表签字后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三、强化检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受控
(一)建设单位应组织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按照节能规范规定的部位、内容、项目对工程墙体、屋面、地面、门窗、幕墙等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填写《建筑节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附相应的图像资料。
(二)建筑节能工程必须进行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对外墙节能构造实施钻芯取样抽检,对建筑物外窗进行气密性检验,检验的数量、部位和方法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要求进行。
(三)建设单位应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等相关规范文件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能效测评机构对建筑节能工程的采暖系统、通风和空调系统、配电与照明系统等进行性能测评,并出具节能性能测评报告。从2013年9月1日开始,全省所有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进行系统节能性能测评,对于技术类型复杂、建筑规模较大(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的建筑工程,由国家级能效测评机构进行测评。
(四)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应包括:各项建筑节能材料的合格证、进场检验报告、复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各项设备的运行检测记录、系统节能性测评报告、各个建筑节能分项工程的验收意见等内容,对工程质量控制资料不全的工程,不得通过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
四、加强行业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建筑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以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参建各方质量责任落实情况、节能材料复检情况以及施工过程现场实体检测情况等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对违反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标准的责任单位和人员,应责令整改,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013年7月11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质量管理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质量管理的通知
苏墙办字(2010)第14号
各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墙改办,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苏州高新区建设局,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使用单位:
自《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实施以来,我市加大了新型墙体材料的认定及监管力度,社会对新型墙体材料的认知度提升,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但根据近期质量跟踪管理情况,市场上出现了无证照非法生产的劣质墙材、未经省级认定的及未到保养期等不合格墙材进入工地,给我市的工程质量带来隐患。为此,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型墙体材料质量管理提出以下几点要求,请贯彻执行:
一、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或企业标准生产,杜绝未到保养期的产品出厂,混凝土砌块(多孔砖)壁厚等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相关质量技术标准的要求。
二、加强认定新型墙体材料的产品标识管理。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对所生产的产品必须标示厂名简称(厂标)、强度等级标识;经认定的产品,合格证上应加盖认定标识章。没有标识的产品将作为不合格产品不得用于工程。
三、加强省认定证书的管理。各新墙材企业在签订墙体材料供应协议时应主动出示《江苏省新型墙体材料认定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使用未认定墙材的工程不予返退墙改专项基金并对其墙材质量实施重点监管。
四、各生产、使用单位应配合做好新墙材产品销售流向申报工作,以便于墙改办在墙改专项基金返退时对新墙材使用数量进行核算。
五、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型式检验报告的常态化管理。各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型式检验报告期限实施型式检验,并主动提交使用单位,留工地备查。未进行型式检验或型式检验过期的,其产品不得销售,使用单位应拒绝使用。
六、各新墙材企业应积极配合新墙材行业协会对产品质量的跟踪管理,对发现的问题,新墙材企业应及时整改。协会应做好跟踪管理档案记录并及时向墙改办报告。
七、各地质监机构要加强在建工程新墙材质量的检查监督。在检查中发现以下情况的,要求使用单位加倍抽样复试,复试不合格的,责令使用单位将进场的不合格墙材退场。并对责任单位和人员录入不良行为档案;情况严重的,依法处罚。
1、在工地抽查中发现有认定证书(有标识),但标识不全的:
2、送样检测的产品与施工现场使用产品不一致的;
3、不能提供产品合格证或合格证上出厂日期及数量等技术指标标识不全、无认定标识章的; 4、进场复试结果与产品标准不符或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
八、本通知自二0一0年十一月一日起实施。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苏州市墙体材料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八月三日
第五篇: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城函〔2010〕240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
自1985年我国政府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保护了世界遗产资源,提高了遗产地的知名度,带动了遗产所在地经济发展。但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有的地方不切实际,缺乏研究,存在“申遗”过热的倾向;有的地方“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也很突出。为进一步加强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等相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我国现有各类世界遗产40处,位列全世界第三,已成为世界遗产大国。世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既代表一个国家的荣誉,更体现一个国家的责任。设立世界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全人类共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促进世界遗产的永续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目前,全球范围内世界遗产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保护状况将越来越受到更广泛的关注。要深入学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精神,深刻领会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始终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首位。要
用科学和理性的态度,从全局出发,提高认识,端正目的,进一步增强世界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世界遗产的科学保护。
二、科学推进申报工作。目前,我国正处于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一些地方对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世界遗产评选标准更趋严格,审议程序更为规范,批准通过的项目比例逐年降低,世界遗产申报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深入了解世界遗产申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认真学习有关世界遗产规则和国际惯例,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在世界遗产法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参与有关世界遗产的国际交流活动,形成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要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申报管理,有序开展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学推进,防止作为政绩工程一哄而上。
三、依法开展保护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城市园林的有关保护管理规定,通过法制、行政和技术等多种手段,加大对世界遗产保护监管的力度,增强履约意识,提高履约能力,切实维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探索完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制机制,依法制定和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严格规划建设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的保护。要注意保护遗产地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要结合世界遗产地定期报告工作的开展,提升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实现世界遗产资源严格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要正确引导新闻媒体对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有关报道,积极宣传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成果。世界遗产的宣传报道要做到客观公
正,对恶意炒作、虚假报道的,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纠正。要积极宣传和倡导正确的世界遗产保护理念,引导全社会理性认识世界遗产,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形成有利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五、加强能力建设。各级主管部门和遗产地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机构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门票管理,多渠道争取世界遗产保护资金,加大有关世界遗产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和素质,全面改进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推进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0一0年九月七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