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彭德怀整功臣的历史事实
彭德怀整功臣的历史事实
彭德怀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了大功,这是必须肯定的。但是,近30年来,对他进行神化,把他捧到天上,则是错误的。从他当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的短短 年里,借反教条主义之机,大整功臣这一侧面,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彭德怀是1952年4月当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54年9月兼国防部长的,到1959年庐山会议被罢官,仅7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竞干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整与他有不同意见的功臣,被整的人职务之高,人数之多,在1958年以前人民军队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先看整刘伯承:
刘伯承是十大元帅之一,是杰出的军事家。在他一生的戎马生涯中,他先后负伤九处:左脚一伤;颅顶一伤;右眼一伤,使其不幸失去右眼;右腿股动脉一伤,险些丧命;左臀部一伤;左腿受伤,损及神经,一度拐腿不能行走;右腿侧面一伤,弹头入肉,情急之下,自己咬牙用手指抠了出来;左脚侧边一伤;右手侧面一伤。建国后,这些创伤时刻折磨着他。毛泽东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和军事家的优势,要他当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和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到56年时,他的伤情恶化,不得不从南京转往上海医疗。1957年8月6日刘伯承写信给毛泽东:“原来就是残衰多病的身体,勉任六年学术工作,极感吃力。自1953年患虚脱症以来,脑力、眼力、神经和创伤诸伤旧病反
复纠缠,已经难于看书提笔,休假也多,因而不能时常参加教材编审工作。”他恳请免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和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批准同意)。
刘伯承当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和高等军事学院院长期间,正是全国向苏联学习的时侯,难免有某些照搬之处。1957年2月,彭德怀与陈赓、谭政到南京军事学院检查工作。在座谈中,有部分教员、学员提出学院存在“教条主义”问题。经过调查,彭德怀认为在教学中,不是有没有“教条主义”的问题,而是“教条主义”十分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就是现在的教学内容与我军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没有对我军的几十年的战争经验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军事学院领导认为彭德怀的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军事学院的成绩是主要的。在全军训总四级干部会议上,许多干部要求彭德怀收回他视察军事学院后给中央的报告。这下可得罪彭德怀了。于是,彭德怀在向毛泽东汇报,取得毛泽东支持后,主持召开有全军高级干部1442人参加的军委扩大会议,批判所谓的“教条主义”,勒令离任快一年并正在治疗的刘伯承作公开检讨。在检讨时,刘伯承掏出准备好的讲话稿,边念边讲,边讲边念。讲到动情时,想到委屈处,禁不住哽咽起来,老泪纵横。很多高级干部对彭德怀的搞法不满,在刘伯承作完检讨后,竟然响起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以示对刘伯承的同情与尊重。这是对彭德怀的抵制。
再看整粟裕:
粟裕是共和国第一大将,杰出的军事家。1952年,粟裕当上了
副总参谋长,1954年后,当上了总参谋长。他不喜欢曲意迎合,常常坚持自己观点,在工作中深深得罪了彭德怀。此外,按组织原则,栗裕既要向彭德怀汇报工作,又要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彭德怀反对栗裕直接向毛泽东汇报工作,说是越级。栗裕为既不越级又做到向毛泽东汇报,就在上报的文件上写了“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字样,彭德怀则大发脾气,说:“我不是你的通讯员!”权力欲极强,唯我独尊的彭德怀把栗裕看成眼中钉肉中剌了。
于是,彭德怀借1958年反教条主义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整栗裕了。强加给粟裕的罪名是“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主要根据:一是说粟裕“一贯反领导”,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二是说粟裕“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限”;三是说粟裕“告洋状”。彭德怀说:“要把粟裕批倒批臭!”对此,粟裕一边检讨,一边也尽可能地做了实事求是的说明。当粟裕解释自己从不争权,坚持华野司令员由陈毅兼任时,彭德怀马上说:“这正说明你阴险!”在狠批粟裕后,把粟裕总参谋长的职务撤了。
另看整肖克:
萧克上将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他25岁当军长,立下赫赫战功。1958年时为训练总监部长、国防部副部长。他被整,也是因给彭德怀提了不同意见引起的。1958年2月,彭德怀送了一篇文章,征求肖克的意见。文章否定正规化现代化两个口号。肖克对彭德怀否定正规化和现代化两个口号不大赞同,就给他写信说
明理由,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肖克还引用了毛泽东、周恩来的有关论述。这就得罪了彭德怀。就在写信后不久,从军内传出的“军事学院是教条主义的大本营”、“ 训练总监部是教条主义的司令部”等说法沸沸扬扬。
为了贯彻中央的“双反”决定,反右倾保守,反贪污浪费,同时反教条主义。训总决定召开机关四级干部会议。肖克和训总的几位副部长都想通过这个会,把大家的思想统一一下,从思想上澄清一下。当时,训练总监部的人对原在训练总监部工作此时已调到总参任副总长的张宗逊(彭德怀的老部下)的意见比较大。过去,他对学苏联叫得最响,反教条主义时,他又把学习苏联都说成是教条主义,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训总许多人不满意。肖克请示军委秘书长黄克诚,要不要请张回训总听一听?黄克诚明确表示,让他回。张宗逊回训总后,训总干部无形中把矛头指向了他。这更得罪了彭德怀。在四级干部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总政派工作组到训总。他们一到,就表态说,训练总监部是搞教条主义的。工作组组长刘其人(当时的总政组织部长)还宣布说:“训总的四级干部会,是向党进攻的会,因为反对张宗逊就是反对彭总,就是反党反中央。”刘又接着说:“彭总说了:‘训总开四级干部会反张宗逊,你们反张宗逊就是反我。’”张宗逊自己也说,他的思想就是彭总的思想,“反对我就是反对彭总,就是反对军委,就是反党反中央。”
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开始时并没有把反对教条主义当作中心议题,但那时北京的军事机关中,反教条主义的空气已经很浓了。在一
次会议上,彭德怀说:“有些话我现在不想说,因为我出身寒微,没有上过学,不是学术权威;我也不是老资格,既不是南昌起义,也不是秋收暴动的;要查党龄,我都不如人家”,并说,“训总撤了我国防部长的职,我进不了训总的大门;南京军事学院又有土专家,又有军事权威,我不敢去。”这番带有情绪的话,使肖克震动,我觉得彭德怀的话里有话。
很快,肖克等人的灾难就来了。军委扩大会从5月22日开始,开了约两个星期,反教条主义就成了会议的主题,批判的矛头逐渐集中到肖克和李达(训总副部长、国防部副部长)的身上。6月20日,开全体大会,彭德怀在大会上讲话,一开始就提出反教条主义斗争是“在建军新阶段中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并给肖克、李达等人扣上了“军事教条主义”、“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和战略方针”的帽子。最后,肖克和李达等被打成“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代表人物”,并编造了“以萧克为主帅,李达为副帅的反党宗派集团”。说他们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中央和军委的正确路线猖狂进攻”。肖克说:这时已毫无民主可言了,我们只能坐在被告席上挨批斗,没有申辩的权利。更让我没有办法接受的是,他们逼着我承认是“反党”。我在大革命时期就向往党,两年后入党,几十年来,为了党的事业置生死于度外,即便南昌起义失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也从未产生过离开党的念头。我即便在长期工作中有很多缺点错误,也绝不会“反党”。但是,彭德怀在总结中给我定性为:“一贯坚持资产阶级的军事路线,从极端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出发,进行反党反领导的宗派活动,企图改变我们人民军队的面貌。”
肖克还说:军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对我们的批判并没有结束。总政又派甘泗淇、刘其人等组成的工作组到训总领导开展斗争,指定训练总监部组成了新的临时党委,继续对我们进行揭发批判。他们采取专政手段,把预先圈定的所谓“反党宗派成员”,分别隔离、禁闭、监视,威逼利诱,无所不用。
我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始终没有承认“反党”。这时,他们就用高压政策,逼迫我检讨。大会批,小会斗,有时连晚上也不能休息。我心里很痛苦。入党30多年了,我还想为党做更多的工作,如果就这样死了,岂不冤枉?我想,只要人在,“戴帽子”又有什么关系?人可以打倒,历史是打不倒的。我按照他们的需要违心地写了检讨,才算过了关。
记得检讨交上去后,一次开会见到彭总,他说:“萧克,你这个人经得起斗。”我不知他这话是褒义还是贬义,苦笑一声说:“我的检讨还可以根据事实核查。”话外之意是我的检查是否事实,还可以核查。
那年秋天,彭德怀主持军委开会讨论关于我的错误的决定,我心里是不服的,发言时就说“基本上同意”,这下又遭到批驳。他们说:“你说的基本是指多少?百分之五十,还是百分之六十?”黄
克诚很严厉地说:“他不服,再开个会研究一下!”我也敏感了,所谓开会是什么意思,不外是加强火力再斗一场而已。我不说话了。当时参加会的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等几位老帅没有表态,才作罢,那个决定就算通过了。
在彭德怀的主持和坚持下,军委已撤销了肖克和李达在国防部和训总的一切职务并把肖克、李达和郭天民、李钟奇、吴伟、赵凌汉、叶楚屏、杨力勇、李文芳、王波、刘光第、王时彦、陈绪英等十几个将军打成反党分子。
有人说,好在59年彭德怀被罢官,不然的话不知道还有多少将军被他整。
有人说,庐山会议期间,叶剑英 对彭德怀批评一针见血:毛主席健在你都这样,毛主席百年之后谁能管你!
庐山会议期间,刘少奇劝粟裕联系自己被整的事批判彭德怀,粟裕认为不该这样做。人们一方面称颂粟裕胸怀,另一方面还是为粟裕抱不平。
文革期间,被彭德怀打成反党分子的两个将军,一个喊着彭德怀你也有今天打了彭德怀一拳,一个地垃圾篓扣在彭德怀头上。人们认为这两个将军肚量小了一些,但可以理解。
看来,还是让彭德怀从天上回到地上好。
第二篇:牛顿的历史事实
牛顿的历史事实。。。
牛顿最为人熟知的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yeshoulders of Giants)。这句话通常被用来赞叹牛顿的谦逊,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这句话本身似乎没有任何可以理解为谦逊的理由。首先这句话不是原创。早在12世纪,伯纳德(Bernatd of Chartres,他是中世纪的哲学家,著名的法国沙特尔学校的校长)就说过:“Nos esseauasi nanos gigantium humeris insidientes”。这句拉丁文的意思就是说,我们都像坐在巨人肩膀上的矮子。这句话,如今还能在沙特尔市那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的窗户上找到。从伯纳德以来,至少有二三十个人在牛顿之前说过类似的话。
牛顿说这话是在1676年给胡克的一封信中。当时他已经和胡克在光的问题上吵得昏天黑地,争论已经持续多年(可以参见我们的史话)。在这封信里,牛顿认为胡克把他(牛顿自己)的能力看得太高了,然后就是这句著名的话:“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结合前后文来看,这是一次很明显的妥协:我没有抄袭你的观念,我只不过在你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这才比你看得高那么一点点。牛顿想通过这种方式委婉地平息胡克的怒火,大家就此罢手。但如果要说大度或者谦逊,似乎很难谈得上。牛顿为此一生记恨胡克,哪怕几十年后,胡克早就墓木已拱,他还是不能平心静气地提到这个名字,这句话最多是试图息事宁人的外交辞令而已。
更有历史学家认为,这句话是一次恶意的挪揄和讽刺——胡克身材矮小,用“巨人”似乎暗含不怀好意。持这种观点的甚至还包括著名的史蒂芬·霍金,讽刺的是,正是他如今坐在当年牛顿剑桥卢卡萨教授的位子上。
牛顿还有一句有名的话,大意说他是海边的一个小孩子,捡起贝壳玩玩,但还没有发现真理的大海。这句话也不是他的原创,最早可以追溯到Joseph spence。但牛顿最可能是从约翰·弥尔顿的《复乐园》中引用(牛顿有一本弥尔顿的作品集)。这显然也是精心准备的说辞,牛顿本人从未见过大海,更别提在海滩行走了’。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大的河也就是泰晤士河,很难想像大海的意象如何能自然地从他的头脑中跳出来。
第三篇:关爱功臣
金凤镇开展关爱功臣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全国双拥办等国家11部门《关于开展“关爱功臣活动”的通知》(国拥办[2007]1号)精神,根据南充市双拥办、南充市民政局《关于认真落实全国双拥办民政部等十一个部委开展关爱功臣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金凤镇开展“关爱功臣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好“关爱功臣活动”,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困难问题,弘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维护好全镇的发展稳定大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活动,解决好全镇在乡红军老战士、烈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残疾退役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困难。
三、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关爱功臣活动”是“爱心献功臣行动”的继续,宣传、双拥部门要共同商讨宣传计划和方案,印发“关爱功臣活动”宣传教育提纲,广泛宣传“关爱功臣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和作用。
(二)开展走访、深入调查。要做好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深入了解优抚对象在生活、医疗、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三)政策落实、标准兑现。要对当地优抚政策和标准兑现情况进行一次自查,自查方式为逐户排查。对有关政策未落实的要查明原因、分清情况,并及时处理,尽快落实到位;对政策落实后仍存在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要及时纳入相应的社会救助体系。
(四)各部门具体分工。党委负责全镇活动情况的掌握、协调、检查、督促、指导和总结工作;综合办负责安排部署全镇活动的宣传报道和宣传报道的总结工作;民政所负责全镇优抚政策的检查、标准兑现和部分重点优抚对象辅助器械的更换工作,负责督促检查全镇将因政策标准落实后生活仍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纳入相应的社会救助体系;财政所负责检查和督促全市增加对优抚工作经费投入工作以及增加市财政优抚经费预算;劳保所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全市做好优抚对象的就业、1至6级残疾军人的医疗保障以及城镇优抚对象加入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村建环卫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全镇对住房困难的优抚对象实施援建工作;镇卫生院负责指导、检查全镇对优抚对象医疗减免政策的落实和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四、工作要求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力求将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积极性、创造性,认真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二是要搞好协作、加强配合。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通力配合,主动工作,发挥各自的优势,真诚、热心地、全心全意为优抚对象办实事、解难题,在此次活动中为优抚对象办1-2件好事、实事,让功臣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全社会的关爱之情。三是要量化标准、综合考评。镇人民政府将开展此项活动纳入工作综合考评,将于近期组织检查。对优抚政策不落实的、标准不兑现的要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四是要紧密结合、争创模范。镇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把“关爱功臣活动”与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在“关爱功臣活动”中有所作为,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命名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通讯:彭德怀
《彭德怀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通讯的特征
2、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地从理论上了解了通讯的特征,以及通讯与消息的区别,这节课我们以人物通讯《彭德怀印象》为例来熟悉通讯的特征,以及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二、简介作者及彭德怀 联系注释①,了解作者斯诺。
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1955年被授予十大元帅之一,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参加、领导了北伐战争、平江起义、红军反“围剿”战争、百团大战、保卫延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等著名的战争,因为作战勇猛顽强,被毛泽东题词赞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50年10月,担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委,领导了抗美援朝战争。由于长期的摧残和折磨,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人物通讯一般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物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彭德怀的个性的。
【学生讨论、回答】
【解说、明确答案】人物通讯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个性来写。彭德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可以说是个性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为人忠诚、直率,生活朴实、节俭,工作勤勉、热情,待人平易、和气,还具有极强的幽默感。作者围绕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通过各种融合,一一作了展示。作者主要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和所处的环境等方面,来刻画人物个性的。
(1)彭德怀有一件“个人衣服”,那是长征途中击落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这是他唯一私有的不是公家配发的东西。作者描写他为了这件战利品“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天真、爽直的性格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他常常和几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和他们交流;看演出时脱下自己的棉衣,披在身边的小战士身上,充分表现了他平等、民主的精神和关心、热爱下属的优良品质。(3)他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大鼻子的玩笑,表现了他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4)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公开信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这些融合体现了他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2、典型的细节描写远胜于概念化的叙述,它能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丰满。文章中有关“大鼻子”的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答题思路,注意题干暗示)【明确】彭德怀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
3、新闻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这篇通讯交代了有关彭德怀的哪些背景材料?这些材料帮助你了解了他的哪些性格?
【明确】投身革命的经历、长征中勇为先锋、个人的身体状况等;勇敢、关心下属、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等。
4、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通讯的字里行间,并不总是直接表达出来。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P37第四题)
(1)彭德怀的开朗健康,让他的成见一扫而光,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有了全新的认识。(2)表达了作者很欣赏彭德怀这率真的个性。(3)作者形象地表现了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和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的天真、活泼的个性。
(4)作者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逐渐壮大的原因,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他感到欣慰。
三、概括本通讯的写作特点
1、既反映了人物精神,又反映了时代精神。
2、抓住了人物的个性来写,刻画了彭德怀鲜明的人物形象。
3、在表现手法上,也很有特点:其一,叙述详略得当,详写人物典型事例,略写人物背景;其二,叙述充满变化,有顺叙、倒叙、插叙,避免了呆板单调;其三,抓住了细节刻画人物,如“像兔子一般地串了出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活泼、敏捷,略带孩子气的个性。备课指导
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写的一篇人物报道。中国共产党以及她领导下的军队,在当时并不为世人尤其是西方民众所知。对这些读者来讲,中国共产党人很神秘甚至带有很强的传奇色彩。斯诺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来到中国,来到中国陕北的延安,采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可以说其新闻性是非常显著的。
作为人物通讯,首先要反映时代精神。古老的中国当时正处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探求救国救民、图存图强之路,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其中的民族精英。作者通过记叙描写其中的代表人物,来反映中华民族的觉醒、追求和奋斗,这篇通讯的主题意义是深远的、极具影响力的。其次,要反映人物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彭德怀是其中重要、优秀的一分子)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他们怀着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抱着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不畏艰难、乐观向上、勇往直前。他们身上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朴实、坚毅、勤劳的品格,使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能挺身而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地为民族存亡浴血战斗。
人物通讯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个性来写。彭德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可以说是个性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为人忠诚、直率,生活朴实、节俭,工作勤勉、热情,待人平易、和气,还具有极强的幽默感。作者围绕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通过各种事例,一一作了展示。如彭德怀有一件“个人衣服”,那是长征途中击落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这是他唯一私有的不是公家配发的东西。作者描写他为了这件战利品“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天真、爽直的性格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又如他常常和几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和他们交流;看演出时脱下自己的棉衣,披在身边的小战士身上,充分表现了他平等、民主的精神和关心、热爱下属的优良品质。再如他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大鼻子的玩笑,表现了他风趣幽默的一面。这样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在文章中还有很多,可以让学生结合“练习一”仔细体会。
这篇通讯在表现手法上,也很有特点:其一,叙述详略得当。通讯围绕对彭德怀的印象这一主要内容来写,所以浓墨重彩放在人物刻画上,详写人物典型事例;而人物的历史背景,则放在开头简明扼要地加以介绍,让读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方便他们理解人物的个性思想。其二,叙述充满变化,虽然叙述了很多事例,但是叙述手法并不一样,有顺叙,有倒叙,有插叙,避免了呆板单调。其三,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如彭德怀和大家比赛冲上山顶,“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了山顶”,生动鲜明地表现了他活泼、敏捷、略带些孩子气的个性。
思考与探究
一、人物通讯一般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彭德怀的个性的?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人物通讯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主要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和所处环境等方面,来刻画人物个性的。如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这些事例体现了他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又如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教师可引导学生多找一些。
二、新闻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这篇通讯交待了有关彭德怀的哪些背景材料?这些材料帮助你了解了他的哪些性格?
本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通讯新闻性的体现。
通讯,作为新闻的一种体裁,主要让大家了解新闻事实,从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这篇通讯介绍了彭德怀投身革命的经历,长征中他勇为先锋(作者记述有误,他是红三军团的总指挥),为红军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还有他个人的身体状况(身体健康,只是肚子不好,是长征途中留下的病根)。这些背景材料,对表现彭德怀的性格特点是有很大帮助的。如长征途中他常常把自己的马让给走累或受伤的人骑,和文章后半部分表现他关心下属的事例是一脉相承的。
三、典型的细节描写远胜于概念化的叙述,它能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丰满。文章中有关“大鼻子”的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本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物通讯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灵动起来,而且在细节描写中,作者对人物的喜爱憎恶也会自然流露出来,感染读者。“大鼻子”的描写,有这样几个作用:一是写我抗日军民的真挚朴实,他们没有见过日本帝国主义者,只是从漫画上看到帝国主义者都是大鼻子,就想当然地以为日本帝国主义也是大鼻子。他们对友好的外国人也是按鼻子来区别对待的,认为作者的鼻子还不够大,因此是朋友而不是帝国主义者。二是写彭德怀因此和作者开玩笑,对作者有关漫画的疑问做出风趣的回答,表现了彭德怀开朗、幽默的个性特点。这个典型细节,蕴涵着丰富的意味,让读者对人物有充分、形象的认识。
四、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通讯的字里行间,并不总是直接表达出来。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字句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1.作者来自大洋彼岸,对中国共产党人是比较陌生的,加上国民党当局的歪曲宣传,甚至有许多成见,以为共产党的领袖都是严肃无比的狂热分子,经过长征已经筋疲力尽。亲眼见到的彭德怀却是那样的开朗、健康,让他的成见一扫而光,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2.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3.“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4.作者不远万里来中国,来延安,终于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之所以能经过长征而不失败,得到人民拥护而不断壮大的原因了,他感到欣慰。
第五篇:彭德怀及其事迹浅谈
彭德怀及其事迹浅谈
班号:1班
学号:43
姓名:白小龙
彭德怀(1898—1974),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始终保持坦荡的革命胸怀,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早年经历
1898年诞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在私塾读书两年后失学,砍柴卖钱,补助家用。曾在富农家放牛,在煤窑做车水工,在洞庭湖西林围当堤工。18岁到长沙投军,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22岁参加驱逐北洋军阀、湖南督军张敬尧的战斗。1921年秋冬 为帮助一个贫苦农民,派救贫会会员秘密处决当地恶霸地主区盛钦。事发后被捕,在押往长沙途中逃脱。后又到广东旧友鲁广厚独立营任连长。1922年三月弃职回家种地。同年八月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结识共产党员段德昌,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八月参加唐生智第四集团军讨伐蒋介石,同年冬同中共南华安特委取得联系,要求加人共产党。
投身革命
1928年4月 加人中国共产党。7月22日同膝代远等率领独立五师一团发动平江起义。24日,成立红军第五军,任军长兼十三师师长。
1929年1月26日 指挥红五军和王佐部抗击湘赣两省“围剿”军向井冈山的进攻。彭德怀率领的四、五纵队和湘鄂赣边支队扩编为5个纵队,彭德怀为红五军军长。
1930年6月中旬,遵照中央指示成立红三军团,彭德怀任军团总指挥和前委书记。8月 率领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和红一军团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12月30日—1931年1月3日 参与指挥第一次反“围剿”战役。
1931年5月16日—31日 参加指挥第二次反“围剿”战役,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最后一战胜利。8月5日—9月15日 参与指挥第三次反“围剿”战役。11月25日 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2年1月10 任攻打赣州主作战军前敌总指挥。3月中旬 出席在赣县江口圩召开的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支持红军主力夹赣江而下。3月18日 任红军西路军总指挥。
1933年2月中旬—3月下旬 参与指挥第四次反“围剿”战役。10月 率东方军从福建回师江西,于飞茑与国民党周浑元六师遭遇,攻占询口,歼灭周师十八旅,取得第五次反“围剿”一个意外的序战胜利。长征路上
1934年1月 在瑞金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补选为候补中央委员。8月 指挥红三军团进行高虎墒、万年亭战斗,因孤立无援,阵地均被攻破。10月17日 率领红三军团从雩都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15日—17日 出席中共中央于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9月12日 出席在俄界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一、三军团、中央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被任命为司令员。11月3日 奉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就任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员。
抗日战场
1937年
7月9日 同红军其他将领通电全国,愿为抗日先锋与日本侵略军决一死战。7月14日 遵照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团命令将红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8月25日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副总指挥。9月11日 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任副总司令。
1938年 1月15日 与朱德、贺龙、刘伯承、林彪赴洛阳参加蒋介石召集的第二战区师长以上干部会。
3月2日 任第二战区东路军副总指挥
1940年8月20日 指挥发动对正太、同蒲、平汉铁路及敌重要公路线的破袭战,参战兵力达百余团,定名为“百团大战”。
1945年
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当选中央委员。8月23日 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解放战争
1946年 10月3日 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3个月总结,发言指出,集中优势兵力能打垮蒋介石的进攻。
1947年 3月16日 被任命为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直接指挥西北战场作战。
1949年8月21日—26日 指挥兰州战役,歼敌马步芳主力2.7万余人,解放兰州城。9月下旬 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19日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4日—5日 到北京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出兵援朝问题。在会上支持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策。10月8日 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25日—11月7日 指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将敌人从鸭绿江附近打退到清川江以南。11月25日—12月24日 指挥第二次战役,把敌人打退到“三八线”。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 指挥第三次战役,越过“三八”线,攻占汉城。1月27日—6月10日 指挥第四、第五次战役。7月1日 和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联名复函“联合国军”总司令,同意举行朝鲜停战谈判。
1953年7月13日—27日 指挥金城战役,志愿军共歼敌7.8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促进停战协定签字。7月28日 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官的身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7月31日 在平壤市举行的授勋大会上,被授予“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
国防部长
1954年9月21日 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9月28日 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9月27日 被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及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
8月17日—30日 参加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照毛泽东指示,部署炮击金门。庐山会议
1959年7月1日 上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7月14日
给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写信,在肯定大跃进成绩前提下,提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浮夸风”和“小资产阶级狂热性”问题。8月2日 参加中共第八届八中全会,在会上受到错误的批判。8月16日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八中全会作出《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决议》。8月18日—9月12日 参加军委扩大会议,被揭发批判“反党罪行”和“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等问题。9月17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免除国防部长职务。9月26日 中央军委发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的《关于军委组成人员的通知》,被免除军委委员。
忍辱负重
1961年10月30日—12月26日 到湖南湘潭县家乡调查,将所写的5个调查材料送中央参考。
1962年1月11日—2月7日 在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上被人指控“里通外国”和“组织反党小集团”。6月16日 给毛泽东主席并中央写信,对错误“实事求是的作了检讨”,对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文件中不符合事实的作了详细说明。9月24日 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审查委员会,被立案审查。
1965年1964年12月20日—1965年1月4日 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撤销副总理职务。9月23日 被毛泽东请到中南海谈话,任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总指挥。
1966年6月上旬 在三线建委局以上干部学习《中共中央通知》会上遭批判。12月27日 被江青、戚本禹指使的红卫兵从成都押回北京,监护在卫戍部队驻地。
含冤辞世
1967年1月1日 给毛主席写信,报告被抓和被关押经过。2月25日 给周总理写信,报告被抓来北京情况和对庐山会议、红卫兵运动的看法。7月—9月 受到军队、地方机关和院校20多次万人大会的批斗,肋骨被北京航空学院红卫兵打断。
1968年
上半年 被中央专案组突击审讯,逼迫交待“罪行”。
1973年
4月18日 患癌症从关押点住进解放军总医院。
1974年 76岁
11月29日 含冤逝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所作的错误结论,决定为彭德怀平反。12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彭德怀追悼会。
彭德怀与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并非背着中共中央军委擅自发动的
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于彭德怀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发动百团大战也成了其一条“罪状”,理由之一就是百团大战是其背着中共中央军委擅自发动的。对这一指责,彭德怀曾作过专门的申述。他说:“总部决定后,7月22日发出电报给各区,也报军委。估计到破袭战开始时,日伪军会有相当部分,必从我根据地内向外撤退,故部署我各军区和军分区应预有准备,乘敌退出碉堡工事时,尽量消灭敌人,平毁碉堡及封锁沟、墙。……为防止敌人发觉,保障各地同时突然袭击,以便给敌伪更大震动,大概比预定时间提早了10天,即在7月下旬开始的。故未等到军委批准(这是不对的),就提早发起了战斗。”实际上,百团大战发起日期是8月20日,比原定日期8月10日左右推迟了10天。此点说明百团大战不是彭德怀擅自发动的。
事实也的确如彭德怀所说。八路军总部在1940年7月22日发出《战役预备命令》的同时,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报告,延安收文原件在案。另外,彭德怀和左权于1940年8月22日午后发出的那份为百团大战定名的电报也上报了中共中央军委。延安方面在收到这份文电后,即送呈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张闻天、王明、康生、陈云、任弼时等人收阅。当年的收文送阅单仍完好无缺。这再次说明彭德怀没有擅自发动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的功绩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敌后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进攻战役。对于百团大战的伟大意义,国共双方的高层领导人当时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百团大战在当时起到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概括地说大致有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和“囚笼”政策。百团大战共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其中歼灭日军人数至少在2.1万人以上,日军受到了极大的震感。百团大战破坏了华北各地主要的铁路、公路交通,拔除了交通线上及其两侧大批日伪军据点,平毁了许多封锁沟、墙,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
第二,百团大战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政略战略。1940年春夏,日本法西斯为了早日解决中国问题以使其能腾出手来为“南进”作准备,加紧了对蒋介石的政治诱降的“桐工作”。然而正当其双方在秘密和谈时,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如晴空霹雳,令日本侵略者措手不及,其政治诱降及准备“南进”的美梦就此化成泡影。
第三,百团大战有力地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散布的反共谣言,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毛泽东在看到八路军总部发往延安的关于百团大战的第一批战报后,很快就致电彭德怀:“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1940年9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分别发出《中央关于时局趋向的指示》和《中央关于“击敌和友”的军事行动总方针的指示》,充分肯定百团大战“给了日寇以沉重的打击,给了全国人民无穷的希望”。国民党方面,何应钦、卫立煌、阎锡山等军政长官先后致电八路军总部,盛赞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之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上之鼓舞”,并表示“嘉慰实深”。团大战的发动,令那些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之类的谣言不攻自破,共产党、八路军的声望随着百团大战的进行而不断提高。
第四,百团大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的妥协投降逆流。汪伪政权成立后,与日本侵略者相配合,频频向重庆国民政府发动“和平”攻势,企图与之合二为一。同年春夏,重庆国民政府的代表在香港、澳门与日、汪双方进行了多次秘密会谈,就所谓的“和平”条件讨价还价,并达成了在长沙举行由蒋介石、汪精卫和坂垣征四郎直接对话的秘密协议。然而,随着百团大战的进行,重庆国民政府内的“和平”气势逐渐消退,重庆国民政府对日方的“和平”条件开始采取冷淡态度,并最终拒绝了诱降。
第五,百团大战锻炼、提高了八路军的作战能力,并为八路军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八路军参战各部能在统一的意旨下,灵活运用各种战法,连续作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计划性、协同性和坚韧性,从而使部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部队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六,百团大战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并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团大战的发动,拖住了侵华日军的后腿,迟滞了其南进太平洋的计划,为美英等同盟国赢得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但百团大战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彭德怀后来在总结此役时曾说:我在百团大战问题上是有错误的,首先是对日军向我进攻的方向估计不对;其次,由于这次战役过于暴露自己的力量,使敌人加强了对华北尤其是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再次,其本人也有些蛮干地指挥,破袭时间约一个月,没有争取时间休整部队。
抗战时期,毛泽东也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他特别对百团大战的宣传很不满意。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批评说,这样宣传,暴露了我们的力量,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搞我们。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们的警惕,你宣传100个团参战,蒋介石很慌。他一直有这样一个心理——害怕我们在敌后扩大力量,在他看来,我们的发展,就是对他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