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当官好得不得了”真正成为想象
让“当官好得不得了”真正成为想象
毕诗成 《 中国青年报 》(2014年07月09日02 版)
《环球时报》7月5日刊发文章称,反腐败必须达到能摧毁“官本位”这一传统价值认识的强度,重塑全社会、尤其是已经进入公务员队伍者对当官好处的预期。当官挺好的,但它就是各种职业里中偏上的好,根本就不是过去人们想象的“好得不得了”。反腐败应成为强大打桩机,把这个认识从官场打下去,让它一直要扎根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深处。
长期以来,传统“官本位”思维被粗野现实不断强化,铁饭碗、金饭碗、小金库、灰色福利、超国民待遇、当官可以“捞”、“工资基本不动”、“一人当官全家受益”„„每一种说法背后,当官的好处与诱惑,都被赋予了无限的想象。在这样的语境下,“重塑对于当官好处的预期”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强力反腐形势中“为官不易”、“当官是个风险职业”等说法的反馈。但必须看到,谁也不是“吓大的”,某些官员在欲望泥潭里陷得太深,机会与侥幸之心还是会有的。指望因此彻底断掉欲望念想,彻底改变骨子里的“官本位”意识,光靠反腐外力不足以夯实地基、改变土壤。
不想贪是道德自觉,不能贪是制度约束。重塑当官好处的预期,除了通过党纪国法保持对腐败的高压状态,还需要多种制度的多管齐下,实现对这种预期的“塑形”。
对于“当官”,大家一般都有哪些超正常预期?
预期之一是稳定,“铁饭碗”。在企业上班为什么不稳定?企业是讲绩效、贡献的,你有多大贡献,就付给你多少相应报酬,干得不好,对不起,不养懒汉,敬请走人。官场缺乏明晰的绩效杠杆,干好干坏都能混,进入不容易,撵走更不
容易。近年组织部门也在对官员进行绩效考核,有些地方也提出末位淘汰制,方向是对的,但或许因为既得利益的板结,并未真正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流动。
预期之二是高福利,灰色收入多。常有官员拿着工资单出来诉苦,“我的工资标准很低呀”——这大家都承认,问题是有人可以“工资基本不动”,工资之外常有一些“超国民待遇”。追根溯源,无外乎某些单位可以变相留存小金库,通过一些不进入财政的罚款留部分“活水”,或通过单位拿地盖个超低成本的集资房,再者通过手里掌握的审批权,置换一些资源给“团队”谋得一些好处。这些年的确都在喊“不准私设小金库”,减少政府的审批权,理念与制度设计都很好,当下关键是抓紧执行,棒喝“变通者”。
预期之三是当官有面子,有显性和隐性的影响力,除自己不被欺负外,还可以帮亲戚朋友办很多事儿。在很多人看来,当官是对特权不断递进的占有过程,官职越高,可以尽情享受的好处越大。按理说,一个官员只能掌握部分权力,不可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权力是个圈,非常容易互相寻租,你给我面子办个事,我给你面子办个事。权力只有放置在透明笼子里,才能禁绝其胡乱拉扯。而透明可围观的前提,就是全面建构权力清单,把权力摆在明面上,约束干部权力的溢出效应,避免一把手们沦为“一霸手”。
面对多种多样当官好处的预期,寄希望于从上往下的纪律高压,让官员回归为一份正常职业,从古至今都不容易做到。要说反腐力度,谁还能比得过朱元璋?撤职、抄家、砍头乃至剥皮,种种手段齐出,也只能保一时清明而已。风头一过,贪污者仍如飞蛾扑火,屡禁不绝。所以,要彻底降低当官的预期、让其回归于一份工作一份职业,最根本还是加强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重拳反腐之外,抓紧再
来一通柔韧的“制度组合拳”,在官员们不想贪、不敢贪之外,更要实现他们的不能贪、无法贪。
第二篇:让“当官应有为”成为共识
让“当官应有为”成为一种共识
4月20日,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说,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
随着反“四风”力度不断增大,党风政风清风阵阵,干部群众交口称赞。但与此同时,一些官员却开始自嘲“为官不易”,甚至发出“官不聊生”的感叹。受这种情绪影响,“为官不为”的现象开始蔓延,对此万万不可等闲视之。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无为的表现,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更是很多官员的通病,他们能做到在官场中游刃有余,原因就在于缺少行政问责,以致于官员们在工作时间炒股、聊天、玩游戏„„才会遇事推诿、扯皮、不作为,得过且过。显然,“无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乱作为”,而正因为其隐蔽性,又因为相对于“乱作为”,“不作为”造成的后果具有滞后性,不仅难以及时制约和制止,事后责任的认定更往往成为一笔糊涂账,因此责任的追究大多不了了之,这反过来又加剧了“不作为”的蔓延,以至推诿扯皮、高高在上、麻木不仁的衙门风气在不少机关部门已泛滥成灾。
因此,随着问责制的逐步深化,对公职人员尤其是“一把手”的“无为”进行追究,已是势在必行。对于“无为”,就应该如永嘉县那样,制订出与“乱作为”同样能够对号入座的认定办法,比如哪些问题该查没查、该管没管,或者只是虚与应付,都逃脱不了追究。唯有这样,才能整肃干部作风,促使混日子的“太平官”找回丢失的责任心,真正有所作为。从严是为官作为的重要保障。为官都掌握一定权力,然而权力不是私物、为私的,而是公器、为公的。公器就要在阳光下运行,就要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使用。从严要求是为官的基本生存状态,为官必须习惯于在约束中生活,在监督下行使权力。从严要求乍看好像给干部套了个“笼子”,束缚了干部的手脚,的确使腐败的官不好当了,然而这也是干部的护栏。由于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好官更好当了。
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让那些曾经“只求无过”的“太平官”无处遁形。懒官不治,庸官不退,就无法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大踏步向前发展的掣肘。只有对尸位素餐者施以铁腕、予以重拳,才能给那些懒官、庸官们敲响警钟;只有让严惩“无为”成为一把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让他们不再高枕无忧,才能让他们在保住“乌纱帽”的前提下而愿意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尔俸尔禄,民膏民脂”的具体内涵。
为官作为既要靠个人修为,也要靠制度治为。要按照习近平同志“三严三实”要求,勤于修身,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保持击鼓奋进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和崛起于危难的生气,实实在在为民干事创业。要建立干部行为的激励制约机制,通过科学严格的干部考核考察,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干部的“作为情况”,并作为任用和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奖励“能官”、鞭策“懒官”、调整“庸官”、惩治“贪官”,使广大干部真正担当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如果说“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为政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话,“有位必须有为”就是对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至少能在很大程度上纠正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没有责任感的严重思想错位,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弊病,让“享福不干活、当官不作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思想无孳生的土壤,更能让有作为的清官、好官脱颖而出,为人民谋得更多的福祉。
第三篇:让规矩真正成为带电
让规矩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 金华日报评论员文章2014年6月10日
针对市本级制沙场地经营权在拍卖活动中存在恶意串通、胁迫阻挠等现象,市委市政府要求进行专项整治。近日,市公安局和市场监管局成立联合调查组,查处了金东区孝顺镇下马村和浦口村两个制沙场的串通拍卖案件,共传唤涉案人员48名,刑事拘留2人,扣押涉案赃款494.4万元。从案件查处情况来看,涉案人员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村干部。制沙场治理是“五水共治”行动中的重要内容。本着“萎缩、提升”的原则,我市将集中连片规划的制沙场,以拍卖的形式出让经营权,既保护了水环境,又使国有资产发挥最大效益。但是,恶意串通、胁迫阻挠的行为,不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而且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最近,全市开展了高速公路两侧非法“高炮”广告牌清除工作,正在深挖细查此类非法行为背后隐藏的官商结合、权钱交易和行贿受贿行为;市区“南山翠竹”别墅违建问题查处工作也已取得新进展,对涉嫌触犯法律的党员干部将依法处理。
无论是专项整治制沙场经营权拍卖活动的恶意串通、胁迫阻挠行为,或是非法设立广告牌背后的巨大利益链,还是“南山翠竹”别墅违建问题的查处,市委、市政府均果断采取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再一次表明,规矩是带电“高压线”。
不立规矩,无以成方圆。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法律是规矩,制度是规矩,守规矩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自觉;对党员干部来说,又多了一项规矩,那就是党的纪律,是不可触碰的带电“高压线”。
守规矩,党员干部应成为带头者、推动者。当前我市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产生了“身份麻痹”,把自己等同于群众甚至不如群众,在公开场合讲话口无遮拦,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说三道四,甚至公开唱反调;有的打着为集体谋利的旗帜,想方设法为自己捞好处,一旦无法满足就煽风点火、带头闹事,在市区一些重点工程项目迟迟得不到推进的背后,就有党员干部阻挠的身影;有的一天到晚想着“小圈子”、“小团体”、本部门的利益,甚至不惜利用手中职权与民争利,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非法买土地、造别墅,农村党员带头违法建房、违法用地……
党员干部不守规矩,其危害性远大于普通群众。党风正,政风好,则民风淳。只有党员干部带头讲规矩,规矩才能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守规矩才能真正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良性循环。
让规矩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就要把规矩立在明处,把“红灯”亮在前头,明确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党的纪律在《党章》和有关条例规定里已经很明确,具体到我市,在全市党员大会上,市委明确提出要做到“五个必须、五个绝不能”:即必须牢记党员身份职责,决不能丧失立场、迷失方向;必须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决不能各行其是、讨价还价;必须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决不能遮遮掩掩、瞒而不报;必须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决不能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必须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决不能公私不分、与民争利。这就是全市党员干部必须共同遵循的标准尺度,是令行禁止的基本准则。
让规矩真正成为带电“高压线”,就要敢抓敢管、动真碰硬,以严格的执行杜绝“破窗效应”。一要做到领导带头。凡是要求基层做到的,领导机关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广大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领导班子做到的,“一把手”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而且说到必须做到,真正在“三改一拆”、“四破攻坚”、“五水共治”中破除既得利益,切实带好头、做表率。二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尤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批评、早整改,不要等出了问题再来补救。三要做到刚性执纪、严格执法。制沙场所经营权拍卖活动恶意串通、胁迫阻挠行为得到及时打击,群众拍手称快。群众也期待非法广告牌设置、“南山翠竹”别墅违建问题得到严肃查处,对违法违规者,坚决戳其痛处、伤其要害、破其利益。对违纪行为“零容忍”,不搞“网开一面”、“下不为例”;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决不手软。
无数教训已经表明,党员干部要杜绝侥幸心理、钻营心理、“老好人”心理,让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这既是对规矩的敬畏,也是对自身的保护,更是对事业的负责。
第四篇:让孩子真正成为“读书郎”
让孩子真正成为“读书郎”
香口乡中心小学
李晓霞
语文的课堂,应是书声琅琅;语文的课堂,应是激情飞扬;语文的课堂,应是朗读的天堂。目前,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缺少了文思泉涌,缺少了挥斥方遒,缺少了逸兴思飞,取而代之的是无助的眼神,是喑哑的沉默,没有了情感的碰撞,没有了思想的火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如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呢?我个人觉得:要让孩子真正成为“读书郎”,朗读可以耀亮课堂。朗读是语文“读写听说”四大能力之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可以看出读的功用。
要搞好语文课堂的朗读,关键在于师生的互动。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首先,我们教师要营造课堂朗读的氛围。
一篇文章,是作者内心情感涌动的产物,在字里行间总渗透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学习一篇文章,心中的琴弦总能被文章拨动,学生同样如此,他们有想倾吐感情的冲动,可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课堂严肃紧张的氛围压抑着他们,久而久之,他们朗读的冲动逐渐衰退。针对这种情况,营造课堂朗读的氛围至关重要。如何来营造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强化朗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勇于示范,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运用现代各种音像材料,将学生带入文章的境界之中。让学生随着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脉络。古人不是常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嘛!
其次,朗读要与文章剖析结合。
朗读是为了很好地理解文意,对文章的剖析又能够促进更好的朗读。朗读还可以增加对文章的理解,读者以自己人生的际遇、心中积淀的情感和文章相溶,可以使文章意蕴更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读法指导。结合文章,要先直观的演示“怎样读”,然后讲明“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样从感性到理性就很明了。明了的基础就是让学生充分地剖析文章。在讲《独坐敬亭山》古诗时,就要紧密联系诗词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基调。让学生针对“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进行剖析。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的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的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缓慢点,表达出诗人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学生在处理这两句的朗读时,由于诗意理解不清,导致朗读不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准确的朗读了。
第三、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如此等等。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我在教文言文《杨氏之子》时,往往先让学生听老师的范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动笔,在文中给生字词注音,给难读的语句标出朗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已练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再指名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得准确而流利。接下去就引导学生赏析文章内容,必要时,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最后要求学生整体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这样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并且每个朗读环节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思维始终在活动。因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速度大大加快,对文章理解的深度也大大加深。
第四、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我教《七律·长征》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然后示范朗读,用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境界中去。但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也可能产生“滥竽充数”和唱读的不良效果。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声情并茂,和谐婉转,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
让朗读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的“读书郎”!
第五篇:让家长成为真正的老师
让家长成为真正的教师
——家长学校先进集体材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我校在坚持党的 “十八大精神”重要思想和“实现中国梦”理念指导下,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为目标,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和生活环境,努力构建家长学校的新模式,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办成了一所家长满意,社会广为赞誉的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指导学生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学校还能促进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取得了教育的良性互动。
一、完善组织建设,密切家校联系,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我校在开展学生教育及家长学校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身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对办好家长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深知家长学校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渠道,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的纽带。学校成立了以刘会芳校长为总负责人的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的家长学校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家长学校规章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等家长学校 1
制度;成立了辐射各个年级的家长委员会,构成了家、校紧密衔接的学校整体教育架构。
学校以家庭为校外教育阵地,在开展正常的校内教育活动的同时,积极向外延展到每一个家庭。教育活动中,学校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良好个人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又积极与学生的家庭加强联系。通过专题的家长学校讲座、致家长信、校讯通等多种形式,将学校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重要工作快速传递给家长。在工作上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保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信息畅通,加深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由于学校的教育工作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所以能够得到家长的广泛支持与理解。正是因为学校充分考虑到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总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的联系起来。这样家庭教育就与学校教育更加容易找到契合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真正使家校形成合力,形成拳头,使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最终受益的是广大的学生。
二、多渠道的家校联系凸显家长学校的教育实效
一是家访。由于我校家长多数为打工人员,家长多在小区扫地、饭店等场所上班。特点是出门早回家晚,这对教师家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很多时候都难以在学生家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对于现实问题,我们教师就利用午休时间到家长工作的地方找家长进行及时交流。
二是家长会。学校每学期要求各班要召开1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前,各班均要精心准备,主题明确,层次分明,有的放矢。有的班邀请家长发表自己的想法、体会,虽然有的家长普通话夹杂着本地话,2
有的家长说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但都朴实、真诚,交流对话的效果不失和美、诙谐。有的班让学生、家长一起开,让孩子感受老师和家长是怎样为自己的成长筹划的,让家长感受老师和学生是怎样共同开展教育的,而老师可以感受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等。
三是积极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在实施“尊重教育”过程中,我们设计制作了《人和路小学学生成长档案袋》。要求每月最后一周让学生、家长、教师对《学生成长档案袋》中的自评、互评、家长、教师评等综合性评价进行评定,每月定期和家长之间互通信息,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有关情况,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让学生、家长、老师对孩子一个月来的学习生活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使班主任及其任课教师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学校的工作更加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形式,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时交流情况,并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
四是定期举办讲座。
每学期学校都要请有关专家或学校领导进行专题讲座。我们举行了《家校合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讲座。目的是使每位家长感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校同心协力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形成合力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为了做好一年级新生的转接工作,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在每年开学前,都要举行“如何迈好开学第一步”的讲座,让一年级年轻的家长们明确自己在开学前要为孩子做什么?怎样做?掌握应有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们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3
针对现在不少家长与孩子存在平时沟通不够、缺乏教育方法等问题,学校已经多次为家长安排了由中国关工委报告团做的专题教育和辅导,让家长找准自身的教育缺陷,找到育子的好办法。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个人行为习惯》的讲座后,很多家长都表示讲座非常好,很多地方都引起了家长的共鸣。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讲座认识到了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自己的孩子正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才出现了相关的问题。会后,很多家长纷纷与班主任进行了沟通与探讨,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扎实、灵活的教育活动
1、加强家长学校教育活动的流程管理:
(1)抓班主任的家访率
俗话说“五个手指不一般长”,各个家庭的家教方式各有不同,家长学校只解决了共同点,对特殊点就依靠家访来解决,我们在家校联系制度上明文规定:每学年每班学生班主任必须普访一次以上。这是我校家长学校教育的延伸与发展。
(2)抓家校联系率与回执反馈率
我校的家校联系制度明确要求班主任一月一次用《学生成长档案袋》中家校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家长要以回执的形式,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齐抓共管,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家校联系单的内容有:①行为规范表现,②成绩明细表,③班主任附言,④家长寄语等,这是家长学校的具体量化体现等。另外,我校还把双休日定为“孝敬日”,要求学生每周向父母汇报一次思想、4
学习情况,为父母做几件家务活。
2、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发动学生自主组成小组,在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外出开展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到附近郊游、钓鱼、爬山,也可以是参观、访问、植树以及科技制作等等。每次活动都要有计划、有主题、有意义、有记录,还要有安全保障(一般要求有家长陪同)。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学生自主的活动,变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式办学,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知识和能力。
3、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监督,参与管理作用。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议,及时向家长委员会汇报学校近期工作安排和发展规划,听询家长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经常邀请家长委员或各班代表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如六一节的亲子游戏活动,学校散学礼的颁奖活动等,有效地促进了家校沟通,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来。
4、认真办“家长开放日”活动。
每学期,我们都邀请家长到校来参加、了解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家长们都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尽可能参加并诚恳地与学校交流反馈意见。
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形式向家长提供广阔的学习、沟通场所。
在班班通的家校互动的消息系统中,我们特地为家长们提供“家教指南”、“育子心得”、“好书推介”等消息,家长可以通过上网 5
随时浏览消息,并将他们的意见、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反馈到学校,扩大了我们之间沟通的时空。此外,我们向家长们提供了家教咨询电话、家长信箱等沟通方式。
6、开展问卷调查,齐心协力办好学校教育。
每年我校进行2次家长问卷调查,家长们积极地对学校提出各种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加快了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已在全校执行、推广。
四、成立社区教育网络
我校与周围几个小区、居委会加强联系。在暑、寒假,我们坚持“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常常可以看到学校一放假,学生就主动到居委会去报到,定期或不定期的由班干部或班主任带队,在居委会干部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小区是我家,爱心靠大家”文明楼道工程活动。小区的黑板报不到几天又有了“新面庞”,小区的卫生死角不见,甚至小区中的小弟弟或小妹妹有人管教了。开展了“当文明小天使,送文明进万家”的社区实践活动。每当假期结束,许多居委会、家庭都写来热情扬溢的表扬信、感谢信,展示在校宣传窗,为我校增色不少。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深感到家长既是孩子们的启蒙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我们家长学校也向家长提出了“终身学习”及“如何树立现代教育观,科学育儿健康成长”的计划,从而提高家长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让家长成为真正的教师,保证家庭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推动教育全面、健康的发展。
家长学校先进集体材料
让家长成为真正的教师
单 位:新密市西大街街道办事处人和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