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律师业的未来

时间:2019-05-12 19:3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中国律师业的未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中国律师业的未来》。

第一篇:论中国律师业的未来

论中国律师业的未来 作者:鲍威

发布时间:2004-06-07 文章来源:民商律师网 文章作者:鲍威

文章摘要:面对入世,面对“洋律师”的纷纷涌入,中国律师应当如何走出困境.文章对中国律师的现状,入世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对于中国律师所面临洋律师在竞争上的严峻考验和应当如何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增强自身把握机遇的能力作了重点阐述,最后,对于未来中国律师应有的自信和从容作了一下评述.关键词:wto 中国律师 挑战 素质

作为一名法学的学生,或许自己将来也是一名从事律师职业的法律工作者,因此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律师的现状,特别是对于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律师将何去何从。是选择退守,让外国列强蚕食我们的市场,还是选择主动迎击,或者再好一点,大胆的走出去,去抢占他们的市场。总之,是退守、迎击,还是所谓的侵略都只是我们对于中国律师将来的一种描述。现实终究是现实,始终是那么的残酷。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未开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对自己作一个全面的再认识,其次我们也要好好研究一下对手,做到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我们最终才能做到百战不殆。

一、中国加入wto与中国律师的现状

2001年12月11日,随着多哈会议一声槌响,中国正式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在喜庆之余,我们也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为按照《中国加入wto议定书》,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几年内开放服务贸易市场,这就意味着年轻的中国法律服务业这一脆弱的生命也将经受风雨无情的考验。

中国律师对于笔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简单,从笔者在去年暑假实习中所接触到的几个律师来看,他们除了简单还有死板,手头上的法条则成了他们推崇的经典,对他们来说,似乎这足以令他们适用一辈子。不过,这一切都只是笔者个人的观点,就中国律 师的现状而言,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律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律师职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缺乏在国际环境中提供法律服务的知识和经验。与国外的律师相比,我国律师的整体素质(包括对国际法和外国法的了解,国际业务的经验,法律服务的技能,外语的应用程度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文章称:“目前我国律师的入门起点虽主要是法律本科,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只具有大专学历,所从事的多是国内法律服务业务,懂得外文的律师人数不多,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签定合同的仅有2000人左右,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的律师尤其稀缺。中国律师在大型复杂的跨国交易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服务经验不足,缺乏国际谈判的经验和从事国际法律业务的能力,在国际法律服务方面竞争力较弱”。[1]

2、学历结构不合理,男女比例不协调

要想成为一名律师,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具备相当的学历,但从中国律师的现状来看,从大专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甚至是博士,参差不齐,总体上体现出高学历所占比例不高,中低学历所占比例较高的不合理学历结构。在男女比例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女律师偏少,体现一种男女比例的极度不协调性。最近几年,这一现状有所改观,但仍然不是十分合理。

3、律师专门培训机构的欠缺

律师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培训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律师在将来的执业中成败。而传统的零散式培训则不利于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且培训效果也可见一般。最近几年,有些城市也开始了设立律师专门培训机构的尝试(例如浙江),效果也还不错。因此我们应大力倡导,并积极为其寻求在法律上的制度保障。

4、管理的不合理性

律师在过去一直是受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直至1993年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指出要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律师管理体制,才开始慢慢建立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与律师协会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2]可以说,律师协会的自治作用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律师协会在律师职业道德规范、律师纪律审查和处理中的作用也需要加强。

以上几个方面只不过是中国律师现状的一个反映,就总体而言,中国律师的确存在许多问题,这也说明了中国律师还很年轻,他们是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后来者,因而必须接受已经确立的有关规则和制度。这就使他们面临着一个改正错误和迎头赶上的任务,面临着一个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的挑战。[3]

二、中国律师的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入世其实是双向的,你向别国开放了市场,别国也必定会相应的开放其本国市场。因此入世对于中国律师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英国人贝弗里奇曾经说过:“机遇总是眷顾那些有所准备的人”。因此中国律师要想在世界一体化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关键在于自己准备好了没有。

面对已成事实的入世,中国律师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中国依照承诺开放法律服务市场,将会有大批大批的外国律师事务所涌入中国,并在中国落地生根,成千上万的外国律师将会同中国律师展开竞争,抢占中国的市场。就外国律师的优势而言,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律师事务所为依托

与中国小作坊式的律师事务所相比,外国的律师事务所无论在资金上、专业分工上,还是在人员配备上都可称得上是豪华.例如全球最大的律师事务所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在近20个国家中拥有3100名律师,其年收益更是高达几百亿美元.而中国律师事务所最多也不过一、二百人,就其收益而言,更是望尘莫及。这样作为律师事务所的个体律师而言,外国律师就相对可以在开展业务上从事务所获得更多的支持,使自己能够更好的开展业务,更加全面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2、丰富的处理涉外法律业务的经验和能力

要处理涉外事务必然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个人能力,与中国律师相比西方主要国家的律师一般有较广的知识结构。他们的法律服务不仅仅是基于法律文本的服务,而是直接参加谈判、业务规划等活动并在其中提供法律服务,体现为全过程服务性。特别是在涉外贸易、金融、证券等业务领域方面,则更能体现出他们较强的国际竞争力。[4]

3、wto规则运用自如

西方的一些主要国家作为wto规则的制定者,首先他们就在立法上占据了主动,其次通过几十年的运用,可以说对这一套游戏规则已经了如指掌。作为权利卫士的律师,对于该规则更是运用自如,在处理贸易争端、反倾销、反补贴等案件中始终能够占据主动,赢得胜利。这不仅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与利益。

面对入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有的人选择了退缩,说:“保住自己的饭碗就可以了”。但现实实际上已经让我们无路可退了,惟有选择前行或许还能为我们开辟一片广阔的市场。毕竟这里是我们自己的主场,我们也有我们的文化优势,更主要的是中华民族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们。所以我们可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它。就笔者对于中国律师相关知识的了解,笔者认为中国律师要想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有所作为,现在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综合素质的提高

律师的综合素质包括许多方面,主要包括了法律功底、语言能力、经验水平和文化修养。

(1)国际业务能力的提高

要成为一名走向国际的律师,就必须对于涉外和跨国业务有所了解。法律服务不仅仅需要对于规则的文本进行分析、解释

和适用,而是需要对于相关的经贸、租赁、文化交流、国际政治等有关领域的业务的深入了解,以本土资源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律师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大大提高。

(2)语言能力的提高

我们虽然拥有了引以为自豪的中华文化,但我们要走向世界,与外国人打交道,我们就必须认真地去学习英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增强自己的外语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只有这样,们才能在相关的业务竞争找能够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3)相关法律理论知识得增强

中国律师要改变死抱中国法不放得习惯,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了解国际法和相关地外国法律,真正做到在法律上地知己知彼。

(4)经验的积累

律师在国际法律服务中应当具有相当地经验,这种经验的积累则要求律师尽可能多的总结自己的业务经历,不断提高自己在案件中的牵引力,打动法官,在诉讼中赢得主动。这种经验积累的越多就越会体现出一种对于案件胜诉的自信。

2、律师分工的专业化发展

有人称:“中国律师是全才,什么官司都能打”。可以想见这是对中国律师的一种讽刺,这也说明了中国律师在专业分工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小的律师事务所这一问题就更为严重了。这种分工上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中国律师的发展,所以要提高律师的竞争力就在业务上明确分工,加大对律师专业发展上的投入,提高其的专业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有所研究,在律师职业上有所作为,在社会上有所影响。

3、做大、做强中国的律师事务所

面对来势汹汹的外国律师事务所,中国的律师事务所要尽快实现资源的整合,通过各种形式淘汰一部分小所,组建几所大型律师事务所,改变过去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大所则应当其带头作用,在宏观上引导其他事务所与外国事务所开展行业竞争。但这也不排除通过与外国律师事务所合作来发展自己,积累经验,吸收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律师事务所才可能真正做大、做强。

4、管理体制上的创新

现在的中国律师在管理上仍旧是以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为主,而律师协会的管理则相对较弱。要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就必须大大增强律师协会的作用,弱化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建立起律师组织的自治制度,给律师以更多的自主权,让中国的律师真正在国际法律服务的舞台上舞动起来。

以上只是就中国律师面临入世的挑战所要做的几方面工作。可以说入世其实并不可怕,怕的就是我们没有勇气去迎接挑战。只要我们扎扎实实的把自己应该做的做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积累更多的业务经验,那么入世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成为我国律师与世界发达国家律师在同一舞台上平等对话,相互竞争的机遇。中国律师只要把握了这一机遇,也必将会在国际法律服务市场上有所作为。

三、中国律师的未来:自信+从容

有人说:“入世就是让别人来赚我们的钱”。这的确没错,别人要技术有技术,要资金有资金,管理上就更不用说了,以说这钱没有理由不让人家赚啊。面对这样的窘境,中国的律师就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别人的先进之处,不要在乎我们现在交了多少“补课费”。如果我们现在不交,还是像以前那样闭门造车,那么我们将永远落后。从这两、三年的情况来看,我们的“补课费”也并没有白交,年轻的中国律师也正在慢慢走向成熟,这实在令我们欣喜。

展望中国律师的未来,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不仅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一块广阔的市场,更在于我们能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在法律服务的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全世界都来看看他们就是自信而且从容的中国律师。

对于中国律师的未来,笔者认为自信和从容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因为未来的中国律师他不应该仅仅只在中国开展业务,他要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那么他所代表的也就不仅仅是他自己了,而是代表中国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那种自信就能很好的反映中国人的一种良好精神面貌。不过这只是笔者对于自信的一种表面理解,就深层次而言,这种自信不是对自己的盲目乐观,而是对自己知识的自信,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自信,更是对自己拥有丰富经验的自信。

国际法律服务业务并不像国内的法律服务业务一样,简单适用本国法即可。它是需要先对国家之间的冲突规范、准据法和国内法等有一个较为合理的分析判断,然后才能加以适用,解决现实问题。这就要求中国律师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展示应有的自信和从容,处事不惊,遇到困难能镇定自若,从容的处理各种法律业务。

面对未来,中国律师就应该有那样的自信和从容,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就会出现一大批这样的律师,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争光,为国家的振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加入wto对中国律师的机遇与挑战》[j] 李世亮、卢晓东著,2003年9月西部七省律师研讨会交流论文,四方达律师事务所网站

[2]《律师与公证制度教程》 [m](修订本)肖胜喜主编,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96年版 第109页

[3]、[4] 同[1]

第二篇:论 创 业

论 创 业

本报特约评论员 宣 文

(一)放眼聊城,无数创业故事让我们感动。

87岁的张国忠担任茌平县小杨屯党支部书记长达60余年,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昔日的要饭村变成如今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的聊城“首富村”;张学信从拖拉机站工人起步,50年创业不止,将一个地方小电厂发展成为集发电、供热、电解铝、氧化铝、铝深加工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企业走出聊城、蜚声海外;孟现壮身残志坚,从养20头猪起家,一步步创办起现代化的大型养猪场,成为北京奥运会三大生猪供应商之一;孔繁森舍弃小家、远赴西藏,为边疆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模范行为感动全国人民;农家子弟徐本禹放弃深造机会,志愿去条件艰苦的贵州山区义务支教,先进事迹在全国广为传诵……全市各行各业的创业代表,举不胜举。从中,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高尚的创业精神。

也有这样一些事情令我们充满了忧虑。

有的人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有的人目光短浅、工作飘浮,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有的人畏难如虎,不敢创业,怕失败、怕丢面子;更有甚者是一些年青人不想创业、不愿创业、不屑创业,心安理得地当 “啃老族”、“傍老族”……这反映了创业精神的缺失。

创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什么是创业?业,即事业。创业就是创造业绩,通过努力使事业干得更精彩。创业是一种精神和力量,引领着未来和希望。

创业不一而论,上项目、办企业是创业,开商店、搞经营是创业,创新技术、创新管理,也是创业。在聊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岗位做起,实现争先进位,就是创业。创业无处不可,无时不可。

(三)创业是聊城人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核。

君子创业垂统。在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在聊城这块生机无限的土地上,无数的先贤仁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远古时期,伏羲曾在阳谷一带研究天文地理,推出了24节气,开辟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新纪元;黄帝的史官仓颉在东阿潜心造字,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了文字记载。夏商之交,伊尹躬耕于莘县,教民种谷植桑,促进了中原农业文明的大发展。战国时期,孙膑创立了增兵减灶等战法,《孙膑兵法》成为我国重要的军事典籍。三国时期的曹植在任东阿王期间,不仅诗作出新、千古流传,而且创制的“鱼山梵呗”成为中国佛教音乐的源头。宋代医学家成无己首次完成了对《伤寒论》的注释,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清末武训行乞办义学,感动天下……

聊城人勇于创业,创造出众多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产品。改革开放后,聊城人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取得了一项项重大成就。新世纪以来,聊城人坚持科学发展,成功创建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打响了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城市品牌。

(四)创业是时代的呼唤和发展的要求。当前,创业成为聊城的最强音。

我市经济发展迅猛,给创业打下了基础;社会需要迅速高涨,为创业提供了空间;发展竞争空前激烈,向创业发出了召唤。创业是实现新蓝图、新部署的必然要求。聊城市的“十二五”规划呈现出一幅宏伟的蓝图,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宏伟的战略目标。经济社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都以创业为基础、为前提。新蓝图、新目标、新部署,要求全市人民继续艰苦创业、不断争先进位。在创业中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在创业中增强实力、提升形象,在创业中推动早日实现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创造聊城人民的幸福生活的奋斗目标。

(五)创业是个人发展、价值实现的需要。个人的价值,与创业相连,通过创业来体现、来升华。每个人只有在创业中,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每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才能实现个性的发展和完美。

聊城蕴藏着丰富的创业机会。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不管是城乡,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创业的机会和环境。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外商创新业……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都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不断创业,为家乡、为社会、为他人、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

创业只有大小之分,而无有无之别。有了创业心,再艰难的工作也能成功;没有创业心,再容易的事情也做不成。创业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创业心差,很小的门槛也迈不过。不创业,个人无前途、社会难发展,也无法向他人、家人、后人交代。古今中外的创业者,无论成功与否,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人们的崇敬热爱,流芳百世。

(六)创业要围绕大目标,展开新追求。市十二次党代后把聊城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创造聊城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要实现经济实力大提升、先进文化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化、生态环境大改善、人民生活大提高。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聊城建设成为山东西部的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的“三城”定位,确定了“四市方针”和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这就为聊城人民指明了创业的方向。

(七)创业必须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城市活力之源。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敢闯新路,推陈出新。我们每一个聊城人都要拿出胆识和魄力,敢冒风险、敢为人先,抓住机遇、善谋实干,用创新的实际行动创造自己的事业和幸福生活。

(八)创业关键是要创,要讲付出,要讲坚持。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要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达既定目标决不罢休的坚定意志。创业不能讲沉重、讲劳累,不能要轻松、要潇洒,不能怕危险、怕竞争。要发扬“敢冒风险、无所畏惧”的创业精神,以舍我其谁的魄力,主动出击,不怕困难,不惧失败,自强不息,义无返顾地走创业之路。要发扬“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自觉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求知于书本,问计于群众,创新于实践,在创业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创业能力。要发扬“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开拓精神,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进行创业决策,务求初战必胜,再接再厉,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九)创业不应只是个人的追求,要成为集体的行动。众人拾柴火焰高。创业必须包容一切创业者。地不分南北东西、城市乡村,人不分男女老幼、个体团体,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事业不分成功失败。只要是真正的创业者,都要受到尊重、支持、鼓励、宽容。

全社会都要关心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领导干部要带好头,企业家要做好表率,年轻人要成为主力,人人都要积极参与。

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和培育全民创业精神,在全市上下树立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理念,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氛围,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把一切有能力创业的人才调动起来,把每一个聊城人的创业激情都发挥出来。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十)创业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创造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必须知创业者之难,想创业者之想,急创业者之急,办创业者之需。要切实转变观念,积极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环节,放宽创业的准入门槛;要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创业成本;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率,落实政策措施,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创业支持。要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执行,让想创业的人有机会、会创业的人有舞台、敢创业的人有地位,要吸引创业人才、留住创业人才,实现大中专毕业生的自主创业、下岗职工的再创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进城务工创业、外出务工者的回乡创业、外来客商的投资创业,从而促进聊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全面发展。

(十一)创业是时代赋予我们聊城人的历史责任,是每一个聊城人应尽的义务。

千帆竞进,百舸争流,人生有梦,创业无悔。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创造新业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自觉树立创业意识,想创业、敢创业、善创业、快创业、多创业,为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创造聊城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绍兴市律师业发展规划

绍兴市律师业发展规划

(2008-2012年)

为适应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绍兴律师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拓展业务,规范管理,强化素质,着力提高绍兴律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价值,引导律师加快向中高端和基层法律服务市场延伸,更好地为建设“法治绍兴”,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绍兴律师业基本状况

(一)律师队伍发展壮大。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57家、公司律师部1家。其中,合伙所52家,个人所5家。执业人员478名,其中,专职律师 454名,兼职律师 9名,公职律师13名,公司律师2名。本科学历的执业律师383名,研究生以上学历49名,分别占全市律师的80.12%和10.25%。律师中有一级律师9人,二级律师26人,中共党员154名,民主党派成员33名。

(二)律师业务发展迅速。2008年,律师担任各类法律顾问2674家,办理各类案件20373件,其中,办理诉讼案件19052件,占办案总数93.52%,律师业务总收入1.62亿元。

(三)参政议政优势显现。我市有122名律师担任各级政府机关的法律顾问;39名律师担任各级人大法律顾问或法律咨询员;全市有27名律师分别担任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1名省人大代表,14名绍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2名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56名律师担任仲裁员。他们以各自的角色充分展现了律师在参政议政方面的优势,为推进我市的民主法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管理机制日趋完善。自2007年,由执业律师担任律师协会会长以来,标志着新形势下的律师行业自律管理的开始。司法行政机关宏观管理下的律师协会行业管理职能不断加强,行业自律意识增强。律师协会的治理结构基本完善,教育培训、监督惩戒、自律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得到了强化。律师协会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

绍兴律师业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对律师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律师的职能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绍兴律师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对法律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律师事务所后备人才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律师业发展需求;三是律师事务所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程度偏低,开拓能力、服务能力和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法律服务市场不够成熟,律师依法执业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五是在司法行政宏观管理下,如何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管理的优势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绍兴律师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围绕中心、服务和谐社会为重点,坚定信心,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绍兴律师的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服务优良的专业化律师队伍,为绍兴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

(二)发展目标

围绕我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规范有序、布局合理、统筹发展的原则,提升我市律师业的现代化和职业化水平,优化法律服务市场,提高律师队伍素质,完善行业监管体制,增强我市律师业的综合竞争力。力争到2012年,我市律师业在规模、管理、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1.律师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均有新的提高。到2012年,全市执业律师应达到680名,执业律师的比例从目前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一提高到万分之一点五以上;硕士以上执业律师80名,具有高级职称执业律师60名;专业律师(特色律师)达到136名;法律援助律

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数量要稳步增加。

2.律师业务有新的拓展。在努力满足社会和公众对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基础上,律师业务结构要更趋合理,高端法律业务比重明显增加,突破我市非诉讼法律业务较少的瓶颈。全市律师事务所办案数达到25000件,担任法律顾问3000家,各项业务收费每年增长15%,到2012年全市律师业务总收入达到2.4亿元,其中非诉讼业务收入应占业务总收入的20%以上。

3.律师执业机构的发展更趋科学合理。到2012年,全市律师事务所达到65家,其中,执业人数达20人的律师事务所5家,有专业特色的律师事务所10家。到2012年,外省(市)律师事务所到我市设立分所2家以上,我市到省内外设立分所2家。全国优秀所达到1家,省级优秀所达到10家,市、县(市、区)级文明单位20家,省级文明单位2家,律师事务所的自律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4.律师的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服务法治建设、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公益事业成为全体律师共同的价值追求,律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影响力全面增强。社会对律师的尊重度、认知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5.法律服务市场日趋成熟。以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为法律服务市场主体的职能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规范体系建设更加到位,律师执业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律师执业环境进一步改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受到及时查处。

三、任务和措施

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充分发挥律师在“服务经济、维护稳定、建设法制、弘扬诚信、救济贫弱、构建和谐”等方面的职能作用。要在充分发挥律师职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律师队伍、拓展业务领域、加强执业机构建设、完善律师管理体制、造就一批“领军型、专家型和公益型”律师等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努力使绍兴律师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一)充分发挥律师在建设“法治绍兴”、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1.发挥律师在推进“法治绍兴”建设中的作用。推荐更多律师担任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法律顾问,为政府依法行政和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积极推荐优秀律师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立律师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效工作机制,组织提案、议案的收集和论证,指导律师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依法履行职责。

2.发挥律师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律师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搭建平台。结合绍兴民营经济发达实际,发挥我市律师在绍兴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作用。引导律师为政府采购、政府重大工程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对外投资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服务。拓展律师面向市民个人和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领域和方式,扩大律师服务的辐射面,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法律服务需求。积极为其它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律服务,促进不同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平等发展。

3.发挥律师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探索律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方法和实现途径;重视发挥律师在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息诉止争,化解矛盾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律师参与信访、涉法上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引导律师参与处理突发性事件、群体性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发挥其依法疏导各类社会矛盾的独特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广大律师发挥专业特长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法律服务,依法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引导和支持律师为基层、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切实解决群众“请律师难”的问题;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律师为“三农”服务的工作,逐步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积极拓展律师的公益性服务功能,组织律师做好法律援助工作。

(二)不断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服务能力

1.加强律师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律师工作和律师队伍的思想实际,继续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律师文化建设。着眼律师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重视和加强律师队伍的党团建设和统战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共绍兴市律师协会党的工作委员会自身建设,加强律师党支部建设,在组织制度上确立党对绍兴律师行业的领导。强化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注重培养律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引导律师走职业化道路。坚持不懈地加强律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加强律师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违规律师的查处和惩戒力度。

2.加大对律师业务教育和培训力度。拓展法律业务培训领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律师业务教育培训。推行以法律实务、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律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发挥律师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作用,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律师执业教育培训,把律师的教育培训纳入考核内容。在抓好传统法律业务培训基础上,重点加强公司上市、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反倾销、知识产权、金融证券等高端业务的培训。加强新型法律事务、国际惯例和外语的培训,切实提高律师从事国际法律业务的水平。

3.加强律师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引进高层次律师人才,争取纳入市政府人才引进计划,在住房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享受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措施,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争取将优秀青年律师和高精端法律业务培训,纳入政府培训计划,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要给予重点支持,保障绍兴律师业可持续发展。通过评选“律师新星”等方法,营造重视青年律师、关心青年律师的良好氛围。加紧对紧缺专业及精通高端业务的律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改善律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建立健全律师事务所的社会保障机制。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律师执业机构的建设

1.加强律师事务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根据市场多元化和细分化的实际,支持和鼓励律师事务所采取兼并、合并、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上规模、上层次、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律师事务所。针对我市律师队伍的实际,引导律师事务所在规模上,由“作坊自给型”向“规模型、特色型”转变;在市场营销策略上,由“个体推销型”向“品牌型、专业型”转变;在律师业务拓展方面,逐步由“业务综合型”向“专业特色型”转变;在承办法律事务方面,由“单兵作战型”向“团队合作型”转变;在利润分配上,由“单一提成制”向“多元分配制相结合”转变。鼓励律师事务所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律师事务所。逐步形成一批立足基层社区和农村、服务普通百姓的律师事务所,不断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对法律服务多元化需求。不断完善多种组织形式的律师组织体系。继续推行公司、公职律师试点制度,形成以社会律师为主体,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和援助律师并存发展、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格局。

2.加强律师事务所的分类监督、指导。加强对各种组织形式、不同类型律师事务所的分类监督、指导。从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和特点出发,引导全市律师事务所实行错位竞争,不断拓展法律服务的空间和层次。积极扶持规模所、特色所建设,重点提升中小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拓展能力,引导其向专业化、特色化、规范化发展。健全完善律师事务所制度建设。促进律师事务所健全民主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分配、人事管理、社会保障、业务管理等日常管理与运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激发和提升律师事务所在法律服务市场中的活力和竞争力。

3.推进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要大力加强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通过“一所一特色”创建,积极推进律师事务所的特色文化建设。增强以律师事务所竞争力为目标,以加强律师事务所“思想建设、团队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形象建设、诚信建设”为内容,以所刊、所徽、网站、所训等为载体,构建各具特色的律师事务所文化。通过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树立办所理念,确立发展目标,构建核心价值,统一服务规范。鼓励律师事务所申报服务商

标,争创著名商标,形成服务品牌意识;律师事务所要树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理念,共同努力打造绍兴律师业的行业品牌,提高竞争能力和社会公信力。

(四)不断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提升法律服务综合实力

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用发展的眼光,开拓创新业务领域。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鼓励开拓非诉讼业务和高端法律业务,提高高端业务的覆盖面和比重。优先拓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投资、国际贸易、金融证券、公司事务等高精尖法律服务领域。为我市外向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及时、优质的法律服务。做深、做细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引导律师面向广大群众和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农村提供法律服务。鼓励和规范律师参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提高诉讼案件的律师参与比例和实际效果。进一步提高跟踪服务、系统服务、延伸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五)坚持和完善律师管理体制,树立科学、先进、规范的管理理念

1.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的律师管理职能。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行使“准入、导向、协调、监管”等宏观管理职能,严格依法行政。按照新《律师法》属地管理原则,合理划分市与区、县(市)两级司法行政的管理权限。司法行政机关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协调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对全市律师执业行为、服务质量进行监管,全面、及时地掌握律师执业动态。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支持、指导作用,积极支持协会建设和行业发展。

2.加强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律师协会要按照提供服务、反映诉求、保障权益、规范行为的职能要求,切实加强对行业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律师协会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科学构建律师协会组织和管理结构。积极拓展在业务监督、纪律惩戒和行业规范等方面的管理空间,更多地在行业发展、权益维护、会员福利、专业研究、职业培训、对外交流和宣传等领域发挥作用。

3.提高律师事务所自律管理能力。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律师事务所树立自觉管理、自主管理、规范管理的意识。逐步完善内部约束机制,严格规范业务流程,不断加强质量控制,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对律师聘任和执业行为的管理。

4.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优势。广泛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对律师业的全方位监管。建立与公、检、法,以及人事、财税、社会保障等政府机关的协调机制,从执业、人才、税收、社会保险等角度对律师进行监管。建立律师行风监督制度。引导律师自觉接受社会广泛监督,逐步增强律师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通过互联网等相关媒体公布绍兴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的诚信记录,使社会能及时了解律师诚信执业情况。加大对律师制度的宣传力度,以律师制度恢复30周年纪念活动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律师制度、律师权利和义务、律师地位和作用;通过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树立律师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为律师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六)营造律师业发展环境,扶持绍兴律师业可持续发展

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律师工作的领导,要把律师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及时解决好律师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律师工作,积极为律师依法执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执行新《律师法》要求,支持律师调查取证,切实解决律师会见难问题;出台鼓励发展政策,各级财政要像扶持现代服务业一样,加大对律师行业的扶持力度,要按《关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若干财税扶持政策的意见》绍市委发(2009)2号要求,享受全市现代服务业有关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出台扶持律师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改革和完善律师收费制度。从有利于调动律师工作积极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有效的法律服务出发,制订合理的律师收费标准。改革和完善律师税收政策,加

强与财政、税务部门沟通协调,根据律师行业的特点,解决律师行业税赋问题。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对律师工作的指导,制定律师行业远、中、近期发展规划,并组织监督实施;主动与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与协调,努力保障律师各项执业权利落实。

四、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为加强对落实发展规划的领导,切实有效地组织发展规划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建立落实绍兴市律师业发展领导小组。

(二)建立机制。为使各项任务有效和有序的开展,在绍兴市律师业发展领导小组具体领导下,建立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和信息通报机制。具体由市律师协会负责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市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分阶段检查监督落实情况,并及时通报相关信息。

(三)结果评估。在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由市政府或委托市司法行政机关对绍兴律师业五年发展规划完成情况组织评估。

第四篇:全市律师业发展调查报告

当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律师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经济运行、改善投资环境、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期,按照市委李宏鸣书记的批示要求,我们对全市律师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思考。

一、不断发展的律师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我市律师业不断发展壮大,队伍素质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律师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一)律师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日趋优化。全市有律师执业机构36家,其中律师事务所29家(合伙所20家,个人所9家),公司律师事务部1家,法律援助中心6家;行业从业人员326人,其中执业律师208名,公司律师5名,法律援助律师12人,实习律师66人,行业内勤人员36人。执业律师人数与2008年相比,增加32%,94.7%的律师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全市律师事务所分布概况也从原来的规模小、人员少的格局,逐步转变成中等规模所带头,几强并立的新局面,市直的拂晓所已达17人,全市拥有10名律师以上的律师所已达到10家。拂晓、三联、黄淮等3家律师事务所入选全省律师事务所50强,山石律师事务所成为皖北地区唯一一家具有承办破产案件资格的律师事务所。同时,律师事务所的基础建设和律师办公现代化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律师队伍发展势头良好。

(二)业务规模逐年提升,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律师办案数量和业务收费年均增长均在10%以上。2010年1-8月份,共办理各类案件2222件,业务收费425万元,担任法律顾问375家,同比分别增长14.65%、8.6%、19.4%。业务领域已涉及股权转让、对外商贸、破产重组、知识产权、金融证券、劳动争议和房地产等各类民商事纠纷,基本覆盖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

(三)职能作用逐渐彰显,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广大律师积极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3年来,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提供服务、为市重点工程提供法律意见、审查招商引资协议、代理政府参与诉讼、为国企改制涉法事务提供咨询意见等420余件次。二是广大律师不断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积极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律师积极参与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律师服务不断向社区、乡村延伸,3年来全市律师参与义务法律咨询150余场次;努力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困难职工群众等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不断扩大律师法律援助覆盖面,每位执业律师每年都按规定完成2件以上法律援助案件;积极关注城市建设、拆迁安置补偿、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利益问题提供了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三是律师积极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3年来律师参加涉法信访1112人次,陪同各级领导接访135次,累计接待上访群众1万余人次,参与纠纷调解化解矛盾3900余件,参与涉法涉诉案件积案130余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监督管理持续加强,律师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我们先后在律师队伍中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律师队伍警示教育”等专项活动,不断强化对律师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执业道德与执业纪律教育;积极开展便民服务,改进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律师“法律服务提升年”、律师“进万村”大服务、“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规范建设年”、“千名律师解千难”等服务活动深入开展;积极转变考核管理方式,推行信息公开和网上监督,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努力健全监督机制、诚信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教育机制等长效机制,重视与支持发挥市律协行业管理优势和律师事务所的自律性管理;不断加强和改进律师党建工作,市律师协会成立了党总支,全市律师党支部8个,联合支部5个,实现了党建全覆盖,目前,全市共有律师党员66名,占执业律师的31.9%;律师作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承认,近年来,先后有9名律师被选为市、县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陈晨律师再次当选省人大代表,律师代表、委员都能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献言献策,参政议政,今年提交各类议案8起。

二、律师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一)社会对律师的职能作用认识度不足。有调查显示,社会各界对律师制度的性质、律师职业的价值、律师工作的效用存在领导认同偏差、公众认知偏移和自身认识偏离等问题。主要误区:认为律师仅是以利益为纽带的社会法律工作者,承认其社会服务价值而忽视其在衡平社会利益关系、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方面蕴含的政治价值;认为律师就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甚至认为律师是居于政府对立面替“刁民”说话的“麻烦制造者”,忽略其作为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桥梁纽带对社会关系调整所能发挥的疏导平衡作用;认为律师只是帮助“打官司”的诉讼活动参与者,而忽视其对于经济社会生活所特有的风险防范、纠纷调处价值;政府部门普遍将律师业归类于普通中介服务机构,而未作为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予以重视扶持。

(二)律师执业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律师执业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这三难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律师法》同有关法律的现实冲突,以及实践执行中红头文件、上级规定大于法现象的存在,有关部门认为律师提前介入对案件办理会有不利影响等问题,律师的很多合法权利得不到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认可。各级人大、司法部门对律师会见权利均出台规定予以保障,但在实践过程中,律师的侦查阶段会见难一直存在,具体经办人员往往以各种理由推诿责任、拖延会见,即使会见了,律师受到的不当干预和限制也较多,使会见流于形式;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在庭审前提供查阅的案卷总是有所保留,律师查阅卷宗材料的权利得不到实际保障;新《律师法》虽然确定律师调查取证不再需要经过“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同意”,但却未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律师调查的处理作出相应规定,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律师调查取证时有关人员不予配合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二是侵害律师人身权利的情况时有发生,律师合法的执业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律师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司法歧视,律师无法完全行使应有的权利;有关部门缺乏对律师必要的保障措施,律师的易受到人身威胁和攻击;律师执业风险大,雷区多,广大律师对办理刑事案件存在顾虑。三是法律服务市场缺乏有效监管。目前按照规定,可以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有执业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两只队伍,其他人员不得提供有偿法律服务。但实际上,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相关配置措施的不完善、有关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冒充律师执业的事情时有发生,以公民代理身份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情况较为普遍,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当前,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只能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很难对其他冒充律师执业的或以公民代理身份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人员进行监管,特别是新律师法删去了司法行政机关对违法提供有偿法律服务人员进行处罚的规定,更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三)综合能力难以支撑法律服务的有效需求。我市每万人拥有执业律师数仅为0.3,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数,办案总量和业务收费均在全省排名靠后,2009年业务收费仅占全省2%左右;法律服务市场总体规模较小,缺乏有效的拓展途径,律师事务所规模相对偏小,管理粗放,缺乏善于创造社会需求、业内差异竞争、业务错位发展的特色所、品牌所,综合竞争力弱。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全市律师业务平均收费同全省相比偏低,而且业内收入极不均衡,以2009年为例,10%的律师收入在10万以上,70%的律师收入不足5万,其中30%的不足2万,不少新律师和年轻律师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坚持而转行,同时还有一些业务较好的律师受发达地区的吸引而流出执业。据统计,每年约有5-10%的律师选择转行择行或流出执业,80%的年轻律师坦言公务员职业对他们更有吸引。

(四)律师队伍的素质和整体形象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个别律师执业思想不正,业务水平不高,办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律师行业的整体形象;受竞争压力的影响,部分律师注重经济效益和短期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长期效益,对公益案件和公益事业不热心,对政治业务学习不积极;对律师业的宣传不到位,社会对律师作用不明了,缺乏对律师业发展的奖励和支持措施。

三、发展壮大律师业的建议

发展壮大律师业,要坚持拓展与规范并举,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两个主题,在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法律服务队伍,拓展法律服务业务领域、完善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努力构建一个主体明确、功能完备、秩序规范、管理科学的法律服务体系。

(一)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律师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律师制度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队伍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队伍。作为反映社会进步、法治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市万人拥有律师比仅为0.3,远低于全省1.1,全国1.23的水平。按近三年我市律师平均增速10%预测,到2020年我市万人律师比仅能达0.78左右。因此,加快壮大律师业不仅是行业发展问题,也是牵动全局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律师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各项优惠支持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制约律师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引导扶持律师在服务发展中激活法律需求。律师作为市场主体,必须全力以赴加快发展,责无旁贷满足需求,千方百计拓展领域。但由于产业体系发育不全,市场需求培育不足,业态布局尚未成熟,政府导向与政策扶持不可或缺。一是强化政府法律事务服务。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府法律顾问网络,其中市、县(区)两级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政府部门及乡镇(街道)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发挥社会资源优势,节约政府行政成本,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拓展律师业务与提高行政效率的双赢。二是深化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常年法律顾问制度,深化“企业法律体检”制度,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加大法律服务投资,力争规模以上企业率先实现全覆盖,重点骨干企业和困难企业可在工业扶持基金中适当补贴。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培育,让律师在企业治理、要素配置、项目建设、金融服务、劳动关系、涉外商贸、破产重组、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领域展露身手。三是建立重点项目法律顾问制度。要求律师为招标采购、合同审查、商业谈判、征地拆迁及项目管理、融资保险等提供全程服务。四是优化农村法律服务。深化完善“一村一顾问”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各级政府可在新农村建设资金中设立村级法律顾问奖励经费,明确标准、分类奖补,满足农村法律需求,强化农村法治保障。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在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土地流转等政府主导项目中,建立律师强制介入制度,由律师负责项目法律论证,草拟审查合同,出具法律意见书,实现关口前置,降低法律风险。

(三)采取多项措施,优化法律服务市场环境。一是加大法律实施监督,切实解决困扰律师的三难问题。由人大牵头,组织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工商、房地产等有关部门,共同出台贯彻律师法、落实律师执业权利的相关措施,切实监督落实,解决律师会见难、阅卷难、调查取证难等问题;二是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监管,打击假冒律师执业的违法行为,制止违法提供有偿法律服务的行为。司法行政部门与法院、公安、检察等有关部门建立协调处置机制,落实律师从事诉讼活动的身份审查制度,对公民从事诉讼代理资格进行适当审查,加大对假冒律师执业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三是广泛宣传律师法、律师作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简报等媒体,加大对律师的宣传力度,积极表彰优秀律师,让社会公众了解律师制度,支持律师执业;四是切实保障律师的合法执业权利和人身权利。对阻碍律师合法执业的违法行为,对律师进行人身威胁和人身攻击的,公安、法院、检察等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坚决制止和处罚;条件合适的法庭,应建立律师出庭专用通道或庭审后允许律师先行离庭,防止律师受到情绪激动的对方当事人的侮辱和围攻。

(四)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律师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一是探索建立律师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政府在执行重大决策、重大事项以及其他关系民生的行政行为前,应当邀请律师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律师要积极参与和配合;二是做好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案件的接待和保障工作。要完善制度和措施,涉法信访案件必须邀请律师参与,领导信访接待律师要全程参与,重大疑难信访案件的法律论证必须有律师参与,并建立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案件的经费保障制度,由市财政对律师参与信访案件的补贴进行保障;三是组织律师积极参与涉法涉诉案件积案的清理工作;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律师作用,加强诉前调解力度,消弭当事人矛盾,息诉止争,并对挑词架讼的律师予以处罚;五是引导律师积极办理法律援助和公益案件,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六是分阶段的在全市推行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提供网络法律咨询服务。

第五篇:z中国乳业现状及未来、作业。

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摘要:本文从我国乳业的发展现状入手,详细阐述、分析了我国乳业目前存在的几大问题及制约乳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我国乳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对策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乳业,竞争,消费,乳制品,企业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习惯于传统食品等原因,目前除牧区自产自销以外,奶制品消费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城镇居民。中国的乳品行业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就中国乳品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简单的论述。

正文:

一、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中国的乳品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从1998-2008年之前,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黄金发展时期在2005-2007年可谓黄金发展时期,行业产量增长速度平均达16%左右,2007年总产量突破了1700万吨,重创时期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徘徊或下滑现象以及2009-2010年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复苏期

(二)、市场集中度及品牌发展

中国市场上的奶制品主要以液体奶,酸奶,奶粉,奶酪为主。

1.液体奶

分类:常温奶和低温奶

常温奶市场主要以伊利、蒙牛为主导,两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足以超过70%以上,成为市场集中度最高的品类 低温奶市场主要以光明、三元等地方性品牌为主导

2.酸奶

基础酸奶市场规模占60%以上,而果粒(谷物)酸奶和功能性酸奶的市场规模相对低一些。果粒(谷物)酸奶的增长率高达40%,这将引起酸奶企业的高度兴趣。

3.奶粉

高端婴幼儿奶粉主要由外资品牌垄断,成为市场集中度极高的品类,美赞臣、惠氏、多美滋、雀巢和雅培是份额比较大的品牌

中低档婴幼儿奶粉主要由伊利、雅士利、圣元等国内企业占领。但也不少“山寨”品牌扰乱这个价位的市场。

成人奶粉主要由伊利和雀巢两大品牌占领这块市场

4.奶酪

奶酪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品类,中国的奶酪市场现在处于萌芽状态,市场总体规模大约在8000

吨左右,国内的产量仅为2000吨左右,其余全部靠进口。

(三)、销售渠道现状及变化

乳品属于快速消费品,销售渠道必须依赖零售渠道,即便利店、连锁超市、大卖场、网络销售。乳制品的渠道促销有着明显的季节特点,跟着它的淡旺季走。

二、乳品行业的发展总体趋势

1.从复苏转向持续增长

受三聚氰胺影响,“恢复消费者信心”是中国乳业要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在未来3年,这个问题会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复苏”转向“持续增长”。从2010年1-7月份的相关数据看各大品类的消费量确实呈现出复苏的态势,如果在2011年没有什么大事件再次席卷这个行业,那么到2012年时,加上消费者的“忘记”本性,乳品消费会从“复苏”进入“持续增 长”的轨道。

2.常温奶继续唱主角

在一个行业里,如果一个品类占据70%以上的份额,这个行业的格局就基本上会定型,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生改变。这就意味着,占据乳品行业80%以上份额的常温奶继续唱它的“主角”戏,至少在未来3年之内,这个格局不会被颠覆。

3.高端产品更加茁壮成长

在频频发生的乳品安全事故的背景下,高端产品在乳品行业更加茁壮成长,成为未来消费的主流消费者心智中有一种固有的认知,那就是“一分钱一分货”,“贵就是好”。在乳品行业,高端奶的开创者应该非蒙牛莫属 如:奶爵、特仑苏、冠益乳、新养道、真果粒甚至还会出现“极品”、“奢侈”级别的产品。

三、乳品行业发展趋势下面临的挑战

1.产品开发能力的挑战

从技术设备上来讲,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具备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不是问题。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卓越的产品开发能力却成为任何企业的挑战。

2.渠道管控能力的挑战

渠道管理通常有12字真经,叫:纵向渗透,精耕细作,决胜终端。对于中国乳品行业而言,尤其对常温奶、酸奶和奶粉品类而言。一线城市,渠道的渗透率可能做得差不多了,但在精耕细作”方面就大有可为,如:提升促销费用的利用率以及消费者购物效率。二三线城市,不仅把向下渗透的经销商队伍要建设好,还要搞定终端层面的“数值铺货率”和“加权铺 货率”,而且必须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中搞好你的促销活动。

四、乳业市场的发展展望

我国奶业比往年的快速增长放缓了脚步,增长速度还在继续有所下降,但国家和农业主管部门对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发展继续采取支持政策,品种改良使产水平有所提高,奶业养殖成本增势得到缓解,原料的奶价格在受奶源竞争的推动会有所上升,加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提高和需求增长的刺激下,发展奶业仍然是当今畜牧业的发展重点,预计我国奶业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整体上看,奶业增长将趋于理性,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加之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居民的乳品消费,今年4月份,温家宝总理在重庆考察工作就说,“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这也将促进我国乳制品消费的进一步增长。但是在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有一半国内乳品企业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在市场资本和地域战中,中型企业在无法与大型企业进行抗争下会逐步放弃向外扩张的计划,只是在自己那块天地进行防御战,而大型企业在大力和快速的融资下,资金链会更加雄厚,在市场会更具有竞争力,在乳品市场的未来将是全国型企业靠着资金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来吸引消费者;而地域型企业靠着地域优势和人情优势稳固市场基础,增加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忠诚度,市场就成了这两类企业之间竞争。

乳品出口是大型乳制品企业缓解市场竞争压力的有效途径。近两年来,我国乳制品出口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乳品龙头企业也在继续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并逐渐显现成效。在今年上半年,我国乳制品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在近几年乳制品的出口量增长将保持在21%左右,这也是大型企业要发展和稳步增长的又一条扩张之路。

结论:中国的乳品行业很有发展潜力,但是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我们要:忘记“跟随”,牢记“差异”忘记“炒作”,牢记“价值”忘记“侥幸”,牢记“本分” 这样才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伟民,朱娟,胡定寰.发展中的中国乳业[J].中国畜牧杂志,2007(4)

[2]刘成果主编.中国奶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6.

[3]胡定寰.论超市发展对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5(2):

[4] 中国奶业年鉴编辑部,2008年,《中国奶业统计资料》

下载论中国律师业的未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中国律师业的未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中国未来教育的新方向

    论中国未来教育的新方向 ——工读结合的人文价值取向培养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势头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教育改革也是改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国未来教育的方向性及战......

    论中国反腐败的未来发展趋势

    论中国反腐败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十八大以来,尽管反腐的成绩已经很显著,但这这一问题并不能掩盖问题的存在,大张旗鼓的反腐运动只......

    论中国律师的职业定位及使命

    保障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论中国律师的职业定位及使命周军 * 摘要: 对于律师职业性质的定位, 有不同的表述, 这表明了人们对律师职业性质的不同认识。关于律师职业的“国......

    论中国律师职业之发展(合集五篇)

    论中国律师职业的发展 从1992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依法治国已经逐渐成为一项基本国策,社会整体法律意识都在不断提高,人民......

    中国流通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转载(推荐5篇)

    中国流通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作者:不详来源于:企业报 ,发布时间:2004-8-27 中国流通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流通现代化高级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语出惊人......

    饭店业未来发展趋势

    饭店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饭店服务产品向功能化方面发展 饭店产品功能化是客人的需求,饭店产品功能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饭店创收的渠道。饭店功能是饭店的品牌,是质量的保证。......

    民营策划书业未来

    民营策划书业未来 “策划未来”,它包含两层意义:一个是策划业的未来,更完整的说是大陆民营出版策划业的未来;第二个意思是为未来做策划,即探讨大陆民营书业策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毕 业 论 文

    毕 业 论 文系部:财政金融 班级:09证券与期货 姓名:唐传栋 指导老师:吕献荣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深入,期货市场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起步较晚,违规事件屡屡发生。文章针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