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餐饮管理论文:旅游类高职专业“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时间:2019-05-15 02:0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酒店餐饮管理论文:旅游类高职专业“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酒店餐饮管理论文:旅游类高职专业“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第一篇:酒店餐饮管理论文:旅游类高职专业“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酒店餐饮管理论文:

旅游类高职专业“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改

[摘要]针对目前酒店、餐饮、烹饪专业高职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弱、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了针对专业实践课程的“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教学新模式。文章对这种模式的内涵、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关键词]工作导向 同步协作 教学模式 改革

近年来,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促进了境内外各种商业、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加,带动了我国酒店业的持续增长。但目前我国酒店业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呈现出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问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顾客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又对酒店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发展,要求专业课程不仅要传授单科知识和单项技能,还要更加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对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要求都较高的酒店业更是如此。目前酒店职业教育教学还远不能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存在着高职特色不够明显;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与产业结构、课程体系与人才需求、教育方式与就业需求等方面不能完全匹配的问题。为此,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在旅游类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现状,构建了针对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教学模式。

一、“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即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确定问题,进行“抛锚”,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退至后台,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则通过相互协作,在真实的餐厅工作中去感受、体验,自主地理解知识、熟练技能。

“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教学模式改革主要是指在教学实践中面向酒店、餐饮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现实企业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将旅游大类中的酒店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烹饪工艺与营养三个高职专业的专业实践课程,通过科学系统化“捆绑”组合,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实现不同专业学生在同一教学时段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教学中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增强实践教学与职业活动的融合性与连贯性。

二、“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教学模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以“循岗导教”为原则,确定“职业群”培养方案

酒店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烹饪工艺与营养是北京联合大学的三个旅游类高职专业。为有效地实现高职教育与酒店行业教育、岗位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以高职特色明显的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在保持三个专业特色基础上,将其中性质类似、能力水平相当、学时大体等同的教学内容归成群集,形成餐饮经营管理职业群,促进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将来就业的适应性。

(二)以职业群为依据,统筹制订教学计划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餐饮经营管理职业群岗位需求,将三个高职专业的教学计划同时、同地、同年级统筹兼顾,根据实际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另外,为确保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学校实施工学交替的专业教学改革,三个高职专业的实践课程在校内进行仿真训练学习后,第三、第四学期分别在校外安排两周的专业集中实践,专门承接在京酒店的大型服务接待项目。

(三)以岗位需求为核心,建立职业化的实践课程学习氛围

为加强学生“岗位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教学中突出实践课程“职业化”特征,学生在校内实习餐厅和中、西式厨房中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从进入实习场所起,完全以“职工”的身份进入工作岗位,操作程序完全按照星级饭店厨房、餐厅规则进行,体验着“现场第一线”的工作氛围。

(四)以工作任务为重点,同步协作完成教学内容

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学校采取跨专业同步协作式学习模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开餐服务为教学任务,用一个动态结构将三个专业的生产制作类、餐饮服务类和营销推广类实践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完成餐饮经营管理活动。

1.生产制作类课程。授课对象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关联“捆绑”课程为“西式烹饪工艺”“西式面点工艺”“中式烹饪工艺”“中式面点工艺”“冷菜工艺”5门课程,这5门课程分别按中、西餐分类形成实训课程群。规定学生在各自岗位上和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三道菜肴、一道汤羹、一至两道点心及主食、配菜的制作及菜品整体装饰。

2.餐饮服务类课程。授课对象为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关联“捆绑”课程为“餐饮服务”。教学内容以餐厅工作岗位的设置、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中式餐厅或西式餐厅服务工作。

3.营销推广类课程。授课对象为酒店管理专业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关联“捆绑”课程为“饭店营销实务”。这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实践部分,由任课教师布置明确的销售任务。学生在实践周内完成300张餐券的销售任务和部分中、西式面点的外卖工作。同时,在销售过程中,要求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客人需求,开拓潜在市场,搜集顾客反馈,为餐饮服务和餐食生产的同学提供顾客信息。

(五)形成实践教学管理规范

为确保实践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学校从以下两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制度:

1.针对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及教辅人员制定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该制度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师及教辅人员岗位职责、教学用料管理、实践课程考试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针对学生制定了相应的操作程序。在实践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各门实践课教师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为学生制定了操作规程,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

三、“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点

(一)以职业群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综合设计相关专业教学内容

相关三个专业以各自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以职业需求为标准,对课程内容做纵向和横向整合,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必要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在多元整合的基础上,突出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二)在真实工作环境下,不同专业学生协同工作

形成任务驱动的、团队合作的教学组织结构。建立各专业学生间协同工作的网络,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个学生以动态化的方式共同工作。形成开放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精神。

(三)以工作内容为载体,跨专业课程同步教学

各专业实践教学以各自相关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能力为基础的模式组织教学。在同一时间段内,各专业共同协作,在完成各自教学内容的同时,兼顾其他专业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跨专业相互合作的,包括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生产产品、销售产品、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四)建立多元化、协同工作的导师队伍

形成了由专业教师、业内专家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共同开展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和监督及对学生工作表现的评估工作,提高实践课程教学质量。

“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打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践,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持“双证书”率达100%,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100%;同时,也促进了专业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教学团队中的专职教师均为“双师素质”教师,团队的实践课程建设,获2009年国家级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称号,该教学模式改革获200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提高我国酒店与餐饮行业的人员素质、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还必须会“动手”。要培养具有出色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就必须从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入手,只有立足高职酒店管理的培养目标和酒店职业岗位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双达标。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教学方法;改革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性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综合能力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这种教学方法知识量足,信息面广,但是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作出反馈的机会,对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有一定制约。通过调研和课堂教学实践发现,授课方法单一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安排限制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践。课程内容理论多、实践少。学生不能参与或动手,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2、经费缺乏限制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很多学校及教师也逐步认识到应该把学生放到实体场景中去教学。但日常教学又不可能完全到企业去进行,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建立仿真酒店实验室或者建立以实体模式运行的自营酒店,但二者都将需要耗费巨资[1]。

3、考核方式单一,“一卷定乾坤”的传统理念根深蒂固反向影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大多采用传统的笔试为主要形式,不仅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且很多先进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办法用试卷笔试的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在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和国内同类院校经验基础上,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尝试从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到各种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一)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核心课程是指与学生将来就业之后的实际工作最紧密相关的课程,是学生从业的基础和保障。根据酒店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酒店行业就业需求、已就业和在岗实习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确定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课程,如表1所示。

(二)职业核心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1、根据确定的职业核心课程,整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行业需要和在岗实习生的反馈,调整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比例,采用合并删除的方式挑选教材中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和教材中没有但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点作为重点进行讲解[2]。

2、理论实操交替教学法的实践。核心课程中“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交替教学法,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即时交替,更能保证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并能及时强化理论知识。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课程中进行实践:前两个学时在教室通过教师的讲授、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对操作方法建立基本的感性认识,后两个学时马上到相应的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将会识别变成会操作。

3、角色扮演法的实践。角色扮演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本某个职业角色,体验职业生活,在此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的操作流程为:教师布置课题—学生分组和角色分工—角色扮演—教师点评—学生总结。如在“酒店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设置大堂吧酒水服务课题,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消费者、服务员、大堂经理等角色来模拟现场服务,最后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演员,给予激励[3]。

4、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模拟的职业场景,让学生置身于仿真情景中,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技能训练,强化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模拟顾客投诉的场景,由学生分别扮演投诉的客人、服务员、大堂副理等角色,针对在用餐过程中顾客投诉,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在这种情景模拟中,学生由以前的听众变为导演和演员,充分参与到课堂中,不仅通过主动探究获取了知识,还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较好的锻炼了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5、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在“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课程中都使用了此方法。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通过对案例的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帮助梳理从而得出结论,再回到教材中的理论上去,学生就会对这类问题印象更深刻,在顶岗实习和实际工作中能够避免出现错误。

6、职业核心课考核方式的改革。职业核心课程考核应该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科学确定评价方式及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如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就直接采用“实际操作考试+实验报告+平时成绩”的结构,在实际操作考试过程中增加了口试,用这种综合考查方式取代了笔试。

三结论及展望

酒店管理专业在确定职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使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理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通过对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和访谈发现职业核心课的改革和实践,使学生的到课率、课堂参与度以及考试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用人单位表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前几届有明显提高。因此将职业核心课与一般课程区分开来,加大对职业核心课的教学力度,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强化理论知识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能提升学生的整体职业能力,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职业技能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金梅.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0(2).[2]徐宝群.酒店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014(29).[3]黎晓霞.酒店管理专业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4).

第三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管理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人才成为紧缺资源。这对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各大高校已经开始了对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探究。本文对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内涵、现状以及其内容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市场需求;基础教育;能力;教学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以及行业指向性非常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丰富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但是这些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高层次的需求。为了减少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更是为了国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大高校也开始使用实践型的教学模式。

但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却遭到了质疑和漠视。据统计,全国拥有138家各级各类的旅游学院、学校,他们分布于全国30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但是大部分院校都还没意识到实践教学模式在教育与培育学生中的重要性,仍在沿用着原有的纯理论式的教学模式。还有些院校虽然意识到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但具体的教学实践,却只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并没有从学生的真实需求角度出发,没有紧密联系相关专业学生就业紧迫的实际情况。另外,从学生本身来讲。学生自身不求上进,认为实践能力只有在真正工作实践后经过慢慢锻炼和培养才会得到增强和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趋势分析

旅游业成为大部分国家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行业发展中最迅速的一个。据预测,世界旅游业的旅游人次量到2020年将升至15亿。蒸蒸日上的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对市场上的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竞争优秀生源,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各大高校也必将对实践教学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严格实施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行动中势在必行。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建设一个学生实习的校内小平台,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这种校内模拟平台可以让学生大胆探索与实践,在减少学校培训费用的同时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二)建设校外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实战场所。在实现学生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企业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对旅游人才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自我提高。在实习学生在模拟锻炼的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的激发下,旅游企业也可以实现创新。

(三)巩固专业知识,掌握基础知识

知识是对一切实践活动的一种总结。只有掌握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才能避免学生在就业后犯一些低级错误,也能减少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建议各大院校建立比较稳定的知识学习基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举办各种竞赛以及知识创意活动。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学生在运用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四)各院校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是俗语,但也是真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考核制度进行督促和诱导,各种模式在运作的过程中很可能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各个院校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在突出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对课程性质进行分阶段、分步骤的量化考核。例如对于顾客的讲话态度、微笑方式,摆台的程序、学生对实验事件模拟训练的各种细节等等各种问题制定比较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标准。

(五)分工合作,明确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责任

为了使各种制度以及考核标准实施的更加顺利,各个院校在实施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把责任与任务分配到个人,并要明确实践教学管理的岗位职责等相关内容。此外,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研教学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

另外,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各个院校也应该从各个方面制定好应对措施。首先,旅游业是一种服务性非常强的行业,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于大自然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所以在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一种要求。其次,要定期召开专题交流讲座。现代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要紧紧的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开阔眼界。在定期召开的交流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以保证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和有益性。再次,要在考生入学时就注意加强入学面试考核。目前很多学校注重只有分数,却忽视了面试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的是操作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才,而不单单是分数高的学生。所以各个高校要严把面试考核关,录取一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

结束语:

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作为高等旅游管理教育机构,都应该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的进行模式创新,并将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为学生,不断优化学校实践教学环境。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很强的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龚绍方。旅游规划与开发[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

[2]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5)。

[4]章采烈。中国名人名胜特色旅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

第四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快速增长,酒店业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酒店这一特定工作场所的人才培养,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偏向于实际应用与操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工学结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现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早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得出来的。在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的半工半读职业教育制度。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在不断研究和探索。

一、“工学结合”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双方合作流于表面,双方利益达不到一致。

校企合作中,双方必须要遵循互意互利的原则,讲求合作的效益。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饭店运营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也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时间安排与酒店经营的淡旺季之间不对接,对酒店经营造成负担;学生则反映在酒店实习从事的岗位单一,接受的专业培训很少,有沦落为廉价劳动力的感觉。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师不仅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有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却缺乏了实战的经验,在教学中难免会力不从心。

3、“工”与“学”关系不清,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酒店管理是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很多理论和资讯层出不穷。有的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一味照搬别的学校,没有根据当地社会经济、酒店业发展情况、学校教学资源水平来综合考量。有学生反映,课堂教学知识与实践内容存在脱节现象,部分教材内容老化,无法适应酒店岗位的需要,书本知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到酒店实习时才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用不上。酒店也反映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达不到酒店的要求。

二、关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1、如何处理学校与企业、政府关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工学结合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

学校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多沟通,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为工学结合培养实施提供保障,在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和责权利的关系,促进酒店和学校的相互协作,切实履行政府对学校与酒店的协调管理职能,促使工学结合真正能取得实效。

学校要与当地酒店业充分沟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合作最密切的学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上可以合理灵活安排实习时间,既能保证学校完成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企业也可以在平旺季获得大批高素质廉价的劳动力。

在学生实习岗位安排上,采取酒店“招聘”和学生自愿选择相结合,既能保证酒店能挑选到合适的岗位人才,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部门岗位体验。

学校要加强服务企业的力度。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酒店管理的先进理论,为企业承办各类培训,共同研发服务项目,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而企业也要认识到支持校企合作教学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让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重视实习生的潜在价值,让学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锻造其工作能力,为企业集聚和储备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

2、如何建设师资队伍,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说过:“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体现了黄炎培先生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在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不应拘泥于学历和专业,更要看重的是教学能力与企业经验的结合,最好是能从合作企业引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资深的酒店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既能接触行业最新资讯,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为企业服务,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可谓是一举四得的好事。为此,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力度,鼓励教师考试与教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评定相关技术职称,到社会从事相应的兼职工作。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专任教师的培养主要是注重教育理论的培训,专业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而校外兼职教师的培养则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和酒店业特点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3、如何让“工”与“学”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重点应坚持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坚持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在行业标准引进、精品课程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评估方面进行整合、按照学生逻辑成长和行业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构建。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不光要注重“工”,也要注重“学”,也就是学生的在校期间的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应面向学生主要就业地的酒店行业开展系统化的调研活动,通过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归纳岗位核心能力,并依据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来科学地设置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把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课程实践、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在“工”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工学结合,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如果能坚持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将愈加显现。

参考文献

[1]谢春山贾一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旅游研究,2010年3月。

[2]李成对日本酒店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借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年4月。

第五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初探.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覃国庆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21期

[摘要]文章根据当前旅游行业需求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工作区域,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对旅游英语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和实践操作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旅游英语工作过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覃国庆(1965-),女,广西来宾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课程论。(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2-0100-03

一、旅游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对从业英语导游的要求

下载酒店餐饮管理论文:旅游类高职专业“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酒店餐饮管理论文:旅游类高职专业“工作导向、同步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