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生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02: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学生会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学生会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新形势下学生会发展的思考

学校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自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校园文化底蕴,自然更需要一个能积极繁荣校园文化的“一流学生会”。但是,在高的要求与高的定位面前,我们却惊奇地发现:与历史相比,学生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却在不断地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学生会定位的不明确将会直接导致学生会工作偏离方向,脱离同学。在学生会的定位问题上,近年来存在很多误解。从同学角度来看,有的把学生会看成是官僚机构,认为学生会的干部相当官化,口口声声为同学服务,其实常常是说的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有的则理想化地把学生会看成表达呼声的唯一途径,在很多事情上都希望学生会站出来呼吁,能为他们向学校相关部门施压,为他们解决一切难题。而从学校的角度看,有时会把学生会完全看成校园学生“民意”的代言人,以为学生会能够代表全体学生的意见,有时又把学生会看成可有可无的组织,很多决策过程都有意无意地遗漏了学生会的参与。这些观点,其实都误解了学生会的定位,对学生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在对学生会定位的问题上,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面向新世纪,学生会仍然要而且必须要坚持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广泛联系同学,依靠同学,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在新形势下实现学生会工作的与时俱进。以“三自方针”: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指导,以活动为平台,以维权服务为手段,达到引导同学思潮的目的。

一、学生会现状分析

在学生会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的目光始终被一个问题吸引着,那就是我们学生会应该关注什么问题,掌握什么资源,运行什么机制。工作中,我们也不止一次地强烈感受到,学生会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其本身就是学生会现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学生会是辉煌的。现在的学生会,无论在工作内容还是在影响力方面,和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掌握的资源不断缩小

近年来,学校之间的各类学生组织不断涌现,并在学校的大力扶持下蓬勃发展。而且,学生工作的分支和项目日益增加,分工日益细化,从而使学生会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如:各种公益性活动的组织权随着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的出现而不再专属于学生会;文艺方面的大型活动承办权也归学生文艺团所有;各种社团协会的管理权也因为社团联合会的产生而纷纷舍学生会而去,这些组织特点鲜明、专长不一,而且均独立于学生会之外而实现自我管理,这无形中致使学生会所掌握资源逐步缩小,影响力日渐下降。

此外,学生会的资源缺乏不仅体现在上述方面,例如信息获取量不够丰富、人才储备不足,办公条件较为落后、活动场所狭窄等等都是制约学生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因素。其中,尤其是学生会干部的素质日渐下降更使得学生会在发展的根源上被束缚。干部素质的下降是由于近些年来学生组织数量的增多,人才培养的途径趋于多样化,学生会不再是同学所羡慕的岗位,学生会干部缺乏稳定的来源。此外,学生会干部流动速度非常快,一年一次大换血,新手进入状态比较慢,而且组织内部也缺乏针对年轻干部的高质量的培训。

资源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学校政策的制定和学生会制度的改革,我们必须加紧行动起来,去争取更多更好的支持和更宽更广的资源。学生会应该有足够的气魄在资源利用、信息掌握、思维创造方面行学生组织之先。

(二)工作体制缺乏良好的连惯性

学生会干部的用人都必须经过选拔、任用、培训、工作等环节。考虑到学生会的干部都是一年一次大换血,人员流动快,这往往造成学生会工作的人浮于事,工作体制缺乏良好的连惯性。

学生会的发展更为看重的是文化的积淀,但是,纵观整个学生会的发展,流传下来的工作方法远远少于思想方法,其中工作交接的不充分,致使好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和工作资料得不到传承和交接,造成学生会工作风格和传统精神始终没有形成。学生会的工作开展也因此得不到在平稳、有序的过程中进行,每年的工作开展都是推倒重建,增加工作难度。

(三)工作水平急需提高

服务和维权是学生会的指导方针,服务同学是学生会的根本宗旨。学生会工作的积累与增长需要一定的过程。然而,现阶段每个同学的思想状况却千差万别,变化很快。许多学生干部的思维狭隘、观念陈旧、方法单

一、技巧欠缺都从根本上阻碍了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当主动转变工作的思路和工作的方法,走在思想意识变化的前面,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同学焦点,满足甚至引导同学的需求。与此同时,每一位学生会干部都应有放眼世界的眼光,主动联系和沟通其他校校的学生会组织,集百家所长,吸收并转化别人的优秀成果,这样才能真正谈到为同学服务。

(四)活动内容创新不足

校园文化的形成有赖于各级学生组织的共同努力,长久以来,学生会活动的组织都跳不出以部门职能为核心的怪圈,知识竞赛、演讲、歌唱、辩论赛……这些曾经引起同学们无限热情的活动,已随着同学们关注度及参与度的降低而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似乎已让广大的学生产生了视觉上的审美疲劳而不能再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此外,活动内容的单调枯燥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活动效果的体现,例如经常性开展的辩论赛由于选材过于陈旧而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跟不上思辨的光辉。活动内容达不到与时俱进的矛盾已开始呈现,长此以往,活动就会失去意义,校园文化的构建也将变得空洞无物。

(五)组织体系日益松散

学生会章程中明确其基层组织是校系学生会和班委会,但这在工作中没有得到合理的体现。目前,校系学生会间在人事、财务等资源上虽然已开始作进一步的融合,但力度不够,相关的制度不完善、关系不明、工作混乱,而且有存在资源争夺的状况,校学生会对系学生会没有实质上的约束力,形不成实质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相互之间则更像是独立的团体,协同性很差。

二、学生会发展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学生会要狠抓内部组织建设

1、构建学生会完善的工作流程体系

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注意工作体制的连贯性,对每年的换届交接工作要形成良性的机制,使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成为自然;完成学生会工作操作大纲,相关的工作资料要进行建档归类备案;同时,对学生会各部门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使每项工作标准都能有章可循。

2、加强学生会内部成员学习和交流

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参加素质拓展培训学习,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各高校学生会进行座谈,交流工作心得;组织同学参加丰富的体育比赛和涉外活动,使大家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3、建立部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从每次例会到每项活动开展的前后,都会记录大家的工作表现情况,使得年终评优和考核有据可查,以次提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提升的工作业务素质,促进学生会的发展。

(二)学生会开展的活动要对校园文化有健康、积极的导向性

一流学生会要有敢为行学生组织之先,引领学生走学术思潮之风的气魄。搞活动切忌盲目性,而应持之以人为本、明确主题、把握脉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培养同学校园文化归属感为着力点,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干部深入学生群体进行思想状况了解、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策划具有学生参与度高、活动影响力强的特色创新活动。

(三)学生会要真正起到学生之友、干部之校、师生之桥的作用

学生会是广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学生组织,各级学生会的理想工作模式应该是“校系两级学生会共唱一台戏”,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体系,发挥团队优势共同推进学生会的发展,让其成为学生之友、干部之校、师生之桥。要成为学生之友,就是要进一

步为同学成长成才提供广泛而温馨的服务,同时维护同学们的应有权益。要打造干部之校,就是要培养和建设一支思想坚定、作风正派、能力过人的高水平队伍。通过搭建锻炼的平台,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达到培养的目的。要搭建师生之桥,就是要继续保持学校和同学们之间沟通的畅通,积极及时地将学校政策与同学意见进行收集整理上传下达。

责任编辑:吕跃武

上一篇文章: 谈一谈我校开展阳光体育的新举措

下一篇文章: 有些东西永远没有代沟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努力开创商贸旅游学校工作…[68]

市委市政府任命邓庆宁为惠…[139]

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努…[64]

着眼国际职教,争创全国职…[51]

完善公共设施营造舒适环…[129]

最新5篇推荐文章

努力开创商贸旅游学校工作…[68]

市委市政府任命邓庆宁为惠…[139]

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努…[64]

着眼国际职教,争创全国职…[51]

加强技能培训 冲刺更好成绩…[31]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服务大厅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4-2008 惠州外贸学校站长:Xp07014816号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江北文华一路80号 邮编:516003 学校代码:8800290 电话:0752-2823066 传真:2823200

QQ:62829267

粤ICP备

第二篇:新形势下人才需求与职教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人才需求与职教发展的思考

本文分析当前社会背景和劳动者的素质现状,通过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论述了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要素:加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开发、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拓展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关键词:新形势人才需求职教发展

一、社会背景和劳动者素质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现代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这样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的压力,深感人才的缺乏。所谓人才,可以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转换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我们所说的人才缺乏主要指二类,一类是高级技术人才,另一类是掌握高超技能的操作型人才。我国的人才资源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劳动力素质和现代化建设明显不相适应,劳动力资源严重贫乏。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有不少制约因素,突出的是:人口和就业负担较重,人均资源、资金相对不足;国民素质整体边偏低,农业比重大,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生产率为高;更重要的是,人才资源在数量、质量上不足,科技不发达,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总值的贡献率只有3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贡献率。据有关资料显示,一

般发达国家的高级工比例为35%,中级工比例为50%,初级工比例为15%。而我国的总体技工比例偏低,就从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来看,在现有技术工人中,高级工比例为6~7%,中级工比例为40%,初级工比例为52%以上,不少企业关键岗位已后继乏人,高层次技术工人的年龄偏高,学历偏低。从全市技术工人统计情况,技师和高级技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分别在占47.2%和66.3%。国家科委关于亚洲15个国家“35岁以下的技师、高级技师占比重不到10%。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造成了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和产品质争能力”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很低,是造成工业效能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的总得分为倒数第二,仅略高于孟加拉国,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比印度差得很多……。”同样,在产品质量上,我国工业产品的每年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的出现使我国每年蒙受的损失达2万亿元,我国每个劳动者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发达国家的2%—4%。

纵观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穷国与富国的差距,是知识与人才的差距。我们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依靠消耗资金、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来推动经济增长不可能长久。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亟待提高,我们要迎头赶上,只有靠科学技术,而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二、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腾飞带动了职业教育的飞速发

展,这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经济发展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形式。中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进程正在日益加快,科技、经济、教育和文化等与世界不断接轨。在建设四化的过程中,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巨额的资金可以借贷,高级专家可以交流,唯独大量的操作型人才无法引进。从现在到2010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而对职业教育必将提出新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的新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什么新的挑战?面向二十一世纪,新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新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更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各个产业、社会的各个方面以及人们生活的多方变化,“可持续性”成为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经济全球化,“国界”在世界经济流动中逐渐淡化,国家间的互相依赖性加大,新的挑战带来的是对教育的新认识和新要求。教育不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贯穿人终身的学习过程。“学会求知”、“学会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适应发展”成为教育的“四大支柱”。职业教育作为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的教育整体中的组成部分,营造“学习社会”的组成部分,正贯穿在“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拘形式教育”之中。展望未来,技术创新竞争成为竞争的中心,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适应发展的关键。

三、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要素。

1、加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开发。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职业教育不仅是就业教育,也是为了造就有创造性的、与社会发展和谐一致的公民,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注意新技术的教学,更要注意技能性能力以外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大的柔性以适应今后工作中需求的交换。因此,综合职业能力的开发在当前及今后的职业教育中显得尤其重要。所谓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岗位的从业能力,工作过程的学习能力,社会活动的交往能力,自我形象的塑造能力,生态发展的竞争能力,团队工作的协调能力,岗位转换的迁移能力。而综合职业能力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调从技能本位到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到人格本位的新的教育观念,在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导下,注重人的个性形成,自我完善,强调心理素质和胜利素质的完善,以及智力能力的开发,这是一种体现人格尊严的教育形态。

2、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成功的职业教育是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而成功的职业教育又全在于一支素质精良的职业师资。如德国,对职业学校专职教师的资格要求很严,既要有相当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宽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践能力强、岗位工作适应性强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为了完成这样的教育目标,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种高素质不仅表现在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要有专门技能,要有比较丰富的时间经验。这也是职业教育的师资与普通教育的师资相区别的重要之处。职业教育要由

“做大”走向“做强”必须加快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拓展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所以,它应是开放的,是能够与普教、高教、各种培训互相沟通、互相渗透、互相衔接;它应是柔性的,是可以灵活使用各种需求,各种情况的。在办学形式上可以多元化,在管理上要现代化和经营化,在层次上可以高移化,实行培训终身化,使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更加丰富。

一是职业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生活力”、“创造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我们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为标准,以任务为引领,以服务为宗旨,以创新为动力的职业教育理念。二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形式,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积极开展技能紧缺型人才培训。利用职业学校现有资源,发挥职业学校优势,积极参与技能紧缺型人才培训工程,创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三是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地方的经济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增强竞争力,以优质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职业教育要走产教结合、多形式办学的路子,与当地经济建设互为促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

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

第三篇:新形势下发展粮食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发展粮食生产的调查与思考 田志坚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和商品市场化。我国土地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散型农业难以形成科学化与集约化的规模农业。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措施与惠农政策的引导下产生的种粮大户则完全可能具备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市场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因此,扶持与培育种粮大户的发展既能有效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商品化,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方式。

一、株洲县基本情况

株洲县辖19个乡镇,322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14214人,其中乡村劳动力244172人,农业从业人员142679人。株洲县地处湘中偏东,丘陵地貌,是水稻两熟制的适宜地区。全县土地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51公顷,水田面积24357公顷。水稻常年种植面积68万亩左右,总产33万吨以上。株洲县是我省最早的成建制吨粮县、湖南省粮食生产大县、湖南省优质稻基地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二、株洲县种粮大户发展现状

1、种粮大户的数量逐年增长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株洲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部分农民放弃了原承包责任田的种植,将责任田流转给他人种植,形成很多种粮大户。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县种植水稻1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户,种植水稻100亩以上的大户91户,种植20亩以上的大户达5000户以上,涉及耕地面积超过10万亩。

2、种粮大户科技素质还待继续提高

株洲县的种粮大户主要是中壮年,文化水平以初中毕业为多(约占70%),高中毕业约占25%,另有少部分种粮大户具有中专或同等学历。近几年,株洲县

农业局实施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绝大多数种粮大户都经过了多次科技培训。但种粮大户中很大部分年龄偏大,本身文化基础不高,在接受新科技、应用新技术方面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还需继续提高。

3、种粮效益普遍不高

从调查数据看,2010年种粮大户每亩纯收入多集中在300—400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亩收入达不到200元,甚至有的不到100元,极少数种粮大户的亩收益可以超过400元。总体来看种植效益普遍偏低,即使加上粮食直补等国家补贴效益也很不理想,种一亩水稻的有效收益只有3—5天打零工的收入那么高。

三、当前制约种粮大户发展的主要因素

1、土地流转不够规范或流转费用过高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种植大户的土地基本来自于流转,城郊边缘流转合同完备且是跟发包方签订的较长时期的流转合同,偏远乡村的种植大户有的与农户直接签订流转协议,有的达成口头协议,流转手续不规范,有造成纠纷的隐患。城郊附近流转手续完备但流转费用很高,如田园合作社的流转土地后转包费用为620斤稻谷/年·亩,致使该区种粮大户种植成本很高,如将流转土地用于水稻种植将要保证单季亩产在550公斤以上才能产生效益。

2、仓储、整晒、烘干等难题影响了种粮大户的效益

我县种粮大户的粮食产品主要是商贩上门收购。种粮大户大都缺乏晒场、烘干设备和大型仓储,新收的稻谷很大一部分是商贩对田收购。即使是种植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大户也没有大米厂等深加工设施,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种粮大户的粮食产品也只能由商贩收购,商贩则乘机压级压价,种粮效益受到一定影响。

3、农田基础设施薄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生产作业

一方面种粮大户流转所得的承包地大多是分散的,难以做到集中管理,不便于对承包地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即使是大面积集中的承包地,种粮大户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原本薄弱的农田基础设施加以整体改造。薄弱的农田基础

设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粮大户的正常生产作业,影响了种粮大户尤其是大规模种植户的发展。

4、农资价格的逐年上涨,影响了种粮大户的生产效益

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是水稻种植的基本成本,种子、肥料、农药的价格、质量都将影响种粮大户的产量与效益。种粮大户最怕农资价格上涨,据调查目前每亩每年农资成本平均需要400—550元(其中种子80—100元,肥料180—200元,农药130—160元,其它100元),较两年前的每亩每年340—400元上涨了30%—40%左右,这个涨幅远远超过了粮食价格的涨幅。

5、资金缺乏,贷款难,制约了大户的发展

种粮大户投入资金大,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转包租金、农业生产资料、雇工工资、农机购买、运输费用等项目,投资大但贷款难。据调查,种粮大户基本上贷不到款,所需资金基本上靠向亲戚朋友支借,或者靠赊欠化肥、农药等农资及农机,待出售稻谷后再偿还欠款的方式来解决。

6、抵御农业风险能力缺乏

农业受季节、天气影响很大,仍然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仍然严重威胁着粮食生产。虽然农业保险对分散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毕竟农业保险是一种低保额、低保障的惠农措施,种粮大户抵御农业风险的能力依然明显不足。

7、技术支撑和社会化服务难以及时到位

虽然我县种粮大户绝大多数都接受了县农业局的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性培训,有的还参加了农民创业培训,但很难凭所受到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撑。由于农业局及下属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很有限,难以保证对所有种粮大户的技术服务都能及时到位。另一方面,粮食生产牵涉到各个部门,需要广泛深入的社会化服务、农业、农机、水利、财政、商务等部门协调配合,面向种粮大户的社会化服务还没能有效实现。

四、株洲县扶持种粮大户的政策措施

作为湖南省粮食生产大县,株洲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对种粮大户给予特殊的扶持与奖励措施以促进种粮大户的健康发展。

1、扶持与奖励种粮大户

一是及时足额发放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确保种粮大户能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二是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做大做强,并对种粮大户进行表彰奖励。2009年以来,县政府对种粮大户在制止耕地抛荒、购置良种、治理病虫、农机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资金达500万元,对种粮大户奖励资金达50万元。

2、对种粮大户实行“四优先”政策支持

一是县农业局优先安排最佳技术人员全程无偿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县粮食局组织粮食加工企业优先优价全部收购。三是县农机局优先配置农机。四是银信部门优先提供信贷支持。

3、对种粮大户的社会化服务

2011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涉农各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对种粮大户的培育扶持政策,从不同角度对种粮大户推出了社会化服务的相关政策,如县农业局从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的信息引导、示范与推广、涉农项目的优先支持,以及解决种粮大户的土地整理、沟、渠、路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对种粮大户实行优先安排的倾斜政策。

五、促进种粮大户发展的政策建议

1、健全与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一方面要建立自动流转机制,凡弃耕抛荒或不愿对原承包责任地继续种粮的土地自动返归到发包方,再由发包方依法流转给后承包方用于粮食生产,可以省去后承包方的流转租金或流转费。二要加强承包

地和流转地用途的有效监督与规划管理,有效遏制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弃荒现象。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可增设种粮大户专项贷款资金,对具有一定规模且合法守信的种粮大户给予贷款支持,财政给予贴息支持。

3、切实解决种粮大户的整晒、烘干、仓储难题。粮食部门应结合自身优势,给种粮大户提供烘干、整晒及仓储方面的有效帮助。所在乡镇、村应根据当地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为种粮大户的整晒、仓储提供切实的方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4、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额。农业保险可帮助种粮大户分解自然灾害、病虫灾害等带来的经济负担,确保他们种粮收益的稳定性。可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额,真正让种粮大户感到“种粮有风险,风险不用愁”。

5、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可考虑对种粮大户的农田改造项目单独立项,即由有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提出立项申请,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利用财政支农的农田改造项目对种粮大户单独立项,尽快改善其农田基础设施,有利于种粮大户的生产作业,也有利于种粮大户生产的稳定性。

6、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充实农技力量。进一步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尤其是乡镇、村农技队伍建设,要培养到村、组的农技服务骨干、服务专干为种粮大户提供及时的全方位的技术支撑,确保种粮大户能率先得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等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7、整合资源完善社会化服务。建议明确种粮大户的职能管理部门,协调整合涉农各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能力,掌握种粮大户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监管并指导种粮大户生产与发展,为他们提供包括政策、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作者单位:株洲县农业局)

第四篇:关于新形势下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

近几年,家庭农场经营快速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透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一条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路径。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对家庭农场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保证我国的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经营是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农业经营模式,它既不同于集体统一经营,也不同于一般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单家独户经营,其特点主要有:

一是经营主体多元化。当前进行家庭农场经营的主要有四种人:即务工经商致富的能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农村种田致富能人。这些有先进管理理念的致富能人加盟农场经营,给新形势下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营主体的多元化直接导致投资的多元化,从而有效拓宽了农业投入渠道。

二是生产专业化。家庭农场经济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为目的,着力做好“专”的文章,依靠农产品质量和特色抢占市场,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突破了传统农户的自给性、兼业性特征。

三是运作模式多样化。实行农场经营的单位或个人,在具体的经营方式上各有不同,主要有租赁经营、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经营、转让经营等。就目前情况来说,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基本形成了家庭独资、合伙制、股份合作及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制度共同发展的格局。

四是经营方式集约化。农场经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但突破了家庭经营的局限,实现了土地、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约经营。农场经营者十分注重科技投入,聘请科技人才,更新技术装备,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产要素的集约经营,使农庄的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五是经营管理企业化。大部分家庭农场经济引入农业,以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1

大多数家庭农场采用企业管理方法组织生产经营。特别是近两年出现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农庄,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生产经营,把农业家庭经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代表了家庭农场经营的发展方向。

二、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

(一)可优化配置整合农村资源。

首先,家庭农场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大量的荒山、荒地、荒水、荒滩及效益低下的老基地等闲置资产得以重现生机,农村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其次,家庭农场经营通过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增加资本投入、提高经营者素质、改进生产设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最后,家庭农场经营吸纳和造就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是人才密集型农业。

(二)可发挥农村潜在的自然资源优势,调整了产业结构。

家庭农场经营者大多具有信息、技术、资本、管理方面的优势,对市场需求反应迅速,能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通过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区域主导产业的形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家庭农场经营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较好地解决了一般农户在结构调整中不敢调、不会调的问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展。

(三)增加市场竞争力。

家庭农场经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界定了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关系,产权明晰,利益直接,责任分明,从而激发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使承包经营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经营者通过引进和利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改善家庭经营的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渠道。

家庭农场经营的兴起本身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它的持续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而且也为直接参与农庄经营的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家庭农场的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分工,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新形势下发展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

家庭农场作为农村经济新的组织形式,尚处于初始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暴露除一些

问题,亟待研究。

(一)不利的客观环境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家庭农场经营是在夹缝中成长的。第一,没有相关的法律,也没有相关的扶持和保护政策,经营者的利益难以充分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营者对深度开发的投入与发展。第二,一般家庭农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条件差,这影响了农场经营的健康、快速发展。第三,家庭农场地处农村,而农民自身的素质相对较低,对农场的正常经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第四,在市场信息、科技服务、融资、管理等服务方面对家庭农场没有足够的重视。

(二)生产经营规模过小。欧洲和美国农场的作业面积一般是几十公顷到几千公顷,劳动生产率高,农产品质量高、价格低,极具竞争力。而我国的家庭农场作业面积一般只有几公顷,家庭农场劳动生产率极低,农产品产值不高,品质差,农产品生产的数量与质量制约了其发展。

(三)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仍处在低层次。第一,缺乏长期规划,发展后劲不足。有些项目虽然在短时间内初见成效,但由于没有中、长期发展项目,形不成产业支柱,发展后劲不足,扩张困难,资本的回报率极低。第二,农场经营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还很薄弱。第三,经营决策大多以家长式为主。

(四)资金缺乏与土地流转困难。一方面,家庭农场经营的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国家队家庭农场投资在借贷方面没有优惠政策,单靠农场自身投资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现阶段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农民不愿也不敢轻易放弃土地使用权,大多数农民仍然把土地看成是“活命田”和就业的“保命田”,因而宁可粗放经营,甚至其更荒芜,也不愿轻易放弃土地,特别是近两年粮食价格上调,部分农民回流,农地流转将更加困难。

三、家庭农场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行家庭农场经营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及农业特点,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好方法,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那只是不成熟的表现,应该采取措施支持其健康稳定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各地已经取得的经验,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要破除思想障碍,转变观念。

一定要转变传统的小农经营的思维,鼓励农民、城镇人员以及私营工商业者兴办家庭农场,走规模化现代化农业之路。一定要破除“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家庭农场代

表了我国农户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在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下通过土地的流动使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是对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二)制定扶持政策。

从目前情况看,家庭农场经营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制定有利于家庭农场经营发展的各项政策,变家庭农场经营的自发发展为政府扶持下的自觉发展。首先,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农民离田的疑虑;其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将农场等同于企业对待,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政策倾斜,拓宽农场经济的融资渠道;再次,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制度上的城乡差别,推进农村城镇化步伐;最后,政府要依法保护农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引导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家庭农场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确立法人地位,使其能更有效地自我保护,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为家庭农场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生产发展环境。

(三)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目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农庄承租面积大、时限长、地租低等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面积过大、时间过长,将会给农村稳定造成后患,而租金过低将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因此应加强管理和引导。第一,要提倡和允许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有偿转让。第二,要依法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标准化合约,严格合同管理,维护双方权益。第三,对“四荒”资源使用权的招租要实行招、投标,必要时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同意,增强透明度,以防止暗箱操作,损害集体利益。

(四)建立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要鼓励家庭农场开发资源优势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项目,逐步形成家庭农场的产业特色和品牌优势。切实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积极帮助家庭农场与科研机构联合。搞好县、乡、村信息站点建设,及时向本地农场传递科技、种苗、价格、市场供求及有关政策法规信息。优化农庄发展环境,积极推行税费负担卡和挂牌保护制度,坚决杜绝“三乱”;建立治安联防网,严厉打击妨碍农庄经济发展的各种违法行为。

第五篇:新形势下典当行业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典当行业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

从2005年商务部会同公安部发布了《典当管理办法》至今已有十年,这是典当行业历经沉浮、发展壮大的十年。行业享受过伴随房地产业的暴利而坐收两分、三分月息的美好时光,也经历过小贷、融资租赁等类金融行业快速扩张并在规模上将典当远远甩在身后时的迷茫,更体会过经济下行周期清收贷款、处置绝当物时的艰难和无奈。

坦率的说,目前典当行业所处的大环境并不算好。首先,宏观经济仍在低位运行,矿产、钢铁、水泥、电缆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国务院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尚未显效,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订单量持续减少、应收账款回笼缓慢、银行抽贷等多方面困难,处于融资市场最底端的典当行服务着抗风险能力最弱的一批小微企业客户,企业遭遇困境也一步步将典当行拉入泥潭;其次,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国内实体经济的低迷令中国的资产价格显著承压,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商业房产的价格、交易量一再走低,且尚未出现回暖迹象。而这些滞销房产往往正是典当行最普遍的当物,许多进入司法诉讼程序的典当案件经历过多次拍卖、变卖后当物仍然流拍,最终典当行只能被动持有以资抵债的固化资产,抵债资产的变现和现金回收仍遥遥无期;再次,金融改革持续推进,民营银行的准入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已接近完成,今年上半年央行多次降息降准。降息促进企业融资成本下行,典当行的息费水平下滑在所难免;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银行业的利差将继续收窄,中小型银行将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倒逼其把资金投向贷款收益更高的中小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典当融资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典当行将不得不在风险更大的客户中劣中取优。

优质客户拓展乏力、风险资产清收困难、经营业绩下滑也开始令典当行业的经营者心生迷茫,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面对诸多发展的障碍,典当行业如何在新形势下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拟就此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差异化经营,在机动车抵、质押典当方面多做探索。

截至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54亿辆,近十年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显而易见,汽车已成为中国家庭除房产之外第二大非金融资产。作为典当公司重点服务对象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汽车保有量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从资产端观察,汽车典当存在较大的可拓展空间,同时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较少涉足的领域。而目前全行业典当业务中,汽车典当的占比微乎其微,差异化经营的探索可以在汽车典当上多作文章。

汽车典当主要包括以汽车为当物的质押典当和以汽车抵押增信的财产权利典当。前者汽车作为当物交付,绝当后主要还款来源为当物车辆的处置收入,其中二手车的鉴定评估是关键,还要妥善解决好质押车辆的保管问题;后者以股权或应收帐款等财产权利为当物,将汽车抵押作为增信手段,当物车辆将由抵押人继续使用,因此对借款人自身资质的考察尤为重要,有无实际的还款来源是业务决策的主要依据,抵押车辆的损失、失踪风险也需要重视。

两种模式下,绝当后车辆能否快速变现是机动车典当业务能否作出规模的决定因素。部分典当行尝试贷前与当户签订条件生效的委托买卖合同,约定发生绝当后客户委托典当行按评估价出售当物车辆,销售款扣除典当本息剩余退还给客户。事先签订委托买卖合同能够为绝当后典当行自行处置机动车提供法律依据,免于因复杂的司法处置流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这种业务模式仍需要得到当地车辆管理部门的认可,《机动车登记规定》解除质押备案需要机动车所有人和典当行共同申请,办理机动车转移登记也需要原产权人和现产权人共同到场确认,如果机动车所有人不配合典当行处置已绝当的车辆,那么在上述关键的解押、过户环节,当地车管所能否接受典当行的变通手段、行方便之门,将决定典当行风险资产处置的效率。建议典当行业协会加强与地方车辆管理部门的沟通,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争取监管部门的理解和配合。

二、深入农村地区,为农户、农业经营者提供典当融资服务。

农业经营的特点在于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与典当融资短小、灵活、快捷的特点相匹配。由于农产品的刚性需求和国家粮食收购补贴政策,与房地产企业、生产加工类和贸易类企业相比,农业生产经营的收入稳定,现金流向简单明朗,经营风险也较容易把控。另外,农作物种植、农禽养殖灾害风险、农机设备损坏风险、劳动者意外伤害风险等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也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解决。

建议具备条件的典当行成立自身的涉农业务经营团队,培养出一支懂农业、在一定农村区域内有影响力的队伍,和乡镇级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开展房产、农机设备小额抵押典当业务。还可以尝试与农业保险公司合作,利用其业务渠道,由农业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推荐项目,典当行决定发放贷款后给予其奖励。典当行自身也需要降低资金利率,改变过去高利贷的社会形象,这样才能得到农业经营者的认可,让广大农户、农村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者在有资金需求的时候,除了找银行、信用社,还能想到典当行。

三、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2013年《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防范外部风险传染的通知》“严禁商业银行向典当行和非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授信”,将典当行融资渠道彻底堵死,意味着典当行将无法运用财务杠杆,在市场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只能被动地接受经营业绩的下滑。作为经营资金的企业,没有杠杆就无法摆脱高费率,就无法突破逐渐被边缘化的宿命。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分流了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的客户,也对典当等类金融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另一方面,典当行通过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作,也能够打开困扰自身多年的融资桎梏。典当行的优势在于深耕线下多年积累的资产端客户资源,互联网金融平台则提供了线上较低成本的资金,目前从一些国有背景网贷平台上融资的成本在10%-12%左右,属于典当行能够接受的成本范围。典当行与P2P平台的主要合作方式为:典当行将既有线下客户的融资需求(或已有债权)推荐至线上平台发布借款标(或债权转让标),线上投资者购买借款标(或债权转让标),平台收取中介服务费,典当行承诺为借款标提供担保或到期后回购债权。通过P2P平台,典当行可以将财务杠杆用起来,改变过去贷款规模对资本金的过度依赖,营销客户时保证手中有粮,也有底气提高利率定价的弹性。对于部分优质的企业,曾经和典当行有过接触但难以接受典当行较高的资金定价,典当行可以将这些优质客户介绍至合作的P2P平台,发标成功后典当行收取项目推荐费,获得表外业务收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典当行业的未来,最根本的要改变过去高定价服务于高风险客户的经营模式,资产端在坚持“小额分散”的基础上找到更为优质的客户,负债端多渠道融入低成本的资金,通过财务杠杆做大规模,通过资产质量的不断优化保障现金流的稳定,降低流动性风险,最终提升可持续的经营业绩,笔者认为这才是适合典当行业长期稳健发展的经营策略。

下载新形势下学生会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学生会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推进商洛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商洛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拉动投资、扩大消费,亦能加速农变居、增加就业岗位,更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凋发展。据测算,一个农民变成居......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探讨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探讨 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职业教育工作专门做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见全体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

    关于新形势下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思考(大全)

    新形势下做好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思考 中共汉寿县委老干局 周红艳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离退休干部群体呈现新变化,离休干部逐年渐少,相对年龄轻、知识新的退休干部逐年增加;......

    新形势下加强部队管理几点思考(推荐)

    滇池大队课题组: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消防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日益繁重和部队职能使命不断拓展,部队管理教育工作面临着许......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思考党群关系是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对所有政党如此,对共产党更是如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保持密切而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党的先......

    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思考刘法贵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分工会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规模达到世界第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形势下,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贯彻......

    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的思考共产党人在为党的事业奋斗毕生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党性修养。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实践......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区国房局-XX)通过深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论群众工作》一书,我对 “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古训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