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时间:2019-05-12 19:5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篇: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

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

2)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和理解

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3)在德育过程 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4)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一般可以按照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为习惯的顺序进行。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必须是统一和谐地发展。应当指出,学生的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通情不达理、达理不通情、言行不

一、口是心非等

5)由于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道德行为开始,或从陶冶道德情感开始,或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学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首先,从哲学观点看,人的思想品德如何不是先天遗传的,也是不人脑固有的,而后天环境、学校教育影响作用的结果。其次,从心理学观点看,知、情、意、行作为思想品德的心理构成要素,它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一样,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最后,从教育学观点看,受教育者作为社会的人,有活动和交往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活动和交往的范围也必然随着扩大,教育的责任在于创设活动情境,正确指导交往,没有活动就没有交往。

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教育者的目的、有计划地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

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和指导的,是一种教育性活动与交往,它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活动,不同之处就在于其教育性。这种教育性,即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育过程的活动与交往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展开的,是服从并服务于德育目标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组织性,而不是盲目的、自发的;第二、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与交往,有其特定的范围,而不是一般的广泛的社会活动与交往。第三,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依据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起来的,是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一是德育过程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

客观要求;二是德育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实际地履行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三是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衡量和检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1)德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对他不断提出合理的要求,以

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不断地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互作用、矛盾统一的过程。

2)事实上,学生思想品德的达成过程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矛盾主

要是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上的矛盾有不同的类型。其中,首要的、最主要的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需要与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次,还有知与不知的矛盾,最后是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3)德育过程中,分清不同的矛盾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德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德育措施的有的放矢。

4)学生品德正是在为断产生与解决其主体品德内部矛盾与斗争中逐步形成与发

展起来的,因此要推动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向着德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发挥道德成长主体——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

5)在德育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自觉教育能力,培养

他们的知、情、意、行,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过程是长期有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1)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长期反复教育的结

果。这种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是德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

2)学生任何一种优良品德的养成或不良品德的矫正者是期、反复、不断深化的培

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结果。

3)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德育过程必须反复抓,抓反复。

2、中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引导和组织作用,因为:

A)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职责决定的;

B)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

C)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因为受教育者是具有主观意志和意识的人,他们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 独立意识的人,他们具有主动性,他们的学习具有选择性,因此,受教育者不 仅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规定着教育者的活动,而且学以自身的意识、意志作用 于教育者,同时,受教育者 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各种思想情绪,也在一定程 度影响着教育者。从这个意义说,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

3)教学中应防止两种倾向

A)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学进行得死板、被动,不利

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才能;

B)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使学生的学习陷

入盲目探索,只能获得一些零散的实用知识,而学不到系统的科学知识。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发展智力是深入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强调知识和智力的统一,并不排斥再者的差异;

4)从掌握知识到发展智力的条件;带有规律性知识以及教师具有启发意义的讲

授,才有助于将知识转化为智力;

5)教学中防止两种倾向。

A)反对教学中只抓知识教育、忽视智力发展的做法,B)也不主张脱离教材,另搞一套去发展智力,C)我们强调知识教育与智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辩证统一规律

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D)教学的教育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

E)教学的教育性,是教材内容的必然反映;

F)教育的教育性,是教师本身思想修养的必然体现;

2)知识和思想品德的联系:

G)知识和思想品德二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一定的知识是培养良好思想品

德的基础,而思想品德的提高,也会对学习知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在学习知识方面,思想品德起动力作用,它会影响人们学习知识的质量。H)当然一个人知识水平越高,思想水平不一定就越高,因为二者毕竟是两个

概念、两个系统,存在着许多差别。

3)教学中坚持教育性,应防止两种倾向

I)一种只注重知识的教学,不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教材因素,使教学作用流于

盲目和自发,甚至放过思想教育的良机;

J)另一种是所学知识内容本身没有思想性却牵强附会地进行思想教育,甚至

脱离知识的教学,另搞一套进行思想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脱离教育内容,流于空洞与虚妄。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K)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首先应不断地借助于语言和文字,以间接经验的方式 获得他人的经验,汲取书本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地发明和创造。以间接经验为主,是人类个体的认识规律,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L)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学校教育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

识世界的捷径。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M)虽然个体的知识的获得通过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两种方式,但就知识本身

而言,任何知识都来源于人类的经验、感性认识,然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实践检验所获得的理性认识。

N)在学习书本知识过程中,对于学习难以理解的、较抽象的理性知识,必须

让学生以直接经验作为理解知识的桥梁。

3)中学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

O)一种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产生的偏向,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不注重给学生感性认识,忽视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实际活动,独立操作去积累经验、探取知识,未能所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很好结合起来。

P)另一种是在实用主义教育观影响下产生的偏向,过于重视学生个人经验的积累,注重从做中学,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来发现、获得知识,而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传授,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流于自发状态,结果学生往往难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篇: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挥在那是掌握只是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三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有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1知识师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五教学规律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

1注重发展学生的智慧。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加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指导,4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1乐观的儿童观

2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3教材内容的安排遵循程序原则 4重视强化的作用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活法 3讨论法 4读书指导法

第三篇: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该规律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个体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间接经验,即由书本、课堂和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二是直接经验,指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

2、教学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①就学生的认识任务而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这是因为:a、间接经验经过特殊的加工并且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它掌握知识便捷而有效;b、学生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学习间接经验,可以不受个体时空的限制,避免走前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从而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础知识接受过来,使个体的认识达到同人类认识水平一致的高度;c、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和改造世界,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②就教学中教学的任务而言,学生在教学中主要的不是探求新的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即书本知识。

3、也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

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决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因为学生的认识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通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学生的间接经验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的。以间接经验为主并不是不要直接经验。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间接经验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掌握,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的偏面观念。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两者有着本质上的联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2、掌握知识是智能发展的主要基础。(正面)学生的智能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反面)离开或排斥掌握知识,智能发展无从生长。

3、发展智能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智力、能力,是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事实)实践表明:智能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

① 教师应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是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② 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知识。知识虽然并不等于智能,知识掌握得多也并不一定表明智能发展得好,但两者互相联系,教师调动学生

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就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③ 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视智力发展的片面倾向。

了解实质教育派和形式教育派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即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

2、教学为何具有教育性?

① 从社会要求看,教学活动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来开展的,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

② 从教学内容看,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

③ 从教学手段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具有教育因素;

④从教师看,教师是具有一定思想观点的人,在教学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立场、观点、个性特征,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

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目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因此,教学具有教育性。

说教学具有教育性,并不是说掌握了知识就等于提高了思想,养成了优秀的品德,关键是要看学生如何接受教学,如何掌握知识。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运用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把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因素,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又要防止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做到教书育人。煤焦油泵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该规律说明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具有本质的联系。

2、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理由是:

① 学生在各方面并不成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德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安排,需要教师的指导。

② 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教学要求。

③ 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有较丰富的知识。

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使身心各方面得到发展;否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3、相对学习对象而言,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理由是:

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有被学生主动地吸收、消化才能为学生所掌握;

② 学生虽然许多方面并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指导,但他仍是认识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否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必然会削弱教学的效果。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

相互促进。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将两者割裂开来,或是只强调某方面的作用是偏面的、错误的。

第四篇:教学的意义and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是最有效的途径。教学是一门专门组织的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系统的教授知识的活动。(教学成为学生掌握大量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高效过程,通过间接经验的获取。)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通过科学的教学过程实现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以教学为主培养人,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从感知到理解,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复杂过程。人类社会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由不知到知、由不完全知到完全知、由不精确的知到确切的知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活动也遵循这样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师生正是在传授、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同时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因而,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学生智力、体力的发展和道德的形成,都离不开对知识的掌握,都要受认识规律的制约。教学过程不等同于一般认识过程,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学是个体认识,不是对人类历史的总体认识,因此教学过程主要是获得间接经验的过程;其次,由于个体知识、经验的差异性,教学的个体认识往往是不相同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水平,因此这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然而,教学这个认识活动本身避免了前人的艰难摸索和失败的过程。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来认识宏观世界,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认识过程中的错误,少走弯路。因此,教学过程是一条认识的便捷通道。

(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充分发展,使之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因此,促进学生发展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从获取经验的性质来看,教学过程的重要特点是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但是,学习间接经验不能离开直接经验,教学活动还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鉴于此,教学活动要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同时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快,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而学生的能力又是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互为发展的条件,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只有通过教师来组织调节或指导活动,学生才能迅速地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品德,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因而,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地处在统一的过程之中的。

第五篇:德育的基本规律详解

8.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1、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2、学生已有的思想品德基础同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3、主要的矛盾的斗争与统一,推动学生思想品德不断发展。

4、正确认识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并促进其积极转化。

9.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本身的长期性决定的。

2、从乐观环境影响来看,社会生活是复杂多样的,各种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并存。

3、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青少年阶段生活阅历有限,知识经验相对贫乏,辨别力较差,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

4、要抓反复,反复抓,促进思想矛盾斗争的统一,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10.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知情意行是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1)知即道德认知(知识、观念),是人们对行为准则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认识和评价。(2)情即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爱恨好恶等内在的情感体验。(3)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的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品质。(4)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实现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的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2,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四要素是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起催化作用,意起定向作用。(3)知情意行在德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多端性,要充分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德育的多端性是指德育过程有多种开端,不一定都从知开始,也可以从情、意、行开始。

11.德育工作具有多种开端是何道理?知情意行是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应注意发挥各要素的整体功能。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过程。从知到行具有规律性联系,但这四个要素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往往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表现出“情通理不通”或“理通情不通”,或知行脱节等。这就需要在德育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从知到行的一般教育顺序,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既可以从知、晓之以理作为开端,也可以从情感陶冶、动之以情开始,或从磨练意志、持之以恒入手,或从训练行为,导之以行入手,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下载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实践活动课过程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活动过程材料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七年级年(2)班班会现在开始。(主持人一男一女) 二、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你们有信心猜出来......

    电磁感应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热点题型一 电磁感应现象的判断1.常见的产生感应电流的三种情况2.判断电路中能否产生感应电流的一般流程热点题型二 感应电流方向的两种判断方法1......

    教育学 德育过程与德育途径

    第十四章 德育过程与德育途径 名词解释 1.德育: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狭义的德育是指道德教育。德育一般是指广义的德育,它是指......

    德育过程的规律(五篇)

    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驶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

    家庭教育基本规律[优秀范文五篇]

    家庭教育基本规律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

    秘书工作基本规律的具体表现

    秘书工作基本规律的具体表现秘书工作规律,按研究范畴不同,有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之分。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是作用于秘书工作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规律;秘书工作的具体规律,是......

    高校党建工作基本规律探析

    高校党建工作基本规律探析 作者:唐朝继|发布时间:2010/09/21|阅读次数:577 录入者:佚名|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把握高校党建基本规律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也是......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讲稿)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讲课稿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源于实践,由于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