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创建省市文化先进区为契机推进我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以创建省市文化先进区为契机推进我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近年来,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十七大精神,我区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7年,以创建省、市文化先进区为契机,把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xx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一、重领导、抓管理,全力构筑大文化建设新格局
为推进全区文化事业发展,区五大班子把文化建设纳入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每月讨论一次文化工作,并对重点工作随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区领导多次检查指导文化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我们依据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十一五规划,以区政府名义下发了《xx区文化发展规划》、《关于xx区大文化建设实施意见》、《xx区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将文化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在全区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不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使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形成了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大文化建设新格局。
二、重投入、抓设施,全面巩固城乡文化阵地
从2005年开始,我们对泉园中心广场、长青公园文化广场进行改扩建,使两个广场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同时进行美化亮化,基本满足了周边群众休闲娱乐需求。2006年又投入4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8.3万平方米的浑河滩地体育公园,公园内配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多种活动场地,各种活动设施应有尽有,构成了浑河沿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7年,区财政又投入400余万元,全面改造了区文化馆、图书馆,使两馆面积均达到了3000平方米以上。区文化馆内,活动室、排练室、培训室等一应俱全,活动器械、专用设备应有尽有。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作为国家二级馆、辽宁省图书馆农业分馆的区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111,573册,年接待读者近10万人。
随着区、乡、村(社区)、社会四级投入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大批成规模、上档次的文化广场和活动中心相继建成。如桃仙街道、英达街道英达村、前进街道大洼村、xx街道东塔社区、xx街道榆园实业公司等地的文化广场面积都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特别是东塔社区文化广场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并且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堪称精品,东塔社区也因此被评为省级文化先进社区。目前,全区文化广场占有率已达到90%以上,总面积23万多平方米,有22个文化广场被评为xx市星级广场,其中,五星级广场5个、四星级广场4个、三星级广场13个。
三、重参与、抓引导,广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
为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和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我们不断推出高水准、大规模的文艺演出,2005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廉政之声》、《放飞希望》、《新年交响音乐会》等20余场大型文艺演出和书画展。2007年又举办了《喜迎十七大、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庆祝十七大、文明伴我行》大型专场文艺汇演等有影响的大型文化演出达11场,文艺演出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广大群众真正体会到了高质量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
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灯展和消夏晚会、秧歌大赛、知识竞赛等广场文化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日益丰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已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健身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2007年的文化广场活动以“xx崛起”为主题,围绕“实力xx、活力xx、生态xx、魅力xx”建设开展活动,时间长达半年,共举办广场活动436场,受到了广大居民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
四、重农村、抓三送,认真开展特色文化服务
为丰富广大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07年,我们加大资金投入,推出了三辆流动服务车,把文化演出、文化知识、文化信息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家中”。
一是推出流动演出大篷车。投入70多万元购置了一台集灯光、音响、舞台等功能于一体的流动演出大篷车,全年为基层群众送去文化演出100余场。
二是推出“电影放映流动车”。全年放映电影近2000场,平均每个村放映12场、社区6场以上,解决了农村看电影难问题。
三是推出“图书下乡流动车”。投入12万元购置了1台图书流动服务车,组织图书下乡100余次,并在6个中远郊乡街建立了流动图书站30个,送书近3万册。
五、重提高、抓创建,进一步优化全区文化环境
通过争创省、市文化先进区活动,全区14个乡镇街全部新建、改建或扩建了文化活动中心,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活动中心内部设有图书、阅览、电脑、棋牌等文化活动室,配备了乒乓球、台球、健身等多种活动器材。
全区118个行政村、98个社区均设有文化活动室,其中面积达
以创建省市文化先进区为契机推进我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近年来,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十七大精神,我区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7年,以创建省、市文化先进区为契机,把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xx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一、重领导、抓管理,全力构筑大文化建设新格局
为推进全区文化事业发展,区五大班子把文化建设纳入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每月讨论一次文化工作,并对重点工作随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区领导多次检查指导文化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我们依据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十一五规划,以区政府名义下发了《xx区文化发展规划》、《关于xx区大文化建设实施意见》、《xx区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工作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将文化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在全区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不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使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保证。形成了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大文化建设新格局。
二、重投入、抓设施,全面巩固城乡文化阵地
从2005年开始,我们对泉园中心广场、长青公园文化广场进行改扩建,使两个广场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同时进行美化亮化,基本满足了周边群众休闲娱乐需求。2006年又投入4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8.3万平方米的浑河滩地体育公园,公园内配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多种活动场地,各种活动设施应有尽有,构成了浑河沿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7年,区财政又投入400余万元,全面改造了区文化馆、图书馆,使两馆面积均达到了3000平方米以上。区文化馆内,活动室、排练室、培训室等一应俱全,活动器械、专用设备应有尽有。被评为国家一级馆。作为国家二级馆、辽宁省图书馆农业分馆的区图书馆,藏书总量达到111,573册,年接待读者近10万人。
随着区、乡、村(社区)、社会四级投入网络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大批成规模、上档次的文化广场和活动中心相继建成。如桃仙街道、英达街道英达村、前进街道大洼村、xx街道东塔社区、xx街道榆园实业公司等地的文化广场面积都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特别是东塔社区文化广场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并且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堪称精品,东塔社区也因此被评为省级文化先进社区。目前,全区文化广场占有率已达到90%以上,总面积23万多平方米,有22个文化广场被评为xx市星级广场,其中,五星级广场5个、四星级广场4个、三星级广场13个。
三、重参与、抓引导,广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
为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和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我们不断推出高水准、大规模的文艺演出,2005年以来,成功举办了《廉政之声》、《放飞希望》、《新年交响音乐会》等20余场大型文艺演出和书画展。2007年又举办了《喜迎十七大、欢乐进农家》农村文化系列活动、《庆祝十七大、文明伴我行》大型专场文艺汇演等有影响的大型文化演出达11场,文艺演出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广大群众真正体会到了高质量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
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灯展和消夏晚会、秧歌大赛、知识竞赛等广场文化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日益丰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已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健身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2007年的文化广场活动以“xx崛起”为主题,围绕“实力xx、活力xx、生态xx、魅力xx”建设开展活动,时间长达半年,共举办广场活动436场,受到了广大居民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
四、重农村、抓三送,认真开展特色文化服务
为丰富广大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07年,我们加大资金投入,推出了三辆流动服务车,把文化演出、文化知识、文化信息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家中”。
一是推出流动演出大篷车。投入70多万元购置了一台集灯光、音响、舞台等功能于一体的流动演出大篷车,全年为基层群众送去文化演出100余场。
二是推出“电影放映流动车”。全年放映电影近2000场,平均每个村放映12场、社区6场以上,解决了农村看电影难问题。
三是推出“图书下乡流动车”。投入12万元购置了1台图书流动服务车,组织图书下乡100余次,并在6个中远郊乡街建立了流动图书站30个,送书近3万册。
五、重提高、抓创建,进一步优化全区文化环境
通过争创省、市文化先进区活动,全区14个乡镇街全部新建、改建或扩建了文化活动中心,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活动中心内部设有图书、阅览、电脑、棋牌等文化活动室,配备了乒乓球、台球、健身等多种活动器材。
全区118个行政村、98个社区均设有文化活动室,其中面积达[page_break]到150平方米以上的村活动室104个,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活动室有57个。
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我们于11月22日顺利通过了市文化先进区考评组的检查验收,得到了考评组的高度评价。2007年,我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被评为“xx市文化系统特殊贡献单位”和“xx市群众百项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第二篇:金水区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汇报材料
金水区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
汇 报 材 料
二○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金水区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汇报材料
(2011年8月18日)
金水区是省会郑州的中心城区之一,辖区总面积146.89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常住人口138.4万。近年来,金水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原经济区,市委、市政府建设郑州都市区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增加投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主动迎接新挑战,争创新优势,谋划新战略,实现新跨越,持续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8亿元,综合经济实力继续位居全省和中部六省城区前列。
金水区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2009年,我们在深入分析自身发展特征、主动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要依托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推动全区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强区跨越”,并成立了金水文化创意园;2010年我们又在充分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大力培育文化创意等四大高端产业的发展战略,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准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将金水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一流的 2
创意之区。为确保以上战略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为载体,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机制体制等措施,不断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强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了辖区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全区文化工作水平。截止目前,全区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293家,占全区法人单位总数的23.5%,同时近年来我区被确定为全国“百姓健康舞”试点城区和培训基地,庙李镇(丰庆路街道办事处)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艺之乡”,鑫苑社区、天下城社区被命名为首批“河南省群众文化活动先进社区”,马头岗村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文化大院”。
一、加强领导,上下联动,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保障近年来,我区始终把文化事业发展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共同部署、共同考核,建立了系统的工作机制。一是组织领导体系。专门成立了金水区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26个职能部门和17个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每年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至少研究两次以上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安排下阶段任务,实现了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二是政策支持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金水区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实施方案》、《金水区文化事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要求全区各级把文化产业发展提上重要日程,明文规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既为整体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又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的积极性。三是督查考核体系。区政府与各相关单位签订了《金水区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目标责任书》,将创建列入部门考核和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同时定期不定期对基层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和有序开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阵地,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坚持将各级文化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其中2008—2010年分别为1637万元、1117万元、2471万元,人均文化事业费分别达到14.84元/人,9.87元/人,21.87元/人,人均文化事业费均高于全省水平。一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严格按照省、市建设要求,高标准建设乡镇、街道办事处文化站16个、农村文化大院40个、全区169个社区中163个社区拥有自己的文化活动场所,全区各类文化站、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面积近8万平方米;文化广场、休闲广场32个,面积35万平方米。二是强化区级文化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金水区文化馆和图书馆,其中文化馆建筑面积达到2241平方米,馆内有设施先进的录音棚、艺术展厅、舞蹈排练厅等,并常年对外开放。图书馆总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馆内现
有纸质图书1.7万余种、5万余册,其中珍贵的盲文图书近500册,是目前郑州市拥有盲文图书最多的县(区)级图书馆,去年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二级图书馆”。三是完善文化设施软件系统。我区建立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金水区支中心,成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访问本地和互联网上的文化信息资源。同时,我区还开展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试点工作,读者可以全自助式办理证件、查询图书目录、借书、还书、续借、预约、缴纳逾期费用。
三、注重特色,整合资源,积极提升金水软实力 我区始终把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农村文化、广场文化、节日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主流文化、高雅文化、通俗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一是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我区积极与辖区各类专业文化部门合作,邀请省豫剧院、省京剧院、省曲剧团、省歌剧院等专业演出团队,为我区群众文化骨干进行文艺培训,开展下乡演出或演出指导,促使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与省市主流新闻媒体《河南商报》、《东方今报》合作开展“金水文化大篷车走进社区”公益活动,截止目前共组织活动72场,观看群众达8000多人次;积极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成功策划组织“金水区民间文艺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0多项。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区共组织“送文艺下乡进社区”演出活动130余场,参加大型广场文化活动50多场次,指导组织辖区单位、办事处社区文化活动及演出187场次,让居民群众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家门口的文化。二是打造具有金水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2008年以来,我区每年都要组织开展“金水区邻居节”系列活动和“欢乐中原、魅力郑州、和谐金水”广场文化活动,深受辖区群众喜爱。2011年,我区积极整合辖区文艺队伍、文艺骨干、文化活动阵地、舞蹈培训机构等优势资源,精心组织承办了首届“金水都市舞蹈节”,历时一个月,期间举办了“全国少儿街舞大赛”、“国标舞比赛”、“中国舞比赛”三项赛事,同时还与中国舞蹈家协会联系,普及推广了中国舞蹈家协会主推的“百姓健康舞”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广东、山东、新疆等地区3000多名选手参赛,打造出了具有金水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三是认真做好农村文化活动。近三年来,我区在保证每个镇和街道都有文化站的基础上,先后建成农家书屋32家,正在建设的13家。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的农家书屋每家都配备有各类图书1267种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529盘(张)、报刊杂志27种。同时,我区还制定了《金水区开展全民阅读示范点活动实施方案》,积极打造全民阅读示范点,我区北林路街道办事处鑫苑社区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省级全民阅读示范点”。此外,为有效解决农民群众看电影难问题,我区专门
成立了金水区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领导小组,出台了金水区农村公益数字电影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集中了4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从2007年5月份开始在全区农村开展公益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截至今年6月,我们已在农村放映电影2500场,实现了每个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惠及人口10余万人。
四、传承文化,繁荣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区积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注重发挥政府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两个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认真做好优秀文化传承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普查工作,建立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区朱氏古建筑彩绘、沈氏中国式摔跤、河南坠子和李德慧香包制作技艺入选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坚持把文化产业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培育出奥斯卡影都、脸谱文化、友联印刷公司等一批知名文化企业,郑州古玩城(北区)和奥斯卡西部酒城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为充分发挥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引导作用,我区于2009年成立了金水文化创意园。目前,园区内汇集了三星广告公司、创意界传媒、玛宜网、太平洋汽车网等文化创意企业35家。
五、健全机构,依法管理,规范文化市场发展秩序 多年来,我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以建立文明执法新环境、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健全监督管理机构,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认真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确保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有序发展。一是持续加强文化市场审批工作。全面公开项目的条件、依据等,不断压缩审批时限,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对许可案卷进行系统细分,做到一户一档,审批一户、归档一户。三年来,我区共受理年审、备案或新办文化经营单位400多家。二是认真开展文化经营单位年审工作。对于存在严重违规情况、违规处罚没有处理完毕现象的经营场所不予审核或者暂缓年审,责成整改规范,引导文化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真正做到从源头抓好文化市场的管理,促进文化市场规范发展。三是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2008年以来,我区文化部门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安排部署,相继开展了娱乐场所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专项整治行动、盗版教材教辅专项整治行动、印刷复制业专项清查行动等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系列活动,努力维护全区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截止到目前,全区共出动稽查人员5770人次,检查商户3762家次,收缴非法出版物17万余册,整顿印刷复制企业264家,取缔无证店铺306家。
六、适时跟进,规范操作,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一是加大文化单位改革力度。去年6月份,按照省市有关要求,我区顺利完成了文化单位改革工作,在原有职能(文化、旅游、新闻出版、扫黄打非、图书馆、文化馆)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二级机构——广电中心,进一步理顺了管理职能。同时认真落实公益性文化单位人员编制和收入待遇,积极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了文化单位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分配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二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目前,我区拥有各类群众文艺队伍228支,常年参与文化活动的骨干8000余人,文化活动阵地134处,全区所有街道都有自己特色的文艺演出队伍。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区文化馆、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大院)三级群众文化活动网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社会文化组织建设。我区依托区文化馆,发展了音乐协会、舞蹈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多个民间团体组织,发展会员数千人,惠及文艺爱好者及广大群众数万人,并组建了金水区文化馆艺术培训中心,成立了金水区文化馆艺术团和民间民俗艺术团,不断提高文化组织的表演水平和竞争力。
在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区工作中,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区在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信息统计制
度不够健全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申报全省文化先进区为契机,牢牢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有利时机,科学规划金水文化事业发展蓝图,强基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全区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积极贡献。
第三篇:区旅游局五个推进推动我区旅游业大发展
区旅游局五个推进推动我区旅游业大发展
2011年,区旅游局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方式转变和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抓住北京市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围绕CRD建设,以创新的理念、更快的步伐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区旅游业大发展,显著提高旅游业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一、进一步推进旅游体制改革。召开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贯彻落实《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尽快出台《石景山区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抓住北京市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契机,进一步完善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加快国有旅游企业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步伐,以石景山游乐园为核心,利用首钢搬迁及永定河改造的有力契机,打造区域旅游的领军企业。研究成立石景山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本区旅游发展及旅游资产管理。
二、进一步推进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莲石湖休闲旅游区、天泰山风景旅游区规划编制工作,推动与海航集团的项目建设合作,加快天泰旅游休闲区建设,促进我区西部地区的整体旅游发展。充分挖掘永定河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休闲、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和体育健身等低碳高端产业,打造精品莲石湖休闲旅游区,进一步完善我区休闲娱乐旅游产品体系,增强我区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进一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推进游乐园室内主题乐园项目,完善游乐园酒吧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酒吧街5月底前建成开业。加快北京CRD旅游网建设力度,积极打造北京西部地区旅游服务一体化信息与营销平台。以旅游项目建设为中心,争取市级财政资金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制定区级旅游的财政资金扶持政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四、进一步推进旅游节庆活动向精品化发展。继续举办“洋庙会”、“茶文化节”、“重阳登高节”、“狂欢之夏啤酒节”、“CRD刷卡节”、“北京西部旅游文化广场”等节庆活动,丰富我区旅游产品,扩大活动品牌效应,将我区传统旅游节庆活动打造为西部地区的精品节庆活动品牌,提高区域影响力。
五、进一步推进旅游秩序环境健康发展。加强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建立和完善旅游环境秩序运行指挥工作机制,完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协调和联动机制,使旅游环境秩序突出问题得到高效、顺畅解决。遏制“黑车”“黑导”、“黑票提”、业内车辆参与非法运营、非法揽客、住宿单位为非法“一日游”经营者提供客源等行为,及时清理非法“一日游”假站牌、假广告,维护旅游环境秩序,保持全区旅游环境良好态势,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有效调配执法力量,根据公众诉求等,做好重大节日、重要时期、重大活动期间旅游环境秩序综合保障工作。
第四篇:区旅游局五个推进推动我区旅游业大发展
区旅游局五个推进推动我区旅游业大发展
2011年,区旅游局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方式转变和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发展战略,抓住北京市全面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围绕CRD建设,以创新的理念、更快的步伐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区旅游业大发展,显著提高旅游业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一、进一步推进旅游体制改革。召开全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贯彻落实《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尽快出台《石景山区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抓住北京市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契机,进一步完善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加快国有旅游企业体制改革和资产重组步伐,以石景山游乐园为核心,利用首钢搬迁及永定河改造的有力契机,打造区域旅游的领军企业。研究成立石景山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本区旅游发展及旅游资产管理。
二、进一步推进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莲石湖休闲旅游区、天泰山风景旅游区规划编制工作,推动与海航集团的项目建设合作,加快天泰旅游休闲区建设,促进我区西部地区的整体旅游发展。充分挖掘永定河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休闲、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和体育健身等低碳高端产业,打造精品莲石湖休闲旅游区,进一步完善我区休闲娱乐旅游产品体系,增强我区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五篇:以创建科普示范区为契机 不断推进科普工作上台阶
以创建科普示范区为契机 不断推进科普工作上台阶
——区科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综述
区科协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创建湖北省科普示范区为实践载体,全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各方力量,切实强化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和领导,紧紧围绕四类重点人群,大力开展“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学校、面向工厂、面向群众”的社会化、经常化科普活动,着力打造科普工作品牌,创新工作思路,夯实科普基础,全区科普工作呈现出“科普意识普遍增强,科普工作更加重视,科学素质明显提高,组织机构不断健全,网络建设日益完善,素质行动声势浩大,科普氛围空前浓厚”的新局面。2010年12月,省科协确定黄陂区为2011—2015年全省科普示范区。
一是健全组织,在夯实基础中创先争优。充实调整了各街、乡镇、场及区直部门科协领导班子,明确了一名同级副职分管科协工作并兼任科协主席,配备一名专(兼)职干部任副主席,具体负责科协日常工作,并选配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科协委员。今年全区共调整了科协主席9人、副主席15人、委员62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有了较大突破,已有4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科协组织。
进一步完善了各街乡镇场科普活动站和村(社区)科普活动室建设,全区19个街乡镇场全部建立了一次能容纳100人以上规模的科普活动站,90%以上的村(社区)建立了一 1 次能容纳50人以上规模的科普活动室。五是科普宣传栏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全区所有的街乡镇场和80%以上的村(社区)、区直单位建立了5至20延米的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六是吸纳社会资金近亿元,建立了8处风格各异的科普教育基地。七是新建和完善了4所青少年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八是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实现了街乡镇全覆盖,全区各街乡镇场共建立了种植、养殖、信息服务等各行业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7个,协会会员达到10余万人。同时还成立了70个行业学会、协会、研究会,29个科普服务队,注册科普志愿者达到860人。九是农广校、农机学校、星火学校、职业技校等科普培训功能不断增强。十是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壮大。全区共建立了43个科普示范基地,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17个。十一是以区“科普110”为平台,正式挂牌组建了黄陂区科普惠农服务站,为全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科普惠农服务。
二是广泛开展科普素质教育,在 中创先争优。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有声有色。有关部门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例如,区科协组织全区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武汉市青少年国际夏令营”、参观武汉科技馆、“科普进校园”、“科普进乡村”等活动;区教育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科技知识竞赛”、“科技小发明”、“保护地球,珍爱家园”、“低碳生活在我心中”等活动,团区委开展了“风筝计划”、“青年创业”、“青工技能”等培训活动。据统计,近年来,全区兴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普 教育活动620多场次,参加人数达40多万人(次),其中市级以上的各项奖励获得者达300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小发明、专利”150余项。
②农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重点突出。近年来,区科协与区农业、林业、水产、畜牧、教育、卫生、科技、人保、妇联等部门,针对农村科技发展需要,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科普活动。如“科技赶集”,突出“技术新,应用快”;“科技三下乡”,突现“内容广、影响大”;“阳光工程”体现“观念新、就业广”;“新型农民”重视“塑形象、重实效”;“农民创业”显现“新理念、新领域”;“大学生村官计划”着力“新农村、新人才”“巾帼创业”展现“新女性、新风彩”等等。自创建以来,全区共开展各类农民科普培训活动达600余场(期、次),参加人数达8万余人(次),通过培训,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业科技精英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其中获得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带头人”称号达441人。
③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成效显著。针对新时期城镇劳动者现状的不断变化,区科协会同区人社局、总工会、科技局、建设局、教育局等部门广泛开展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大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青工职业技能比赛和“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共举办培训班68期,培训人数8600余人,让95%以上参训人员掌握了1—2门再就业实用技术,6800余名城镇劳动者实现了再就业。二是充分发挥社区科普阵地作用,不断强化对街道、社区干部和居民 的科普教育培训。全区投入近百万元,对全区49个社区科普活动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维修改造,增添了设备,充实了辅导人员,做到了每月对社区干部及30%以上社区居民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科普培训活动,让社区干部群众在学习中积累了科普知识,在活动中增强了全民科普意识。
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规模空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工作,事关各级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大局,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两年来,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科协联合区委党校、区人社局、区科技局等部门,结合“创先争优”、“学习型机关建设”等重大活动,以各级党校、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系统、人才培训基地和科普活动站(室)为阵地,全方位开展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活动。先后举办千人以上大型报告会4场,主题讲座180课时,党务干部培训班18期,学习交流会68场(次),多次邀请中央、省、市党校和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全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授课,先后培训干部6300多人(次),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发放《党员干部科普知识读本》2700多册,印发其它科普宣传资料一万余份。
⑤科普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兴国之本、强国之根。区科协一班人充分认识到科普工作的根本就是要加大对科技知识的宣传力度,就是要全面提高“四大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就是要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普及的重要性。因此,区科协积极寻求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一是建立了区 科协独立的科普宣传网站;二是在区政府政务网站上设有科普专栏;三是在区电视台每周定期播报科普知识和报道全区开展科普活动的实况;四是在《黄陂报》、《黄陂科普》等报刊经常性地刊登科普知识、科普人物事迹和基层科普活动情况;五是在全区农村、学校、街道、社区开辟不同形式的科普宣传栏,定期张贴科普宣传横幅、标语等等。
目前,通过开展创建全省和全国科普示范区活动,全区上下已初步形成“全面联动、通力协作、广泛参与、人人重视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