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律师的目的与目标究竟是什么?

时间:2019-05-12 19:4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做律师的目的与目标究竟是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做律师的目的与目标究竟是什么?》。

第一篇:我们做律师的目的与目标究竟是什么?

我们做律师的目的与目标究竟是什么? 孙中伟律师事务所 品牌管理部

(本文为孙中伟律师在北京东城律协“律所管理创新与青年律师发展”研讨会上 的主题演讲词,作者孙中伟为北京市青年律师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东城区律协理事、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律所管理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孙中伟律师事务所创办人,转

载请注明。作者电话:***)

尊敬的郝福杰局长、于哮峰会长、司法局、律师协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律所主任、合伙人及青年律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律师事务所管理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孙中伟律师事务所主任孙中伟律师。

在做主题发言之前,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及律师同仁们能出席今天由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与律师事务所管理指导委员会共同承办的本次“律师事务所管理创新与青年律师发展”研讨会!

其次,作为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我要借此机会感谢司法局、律师协会的各位领导以及各律所主任及青年律师们一年来对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及全体东城青年律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青工委及全体青年律师对各位表示感谢!

今天,我与各们交流分享的主题是:我们做律师、开律所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的观点是:做幸福律师,创最有幸福感的律师事务所。

一、我们做律师的目的与目标究竟是什么?

又到了一年年终岁尾的时候,当忙碌了一年的我们停下来回忆我们一年来的工作的时候,一年来留我们最深的印象与记忆如果只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忙!如果用二个字来表达就是:很忙!如果用三个字来表达那就是:特别忙!

无论是名律师、大律师、富律师、小律师还是普通的律师们,当忙碌了一年的律师同仁们静下心来反问我们自己:我幸福吗?也许会有不少人觉得:我并不幸福!

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做律师、开律所的目的与目标究竟是什么?我们努力赚钱、努力成为富律师、努力成为名律师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二、以追求财富为目标努力成为“富律师”。

以追求财富为目标是律师与律所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应当有80%左右的律所与律师在以追求财富为主要导向。在以追求财富为导向的律所管理中,创收能力成为了合伙人与律师

们在律所中地位的主要依据与指标。

在以追求财富为核心目标的律所管理中,年轻律师们由于没有创收能力,在律所中很难获得地位,而律所主任与合伙人们也很少愿意培养年轻律师,更愿意去寻找、去挖其他律所中有很强创收能力的资深律师及合伙人。而不注意年轻律师培养的律所注定最终是没有竟争力的,因为律所之间的竟争最终也是律师人才的竟争。

在以追求财富为目标的导向下,能产生出一批“富律师”,但“富律师”们也常常会觉得我们与我们所服务的企业家相比,我们所能收到的律师费远远低于我们为企业家所创造的财富,我们的心理很难平衡,我们富了,但并不觉得幸福,于是,有不少富律师们最后就选择成为一名商人或企业家,而不再安心继续做律师。

三、以追求名气为目标努力成为“名律师”。

当律师做了些年,赚到些钱,积累了些财富之后,他们开始努力追求在行业中、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我们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以追求名气为目标努力成为“名律师”的发展阶段。

在此发展阶段,律师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名气,争取承办有影响力的诉讼案件及非诉项目的业务机会,努力不断在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频频亮相,律师们努力不断地著书立说,在大学兼职,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不断出席各种学术论坛、学术研讨等并做主题发言、不断捐款设立奖学金等。

在以追求知名度为导向的律所管理中,律所更愿意寻找、吸收具有名气和知名度的“名律师”,即使这些“名律师”不能为律所带来很大的利润,但“名律师”是提升律所知名度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在此导向下,年轻律师们由于没有什么知名度,律所对年轻律师们并不重视,也很少愿意去培养年轻律师。

四、以追求幸福感为目标的“幸福律师”及“幸福律所”。

成为一名“富律师”、“名律师”是很多律师一生的梦想和追求,但是当我们在有朝一日我们如果真的成为“富律师”、“名律师”后,也许我们会觉得我们并不感到幸福,我们不知道我们所要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从富律师、名律师再到幸福律师,应当成为我们的执业导向和律所管理的目标。

1、在以追求幸福感为目标的“律所管理”中,我们会特别注重对年轻律师的培养与扶持,不会因为年轻律师没有创收能力、没有名气和知名度而遗弃年轻律师。年轻律师是整个行业的希望和未来,一个不关心新人的行业注定是没有希望的、培养、扶持年轻律师的成长应当是每一位律所主任及合伙人们应尽的基本行业责任。在以追求幸福感为目标的对年轻律师的培养过程中,增强了律所的凝聚力以及年轻律师对律所的忠实度,解决了律所管理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律师流动频繁、律师对律所的忠实度不高、律所之间相互挖律师人

才的墙脚等管理难题。构建了律师与律所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助于提升年轻律师们对律所的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而律所主任及合伙人在对年轻律师的培养过程中也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感的荣耀感,提升了自已的幸福指数。律所的竟争力的核心是律师人才的竟争,和谐的律师与律所关系的建立同时有助于提升律所的创收能力以及市场美誉度,以追求幸福感为起点的律所管理同样很好地实现了成为富律师和名律师的目标。

2、在以追求幸福感为导向的“律所管理”中,我们可以从容地选择我们的客户和律师业务,对我们不喜欢的当事人或我们不高兴做的业务能果断地说“不“,不会为了那点律师费而不断地、违心地牵就我们的当事人和客户,能更有尊严地做律师,我们不会再为了迎合当事人的无理或非法要求而屈尊地、违心地去周旋于公检法之间。律师能接到案件是一种能力,但是要能放弃找上门的案件却更需要魄力与勇气。我们果断地放弃和拒绝掉些不喜欢的当事人和业务,我们失去的只是一点律师费,但我们收获的却是更多的做律师的尊严、自由以及由此而提升的幸福感!

3、在以追求幸福感为导向的“律所管理”中,我们同样也追求财富和知名度。但是,在这种律所管理导向下,追求财富努力成为“富律师”以及追求名气努力成为“名律师”不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和最终目的,而只是我们成为“幸福律师”的一种手段。当财富、名气与幸福感相冲突时,我们要果断地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坚决地牺牲财富和知名度来保留和选择幸福感,虽然这种选择常常会让我们感到是很艰难的!

4、在以追求幸福感为导向的“律所管理”中,更有助于专业化、精品化律所的建设,有助于产生更多的专家型律师。在以追求财富为律师执业目标的导向下,我们的财富永远无法与我们所服务的客户相匹敌,我们在客户面前就很难通过财富来找到自信与优越感,在以追求“幸福感”作为律师执业目标的导向下,我们就会努力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以我们精湛的业务技能来征服我们的当事人,以我们专业的服务技能来赢得当事人的尊重;我们也不必再为了当事人的不当利益而去委屈地去讨好公检法人员,我们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来赢得法官对我们的欣赏、敬佩与尊重,唯在这样,才是律师与律所发展的正道和长久之道,这样才有助于更多的专业化、精品化律所的形成以及更多的专家型律师的产生,这才是提升中国律师整体社会形象的根本之道。

5、在以追求幸福感为导向的“律所管理”中,我们会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以“家文化”来营造律所温馨的工作气氛。比如,为了提高员工的幸福感,我们所为工薪类员工实行“七小时工作制”,比其他律所缩短一小时,工作时间缩短之后员工们的工作业绩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通过缩短一小时工作时间、实行“七小时工作制”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为此提升律所的凝聚力,提升律师对律所的忠诚度和主人翁精神,当律所员工的幸福感提升之后,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律所的财富创造能力和知名度,从而提高律所主任及合伙人的幸福感。

五、结论:幸福感,我们做律师、开律所的目标和方向。

从追求努力成为富律师、名律师再到幸福律师,注定会成为律师管理将来的主流发展方向和我们的唯一选择。

最后,祝愿在座的每一位在新的一年中都会成为一名最具幸福感的律师,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幸福律所”,祝各位2013,新年快乐!(孙中伟律师于2012年12月27日)

第二篇:我们究竟该向名师学什么

我们究竟该向名师学什么

四川宜宾:张道明(感谢徐晓风主编厚爱)

最近,我读到好几篇关于向名师学习的文章,内容大都是学习名师高超的教育艺术,精湛的教学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可否认,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习的内容,因为教育艺术、教学水平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文化底蕴站稳讲台的内功。然而,名师的教育艺术、教学思想不是无源之水,而是与其个性、气质、阅历密切相关的,换言之,这些东西是我们不可复制的,也是学不会的。笔者以为,我们在学习名师的教育艺术与教学思想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名师们对教育的赤诚与热爱,对教育信仰与理想的执著与坚守,对教学研究的痴迷,这才是我们学习的“道”。

首先,我们要学习名师对教育信仰的坚守,对自己的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很多时候,我们对教育有热情,但是这种热情很难保持,尤其是遇到外界的阻挡或诱惑时,热情渐渐冷却,最终变得碌碌无为了。前不久,有一位市骨干教师到江苏南通参加了国家级培训,特别是70高龄的教育家李吉林精神抖擞地站着给学员们讲“情境教育”时,学员们受到了很大的震动,随着幻灯片的展示,她们奋笔疾书记下了很多有关“情境教育”的理论及操作方法,觉得这些教学方法技术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中生根。毫无疑问,情境教育确实可以现学现用,帮助我们改进教学,我们是应该好好琢磨领会其精髓,融合进我们的教学,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笔者以为“情境教育”背后的东西或许更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李吉林老师一生淡泊名利,致力于情境教育的研究、实验、推广。李吉林老师曾有机会做市教育局长,但她拒绝了,无论在一线还是退休之后,从未停止对“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总结,她对名利的淡泊,对教育的热情,对研究的执著,无疑让当前教育圈子里很多热衷于官职者汗颜得无地自容,相形见拙了。现今,教育界盛行“教而优则仕”,很多人都想捞个一官半职,已是不争的事实。李吉林老师此生钟情于“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地引领基层学校和教师,埋下头来,潜心探索,静心实验研究。36年持之以恒不断丰富发展的情境教育理论及操作体系获得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其显著特征就是坚持。我们可以试想,当初李吉林老师如果去当教育局长了,“情境教育”顶多在江苏南通小范围内见成效,又怎能在江苏、北京、四川、新疆等几十个省的学校落地开花结果,这种“持之以恒”“实事求是”优秀研究品质,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在研究范式上将实践与理论自然地融在一起,其影响已经走向世界。

我们在聆听李吉林老师的讲座,面对她这个人时,是不是更应该学习其持之以恒地痴情教育、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脚踏实的研究品质呢?如果我们每个教师能在自己的青年时代就划定一个目标,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得失,立足现实,一辈子就做一件事,那么我们也能做出成就,让平凡的人生不再平庸。人有理想不难,难的是坚持,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梦想,没有努力,而是我们没有韧性和执着,不能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才是成功的关键,这或许才是我们最应该从李吉林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

其次,我们要学习名师对教育怀着宗教般的虔诚,对儿童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由衷喜爱。他们在教育征途上,生命不止,奋斗不息。钟爱讲台。教育是一门朴素纯净的事业,需要我们用一颗朴素纯净的心来做。她带不得半点功利之心,容不下私心杂念,更需要我们穷尽毕生用身体行走。这种虔诚与热爱不随着年龄的增大,时间的更替,岁月的流逝,地点的变化,位置的升降,而有所改变。于永正是全国最为著名的特级教师之一,在退休之余,依然钟情于教学,留念讲台,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仍然活跃在教改一线,时常为一线教师奉上朴实、扎实、平实的公开课,课堂上精神抖擞,激情饱满,以一颗永葆青春的童心,开启孩子们思维的大门,步入智慧的殿堂。吴非老师退休了,依然没有忘记笔耕,用文字针砭教育时弊,唤醒人们,让教育返朴归真。即便是患上了严重的眼疾。我每每看到其新浪博客及时更新文章,文字依然不断地见诸媒体,不禁肃然起敬。用我们的话来讲,他们早已退休,本应静静地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却在用身体、用文字行走于教育教学的路上。我想,没有对教育的热爱与虔诚,他们不会自找舟车劳顿之苦,静坐伏案写作之累。相反地,我们现在很多身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想逃离出教育圈子,逃不掉的就苦熬着,扒着指头算还有多久退休,盼着60岁早点到来。这或许就是我们平庸的原因吧。名师即便步入人生暮年,却依然关注思考教育,活跃在讲台,发挥余热。没有对教育深深的挚爱与眷念,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我们这些正在讲台的教师,是不是应该以名师为榜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甚至成为这一行的专家、名师呢?

再次,我们要学习名师不走寻常路,敢于与众不同,做最好的自己。当下,名师众多,但每一个名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于永正“简单语文”,孙双金“情智语文”,王崧舟“诗意语文”,刘云生“心根语文”,管建刚“作文革命”,韩兴娥“海量阅读”,陈琴“经典素读”……可以说每位名师都有个特别的“符号”,教学镌刻上了自身的烙印。管建刚老师呆过村小,下海经过商,最后还是回到学校,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创办班级作文周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成为当今小语界的作文教学专家。他说,如果当初也走阅读教学之路,就没有今天的管建刚。名师的成长经历昭示了一个道理: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做一个有特色的教师,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

我们学习名师,不是要做第二个“于永正”,但是我们可以做“李永正”。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提炼出自己鲜明的教育特色和教学风格。就语文教学而言,有识字与写字教学、口语交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等,我们可以从中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版块,扎下去,钻进去,把自身的个性、气质、阅历融进教学,不断锤炼,持之以恒,终究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或许我们穷尽一生也成不了“管建刚”,但是我们很可能成为“张建刚”“王建刚”。

最后,我们要学习名师远离喧嚣繁华,耐得住寂寞,常读常写。观当今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名师,大都耐得住寂寞,远离喧嚣,沉下心来阅读,静下心来写作。王崧舟老师周末几乎不出门,拒绝应酬,书斋静读,阅读内容涉及教育教学、人文、社科、哲学、佛教等方面。湖北荆州教科院的余映潮老师不但是一个接地气的教研员,而且笔耕不辍,著作颇丰,几乎每周都有一篇教研论文问世。余老师每个月都有写作计划安排,甚至在大年初一也没放下笔,家人逛街玩耍,他却呆在家里修改润色文字。综观当前的名师,大多是酷爱阅读,勤于笔耕之人。他们深知,读是吸纳,写是输出,读写结合让自己化为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滋润教育人生。

反观现实,我们有多少教师喜欢阅读呢?我们更多地喜欢“砌长城”“玩地主”,喜欢在觥筹交错中寻求快感和麻醉自己的神经。能够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者,更是凤毛麟角。哪怕是沉迷于无聊的“肥皂剧”,也决不在键盘上敲下生活的痕迹。某地搞教师读书活动,要求大家读书,写心得体会,全县才收到40多篇心得体会,结果五分之四都是网络上抄袭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读过,为了得到一个“红本本”,就采取“拿来主义”。教师不读书,不动笔,何以教?以何教?

教育不止需要“技”,更需要“道”。名师们的“精”“气”“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因为这些才是其走向成功,成为名师的最深层次的持久的源泉。倘若,我们真的能淡泊名利,认准一个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地执著追求,钟情于讲台“为伊消得人憔悴”而不悔,耐得住寂寞“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而无怨,且教且思,且读且写,我们就走上一条通往名师的路。

(注:本文发表于黑龙江《教师新概念》2015年4期)

第三篇:正常与非正常——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正常与非正常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题记: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总是由正常与不正常所组成的。很多事件,貌似正常,却又蕴含着很多不正常的东西;有很多事件,貌似不正常,却又有着很多必然的正常。于是乎,我认为,很多正常,其实就是非正常状态下的正常。

12月6日,我们走进了成都市白果林小学,先后观摩了邓偲娟、万力和刘晓君三位名师的课堂。邓老师的课,潇洒飘逸,让学生在源自生活经验的自由境界中,体验到了识字的快乐,灵动的思想充盈课堂;万力老师的课堂结构严谨,循序渐进,在充分的课文朗读中激扬文字、激发情感,“于无声处渗透”,识字教学变得自然而生动。刘晓君老师,则关注于生命本真的需求,给孩子搭建了一个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孩子们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享受习作的快乐。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几位老师的课固然给了我们很多卓有价值的启迪,然而,这些课堂真正适合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吗?于是,笔者开始有了这种正常与不正常的思考。

纵观我们当前的很多语文课堂,名师的课堂大多是正常的。每每名师上课,总能找到很多理论的支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等等口号,XX专家说、XX学者说,诸如此类的辞令成了这些课堂非正常不可的有力证明。而我们回过头来,理性的分析这些名师的课程,真的就达到了所谓的这些理论要求吗?我冒昧的认为,不是的。越是名师,其实就在课堂中越强势,这样的课堂,对那些知识丰富,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孩子来说,固然是快乐的、幸福的,而对于那些学习跟不上节奏的孩子,或许,恰恰是一段非常痛苦的生命旅程。如果这样,这堂课也就存在了很多不正常的成分了。

回归我们的一线常态课堂,很多老师用最质朴的方式,引领着孩子们在字里行间游走,进行着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没有绚丽的幻灯片,甚至没有标准的普通话。可孩子们能自由的表达,自由的放飞思维的翅膀,不会存在一部分孩子总在表演,而大多数孩子默默无闻的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的个体生命充满了最质朴的快乐。也许,这样的课堂看来是不正常的,甚至找不到一条很合适的理论来为他粉饰和褒奖,你又能说这样的课就没有价值吗?在这种不正常的背后,其实就有着很多必然的正常。

行文至此,忽觉狂妄而鲁莽。其实,笔者无意否定名师和专家。名师的最大优点,在于给了我们可供借鉴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而专家的最大优点,则在于他们能从最理性的角度分析我们的课堂,避免了我们犯下些“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错误。或许,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应该在名师和专家的引领下,充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不刻意去追求所谓的正常与不正常,而是在正常与不正常之家,去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最适合孩子的节点,创造一种最真实有效的课堂!

为不让自己背上一个浅薄和狂妄的骂名,就此打住!

第四篇:设定目标的意义与如何设定清晰的目标

设定目标的意义与如何设定清晰的目标

2008年02月06日 星期三 02:

32明确目标的意义

没有目标的人,是把成功的希望交给机遇的人,这种人偶然成功的机率比有计划有目标的人小得多.一、不要随波逐流。

河流这边的毛毛虫“少数人渡过河流,多数人站在河流的这一边;他们站在河岸边,跑上又跑下。”伟大的佛陀,以它超然的大智大慧俯视芸芸众生,传达出这个超越时空的喻示。人们在生活中行色匆匆,却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于是,在“河岸边”跑上跑下,又忙又累,终究碌碌无为,没有到过彼岸。这就是人生。

每个人看起来总是忙碌不堪,但是当被问到为何而忙时,大多数人除了一问三摇头之外,唯一可能的回答就是:“瞎忙!”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花盆周围不到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尽而死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立时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吃松叶)。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随大流,绕圈子,瞎忙空耗,终其一生。一幕幕“悲剧”的根源,皆因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标。古希腊彼得斯说:“须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古罗马小塞涅卡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二、人生在世,最紧要的不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活动的方向.成功者总是少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确定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确定,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十年之后,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95%的人还在;属于原来那97%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和平庸;而那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成功。他们十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人生在世,最紧要的不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活动的方向。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开始我们的一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一生下来就处在一种身不由己的环境中。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选择就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选择居处、婚姻、工作、朋友,可以选择人生的方向。作出越多的人生选择,就越应该为自己的处境负责。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满腔的热血、能量(积极的心态)才有着落,才有责任、使命、荣誉,甚至“健康”„„美国曾有一位医生对世界各地数十名百岁老人进行研究,想从他们的共同特点中,找出使人长寿的根本因素。他原以为这些因素会是食物、运动、节制等,然而研究结果令医生大为惊讶。

他发现,这些寿星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并没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有长寿目标!

生活中常见两类退休老人。一类是退休后,便拼命找事干,像什么上老年大学、学书法、学画画、打门球、唱歌跳舞、养花溜鸟、看门收发或带带小孙子等,属“自找麻烦”类;另一类,则长长舒了一口气,早就盼望着退休后的清闲生活,干了几十年,该歇歇了,这属“隐居”类。几年后再见这些老人,就会发现:“自找麻烦”类的老人,情绪稳定,精神焕发,有“越活越年轻”之迹象。而“隐居”类的老人,则“垮”得很快,变得苍老、憔悴,脾气变得古怪、易怒、小气、脆弱,被人们称为“老小”,凡事总要“让”着他,呈日薄西山之相。无所事事,使他们盼望已久的“靠退休工资享清福”的愿望,变得索然无味。没有烦恼,本身就是最大的烦恼,明天要干什么,不知道。生活就是减法,过一天少一天。西谚有云,只有知道明天干什么,今天活着才有意义。

有目标,生活才处于追索的状态,才会感到充实,感到快乐。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的两位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关于“幸福”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一些自称幸福的人。结果,幸福的人们的共同之处,不是财富,不是爱情,甚至也不是健康。他们只有两点是共同的:第一,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第二,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

三、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出租车最危险是在什么时候?答案是:没有乘客的时候。因为,有乘客的时候,司机有目标,他就会全神贯注驾驶,同时想方设法尽快到达目的地;而没有乘客的时候,他是盲目的,走到十字路口左转右转犹豫不定,同时左顾右盼精力分散。

一句英国谚语说得好:“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目标是我们行动的依据。没有目标,我们的热忱便无的放矢,无处依归。有目标,才有斗志,才能开发我们的潜能。

人生的目标,不仅是理想,同时也是约束。有约束,才有超越,才有发展,才有“自由”!就像一位跳高运动员,如果他的前面不放一根横杆,让他漫无目的自由地跳高,可以肯定,永远也跳不出好成绩来。正确的方法是,在他面前设定目标,放置一根横杆约束他,让他不断地超越,横杆也就不断升高。甚至会有这样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横杆越高,跳得就越高;横杆很低时,他却跳不起来,因为,没有目标(横杆很低)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这又很像物理学的一条原理,没有参照物,运动或静止都没有意义。

四、目标产生信念。清晰的目标产生坚定的信念。信念就是“自信必胜”。目标越清晰,信念越坚定。

信念因目标而生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目标产生信念。清晰的目标产生坚定的信念。信念就是“自信必胜”。目标越清晰,信念越坚定。否则,“苦海无边”也只好“回头是岸”。

34岁的美国妇女弗罗纶丝·查德威克是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女性。完成这项壮举之后,她决定向另一距离更远的海峡卡塔林纳海峡挑战,即从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游向加州海岸。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西海岸及附近的太平洋洋面,笼罩在浓雾中。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船都几乎看不到。她一个人坚定地游着。千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过去,已经15个小时了,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终于,她感到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请求拉她上船。随船的教练及她的母亲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浓雾弥漫,什么也看不到!最后,在她的再三请求下(从她出发算起15小时55分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后来她总结道,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说实在的,”她对记者说,“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就能坚持下来。”迷茫的目标,动摇了她的信念。两个月后,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仍然是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第一位女性,且比男子的纪录快了大约两小时。这次,她有了非常清晰的目标。商界巨子J·C·宾尼说:“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而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一个普通职员。

五、目标心态,生命期待目标,是积极心态的主要标志。

心态积极,必定是因为有目标,而目标,又使心态更加积极。”二战“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不到5%。据身临其境的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观察研究,幸存者几乎毫无例外,都是深知生命的积极意义的人。他们顽强地活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做的事还没有做完“,”活着与爱着的人重逢“。弗兰克的一个牢友在那个与死神相伴的环境里,曾绝望地对他说:”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期待了。“"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弗兰克说,“而是生命期待着你!什么是生命?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生命的贡献。”他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分析生命的意义、目的,终使那位牢友扭转了悲观的人生态度,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没有脱离远大人生目标的积极心态,也没有消极心态产生的远大人生目标。目标反映了心态,心态决定了目标。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目标受利益趋动。此处所说的利益是广义的,并非仅仅指“功、名、利、禄”,还有健康、尊严等等。利益诱发欲望,欲望引起需要,需要确定目的。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求、需要、事业、计划、志向、梦想、愿望、选择、打算、目的、企图、追求、任务、工作、责任、满足等等想法。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叫做“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都应该有目标。只不过目标的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时间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罢了。短的、小的目标,我们常叫做打算、想法;中的目标,我们常叫任务、计划;远的、大的目标,就是事业了。大到“为真理作证”,救黎民于水火;小到仅为了顿饭,为了再来一杯。都是目标。除非死了,活着本身就是一个目标。正像人们常说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梦想”,有梦想的地方当然就有目标。抽象一点说,目标就是事物在时空中的某种方向性或趋势性。通俗一点说,目标就是你欲望的具体化,你的欲求。说白了,目标就是你到底想要什么。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有一个误解,认为目标就是崇

高的理想,只有大人物、科学家才配有“目标”。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有目标,每一件事都可以设定目标,也应该有目标。美国有个叫约翰·歌德的人,20岁以前几乎一无是处,25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美国成功学院的一个关于精神、信念和目标的讲座。听完讲座后,他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从那时起,便按照学到的方法,为自己设定了123个目标。这些目标中,最大的是成为亿万富翁和登上月球,最小的包括交友、收入、住所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琐事。30年过去了,他的123个目标实现了105个,其中包括成为亿万富翁。

如何设定清晰的人生目标!

在进行目标设置时,应当做到五点:

目标清晰明确

有具体的实施计划

目标是可达到的目标是可控制的目标必须是书面的1、目标应当清晰明确。

目标应当明确到你想要什么。说“我想从事那些可以帮助别人的工作”,这样太宽泛了。因为这样的工作有几千个,从送气员到神经科医生。然而,像“我们成为一个帮助弱势群体子女的社会工作者”这样的目标是清晰的。不明确化,实现目标的计划成为个人内心冲突的开始。也就是说,如果是这样,你将面临不知道是否真正达到自己目标的痛苦境地。目标要清晰到你自己能准备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一个清晰的目标必定是可以量化的。你能准确地知道达到什么样子才算真正完成目标。如果你为自己选择的目标是“我想成为一个富人”。如果量化的话,就可以这样定义:“我想拥有100万或200万”。

另外,一个清晰的目标,应当是一个包括系列目标完成的时间表。要为每一个目标的完成定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期限。有了具体的最后期限,人们更可能按照预定的步骤实现目标,也可以能过双倍的努力在时间期限内完成目标。没有最后期限,人们很可能会说:“急什么?时间够了!”结果一个本该一个星期完成的目标拖了一个又一个星期,甚至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2、必须有实现目标的步骤计划。

行动步骤计划给人的是一幅实现目标的路径图。一般来讲,相对于那些大而难的目标,人们更容易完成那些小而易的目标。这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去完成大而难的目标。因为任何大而难的目标都可以分成小而易的目标。所以,要完成大而难的目标,我们就必须把它分解成长、中、短三种目标,以小的短期目标为过渡和中介,小的目标实现了,就积极了“小成”(很多短期小目标的实现),小成积多了,成了“中成”(中期目标的实现),中成积多了成了

“大成”(长期的大目标的实现)。

目标达到的一个关键就是设计一个计划来达到你所想的,并且要细心规划。失败的计划或依赖命运安排,就是一个陈列室的橱窗希望阳光阳的进入一样。相反,如果你创建并努力实施之,每个月存一定量的钱,当你获得了足够的钱的时候,你就可以买你想要的东西了。

3、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

罗杰斯(Will Rogers)说,人们应当设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高而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只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终究是要消灭的。这样的目标给人以挫败感。例如一位大学生为自己设立的目标是大学一年级挣十万元钱,一部分作为学费,一部分给家里,一部分用于恋爱消费,还有一部分用于买电脑。这个目标虽然是清晰量化,也有完成期限,但是不可实现的。

一个好的目标应当是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可能达到的。即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一个好的目标应当是高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4、目标的实现必须是可控制的。

在设计长远目标的时候,你必须到那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果你的目标最终实现仅仅是因为中了“六合彩”或其它好运,那你这个目标是不可控的。一个好的目标不应当是幻想某一天诺贝尔奖在某一天落到你的怀里。你不能把目标的实现交给命运。把目标定位在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可以实现的,而不是定位在某一时的可能运气来临和其它不可控制的因素。

5、目标必须是书面的。

制了合理的目标之后,你必须把它写下来,放在一个易接近的和可注意到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写下来的目标比不写下来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写下目标能持久地记录下你想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记录能作为一个提醒,提醒你为什么而努力。没有记来,很可能慢慢地把目标忘记,慢慢地疏忽了个人所作的计划。每一个目标都有一个详细可以的实施步骤计划,把这些信息制为一个小的“目标卡”放在安全的地方,不时地拿出业看看,看看自己实施到了哪一步,还有哪一步没有完成等。这样,目标可时时牢记于心,也可以随时记录实施计划过程当中的各种反馈,有利于修正计划。这样将极大增加成功的可能。

第五篇:我们的大学究竟还缺少什么

我们的大学究竟还缺少什么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6月09日16:07 南方周末

■道古思新——陈建邦专栏

2001年春,我来到北京清华园,参加90周年校庆。4月29日校庆典礼,代表校友致辞的是1966级的朱凤蓉将军,她说:“1964年10月16日晚,整个清华园沸腾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当她说道:“清华的传统就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现场的氛围顿时热了起来。江泽民主席最后一位致辞,说道:“国家表扬23位‘两弹一星’功勋,有14位是清华大学的师生„„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

走在校园大道,我看到物理系的海报有幅印着杨振宁的题字“重振辉煌”。走进物理馆,往上走去,看到二楼墙上有75位院士的照片,清华物理师生创造的这一纪录,真的是中国学术界不可再现的奇迹吗?回到一楼,看着大厅角落的叶企孙铜像,老校友说,原本要将老师的铜像放到馆外的大空间,可是没有得到允许。我才猛然察觉,先前海报左上角有一若隐若现的人像,那是中年时的叶企孙。

叶企孙是清华物理系的创办人。对日抗战前,叶企孙、顾毓琇、冯友兰、陈岱孙分管清华的理、工、文、法学院,是当时最强的组合。叶企孙在中国物理界可说是桃李满天下,“两弹一星”的主要功臣,几乎都是他的弟子。1934年叶企孙主持公费留美的选派,增设航空学,向全国招考,录取了钱学森。为补修航空专业知识,安排钱学森先到清华进修一年后出国。交通大学毕业的钱学森因此也成了清华人。

解放后,清华没有新派校长,叶企孙以校务委员会主委实际负责校务,直至1952年院系调整。物理系并入北京大学,叶企孙也被调到北大,他的身影逐渐从中国高等教育界消失,乃至被淡忘。

叶企孙在“文革”中备受迫害。中美建交后,顾毓琇、林家翘等回来访问,都未得一见。1992年,上百位海内外科学家联名呼吁为叶企孙竖立铜像,终于在1995年举行了铜像落成典礼,王淦昌、钱伟长都出席了,李政道也题“万世师表”由美国传真送来。2003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纪念成立90年,举行五座铜像的揭幕式,有饶毓泰、周培源、吴大猷、王竹溪,以及第二座叶企孙的铜像。

近年来,为了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在高教界所投入的人力、经费规模,可说是前所未有。可是还少了什么呢?于光远在《读清华旧影》文中说:“坦白说,如果我是一个要上大学的学生,要我在旧时和现时的清华中进行选择,我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前者。”他在清华物理系就读时,正是“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年代,根本难以安心读书;为何六十多年之后,他却如此怀念旧时的清华?

物理学家拉比(Rabi)回忆起20世纪初美国新一代物理学家到欧洲留学的经历,这样说过:“我们那一代到欧洲求学,主要是德国,不只学习科学主题,也学习其学风、士格、传统和素质。就像看歌剧,不只是要知道歌词,更要欣赏其主旋律和精神。”

叶企孙铜像(南方周末资料图片/图)

谈到学风士格,一位校史专家对我说,清华的历史中,有许多大师,但只有四位可说是哲人,即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梅贻琦。学术教育就是他们的生命所在。为了中国的学术自立,他们就有如干将、莫邪夫妇铸炼宝剑一样,把自己的生命也投入了炼剑炉中。他们的生命光芒也照亮了近代中国的学术探索之路。

《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大学是蕴含我们未来的国家宝藏库。”那么一个国家未来人才宝藏的教学应以何为先呢?清华大学校歌歌词“器识为先,文艺其从”,指出了大学教育的重点,以培养人格胸襟、气度见解为首要,个别的知识、技术传习则是其次。

剑桥大学内有达尔文学院、丘吉尔学院,有米尔顿路。欧美大学校园中也多是以人名来命名的学院、建筑。英国有卡文迪西实验室、德国有普郎克研究所、美国有费米实验室,以杰出学者来命名学术机构或建筑物,这是珍重学术传承、精神风格的一种体现(embodiment)方式,使后来人能于其中有所启发。

前苏联物理界的领导人物卡比查(Kapitza),在斯大林时代,长期被软禁;斯大林死后,卡比查恢复工作,虽被限制出国,仍经常向当权者进言抗争。现在的俄罗斯,将他工作的地方改名为卡比查物理问题研究所,也发行纪念邮票,莫斯科有一条路以他命名,作为一种历史的补正措施。当年出版《一代师表叶企孙》纪念册,一向不多话的彭公(彭桓武院士)表示只有一句话要说:“他心中想的、考虑的是整个中国。”前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题词:“怀念叶企孙教授:为民族振兴尽力,对国家教育操劳。”对于曾为国家民族尽力操劳的学者,还以名声上的荣耀,是历史公道和社会进步的表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邵逸夫的慷慨捐助,逸夫楼遍布在大江南北的校园中,将来是否会有些别的楼名出现呢?现在南开大学有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杨振宁退休之后,纽约大学石溪分校也将他长期任教的所在改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中心;清华现在也开办了钱学森力学班。那么将来在清华园中是否可能出现这样一些名目:梁启超纪念讲堂、潘光旦纪念图书馆、梁思成路、叶企孙实验室、陈寅恪楼、雷海宗纪念讲座?今年4月起,清华将展开为期一年的“聚焦2011”百年校庆活动,我不由得思想起这一世纪大学的未来图像。

下载我们做律师的目的与目标究竟是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做律师的目的与目标究竟是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语文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学生什么?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沈阳市第四十七中学 郭凌雁 一转眼,从教近三年了,公开课也做了不少。对于公开课,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新理念的尝......

    我们入党究竟是为了什么?(小编整理)

    我们入党究竟是为了什么? 眼下,大学生入党已形成了一股热潮,是不是所有人的入党动机都是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把入党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呢?为此我登录一些......

    大学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5篇范例]

    大学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 最近的彭博财富显示马云的身价达到287亿美元,超过李嘉诚成为华人新首富。这个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的其貌不扬的小个子男竟成了商业中的巨人。我们知道......

    《海上钢琴师》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高三很多写关于“人生价值”的破文章,都会有一种观点就是:人,生来为了经历,为了体验的丰富。 进而为了说明的是:失败并不可怕,去经历,即使摔破头也好歹奋斗过一次,轰轰烈烈的人生......

    2011年目标责任29号材料目

    2011年梅教发【2011】29号文件中评估指标体系材料参考目录 (只做为各学校参考,各校可根据开展的工作情况对照相应指标添加材料,充分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特色和成果) 综合材......

    善做善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善做善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工作中,我们要勇于更新观念,要多想方法善谋思路,要敢于创新立异,要勇于尝试,在不断的尝试探索中取得成功,当然我们要敢做敢于创新绝不是莽撞,绝不是东......

    Y理论&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结合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Y理论及其假设 ·通常认得本性并不厌恶工作 ·控制和惩罚不是让人为组织目标努力的唯一办法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人能够自我指导 ·如果条件合适,......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和联系[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 在授课过程中,尤其是许多利用学案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全部都出示在学案上,如何能够发挥目标的指导作用呢?我想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