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

时间:2019-05-12 19:5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

第一篇: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偏僻,经济发展缓慢,思想观念保守等原因,学生德育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德育显得尤为迫切.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途径.关键词: 德育教育少数民族建设与实施

我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才在培养中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要培养合格的 爱国的 政治可靠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首先是把德的作为培养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目前,受大环境影响,我国德育教育的结果不容乐观,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发展缓慢,交通闭塞,民族观念比较强,人们的思想比较传统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为落后,影响着少数民族接受先进的思想观念.,如何在继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又能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新目标.一、认识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地位的特殊重要性,从其功能上看,它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法纪和道德素质,这些方面的优良品德,不论是对学生其他多种素质的发展,还是对于他们走上社会从事自己的生活来说,起着定向、驱动和监督作用。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教育是一种客体论教育目的观,这种观点忽视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发展自我的需要,忽略了人的自主性和差异性.由于现代教育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产生的,其教育方式同流水线一样,产生的是标准化的工业产品,这就忽视了个体差异性,培养目标是一刀切的标准化,其弊端是教育目的和学生个体的需求产生了断裂,传统的教育带有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强迫必须怎么做和如何做,带有强烈的学生被动接受意味.德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因此,德育实施的前提是要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和学生只有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得德育的教育内在化,而传统的教育过于注重单纯的说教,真正使学生内化的少之又少,一张试卷很难考核学生的道德水平的高低.道德的生命力主要在于道德主体的自律.所谓自律,是个体在无人知晓 无人监督下,从内心对道德规范自觉遵从.德育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学生将所学习的内容,内化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知行合一.而传统的教育很难做到这点.只有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德育的课程体系 教育计划 叫许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重新组合并突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才能提高德育的效率

二、校本德育课程的特征: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观

现代社会要求以人为本,对学校教育来说,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自主人格和独创精神。必须改变过往那种不以人本身、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而是把道德教育视作对人的约束,驯化、被动地服从的陈旧道德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人性化的现代道德教育观念。着眼于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育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在教育方式上,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个性特殊,品德偏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体验和实践道德生活。

(二)、大德育理念

德育,应该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只关注学校内部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德育工作应该贯穿学生整个生活之中,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德育资源也随着学生的活动范围而拓宽。因此,道德教育应该充分关注一切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培养的资源,优化整合,使其能服务于学校的德育目标。

(三)校本德育课程的目标

所谓校本,应植根于学校的需要,本校学生的需要。着眼于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学生团体的特性、学校附近社区的德育环境特点,拟定适应本校校情、生情的有针对性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的设定应有其一定的序列性。在校学生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的学生,认识事物与是非判断能力均由不同。学校德育工作应形成梯度、螺旋上升,形成序列、整体设计。我国具有传统的道德文化,尽管当中有不少糟粕,然而,“孝悌与亲”、“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教育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应该继承与发扬。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物质文明的提高,更需要年轻一代具有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实干精神,因此把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人格的培养融合一起,构成具有本如特色、校本特色的道德教育体系,是开拓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考。

三、校本德育课程创建与实施: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过去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过份强调德育政治功能;德育作为一门科学,以知识性的学科教学形式进行德育工作,注重了“讲理”而忽略了情感的认同与体验;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把德育视作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忙起来忘掉,没有把教育摆正位置并有足够的措施保证;观念滞后,信息滞后,方式方法不当,师生关系定位不当,缺乏沟通和了解等。此外,还与德育工作处于被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也不无关系。

要提高德育实效性,除了提高认识、摆正德育位置外,应该采取主动应对方针、运用系统理论整体优化原理。把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到课程计划的层面上来,纳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轨迹,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分段实施,力求德育内容序列化、德育管理人性化、德育途径多元化,德育方式方法多样化。要从内容上扩充、途径上扩展,方法上整合,措施上落实,开辟学校德育工作新天地。

(二)、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任务落实到学校德育工作者身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的所有工作人员,包含行政、教师和职工,都是学校德育工作者,都是为落实日常教育方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学校应是实行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策略,学校班主任、班队干部、辅导员、思品课教师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骨干力量。必须重视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选派有爱心的、童心、责任心、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学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条件,对工作出色的班主任给予充分肯定和给予表彰奖励。引导班主任成为学生做人的楷模、学习的导师,生活的朋友、心理的护士和家长的参谋。健全学校德育研究会,班主任研究会,充分发挥这些德育群众学术团体的作用,为我们德育工作提供经验和德育队伍发展的平台,使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

(三)、健全德育工作组织,开展实践研究。

抓典型,树榜样,以点带面也是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提高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把德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与课程改革同步。

与此同时,进行学校德育工作版块功能研究,如班主任工作、品德学科教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学生社会活动实践、家长与家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探索德育改革的路子,取得经验然后推广,创出德育特色,以此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四)、开发德育资源,整合德育途径

对过去的德育实效性不高的反思中,德育内容的空泛与拔高,德育途径的狭窄和不协调,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不协调,各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多个管理环节之间不协调,各行各素,形不成合力,还会出现内耗情况。随着德育内容的扩充,学习资源的扩大,网络传播、网络文化带来的新情况新挑战,必须积极应对,努力开发德育资源,尤其是本土、本区、本校有利的德育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师生前往参观、考察、实践面对家庭结构社区功能的变化,努力探索学校、探索家庭、社区教育这种“三结合”的新模式。探索在学校中品德教育课,班、团、队活动。各种的教学渗透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环境营造等多种德育途径、方式的整合,开展德育科研,发挥各个德育研究学术团体的作用,运用系统理论整体优化原理,形成合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五)、建立和完善德育保障和激励机制

为了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提高对新时期德育工作认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建立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学校德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新的课题。必须克服“德育是软任务,智育是硬指标”的思想,排除“应试教育的束缚”,把德育工作真正摆正位置。学校有人抓,各层级有人管,有针对性的学校德育科研,进行案例的分析与掌握,有计划、有活动、有交流、有总结、有检查,克服德育工作的形式主义,只知耕耘不计收获的做法。给学校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团队辅导的老师提供较为宽松的工作条件,对他们工作的辛劳,工作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成绩优异班主任、团、队辅导老师以及优秀的德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广大老师积极投入德育工作中,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学习以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人性的形成作出我们的努力。

四.力促三位一体

德育是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德育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学校是国家实现人才培育的场所,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更感到这一份凝重的使命感。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出台,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学校德育课程的研究将焕发出无穷的活力。总之,新时期德育教育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一定要十分精心、十分专心、十分耐心地关心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基层德育工作者要以儿童发展为主体,不断改革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

第二篇: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侧重研究了针对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设施技术、人员素质、政府调控以及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发展策略,对切实有力的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推动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图书馆;现状;解决方式

1.引言

某某县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藏民族聚居地,境内多处发现的卡约文化古城堡、古墓遗址和古岩画证明,距今3000年前就有羌人先民在这片神奇壮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从事畜牧、狩猎为主的生产活动。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藏、汉、蒙等民族勤劳善良,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越来越显得强烈和迫切,而图书馆设备及图书资料不健全,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存在的矛盾

2.1区域限制与文化需求增大的矛盾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牧民因生产生活特点,居住在离县城中心较远的地区,从而使得图书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目前,基层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利用非常落后,基础设施档次低、科技含量少、分布不均匀;农村文化设施总量少、分布不均,公

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从数量和规模上,于公众的文化需求都有一定的差距,2.2信息匮乏与读者需求增大的矛盾

图书馆担负着社会文化搜集、提供科学、经济、政治研究、文化信息的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基本设施陈旧落后、缺少现代全自动化监控、文献搜索等现代化设备的现象,文献资料过于老化陈旧,地方文献收藏越来越少,2.3经费短缺与事业发展要求的矛盾。

目前某某县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是财政补助收入,由于某某县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十分有限,政府用于图书馆事业的补助收入只能保障职工工资,办公经费。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图书馆的自身发展和业务的开展,长期以来,政府办文化的观念已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政府依然是文化事业的主要投入者,而对于吸纳和动员社会力量方面则明显不足,使得供给主体单一。

2.4人才缺乏与文化服务要求的矛盾

由于经济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制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农村的发展滞后于城市,乡镇文化站图书娱乐设施少,没有专职文化工作人员,文化站综合功能几乎得不到发挥。长期以来,我县图书专业队伍、图书管理经营队伍和图书管理队伍的建设方面是零投入,不能吸引高水平的文化艺术人才为某某文化事业工作,每年没有培训经

费。

3.加快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完善图书网络设施建设。

强化薄弱环节,应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扶持西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统筹安排和合理规划我县文化设施的建设,包括图书馆和文化站的公共文化设施;对一些简陋的图书馆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并加强对现有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与维护;集中财力建设一批高档次的文化设施;多建群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倡导建设具有民族民俗风格的文化设施;保护人文旅游景点的文物建筑,加强传统文献的搜集与整理,采用大开间、开放建筑的方法,让读者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书刊。

3.2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院校教育、业务交流等各种形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经营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的人才队伍,落实培训经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改革。

3.3开展多种手段和形式服务

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大力发展社会文化、村镇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举办各类节庆活动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二是开展流动图书馆、流动

展览、流动演出、流动讲座、流动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全方位地为城乡人民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服务;三是继续努力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和共享,让公众拥有更为先进的文化享受方式。

3.4拓展服务内容范围,扩大受众范围。

扶持有益的文化产品,鼓励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收集、整理、加工少数民族地域文化资源并且进行系统的编目分类,达到资料的统筹;按照国际标准,规范资料的录入、检索、翻译与传输等各个环节;完善数字网络系统、信息识别系统、资料兼容系统、语言转换系统的相关流程。

4.结语

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把握发展的正确方位,积极探索图书馆服务的长效机制,以使城乡文化进入统筹协调的良性轨道;文化资源得以更加有效的开发、保护与整合应用;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发展创新,覆盖更广泛的公众人群;同时能够唤起全社会对公共文化事业的关注,充分重视其发展对于今天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旭峰.浅谈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与思考:林业科技情报2011NO499—101

[2]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170—173 .

[3]卓尕措.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 J ] .情报业务研究,2005(11):144—145

[4]范亚芳,郭太敏我国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5]刘雅琼.论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9(8)92—95.

第三篇: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

甘肃·甘南·迭部县腊子口小学张罗萨邮编:747409

【内容摘要】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几点意见的阐述,更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素质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冲击,进而加强素质教育的推行力度,因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局面。

【关键词】素质教育两基少数民族地区三点意见领导班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民族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当然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响应者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地推行素质教育,要深化教育改革。然而在我州,历史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再加上地处偏远山区,人民的经济基础也很薄弱,居民们的文化素质也较低,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我州资金投入,特别是在教育投资上,使我州的人口文化素质突飞猛进,使得我州的教育走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带是我们不但要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有很多不足之处,正因为有这些缺点和不足,所以就严重地制约着我州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实施,只此我对本县的小学中推行素质教育阐述自己的三点见建:

一、抓好“两基”,提高民族地区人口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是,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便是空中楼阁。少数民族地区一般为人口居住分散,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教育基础较差,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短。所以我们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孩子,必须保证教育的优先地位”号召,要让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一定做好“两基”工作,使得我州的素质教育又好又快均衡发展。

二、学校要加强领导班子的关系,要深化内部改革,使其更好地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们知道,一所学校的领导班子的关系是否团结就直接影响着这所学校的建设,因而加强学校的领导班子关系是尤为重要。在加强学校的领导关系建设中,要做好以下几点要求:

1.要搞好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凝成一股绳,齐心协力要办好学校,因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中,藏族教师和其他民族教师经常在一起工作,还有领导中也有少数民族同志,那么搞好团结及其重要了。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就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就有一所又好又快均衡发展的好学校。

2.学校领导班子在搞好内部团结的同时,还要关心教师的生活,与他们要多次交流思想,这样就可以调动和激发教师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的领导班子,要搞好自身修养外,在教师群中真正地做到表率和模范作用,这就充分地说明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关系到这所学校的好与坏。因此,我们要搞好了此项工作,就有力地推行了素质教育的有好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不但是各级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的紧迫任务,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项不可推却的责任。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每一位教师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项活动,体现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可以说,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因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少了这支力量,实施素质教育也许步履维艰,因此,稳定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发展缓慢,教师缺口大,从事教师队伍也不够稳定。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改行到一些效益好的单位或者行政部门工作;二是外流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三是安贫乐教的观念淡薄,教书育人的信心不强。教师质量的下降势必影响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质量。那么,造成这几种情况有许多原因,据我调查所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福

利待遇差;二是教师的住房条件差;三是行业之间的差距大;家属子女就业难等原因 因此,少数民族地区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稳定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因素,我试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其对策:一是把尊师重教的气氛搞浓,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住房条件;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其子女升学难的问题,使老师得到温暖;四是出台一些政策,激励老师们安心在民族地区任教,控制教师改行外调等对策。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好素质教育,就必须搞好此项工作。

总而言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是一次艰巨而又长期较复杂的任务,其道路是曲折、坎坷的,但我相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拼搏下,就会使我州的素质教育又好又快均衡发展。并将一个社会进步,科技较发达的新甘南会展现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报道---《才智》2010年36期

2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3年第10期《普九之路》甘肃省教育厅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与实施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与实施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尚品德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c人文性的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知识理解的同时更好的把握文章主旨,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与张力。本文作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现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与实施德育教育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225-0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本职工作中渗透与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初中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哲理,正确深刻地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是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就是接受语文德育的过程。在初中阶段,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孕育着丰富的育人因素。它们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情,形成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受到了美的教育与启迪。

如北魏郦道元的《三峡》、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这些古今山川景物记,能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河山的壮美,激发他们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些特征教会学生睹物思情,触景生情,因事激情,知理明情。又如《紫藤萝瀑布》、《敬畏自然》、《生命生命》、《谈生命》、《热爱生命》等课文能让学生意识到善待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对待生命要有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在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孔子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思想以及孟子的民本思想;可以认识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抱负。还有许多美文如《论语》、《孟子》、《我的母亲》等可以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以及学到为人处世的原则。

二、抓好语文课堂点拨,重在德育自然渗透

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以认知活动为载体的情感活动。语文的这种情感和道德因素的天然结合,使语文成为了德育的一个有效载体。加强德育渗透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师在授课中要适时诱导点拨,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升华为自己的内心体验,最终转化为自身修养、道德情操的形成,实现我们的育人目的。

如反复朗读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学生可以感受语言的优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从而受到熏陶、感染。如《出师表》一课,文中大多为对称短句,且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或语气恳切、语重心长,或声音低缓,表情沉重。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更好地了解、接受、感触、欣赏诸葛亮的忧国忧民之心。朗诵优美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发现美,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沁园春.雪》这首词,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词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他们为建设现代化而努力学习。

三、文为心声,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文为心声”,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疏导自己的情感,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关注社会,感悟人生。

如,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倡学生敞开心扉,写日记、写随笔。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是真实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有米可炊”,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例如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描写这些变化的愿望,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又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渗透思想教育。其次,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写真情实感,说真话。我们就能真正窥探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又如,在作文命题与审题中育人,明确德育导向;在选材布局中,把握德育契机。作文的命题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应结合社会、人生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认真地设计命题,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写作思路,启发他们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巧妙地进行德育。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真挚情感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育的延续和深入,也是语文教育中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所学课文,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读书竞赛、收集简报、讲成语故事等,不定期地举办辩论会、开讨论会、演讲会。这些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与爱国情怀。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种名人名著,如《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找准语文思想教育中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学知礼的乐园。

参考文献:

[1]王玉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学周刊》2016年26期

[2]许战平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35期

[3]夏博书语文德育之我见《华章》2011年24期

第五篇:浅论班主任与德育教育

浅论班主任与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科学中的重要课题。班主任工作对于德育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任何一种工作要实现它的价值,就必须使它成为科学工作,也就是说在工作中必须以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从班级德育工作来看,理论建设是不够的,这很需要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共同进行理论建设。

一、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工作,进行学习活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班主任都得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班主任都要负责,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品行、品德风范,可以说和班主任息息相关。开展大型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积极、主动、创造性的配合,班级中大大小小的事,班主任都操心,班主任要用正确的思想、恰当的方法,把事情处理好,把矛盾化解开,这就是班主任的工作,现在的学生的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能力也很强,老师要带好一个班级很不容易,这实际上也是对班主任提出很高的要求。我觉的,班主任要加强师德修养,一定要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骄二气甚为严重,任性的多,怕脏,怕累的多,有的连手绢都不会洗,更不要说打扫卫生了。

二、运用心理学指导班主任德育工作 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懂得教育、心理知识,学会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那么如何呢?我认为,一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在结合中提高德育效果。班主任在学生入学后,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家庭背景、个性特点,发现他们的内在需要,评定他们的潜能。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使教育过程既是对学生道德个性心理的影响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心理教育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德育教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自觉地进行思想变化和行为控制,这些手段实际上既能促进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德育教育和学生的心理教育能够很自然的结合起来。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心理投入和心理相容,让学生信任班主任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寻求正确的疏导治疗方法,使其能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投入学习。所谓心理投入就是班主任在班级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生活动方案的制定和选择。所谓心理相容,就是要求班主任在活动中经常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学生把你当成他最知心的朋友和兄长。班主任要学会接近各种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采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沟通,特别是要注意与后进生的沟通。班主任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以尊敬求尊敬,以真诚换真诚,学生才会把教师看成自己人,贴心人。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话、诚恳、联谊等多种方式,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沟通,促使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密切了师生关系。

三、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渗透 情感,往往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先导,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情感熏陶、情感鞭策,达到情感的共鸣。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生活内在情感需要,在师生情感交流渗透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自觉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主动接受教育要求,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平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怀体贴、循循善诱,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各种德育方法运用中应注意师生情感交融。他一方面有利于消除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屏障学生由于拖延了尊重、理解、关心、信赖的积极感情对班主任的好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正确导向。通过教师高度、积极情感的介入,能够引发和强化学生的积极情感,削弱他们的消极情感。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复杂艰辛的。但同时也是极具创造性和挑战性。道德教育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应对社会改革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同时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效果,可以让自身繁重的劳动充满智慧的火花。

下载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建设与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

    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瓢井镇居乐小学郝应昌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方略的一大转折。它旨在依法为据,注重法律规范对国家行为、社会行为、公民个人行为的强制性约束。它的......

    关于红河县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红河县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克吼 【摘要】 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加大扶贫和帮扶力度。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要转变观念,变实物扶贫为......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大全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宜宾市筠连县高坪苗族乡——王孝刚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

    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与实施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工作总结[模版]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过程,在德育方面有很大的收获。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周围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认真学习,热衷于玩电脑、游......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如何实施德育教育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仍然存在过于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的现状,大部分学校德育体系建设落后于智育体系建设。基于此现状,本文从班主任的管......

    班级德育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之我见

    农村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之我见 贵州省福泉市龙昌中学周梅艳 邮编:550505电话:***1 【摘要】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通......

    挖掘学科内涵 实施德育教育(五篇模版)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提出要想让人有德行的话,就必须在少年时期加以教育,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初中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