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县人民政府是征地主体并非国土行政部门
市县人民政府是征地主体,并非国土行政部门
解读《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六日,国土资源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征地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15号,以下简称《紧急通知》)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征地管理,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在此通知中明确规定:强化市县政府征地实施主体职责。依照法律规定,市县政府是征地组织实施的主体,对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拆迁补偿安置、补偿费用及时足额支付到位、组织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等负总责。国土资源部门应在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认真履行部门职责,确保征地工作依法规范有序地进行。
此规定明确了市县人民政府作为征地主体,在征地过程中负总责的法律地位。由于《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因此,很多复议机关和法院认为,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是征地主体。在不服征地补偿安置方案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应该以国土行政主管部门为被申请人或被告。《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的阐述了谁才是征地主体,很好的解决了不必要的争议。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104号 【发布日期】2005-11-20 【生效日期】2005-11-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方案的通知
(津政发〔2005〕10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实施方案》,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根据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现状,重点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现制定我市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目标,全面整顿和规范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不断完善法规和制度,逐步建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的矿产资源开发新秩序,为实现我市“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
总体工作目标是,按照国务院《通知》要求,结合我市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全面整顿和规范以地热为重点矿种、以蓟县为重点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使无证勘查开采、乱采滥挖、以探代采、浪费破坏矿产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得到全面遏制;越界开采、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活动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矿山安全事故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现象明显减少;矿山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储量动态监测和核查工作全面启动;基层监管全面到位,建立规范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二、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和开采等违法行为。各区、县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辖区范围内的无证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打击。凡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持过期失效勘查许可证勘查的,要坚决制止,并依法处罚。对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开采矿产资源的、持过期失效采矿许可证采矿的、私自收购矿产资源进行选矿加工的,要责令其停止开采、收购和加工,没收非法所得,并予以取缔;对无证、吊销或注销采矿权的,公安机关要停止炸药等器材供应,电力部门要立即停止供电,有关部门要吊销或者注销其他相关证照;对拒不停止开采、收购和加工,情节严重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司法机关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为防止无证采矿活动的反弹,对关闭的矿山(含地热井)要拆除采矿设备和地面建筑物,遣散工作人员,并逐步恢复矿山环境。各区、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巡查,发现无证勘查、开采的,要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坚决予以取缔。
(二)全面查处越界勘查、开采等违法行为。各区、县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管辖区域内的探矿权人进行排查,凡发现越界勘查、以探代采等违法行为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整改不合格的,由原发证机关注销或吊销其勘查许可证。
对越界采矿的,责令其退回到批准的矿区范围内,没收违法开采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对不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在责令停产整改期间仍擅自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司法机关要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
(三)严厉查处以承包、租赁等方式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行为。各区、县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进行全面核查。核查实际探、采经营者与登记证照主体是否一致,核查矿山企业取得采矿权后是否发生合并、分立、合资、合作情形,核查企业所有制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凡探矿权、采矿权主体发生转移而未经审批管理机关批准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处罚,对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对受让方按无证勘查、无证开采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相关发证机关要及时依法吊销相关证照。
(四)彻底关闭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各区、县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在各类保护区内的禁采区进行检查,关闭禁采区内的矿山。对严重污染环境、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安全措施不达标的矿山,环保、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对拒不停产、停而不整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关闭,相关部门要依法吊销、注销所有证照。对构成重大环境污染或安全事故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开展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项整治。由各区、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秩序进行专项整治。整治内容包括:未经审批擅自开凿地热井、盗采地热资源的行为,非国土资源部门越权审批开凿地热井的行为,拒缴、欠缴地热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浪费、破坏地热资源的行为。对于上述重点违法行为,由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违法行为人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经市国土资源部门认定后,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六)开展对开采砖瓦粘土的专项整治。有关区、县和乡镇要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范围内的砖瓦厂进行全面的排查整治。对经国土资源、环保、安全监管等部门认定为非法生产的砖瓦厂、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落后的砖瓦厂和对资源保有量少、能耗高、污染环境的砖瓦厂,报当地人民政府限期予以关闭;对现有的砖瓦厂重新换发采矿许可证,凡不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保要求的,由区、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取缔。
(七)严肃查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参与办矿的违法违纪行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以入股、参股等方式参与办矿的,限期自动退出,认识问题后免于处分;对不主动退出或者隐瞒事实真相采取其他手段继续投资入股办矿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一经查实,一律就地免职,然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严惩。对违法违规审批、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行为、支持和包庇非法探矿、采矿的,要进行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主要内容
(一)严格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对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权限、程序进行清理,凡与法律法规规定相悖的,一律停止执行;对以往的各种授权进行清理并重新授权。凡是越权、违规审批颁发的许可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规定坚决纠正。坚决杜绝越权审批现象的发生。通过整改,要形成一套科学、高效、务实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审批制度,切实做到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严格执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集中解决采矿权布局不合理问题。依据天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关闭禁采区内的矿山,严格控制限采区内的矿山数量,鼓励在开采区内规模化经营,调整矿山企业的空间布局。对矿产开发集中区内不符合开采标准的小矿山,一律不予办理延续手续,引导矿山企业采取收购、合并、兼并、入股、关闭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积极扶持大中型矿山企业,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
(三)逐步完善矿业权市场。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保护探矿权、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研究解决探矿权、采矿权无偿和有偿取得“双轨制”问题的有效措施,能够实行有偿取得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一律通过招标、拍卖和挂牌的形式出让,推进流体矿产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有偿取得试点工作,要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和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有序流转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四)加强矿山企业储量管理。启动矿山企业储量动态监测,推进储量核查检测,加强矿产资源储量、开采量的核查,严格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维护国家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逐步推行储量管理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挂钩,实行“征储结合”。
(五)加强地热资源回灌和综合利用建设。按照天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确定的目标,加大地热回灌井的补建工作和落后地热利用系统的技术改造,鼓励和引导地热开发单位走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六)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制度。市国土资源和有关部门要依据《天津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尽快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复垦保证金收取、使用办法。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各界参与废弃矿山的整治,实行“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
(七)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监管责任机制。市有关部门和各区、县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多部门联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新机制,确定目标及考核指标,将整顿和规范工作作为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政绩考核内容之一。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积极发挥国家和地方两级矿产督察员和油气督察员的作用,不断强化区、县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
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具体方法和工作步骤
根据全市的统一安排,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本着统一部署,分项、分阶段的原则实施,具体操作由各区、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专项整治,市级主管部门负责督导检查。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排查阶段(2005年11月至12月底)。主要任务是宣传整顿和规范的意义。各区、县建立领导机构,研究制定本区、县工作方案,落实工作经费。同时对本地区各种违法违规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对正在实施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对矿产资源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清查。2005年12月20日前将第一阶段的工作完成情况报市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集中整顿阶段(2006年1月至12月底)。在全面摸底排查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进行整治,对违法采矿、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权等行为进行坚决处理;关闭不合格的和无证采矿的矿山,关闭无资源、无证的砖瓦厂,全面完成整顿阶段的任务。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对整顿阶段的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并于2006年12月中旬前,将结果报市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规范阶段(2007年初至2007年9月底)。在集中整顿的基础上,按照规范的内容集中研究和整改,着力解决探矿权、采矿权布局不合理问题,逐步淘汰规模小、污染浪费严重的小矿山企业,引导小矿走联合、入股、合资、合作的集约化道路,扶持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产力优的矿山企业,压缩矿山企业数量,加强资源整合,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理顺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完善矿业权的市场配置等相关管理制度;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制度,逐步建立矿产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阶段:全面检查验收阶段(2007年10月至2007年底)。在全市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基本结束后,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组成检查组对本辖区内整顿和规范工作进行实地检查,并写出书面材料报市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有关部门要组成检查组,依照国务院《通知》和本方案的具体要求,对区、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进行检查验收,2007年12月底前将检查验收结果报告国务院。
五、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密切配合,集中精力,抓出成效。要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等形式,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宣传,为整顿和规范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成立机构,各司其职。为加强对整顿和规范工作的组织领导,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了市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要建立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级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要设立联络员,及时沟通信息,加强协调,各负其责,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落实。
(三)建立制度,强化监督。市和区、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设立违法案件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并向全社会公开,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于举报案件,要登记建档,及时报告市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移交责任部门核查处理;要保护举报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四)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办法,做到标本兼治。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赋予的职能,探索改革矿产资源管理中的新体制、新机制,建立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健全日常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确保矿产资源的依法保护、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五年十一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建委市市容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关于建设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89号 【发布日期】2006-09-30 【生效日期】2006-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建委市市容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关于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6)8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建委、市市容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关于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关于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建设
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规范开发建设行为,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美化市容景观环境,依据《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以及《天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按照《关于加强我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管理的补充通知》(津政发〔2005〕98号)精神,现就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已建成项目周边环境整治
(一)整治任务及范围。
按照整体下达整治任务、各区协调、专业部门实施、政府支持的原则,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2000年以来中心城区相邻城市道路的已建成项目(含经营性、非经营性、生产性项目等)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已建成项目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成立天津市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组织、指挥已建成项目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副市长陈质枫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市建委主任李全喜、市市容委主任王敬威、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吴延龙、市规划局局长任雨来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各区人民政府和市建委、市市容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园林局、市市政局、城投集团、市电力公司、燃气集团。
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整治工作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建委配套办,办公室主任由市建委副主任张顺民担任。办公室由市建委、市市容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协调各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制定整治工作实施计划,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推动。
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协调、解决本辖区内建设项目整治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将整治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区“三创”的考核指标。
(三)工作程序。
1.市整治工作办公室提出整治项目明细,制定整治工作实施计划,报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2.市国土房管局依据国家土地方面的相关法律及我市法规,向整治项目建设单位逐一下达通知,明确建设项目界外地处理范围、内容及具体要求,同时抄送市建委。
3.市规划局依据国家规划方面的相关法律及我市法规,向整治项目建设单位逐一下达通知,明确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规划条件,提出具体要求,同时抄送市建委。
4.市建委依据市国土房管局和市规划局的通知要求,向整治项目建设单位逐一下达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建设通知,明确整治工程任务、完成时限、标准和资金等要求。
5.市整治工作办公室会同各有关部门制定整治工程实施方案,报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
6.整治工程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整治工作实施计划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自行或委托代建单位依据审批的方案组织实施。
7.整治工程竣工后,市整治工作办公室会同各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综合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向项目建设单位颁发整治工程验收合格证,各部门按照职能对设施进行接收养管。
(四)资金来源。
1.拆迁整理资金。建设项目界外地整理范围内拆迁整理(包括电力、通讯、热力架空管线入地,设施箱迁移等)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2.绿化资金。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整治范围内绿化工程,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3.道路资金。凡已交纳配套费的建设项目,其相邻规划城市道路尚未由市统一组织实施,道路整治资金从市配套资金中列支。道路已由市统一组织实施但建设单位尚未移交的,道路整治资金由原道路建设单位在道路建设资金中列支;道路已移交的,整治资金在市配套资金中列支。
凡未实施统一收费统一配套的建设项目,其相邻规划城市道路对应段道路工程建设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五)相关政策及措施。
1.各专业(集团)公司实行专业归口负责,优化整治方案,超前组织开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电力、通信切改入地按我市市政基础设施统一标准给予补偿,其他专业按实际发生费用结算工程费。
各管理部门对整治工程涉及占道破路的按破路补偿标准的1倍计收破路费,占用园林绿地的按占一补
一、拆一补一的标准收取补偿费,免收渣土排放费及其他管理费。
2.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属市重点工程,各管理部门要主动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特事特办,优先办理相关手续。
3.凡未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已建成项目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项目建设单位,市和区两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给予处罚,并停止受理以上项目建设单位新建项目的规划建设审批、开工建设审批、土地使用权转让以及销售许可和产权登记等相关手续。
(六)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已随基础设施项目垫付资金一并实施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将垫付资金予以返还。具体程序为:
1.市整治工作办公室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周边涉及的建设项目明细反馈给市资金回收办公室。
2.市资金回收办公室会同市国土房管、规划部门核实、测算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垫付的资金,并反馈市整治工作办公室。
3.市整治工作办公室通知项目建设单位向市资金回收办公室返还垫付资金。
4.市资金回收办公室在建设项目交纳垫付资金后3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市整治工作办公室。
5.回收资金纳入整治专项资金计划,由市整治工作办公室专项用于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整治。
市和区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受理以上项目建设单位新建项目的行政许可申请时,均应对申办单位提供的由市整治工作办公室出具的已建成项目的证明进行审验后办理。
二、新建项目周边环境建设管理
(一)新建项目必须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在规划和建筑设计阶段严格执行城市绿带和建筑退线的有关控制规定。
(二)市国土房管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建设项目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文件中明确新建项目界外地处理范围、内容及标准,监督建设项目界外地拆迁整理,并将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土地使用权划拨文件(附建设项目核定用地图)提供给市建委。
(三)市规划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审批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监督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建设按规划实施,并将审批的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提供给市建委、市市容委、市园林局和市市政局。
(四)市市容委依据城市市容景观环境建设要求,监督建设项目周边市容环境建设。
(五)市园林局依据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按照城市绿化建设标准监督绿化工程建设。
(六)市市政局依据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按照城市道路建设标准监督道路工程建设。
(七)市建委依据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提供的资料,跟踪管理,监督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建设。
(八)建设项目竣工后,市市容委对设置的各类标志设施、户外广告、灯光等设施进行验收;市国土房管局进行项目界外地处理验收;市规划局进行规划验收;市园林局、市市政局分别进行绿化、道路建设标准验收。验收合格后,各部门按照职能对设施进行接收养管。
上述市容、绿化、道路部门验收的内容统一纳入配套合格证验收内容,工程验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提供市容、园林部门验收合格证明;道路建设单位提供市政部门验收合格证明。上述土地、规划部门验收的内容仍按原程序纳入住宅商品房准许交付使用证管理。
(九)凡已出让或划拨土地但土建工程尚未竣工的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市和区两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受理以上项目建设单位新建项目的规划建设审批、开工建设审批、土地使用权转让以及销售许可和产权登记等相关手续。
三、对已建成项目和新建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后的执法管理
市建委、市市容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要依据各自职能,加强对已建成项目和新建项目周边环境建设后的执法管理,避免出现私搭、乱建、随意设置停车场的现象。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整治标准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市容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天津市规划局
二○○六年六月十五日
附件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整治标准
一、依据《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以及《天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现行建设要求,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界定的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整治范围是指建设项目建筑线至相邻规划道路中心线。其中界外地处理范围是指建设项目用地范围线至规划道路中心线。
三、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具体整治标准:
(一)地上物拆迁。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整治范围内需拆除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电力、通信、供热、燃气专业等架空管线切改入地;拔除各种废旧线杆;箱式站及燃气调压柜等迁移到道路绿线以外隐蔽处。
(二)规划。
1.建设项目至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原规划已明确绿化带的,要严格按规划实施,根据临路建筑性质按以下原则整治:
(1)围墙:围墙至相邻建筑之间原则上实施绿化,围墙至现状道路边线之间实施绿化。
(2)一般建筑:建筑至现状道路边线范围实施绿化。
(3)临路设置出入口的公建:建筑退绿线小于6米(含6米)的,绿线至现状道路边线之间实施绿化;建筑退绿线大于6米的,绿线至现状道路边线范围实施绿化,退线部分应结合道路景观设计进行布置,绿化覆盖率不小于30%。
2.建设项目建筑线至规划道路红线范围原规划未明确绿化带的,根据临路建筑性质按以下原则整治:
(1)围墙:原则上使用透视围墙,且在围墙至相邻建筑之间实施绿化。围墙至现状路缘石线距离小于3米(含3米)的,原则上维持现状;围墙至现状路缘石线距离大于3米的,沿现状路缘石线一侧保留3米铺装,铺装线至围墙之间实施绿化。
(2)一般建筑:建筑至现状路缘石线距离小于3米(含3米)的,原则上维持现状;建筑至现状路缘石线距离大于3米的,沿现状路缘石线一侧保留3米铺装,铺装线至建筑之间实施绿化。
(3)临路设置出入口的公建:建筑至现状路缘石线距离小于6米(含6米)的,原则上维持现状;建筑至现状路缘石线距离大于6米的,沿建筑线向外保留6米铺装,铺装线至现状路缘石线之间实施绿化,条件允许可结合绿化布置一定的停车位、便道等。
(三)绿化。
1.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绿化按照因地制宜、绿美结合的原则,注重群落设计、复层栽植和植物造景,讲究整体和谐,营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2.绿地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应进行整体设计,增加复层栽植; 绿地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应根据地形和实际情况,加强多样性的植物品种选择。
3.绿化带宽度在3米以上的,需统一实施绿化设计,丰富植物品种;绿化带宽度在3米以下(含3米)的,应注重绿化形式简洁,与周边环境整体和谐,植物种植可以以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
(四)道路。
1.凡建设项目处于交叉路口的,项目一侧的路口按规划要求实施。
2.建设项目相邻城市道路已实施新、改、扩建,项目对应段道路尚未按规划实现,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
3.建设项目对应道路一侧人行道(含盲道、坡道、侧石、缘石)铺装按设计标准进行建设;按设计要求设置行道树穴;项目退线范围铺装与人行道铺装协调一致。
4.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具备停车和通车条件的,建设项目对应道路一侧人行道不设置坡道。
(五)市容。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整治范围内,未经批准设置的各类标志设施、户外广告设施和临时棚亭应自行拆除;经批准设置的各类标志设施、户外广告设施应符合相关规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合理布局、设置有序、形式新颖,并与周边建筑物、街景和环境相协调,体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到应用性与景观性相统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三亚市被征地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三亚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补贴实施意见的通知
三府办〔2009〕202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市人事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三亚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补贴实施意见》已经五届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九年九月四日
三亚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补贴实施意见
(市人事劳动保障局 市财政局)
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作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琼府〔2007〕20号)和《三亚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奖励暂行办法》(三府〔2008〕187号)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补贴范围
被征地时享有第二轮土地承包权的已达到16周岁尚未达到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下列人员:
(一)在城市规划区内(含市区、镇政府所在地)因累计征地失去 以上农用地的人员;
(二)在城市规划区外因累计征地后,被征地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市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 的人员;
(三)被征地农民人均耕地面积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根据该项目征收土地数量除以被征
地农民所在镇人均耕地水平核定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对象。
二、资金来源
基本生活补贴资金总额按照我市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60%筹集,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专项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不足时,由市政府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或财政预算中安排补足。
三、补贴标准
基本生活补贴从征地方案批准的下月起领取,领取时间最长不超过24个月。基本生活补贴标准为我市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60%。
领取基本生活补贴期间就业、达到养老年龄领取养老金或死亡的,停止基本生活补贴。
被征地农民领取基本生活补贴期满后仍未就业的,且因累计征地后家庭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少于0.25亩的,由市民政部门按城市低保标准确定为低保对象,并按城市低保标准发放低保补贴(即按城市低保标准减其家庭平均收入后补差)。
四、办理程序
(一)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补贴对象的具体名单,须经本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 以上成员同意,报镇政府(区管委会)核准后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由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报市政府批准。
(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补贴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村(居)委会依据批准的人员名单、补贴标准及相关材料送所在镇政府(区管委会)审核,由镇政府(区管委会)报市财政部门核拨基本生活补贴经费。财政部门将生活补贴经费拨到所在镇政府(区管委会)。
(三)镇政府(区管委会)收到生活补贴经费后三个工作日内将基本生活补贴经费拨到村(居)委会。村(居)委会收到生活补贴经费三个工作日内将人员名单、补贴标准公示,公示期七天。公示期满后,村(居)委会三个工作日内必须将生活补贴发放到个人手中。
(四)村(居)委会必须将生活补贴发放情况报所在镇政府(区管委会)备案。
五、本实施意见由市人事劳动保障局负责解释。
六、本实施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三亚市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印发三亚湾新城失地农民低保试点实施办法》(三府〔2005〕110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监察局市国土房产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查
【发布单位】厦门市
【发布文号】厦府办〔2007〕233号 【发布日期】2007-09-29 【生效日期】2007-09-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监察局市国土房产局关于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
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厦府办〔2007〕23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厦门市监察局、厦门市国土房产局制定的《厦门市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厦门市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厦门市监察局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
根据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监发〔2007〕5号),按照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的贯彻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查处一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案件,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执纪执法,改善土地管理和土地执法环境,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组织领导全市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房产局,由市监察局、国土房产局有关工作人员组成。各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地区开展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
三、工作步骤
(一)清理排查阶段(2007年9月25日前)
1、对去年10月以来开展专项行动进行“回头看”检查,检查内容包括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的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是否全面、违法违规案件排查是否清楚、已立案的违法违规问题定性是否准确、已查处案件的行政处罚是否到位、对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是否落实。
2、清理统计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新增建设用地,明确新增建设用地的用地单位、用地面积、农用地转用、征收审批、供地审批、规划用途、批准用途、实际用途等基本情况,查清各宗用地是否存在非法批地、未批先用、批少用多、非法低价出让、违反规划、违法国家产业政策、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等问题,并确认违法的新增建设用地是否已经立案查处。
3、调查全市机砖厂用土来源情况,确认所有在耕地上取土的机砖厂。
4、调查统计1999年1月1日以来农村违法占地建房情况,掌握农村违法占地建房的数量、分布情况和用地面积。
(二)集中处置阶段(2007年9月26日-11月20日)
1、坚决纠正“回头看”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包括登记遗漏、应立案而不立案、定性不准、应予处罚而未处罚或处罚不到位、应追究责任而未追究或追究不到位等。
2、认真梳理2006年10月-2007年6月新增建设用地中的违法违规案件线索,集中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坚持“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对违法违纪责任人员,应该给予处分的,要严格按规定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及时制止和立案查处在耕地上非法取土烧砖的违法行为。尽快恢复被破坏耕地的种植条件,并组织复耕,切实发挥耕地的农业生产功能。
4、加大农村违法占地建房行为的执法力度,组织开展集中强制拆除行动,重点拆除一些占地规模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违法建设房屋,遏制农村违法占地建房不断加剧的势头。
(三)检查汇总阶段(2007年11月21日-11月30日)
各区监察机关、国土房产分局要在11月30日前向市监察局、国土房产局报送专项行动工作总结、直接查处典型案件的情况及有关报表(见闽监发〔2007〕5号文件附件)。
市领导小组将适时对各区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工作进行督导,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查处不力、进展缓慢的地方,予以通报批评。对于一些典型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市监察局、国土房产局将挂牌督办或直接立案查处。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此次专项行动是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落实中央严格土地保护政策的重要措施,各区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专项行动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各区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把此次专项行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摆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专项行动圆满完成。
(二)统一行动,分级负责。各区要按照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和省监察厅、国土资源厅的部署和本方案的要求,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进一步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做到统一行动、统一步骤、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确保措施落实、责任落实、目标落实。各区监察机关、国土房产分局要在每个月25日前,向市监察局、国土房产局报告专项行动工作进展情况。
(三)突出重点,综合治理。要边清查边处理,重点查处非法批准征占农用地和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问题,特别是涉及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侵害农民权益的案件,要着重解决机砖厂非法取土和农村违法占地建房的问题。要通过专项行动,认真查找土地管理和执法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完善土地管理和执法监察工作制度,建立有效发现、制止和查处土地违法的长效机制。
(四)规范执法,严肃查处。对排查梳理出的违法违规问题,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分级管辖的原则,对人对事处理都要到位,做到应立案未立案的不放过、应处罚未处罚的不放过、应追究责任未追究的不放过。坚持依法办案,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对重大、典型违法违纪案件,必须公开立案、公开调查、公开处理、公开曝光,切实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附件:
1、厦门市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2、《福建省监察厅、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转发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闽监发〔2007〕5号)。(略)
附件1
厦门市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刘赐贵(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丁国炎(常务副市长)
裴金佳(副市长)
成员:卢士钢(市公安局)
林永星(市检察院检察长)
黄家列(市监察局局长)
林长树(市国土房产局局长)
徐火营(市行政执法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房产局,由市国土房产局王耀辉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