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德君主立宪制发展史的差异及原因

时间:2019-05-12 19:5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英德君主立宪制发展史的差异及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英德君主立宪制发展史的差异及原因》。

第一篇:试论英德君主立宪制发展史的差异及原因

试论英德君主立宪制发展史的差异和原因杨文正

(芜湖一中高一25班宣城242000)

内容提要:英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强国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显示出了各自的强势,但是它们各自的发展模式却大不相同。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推动了本国历史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两国的发展结果却大不相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沿用至今,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却仅仅存在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本文将试论二者的差异和原因,以助于对英德两国历史的深入了解。

关键词:君主立宪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革命王朝战争资本主义

一、英德发展史简介

(一)英国:

1、不列颠群岛很早就有人类居住,他们依靠海洋、农耕维持着自己的生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与世界隔绝着,古代的英国曾被罗马征服过、抗击过丹麦、日耳曼的入侵、盎格鲁-撒克逊人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历史,直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2、英国早就开始的圈地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经济决定了政治,专制制度极大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加上英国天主教对清教徒的迫害很大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的矛盾,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再也不能容忍当前的状况,一场长达几十年的革命一触即发。3、1640年,资产阶级联合新贵族,带领广大人民,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通过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建立、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历经半世纪的曲折斗争,完成革命,最终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此后的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度,英国借此不断发展强大,终成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二)德国

1、德意志一词起源于920年,日耳曼人的东法兰克王国改名为“德意志王国”,开始了所谓的德国历史。962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与皇帝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的科隆帝国会议后颁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德国人在论述其帝国历史时,将其定义为“第一帝国”与后来的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史称为第二帝国)与希特勒执政时期(1933年-1945年,史称为第三帝国)加以串连论之。

2、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德国进入长达几十年的分裂时期,其中的普鲁士和奥地利最为强大,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864年普鲁士打败丹麦,收回北方近丹麦边境的多个领地。1866年普鲁士打败奥地利,迫使奥地利与匈牙利组成奥匈帝国;并合并数个邦,组成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德国南部几个邦脱离法国控制,至1871年德国宣布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成立,也称“德意志第二帝国”。

3、统一后的德国建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德意志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的发展。20世纪初,德国超越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强国。但是长期以来,英法一直控制着世界的殖民霸权,德国怎么会甘心于现状?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大战就此爆发。好战必亡,德国最终毁于一战。

4、事实上,英法美三国与德国真正有仇的是法国,英美也并不希望法国在欧洲大陆上强大,于是他们尽量保持德国的实力。巴黎和会并未使德国彻底灭亡,可是它对德国过分的剥削也让每个德国人愤怒,埋下了复仇的种子。1929年,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这对本来就经济萧条的德国几乎进入灭亡的境地,终于,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上台,最终引爆了二战的导火索。

5、二战没能改变什么,只是让德国回到了百年前的生产力状态,千疮百孔的德国让德意志民族认识到了和平的重要性。依靠工业基础和美国的资助,德国的经济再次起飞,现在的德国是整个欧洲的火车头,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几个国家之一。

二、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君主立宪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现在世界上大都为后者,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从政府结构来讲君主交出了立法权但保留部分行政权,首相只是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宪法和其它法律由议会制订,从体制上看就是议会制订宪法和法律限制君主,君主在制订的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治理国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交出所有的权力(有些国家的纪年由君主指定),首相是国家的主要行政人,立法和实君一样,从体制上来看宪法和法律不是限制君主而是用来限制首相,首相只能在宪法和法律内治理国家。其缺点在于国家内仍存在着特权阶级,优点是不用战争就可实现宪政。君主立宪制亦称“有限君主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有二元制和议会制两种。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和议会分掌政权,君主

任命内阁,内阁对君主负责,君主直接掌握行政权,而议会则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

三、英德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一)1688年,英国爆发了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专制统治。从荷兰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共同“管理”英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史称“光荣革命”。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防止君主制度的死灰复燃或者出现第二个克伦威尔,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二)1864-1870年,普鲁士王国依靠三次王朝战争(普奥对丹麦、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完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立宪的联邦制国家,标志着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的统治。

四、英德君主立宪制的差异

(一)1、《权利法案》就像一个紧箍咒套在了国王的头上,英王名义上是国家的元首,但只是“名义上”而已,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会,资产阶级统治者英国,法律在英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君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是国家的象征,这样的政治体制称之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2、德国的现象与英国的大不相同,德国的皇帝不仅是世袭的,而且控制着国家的大权。君主任命对自己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而由议会行使立法权。宰相是政府的首脑,但他只对皇帝负责而不用对议会负责,至于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的实权就更加的小。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帝国不过是披着议会外衣的半专制国家,普鲁士贵族处于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二)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以后的英国是个资产阶级民主的国家,德国则是大量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德国实行的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三)英国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起来,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资产阶级统治更加牢固。德国则是在建立君主立宪制之后才开始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腾飞,工业革命后的德国专制制度则开始越来越落后腐朽,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五、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1、英国是个具有民主传统的国家,1215年,贵族们和当时的英王签署了《大宪章》,成功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在后来的几百年时间里,英国形成了议会,虽然当时的议会代表的是贵族们的利益,不过它也代表着民主的潮流。16-17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一些贵族们转变了发展的方向,成为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议会成为新兴资产阶级们的阵地。

2、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从下而上的革命,几次推翻国王,几次王朝复辟,其中的流血牺牲无数。在最终取得胜利时,一定会避免国王的再次复辟。各种法

律限制着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至高无上。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之前,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资产阶级的力量一天天强大。正是因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英国才爆发了革命。

(二)1、德意志帝国是个依靠王朝战争才建立起来的国家,普鲁士是其中的核心。统一后的帝国代表着容克贵族们的利益,自然不会给资产阶级们过多的利益。德国的统一是依靠普鲁士三次的对外战争完成的,它是自上而下的统一。

2、普鲁士有着军国主义传统,统一后的德国更加需要拓展国外的市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殖民扩张,军事力量更加决定了德国的发展方向——向着专制的道路一步步发展。

3、德国的资本主义是在统一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统一前的德国各邦独立,关卡重重,资本主义难以发展起来。德国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落后,容克贵族控制着国家的大权。统一后,自然代表着他们的利益。

六、总结

英国和德国,这两个传统的欧洲国家,分别代表着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和日耳曼民族,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虽说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但它们相对于以前的制度来说都是一种质的飞跃。弊端虽然存在,可在一段时间内,它们都推进着历史的向前发展。从这一点上来说,英德的君主立宪制度都是先进的制度。

每个国家的发展史都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它的特点,不同的国家发展史也就不一样。英国的资产阶级向往着民主和自由,议会制资本主义由此而生;德国的贵族们控制着国家的大权,资产阶级代议制控制着德国。但从二百多年的历史来看,人民更加青睐于自由和民主。专制统治下的德国疯狂向外扩张,最终在一战的战火中灰飞烟灭。仅仅几十年,纳粹又控制了德国,二战又将德国摧毁。但德意志民族又站立了起来,最终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员。

当今的世界,每个国家都必须遵循民主和共和,维护每个人的权益,充分尊重每一个国家。专制必将被人民推翻,霸权必将退出世界的舞台,英国和德国各自的发展历程就是每个争夺世界霸权的国家的标杆、榜样。昔日英国的风光不再,德国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饱尝苦果。这些难道还不够作为那些好战的国家的历史教训吗?

【参考文献】

1、翟文明 《世界上下五千年》华文出版社 20092、丁建弘 《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3、钱乘旦、许洁明 《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4、《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

5、钟美荪《牛津英国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7、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二篇:李杜诗歌差异及其原因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李杜诗歌差异及其原因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在唐诗的浩瀚海洋中,最为夺目的莫过于李白和杜甫,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成就, 把唐代诗歌艺术推向了最高峰。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他的影响力巨大.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他在《蜀道难》中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种忧虑,他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这可能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在他的《行路难》中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由于当时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因此他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但他的乐观主义天性又使他对理想追求都是执着的。他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以上都说明李白对仕宦生涯是积极的。而另一方面李白又受道家的影响,不时又有高蹈出世的想法,而且他也曾在深山隐居过。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表现了他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和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最后他说“安能催眉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彳亍着。

而杜甫就简单的多。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这种精神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他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这首诗十分能体现杜甫诗歌的特点,诗开头就以景色引出作者心绪,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有动人的对比。其后写出“万方多难”的境况,最后写出个人报负,他想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全诗即景抒情写山川联系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说人事又借助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个人情感于一炉,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的是唐军攻克安史老巢后诗人听到消息后的喜悦。全诗以流走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快速的节奏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登高》全诗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一体。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结合自身衰老,归结到零落潦倒的根源。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名句。

在诗体上说李白擅长古歌行体,擅长五七绝句,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而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而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而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同的。用韩愈的话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高风亮节永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李白属于浪漫主义: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 杜甫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李白的飘逸,在于不著纸;杜甫的沉郁,在力透纸背。不同的经历与背景,造成李杜虽身在同一朝代,却形成了不同诗歌风格的事实。在这里,我试从内容、艺术特色和思想三个方面对他们的诗歌略作比较。

一、李杜诗歌内容比较

从诗歌的内容上看,他们一个重在自我,一个重在社会;一个是

幻境的描绘,一个是历史的记录。

李白的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更多的是自我的书写,抒发自我的感情,张扬自我的个性。“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志向的抒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是他苦闷的倾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是他个性的彰显。

在他的诗中,处处都是诗人自己的影子,即使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他自我思维的再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是描写的是梦游天姥山所见的幻境,“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砯崖转石万壑雷”描绘的是想象中蜀道的风景。

相反,杜甫的诗可谓“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国家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人民的苦痛,家庭的不幸,个人的遭际,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写的内容。在诗中他把个人之愁升华为一种深沉博大、对受苦受难百姓和国家民族存亡有深远意义的感情。“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控诉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揭露了兵役繁重的痛苦„„除此之外,《悲陈陶》讲述陈陶斜大败,《收京三首》记录收复两京的历史,《洗兵马》再现九节度兵围邺城,胜利在即时的情景,等等这些诗句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

法反映了“安史之乱”及乱后十数年的现实生活。如同史册一般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

二、李杜诗歌艺术特色比较

从诗歌的艺术特色上看,他们一个豪放飘逸,是仙人,遗世而独立;一个沉郁顿挫,是老儒,忧国与忧民。

李白的诗,豪放飘逸,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变幻莫测的神奇想象,以及“清水出芙蓉”的天然秀美,达到了浪漫主义的巅峰。

他的诗感情似暴风急雨,骤起骤落,一泻千里,就像是从胸中直接奔涌喷吐出来,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抒发被废逐后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强烈的不平和愤懑犹如火山爆发一般倾泻而出,即使是失意的哀感,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悲中见豪,令人读之热血沸腾。

他的诗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等等,匪夷所思,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同时,他的诗是天才的创作,发乎情思,语句浑然天成,没有任

何雕琢的痕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源于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源于他傲世独立的人格。“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源于他自信与进取的志向。而且他作诗,不是词句的锻造,而是感情的倾泻,这些都是只属于他的,后人可望而不可即。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积淀着深沉苍凉的情感,雄浑开阔的意境,刚健遒劲的语言,铿锵有力的言调,以及曲折有致的章法,集现实主义古今之大成。

他的诗,蕴含这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深深信奉的儒家思想中中和处世的心态又将那份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从而显得缓慢、深沉。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先叙抱负落空,待到不平之气就要爆发出来时,又撇开个人的境遇,转入骊山奢靡生活的描写,继而由此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又一次的凝聚欲出,但是接着又笔锋一转,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入门闻号啕,幼于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写到自己爱子饿死时,悲痛欲绝的感情达到极致,却在这时笔锋又转,“岂知秋禾登,贫篓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由个人的失落想到了天下百姓的苦难,如此深沉忧思一回三折,读来韵味无穷。

除了感情的抑扬顿挫,杜诗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词句章法的千锤百

炼。“平生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就是杜甫对他自己诗歌词句特色的最好写照。而章法的曲折有致,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前三联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掩盖起来,严密变为舒畅。杨伦称其为“杜集七言律第一”,而胡应麟更是说此诗“陈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三、李杜诗歌思想比较

李白和杜甫,一个是集道儒侠于一身多元文化的集成者,一个是儒家思想虔诚的信徒。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 少年时随家迁到四川, 家境富裕。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据他自己说是“五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作赋凌相如”、“十五游神仙”。可见他学习的内容十分博杂, 遍及百家。他的诗歌中,既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充满儒家入世进取思想的章句,也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退隐的道家思想。有对侠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描写,也有对仙人“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描写。

他一方面热衷用世, 追求功名。自诩“怀经济之才”, 能“济苍生” “安社稷”,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 希望成为像管仲晏婴一样的“辅弼之臣”。但同时他又醉心于道家的思想文化。道家思想培养了他遗世独立、追求自由的精神。在他的眼里, 人间是污浊不堪的, 是黑暗和不自由的, 因此他宣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道家文化还造就了李白“不屈己、不干人”, 狂放不羁, 宁折不弯的高贵人格, 使他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极度的张扬, 培养了其特立独行、乐观浪漫的性格。可以说,在李白的思想中,始终交融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的儒家思想,“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曾卸”的道家境界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的游侠梦想。

相对于李白的集成百家,杜甫算得上是独尊儒术。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远祖是晋代名将杜预, 祖父是初唐诗人“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 父亲杜闲, 曾为衮州司马。对这一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杜甫曾自豪地说“诗是吾家事”。所以他幼年就发奋读书, 七岁能诗, 九岁善书, 弱冠之年就与文士唱和。正是这种“奉儒守官”的家教传统树立了杜甫“自谓颇挺出”的信念和“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他一身始终恪守着这种信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怀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和怜悯同情心。他胸怀天下,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他的民本思想和忠君报国之志,使他的诗歌既关心民众饱暖又担心国家的安危。

自中唐以来,一直有“扬李抑杜”和“扬杜抑李”两派纷争。性

格浪漫的人, 羡太白之洒脱超俗, 推崇李白。性格沉稳的人, 慕子美之学深品正, 推崇杜甫。至宋代, 严羽站在公平的立场上对二人作了评价:“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深郁,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在巨峰脚下,我不敢品评孰优孰劣,我只能说,我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我更愿意摆脱一切束缚,在李白的诗歌世界中,逍遥而游,纵情大笑,放声大哭。

第三篇:商品盘点差异原因分析和相应措施

商品盘点差异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

因商超改革前期,对员工培训不到位,员工对盘点不熟,同时盘点中出现差异,员工不知从哪查起,造成差异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盘点不实

1、仓库未整理,未张贴商品库存单。

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商品漏盘,盘点难度加大,商品找寻不方便,还会造成同品名不同规格的商品串码错盘。

2、没有做到见物盘物。

在盘点中没有做到见到实物盘点,以致有不满箱和空箱作整箱盘点的情况。

3、活动借出商品未盘。

市场部借出商品,因时间较长,造成遗忘,未作盘点。

4、残次品未盘。

二、库存管理

1、退货单据已生成,没及时封箱退货,还在做销售,以致商品销售负库存。

2、商品已作验收,商品未入库,盘点时商品漏盘,出现盘点亏损。

3、分店间调货,调拨单据未及时录入系统,也造成盘亏

4、赠品作商品销售,也会造成负库存。针对以上情况,现在店内已出现多次盘点差异较大,作出如下要求:

1、整理仓库作为常态性事情,最好把每次送货过来剩下的袋子保留,用来装库存商品,盘库存商品的时候用袋子或者箱子装好并用胶带站起来,并把盘点的数量写在小字条上贴上去,这样可以对已盘商品一目了然

2、所有商品见物盘物,箱子装的整件的不能只看看外包装就断定有一整件,必须打开箱子查看点数(整箱牛奶除外)

3、理清、检查相关表单,不得有漏记漏报的商品: 收货清单/商品退货单

分店间调拨单/赠品收、退货单 商品报损单

内部转货单(如商超内商品转到财务仓库)顾客退货单

商品大宗出货订货单等所有单据一定要保存好

4、从12月份开始,所有送到各个门店的货物必须配有送货单,收货时按照送货单的数量清点,发现实物和单据不符的要及时向送货人员提出并核对。送货到门店没有送货单的一律拒绝收货。(送货单一式三联,财务一联、仓库一联,商超一联)单据必须保存好。

第四篇:工程造价与投标价差异原因

浅析产生公路工程概预算价与招投标价差异的原因

摘 要:本文围绕着公路工程概预算单价与投标报价差异的原因和有效报价的方法等方面

进行论述。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费率与定额;投标报价

公路工程概算是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和控制项目投资、指导建设项目进行施工,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公路工程招投标承包的推广实行,交通部出台了《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计划委员会等7部委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这些相关配套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更好地贯彻执行《招投标法》,进一步加强对公路工程招标投标的管理,规范招投标文件的编制与评审,切实体现招标评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招投标工作中,投标报价价格与所编概预算价格相比,显现出概预算与市场价的真实差异。因此,在公路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做好概预算的编审工作,以避免建设资金的积压,节约工程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公路工程概、预算的计价依据

1.1 公路工程概算的计价依据

初步设计图表资料和文字说明,施工方案,公路工程概算定额,补充定额、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工程量计算规则,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各项取费标准,以及国家有关的公路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

1.2 公路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计价依据

施工设计图纸和说明,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公路工程预算定额、补充定额、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各种费率标准,工程计量规则,预算编制办法以及有关工程造价管理的规定。

公路工程的计价依据中稳定性较强的是定额及其工程量计算规则。 现行公路工程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

2.1 招标标底的编制方式和方法

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委员会评标工作细则》,标底编制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式:(1)以批准概算的相应部分作为标底;(2)委托造价咨询单位编制标底;(3)以投标价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标底:(4)复合筛选标底。

方式(1),即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招投标时,以概算为基础,取其对应部分作为标底;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招标时,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取其对应部分作为标底,这种方式

直接应用了概预算编制的结果。

方式(2),咨询部门的造价工程师必须遵照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现场考察及市场调查,拟施工方案、方法,从单价分析到定额选取,求得一个合理的结合实际的社会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造价编制人员的技术及经验和所掌握资料的限制,标底的编制和形成又不得不以概预算定额及相应的编制办法和基础来进行成本预测。

方式(3),加权平均,也叫统计平均法。业主事先不编制标底,开标后,根据报价定标底。标价计算时,去掉报价中的最高、最低价,计算其他平均价作为标底价,单价分析中也是去掉最高价、最低价,求平均报价。这种方法基本体现了公路建筑市场的供求状况。

方式(4),采用复合筛选的方法确定标底。依据交通部交公路发[2003]94号文件规定:“从 2003年6月1日起,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和大型桥梁、隧道建设项目,必须使用2003部颁招标范本”。本范本《投标须知》中第28.2条规定:计算复

合标标底的公式为:C=(A+B)÷2 公式中:C为复合标标底值 A为招标人的标底值

B为可进入复合计算的投标人有效评标价平均值,即经过初步筛选后,剩余投标人评标价中剔除大于标底5%(含5%)和小于标底15%(含15%)的评标价后,所有有效报价的平均值。这样有利于引导公路建筑市场的形成。实行有标底的竞争,有利于公路建设项

目管理和工程质量的保证。

2.2 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

目前,多数投标单位在公路投标报价编制计算时,应依据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包括工程量清单、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施工图,施工现场以及自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现行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及编制办法为依据,在计算过程中对各种计价依据作一些必要的调整。另一种是根据企业施工水平,按照自己的企业定额和调查到的市场价格和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市场参考信息,自主报价,不低于成本来进行编制的,或者参照同类工程经验数据进行拟定。企业在报价时,必须进行综合单价分析。综合单价分析是询标、评标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进行投标报价时,必须科学、合理的根据消耗量定额、企业的自身情况以及材料的来源等进行综合分析,投标人围后,按招标人要求向评标小组提交综合单价分析表,作为询标、评标、定标的依据之一。 公路工程概预算价与投标竞争价差异的原因

概预算项目费用是按公路基本建设文件编制办法有关规定,并按一定的项目和格式来划分单价的;招投标项目单价的划分是按工程量清单和技术规范的相关计量方法进行归集划分单价的。有些隐含在概预算项目单价中的费用,在招投标的工程量清单单价中则作为单列项目计量。如第200章路基土石方,路基工程概预算文件中的排水、防护抽出列人排水工程及防护工程章节中。又如:预算编制时,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通道等土石方数量抽出列入本章。再如大中桥现浇砼立方米体积单价中含有I级、Ⅱ级钢筋及所有材料价。而在工程量清单中则I级钢筋、Ⅱ级钢筋、砼三个单价单列。所以采用概预算计算法编制标价时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中的相关条款和计量内容,做到单价的合理归并和分解,使之不重、不漏、公平合理。标价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标价不同于工程概预算,但标价的编制又离不开概预算。究其原因主要是定额的问题。

3.1 公路工程定额水平问题

预算定额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合理的施工组织和一般正常的施工条件下,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的反映,在招投标制度的促进下,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下,施工企业整体的生产力水平是不断提高的,这与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相适应的。作为计价依据的定额应该及时的反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现行的概预算定额体系,是在五、六十年代确定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修改完善的,但修正周期过长,定额额定有所滞后,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在近十几年以来,高等级公路的设计、施工技术日趋完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含量和综合机械化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故及时做好定额水平的修订,尤显得重要。

3.2 定额中人工、机械幅度差及费率、费用定额的问题

预算定额是以施工定额为基础,按完成某一专项作业的内容将施工定额的有关工序加以综合制定的。预算定额考虑了材料周转和摊销次数,并包含了更多的可变因素,材料场内运输及操作损耗以及人工机械幅度差综合而成的。其中人工、机械定额、考虑到一些锁碎的工作难以一一计算,而且在施工中可能出现一些事先无法估算的工作及影响效率的各种因素,因此人工工日和机械台班数,在施工定额综合后的数量上增加了一定的百分数,即幅度差。

·人工工日幅度差包括以下各种因素: ①工序控制及转移工作面的间段时间;

②各工种交叉作业相互影响;

③工作开始及结束时由于放样交底及任务不饱满而影响产量;

④配合机械施工及转移管线时发生的操作时间; ⑤检查质量及验收的隐蔽工程时影响工时利用;

⑥阴雨雪或其他原因需排除故障;

⑦其他零星工作如临时交通指挥、安全警戒,现场挖沟排水修路、材料整理堆放,场地清

材等等;

⑧由于图纸或施工方法的差异需增加的工序及工作项目。

·机械台班幅度差包括以下各种因素

①正常施工组织情况下不可避免的机械空转、技术中断及合理停置时间;

②必要的备用台数造成的闲置台班; ③由于气候关系或排除故障影响台时利用;

④工地范围内机构转移的台时及自行式机械转移时所需的运载牵引工具; ⑤配套机械相互影响损失的时间及停车场至工作地点超额运距所需的时间; ⑥施工初期限于条件所造成的效率差及结尾时工程量不饱满所损失的时间;

⑦因供电、供水故障及水电线路的移动检修而发生的运转中断;

⑧不同厂牌机械的效率差,机械不配套造成的效率低;

⑨工程质量检查的影响。

·材料等损耗

定额中综合计入了操作损耗,其损耗率即混凝土预制为1%,现浇为2%,沥青混合料为4%,砌筑砂浆为25%,以及各种材料的运输和操作损耗为10-200%,这些损耗都是根据当时建设规模、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配备配套以及管理水平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拟定的,与现时实际有一定差距,故有待作全面的调查研究。

·费率定额

公路工程概预算中其它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项下的十五种费用也叫费率定额,其分析主要来源于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分析报表等,同时也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社会体现。反过来,概预算费用又控制施工费用,促进施工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社会化的剥离,项目法施工的推广,以及财务制度的改革,是存

在着很大的节约潜力。

根据测算,上述定额幅度差、损耗率等因素所引起的费用约占工料机费用的3~5%,所以有些投标人投标报价降至工料机费用,仍有利可图。

·费用定额

费用定额是指工程造价中不按实物量计价,而是以费率的形式计算费用的标准,现行的费用定额即1996年颁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其中一些费用的设定或取定已不适应现在的工程实际。

由于现代化公路建设规模大,各种材料消耗量相应需要多,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测试手段、技术日益科学,故上述据以制定定额的基本数据,相应会发生变化,对定额的水平影响大,实有待予以研究分析合理取定。 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4.1 提高定额水平,按照工程实体消耗与施工措施的消耗相分离的原则,对定额进行

改革,重新编制全国统一的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为便于宏观控制,协调全国专业通用定额水平,对通用性强、覆盖面广的项目,应制定《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作为全国专业通用定额的基础,也可以作为企业制定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和投标报价的参考。基础定额有利于专业定额的编制调整,有利于市场竞争,将工程实体消耗和施工措施消耗相对分离。如桥梁工程中的基础,将基础施工措施性消耗如各种围堰(特别是钢排架),单列项目编制定额,分别列出一次使用量和摊销量(砼模板、预应力张拉系统,大型底模也一样列出一次使用量和摊销量)。大中型施工机械除列出台班费用,同时列台班产量,以免过多迁就主要控制机械台班产量而影响辅助配备(如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摊铺)机械的产量和发挥,促进企业发展规模和机械配套;将定额水平提高到先进合理的水平。

近年来,随着高等级公路设计、施工技术日趋完善,跨越大江、大河、大跨径桥梁、交通监控、通讯、安全设施等项目的发展;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大量采用;同时由于公路工程施工的技术含量和综合机械化、施工水平的大大提高,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施工机械配套能力,劳动生产率水平等与设计、施工的实际情况和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已不相适应,定额缺项较多,有必要对现行概预算定额进行重新

编制,修订补充。

4.2 制定《公路工程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以规范概预算的编审工作。

4.3 编制《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招投标底的编制办法》、《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招投标工程量计算规则》。法律、法规建设是改进和规范建筑市场的有效措施。通过《办法》、《规则》明确建设工程概预算、标底、报价、合同价以及工程价款结算编制和审核的要求,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制止目前建筑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标底价与实际相背离,压级压价,高估冒算,合同违约等行为。统一项目划分和工程量计算口径,便于对计量和支付的有效

监督和管理。

4.4 切实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推行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制。根据《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制定的《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资料预审办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委员会评标工作细则》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公路基本建设项目,其评标工作应执行该办法。通过法规来规范公路建筑市场,推进公路工程有序化竞争的开展,使公路工程概预算能够真正体现现行公路建设的社会水平,使

造价管理工作服务于公路建设。

第五篇: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原因及影响

前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的映入我们的眼帘,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餐饮礼仪在交际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学习和正确运用的餐饮礼仪,已不仅仅是自身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双效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本论文的重点是分析中西方在餐饮礼仪方面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一些原因及影响。

中国与西方在餐饮礼仪方面的差异、原因

一、中国与西方餐饮礼仪的差异

(1)、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中国饮食注重口味

中国饮食文化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追求。“民以食为天”的著名俗话的后半句是“食以味为先”。五味调和的理念在于追求美味,则烹调的方法就煎炒烹炸扒溜炖烧氽煮蒸煨十八般技艺无所不用其极了。而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极大地破坏菜点中的营养成分。另外,由于中国人极端重视味道,以至中国的某些菜仅仅是味道的载体,例如公认的名贵菜海参、鱼唇、鱼翅、熊掌、驼峰,其主要成分都是与廉价的肉皮相仿的动物胶,本身可能有营养,但并无美味,全靠用别样物料的鲜汤去煨。

西方饮食注重科学营养

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饮食重科学,以营养为最高准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的搭配是否适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而菜点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即或在西方首屈一指的饮食大国——法国,其饮食文化虽然在很多方面与我们近似,但一接触到营养问题,双方便拉开了距离。法国烹调虽亦追求美味,但同时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舍营养而求美味是他们所不取的。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分布在舌表面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

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那带血的牛排与白水鱼、白水肉,白水煮豆子、煮土豆,虽有点“味”,但基本不入讲究的“道”。

(2)、中西方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饮食多以植物性食物,热食和熟食为主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把食物区分为主食和辅食两大类,主食是五谷,即黍、稷、豆、麦、稻,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蛋奶制品。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然与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生产力落后、食物不够丰富的经济条件也有关系。但是全世界的营养学家都认为,与西方国家的过多动物性食物的饮食结构相比,中国人把日常食物区别为主食和辅食的饮食结构模式是优越的,是中国传统饮食的一大优点。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则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精致而闻名于世。史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西方饮食多以肉食、生食、冷食为主

与中国饮食多食谷物蔬菜恰恰相反,西方多食荤腥,以动物性原料为主。西方的饮食,由于生产方式以畜牧为主,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的分量仍然大大高于中餐。由于肉食天然可口,简单烹饪即可,所以限制了西餐烹饪技艺的发展。欧洲人在显示富裕的时候,多用饮食的器具来表现,器皿的多少和豪华成为讲究的内容。另外,西方就餐方式多是自助餐、冷餐会,饮食中冷食居多,而色拉食品基本就是生食。

(3)、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

1、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2、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3、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

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9]。

4、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5、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6、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7、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8、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10]。

西餐餐桌礼仪

1.西餐点菜及上菜顺序

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

应先决定主菜。主菜如果是鱼,开胃菜就选择肉类,在口味上就比较富有变化。除了食量特别大的外,其实不必从菜单上的单品菜内配出全餐,只要开胃菜和主菜各一道,再加一份甜点就够了。

2.位次问题

即使来宾中有地位、身份、年纪高于主宾的,在排定位次时,仍要请紧靠主人就坐。男主人坐主位,右手是第一重要客人的夫人,左手是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女主人坐在男主人的对面。她的两边是最重要的第一、第二位男客人。现在,如果不是非常正规的午餐或晚餐,这样一男一女的间隔坐法就显得不重要了。

3.刀叉的使用

使用刀叉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块,用叉子往嘴里送。用刀的时候,刀刃不可以朝外。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排放在盘中,表示已经吃完了,可以将这道菜或盘子拿走。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要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4.餐桌上的注意事项。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大忌。取食时,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不要站起来。每次送到嘴里的食物别太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就餐时不可以狼吞虎咽。对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不应在进餐中途退席。确实需要离开,要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果不需要,可以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

二、产生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的原因

1.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渊源。中西方在社会发展、传统文化思想、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1)中国传统文化。早期中国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很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温床———黄河流域,土地比较肥沃,但是气候条件比较恶劣。黄河流域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干旱,逐渐变得不利于农业生产。尽管先秦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殚精竭力,却殊途同归,目的都是要建立一个没有争斗的理想世界。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一是追求适用,杜绝一切不实用的东西。历史上,所有的实用的技术十分发达,如农业科技和医学十分发达,而有关的非实用的一些东西则无法发展;二是中国文化表现出特有的仁爱特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2)西方文化。广义的西方文化是指产生于西半球与东方文化相对应的文化体系。狭义的西方文化即仅指欧洲文化。在论及西方文化之成因、起源时,本文取狭义之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童年时代———希腊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她的源头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希腊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特有的文明。从起源意义上说,由于这种文明的发源地是古希腊的地中海,所提供的天然生活资料不是那么充裕,人们必须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尽可能多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财富,进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人类就成了欧洲精神的主流。这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征服欲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在征服自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西方人特别重视发展理性思维,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理性就是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行事力求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同时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人也不断地认识自己。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尊严。众人之间利益界限划分明显,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西方文化还是一种“罪感文化”,它沿袭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基督教教义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这与以人为中心的世俗的世界观看起来相矛盾,事实上又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前者鼓励人的创造性,大胆地向自然索取;后者起着规范行为的作用,以上帝的惩罚来制约人的恣意妄为。

2.东西文化差异影响饮食差异。

饮食观念是人们在食物的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深受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尤其是哲学的影响。不同的哲学思想及由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将产生不同的饮食观念。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西方的饮食观念是个性突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哲学思想及因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而产生的。首先,从哲学思想看,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究“气”与“有无相生”,西方哲学思想则讲究实体与虚空的分离与对立。其次,从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来看,基于哲学思想的不同,中西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也大不相同:中国讲究天人合一,强调整体功能;西方讲究天人分离,强调形式结构。而它们决定了各自饮食观念的不同。第三,在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上,由于宇宙模式的不同,中国强调整体功能,西方强调形式结构。中国的整体功能是包含了未知部分的整体功能。它的整体性质的显现是靠整体之气灌注于各部分之中的结果,各部分的实体结构是相对次要的,而整体灌注在这一实体结构中的“气”才是最重要的。在中国人看来,只有不同的东西综合起来才能形成美,于是生活中以和为贵,烹饪上以和为美。西方人对形式结构的强调也直接源于其宇宙模式。西方人眼中的世

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精确化就是形式。在西方人看来,个性和个体的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是形成美的重要因素,崇尚个性突出,于是生活中以特为贵,烹饪上以独为美。刀叉与筷子、圆桌与条桌等各不相同,在菜式和道数上双方虽然都有程式,但一分一合,互相对立,由此产生的宴请礼仪、饮酒方式、席间气氛也大不相同。在中国,群体文化,也就是集体主义,是主导价值观。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更加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个体的特征与差异,提倡新颖,鼓励独特风格。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体现在饮食上。

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产生活空间和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中西方饮食文化便沿着各自的道路发展起来。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的那 句“你吃过了吗?”。小孩刚出生,要吃;到了满月,要吃;过一周岁,要吃;等到了结婚,也要吃;人到了花甲、古稀之年,更要觥筹交错庆祝一番;最后去世了,仍要吃,叫做“白喜事”。客人来了要吃,称之“接风洗尘”;客人出门要吃,谓之“饯行”;乔迁要吃;晋职要吃———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表达欢迎或惜别的心情,甚至感情上的**也往往借助于酒菜来平息。吃的形式后面蕴涵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吃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交际功能上,已转化成对社会心理的一种调节。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中对此进行了最为生动的描述:“如前述把人称为‘口’,把职业称为‘饭碗’等。又比如,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 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

[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镜子,语言反映文化。总之,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似乎都可以吃,甚至连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也可以吃,如人们常说的“喝西北风”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 段和交际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饮食则被划分在第一层,即作为人类的最低级的需求,在此之上还有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 4 ]由此可见,“吃”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维持生命的作用。就交际手段而言,美国《礼仪事典》一书中讲到这类宴请的目的时作了如下的总结:“向提供服务者表示感谢;对刚刚达成的一笔交易表示庆祝;为了赢得客户或新客户的信任;请人帮忙;引见他人;建议或讨论某些想法。”[ 5 ] ———从中不难看出,“吃”虽然重要,但是从文化的意义上看,在西方国家只是停留 在简单的交流、交际的层面上,并没有像在中国那样被赋予更

多、更为重要的“使命”。

结束语

中西方各国间在交流中由于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相互间的碰撞而引起某些误 区,要通过相互承认、理解对方文化并相互吸收对方文化,在保留本民族传统 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使各国间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以达到相互间的 融合。任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台过程中,中国人由于盲目热衷于西方文化,不自 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如举

行西式婚礼、过西方节日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倾向。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 表性的东西。对西洋礼仪只是作为民俗知识了解一下无可厚非,如果趋之若鹜,就失去了民族的自尊,本民族的传统礼仪也会被淹没。其二,把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比如鞠躬要弯多少度,揖手兽停几秒钟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不可以讲,但如果只做表面文章,礼仪就成空洞的形式土卫。当今世界的礼仪内容更加广泛和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持原有的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去适应和接受西方的礼仪,我们应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礼仪,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反对“抱残守缺”。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任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 的感染力。只有认清中西方餐饮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成和持社会的理想。

参考文献:

[ 1 ] 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 易中天.闲话中国人[M ].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6.[ 3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 1998.[ 4 ]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1999.

下载试论英德君主立宪制发展史的差异及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英德君主立宪制发展史的差异及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仓库盘点工作总结差异原因分析仓库工

    仓库盘点工作总结差异原因分析仓库工 通过此次参与盘点,个人认为,虽然我们是完成了盘点的任务,但是在许多方面我们还是存在欠缺,还是存在不足,还是需要进度,还是需要改善,针对此次......

    中西文化中隐私观差异及原因分析

    中西文化中隐私观差异及原因分析 [摘要]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因而对于隐私的含义、范畴的理解以及维护隐私的意识也不相同,在国际交往中......

    新旧流转税种差异比较及其变化原因分析

    新旧流转税种差异比较及其变化原因分析 会计083班 喻先 200808301206 流转税又称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

    工资地区差异原因分析[优秀范文五篇]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那么,这种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地区工资水平及其差异既受制度变迁的影响又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典型的转型特征。......

    公路工程概预算价与招投标价差异的原因

    浅析产生公路工程概预算价与招投标价差异的原因 2007-01-31 00:00:00 来源:不详 评论:0 点击:8摘 要:本文围绕着公路工程概预算单价与投标报价差异的原因和有效报价的方法等方......

    大陆法与英美法的差异及原因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行政法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答: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西方两大主要法系。大陆法系又叫罗马法系或民法系,它是以古代罗马法、特别是以世纪初《拿破仑法......

    新旧流转税的差异比较及其变化原因分析(五篇范文)

    新旧流转税的差异比较及其变化原因分析 会计084班张淑丹20080830111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国务院......

    试分析中外古代寓言故事差异及形成原因

    试分析中外古代寓言故事差异及形成原因 摘 要 以国外寓言鼎盛时期作品《伊索寓言》及我国先秦寓言为例,从两个时代的成熟代表作品出发,发现二者在内容上的最大不同点。然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