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先进办学理念为引导 创建一流城建管理高职学院
以先进办学理念为引导 创建一流城建管理高职学院
2008-6-25 16:46:46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134)
摘要: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新组建的高职学院,要想办出特色取得社会承认,必须明确办学理念,找准办学依据,以产业思想经营学院,以重点突破带动发展,打造特色争创一流。
关键词: 高职学院;理念;特色;产业思维
在当今教育大发展、大改革的形势下,新建高职应该办成什么样? 如何办好高职? 这是我们在谋求发展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规划和评价学院必须回答好的问题。在回答上述问题过程中,一般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种是感性的、表面的、不系统、不成熟的方式,另一种则是理性的、深层次的、系统地、成熟的思维方式。我们必须采取后一种思维方式,即理念的思考。
一、必须明确办学理念和依据
理念是“理想”和“信念”的集合体。理念是人们经过理性思考及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它代表和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渗透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所谓的办学理念,就是人们对“办怎样的学院”和“怎样办好学院”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包括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所要坚守的原则、信念或要追求的理想;包括办学目标、工作思路、办学特色、治校理念、校园文化等要素。
凝练、选择好办学理念有五大依据,这就是:一要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对教育教学的需求;二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三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四要符合学院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体现继承与创新、博采众长与自成一家的结合;五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体现时代精神。
二、天津城市建设管理学院的办学理念
围绕学院怎样定位办学理念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可以用三句话二十个字加以概括,这就是:“以产业思维经营学院;以重点突破带动发展;打造特色争创一流”。
1.学院办学理念定位的内涵与依据
主要基于:
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高职学院需要强化经营理念。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和不断完善,再也不能把学院当作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依托行业、企业办学的高职院校,更是如此。教育是产业,大学需要经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瞄准市场需求,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率、效益观念,应该贯穿于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始终。要通过强化市场经济观念,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率并举。
二是邓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时时刻刻都是学院的第一要务。在当前发展进程中,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面临三个突出的困难,其一是人的困难,尤其是缺乏专业顶尖人才;其二是资金的困难,无论是学院的土建工程,还是教学设施的投入,无论是教科研资金,还是教职工的人头费等等,都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如何确保经费增长来支持学校的发展,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其三是与大多数高职院校相比,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学院起步晚,人家已经成熟的东西,我们则是生疏的。所以,我们的发展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齐头并进,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寻找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这样做我们才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赶上或超过别人,才有可
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是用战略思维和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学院的办学目标定位,我们会发现,特色与一流反映事物的两个方面。特色就是“人无我有”即它的独特性或个性;就是“人有我优”即它的杰出性或优质性;就是“人有我新”即它的开拓性或创新性。所以,特色是学院领导者和全体教工把握机遇、审时度势,营造出的一种公认的优势。这种优势应该是明显区别于其他院校的办学风格或特点;一流是第一等的、最佳的、出众的东西,包括学院在某些专业领域所形成的自己独有的优势,并以此来确立学院的地位和影响;并能够带动学院整体的可持续地发展。应该是我们与众不同的校风、学风、师资水平、学术水平、专业、制度规范、教研与研究方式等,其目标就是培养出与众不同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坚持跨越局限寻定位,审时度势觅特色,整合资源促发展,这是学院走向成功之路的三大关键点。
2.“以产业思维经营学院;以重点突破带动发展;以打造特色争创一流”的基本内涵
(1)“以产业思维经营学院”包含如下六层含义:一是坚持把学院放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去思考学院发展出路。要坚持瞄准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依靠它来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把学院做大、做强,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日趋激烈的竞争需要。二是坚持学生是办学市场主体的观点。学生和学生家长投资教育,学院作为教育的主办者,应该给予学生的是知识、技能以及做人、做事的文明修养。因此,我们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以教师为重,以培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作为学校教学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坚持办学质量是学院生命线的观点。坚持质量兴校的观点,是服务市场经济,使学院增加职业教育份额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更是教育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坚持办学质量是学院生命线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所指的办学质量不仅仅是教学质量,还应包括管理的高质量,工作的高质量,服务的高质量;还应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规格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处理好培养学生做人与成才的关系,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以及建立教育评价体系,使学院健康、稳定、和谐、持续发展。四是开放性的观点。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职院校在新的形势下,不断
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一所高等职业教育的学院,只有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扩大交流合作的视野,只有具备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始终坚持开放和学术自由,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加强学院与学院之间,学院与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学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才能找到提高办学教育水平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由此可见,坚持市场的开放观点,坚持办学的开放性,会让办学有了更新的动力源。五是坚持以适应市场需求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客观标准的观点,积极探索院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学生双证书制度的培养模式与途径,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学习就业知识、技能的需求,作为学院教育教学研究的中心。六是确定学院管理成本、运营成本的意识,强化效率、效益观念,努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资源配置系统,投入产出平衡系统以及资源共享系统。
(2)“以重点突破带动发展”主要包含这样几层含义:一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点,努力抓好一个重点。职业技术就是打好服务牌,以服务求支持,以业绩求地位,以贡献求发展。二是找准改革发展战略突破口。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战略突破口,概括为:在十一五期间努力实现三个突破,第一个是人才制度和政策的创新。因为人才问题是学院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是学院一切问题的核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一流学院最根本的是抓人才。第二个是探索学术组织的结构性改革,建立和完善院系管理体制,培育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在此基础上,力争建立科研组织。第三个是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破解如何依托行业、企业,如何加大实践课程,如何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如何与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和实行订单式培养。三是对学院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定位,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四个跨越:第一,通过五年的努力,打造出学院一至两个专业品牌,以核心专业为龙头,形成相对应的专业群,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城建特色,具有良好的质量保证,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职业院校。第二,到十一五末学院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要在3000 人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翻一番。学院对城建系统职工以及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和转岗、上岗、再就业的年培训规模达到万人以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进。第三,建成以建筑工程技术和焊接技术为主体框架的院内实训基地,力争在全市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形成完整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要以实训基地为母体剥离出一至两个或更多的体现前校后厂的经济实体,并使之成为学生半工半读的重要载体。第四以学生就业率作为评价办学质量和效益重要标准,以推行“订单式”培养为突破口,构建起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能够满足老百姓投资教育需求,体现工学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有自身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打造特色,争创一流”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是学院上下要形成统一的办学理念,不能搞“大而全,小而杂”,要坚持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始终走以特色取胜,以特色求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二是要明确能适应时代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自身特色的办学道路,是打造特色的灵魂;努力培育叫得响的一两个核心专业是学院打造特色的核心;坚持打好服务牌,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并且取得社会认可是打造特色的关键;培育品德优良、诚信笃行、基础厚实、专业精深、动手能力强、追求多赢的优秀应用型人才,是打造特色的重要标志。三是要探索和创造我们自己独有的育人环境,育人方式,精心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四是要塑造精品,争创一流,要明确特色是精品的基础,精品是质量的标志。没有特色难以形成优势,不强调精品就更没有优势。因此,塑造精品就要有一流的特色专业,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的一流人才,这样才能打造出学院城建职业技术的品牌。
三、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创建一流学院
坚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引领,要认真抓好四个环节:
1.明确创建一流学院的指导思想
就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引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努力争创一流学院,为社会培养品德优良、一专多能,宽口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坚持厚德、务实、从严治教,从严治校的办学方针
在此基础上始终认真实施以人为本,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规范管理,科学管理,为建设高水平的高职学院进行不懈努力。
3.按照工学结合半工办读人才培养模式,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改革课程体系,适度拓宽专业基础,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二是坚持因材施教,探索学生个性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三是探索完善学分制、辅修制,努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四是抓“大师、大楼、大气”。“大师”,人们常说大学乃大师之学,无大师则无大学。一个学校有一流大师,才会有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学术成果。所以,我们要推崇大师,吸引大师,营造大师成长的土壤。“大楼”,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设施要一流。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设施,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实施也是吸引、留住人才的条件。“大气”,是指一个学校的学术视野,学术氛围、学术气度,学术胸怀,也就是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
4.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努力将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职业道德标准,深深植入师生的心目中。要引导师生牢记笃学、厚德、求是、诚信之校训;践行学习、领先、超越、奋进之校园精神;弘扬和谐、文明、奉献、进取之校风;培养敬业乐群,严谨博学之教风,塑造立志、勤奋、诚心、笃行之学风。
第二篇:以终身教育理念推进高职办学改革
以终身教育理念推进高职办学改革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具有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大功能,是各行各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最佳选择,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施终身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同时,高职教育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当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主体,对打通和拓宽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发展通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在强化职后教育、推进中高职衔接、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需要承担更多的职责。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
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由于办学的客观条件所限和主观认识偏差,近年来,高职院校主要还是着重于在校学生的培养,即技能人才的职前培养。许多高职院校对社会各类人员的职后培养培训还不是很重视,没有把职后的培养培训当作学校应该承担的职责。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且将越来越有赖于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强大支撑。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做好外部对接和内部衔接,发挥高职教育的整体功能,拓展社会教育的渠道,增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力,主动承担起社会各类人员的职后培养培训工作,实现技能人才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这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学生岗位技能得到扎实训练,毕业生就业率明显高于普通本科院校,并且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与高就业率形成较大反差的现实情况,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不高,专业对口率、专业相关度、就业起薪、转岗率等指标都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对培养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过于急功近利、追求高就业率以及片面强调技能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了“职业”属性,但忽视了“高等”属性。高职院校不仅要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同时也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一方面,要注重就业导向与职业生涯发展导向相结合,在培养目标上更加强调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与迁移能力,满足个体发展的多元需求。另一方面,要完善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人”的教育的价值内涵,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注重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和职业品格的培养,努力形成技能和素养一体化培养的格局。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高职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逐步摆脱“本科压缩饼干”的模式局限,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的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并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积累了经验。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等原因,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有必要在现有发展基础上,深入学习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本国、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如在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趋势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专业体系,使高
职专业更加贴近产业、贴近市场;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构建多元合作平台,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来构建与时俱进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或特色专业,提高专业办学层次和质量;确立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课程开发导向,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等。
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并结合实际,创新性地提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式”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显然还难以满足个体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学习需求,也不能完全适用于企业员工或社会人员的学习。高职院校有必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的职后发展特点和需求结合到人才培养过程,加强专业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改革传统的学业评价方法,创新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第三方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使考核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针对社会上不同人群、不同阶段的学习状况,实施学历提升、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不同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促进学员按照自己的兴趣志向和社会需要,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近年来,高职院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一些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了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但是,总体而言,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与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高职院校要从适应终身教育发展、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根据不同类型教学团队的特征和建设要求,加强团队管理,改进团队建设支持系统,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强化专业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教师定期下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引导教师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并积极开展应用研究,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有效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第三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创建一流高职学院
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创建一流高职学院
——在2009年暑期读书研讨会上的讲话
邓洪基 2009年8月23日
同志们:
在新学年即将开始之际,学院党委依照惯例举办中层干部读书班,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统一思想,增进团结,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上半年,全院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按照党委和行政的部署,克服困难,付出了辛劳和汗水,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特别是新建工程全部竣工交付使用;老校臵换进展比较顺利,基本具备了9月份进行“招、拍、挂”条件;电力、中水、锅炉增容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教学楼、宿舍、食堂等10座新建筑的家具配备、实训设备搬迁安装到位;圆满完成招生工作,录取新生4666人,生源总情况较好。为此,我代表党委、行政向同志们,尤其是假期时间,以大局为重,任劳任怨,加班加点的指挥部、后勤、各系部和搬家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同志们辛苦了。做为院长,我来学校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给了我工作上的大力支持、关心和帮助,使我感到了铁职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此,我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的工作安排仍要按照“十一五”规划和学院年初的工作计划来推进,按照刘书记的要求和读书班的安排,我先做个交流发言,严格地说,我还是个学生,还在向大家学习,对学院的情况了解得还不是很清楚,发言难免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增强发展的紧迫感
我们学院拥有58年办学历史,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业和发展历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创造并传承了严谨、务实的优良作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铁路和地方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抓住机遇,开创学院发展新局面
独立升格为高职学院,在隶属关系上由铁路管理转为由省政府管理、教育厅直属。隶属关系改变给我们的办学定位、办学观念、服务面向等等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升格和改变隶属关系,虽然给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加快,学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在大多数高校已经完成了新校区建设,国家对高校建设的贷款政策、土地政策全面收紧的严峻形势下,学院党委以对事业、对学院、对广大教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果断决策,克服重重困难,顶着重重压力,创新工作思路,以先购买后臵换、同时抓紧二期建设的方法,使我院的新校区建设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目前,新校区在原有12万平米校舍的基础上,新增建筑近11万平米,新校建筑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办学功能,在校生接近12000人,为学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空间基础。
(二)办学定位明确、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根据高职发展要求,立足学院实际,确立了为山东经济社会服务、为铁路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为学生学习和就业服务”的办学理念,走“校企共建、内涵发展、特色立校”的建设道路。创新并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行精品专业“六个一”建设标准;实施了专业带头人选聘、特长生项目导师制,形成了“铁地兼顾、以工为主、工管互补、机电见长”的专业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工作特色,“学用一体化、项目导师制”的教学工作特色。学院“十一五”规划把注重内涵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出进一步做好专业设臵定位、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设好实训实习场所、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三)师资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学院专业数量迅速发展,院党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按照“优化结构、合理补充、内涵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引进师资,解决师资短缺问题,不仅满足了教学需要,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学业导师选聘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制度,教师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近年来,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代表队屡获佳绩,勇夺多项第一。(今年获省级技能大赛磨具、数控、电子三个一等奖,国家级磨具一等奖、电子三等奖。)特别是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不仅为我院争得了荣誉,也为我省高职教育争得了荣誉。
(四)实践设施初具规模,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强化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先后投资3千余万元,建有国家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基本技能实训中心、自动化综合技术实训中心等53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生产性实训性基地3个,校企共建实训室6个,实验实训设施配套、先进,基本满足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
(五)就业率稳步提升,毕业生水平社会认可度高 为最大限度的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以系为主、学院统筹”的就业工作机制,各系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对毕业生实施“个案”式就业指导,提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就业服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其中首次就业率为89.5%,就业对口率84%,高于山东省高职院校平均就业率;实现了毕业生“双高”(高数量、高质量)的就业目标,毕业生在行业和地区有良好声誉,总体满意率超过80%。学院被山东省人事厅评为“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
我从上述五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但由于本人的水平和能力所限,这个总结肯定不全面,还有很多重要方面没有总结到,很可能挂一漏万,希望同志们一起来总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铁院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发扬光大。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看不到形势发展对我们的要求,看不到激烈竞争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挑战,就会盲目乐观,迷失发展方向,丧失发展机遇。因此,我们不仅要自己和自己比,更重要的是跳出学校看学校,多做横向比较,尤其是要同先进学校比,从横向比较中找出我们的差距,找出我们的不足,以增强我们的危机感、紧迫感。
1、我们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
为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部等部委在全国开展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单位创建,三批共遴选出100所高职学院,我省有六所高职学院入围。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进行了精心准备,但是由于受各方条件的制约,我们没能入围。国家和地方加大了对示范校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示范校的发展优势愈来愈突出,特别是其办学声誉、办学投入、办学规范程度的提高,为其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由中央、地方和学院三方汇聚的建设资金到位后,形成雄厚的财力,一个重点专业的实训室建设就有上百万,甚至数百万资金。再比如,今年暑期,所有示范校,院校长参加教育部的专门培训,骨干教师都参加教育部统一组织的专业师资培训,或直接到国外院校培训和交流,培训规模可谓空前。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我们与示范校的差距不断被拉大,实质上,我们已从第一团队中出局,掉入第二团队,给我们今后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压力。
同时,各地市高职院校后发优势明显,发展迅猛。他们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后,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的设备设施配备到位,甚至,有些地市政府在招生和就业问题上,对本地市的高职学院实行了特别优惠政策。地市级高职学院的迅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地竞争压力。
目前,我们正处在前有示范,后有追者的夹击中,形势十分严峻,容不得丝毫疏忽和麻痹,只有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加倍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我院办学基本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与大多数办学条件基本完善的兄弟学院相比,我们的办学条件还处在建设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校区的建设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时间,我们现在只是初具规模,要达到初步完善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我们的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以及校内道路、绿化、设施配套等还需要进一步投入。另外,由于近几年,我们集中财力抓新校区建设,对教学投入不够,一些必须的教学设施,实训设施,与教学要求,与人才培养要求还不相适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共同来做。
3、教育理念还不能完全与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升格为高职只代表我们的办学层次和培养层次有了提升,但是升格后我们的思想观念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否一致?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否与高职教育要求相适应?我们的精神状态与建一流高职的要求是否相适应?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另外,我们是否还存在以铁老大自居,以教育厅唯一一所直属学校自居的心态和心理?这些问题,我们是否存在,多大程度上存在,希望同志们认真思考。在座的各位都是铁职院的中坚力量,铁职院的工作要靠大家,铁职院的发展要靠大家。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制约着学校今后的发展。
4、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加强
专业建设需要整合调整,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还达不到办一流高职院校的要求,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未能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单位,很多同志感到遗憾,感到心里不平衡,过多的强调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但我们反思一下,升高职后,在软件建设上,是不是还存在一些差距。从有关渠道得到的信息:以祝瑞花同志为主上报的国家精品课程已经通过了评审,实现了我院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意义尤为重大,但是在其他方面,我们的差距是很大的,我们没有省级教学名师,没有国家级重点试验室,没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没有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志们,这些差距都是指标性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这些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些问题不解决,办一流高职的基础就不牢固,我们的一流目标就难以实现。
5、管理水平急待提高
中专办学时,全校三五个专业,千把学生。目前,我们已经是万人大学了,但我们的管理模式和水平,还留有明显的中专时期的管理方式,管理粗放,随意性强,越级指挥,越级汇报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实施院系两级管理的呼声很高,也做了一些工作,然而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与学院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管理队伍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工作能力与学院的发展要求有差距。如何提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队伍的执行力,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
同志们,我讲这些,并不是想否定大家的成绩,否定大家的能力。实事求是地讲,在很多工作上我们都是走在全省前列的。我讲这些的根本目的是请同志们认清形势,正视不足,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学校发展。
二、加强内涵建设,建设一流高职
加强建设新校区,加强内涵建设,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两项基本任务。这两项基本任务是相辅相成的,新校区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前提,内涵发展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新校建设基本完成后,我们要及时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建设一流高职。什么是一流高职,我认为就我国的情况,国家示范校就是一流高职。我们决不能因为未能进入100所示范校而丧失信心,必须坚定这样的信念:创建一流高职的目标绝不动摇,特色立校的治校方略绝不动摇,质量强校的观念绝不动摇。
(一)调整专业布局,优化资源配臵
我们学校现有专业54个,招生规模今年达到了4000人。今年6月份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我院新上专业进行评估,在听取了情况介绍后,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宋伯宁同志提出我院专业设臵有点过多,请我们适当进行调整。昨天张厅长也对学校专业设臵调整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张厅长和宋处长的意见,有关部门要对我们已开设的专业进行评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社会发展需要,在保持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对专业做出适当调整。
总的要求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以重点专业和重点专业群带动提升一般专业,整合优化弱势专业,使我们的专业设臵更加合理,更加优化,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紧紧依靠行业背景,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 几十年的铁路办学,给我们奠定了坚实的行业背景,这也是我们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的根基。在办学过程中,我们与铁路行业建立了血浓于水的合作关系,无论在人力资源还是设备资源等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学院划归山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以后,铁路行业背景不能丢,只能强化不能削弱。同志们,在全省七十多所高职院校中,有铁路背景的只有我们一家,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丢掉了行业特色,就丢掉了我们的根基。近年来,中国铁路的发展非常迅速,地铁、城轨交通也蓬勃发展,带来了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旺盛的需求。据有关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和预测:在“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50万人,其中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约为36万人。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党委决定在巩固提高“机电见长、工管互补”专业特色和培养水平的基础上,抓住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集中人力物力,整合已有铁路专业成立轨道交通系,把轨道交通的相关专业建设成为优势特色专业。新成立的轨道交通系要按照党委的要求,在专业设臵、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构建、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组织等方面,突出轨道交通行业特点,加强与铁路行业合作,确立我院在山东省轨道交通领域人才培养的领先地位。
(三)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深刻理解并贯彻“三通三融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实际性的突破。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各系部的积极性、主动性,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培育和提升优秀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一批教学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
建设一流高职,必须要有与建设一流高职要求相匹配的教师队伍。近年来,学院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看,我们目前的师资状况与建设一流高职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6月16日学院党政联席会已经有了统一的意见:一是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引进一批高层次、高学历、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动态和发展方向的人才;二是在现有的人事代理人员中,根据学科建设需要,且经过工作实践证明,适应学校工作需要的,有较丰富现场经验、较高技术职称的教师进编。另外,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授、兼课教师,请他们兼职授课,定期到学校指导工作或举办相关方面的专业讲座。这项工作请组织人事处抓紧进行,积极向有关部门请示、汇报、沟通。(省里劳动保障和人事正忙于整合,事业单位改革近期不会有大的动作,这是个机会)。这里,我想单独强调一下人事代理教师的问题。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代理教师占了半壁江山,已成为教学的重要力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这些教师,我们要继续关心,一视同仁,我想,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加强考核,对不适应教学工作要求的,坚决解聘;对那些经较长时间检验,符合教学工作需要的同志,还要保持总体的稳定,这是符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大趋势的。
(五)逐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前面我讲过,近年来,我们正处在新校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学院集中财力建设新校区。二期工程结束后,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将告一段落,我们将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教学的投入。目前,学校的财政预算不到一个亿,除去人头费和保障经费,所剩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集中有限财力进行重点支持,支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优先发展,使之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这一点务必请同志们理解。
三、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声誉、生存和发展,是学校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所学校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要在教风、学风上做文章,下功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教风 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育和建设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加强教风建设,要牢固树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的坚定信念,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加强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优化教学过程,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形成“敬业奉献、修德育人、治学严谨”的良好教学风气,使广大教师努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具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真正做到自觉、自励、自尊和爱校、爱岗、爱生。
(二)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环节
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工作的各层次、各环节互相配合有序运行,避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对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不应继续聘任其从事教学工作。强化教学督导工作,落实领导听课、教师相互听课制度,紧紧抓住教学、教研、实训和考试等环节,加强监督,严格课堂纪律,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生管理,培养良好学风
学风是一个学院的灵魂和气质,是立院之本,体现着学院传统、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是学院创品牌、树形象、谋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形成党、政、学、团齐抓,干部、教师、员工共管的良好局面,营造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校园氛围,培养勤奋、进取、严谨、扎实的良好学风。
要认真抓好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任课教师应尽职尽责,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与学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要教育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杜绝无辜旷课现象。加强对学生的考风考纪教育,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四)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结合新校建设实际,处理好历史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环境建设为载体,制定校园建设规划方案,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有特色、统一规划,着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美化校园环境,搭建平台、创新载体、以文育人,以良好的校园文化陶冶师生的情操,提升师生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
四、加强管理,规范行政运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高效管理是学院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否不断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学院改革发展的进程。
(一)健全制度,按章办事,减少工作的随意性 尽量减少和避免因体制机制不健全、不通畅给工作带来的影响。各部门要在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单位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清理,不适合的要及时废止,不完善的要抓紧完善和健全,缺失的要抓紧制定,特别是对学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制度、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点修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人事代理管理办法(这两个办法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符合学院实际,但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努力建立起符合全院实际、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尽量减少职责交叉。
制度是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带有规范性、强制性。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全院上下都要严格执行、遵守,不允许有由不受规章约束的特殊公民。要不断增强制度意识,按章办事,严格按制度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办理,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有章不循,有规不遵现象。
(二)明确责任,规范行政运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规范管理的关键是按组织程序和工作流程落实,在工作过程中,树立程序意识,找准自己的位臵,明确自身职责。按照规定,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和行政是一个领导集体。对上,要对省委、省政府和主管机关负责;对下,要对学院的整体工作负责。党委书记、院长主持学院的全面工作;副书记、副院长按照分工做好分管领域的工作,对党委和行政负责。对事关学院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委集体研究决策后才能组织实施。
各处室是学校的职能部门,具体承担一个方面的工作,要按照学院党委、行政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部署要求和本处室的职责任务搞好统筹规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处长或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各系部是学院基本的教学组织实施单位,按照党委、行政及职能部门的要求,具体做好本系部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职工和学生的教育管理及其他相关的行政工作,系主任、总支书记共同负责。各处室、各单位在学院整体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处室、系部的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认真贯彻上级和学院的工作部署,增强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工作层级管理,上报一级下管一级,不能越级汇报工作。业务工作首先向职能处室汇报,对系部汇报的问题,各职能处室要认真对待,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凡属重大问题或涉及多个部门的要及时向上一级汇报。越级汇报和请示,越过了中间的管理层次,容易造成工作不畅,影响管理力度和效率,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落实,同时加大了领导决策的负担和盲目性;当然也不能越级指挥和越级布臵工作,替代中间管理层职责的行为,不利于发挥中间管理层的能动性,且容易因不了解情况,助长了工作的主观随意性,甚至容易引起工作混乱。
(三)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院系两级管理,是学院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学院管理的延伸和细化,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调动起系部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集约化,有利于促进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提高全院管理水平。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系的关键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系级管理体系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健全完善系级管理体系,在原来工作基础上,有几项工作应抓紧时间进行。一是明确系级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和管理内容。二是明确系级管理体系的职责权限、议事程序,使系级形成相对独立闭合的管理体系。对此,各相关单位要认真考虑,争取下半年有一个说法。
健全和完善系级管理体制是我院管理体系的重大改革,关系全局,政策性强、关联性强、难度大,既要积极推进,又要扎实稳妥,逐步实施,努力把影响和冲突降到最低,维护学院的稳定。
(四)加强工作督办力度,提高各级执行力
工作督办是决策执行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手段,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要围绕学院发展大局,党委行政的重大决策部署、学院重点工作,强化督办,狠抓落实,改变以往重部署,轻督办的倾向,保证政令畅通,有令必行。要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督办网络体系,党委行政的重大决策部署、学院重点工作由办公室督办;各职能处室、系部工作本部门、本单位督办。做到及时跟踪督办,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工作前期完成。
五、增强主人翁精神,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切的改变源于思想的改变,思想决定行动。我们必须增强主人翁精神,树立以下五种意识,向着创建一流高职学院的目标奋勇前进。
(一)树立大局意识
什么是铁职院的大局?我的理解是改革、发展、稳定就是我们的大局。对各部门、各系部和广大教职工来讲,树立大局意识,首先要维护党委、行政的权威,对学院重大决策,在征求意见时,大家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一旦决定,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坚决执行;二是对党委、行政决定的事,各部门不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允许搞各食所需,不允许敷衍应付,不允许散布有违决策、不负责任的言论;三是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纳入到学院这个大局之中来谋划,来安排,来实施,决不允许出现和发生为了部门、单位利益而影响全院整体利益的现象。
(二)树立责任意识
铁职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是国家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也是所有铁职院师生员工的事业。直白一点,全国二、三千所高校,我省也有138所高校,铁职院发展得好不好,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教育事业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对学院的师生员工影响是巨大的、是根本的。学院的每一名教职员工已经和学院形成了生命共同体。因此确保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党、政府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学院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共同责任。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树立“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每一位同志都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在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承担着哪些责任义务?都要认真衡量一下的责任义务履行得怎样?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是否对得起国家、学校给你的一切?希望同志们真心把学院的事业看作是我们大家的共同事业,在学院发展的过程中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共同担当学院的风风雨雨,共同克服面临的重重困难,共同分享事业成功的喜悦,共享学院发展成果。
(三)树立团结协作意识
团结协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学院发展的保障。要共同培育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相互信任、心情舒畅、精神愉悦的工作氛围。
目前,学院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团结协作。同志们要融洽相处,自觉做到相互容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比工作,比干劲;讲团结,讲风格。生活上,不计较小事,不争短论长;工作上,密切配合,拾遗补缺。打造出一支无坚不摧的高效团队,共谋铁职院发展的大事,共创铁职院发展的大业。
(四)树立艰苦创业意识 我们学院有着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在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的情况下,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学院建设困难非常大的情况下,我们保证了全体教职工的收益没有受到影响,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大,百事待举,经费有限,各部门要有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吃饭穿衣量家当,有钱花在刀刃上。经费尽可能的用于内涵建设,首先保障重点工作,不可能完全满足大家改善办公条件的愿望,这一点请大家支持谅解。各部门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办学成本。
(五)树立安全稳定意识
校园安全稳定关系到学院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关系到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学院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发展的保障。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稳定,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根据安全稳定责任书约定的安全责任,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共同做好学院的安全稳定工作,确保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食品安全。要认真排查梳理整改安全隐患、妥善化解校内外矛盾,防止矛盾升级演化为群体事件,给学院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同志们,我们学院有深厚的职业教育底蕴,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勇于进取的优良传统,有不畏艰难,善打硬仗的干部师资队伍,有各级党委、政府、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虽然我们面临着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只要我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状态,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勇于拼搏,开拓进取,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第四篇:以先进为榜样奋力争创一流业绩
以先进为榜样奋力争创一流业绩
范安兴
李林森同志是新时期基层组织部长的优秀代表,是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楷模。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不能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因为论及说话,每一个人都能把众所周知的道理和学习先进的益处说得深刻,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真正触动心灵、增进能力、推动工作。学习先进之目的,是要确能动心入脑,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促进作风养成、推动工作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什么?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做到对党忠诚;作为一名公仆,如何做到亲民为民;作为一名干部,如何做到勤政廉洁,是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着重思考的重要课题。李林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现了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作为一名组织部长的职业操守,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的道德风范,所体现出的就是共产党人应有精神境界和行事之理。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形势下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如何做官、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如何工作。我们认为,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本质上就是要学习李林森同志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所坚守的党性、官德、人格、理 1
念,以及在他身上所凝结的那种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像他那样矢志拼搏奋斗,像他那样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像他那样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像他那样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像他那样光明磊落、淡泊名利。
怎么学?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不足。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就当以李林森同志为镜,查找自身差距及不足,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境界问题,不是虚空的,它体现在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的小事细节中。我们要从李林森同志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言行举止中分析他的思想,看他怎么想问题、如何做事情,然后思虑自己的一言一行,分析差距何在,当如何努力。我们还应把思索的范围放大,李林森只是全体共产党员、党的干部中的一个代表,党的宗旨、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党的干部的职业道德操守才是我们根本上应努力去践行的。故此,我们除了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外,更要查摆在践行党的宗旨、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党的干部的职业道德操守等方面的不足,使得自己清楚自身存在的问题。
如何干?“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向李林森同志学习贵在实践,重在行动,难在坚持。既知问题所在,就当努力去改正之,做得好的亦要加勉而为。分析处室及思想实际,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和改进:一是强化党性锻炼,促进作风养成,认真践行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艰苦奋斗等一系列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二是加强知识学习,树立改革意识,以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三是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为中心谋、为大局策。四是培养亲民情怀,陶冶职业操守,以从严律己的言行维护组织部门、组工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五是培育进取精神,勇于创先争优,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创造一流业绩。
一人之力虽小,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怀忧党之心,自觉为兴党尽责,那么汇聚起来,就必成巨大力量,我们党就能战胜长期执政道路上的任何凶险和考验,带领人民不断取得事业的新辉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为此尽力、奉献!
第五篇:为提升学院管理和教学骨干的高职教育理念
为提升学院管理和教学骨干的高职教育理念,我们组织开展了中层干部及副高级
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制订了提升高职教育理念培训计划,专门汇编了提升高职教育理念培训学习材料,邀请了专家进行高职理念专题培训讲座,加入了分组讨论环节,因本次培训准备充分,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为支持亚运,服务亚运,我们联合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亚运知识培训,为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将培训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范畴,认可继续教育学分,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5、为做好2011年师德学习月工作,我们制订了学习方案,创新学习方法,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撰写体会文章,组织专家对心得体会文章进行筛选,评出优秀文章报省教育厅。
(六)做好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和试用期满考核续任工作。
为促进学院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我们制定了《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本共进行了两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共选拔任用了15名中层干部。为了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灵活任用机制,我们制订了中层干部试用期满考核、任用实施方案,组织了任职试用期满的20位中层干部进行考核续任工作。
(七)开展好学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