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CM苏海泉
摘要:从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出发,阐明和谐校园呼唤着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学生党员应该在学习、工作、思想和生活上发挥示范作用,重点探讨学生党员通过参与学校科学民主决策、促进素质教育、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和在服务社会中成才等途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建设大学和谐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和谐校园;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1X(2006)06-0670-0
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思想上先进,学习上名列前茅,工作上是榜样,生活上能严于律己,和谐校园建设召唤着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学生党员群体如何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在学生维权和学校科学决策中发挥作用
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就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学生党员作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在推进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作用。学生党员具有参与学校活动多、视野广、思想进步等普通同学不具有的优势,在学生维权和学校科学决策中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做到源头参与。学校涉及广大学生利益的各项方案在酝酿形成的过程中,召开研讨会或座谈会时要吸纳学生党员代表参加,学生党员作为广大学生的代言人能够真实反映和体现广大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在保证学校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上发挥作用。(王 仁.高校工会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J].科技教育,2006(1):77-78)二是促进学校事务公开和公平。学生党员作为信息员和联络员,是学校和广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针对这个特点,要把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作为促进学校事务公开与公平的重要载体,学生党员应积极承担民主监督与信息反馈工作,在校务公开的操作规范性和有效性上发挥作用。三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学生党员具有求真务实、民主意识和组织纪律性强的特点,他们可以通过学生党支部或直接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广大同学的意愿和要求,不断拓展和创新依法治校的形式和渠道,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当遇到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生党员能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上发挥作用。
二.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被确立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指导方针,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推进素质教育。在高校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成为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一大优势与特色。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一般表现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能发挥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示范作用。素质教育是活生生的实际行动,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广大学生党员是最积极的。就高校的实
际来看,学生党员在校内外各种文体活动和各级各类科技学术活动中,大多走在前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党员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身边的广大同学,使广大同学受到感染,并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素质拓展的行列中来,从而将高校的素质教育整体推向深入。二是组织作用。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除了学生本人的自觉主动参与之外,活动的组织者对各种活动的精心组织安排,由此促成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学到方法与知识更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由于学生干部大多由学生党员担任,因而各种活动的组织工作一般都是由学生党员负责。学生党员具有最了解广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及学习情况的特点,在活动的组织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紧贴学生实际,这样组织的活动就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并从中培养和锻炼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宣传教育作用。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做宣传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在高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广大学生党员这一群体,充分发挥他们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做大量的思想准备和宣传工作。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教育和影响广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或是直接以各种媒介形式宣传素质教育,他们既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又是素质教育的宣传者和推动者。通过学生教育学生,达到不教而教的最高教育目的。(周怡.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理论导刊,2001(3):53)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大学是传承文化的场所,是创造新文化的基地。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高度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培育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源于一所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先进文化积淀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结合,是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大学精神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党员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得体的行为处事方式,是大学精神的主要继承者和发扬者,学生党员在大学接受精神熏陶所形成的精神动力,不仅会对他的生活和将来从事的职业产生影响,而且会对他身边的同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正确的校园舆论是营造良好校风的关键。正确的校园舆论是在学校领导的各种组织下,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黑板报、校刊等传播渠道形成的,尤其是通过各种集会和教育活动,宣扬好人好事、好思想、好作风,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占领每个同学的头脑,影响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舆论环境。大学生党员具有理想信念比较坚定、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复杂矛盾、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侵蚀的特点,是良好校园舆论的主要制造者和传播者,能够传播积极、高雅、健康、进步的舆论,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营造良好的大学学风。学风是学校学习风气的体现,是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风不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还影响学校的招生、就业和社会地位,因此,学风问题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生党员具有远大的学习目标、崇高的理想,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较高的意志自觉性,是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典范,能为广大同学做出表率,是良好学风的主要营造者。学生党员还承担着帮助后进生、重点生共同进步的责任,其中监督同学不作弊、提高帮扶同学的学习成绩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四.在高校服务社会中发挥作用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神圣使命。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高校在建设和谐校园的同时,必须要让学生主体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自觉承担起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学生党员品学兼优、动手能力强,是服务社会的主要参与者,让他们走进社会、服务人民,更是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主要措施是搭建“社会需要、学科优势、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社会实践平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党员在认识社会中树立理想信念,在关注社会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在服务社会中促进成才就业。一是关注社会需要,倡导志愿服务。大学生党员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着眼于社会的实际需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既使学生党员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欢迎,提高学生党员的社会认同感,又使学生党员了解国情,了解社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最终形成双赢的局面。二是发挥学科优势,搭建服务平台。一般来说,学生党员都学习优秀,有知识优势,他们可以利用丰厚的知识储备、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社会。学生党员可以依托不同的学科,搭建平台。如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党员可以在实践中开展商业计划书的写作、市场调研、提出经营管理建议,法律专业的学生党员可以为服务地提供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等。三是围绕人才培养,促进成才就业。学生党员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为自己提供了一个锻炼提高的平台,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一个自我推销的平台。学生党员通过社会实践基地和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锻炼,从事志愿服务和科学研究,获得的许多科研成果也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提供了宝贵资料,提升了他们的科研实力和就业竞争力。(吴志功.让党员在服务中成长成材[J].北京教育,2006(2):20)
总之,充分发挥学生党员这个先进群体在提高学校科学决策能力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实施素质教育、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必将对和谐校园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
第二篇:学生党员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作为一个预备党员及班级团支部书记,对于我在能班级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我觉得班干部应该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也应该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所以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热情,努力为班级同学树立良好榜样。我觉得作为一个班干部就应该在班级建设中起到骨干作用、引领作用、桥梁纽带作用。一个优秀的班干团队还必须能够起到引领广大同学一起进步的作用,所以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提高自身,让自己朝着学习好、素质高的方向发展,我也主动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积极与他人交流、在积极的方面影响他人行为,因为这些都是班干部的基本素养。作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的我,积极代表老师向学生传动信息,也及 时向 老师反应同学中等一些情况。
作为一个预备党员及团干部,我首先是班级建设的支持者,每个学校的班风学风不仅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样它对每个个体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作为班干部的我一直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理解并拥护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支持班级建设中的各项措施的实施。
大学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一社会发展所亟需的人才正是大学所需培养的最佳人才,而班级正是为学校培养人才的摇篮。为了培养一个有创造能力的个体,便需要一个有创造性的环境。所以,在进行班级建设时,不能不顾及创新性这一问题。简而言之:班级建设不能流于呆板形式,缺乏变化,否则会产生“有怎么样的环境,就有怎么样的学生”,使学生的思想缺乏创新。因此,作为21世纪新时期的班干部,理应承担起新时期班风学风建设中的开拓者角色,不断地变革、不断地创新。
优良学风的建设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而班干部是架设在广大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一座桥梁。因此,班干部要真正地起到这个桥梁与纽带作用,这就要求我必须正确给自己以定位,在学风建设这个系统工程里,我对下要极力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对上更要做主动沟通与联系的工作,及时反映并处理广大同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协调校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共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一个良好学习风气的养成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而每个人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宿舍和班级风气的形成。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班干部,我以自己优良的品行、优秀的成绩、良好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周围同学共同进步的良好表率,从小处着手、以点带面,逐步扩大自身在班级建设中的影响。
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个人的,而只有完美的团队。”可见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众擎易举、众志成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就要求作为学生党员及班干部的我要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树立共同的目标、责任感、归属感,在班级中个人要服从集体。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在这个集体中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团队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日常学子生活中至关重要,只有将团队班级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听取班里其他成员的建议及意见,根据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尽量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在班级的总利益的前提下,所有人同心协力,共同进步。另外,作为学生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合理细致的分析的建议,尽量客观的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在班级如果是班级的每一个如是想,众志成城,在艰难的事也会解决,同心协力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是班级战胜一切的默契。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我知道作为一个预备党员我再在班级建设中所做的还不够,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可以做的更多更好,努力为班级服务。
第三篇: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上海金融学院党校第二分校
关于申报2010年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生党建课题的通知
各学员:
为鼓励党校学员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学习研究、总结学习经验,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党建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途径,增强大学生党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现将2010年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生党建课题申请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考题目
(一)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1.创新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形式
2.大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3.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4.学生党员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新探
(二)大学生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1.学生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责任的探讨
2.发挥党员精神,建设文明校园
3.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4.××学院精神的培育与弘扬问题研究
5.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
6.以党建带团建的思考
二、申请办法
申请者要围绕上述参考题目,结合所在院实际情况和自身专长,拟定题目,每组三至五人,并填写《2010年第一期培训班学生党建课题申请书》(见附件),一式2份,交党校办公室审核立项后派党校教师给予指导完成。咨询电话:68680936
三、评奖办法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颁发荣誉证书,纳入考核,推荐发表,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四、要求
1.字数2000以上。
2.结合实际,遵守论文写作道德规范。
3.申报截止时间:2010年4月27日。
4.课题完成时间:2010年5月28日
上海金融学院党校第二分校
2010年4月13日
附件
上海金融学院党校第二分校2010年第一期培训班
学生党建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课 题 负 责 人
所在院系会计学院会计系
申请日期
第四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如何发挥高校工会的作用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如何发挥高校工会的作用
摘要: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积极推动社会和谐是高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的群众组织,在推进和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性、创造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高校工会;和谐校园;作用
Abstract: The campus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an integral part, to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campus, and actively promote social harmony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mi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College teachers unions as a mass organization in promoting democracy and strengthening the school building, to mobilize the broad masses of staff to participate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Key words: Union College;harmonious campus;role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人,而人的成长在于教育,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是构建社会公平与和谐的根本之道,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加快构建和谐校园,积极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的群众组织,作为领导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和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性、创造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发展是前提。只有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广大师生员工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受益者。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人越是得到全面发展,就越能为学校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只有学校规模扩大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办学实力增强了,办学环境改善了,形象品牌提升了,职工收入增加了,才能促进校园和谐。近年来,陇东学院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坚持改革、发展,使校园面积由原来的180多亩发展到现在拥有两个校区的1200多亩,学生人数从1999年的不足三千人发展到现在的一万多人;实现了从单一的师范性向综合性、从专科院校向本科院校发展的转变,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统一。当前,高等教育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传统教学与社会服务,贫困资助与就业服务,个性张扬与严格管理,银行贷款与职工收入,两校管理与资源共享等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问题。教育和引导教职工增强市场意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工会组织既要促进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聘任机制和“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绩效办法的完善,形成竞争机制,又要以“教代会”、“职代会”为平台,推进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的利益,把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引导到学校发展上来,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教职工。
二、围绕中心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学校建设的发展目标,明确定位,找准载体,服务职工,使工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把“以人为本”、“人的和谐发展”的理念贯穿在工会工作的始终。人的动机和人的需要;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摒弃强迫性的、被动性的做法,而采用人性化的,互动型的方法。努力创建教职工平等和谐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校园文化环境。把培育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知识型职工队伍摆到重要日程。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教学评优赛”、“岗位技能赛”、“课件制作赛”以及听课评课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勤奋学习,提高素质,教书育人;通过 “质询会”、“作风评议”以及“提案征求”、“职工信(下转第7页)(上接第21页)教箱”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和“工会积极分子”,家庭读书活动等,保持与广大职工的密切联系,心系教职工,服务教职工。
营造健康文明,充满活力的文化环境。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满足教职工多样性、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给教职工送去各种物质形式的和精神形式的关爱。通过大力开展教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教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职工生活质量,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依靠校园文化这一无形的精神力量,把教职工的注意力、兴奋点不断地引导到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上,让学校的办学目标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理想。
三、坚持核心价值,引领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校园是否和谐,首要的就在于是否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方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标方向建立的根本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倡导学术平等与学术自由,培养广大师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尊重差异性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性中形成共识,使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动融合,相互促进,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学术研究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包容、文明、创新的校园。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进行共同理想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用共同理想凝聚和鼓舞广大教职工,使之转化为教职工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进而转化成广大教职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动力和积极性,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教职工成为加快学校发展的参与者。
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引导教职工,培养教职工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把爱国情怀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行动,通过评选和表彰先进人物的方式,激励教职工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人生价值,发挥作用。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校园共同的道德基础,形成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自强精神。发挥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用他们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感召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到以学为师,以身为范,使校园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基地和辐射源。
四、发挥维权职能,保证和谐校园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作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高校工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切实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应该把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和谐校园构建中发挥自身作用的根本点和切入点。努力拓宽和疏通源头参与的渠道,保障教职工的参与权。学校工会组织要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使学校改革政策和方案充分反映教职工的意愿,使教职工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体现。
加大校务公开,扩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建立教职工了解学校重大事项的信息平台,是教职工及时全面地了解学校特别是涉及学校发展和教职工利益的信息。坚持教职工信息通报制度,财务预算和执行情况的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如职称评审、津贴发放、干部选拔、奖优评先等公示制度,最大限度的维护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把领导决策成为广大教职工的共识,把学校的发展计划变成广大教职工的共同行动。切实加强民主管理,落实教职工的监督权。工会组织不仅要代表广大教职工参好政、代好言,而且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落实教职工的监督权方面积极探索有效机制。认真落实“教代会”提案,开展专项工作如招生、津贴发放、财务执行的质询、组织教职工代表对基建进行现场巡查,监督物资设备招标等。对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转递,督促办理,做到事事有回答,件件有落实。
总之,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不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工会组织要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定准位置,履行职责,不断探索和创新和谐校园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机制,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第五篇:论大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论大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一、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1.和谐校园的内涵
综合多数论者的意见,我们认为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外和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个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和谐是以事物的矛盾和差异为前提的,和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和谐是发展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化中的统一。和谐,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和谐校园要求构成校园的各子系统、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校园充满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和发展力,校园管理体制科学化、教学与科研体制有效化、后勤保障机制人本化、校园系统与外在环境协调统一,实现科学发展的理想校园。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是塑造身心和谐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塑造体现于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和谐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传播文明的重要基地。教育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按其实现形式可以分为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承担两大功能,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技能的培养,二是对学生的进行人格塑造与培养。从学校教育的使命来看,它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授知识、确立人生价值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作为基础性工程,这是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所以要高度重视校园整体文化氛围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创造出适宜人才成长的和谐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质人才。只有高校校园和谐了,才会给人才培养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才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和谐校园建设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就是要让“学安于学”。
二、“学不安学”影响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在高校,有两大群体:一是管理、服务人员与教师群体,一是学生群体。高校的一切教育与管理,都是针对学生、为了学生这一群体的,学生们是接受教育与管理的主要对象。在高校里,学生是中心的理念已经成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共识。“学能否安于学”成为构建和谐校园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者、管理者在教育、管理、服务中积极营造和谐的因素,使“学安于学”。据我们调查,目前造成高校“学不安学”主要有如下两个层面的原因。
(一)学生层面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虽然升入大学的学生都经历过高考填报志愿,但很多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一,由于受家庭教育的错误引导,很多学生把上大学当成自己的唯一目标。孩子上幼儿园时家里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入好的小学,进入好的小学后又想尽一切办法进入重点初中、高中乃至重点大学,某些学生考入大学是社会教育体制惯性运作的结果,不注重对学生个体兴趣的培养,不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发掘,特别是在学生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时,多数都是父母、老师为学生选择专业。而家长教师在选择专业时更多的是考虑哪些专业就业好、哪些专业热门等,完全按学生个人兴趣选择专业的占少部分。第二,目前高校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困惑。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他们要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毕业以后的去向与就业问题。近几年在毕业生数量持续攀高与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下,就业形势尤其严峻,就业环境也不再如过去那样优裕,这给在校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当学生花费家长大量钱财上学后发现尚不足以找到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时,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就产生了一些失落感和挫折感,伴随着自我优越感的丧失很多学生产生了躁动。在笔者的访谈调查中就遇到这样的例子,有学生觉得自己作为大学生毕业后还不如娱乐场所的服务员赚的多,对前途没有信心。第三,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滞后。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有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甚至自幼儿起就注重对职业兴趣的培养与潜能的发掘,初、中、高等教育中都有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受兴趣的引导,学习的目标也非常明确。近几年,我国一些高校也在课程中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缺乏体系性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没有了学习动力,学不安学。
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一般来说,大学教育分为知识学习体系和人格培育体系。知识学习体系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人格培育体系是学生接受人格塑造,完善人格的过程。目前在校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习的功利性化倾向严重,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轻视基础理论问题的学习。特别是一些学生轻视人文课程的学习,缺少人文熏陶。在我们的随机调查中学生经常问的问题是这门课有什么用?学生把“有用无用”当作自己学习的首要目标,造成在学习上的短视行为,结果很多学生变成有智商无情商的学校教育的半成品,不利于学校的和谐与发展。
(二)学校层面
1.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
自1999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在校生数量猛增,很多学校利用机会扩大规模,加大投入。但是也有很多学校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出现了教学质量的滑坡。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学校扩大规模的需要,按照教育部文件,高校师生比应参照过14:1的指导标准。有些高校为了达此标准,在师资的引进与培养时缺乏长期规划,刚毕业的研究生马上就承担教学任务,甚至一个人承担几门功课的教学任务,与过去一个教研室几个人钻研一门课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低下。二是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高校都经历了土地置换、校区合并等大的建设,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由于在校生急剧增加,很多高校软硬件建设并不能学校急剧跟上扩大的规模,特别是有些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忽视校风的继承与培养,使校园软环境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三是高校课程建设更新较慢。在当今信息社会条件下,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这就对我们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如何把最新的技术、工艺、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授给学生是我们的课程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有的高校课程改革落后,教学内容更新迟缓,课堂没有吸引力,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高校的管理与服务问题
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投入力度的越来越大,人们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管理与服务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是促成“学不安学”的一个突出方面。目前的高校在校生,从小就接受现代公民教育,注重对自我权利的维护。如果学校的管理与服务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就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从管理方面说,虽然“弹性管理”,依法治校等等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从理论到实践已有很多年,但是在一些高校中发号施令式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注意维护学生的利益等现象还时有发生,近年来因学校管理存在问题引发的学生与学校的不和谐事例屡见不鲜。从服务方面讲,在高等教育方面,家庭投入较大,他们对学校的期待也更高。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宿舍等此类场所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校园的认可态度。有些高校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态度恶劣,破坏了学校在学生中的形象。比较突出的如食堂等问题,成为一些高校矛盾积聚的地方。
要实现高校校园里和谐就要实现校园内“学安于学”的局面。要实现这种局面,大学生党员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大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如上文所述,建设和谐校园首先就要实现校园内的“学安于学”,而高校大学生党员价值观上的先进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身份上的二重性,使他们在自我教育示范、协助学校管理、监督学校教育服务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成与维护“学安于学”局面的实现。
1.大学生党员价值观上的先进性及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目前高校学生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特别是受社会负面价值观的影响,过于崇拜物质利益,盲目短视,忽视学校学习,不安于学。与大多数学生相比,学生党员则较少存在这种问题。学生党员是经过层层筛选、教育与培训后的学生中积极与先进分子。他们长期接受党的价值观教育,形成了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等价值准则,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成长中磨练出如下一一些特点。一是品质优秀。大学生党员多数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较强的心理素质,不会因为一时挫折而颓废,特别是他们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在校园里表现出了积极进取的心态,遵守校园规范,从心理上认可社会主流价值观。二是成绩突出。根据我们发展学生党员的标准,学生党员都是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上突出,绝大多数学生党员都有着明确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上刻苦、努力,能排除干扰。三是工作出色。多数大学生党员都担任着学生干部的职责。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多数是情商、智商综合协调发展的佼佼者。大学生党员的这些特点使他们成为“学安于学”的优秀代表。同时为他们在学生中赢得了较好的声誉,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层面对大学生党员的严格要求。同时通过“一面党员、一面旗帜”、“党员示范宿舍”、“党员一帮一”等活动的开展,通过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把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内化为普通学生的价值观念,把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能力示范给普通学生,提升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他们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会引导普通大学生向他们看齐,修正自己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2.大学生党员的二重性会使他们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起到协助学校管理、监督学校教育与服务的作用。
大学生党员的二重性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普通党员学生来说,与那些普通同学相比,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积极执行者,是学校稳定的基础性力量,同时是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能积极主动的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在高校中多数具有学生干部身份,一般来说,党员学生干部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党员学生学生干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学生干部主要是通过学生选举产生的,在同学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其次,党员学生干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参加或者发起组织各项学生活动,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最后,党员学生干部有突出的政治表现和专业成绩。从学生角度讲,他们同样要完成普通学生的角色,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塑造自己的人格;从学生干部的角度讲,他们又要承担部分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特性。
学生党员特别是党员学生干部的这种双重身份特性使他们能起到协助学校管理、监督学校教育与服务的作用。作为党员学生干部,他们可以帮助辅导员老师进行班级建设,通过组织活动维护好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他们能成为沟通学校与普通同学的桥梁与纽带,他们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同时会起到示范作用,也能督促、检查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同时能把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给学校。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大学生党员、特别是毕业生党员开座谈会。基于党性的责任感,他们都能做到知无不言,及时把学生对学校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反馈给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将影响学校和谐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他们是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调节剂与润滑剂。所以,在协助学校管理,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校和谐氛围的构成方面,大学生党员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吸纳一部分学生党员参与学校管理,特别是监督学校各方面政策的落实情况,监督学校教学质量的进步,监督后勤等服务部门的服务质量,既是高校实现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更有利于学校矛盾的解决与和谐校园建设。总之,在高校中,大学生党员是一个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他们在自我教育示范引领、协助学校管理,监督学校教育与服务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他们能率先并带领其他同学实现“学安于学”的局面,并进而促进学校的稳定、和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