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这样看待科学

时间:2019-05-12 19:5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国人这样看待科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国人这样看待科学》。

第一篇:德国人这样看待科学

德国人这样看待科学

在自然科学领域,德国科学界群星璀璨,人才辈出。除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后移民美国)、数学王子高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后移民美国)和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之外,德国科学家及其发明创造可谓枚不胜举: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

1876年德国发明家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制造出第一台四部冲程内燃机。1885年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本茨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经过反复试验,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

1888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

1897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可用于身体内部结构的检测和安全检查。1879年拜耳公司药剂师霍夫曼发明阿司匹林,用于止痛、退烧及消炎。

1903年伯格发现中空的双层玻璃容器有保温效果,镀银表层保证热量反射到瓶内而不辐射出去。

1907年迈因伯格发明牙膏。

1951年路德尔福〃海尔发明扫描仪,后广泛用于超市。

1969年戴特洛夫和格洛尔普发明芯片,奠定了信息革命的基础。

上述部分列举的科技成果深深地影响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可以说,德国对科技的贡献举世公认。如果把移民到南北美洲、澳洲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德裔科学家

也考虑进去,德国人的创造性贡献更是令人惊叹。德国的科技成就与其独特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来源于德国人对科学无以伦比的尊重。科学已经深入到德国人的骨髓之中,因此,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德国人均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科学方式思考,用科学方法来指导其行为。

尽管如此,德国人对科学的态度却是尊重而不迷信;合理使用而不滥用,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理性精神。对于科技成果,德国人并非不顾一切地开发推广,而是有节制地研发、应用。在德国人看来,科学技术虽然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但也不能极端盲从,而应注意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从以下案例可以发现,德国人这样看待和理解科学:

一、预计到不良后果的科研成果,坚决禁止 德国的核电技术相对发达,自核电开始启用以来,并未出现过核泄漏问题。目前,德国用电总量中有1/4来自核电。尽管德国近年来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尤其是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预期发电量是否足以弥补关闭所有核电站造成的电力短缺并没有十足信心。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德国斯图加特民众首先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政府计划延长某些核电站的使用时间。在全国多数民众的反对之下,2011年3月12日,德国政府宣布在三个月内关闭7座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核电站。

虽然暂时关闭了7座核电站,但德国民众依然不满意,持续向政府施加压力。经过近12个小时的磋商,2011年5月30日深夜,德国执政联盟就德国放弃核电时间表达成妥协。根据这一计划,德国将于2021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但其中3座核电站可能将在新能源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下“超期服役”一年。到2022年,德国将成为首个不再使用核能的主要工业国家。

德国民众反核态度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反核运动及绿党的崛起,使核能的利用成为民众激烈争论的话题。例如,哈瑙核工厂经过5年的建设完工后,连一根燃料棒也没有生产过。当时的德国外长菲舍尔初次参政就是在黑森州任环境保护部长,这家工厂以及原有的一个老核材料加工厂正好归他管辖。经过无穷无尽的争论、繁复的安全审查程序,原有的老加工厂最终被停工。而这家新的加工厂尽管设计安全程度达到了抗地震、抗飞机坠毁的地步,但由于绿党的坚决反对,尽管经营者抗争、等待了两年,最终还是被放弃了。当时黑森州的绿党认为把哈瑙的核工业搞垮是该党“最大的政治成就”之一。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想把这个核工厂买下来,德国竟然不卖。其原因是,绿党认为,既然核能要不得,就不能把它出口到其他国家。

德国民众对核能的反对,除了对其后果的担忧之外,也和高昂的维护费用也有很大关系。为了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转,德国每年需要最多5000万欧元(约合4.64亿元人民币)的维护费用。为此,2002年,德国政府曾通过一项“核电逐步退出”法令,确定到2022年左右关闭德国境内全部核电站。2010年10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默克尔政府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将德国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由2022年前后推迟到大约2035年。由于德国多数民众和绿党的强烈抗议,延长核能运营期限的计划宣告破产。

二、不经济的科研成果,忍痛放弃 磁悬浮技术是德国人的又一高科技发明。1922年,德国人赫尔曼·肯佩尔提出电磁悬浮构想。1934年申请获得磁悬浮列车的专利。德国西门子公司和蒂森克虏伯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磁悬浮列车设计和建造技术。高速磁悬浮列车用电磁力将列车浮起,并采用特殊供电方法,实现列车不带燃料、与铁轨无接触的“地面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从技术上讲,德国没有理由不使用磁悬浮。德国国内支持磁悬浮项目的人认为,成功修建一条商用磁悬浮线路,有助于德国向全世界展示和推广其先进的磁悬浮技术。为此,德国于1987年在西北部的埃姆斯兰特小城修建了一条31.5公里的实验线路。

“磁悬浮”列车经过十余年的试运营后,证明了技术的可靠性,但无法证明商业上的可行。尽管很多地方都希望上马这一工程,但直至今天都无法通过审批。上个世纪90年代,德国西部的北威州就曾试图在城市密集的鲁尔区建设一条从杜塞尔多夫机场到多特蒙德市的商业运营线,最后因为融不到资金而不了了之。

德国也曾计划在巴伐利亚州启动修建德国首条商用磁悬浮线路的项目。这条磁悬浮线路计划连接慕尼黑火车站和慕尼黑机场,全长37公里。完工后,从慕尼黑火车站到机场所需时间将缩短至10分钟。目前,从慕尼黑火车站乘坐城铁到机场大约需要40分钟。项目原先预算为18.5亿欧元,但根据项目承建方的核算,完成这一磁悬浮项目需要投入34亿欧元,几乎是预算的两倍,已突破各方承受能力。时任北威州州长施泰因布吕克就曾讥讽说:“谁会为了能快10分钟而用两倍于传统轮轨高速列车的钱去投资磁悬浮线?”这也难怪当他担任德国财政部长后,对慕尼黑磁悬浮线需要联邦政府增加投资表示坚决反对。

1997年,德国也曾打算兴建一条柏林到汉堡的磁悬浮线,全长292公里,投入后从柏林到汉堡可在一个小时内到达。这个项目功亏一篑的原因也是钱的问题。据专家计算,即使对往返于柏林与汉堡的磁悬浮列车乘客数量最乐观的估计,磁悬浮列车运营后,每年也将亏损1亿马克。2000年初,由于谁也不愿增加投资,更没有人愿意为未来的亏损埋单,这一项目在争吵中正式下马了。

昂贵的建造费用和预期的亏损导致磁悬浮项目在德国始终无法上马,而且公众的反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磁悬浮受阻的原因。在一项民意调查中,58%德国公众认为磁悬浮项目对德国经济而言太超前,39%的受访者则认为磁悬浮“没必要”且太贵。

磁悬浮技术在德国国内遭受一次又一次打击的同时,德国加紧了在国际上的推销力度。据报道,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匈牙利布达佩斯,捷克的个别城市以及

美国拉斯维加斯,在德国人的游说下都动过兴建磁悬浮列车线的念头。不过,这些设想最终都因为费用问题而搁浅。最终,中国拯救了磁悬浮技术磁悬浮项目,使其没有完全胎死腹中。上海建成了全球第一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商业运行的磁悬浮列车线,该线全长30公里,连接上海市内与浦东国际机场。2002年12月31日首次通车运行。2006年4月通过了国家全面验收,现已经正式运营。上海磁悬浮列车建成后,德国的电视台纷纷播放这一消息。有的人叹气,有的人失望、嫉妒,但更多的人很理智:“没有办法,因为我们德国没有太多的钱来上这么大的项目”。

让德国反对者获得心理安慰的是,上海磁悬浮项目如期所料发生了巨额亏损。现在,他们一定庆幸自己政府的“软弱无能”、“决策的低效率”和自己一贯的反对态度。

当然,对磁悬浮的反对也出于环保的考虑。到目前为止,德国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强大磁场对人体的无害性。因此,德国做出规定,磁悬浮线路两边500米不得居住人。中国部分人士也对磁悬浮的危害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博士金书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核磁污染甚至要经过几代人才能显现出来。他说,核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具有累加效应,能从基因上改变人的各种机能,从而使人患上一些奇怪而难以治疗的疾病。

三、无法预料后果的科研成果,先试用后禁止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高科技成果,在德国乃至欧洲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尽管孟山都公司的MON810转基因玉米种子于1998年获得欧盟的进口和种植许可,但欧盟一些成员国如奥地利、匈牙利、卢森堡、希腊和法国依然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2005年,德国开始种植MON810转基因玉米,这是德国唯一被允许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据统计,德国全年的玉米种植面积在1800万公顷至2000万公顷之间,而德国2009年预计种植的转基因玉米仅为3600公顷,几乎都集中在德国东部地区。

但转基因玉米种子MON810的命运在德国突然急转直下,仅仅四年的时间就被叫停。2009年9月14日德国联邦农业部部长伊尔莎·艾格纳宣布,由于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玉米种子MON810对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德国将不允许再种植这种转基因玉米。艾格纳表示,这项决定没有政治意图,只是基于专业的考虑。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的研究报告和一份来自卢森堡的研究报告显示,种植孟山都公司的MON810转基因玉米会影响环境,尤其对一些蝴蝶、瓢虫等益虫和水生有机物产生危害。艾格纳要求地方州政府实施这项禁令,并对遵守情况进行监控。由此,种植转基因玉米被正式宣布禁止,德国从而成为继法国、奥地利、匈牙利等欧盟国家后,第六个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的欧盟国家。

绿色和平组织和环保组织对农业部的这项禁令表示欢迎。德国环境和自然保护联合会称,转基因玉米对自然界和动物已造成了很大危害,必须强制禁止。有饲料研究报告显示,转基因玉米对实验鼠的免疫系统会造成损害。

除了MON810被短暂许可之外,其他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在德国则被明令禁止。但德国也曾发生过“意外”种植的情况:德国巴伐利亚州、巴登—符滕堡州和下萨克森州等7个州农民在购买玉米种子时,NK603转基因玉米混杂在普通玉米种子之中,被 “意外”播种。环境保护组织指认这是“德国迄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丑闻”。作为种子的供应商,美国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说,NK603播种面积不到2000公顷。贝克尔说,大约2000公顷土地受影响。而按照绿色和平组织的说法,受“污染”土地多达3000公顷。结果,所有种植的玉米被紧急销毁,土地被政府要求深度翻耕。

四、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德国人对科学并不盲从,更不会将科学视为“全能神”。德国人认为,科学只不过是人类最前沿的认知而已,但人类的认知一定有时代性和局限性,不能把科学当作终极宇宙真理来看待。这种理性精神来自于其历史上诸多的教训。其中格兰泰公司“反应停事件”给德国人上了令人难忘的一堂课,从而使德国人对科技无限制的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据国际在线记者殷帆报道,2012年8月31日,德国西部城市施托尔贝格竖起了一尊铜像,名为“生病的孩子”。铜像左边是一个没有双臂、双腿畸形的小女孩靠在一张椅子上,右边是一张空椅子(留给死者的座位),铜像底座中间写着“纪念那些死去的和幸存的沙利度胺受害者”。这一年,是沙利度胺(俗称反应停)事件50周年。

铜像的倡议人,同时也是沙利度胺的受害者伊格尔表示,他在参观柏林纳粹集中营的时候萌发了为沙利度胺造成的畸形儿和死者的塑像的念头。他希望在事件引发者和受害者之间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

制作铜像约5000欧元的费用由事故制造者德国制药商格兰泰公司支付。在当天的雕像揭幕仪式上,格兰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总裁)斯托克代表公司向沙利度胺受害人道歉。斯托克表示,格兰泰公司对沙利度胺引发的后果表示遗憾,并特此向沙利度胺的受害者请求原谅。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1953年,瑞士的一家制药厂首先合成了沙利度胺,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药厂放弃了对它的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德国格兰泰公司开始对沙利度胺进行研发,并在1957年推出了一款主要成分为沙利度胺的安眠药。这种安眠药对妊娠反应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有效地减轻妇女怀孕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等妊娠症状,一时在欧洲各国、日本、非洲等国家争相上

市,使用极为广泛。不过,由于这种药物的动物实验获得的毒理学数据不可靠,没有能够进入美国市场。

到了1960年,欧洲新生儿畸形比率异常升高,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经过调查发现,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同沙利度胺有关系。之后的毒理学研究也表明,沙利度胺对灵长类动物有很强的致畸性。1961年10月,在西德妇产科学术会议上报告了沙利度胺引起的海豹型畸胎,并统计出从1957~1961年间这种药物造成了8000余个畸形胎儿。当年,沙利度胺销售被禁止,但是,此前售出的药品已经导致了全球近万名婴儿先天畸形。很多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幸存下来的不得不终生与残疾为伴。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

格兰泰公司总裁斯托克在道歉中表示,当时在研发沙利度胺时,格兰泰公司依据了当时所有的科学知识和所有在20世纪50和60年代适用于新药品测试的行业标准。

很显然,格兰泰公司当年生产的反应停是科研的结晶,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而且也符合当时的药品测试行业标准,但是,如果没有应有的警惕和科学理性的态度,今天的高科技产品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毒药。

(本文引用了有关转基因和磁悬浮等诸多公开报道,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原载于《羊城晚报》,刊发有修改)。

第二篇:德国人这样教孩子学音乐

德国人怎样教孩子学音乐

德国有8千多万人口,合唱团有4万个,还有2.5万个业余或专业乐团和舞蹈团,大约每4个德国人就有1人会熟练地演奏一种乐器或在合唱团唱歌。很多德国人对声乐、器乐都很在行,可以说德国是音乐之邦。这与德国人在儿时所受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德国孩子是玩多学少,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家长与客人津津有味地谈论音乐作品时,当他们演奏自己钟爱的乐器时,当他们领着孩子参加音乐会时,孩子对艺术的爱恋便产生了。

德国家长普遍认为,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比用棍棒压迫儿童苦学有效得多。但前提是要成功地创设能够让孩子感受音乐美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儿童参与其中的欲望。

快乐的学校音乐教育 德国幼儿园里见不到孩子们正襟危坐的模样。老师主张音乐课先要让孩子去接触能够发出声音的东西,如三角铁、铃铛、木琴、鼓号等,老师放手让孩子去摸摸、敲敲、弹弹、吹吹,让孩子利用一切机会感受音长、音色、音高、音准以及噪声与寂静等。老师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与乐曲的理解,进行即兴的动作表演,或出一些有关音乐表现的题目,如“美丽的春天”、“冬天的滑雪场”等,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用动作、琴声、模仿的音响,表现一幅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音乐图画。德国的音乐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它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多彩的社会音乐活动 德国通常每年要举办100多个音乐节,广场音乐会随处可见。一天,慕尼黑皇宫前的广场贴出海报: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为今晚的音乐会执棒。当晚,广场上站满了人,有不少是全家而来的听众,他们静静地凝神谛听,孩子们安静地坐在家长身边,接受神圣的音乐洗礼。这种场景充满了音乐的感召力,儿童的心灵在这里得到深深的滋润。德国的教堂一般都有儿童唱诗班,这也是孩子得到音乐熏陶的一种方式。当他们用纯净甜美的童声合唱进行赞美和祝福时,不仅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也让周围的成人受到强烈的感染。

第三篇:德国人如何看待上班迟到

德国人如何看待上班迟到

老外上司叫Dunffiker。于是,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很雅致的中文名字----邓飞克。听说是有五十多了,谢了顶,戴一付眼镜。不像是做现场管理的出身,倒像是位教授。

有一天,我的中国上司离职了,大中华区派了他来负责我们分部的管理。我很高兴,因为,当初是他招我进公司的,面谈后给了我极好评价。后来得知,他对我的好感竟来自于我曾经的军人经历和数学专业学历。人力资源总监说,他认为军人有最好的纪律意识,而学数学的逻辑能力一定不会差。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他要的是严格和严谨。

来分部好几天,天天见到他和蔼友好的微笑。“早上好,女士!”“Everything is ok, boy?” 经常听见他和员工打着招呼,礼貌周到,很绅士。

那天,做好了分部的工资册,送去他办公室签字。敲门进去,告诉他签名的地方。见他忙,请他签完字打电话通知自己再来取,就迳自出了门。

外企的工作是繁多的,不知忙了多久,电话响了,是邓飞克先生的,“ Hi, Lida!” “Yes, Mr.Dunffiker?”

邓飞克先生告诉我,他看不太明白工资表,让我去一趟他的办公室。

进门走过去站在他身边,邓飞克指着一栏问,“请你告诉我,我们支付员工的工资为什么有扣款一项?”

原本以为自己粗心算错了某个数据被邓飞克发现了,心里有些敲小鼓,一听这话即刻轻松。“先生,是这样,根据分部规定,员工上班迟到是要被罚款的。分迟到多长时间罚款的数额不同,迟到时间越长罚的金额越多,迟到超过半小时就按缺勤半天计算”。

谈起规章,岂有难倒我的?对答如流。

意外地,我发现邓飞克先生常有的微笑不见了,哦,unhappy? 可是,我执行的是规定,正常极了,不是么?

“Lida,我读过公司的员工手册,并没有发现关于迟到罚款的条款,我们与员工的合约里也没有这样的条款。”

“邓飞克先生。这是分部自己制订的考勤管理制度。当然,我们是从上海分部那儿拷贝来的,稍加了修改。”

邓飞克先生的脸色严肃极了,甚至有了一丝愤怒。

“不!”他提高了嗓门儿。“难道,总部授权给分部自己做规章制度了吗?我在公司十几年了,包括德国,没有一家分部得到过这样的授权!”

一时间,我的头有些晕。做个这样的规定还要总部授权?这样的制度难道不是为了有效的公司管理?什么时候听说订个制度还要报告德国总部?大中华区的各分部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有几条是上了员工手册的?

“先生,听我解释”“不,我不听。我们分部超越了权限,没有权利发布任何规定,除了

总部的规定以外!”

“好吧。那您认为应该怎么办?发布这个制度也是前任总经理批准的。”

“立即废止。请你回去清理一下是否还有其他规章制度,凡是不在员工手册之内的,列出清单,我签字通知全分部立即停止这种违规行为,取消执行!薪水标准是我们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契约,怎么可以随便扣钱?!你违法了知道吗?!”

好吧,邓飞克先生,这是你们德国人的公司,您认为怎样就怎样好了。书呆子老外!我心里嘀咕着,有些生气。

这样上纲上线啊,居然还违法了!这是在中国,不是你们的德国!小题大作,不可理喻!拿起工资册,我掉头而去。

回去正改着工资表,电话又响了。

“丽达!”“什么事,邓飞克先生?”“你说的员工迟到是不能允许的,我们要制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嗬,这老外,你不是不让罚款吗?那么,他迟到既成事实,我怎么制止?用什么制止?怎样让他不再迟到?!

似笑非笑地回答他,“哦,这的确是个问题,邓飞克先生。您认为应该怎样让员工不迟到呢?”

我甚至有一些幸灾乐祸的感觉。行,我们就讨论吧,绕去吧,中国员工就是爱迟到,您爱咋的咋的吧,反正我不敢违法,不能连累您,连累您热爱的德国公司。

“丽达,让我想想。我会给你一个solution”,“Ok!waiting for your solution.”(好嘞,等着你的解决办法)

放下电话,和助理笑了半天。不转弯的老外,您慢慢想着先,我们去餐厅用餐了。

一个下午没有听见来自邓飞克的声音。窃笑不已,不知他的脑子想破了没有。微微有一丝同情了。

快下班了,邮箱里有一封来自他的邮件。打开,见到如下内容:

以下是引用片段:

嗨,丽达!

经过思考。我给你一个关于员工迟到解决办法的建议如下:

一,员工初次迟到,由他的部门主管和他谈话,了解迟到原因,如果是可以理解的客观原因而非员工主观愿意,那么,请他计算出从他的家到公司至少需要的路程时间,包括那些可能导致他发生迟到的情形在内。确保不再发生迟到。

二,员工再次迟到,由分管部门的分部副总与他谈话,再听其陈述理由。若属借口,应严肃指出已经不存在可迟到的因素。若属意外,可给予善意提醒。

三,员工第三次迟到。由你与他谈话,指出他的行为已经违约,给予口头警告。

四,员工第四次迟到。由分部总经理与他谈话,给予最后一次改正机会,并通知他没有机会再一次迟到。

五,员工第五次迟到。表示已经无可救药,直接到你部门,解除雇用合约。

祝好。

邓飞克

哦,我的天!我亲爱的德国上司,您让我快要昏厥了!您愿意饶了我们吗?哦,亲爱的员工同志们,请你们万不可再次迟到,否则,多少个谈话等着你,你不惧怕么?估计你们的上司比你们还要害怕呢!

正哭笑不得间,邓飞克先生来了第二封邮件。内容如下:

以下是引用片段:

亲爱的Lida:

你作为人事经理,应该了解公司承诺给员工的工资是受法律保护的。你没有权力扣罚员工受法律保护的劳动报酬。并且,你也不能违规代表公司错误行使你的权力,你的错误行为给公司带来了损害,造成公司在法律上的违法风险。

此外,你应该理解员工迟到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意外迟到,这是可以谅解的,不应该扣罚他们的工资,我们不是不讲理的公司,公司的价值观是尊重员工的。这,你是知道的。二是,迟到是员工的刻意行为。这意味着员工没有履行他们的职责,违背了合约承诺。这是必须向他指出来的,并且记录在案,给予警告。

你应该明白的是,公司与员工的合约是严肃的并且受法律保护的。双方的承诺通过约定的条款得以确定。员工同意这样的工作时间,就是一个承诺,不应该迟到,这是不可以讨论和允许的。如果员工迟到就扣罚工资,意味着他可以用钱买回他的工作时间,而这工作时间是他同意由公司支配并支付给他报酬的。那么,是否合约规定的双方承诺都可以用钱做交易呢?约定的事情就不可以改变,这是原则!如果你不能正确地理解并按照公司希望的方式工作,那么,你就是失职。

最良好的祝愿。

邓飞克

读完这封邮件,没有笑,我沉思了。我的同事们也读了,没有人再说话。

或许,这是中西方文化和理念的一个小冲突,还或许,这还仅仅是不同思维方式的一个差别?

邓飞克,我的老外上司,德国老头儿。你给我上了一堂最好的管理课程。至今,还在受益。

其实,我经常会想起你,老邓!

第四篇:如何看待科学造假

如何看待科学造假

什么是科学造假?

科学造假是为了取得某种利益而采取的抄袭、剽窃他人科学成果,或者编造数据,捏造科学事实等。科学造假的动机是什么?

动机是指一个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里上形成的思维途径,同时也是一个人在做某种决定所产生的念头。纵观国内外的各种科学造假事件,无外乎“利益”二字。要么为了博得好的名声,要么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利,亦或者是在压力面前没有选择知难而进,进行自我挑战,而是采用投机取巧的方法。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常常只是刹那间的决定,就会彻底毁了一个人的一生。科学造假的案例 黄禹锡事件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检察机关经调查发现,韩国科学家黄禹锡没有克隆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所谓“用体细胞克隆的胚胎干细胞”是不存在的。2005年11月以来,黄禹锡在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问题上造假的事实逐渐败露。2009年10月26日,韩国法院裁定,黄禹锡侵吞政府研究经费、非法买卖卵子罪成,被判2年徒刑,缓刑3年。“日版黄禹锡“事件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东京大学多比良和诚教授2003年发表论文,称其研究小组将“dicer”酶的基因植入质粒,通过大肠杆菌合成了这种酶。2005年,日本一学会称多比良相关多篇论文涉及的实验无法重复,东京大学要求多比良进行再现实验,结果亦与论文不符。金童造假事件

哈佛大学博士、免疫学研究领域的世界级“金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副教授范·帕里耶斯,自2000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后,在《科学》等顶级刊物上发表了10多篇论文,被誉为“百年一遇的天才”。但是后来他却被同事检举造假。在校方掌握了翔实的证据后,帕里耶斯终于承认至少在一篇论文和数篇手稿中编造了数据,并在申请科研基金时杜撰了合作者姓名和数据。国内造假事件 据国内媒体报道,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有关“靶向抗生素构想”的论文被质疑为“造假”,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样品检测结果与论文所述不符,二是没有复制成功的样本。论辩双方目前仍在就此事交火,尚无权威定论。科学造假发生的原因

一、体制原因。科学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术量化考核”,即以学术论文在何种刊物发表或者发表了多少篇(部)作为职称评定和职务升迁的考核标准,而不以学术含金量作为衡量指标。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大老校长章开沅教授在不久前的一次讲座中指出,现在教师评职称、本科生保送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都必须公开发表多少篇论文。这种量化的评审制度和评价标准是导致学术造假的根源之一。这样一来,在老师们中间,就会出现为了评定职称便进行论文重复发表,“一稿多投”的现象。学生们中间,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捏造实验数据,或者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网站上,下载、抄袭他人论文。

二、学术机构、期刊单位、造假者单位对科学造假行为的纵容和包庇,也成为科学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伦理学研究的权威学者甘绍平曾经这样总结道:“学者基于本身利益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考量,一般不愿揭发造假事件,不愿意少一个朋友多一堵墙。发了假稿的刊物也不愿自我揭丑纠错,怕影响自己的声誉。造假者单位更是以治病救人为出发点和着眼点,不愿对肇事者严厉惩处。受害人不揭、当事刊物不理、责任单位不管等多种因素的‘完美组合’,自然就造成造假成本极低的局面。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以和为贵”,同事之间、朋友之间、或者熟人,即使发现了有科学造假的行为也不愿意去进行深究,这便为大家的造假行为提供了温床。

三、社会浮躁,急功近利。挪威综合癌症中心研究员苏伯去年10月在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论文,称使用药品可降低口腔癌风险,后来他承认,其依据的数据资料,是自己凭空编造的。23日,苏伯通过律师向外界承认,他在其他论文中也捏造了部分数据。关于造假动机,苏伯的律师说,“他这么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荣誉、名望和学术成就。”

四,与个人素质高低有关。如果一个人科学素质高,自我控制能力强,能够禁得起外界的诱惑,那么他便不会进行科学造假。这是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是一个人的操守的体现,更是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不可触碰的底线。要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被社会的歪风邪气所影响,那么必将掉进深渊,名声扫地,无可救赎,被同行所鄙视,被后世所唾弃。如何看待科学造假?

人生犹如一张白纸,容不得半点污点,尤其是科学工作者,他们对自己的名声看的犹如自己的生命。因为科学是严谨的,所以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半点造假。

科学家需要严于律己的精神,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为外界压力和诱惑所动,建立起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心态,以及始终保持对真实而不是受眼前利益趋势而妄想的一种耐住寂寞的至高境界!如何正确看待科学造假?

一、要通过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制,给学术行为不端者以法律的惩处。

二、当前的“科学造假”**说明,科学的确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实事求是是社会的普遍标准,更是科学家的道德底线。

三、对科学家来说,对虚名浮利的免疫性,应该高于其他行业的人。另一个值得汲取的教训是,对科技成果的发表要更严谨一些,要有更严格的评估程序,要让科研成果经受一定的时间考验

四、科学的尊严是必须维护的,事情的真假是必须说清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进行严肃的处理也是应该的。但在真相大白之后,某些“善后”之举也是要考虑的。以黄禹锡为例,他的有些实验成果是假的,但也有些是真的。黄禹锡本人应该说还是极刻苦的研究者,对这样一个人,是否应一棍子打死,让他抬不起头,做不了事?这是考虑之一。对做假或失败的实验,是否可以作为借鉴,是否可以做一点剜烂苹果的工作,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这是考虑之二。如何防止科学造假

一、治理学术腐败,要道德、行政、法律三管齐下,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是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评审制度和评价标准,摒弃单一选择模式,选择多种审核方式。实地做好选择要有支撑,有深度。

三是管理主体不得力,我国尚缺乏独立而统一的学术腐败专门处理机构,往往通过内部处理,导致相关部门要么袒护阻挠,要么处罚过轻。并且管理制度不完善,在防范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上,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而且司法机关也很少介入学术造假的调查处理,这种缺位一方面使治理手段缺乏法律威慑力,更重要的是,处理往往局限于道德声讨、人事调整等层面,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制度来规范和保障,难以应对学术造假频发现状的挑战

四是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升自身思想高度,坚守节操。科学家要有严于律己的精神,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为外界压力和诱惑所动,建立起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心态,以及始终保持对真实而不是受眼前利益趋势而妄想的一种耐住寂寞的至高境界!

第五篇:德国人及其经济发展

是“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

——德国经济如何保持强劲

□ 杨佩昌(旅德学者)

相当稳健、真正“不折腾”的发展道路

自欧洲陷入债务危机以来,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的经济一直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同属欧盟的德国则有一番不同的景象。这不得不归功于德国独特的经济道路。仔细观察德国经济走过的轨迹,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迄今为止相当稳健、真正“不折腾”的一条道路。

德国的经济体制可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社会市场经济”。它的特点一是自由市场竞争,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本质特点,没有自由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第二是秩序,这点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只有德国强调有序的市场竞争,这也是它吸取历史教训后得出的认识。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因为过于强调自由竞争,导致竞争的无序,加上多方面原因,最后希特勒获取了权力。第三是社会公平正义。德国有深厚的基督教传统,民众大部分为基督教徒,尤其强调社会责任。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非常符合德国国情,使德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从1949年联邦德国于二战后的废墟中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初,德国只用了15年时间,便已超越世界大部分国家,综合国力排在美国之后,位列第二。到70年代才被日本超越,前两年被中国超越,目前排名第四,但前面的几个国家无论人口、面积都远比德国大得多,应该说这个成绩是很值得骄傲的。

欧美多数国家的政府经常频繁更换,即使政策实施得当而广受民众欢迎的政府,其首脑顶多可以连任一次。而德国虽为民主体制国家,但对政府首脑的任期并无严格限制。这种制度独具特色:资本主义中蕴含一定的社会主义的元素,两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德国历届政府执行经济政策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适中、适度、平衡,从不走极端。德国人对“中庸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水平很高,左右两大党轮流执政,不断对走偏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行适度的纠正和调整,从而避免过度左偏或右偏。从政党的轮替可看出,德国民众是非常理智、理性的。二战刚结束的十几年,国家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右派政府最在行,于是民众就选择右派政府掌权。右派政府执政了一段时间后,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又让左派政府执政,以更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不至于出现两极分化。这样的选择实在精妙,一个人明智不足为奇,难的是选举是全体选民所左右的,不得不让人佩服。

在法律框架内活动的经济政策

德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完全是在法律框架内活动,法律制度对政府的行为作了规范,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当经济危机来临时,政府要做什么,如何做,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法律都作了详细规定。经济危机中,德国政府的从容即来源于此。

德国为保证自由市场竞争,于1909年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另外有一部颁布于1967年的《稳定与增长法》,是德国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法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规定政府如何稳定经济的法律。20多年后,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法等国才开始群起而仿之。这部法律确定了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一是稳定物价,为什么要稳定物价?如果物价不稳定,国民财富就会挥发,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也不会高,这是每届政府的第一要务。其次是充分就业。政府必须为工人创造就业机会,将此上升为政府的目标之一,这在当时是很有远见的。三是内外贸平衡。四是在这三点基础之上的“适度的经济增长”。“适度”一词已明确写进德国的《稳定与增长法》,以保证经济不会过热,也不会过冷。《稳定与增长法》规定的四大目标非常高明,但问题也接踵而来:这四大目标是相互冲突的。比如要稳定物价,就会与经济增长产生矛盾,因为经济增长需要钱来刺激;再比如就业政策,如果物价不能平稳,经济增长不快,创造的岗位就少,等等。如何让这四大目标协调发展,这对政府的执政水平是一个考验。

德国政府为此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稳定物价。央行(联邦银行)和政府脱钩,独立于政府而存在——如果央行依附于政府,就如同一个人左手花钱,右手生产钱,花钱的手就不会有压力,很可能浪费资源。稳定物价还需要有“适度的”工资增长的配合。德国的资方和劳方是社会伙伴关系(即资本家、工人并非两个对立的阶级,彼此都要为对方着想),工人不能要求每年快速提高工资,一定要一步步稳健地提升,这样资本家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这期间,政府以第三者的角色介入劳资谈判,公布一些数据,如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物价增长多少,预计明年是多少,未来政府财政投入,等等。用这些导向性的数据影响谈判,让双方心里都有条底线,大家有了共识,就能避免漫天要价。

第二是财政投入的问题。德国政府认为当经济平稳增长时,政府之手要尽量减少干预,只有在经济发生波动时,政府的手才要伸出来,但也不能完全伸开。早在1967、1968年德国爆发第一次经济衰退时,政府就开始进行经济干预了。它对财政投入的选点选得非常准确,首先从产业和区域通盘考虑,把更多资金投向经济呈弱势的地方,以弥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再者从企业类型上看,把更多的资金投到中小企业中去,降低银行利率,将金融环境放宽,让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如同中医的针灸一样,对准穴位下针,然后整体就活了过来。

欧债危机中,德国的财政投入也是适度的。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后,美国财政的投入为7800亿美元,而德国政府计划于2009年和2010年投入1200亿欧元,实际总共才用了800亿欧元。为何在财政投入上一定要克制呢?好比医生为病人开药,对剂量的把握非常关键,适量的药是治病的,过量则会致人死亡。

德国法律中还有一个条款被称为“刹车条款”,即在经济过热时对经济活动有一个“刹车机制”。政府平日会对企业征收“平衡基金”,在发展顺风顺水时,政府悄悄地收一点儿钱,企业的反弹力度也不大,等到经济危机降临时,政府可凭这笔基金刺激经济,企业可拿到一大笔补助。如此政府便不必靠借贷过日子。

德国政府对债务活动也有严格的限制,为此还制定了专门的法案,2009年便计划将债务限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0.35%以内,这个目标将持续到2016年。为此,政府必须把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全部砍掉,主要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入手。一方面降低社会福利的开支,另一方面削减对外援助。譬如从2010年起,德国就已停止对中国的援助了。德国政府主动限制自己财政支出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虽不会直接拨款给企业,但会通过各种方式给工人补贴。比如短工原来一小时能赚8欧元,但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约15欧元才能满足,另外7欧元便由政府补贴。但补贴不是无限期的,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此可让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多雇些员工,付钱少,又能解决就业问题。在这几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德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很小。

德企: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德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强劲,除了上述提及的政策层面,从企业本身也可找到原因。德国企业跟德国人一样,做事不慌不忙,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民族,德国人身边通常都有一个小本本,会在每年年终记下未来一年的工作、生活安排。如果你要跟他预约一个会面或其他活动,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掏出小本本,看跟计划有没有冲突。有的话会直接拒绝。即使在没有安排的空档时间内,若对方只是提前两三个礼拜预约,他也会很不高兴,正常的起码要提前两三个月,他才会觉得妥当,从而欣赏和信任你。可见德国人的计划性非常强,这个特点同样体现在企业身上。当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企业跟这个时间点是脱节的,危机的冲击波到了它那里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已经滞后了,冲击波带来的影响也会变得很小。

德国的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比如我们想起宝马、奔驰,就会联想到诸如“豪华、时尚、尊贵”等词语,想到西门子就会冒出“经久耐用”。这些“关键词”就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大企业如此,小企业也一样。德国有一家有200多年历史的润滑油企业叫卡尔·贝克,这个小企业每年要研发三到五个新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200年时间里总共开发了800种产品。对许多企业来说,一般都是抓大客户,不抓小客户,而这个公司刚好相反,抓“小”放“大”,只为小客户服务,此乃第一招。第二招是非常贴近客户的一种服务方式,即每个客户对应一个服务人员,而且对应服务的时间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30年,所以不容易发生客户流失问题。结果,这一个小企业就占据了全球1/4的润滑油市场。德国企业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较真。如以出品汽车工具、冲击钻钻头闻名的博世公司,最重视的便是质量。经久耐用是德国工业产品的一大特点,但这也有不利的一面,客户更换零配件的速度降低,企业盈利就少了。有人为此建议要么把产品的价格降下来,要么放宽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但公司领导层坚决说不,坚持价格不降,质量更不下降,而是另辟蹊径开发适合产品的群体。他们首先到美国去,美国生产的汽车又大又粗,容易坏,于是公司在当地很快找到了市场,博世在美国销售的产品比在德国本土多出3倍。接下来又发现了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

对质量普遍把关不严,博世就有了更大的发展。正是德国企业对低质量、低价格不妥协的精神,使它们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德国的企业80%是中小企业,它们是德国政府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的重点扶持对象。中小企业活了,德国经济就没问题了,这也反映出政府的明智之处:并不认为把几个大企业搞好了经济就有救了。大企业往前冲了,但落下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就像下跳棋,光想着冲前面的几个子儿,后边的全都落下了,结果就要输棋。协调配合,整体推进,这非常重要。

德意志民族具有强大的反省能力

面对德国在经济危机中的“独大”,如今欧洲不少国家心存疑虑,毕竟德国前两次称霸的历史条件与今日颇有几分相似。但我对这一看法持否定态度。

德国这个民族是有“虎牙”的。二战结束后,他们对极权主义进行了有效的限制,甚至限制到了让整个民族变成了“和平主义者”,通过法律的规范、教育等手段,让老百姓变成了“合作主义者”。和平主义者是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反对用战争手段,反对用武力解决。故而美国攻打伊拉克,德国是持反对意见的。从另一层面看,这个国家也不可能再支持任何武力行动。有几方面的原因对此进行约束,首先是德国的民主体制相当完善,确保政府在框架内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其次再借用法律约束民众的行为,民众也相信在这个体制内能更好地生活;再者是德国人具有强大的反省能力,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思辨的民族,战争这条路走过,但行不通,以后亦不会重蹈覆辙。

德、法、英三国历来是影响欧洲局势的三支重要力量,英国置身欧元区之外,在欧盟中影响力有限;欧债危机中,虽然德、法在一系列问题上的争执,最终都不得不以法国作出让步而妥协,但德国人始终不认同“欧元区的命运和欧洲一体化的前途主要取决于德国”一说。德国是一个非常克制的国家,不想让自己的作用特别地放大,放大到整个欧洲都打上德国的烙印。每当别人问道,应该是“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民众的答案无一例外是“欧洲的德国”。

但在很多政策上,德国对欧洲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比如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其实质就是德国《稳定与增长法》的翻版。公约的核心精神就是限制政府的财政开支,适用范围是整个欧元区国家。在这次的债务危机中,德国政府比较尊重该公约,但南欧国家就没有严格执行公约的规则,突破债务框架,所以才导致负面的结果。

下载德国人这样看待科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国人这样看待科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地看待胃肠超声

    科学地看待胃肠超声 健康报2004年11月1日 ,《胃肠超声空白领域的探索者》一文报道了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特检科主任陆文明医生与湖州东亚胃肠超声研究所共同编著《临床......

    科学看待未解之谜

    科学看待未解之谜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从古至今,国内外涌现了数不胜数匪夷所思的奇迹,让我们万分感慨古人卓越的智慧,不断感叹这不可思议的奇观。无论是埃及金字塔还是秦始皇兵......

    德国人如何爱国 2014[推荐5篇]

    德国人如何爱国 2014-06-19 20:43:19 归档在陈平博文 | 浏览 26217 次 | 评论 32 条 爱国之心,人皆有之,但如何爱,如何表达,却是一个值得人们想一想的话题和方式。 在德国很多年......

    德国人酷爱读书

    德国人酷爱读书如今在柏林,随意翻开一份报纸,你可发现柏林每天有一二十个“朗读会”。台下或数十人或上百人倾耳静听,台上捧书大声朗读的正是刚出版新书的作者。这种传统可追溯......

    德国人节水美文

    今年春天,我们一行去德国参加汉诺威供水设备展,打算选择一个合作伙伴参与我市的水网改造工程。拿回一摞产品目录,请当地华人作文字翻译。经过反复比较,我们认为德国人的设计更精......

    德国人节水美文

    大城市里赶上红绿灯失灵,是一件万分痛苦的事。我曾在国内经历过数次,来自各个方向的大小车辆,交叉着挤到一处,谁都想抢先过去,到头来谁也别想过去。如果没有警察前来救驾,不知要僵......

    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政绩和理解科学政绩观(大全)

    领导干部如何看待政绩和理解科学政绩观 (一)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德国人的细节感悟(★)

    请记住以下信息,用于信件回复查询 流水号:20***7ENQ4 提取密码: mscQ5c感悟德国人的细节在国内对于德国人细节的评论是众说纷纭的,而此之前我也从无尽心关注过,近日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