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风》论文
1学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吕华君 黄伟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肥230601)
【摘要】
学风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要素,包括学生学风、教风、班风和校风四个方面。当前学风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学习方法不对路、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缺乏求真精神。文章从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四大方面分析了学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从四个基本要素:学风、教风、班风、校风,建设高校校园文化。
关键词:学风高校 校园文化 基本要素
高校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其中精神文化是最核心内容,具体体现为学风、教风、班风、校风等方面,其中学风贯穿建设始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由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班风、校风四部分构成。
通常学风有两种含义,一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二指学校师生员工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本文主要是以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作为学风的内涵,而学风的外延则系高校师生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包括:学习的主动性,情绪饱满,毅力顽强,态度认真等[1]。
一、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及限制性因素
当前高校中的整体学风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限制性因素可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大方面来分析。
(一)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1、学习方法不对路
进入高校后很多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差,对于“独立自主”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不能适应,不能从被动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模式。一方面,缺乏学习目标和对自身实际的正确分析,无法制定严格有效的短期学习计划并完成长远的人生规划。另一方面,片面依赖高校课本,缺乏课外知识量积累,就无法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达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学生的知1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专项课题立项项目(皖思研会函[2012]2号文)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肥230601
作者简介:吕华君(1989),女,研究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Nuna2009@163.com。
导师姓名 黄伟(1954),男,合肥师范学院思政部教授,***,安徽大学硕士生导师。
识水平得不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习动力就会降低[2]。
2、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客观上,学生的上课出勤率、早晚自习出勤率呈下降趋势,而学生缺交作业和考试不及格率却呈上升趋势,抄袭和作弊人数增多。主观上,一些学生深感到竞争压力,却不愿刻苦学习;想取得好成绩,但又不踏实努力。思想观念上的功利主义和片面追求自我实现使学生浮躁不踏实,缺乏学习中应有的艰苦奋斗精神,结果到了考前熬夜突击,仅靠强化记忆,只会助长学生的惰性,无法培养出有进取心的合格社会人才。
3、缺乏求真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一些负面思潮也渗透到大学校园,如急功近利、虚假浮夸、拿来主义。一些教师在学术上不思进取,不用心汲取新知识、思考新问题,而又有评估职称的压力,故在研究上急功近利,抄袭、剽窃、改头换面地移植别人文章;在教学工作上专做表面文章,对学生不甚了了;而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习上无法有进展,也奉行拿来主义。求真精神的缺乏,使校园文化出现虚假繁荣景象,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积极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限制性因素
1、学生因素
个人价值取向、人生目标、学习动机、责任感、成就动机等方面无不影响着学风,但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学习模式被动。大学学习模式是主动求学,与中学阶段的被动、应试学习模式有明显差异。很多大学生未及时改变观念,摆脱自身的依赖心理,出现多种问题,导致畏惧心理的产生,形成心理落差,丧失学习信心。第二,缺乏学习理想。一些大学生缺乏崇高的理想、长远的奋斗目标,他们认为不必再担心高考竞争压力,放松了自我不断完善的要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入学后就丧失了人生追求和人生目标。第三,学习价值观模糊。对于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价值没有思考,或者思考之后没有答案,或者认为学习就是为找工作、得奖金、打发时间。
2、教师因素
第一,科研能力不足。高校教师职称考评重要指标就是学术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这对个人专业知识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深厚的专业知识,还有具备联系实际的科研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教师治学能力不足又不能脚踏实地潜心研究,故靠抄袭、剽窃、移植他人作品出成果,恶化了学术风气。第二,教学管理不佳。良好的学风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教师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开发。因此,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的疏漏影响着优良学风的构建。第三,师德风尚缺乏。由于评职等压力和市场经济副作用影响,导致高校教师重
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不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缺乏应有的职业和道德素养,学生必然嗤之以鼻,产生厌学怠学的不良风气[3]。
3、学校因素
第一,教学环境差。校领导片面追求效益,扩招创收,而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学风方面的举措甚少,课程设置和修读方式的不合理,教法老套,内容陈旧,对学生学习的又缺乏管理、监督和约束。第二,教职工待遇低。教师群体的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普遍偏低,与社会对他们职业形象的要求不成正比。教学人员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自身的价值没有受到肯定,严重损害了教师学习和教学积极性。第三,教学监管弱。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不严、课程考核的考风考纪不严等管理漏洞,往往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和侥幸心理,放松了对平时学习的要求。另外,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学习动态了解和关心的力度不够。第四,考评制度单一。目前对学生的主要考核形式就是考试,师生的考核评价制度、奖惩制度、检查力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公现象。不少高校盲目攀比,对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科研成果等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不少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同时,教师考核只看科研数量,急功近利之下很难出高质量的成果。
4、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家庭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是是学生的经济来源和学习动力。家庭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来源,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规划。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孩子进入大学后,家长对孩子在思想和学习方面的关心少了,而把全部爱都倾注到生活上,给孩子提供过分充分的资金享受生活,导致思想上的松懈、学业上的惰性、纪律上的散慢。
社会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使一些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负面思潮,渗透到大学并冲击着大学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人们对实用性和技能性强的知识趋之若鹜而对基础知识兴趣不强,导致学风不纯。而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知识的传递从时空上改变了大学的教学方式,有些信息对学校教学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负效应,例如造成少数大学生不思进取,专业思想淡薄,学习兴趣不浓,沉迷于电脑游戏和聊天。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4]。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建设高校校园文化,需从学风、教风、班风和校风四大基本要素入手。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要素之一:学风
这里的学风指狭义的学风,指全体学生在学习目的、态度以及方法上逐步
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5]。建设学风需要做好:第一,明确学习方向,转变学习模式。学生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然后,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一般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通过短期计划的制定和实现起到激励自身的作用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进而开展下一阶段的计划实现;同时,变被动地教师监管模式为主动的自我监督模式,通过教师的教课内容拓展思路,重点掌握整合知识的能力和看问题的思辨性。第二,树立马克思主义观。良好学风的创建也要有正确价值观导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事实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紧密结合。抵制不良思潮,不贪图短暂安逸享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个人成长,在良好的学风氛围中,把练好本领以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作为奋斗目标。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要素之二:教风
教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稳定的工作目的、态度、行为、教学风发和道德素质、专业知识水平、教育学心理学素养的总和[6]。教风建设包括: 第一,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职业素质。目前教师职后培训的基本形式是理论知识讲解,故教师应自觉进修业务,通过短期培训、访学、攻读学位等继续教育形式,不断开拓视野,提高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可通过参加培训班、参加网络课程汲取新知识;同时,教师应在平时工作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知识,通过个人实践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7]。第二,积极开拓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要改传统的封闭式、注入式、单项式教学为开放式、对话式、双向式教学,把教学同社会实践、学术研究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联系起来[8];另一方面,应将社会热点与课程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视屏提高教学手段,通过与时俱进的教育手段改进教学,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现实生活中,如果老师爱岗敬业、治教严谨、作风踏实、积极创新,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将会起到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矫正学生不良习惯。反之,如果老师治教不严,对学生和教学不负责任,必导致消极作用,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助长厌学怠学的不良风气。故教师应有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加强自身师德建设。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要素之三:班风
班风是集体成员的团体意识、共同心理趋向和共同行为的精神概括。优良班风的应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发挥辅导员作用,了解学生动态。辅导员工作作用不可估量,可通过多种形式营造学风班良好氛围,如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了解个班学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定期给学生介绍专业发展动态以及专业考研就业情况等,树立学习信心;建立完善家长联系制度,形成学风建设合力;根据学
生志向和个性制定发展规划,增加其学习动力,减少学习盲目性[9]。第二,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干部带头示范。集体的行为标准,对于群体具有指导和约束功能,而班集体要保障良好的班风,需要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明确奖惩规范。故对损害他人的行为应予以抵制,支持健康的并约束不良的习惯、风气、倾向,由学生干部群带头示范并建立学生监督机制,形成民主团结的和谐氛围,促进学生养成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第三,以优良学风促进良好班风建设。学风是班风的核心,良好班风又能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优良的班风建设是培养优良学风建设主体的重要因素,使得学生置身于一种和谐的文化环境中并能够被这种良好的风气所同化,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故应该以学风带动良好班风的形成,塑造积极健康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最终在学风和教风互动,形成良好班风的氛围中,促成优良校风的形成。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要素之四:校风
校风,是指在共同目标和认识的基础上,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过集体努力所形成的一种稳定、共同的心理倾向和行为风尚。包括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10]。构建优良校风:第一,发挥校领导作用,引领优良校风。校领导的精神状态、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对校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故校领导要具有高瞻远瞩的精神,充分意识到校风建设的重要性,力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学校章程,积极改进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定期更换落后的仪器设备,敦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拓创新;要把理论联系实际,将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结合本校优势资源,开创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第二,推进制度建设,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明确教学理念,规范课程教学和考风考纪,严格依章办事、从严执教、从严管理,真正发挥教学管理对学风的培育和引导作用;创新考核机制。完善学生学分制,健全试题库制度,变单一的笔试为笔试与口试、文化与技能、期终考核与平时考察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将名师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相结合。推进教职工多重考核制度,既看科研也看教学,改善教职工待遇,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11]。第三,以教风、学风推动校风建设。校风作为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度和倾向,是教风和学风的综合反映,两者合二为一,即形成校风,所以有了好的教风与学风,好的校风也就蔚然形成了。第四,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抵制不良风气。要把握好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保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学校应采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及远程教学等教学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抵制来自网络和现实的不良思想的腐蚀,并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新体系[12]。
总之,虽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很多弊端和限制性因素,但是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学风的四个方面: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班风和校风的有力建设,不仅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和增进学术界科研成果积极开发的提供了动力,更是为促进班级、学校优良风气形成进而推动高校校园优良文化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汪晓伟.浅析学风建设与学校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195.[2]刘一鸣.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生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66-167.[3]陈晓,李建晶.班风和教风建设促学风建设[J].考试周刊,2012(24):188
[4] [9]马淑清.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1,122
[5]刘一鸣.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生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66-167
[6] [7] [10] [12]乔纯.高校师生学风及相关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高等教育学,2008:14,44-45,14,49
[8]刘佳.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218-219
[11]徐习军,夏建文.论大学生学风养成与全面成才.思想教育研究
[J],2008(6):68-69
第二篇:学风论文3
树卓大校风,育卓大人才,成功卓大人
一所学校的校风与教风、学风和考风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完全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教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她的根基是不牢固的,单薄的,学生所受的干扰也势必会波及到内心的平静——就像风浪波及到航行的小船。由此看,校风的形成必须依靠完善的“外在”环境与“内在”环境双重的作用,即:教风和考风等都会影响到校风的建设。本质上讲,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处理不好这一问题,要想把学校推向名副其实的“一流”和培养出大批经世致用的高质量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谈。
一、教风、学风、考风与校风的内在关系
所谓校风就是一所学校的风气。即全体教师、职工、学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特有风尚。它包括学校领导和机关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等。它是一种学校集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教风和学风构成校风。教风:就是学校教育的风气。教风严,校风成;学风:是指学习方面的风气。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指其在一定人生观、学习动机、追求目标的支配下,在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精神、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它既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考风即为应试道德,是一种风气、一种风尚、一种大家公认的道德规范。
教风、学风、考风从教学体系上看,主体表现为:教育者,受教
育者及教育措施,也称为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是主导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教育措施是指所包括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它既包括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又包括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教风、学风、考风及校风。四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缺一不可。校风学风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软件,又是硬件。校风的主体是学风,学风是教风的反映和摄影,考风是学风的表象,学风制约着考风,考风影响着学风,校风的建立,学风是关键,学风也是一种文明的象征。而教风和考风直接促进了学风。通过紧紧抓住教风、学风和考风的建设,才能达到校风建设的最高标准。
学风的主体是学生;教风的主体是教师;而教师的教育对象又是学生。所以,一个学校的内核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来支撑,要想树立良好的校风,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即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从理论上讲,包含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授业者与受业者的关系。师生关系反映在沟通水平、情感距离、彼此地位等方面。师生关系的表现主要在“教师观”与“学生观”的认识上存有差异,这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作为教师强调的是教学态度和业务能力,而学生需要的是一种关心理解和尊重。如果以上差异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从而直接影响教风和学风的关
系。从现实上看,师生关系还存在一种经济关系,即:买卖关系,这种“买卖关系”是教育界的创新思维,也是教育行业有待探讨的课题。有了一个好的学风才能培养出经世致用的人才。
二、夯实教风基盘,打造教育“新航母”
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推进教育的发展。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对教师要求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大学生的成长做出奉献;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人师表是确立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当今的学习时代,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考验,要求教师:“当好学习者,才能当好教育者,要始终是一个好教育者,必须始终是一个好学习者”。心灵的丰富是除却物质以外的另一种境界,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丰富心灵,才能做到:“不为名利,甘为人梯”。
人们对教师职业认定为:“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对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尔基说得好:“人的天赋象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由此看来,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能使每个学生的“天赋”都“燃烧”起来,教师不但要付出一定艰辛,还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对教师要求,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地汲取知识,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
获得知识的“源头活水”。
2.不但要有“招架之功”,还要具备“还手之力”
教学好比传道,所以对教师而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道术。二十一世纪的教学领域已不能成为传统教育的翻版,“教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对教师的知识层面的一种挑战。“渊博的知识”适用于“招架之功”,而对新世纪教学是否具备了“还手之力”呢?卓大对教师提出了高起点要求,对教学方式以特有的2-6-2教学为基点,逐步培养适应教学新思路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以“不依赖教材,但又不脱离教材”的授课方式展开教学。这一举措体现了卓达大学办学的独有特色。
教学作为一个系统,自然也存在组织和方法的过程,特别是当教学过程从教导式转向自主式、对话式、探究式的活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会发生碰撞 — 这不是一种对概念、命题或观念的认同,而是一个消解、转化、升华的过程。通过自主参与对话和探究活动而扩展自我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习的学习兴趣。研究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积极性高,他就能发挥其他全部才能的80%--90%,反之,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30%。另外,要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好比用跑一百米的速度跑一万米,谁坚持不懈,谁就能成功。一个学校的走向是由教师决定的,在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又决定了学生的走向。也就是说,学校只有好的办学里理念还不够,还必须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来达到教学相长,即教师与学生来作出“实施”和付出辛勤培育的“执行”,三者缺一不可。对教师来讲,体现在治学的严谨、科学的创新,以及对“人”、对学校的全方位的负责等等;对学生来讲,体现在对
知识的强烈渴求,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或巩固的关注,以及对光明的向往等。只有与之相协同的起推动作用的条件确立后,真正意义上的“育人”方可实现,否则,欲速则不达。教学上,实行2-6-2教学模式;在知识能力、实践技能,创新思维的学习上保证为学生发展提供雄厚的基础。定期安排学生通过实践——到卓达集团实习,使学生学会在工作中如何去掉盲点、寻找支点、发挥亮点,并且在学会怎样做人、出世的基础上,学会团体治事的本领。卓达集团的实践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未来发展的机会。
所谓“头脑风暴”,是指运用人的智慧去冲击问题,他采用开会形式组织人们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当一个与会者提出一种设想或看法后,就会激发其他成员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又会激发更多更好的联想,这样就形成了一股“头脑风暴”。由于个人在起点、掌握的材料、观擦问题的角度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各自独特的见解,然后,通过互相间的启发、比较甚至是请问、责难,可在段时间内产生解决某一问题的许许多多的方法。想法越多,最后得到有价值见解的可能性也越大。他既是开拓人们思路的训练方法,也是使人们产生具有创造设想,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解决问题的好途径。
3.塑造健全的人格,是育人的关键
健全科学的教育要把人先培养成人,然后再来谈成才的事。一个“成才”的人,不一定就是个心智健全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成为幸福、成功的人;而一个心智健全、有胆识有毅力的人,往往离幸福、成功最近。一个人人格的塑造,毫无疑问是人生的根基。
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做人比做学问重要,有人说,一个学生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这话谁不准确,但也有一定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非常重要。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卓达大学运用民办大学的独创权力,创造一种全新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社会“,并让卓大的学生懂得:“关怀自己,首先关怀别人;为自己负责任,首先对别人负责任。” 一个大写的“人”应当是文明的,什么是文明?讲秩序是一种文明、尊重他人是一种文明…穿戴整洁是一种文明。怎样才能做一个正直的人?…国法、校规、班级纪律,这些都是我们的准则。我们只能遵守,不能违背,我们不仅自己要遵守,而且要监督和帮助他人的行为。同时,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心是人们要求社会集体对自己力量信任和人格尊重的一种感情,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相信自己和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能够获得成功。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发掘内在的潜力,有效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只要找到路
就不怕路远
1.找准切入点,变被动为主动
正如尼采所说:“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作为大学生,我们为什么而学?为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情;为促进社会进步;也为自己的衣食生存;为自己的荣益名声,为自己的有为人生……看你的学习目标是否已经明确,看你的学习兴趣是否日益浓厚,看你的学习意志是否坚韧刚强,看你的学习基础是否牢固扎实,看你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有效。
还有一位哲学大师增说过:“教只能给予推动,使学生自己去找到必须认识的东西。” 学习是一苦差使,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但也有人把苦事变成了乐事,那是找到了学习的意义。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才是真正的学习,才是真正在为自己的生命喝彩而努力!怎样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是确立学习观的关键。
2.找准学习目标,变眼前 为长远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聪明的人学会学习,愚蠢的人不懂学习,平庸的人只顾学习。”此话很有道理。怎样学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学习是对生命的充实,对心灵的扩展,这种充实和扩展指向无限多的方向。在这个终身学习观已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的今天,我们要拿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好乐之者”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去争取自己成功的人生。在大学校园内,我们随时看到一些同学,抓住一切时机,努力学习,我想这些同学一定是找准了自己的目标,有目的去补充知识。这就是学习目的明确;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虽然坚持学习,但目标还不清楚,存在一种浮躁心理。有的甚至对前途充满着浪漫的遐想,可又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大学,这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当你一踏进它的门,就应该明白,你已经从孩子变成了大人。一个人在大学读书,在获得大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获得学习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方法论。如果没有学习到有用的方法论,学得的知识就会成为死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遇到很多麻烦。
学习方略:一是要明确学习目的。
如:注意收听看国内外事实新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读一本伟人传记(推荐:周恩来传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真对自己的思想弱点,找一句或写一句能够医治这一弱点的“座右铭”,贴在醒目处;每天用十五分钟左右时间写日记,问自己三个问题: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今天最大的不是是什么?明天有什么打算?
二是在大学期间,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特有的以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行动在实现一个一个的目标中去体味喜悦、争强自信心。学校的学习是知识的掌握,而实习的学习却是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实习又是一种目标追求的体验,也是一种知识能量的释放,同时又是知识的吸取,用伟人毛泽东的话说这叫做“吐故纳新”。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体系,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3.找到学习乐趣,变无趣为有趣
如何从学习中找到学习乐趣,是检验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的态度。首先,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明晰学习的整个过程,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习才有热情、也会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如果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就是一种负担;如果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是一种享受。其次,要学会自我激励,为了不断激发自我的激情和情绪,建议同学大量阅读有关书籍。读书可以丰富自己、“武装”自己。读书就是生活,只有给自己一个推动,才能获得强劲的学习激情。另外,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高贵。
在学习生涯中,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很重要,尽量让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时时保持一种“学”的最佳状态和激情,做到不厌倦。正如诗人流沙河说的那样:“一日不读书便觉
得面目可憎”。据说,目前有位十几岁的小作家,记者采访她时说:“没有书读简直是一种煎熬,有时,只要是有文字的东西都拿来看,甚至在乘共车时,对路边的招牌及广告也不放过。”还有一书痴,有一次出差忘了带书,很自责。没办法,对着一张多年的旧报看了半宿。对此,我想,只有受益者,才能达到如此“境界”。这是了不起的行为,这是对知识渴求的表现。试想,我们学校的学生都形成这种读书习惯,以读书的情趣来促进学习的兴趣,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成为“传统”,而这一良好的学风是颠扑不破的。
4.找到积累秘诀,变零散为系统
杨校长曾经说过:“有本事的人,一半改造自己,一半改造外部”。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学会从观察中学习,从思考中学习,从学习中学习,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学会改造自己。
学习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通过感知、感觉和知觉去观察物质或事物的形成规律,从中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形成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最终得到知识积累的目的。大家都知道,作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而且还形成了世界观、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大学学习的特点具有广博性、专精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客观的现实为我们提供了知识的海洋,看我们怎样去寻找,寻找知识的能力本身就很有价值。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对知识评价时说: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知识渊博的人见解比较深刻,思考比较周密,而且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常有远见,预测也比较准确。在今天的知识爆炸时代,获取知识靠能力,运用知识靠能力,创新知识更要靠能力,卓大为我们打开
了思想的大门,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舞台,我们要把成功的渴望与信心紧紧地握在手中,去实现我们的梦想。没有一定的知识贮备,无论在哪一领域发展,都不会有大的作为,更不可能拥有“远行”的能力。一切成功的事例无不说明了这一问题的成立。
大学实习的过程也是对知识和阅历检验的过程。有位名人说:“阅历是一种知识,知识又是经验的积累。”实习使学生更贴近社会,是丰富和认识生活的渠道;也是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磨练。实习能及时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激发出可望再学习的动力,从而形成一种学习与实践明朗化的教学体系,使知识得到了提炼、学习得到了升华、理论得到了检验、心灵得到了丰富。“一个人就像一个钻石,需要一次一次切割,才更能增加光彩。”然而,卓大的2-6-2教学模式提供了这一“切割”的“武器”。
如果你走进卓大,溶入其中,你就会感到卓大精神在向你召唤,向你呼喊,你会感到生命的张力,感到心的有力跳动。
企业家高管班
何艳荣 二00三年五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学风建设论文
文章标题:学风建设论文-以学风促党风靠实干树形象
学风建设在党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置于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首位,进一步凸显出学风建设在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的深刻要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时代主题。作为领导干部,要担负起并切实履行好这一重大而
光荣的历史使命,必须更加自觉地大兴学习钻研之风和务实创新之风,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状态、政治责任、不懈追求,在学习中坚定信念、陶冶情操、增强本领,树过硬作风、创一流业绩,以良好的学风建设带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的进一步明显好转,做到精力更加集中、工作更加用心、作风更加扎实,努力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
加强学风建设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学习、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惟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各项工作。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主创新及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知然后行,行起于知。如果不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刻苦学习,就难以深刻领会这些重大创新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就难以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就难以胜任肩负的责任。
作为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一线的领导干部,要自觉克服“无所谓、差不多、怕吃苦”的错误思想倾向,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坚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克服惰性,争取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自觉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推进学风建设,做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勤于创新的表率。特别是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自己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学”上动脑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勤”是基础,“好”是关键,“学”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是检验领导干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学习热情很高,工作干劲很足,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有时候事与愿违,甚至出力不讨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理论学习不够、政策理解不深、实践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效、丰富实践经验,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毫无疑问,一个理论水平不高、政策把握不准、问题研究不透的领导干部,是无法适应新形势、推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的。作为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夯实理论基础、加强思想改造、坚定政治立场,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辨明前进方向,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要加强对现代经济知识、法律法规、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知识的学习,登高望远,居安思危,修身养德,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协调利益关系、务实创新以及抵御各种诱惑和接受各种考验的能力,构筑起坚固的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自觉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善于借鉴、研究、掌握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外地最新经验、基层最新创造、群众最新诉求,努力提高对做好工作规律性的认识,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求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正确思路、工作措施,转化成为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丰硕成果。
加强学风建设要在“用”上做文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成果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作为领导干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始终把学习的着力点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上。当前,要根据山东省委、青岛市委的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准确分析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工作指导上实
现由加快发展向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发展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
结合平度实际,要紧紧围绕青岛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融入青岛、接轨半岛、兼收并蓄、乘势而上”的发展理念,抢抓青岛加大对平度市的扶持力度、青平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两
大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真抓实干,在又好又快发展中不断增强“硬实力”和“软实力”。着眼于夯实富民强市的经济基础,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构建以机械电子、汽车配件、食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实施集约经营,做大做强集群经济。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高端特色品牌农业,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协会联结、农民广泛参与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产业化运作机制;继续唱响“四季节庆歌”,更多地开辟农民增收门路。扎实推进旧城更新改造,实施内涵挖潜,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城市经济,繁荣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孔繁森为楷模,把爱人民作为爱的最高境界,以人为本,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重民生、解民忧,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完善“正科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农村特困家庭活动”的长效机制,把这一得民心、顺民意的务实之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实施好农村除氟改水、村村通油路等10件实事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学风建设论文-以学风促党风靠实干树形象》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学风建设论文-以学风促党风靠实干树形象。
第四篇:谈学风树新风论文
谈学风树新风论文
工程技术学院
2013级应电【2】班
姓名XXX
2014.04.28
对学风的认识与思考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具体来说,学风即为学校的学习风气,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学风是学生学习目的观的基本体现。
一、大学生学风问题令人反思教学与管理中的师生关系。
从终生教育的立场和人类知识的发展来看,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它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它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责任感。然而,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忙于教学和其行政事务多,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少;业务教师承受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都比较大,课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有的教师仍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内在学习动力得不到升华;更有极少数教师存在责任心淡簿、履行职责不到位的情况,那么在这里我们是否能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其根源究竟在学风还是教风。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大学生惰性太强”、“学风太差”,不光出现了大面积逃课,还有大面积补考、大面积退学。于是,有人说扩招后大学生的生源质量下降了,有人说“80后”一代普遍自由散漫,有人说电脑、网络是个大毒瘤耽误了一代孩子„„
图书馆、自习室总是满满当当,占座手段花样翻新,传统的放本书占座法已经失效,有些学生多次找学校提出要求早5:00出宿舍楼去自习,在周六周日清早6点就跑到教学楼前等着开门,又给我们呈现出大学生的另一个形象。看看这劲头,谁能说现在的大学生不爱学习?
逃课成风和占座火爆形成的巨大反差引人深思。在如今的大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最强,原因很简单,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超过以往任何一代大学生,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所面对的任务和要求更为复杂和多样,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不仅要考量学习成绩,还要考查综合素质、社会实践等等。为了4年之后以及更长远的未来,很多学生从大一起就开始奋斗了。学生逃课,究竟是学风差还是教风差?其实逃课就是在选课。在任何一所高校,都会有一批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师;都会有一些老师的课堂永远是爆满状态,都会有一些老师的课程因为选修人数太多,学校不得不限制人数。但遗憾的是,能如此受欢迎的课程和老师还不够多。
近来,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管理,陆续出台了一些规定,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给本科生授课,教师必须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和职称评定挂起钩。这些举措固然必要,但问题在于,这些老师即便上了讲台,即便当了班主任又如何保证其对教学、对班级管理全身心投入?如果教师对此本身没有热情,他会去不断学习更新课程内容吗?会去想法设法改进教学与管理方法吗?
现在,我们在解决了“谁”给学生上课,“谁”参与学生管理的问题后,下一步要解决的也许就是教风问题了,想办法让这些走上讲台走进班级的人能够热情、真诚、认真地面对教学和学生,而不是敷衍和懈怠。
二、解决的办法
1.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按照人才培养与学风建设基本规律办事。
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工作;学风建设不仅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工作,也应该是和教风、机关作风、乃至校风建设整合在一起的工作;学风建设不仅要抓考风、抓学习纪律这样一些环节,还关系到教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只有全校齐抓共管、一以贯之、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取得学风建设的实效。
2.健全组织、加强队伍、落到实处,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学院应成立相应的机构,牵头主抓这项工作,在辅导员加班主任的工作模式中,要让教学水平较高、人生阅历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进行全面指导的教师担任低年级班主任,重点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要加强优良学风班和优良考风系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业动态;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作好学生个体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管理,着力发挥学生公寓、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学生评教、严格质量监控、实施岗位培训、树立优良教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3.深化教学改革,营造氛围、激活机制、拓展舞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从根本上说,只有加快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步伐,加快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的演变步伐,加快完善学分制、建立更具激励性的学习制度的步伐,加快实现学生自主创造学习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使学风得到好转。
第五篇:班级学风建设论文
班级学风建设
[论文摘要]学风建设一直是班级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一个班级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班班风的形成。从学生入学初始,班主任便开始了班级学风的养成。然而,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她们是变化和成长中的个体,因此,学风建设也存在着众多的变化因素。如何针对班级特点进行有效的学风建设便成为班主任的工作重点。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高中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跨世纪新人,适应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会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够工作者应立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面对新时期不容
回避的任务和目前学生的现状,我将以班级为例,以其切身感受谈一谈学风的建设。
一个班级的学风建设是衡量和评价这个班级学生素养,班级的环境以及班级体是否优良的重要标志。而一个班级学风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声誉及发展。
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映。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必将外显地或潜隐地指导着、支配着学习主体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它表现出独立性、差异性、可塑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校紧紧围绕学生“成才”这一中心任务,提出加强和优化各班的学风建设,同时这也是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学风建设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由教育者引导和被教育者自主完善的过程。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将学风建设更有效率的深入下去?我将以本班为例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背景目前学风的现状
本班是中职班级,学生不仅在校必须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还要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观察后,我总结出学生集体的特点,即性格差异大,总体反应比较迅速,灵活,但是比较浮躁。她们对知识的习得掌握的很快,不过止于表层而不能深入的思考,对于知识的遗忘也较快。
二、思考产生现状的原因
(一)思想不重视
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为什么学以及怎么学。在平时的交谈中,他们流露出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的思想,而对于考试,大部分学生也是临时抱佛脚。这就造成她们对于日常学习的不重视。
(二)选择性学习
由于初中教学的特殊性,科目较多,而且出现了许多在小学不曾有过的学科,学生不免将目光转移到这些技能科目上,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于那些“经典”科目,学生未免就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加上很多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因此导致了她们的选择性学习,即对于部分科目,或者称之为感兴趣的科目认真对待,而对于那些相对枯燥的或者需要自主学习较多的科目,学生们就会出现应付的现象。
(三)不及时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也很多。前面提到了选择性学习,学生对于部分科目的学习重视不足,就导致了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及时有效的复习,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就相对浅薄,学习的效率也相对较低。
三、行动采取措施及结果
针对以上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笔者就我班为例采取了以下一系列的措施。
(一)整体行动
在班级中对于学生进行整体的辅导,不仅能节约大量的时间,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融入集体,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同时在集体中也有助于学生产生安全感,而不至于在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出现焦虑情绪。
1. 思想教育
加强德育教育,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思想上保证良好学风的形成。
每周通过班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深化,对学生进行当前时事政治教育以及结合重要节日和活动还对学生开展品育教育,征对生活中的在学校发生的各项违纪事件对学生进行正面点击教育,使学生受到启发,听后有所思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班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生活习惯较差,为杜绝坏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一是通过思想教育制定良好生活习惯的标准以待学生参照,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制定班规,控制学生的不自觉的坏习惯的延续,因得以贯之常抓不懈,我班男生宿舍卫生有了较大的起色,并为争创本学期的“文明寝室” 在努力;再则是通过借助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还通过挖坑、植树等劳动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的培养。
2.规范制度
首先,以抓不良班风带动班级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建立监督体系,制定班级管理条例,促进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体现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共同的追求目标,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监督,对班级不良班风进行举报,通过举报过来的情况进行即时的处理。并鼓励全班同学多举报,对举报情况属实予以奖励。通过举报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其次,抓班级的班委会队伍建设,进行全员管理,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已选自己信赖的班干部,管理自已,监督自己,从而促进良好学风形成。使班委真正的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使同学们感到管理与被管理,这样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我认为在班上形成一支较为团结合作、热心集体工作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的班委队伍是必要。我班班委的选举是在充分征求全班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班委实行了集体管理、分工合作、各负其责。更多的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角,治理好本班的学风建设。
最后,制定目标,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班级中开展了一些讨论学习的活动,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采取了奖励措施,同时把优秀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与前三名奖学金的评定作为奖励的对象,进行班级再奖励,更多的更好的奖励优秀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后进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良好学风的稳固。
从抓考风来促学风,学校科学的规范的制订了各门课程考试、严格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会考,并制定了相关考试作弊的处理意见,公布了上期作弊的人员名单对考试违纪的处理提高到了更高的范畴。上期我班学生考试三门不及格的有五人,个别人因作弊被挂科,对他们目前要学好有一定程度上的压力,通过协调,经过老师指导方法上的改善和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纠正,同学们的帮助,他们没有气馁,端正了学习态度,在这近一个月的学习中经过测试都有提高。学习气氛较好。
3.组织活动
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她们知识学习的效率。我发动了班委,分别组织了“单词王”选拔,辩论赛,打字大比拼,手工大赛等等活动,并选出了各项高手,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带动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从效果上看,学生非常投入,并涌现出一批专项高手。
4.树立典型
榜样的树立可以使得学生在短期内有一个小目标,同时可以优化班级的学习气氛。笔者在班级内部就尝试着评选每周十星。虽然这样的选拔在过去就曾经出现过,但是我进行了改良。学生在选票上不仅要写下心目中的每周十之星,还必须写下选择他的原因。在唱票过程中,读票的学生将该原因一并读出。通过观察我发现,虽然有的学生并没有被选上,但是当她们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并得知原因的时候,脸上瞬间出现了惊喜的表情。我在结果出来后,还对这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了大力的表扬,在随后的学习中,我发现这些学生更加努力,而且很多都在后来的评选中榜上有名。而在班级中,我还在墙上留出了一片园地,将该周十星的照片挂在墙上,其他的同学可以给他写寄语贴在照片周围,这对于该生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对于班级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二)局部行动
虽然整体行动有其优势,但是不利于个性发展。每位学生都有其特点,如果忽略了这些特点,就无法因材施教。因此,整体教育的同时,也必须有局部行动。
1.互助小组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学习较好的学生,任何一位学生都有成绩较好的一门科目。那么就让这些学生发挥其所长,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形成互助小组。我不仅在自己班级内部组成了各种互助小组,也在平行班级之间结成了互助小队,让学生自己评选队长,负责本队的学习任务,检查队员的学习效果。这不仅在班级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也在班级之间创设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2.谈心跟上
有的学生在某一个学习阶段会出现迷惘或者懈怠情绪,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班主任给予一定的指导及支持。因此在课余时间,与学生的谈心有时候显得尤为有效。这不仅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及鼓励,也对于教师了解及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风建设是一个贯穿学生在校期间始终的一项任务,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主动抓,常抓,并不断反思,找出相对有效的方式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为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