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研究——以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时间:2019-05-12 18:2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研究——以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研究——以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第一篇: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研究——以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研究

——以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摘要:大学生的社会兼职管理一直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社会兼职的多样性使得兼职为专业培养提供支撑变得困难,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社会兼职管理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路,本文基于传统兼职存在的问题分析,阐明了工学结合理念的社会兼职管理原则,并结合高职类酒管专业的社会兼职管理实践,提出了有效的兼职管理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社会兼职;高职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社会兼职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有益途径之一,目前在校园内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高校普遍存在对社会兼职管理困难的境遇,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以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进行研究。

一、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兼职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的平台,得到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响应。据统计,在校期间有超过70%的大学生有过社会兼职的经历,且兼职意向强烈,显示出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体现自我价值的入世心态。但是在此过程中存在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对兼职学生的引导和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无序的状态,使社会兼职无法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1、社会兼职与学业冲突

社会兼职必然占据学生较多的业余时间,转移学习精力,如果两者关系处理不当,更会与专业学习产生冲突,例如逃课、影响学习成绩、造成专业学习的兴趣降低等等。

2、岗位与专业吻合度不高

大学生社会兼职从事的岗位多种多样,以促销员、餐厅服务员、家教、派发传单、市场调查、培训班老师、业务员、话务员、小商贩、翻译、家政服务等为主,岗位所需技能与专业关联度不高,甚至很多都毫无关系,这样的社会兼职对专业学习不利。

3、社会兼职缺乏必要的技能指导

兼职岗位涉及行业繁多,专业指导老师无力介入岗位差异化如此高的兼职指导,学生缺乏必要的岗前技能培训,企业对兼职工亦不会有系统的培训,学生对行业认知极易陷入就业恐惧,给以后的就业工作带来困扰。

4、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

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容易被骗、承受企业提供的低廉的报酬,缺乏必要的具有法律效应的保障手段,学生个人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同时,学生个体也缺乏与企业谈判的对等能力,一旦出现维权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解决。

5、工作持续性不强

学生兼职工作的稳定性较差,有任务时企业大量招人,任务完成,兼职队伍解散,基本上是一次性交易,学生需不停地转换工作、熟悉环境,如此循环往复,造成学习成本提高。

6、组织者鱼目混珠,极易上当受骗

大学生获取社会兼职的途径基本上有以下几种:网络招聘平台、人力资源中介、老师或同学介绍、社团、毛遂自荐等。通过网络和中介等途径获取的兼职岗位,学生很难分辨真伪,极易上当受骗,被中介骗走不少中介费。

7、校方对社会兼职缺乏正面的引导和管理

兼职已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正视这一现象。但由于兼职工作的复杂性,使得学校无力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和管理。据笔者了解,目前有且仅有停留在社团类管理的层面,缺乏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二、“工学结合”理念指导大学生社会兼职的原则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样为社会兼职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紧贴行业来设置专业的特征,为有效指导社会兼职提供了保障,其指导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行业性原则

高职教育紧贴行业需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着一定的专业技能,实现学生价值的社会兼职要遵循行业性原则。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合学生发挥特长的行业,是实现“工学结合”目标的前提。行业性原则使社会兼职的主、客体都具备了所需行业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双方的良好沟通。

2、专业对口性原则

专业对口要求兼职岗位技能与专业技能吻合,在寻找或推荐兼职工作的时候要根据此原则合理安排兼职人员,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同时使企业用工成本降低,实现共赢。

3、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实施原则

在学生兼职的过程中,要遵循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实施的原则,专业教师除对行业了解程度高外,还能指导、解决学生在服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有深刻的认识。学生主体实施是指整个兼职活动的组织工作交由学生自己负责,可以以社团的形式或其他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存在,教师在关键问题上给予指导,如把握组织发展的方向、技能培训、协议签字等等。学生为主体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于组织创新,既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又使学生深入行业,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校企共同培养原则

工学结合下的社会兼职管理,需借鉴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兼职学生进行培养。企业除在岗位技能培训之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行业的兴趣,对企业的热爱,在兼职过程中,企业需注入更多的感情因素,利用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兼职学生对企业价值的认同。学校则给予更多的制度引导,如建立社会实践的学分制度、开展技能比赛、举行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征文比赛等等。校企共同培养可以形成良好的兼职氛围,调动起教学以外的企业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5、整体推进原则

和定岗实习一样,工学结合的社会兼职管理如需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一个整体的运作系统,它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动性,也不是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短期行为,它是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宗旨,以实现边学变练,培养行业兴趣,提高行业素养的一个综合体。需社会、企业、高校、学生多方共同呵护,在引导、管理、制度建设、理解、关爱等方面整体推进。

三、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社会兼职的管理实践

1、酒店用工的特点

酒店用工有其行业特殊性,酒店业淡旺季明显,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酒店基层大量使用非正式员工,以实习生、小时工为主;酒店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用工数量庞大;酒店基层用工以年轻人为主,刚毕业或在校大学生是生力军;酒店基层用工的操作技能要求不是很高,掌握基本的服务、操作技能即可上岗;服务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能进行简单的外语对话;员工流失率较高,常招人、常换人,招聘成本不断提高;员工需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态度。

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生作为社会兼职的主体,完全符合酒店用工的要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兼职管理模式,能打造出一支专属的、稳定的酒店兼职队伍,实现学生、企业的双赢。

2、管理实践

课题组以某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实践工学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该专业高职生近2000余名,生源遍布全国,其中以省内生源最多,学生性别比例悬殊,女生占80%左右,学院实行酒店1年的定岗实习制度,所以,校内学生约为1300人左右,学院具备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毕业生遍布省内各高档酒店,专业拥有良好的酒店人脉资源。

1)成立社会兼职组织机构

由系党总支牵头,专业教师指导,成立大学生社会兼职组织结构,其宗旨是提供一个社会兼职服务平台,具体业务有学生来组织,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介入。该组织以企业运营的模式存在,设立相关部门,如人事、培训、会计、营销、客服、法律支持等,编制了详细的组织发展规划,制订了岗位职责说明书,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系部支持的社会兼职组织,在业务操作上具有较大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创造性,是该组织成功的决定因素。

2)组织立足酒店,服务行业

兼职组织立足酒店,提供酒店所需的各类兼职人才。主要服务于酒店相关兼职岗位,包

括酒店礼仪服务、宴会、会议服务、中西餐及酒吧服务、茶道表演、客房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兼职岗位。该兼职组织特色鲜明,借助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结合了大学生强烈的兼职意愿、酒店用工的紧迫特征,立足本行业,提供给学生“学中练,练中学”实际服务场所,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3)建立双向培训制度

该兼职组织借助学院的实训平台,每周安排一次酒店技能培训,培训组织工作以学生为主,邀请专业教师、酒店部门经理等参与授课,授课形式喜闻乐见,如座谈、辩论、现场模拟、案例分享、参观酒店等等,深受学生喜爱。对于签署社会实践基地的酒店,要求其提供企业专项培训,一学期的培训不低于5次,酒店为建立良好的宣传口碑,对此培训都非常重视。如某酒店专门成立了“168、180”培训小组:专门培训身高168cm以上的兼职女大学生,工资待遇是每天180元。

4)系部推行社会实践学分计划

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行业兼职锻炼,该组织联合系部教学处,制订了社会实践学分方案。根据不同的兼职时长,分配学分,在校期间,学生须完成4个以上的社会实践学分,方可顺利结业。社会实践学分计划将兼职纳入教学管理,是学院对社会兼职的认同和支持,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入企业,了解行业,取得良好的效果。

5)严格的制度执行是组织成功的保障

①会员库

该组织设有会员库,记录了每个会员的社会兼职情况:个人优势、兼职时长、酒店评价,工作努力程度、紧急联系人的电话等等,这些资料有助于推荐针对性的兼职岗位。

②组织基金提取

组织基金是维持该组织运行的费用来源,基金的来源以酒店方为主,基本不从学生所得中计提。计提可根据兼职人员数量、工时、待遇等不同标准来执行。在操作上,基本上以人员数量来计量,推荐一人,计提工资额的5%-10%,③业务奖惩

对于新业务的推荐人员,组织基金里有专门的费用奖励,最高可得到50%的当次基金提取额。为安全起见,组织杜绝以学生个人名义组织社会兼职活动,组织内部人员一经发现此类现象,将给予处分,后果严重的,可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业务洽谈原则

在业务洽谈的原则上,组织坚持三点:一是酒店能提供上下班的专车接送,二是要签订社会实践协议书,三是工作时间不能太晚,要在学院关闭宿舍之前回到学校。

⑤最低工资标准制度

社会兼职的报酬计量基本上以计时、计件报酬为主,组织执行当地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如浙江省2011年非全日制工作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为10.7元、9.5元、8.6

元、7.7元四档,该组织在执行中以11元/小时来计算。

6)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该组织鼓励酒店成为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对于社会兼职岗位的稳定性、订单式的人员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口碑良好的用工单位,可签署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学院会对这些基地提供管理培训上的智力支持。

7)组织各类辅助活动

以社会兼职组织为平台,学院组织了各类活动,如趣味服务技能大赛、社会兼职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心得征文比赛等等,邀请合作酒店共同参与,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取得良好的效果。

该组织实践表明,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社会兼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一年来,该组织签署社会实践基地25家,累计输出1200人次兼职人员,培训人数超过500人,整理100多篇的社会兼职心得征文,学生累计收入达70余万元,学生的服务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提高,社会兼职实现了工学结合的育人目标。

四、总结及展望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能积极引导学生介入行业,发挥所长,能有效提高兼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氛围,坚持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等原则,使人才培养更能贴近企业需求,其管理实践对高校学生社会兼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高校学生的社会兼职已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学校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引导学生树立起对兼职工作的正确认识,是高校管理者进行兼职管理的前提,兼职工作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工学结合理念下的社会兼职管理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对学业的钻研、对行业的认知、对职业的认同,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管理,才能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江晓珊.大学生兼职现象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2]李倩.人学生兼职的动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l)

[3]潘建林.导师制学生社会兼职管理模式的高职实践型创业教育新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年7月

[4]董首恒.对浙江省大学生兼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新西部,2009(04)期

[5]宝贵,陶茜,蒋明雪等.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兼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网络财富,2010年1月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art-time Management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o Higher Vocational Hotel Management for Eexample

Wang Boqi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bstract: it is a difficult question to university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Part-time social jobs management, Social part-time diversity makes part-time professional teaching for support are difficul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art-time for its management provides a new management idea,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part-time problems analysis, Illustrates t the concept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art-time management principle,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higher vocational Hotel Management social part-time management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part-time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 Work-integrated Learning;Part-time social job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院级教改课题,立项号:2011YB15

论文题目: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研究——以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第二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快速增长,酒店业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酒店这一特定工作场所的人才培养,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偏向于实际应用与操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工学结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现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早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得出来的。在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的半工半读职业教育制度。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在不断研究和探索。

一、“工学结合”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双方合作流于表面,双方利益达不到一致。

校企合作中,双方必须要遵循互意互利的原则,讲求合作的效益。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饭店运营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也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时间安排与酒店经营的淡旺季之间不对接,对酒店经营造成负担;学生则反映在酒店实习从事的岗位单一,接受的专业培训很少,有沦落为廉价劳动力的感觉。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师不仅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有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却缺乏了实战的经验,在教学中难免会力不从心。

3、“工”与“学”关系不清,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酒店管理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很多理论和资讯层出不穷。有的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一味照搬别的学校,没有根据当地社会经济、酒店业发展情况、学校教学资源水平来综合考量。有学生反映,课堂教学知识与实践内容存在脱节现象,部分教材内容老化,无法适应酒店岗位的需要,书本知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到酒店实习时才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用不上。酒店也反映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达不到酒店的要求。

二、关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1、如何处理学校与企业、政府关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工学结合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

学校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多沟通,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为工学结合培养实施提供保障,在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和责权利的关系,促进酒店和学校的相互协作,切实履行政府对学校与酒店的协调管理职能,促使工学结合真正能取得实效。

学校要与当地酒店业充分沟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合作最密切的学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上可以合理灵活安排实习时间,既能保证学校完成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企业也可以在平旺季获得大批高素质廉价的劳动力。

在学生实习岗位安排上,采取酒店“招聘”和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既能保证酒店能挑选到合适的岗位人才,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部门岗位体验。

学校要加强服务企业的力度。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酒店管理的先进理论,为企业承办各类培训,共同研发服务项目,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而企业也要认识到支持校企合作教学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让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重视实习生的潜在价值,让学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锻造其工作能力,为企业集聚和储备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

2、如何建设师资队伍,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说过:“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体现了黄炎培先生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在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不应拘泥于学历和专业,更要看重的是教学能力与企业经验的结合,最好是能从合作企业引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资深的酒店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既能接触行业最新资讯,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为企业服务,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可谓是一举四得的好事。为此,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力度,鼓励教师考试与教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评定相关技术职称,到社会从事相应的兼职工作。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专任教师的培养主要是注重教育理论的培训,专业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而校外兼职教师的培养则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酒店业特点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3、如何让“工”与“学”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重点应坚持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坚持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在行业标准引进、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评估方面进行整合、按照学生逻辑成长和行业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构建。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不光要注重“工”,也要注重“学”,也就是学生的在校期间的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应面向学生主要就业地的酒店行业开展系统化的调研活动,通过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归纳岗位核心能力,并依据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来科学地设置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把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课程实践、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在“工”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工学结合,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如果能坚持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将愈加显现。

参考文献

[1]谢春山贾一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旅游研究,2010年3月。

[2]李成对日本酒店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借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年4月。

第三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bylw580.com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中国旅游及酒店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均取得了长足发展,酒店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与之相匹配的酒店管理人才却严重短缺,成为制约中国酒店业发展的障碍之一。同样,旅游行业的导游、景点服务人员和培训主管等岗位的人才也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以及旅游管理人才追在眉睫。

乌海市毗邻宁夏、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从乌海及周边地区来看,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第一、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乌海及周边地区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对加大对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力度,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会呈现上升的态势。

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以来,其教学改革工作一直没有中断。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反复修订。同时加大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也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付诸实践,效果良好。经过多年的教改,酒店管理专业得到健康发展。但是由于专业教育时间短,底子薄,在专业建设思路及各种教学条件方面还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还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的新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居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旅游业和酒店业也将会随之迎来发展的新高峰。

目前酒店业的高速扩张引发的管理人才缺口主要是客户部门主任、酒店业职业经理人以及餐饮经理人等岗位。根据预测,这几类岗位平均缺口都在4万人左右。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同样暴露出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导游、景点服务人员和培训主管等岗位的缺口也在3万人左右。根据市场调研,乌海市各星级酒店管理及高级服务人员缺口在300人左右,旅游业服务及管理人员缺口在100人左右。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原则和思路

通过理论—— 实训、理论—— 再实训的教学过程,培养现代酒店(包括旅游涉外饭店)管理所需的具有较高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较强专业技能及创新开拓能力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真正零试用期的高职酒店管理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达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熟练掌握专业英语,既有酒店管理的坚实基础,又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

此外,由于酒店行业与旅游行业的关联度非常大,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意识的向旅游行业倾斜,要求学生还应该具有旅游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具备从事该行业的一些主要能力。

逐步完善“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德为先、能力为本、德能并重”为原则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建成一支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地方酒店业,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师资校企岗位互换的有效机制,使本专业成为在乌海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

采用“1.5+1.5”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岗位。针对岗位分析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设置课程。课程设置本着“有用、够用”的原则,更新旧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认识学习后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1年的基础理论教学+1学期的认识实习;1年的专业理论加深教学+1学期的毕业综合实习。

加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教学时数,整合与简化数学教学模块。增加旅游管理选修方向,开设相关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加大课内实践的比例,选择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导人多种实践教学法,力求教学手段多样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资格考证方面的要求,鼓励多证毕业。完善与新建校内实训设施,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理念改革本专业学生高考平均成绩不高,英语和数学的成绩一般都不够好,不少学生不但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甚至连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遇到难题缺乏迎难而上的精神等等。为此,如何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这是我们经常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难题。

在教改过程中我们感到:基础课程的过分铺垫,不仅背离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会使相当多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为了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尺度,并且赋予教学内容实践性要求,为后续的职业技能课服务;同时,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注意将基本的思考方法、观察方法通过日常教学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线,增设专业实务和专业实训课程,并对一些课程的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先后删去了一些实用性比较差的如VisualFoxPro、现代饭店规划与建筑设计、高等数学等课程。

将前厅、客房两部分专业核心内容合并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并且由原来的56课时调增为64课时,理论授课4O课时,实践授课24课时,其中校内实训8课时,实训基地现场教学16课时。

为了符合市场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增设课程和《宴会设计与实务》课程。《酒吧经营与管理》课时56,理论课时48,课内实训8课时,由任课教师配合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在实训基地完成。

《宴会设计与实务》课时56,理论教学4O课时,课内实训16课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主题宴会设计的能力,增设1周单列实训。增加旅游课程的模块,开设了《导游业务》(56课时,1周单列实训)、《中国旅游地理》专业核心课,专业任选课增加了旅游方向,开设《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英语》课程。变以往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第3学期安排学生进行8周的《酒店认知实习》,加上学生4周的寒期专业实践,共需要在实训基地完成12周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以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主,客房服务与管理为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专业综合素质。为下一学期开设的《餐饮管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学生和老师普遍反映其后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更深刻。

专业英语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即加强了口语训练。英语教学贴近专业,循序渐进。同时,加大《饭店英语》的(或《旅游英语》)课时量,推行实用性教学,因需施教。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避免“满堂灌”,实行“精讲多练”。要求任课教师把核心内容讲解透彻,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达到“弄懂会做”的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练习、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给定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完成专业实践活动。

通过“活生生”的练习和案例的剖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寓理论于实践教学之中。《导游业务》、《社交礼仪》将学生带出课堂,进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实行“教学互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创造轻松、热烈的实践教学情境。

根据本专业的需要,要求专业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情景展示、音像播放、图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四)考核方法改革对考核方法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实训操作上。对于课内实训,要求任课教师按照实训任务的每一项均评定成绩,并对实训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分组作业要求每一位学生写明自己的任务,按照完成情况分别作出评判。对于校外实训,则要求专业任课教师会同实训单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训表现,综合给出成绩。凡是按照学院的提前就业政策在第5学期离校提前就业的学生,由指定的实践指导老师告知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就业单位完成,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完成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在学生完成12周实训之后,联合实训基地在第4学期开展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由基地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认可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对每一位学生从理论、实践考核其专业综合素质,展示其职业风采,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为了更加全面考核教学质量,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原有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运用模糊评价法重新构建学生评教指标。教学质量评价一级指标有教师风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5项。每一项一级指标又根据评判的重点内容分解出3到4个二级评价指标,针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分配权重,以定量打分的形式采用百分制打分。该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评价了教师的理论教学质量,使大家能够根据学生评价结果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一个客观认识,对下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增加学生自评环节。原有的评价体系由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两部分组成,这种互评的评价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仅仅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为此,我们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表,通过每学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师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1.2.1.4教育系酒店管理专业有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的陈述材料

教育系酒店管理专业

有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的陈述材料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校企合作”是办学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育人模式。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我系酒店管理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加强校企合作,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实现实训、就业,全过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更加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我系酒店管理专业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充满生机活力,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2、我系自2006年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在近五年的教学管理中,我们走过了由探索、发展到成熟的路径,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8人,在校学生71人。酒店管理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它的主要从业对象为各级各类旅游饭店、酒店的一线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的岗位为客房服务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前厅服务人员等。因此需

供了大量生动的实践知识,丰富了我们的课程内容,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充分的体现出实践性和职业性。针对这些问题,我系在2010年7月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到宁波四季佳丽酒店顶岗实习时,积极与宁波四季佳丽酒店协商、探讨,请他们将每次召开班前会和每周的工作小结形成讲义,提供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学习并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克服了校企开发课程所存在的的一些客观因素,也解决了学生所学知识迅速转变为实际能力的问题和企业需要学生在实习中迅速进入角色的需求,基本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在此基础上,我们准备与宁波四季佳利酒店、西安君诚酒店、安康金扬宾馆协商和探讨,准备请他们酒店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践专家就《餐前工作准备》、《客房迎送客人》、《酒店服务礼仪》这三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我们合作开发,以讲义为主进行试用,并根据使用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内容要突出能力训练的特色,实现“理论—实践—技能”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

二、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我系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服务 酒店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无法达到与企业需要的零对接,往往需要在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训后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为此,我们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第二、四、六学期分别在酒店进行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实训,了解酒店的运行管理和餐饮、客房、前厅部的服务程序,熟悉酒店的工作环境。请酒店一线管理、服务人员就摆台、折口布、传菜、上菜、撤台、礼仪、端托盘等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实景教学和培训,使学生掌握酒店服务的程序和技巧。

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保障工学结合有序进行。

1、目前我系与宁波四季佳利酒店、西安君诚酒店、安康金扬宾馆

4发的更少,而这是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关键。另外,教师理论教学有余而实验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灌输式,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可持续发展空间小。

六、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1、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转变培养模式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适应工学交替的需要。我系酒店管理专业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让学生学得进,用得上。按照企业需求,改变原来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应保持1:1,即半天理论,半天实践课程,并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达到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学习基础课程和共同课程的基础上,把专业课程细化,按照分类,实行单一模块强化学习。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到四有利: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开设和教材编排上要认真分析专业岗位技能入手,以“一技之长”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在教学内容上,要删繁就简,面对实际,讲求实效。不拘泥于现行的规定教材。

2、加大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高化的关键,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可要求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提高专业素养。选派青年教师脱产、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加大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3、不断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大胆进行体制创新,为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制定相关制度进行多层次交流,确保校企合作的和谐发展和稳定进行。探索对在职员工实行“双证制”培养;探索订单合作、教学合作、产学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我系酒店管理专业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彰显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继续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双师”教学团队为依托,进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为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系

2011年3月

第五篇: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

当前,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这对我国社会管理构成巨大挑战。只有坚定不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才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然而,在各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有弱化社区在社会管理中基础地位的倾向,这可能导致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走向误区。社区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的载体,也是政府与居民直接互动的平台,其基础地位不但不应弱化反而更应加强。本研究以武汉市江汉区为分析对象,从江汉区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管理的实践、问题以及对策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江汉区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一)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面的创新实践 1.培育了志愿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

2008年,江汉区民政局指导成立江汉区社区志愿者协会,并发展至各个街道各个社区。除了全区层面的志愿服务组织之外,各个社区根据自身实际,也引导组织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组织。例如,在社区层面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通过走访观察,发现社区里的能工巧匠,将动员他们带领其他一些热心居民组织成一个家政志愿服务队,为居民免费提供一些家用电器修理、水暖照明设备维修服务,或者收取少量成本费。一些社区将家政服务的范围拓展到提供快餐、接送孩子上学等等服务项目。

2.发展了文体娱乐类社区社会组织

文体娱乐类社区社会组织一部分是居委会发现人才并引导扶持成立,另一部分是有文体特长的专业人士自发成立的,在满足自身兴趣爱好需要的同时也带动居民共同参与,还可以为社区甚或街道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带来方便。文体娱乐类社区社会组织在各个社区都有,比如京剧团、书画班、舞蹈队、太极扇队、合唱团等等。

3.成立了非营利性物业服务组织

江汉区辖区以老城区为主,而老城区的物业管理一直是个老大难。由于空间上相对开放、居住相对分散、居民经济承受能力弱,所以不可能完全实行市场化的物业管理。在实践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满春街小夹社区率先实行门栋自治,肖家社区实行了院落自治。唐家墩街西桥社区创造性地成立自助物业服务站。

4.创建了综合型社区社会组织

满春街“都市田园”协会从最初的兴趣爱好到街道环境绿化再到志愿服务,成为一个综合性社区社会组织。

5.成立了维权类社区社会组织

江汉区万松街武展社区“打工妹之家”就属于扶助弱势群体这一类。还有一些社区成立“新居民之家”等等,为外来务工人员维护合法权益、享受正常福利、进行利益表达、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了一个平台。6.创新了业委会筹备模式

针对居民小区物业收费乱、业委会“成立难、换届难”问题,结合2011年1月1日新版《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江汉区汉兴街办事处牵头,在辖区内探索并推广“业委会筹备模式”,试图打破业委会“两难”僵局。7.划拨了专项社区民间组织孵化基金

自2011年开始,江汉区政府每年投入200万民间组织孵化基金,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也激励社区居委会积极培育社会组织。

(二)社区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创新实践

第一轮社区体制改革也即中国社区建设的“江汉模式”。1.政府职能社区化。“五个到社区”:工作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任务落实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划拨到社区,实现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强化区政府职能部门功能。

2.社区监督考评街道和区职能部门。政府职能部门普遍在社区建立了公示制、承诺制,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

3.理顺关系、明晰权责。在街道与社区关系中,由过去的“领导与被领导”转变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4.确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权责关系原则。赋予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权力,落实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经费。

第二轮社区体制改革也被称为“八大员”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机构重组、人员整合、职能剥离、权责对等、综合执法等。1.机构重组

根据“八大员”工作要求和服务功能的分类,在街社区服务中心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在每个社区设立一个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和社区日常治安秩序和环境的管控。同时,在街社区服务中心下成立街道机动巡逻队,负责街辖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的治安、环境秩序的巡逻工作。每个社区公共服务站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日常工作由站长负责安排,副站长协助工作(主要负责社区治安和环境管控),站长、副站长在各站工作人员内产生。2.人员整合

街道办事处现有职能科室和人员编制作重新调整,分别整合进街道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街道经济服务中心。

“八大员”分别整合进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街道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一是将分散在各个社区的低保专干、计生专干、劳动和社会保障专干整合进社区服务中心,由社区服务中心统一调配;二是将分散在各个社区和各条条上面的“门前三包”员、网格化监督员、城管协管员、外来人口协管员、安保队员整合进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由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统一调配;三是将“八大员”中素质能力低、服务意识差的人员解聘,面向社会重新招聘,以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3.职能剥离

将居委会身上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城市管理职能分别剥离给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街道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使居委会集中精力从事社区自治。通过职能剥离,实现政府公共管理、政府公共服务、社区自治三重职能的分离。4.权责对等

严格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理顺区政府职能部门与街道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社区服务中心的权责关系。5.综合执法

街道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办公室的协管员承担三项职能:(1)提供线索信息,特别是违规行为;(2)对违规行为进行宣传、教育和规劝;(3)对违规行为行使有限的执法权。

二、江汉区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中尚存问题

1.社区社会组织类型单一,成员组成以边缘群体为主

据调查发现,社区社会组织大多数是志愿服务类和文化娱乐类。而志愿服务类组织的主体成员则是社区低保户、离退休党员和社区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主要以“老、少、弱”三类人群为主,老年人为丰富晚年生活多参加文化娱乐类社会组织,青少年多参加各类兴趣班的学习及一些文体活动或志愿服务,而低保户为了领取低保金必须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劳动。中青年群体并不是没有社区参与的需求,主要是社区没有成立针对他们需求的相应社会组织。

2.社区社会组织被组织多、自组织少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社区社会组织大多数都是在社区居委会的引导、组织、扶持下成立的。自发成立的社团组织主要是健身娱乐的舞蹈队、太极拳队、合唱团、京剧团等等。被组织的社会组织比自组织的社会组织在自主性方面缺少很多,因为被组织更多是要考虑组织方的意愿而较少考虑组织成员的需求。

3.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经费困难、场地紧张

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普遍缺乏活动经费,既没有政府的专项资助也没有社会的定期捐助,只有社区居委会的临时救济,这是影响社区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瓶颈。一些居民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是苦于经费问题,没有办法开展工作。还有的业主委员会工作经费来自物业公司,但是这样就受制于物业公司,很难保证自身的独立性,也就很难起到监督物业公司的作用。现在,很多业主委员会面临成立难和换届难的事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费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反倒是自发成立的健身舞队的活动经费有保障,因为它依靠队员自觉自愿交纳的会费维持运转。

4.社区社会组织功能单

一、以自我需求满足为主,公共需求为辅

社区社会组织以志愿服务和文体娱乐为主,而例如公益慈善类和社区维权类社会组织相对较少。虽然志愿服务类也是关注公共利益,但是由于社区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多数是在社区居委会组织下开展活动,虽然从事的是社区公共服务,但行为较为被动甚至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很难真正培育出志愿精神。而那些自娱自乐的兴趣类团体,也主要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娱乐,很少关心社区公共事务,缺乏公共性。那些应该为居民公共利益服务的业主委员会,也有一部分是在房地产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操控下,不能真正代表业主。另外,一些业主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反倒会通过牺牲公共利益来满足私利。总之,维权类的社会组织因运行不规范也存在公共性不足的问题。

5.社区社会组织成长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缺乏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社会组织成长发育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层面,一直到2010年中办发〔2010〕27号文件的出台,国家才正式通过政策文件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出要求。地方层面,江汉区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另外,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一些公益性捐赠活动具有短期性、临时性、随意性,所得的社会捐赠也大多是现款现用,不利于公益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6.基层政府及社区居委会对社区社会组织认识不足

政府部分领导、部门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与必要性认识还不够,认识上的不足或误区带来了工作指导力度上的不足。一些社区居民对民间组织的认识比较淡薄,公益意识较弱,参加其举办的活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无组织性,制约了社区民间组织规范、健康有序地发展。

7.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凝聚力和规范性不够

一般社区民间组织无科层化体制设置,没有沿用部门齐备,职能分工明确的“单位”管理模式。内部管理上很大程度取决于精英人物或核心骨干人员的个人素质与运控能力。组织的约束性也不强,从而造成良莠不齐的状况,缺乏自觉服从社会规范即社团自律的总体性保障。

8.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与公民需求匹配度不高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发展其基础是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服务,而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社区社会组织还不能在提供的公共服务上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能反映社会成员的真正需要。

三、如何以社区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1.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政府要主动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社区社会组织的防范心理和严格控制的做法,从建设新型社区、构筑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的高度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同时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协调、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实现与社区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不能因此就以政府的价值取向来裁定哪些社区社会组织应该发展、哪些不应该发展,而要以社会居民的需要为基准。

在税收政策上,对于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事社区服务活动在区别认定后给以免税、减税等优惠政策,以鼓励它们投身于社区公益性、低偿性服务。将社区社会组织纳入政府采购范畴,保障社区民间非营利机构获得政府资金支持。政府还要及早出台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员工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并与社会整体的人事、福利、社会保障体制接轨,以增强社区民间服务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社区发展社会企业。

2.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

政府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可通过专款专用的形式下拨给社区,由社区居委会或下设的专门委员会管理,用于资助这类社团开展活动,并对一些成绩突出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表彰。政府划拨专项经费孵化社区社会组织。

3.支持专业社工培训及引进

为适应社区建设的需求,需要逐步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同时,积极进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吸引和录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社区服务机构就业。

4.给予社区社会组织合适的发展空间实现社区自治

从中国目前的现状看,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发展在于政府让渡空间的多少,也就是政府在社会管理上的角色和功能需要重新定位。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绝对退出,退出不等于不管,而是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5.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1)树立整体政府理念。整体政府理念是在反思和扬弃碎片化的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整体政府”的理念,力图破解新公共管理困局。所谓整体政府,就是“公共服务机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实行的跨部门协作,以及为了解决某些特殊问题组成的联合机构。

(2)重塑公共行政理念。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最大的风险在于特殊利益独大,公共行政变成自我利益追逐的领域。政府部门主义和部门行政就是这种风险的典型代表。公共行政是现代市场经济下满足公共需要的行政管理模式,它代表的是公共利益,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3)树立公共利益至上价值理念。定位服务角色社会管理为了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实现公共利益和促进公平正义为目标,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任务。

6.优化政府职能结构

其一,在政府职能的价值导向上,公共服务要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以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的解决为聚焦点,反对部门主义。其二,在政府职能的权力关系上,公共服务既要尊重各个主体公共服务治理中地位的平等与自主,又要注重公共治理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交叠嵌套的政府职能主要是“通过合作、协调、谈判、伙伴关系、确立集体行动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区域公共事务的联合治理。这种联合治理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相互合作。”其三,在政府职能的功能界定上,公共服务要通过各级政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之间的角色界定,发挥各个治理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形成自主治理网络,集中全社会的智慧与资源共同解决各类区域公共服务问题。同时,通过彰显公民权、民主和公共利益,超越对个体利益的单纯追求,实现各个个体利益之间、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和谐。其四,在政府职能的绩效评价上,公共服务要求废除单纯以GDP为取向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以公共利益为取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7.创新公共服务机制

公共服务是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组成的复杂治理系统,主体的多元化就必然出现各个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激励与约束问题。竞争和合作既不是自发市场经济下竞争过度而合作不足的状态,也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无偿合作而竞争不足的状态,而是一种基于法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合作关系,竞争是手段,合作才是目的。

激励和约束则包括:其一,改革传统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法律、风险和组织约束,诱导政府职能部门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注重追求区域公共利益,实现公私利益的统一。其二,健全以政府财政为主体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政府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与支持力度。其三,加快建设公民社会,真正赋予公民在公共服务治理中的权利与责任。要超越新公共管理在公共服务问题上的顾客主义取向和做法,与顾客不同,公民是更大治理环境中权利的享有者和责任承担者。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服务治理会激励他更加关注邻里和社区的持续发展,约束并超越其短期利益,为邻里和社区发生的事情承担公民责任。

传统的社会管理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忽略了社会的重要作用。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管理不仅是政府管理社会,更重要的是社会管理社会,只有培育社会、发展社会,才能创建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

下载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研究——以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兼职管理研究——以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