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思想政治学科心理控制教学法 - 副本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心理控制教学法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心理控制教学法
关键词: 新课改心理控制课题活动教学方式
摘要:本文首先说明了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实施控制的重要性,进而又论述了实施心理控制教学的可行性。最后又介绍了课堂心理控制的实施办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目的是希望政治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控制,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本”,走进新课改,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目前普遍存在中学生冷淡思想政治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有必要在思想政治课堂内实施心理控制,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积极有效的阻止学生由于忽视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学习而产生的行为偏离。这就要求教师敏锐地去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实施心理控制。本文就心理控制教学的重要性及如何实施心理控制教学等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实施课堂心理控制教学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
所谓课堂心理控制,即在课堂的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将其心理活动约束于所授知识的范围内,防止其心有旁骛,视而不见,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完成各项教学指标。但事实上,由于主客观等因素影响,许多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游弋于课堂之外,造成实际教学中部分知识疏忽、遗漏,而使知识衔接发生困难,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被动地应付考试,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下降,学生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高。由此看来,在思想政治课堂内实施心理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二、实施课堂心理控制教学对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
心理控制教学之所以对于思想政治教学尤为重要,是因为普遍存在轻视思想政治学习而导致学生思想活动游离于课堂之外。那就有必要探究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真实原因。
第一、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传统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相对应的。在传统的过于强调单
一、被动、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受动性,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它忽视了这样的事实,知识不是靠外界强硬灌输到学生大脑中去的,而是学生主动接受和建构的过程,正是忽视了这一点,因而它容易使学生主体性和独立性的丧失。它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心理控制手段的运用。只要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那么便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希望。
第二、实用主义的影响。由于思想政治在中考中单科分数为80分,远低于语数外这些学科,加之中考为开卷考试,故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只以应付的态度,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混课”。只要在考前少加时日,便可轻松取分,故在课堂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着不在少数。有的学校领导、老师又采取不闻不问,漠然处之的态度,由此任课教师不得不加强课堂心理控制的广度和深度以保证教学效果。
第三、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新教材在这一方面虽做了较大努力,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遇到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锐减。如加快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期待。但我们当地的农村,农民人均以亩多地,多数家庭靠打工维持生活,这样的情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只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类似的问题若不对学生施以心理控制,那么理论尽管天花乱坠,终因其未能入脑而于事无补。
三、实施课堂心理控制的可行性
在教育学中,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过程中居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表现在讲台上所处的有利位置,而且在于其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导”的作用。这一领航作用在学生思维亦步亦趋中得以体现,在学生偏离知识的轨迹之外更宜体现,即以其适当手段的运用使其归位。
在心理学中,课堂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成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知活动的过程。它以知识交流为主线,另伴以一条情感交流。若双方心意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么知识交流也会受到影响,从而致使教学过程的失败。故教师应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律己之后以和谐轻松的身心进入教学环境以影响、带动学生,且随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以便随时纠正、还原。
四、课堂心理控制的实施办法
教学实践中可采取其中一种方法,亦可几种方法灵活运用。具体方法有一下几种。
1、行为指示。这里既指的是教师应以身作则,表里如一地用榜样的力量昭示学生;又指课堂中体态用语的运用。如举手投足间或肯定、或否定都能溢于言表。例如,当你去上课时,由于上一节课刚刚结束,学生仍旧沉浸在其它学科上。这时作为政治教师应理解学生的心理,切不可高声训斥,而应在上课时老师与学生相互问候后,不马上上课,可先停顿一下,用目光环顾四周,尤其把目光停留在那些不安的学生身上,这时不开口的效果可能比开口更佳。
2、语言吸引。思想政治课堂不能讲套话、空话,也不能俚语、俗语连篇;应鲜明生动而不失逻辑性,准确简当不失趣味性,当雅则雅,当俗则俗,给人以享受和美感。因此政治课教师要特别注意增强自己语言基本功。一方面做到语言的精炼、准确,讲究语言的节奏与技巧;另一方面,要注意采取多种语言形式,多用一些名言、俗语、歌词,或用一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幽默风趣的语言,就能使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感,从而兴趣盎然。
3、情感调动。有情感是人的专利,课堂活动同时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故任课教师应用最真诚、最深入的情感来感染学生,绝不能超然世外,惟我独尊。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教师的情感真正能够感染学生,从而使师生情感共鸣;那么,教师本身的情感必须是真挚的、深厚的。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否则,如果教师没有真实、诚挚的情感,在教学中装腔作势、言不由衷,不可能让学生情感共鸣。
4、辅助手段。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而言,由于学生所作所为历历在目,教师对其心理控制较易;但若知识传输方式改变,反而可以因其新
奇更能调动学生心智。因此教师若适当的媒体,如图片、影视等手段,把信息传输给学生,可增加课堂内容的感召力,故可考虑适当运用。
五、实施课堂心理控制应注意的原则
首先,要有先见之明。课堂心理控制虽实施于教学活动中,但教师应预设每一个教学目标中易出现的心理偏差,做到有备无患。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样大部分心理偏差都会因有的放矢而被制于萌芽之中。
其次,能后发制人。课题活动是动态性过程,若突发了未及预料的心理失衡,应灵活机动地处理,切忌感情用事。具体处理中要做到:不硬性灌输、强迫接受;持探究态度,以理服人。实践证明,一些心理偏差处理得当,不但不是教学过程中的绊脚石,且能起到促进知识的融合、强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心理控制教学并非易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并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其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控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魅力,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书目:
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基本功》 主编:李政滋、徐兆泰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102、《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许惠英2000年1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学法
名词解释:
1、思想品德课教学规律
教学过程与认识过程的一致性、启迪与内省相结合、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性。
2、思想品德课教育主题
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格。这不是明理规劝的课,也不仅仅是规范行为的课,它要着眼于拓展一个个生命个体的精神视野,它要致力于培养一个个能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控的人。
3、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教师的主导是对学生主体的主导,学生这一能动的主体又是在教师主导下的主体,如能把两者辨证地统一起来,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动性越是充分发挥,也就更加体现教师潜在的主导作用。
4、讨论式教学法
指课堂教学中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教材疑难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磋商,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教学方法。
5、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
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学生体验,遵循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6、隐形课程资源
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等。
7、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原则
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预设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步骤的过程。
8、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是本课程的灵魂。这是因为:第一,它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科学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第二,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三,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民族形式,如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9、谈话教学法
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10、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11、道德实践
是一个自觉地克服困难、有选择的、坚持实现预定道德目的的意志体现。
12、课程资源多质性
指同一种课程资源有着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对课程教学有着不同的影响。
13、“从学生实际出发”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预设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筹划教学过程等无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一个根本性的命题。
14、师生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向运动。
15、问题教学法
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预先设置一系列的、有层次和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是根据学生的疑问,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解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16、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参考答案: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17、学生资源
学生是课程资源,根本原因是学生是课程主体之一。一方面学生的存在是课程存在的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具有能动作用,学生创造着课程
18、课程资源针对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这种针对性首先体现在不同课程目标应该利用与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每种课程资源对特定课程目标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不同的课程目标需要利用与开发不同的课程资源;同时由于课程资源本身具有多质性的特点,这使得同一课程资源又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课程目标。简答题:
1、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1)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规律。2)明确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3)正确了解和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简述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思想品德课程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题,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为逻辑线索,构成课程基本内容。
3、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包括哪些方面?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我们应如何创造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资源?
1)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进行调查研究、体会感受、实际操作、归纳总结。
3)要以实践活动形态为主,围绕一些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而展开,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学。
5、简述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教学策略是(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的手段和途径。思想品德课采取的基本教学策略是:抽象—具体--抽象。
实施这一基本教学策略,不仅贯彻了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正面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统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及“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等一系列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教学原则,更有利于贯彻启发教学的设计原则,为教师的“主导”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6、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拟定具体教学目标?
1)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2)把握教学目标的整体性。3)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7、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1)依旧师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3)根据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教学方法。4)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5)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班级、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6)教学方法应注意综合运用与优化组合。
8、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哪些基本途径?
1)拓展思想品德课的教材资源。2)创造思想品德课的实践资源。3)联接思想品德课的信息资源。4)广辟思想品德课的人力资源。
9、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环节是什么?
能动思维—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兴奋的情绪感受导入扎实的理性思考阶段,使之既能保持原已激发的学习兴趣,又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思维空间和工具。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环节。
10、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处于什么地位?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师处于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
1)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11、应如何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呈现时机?
1)学习前,将学生按能力水平混合编组,人数以3—5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2)学习中,小组内应角色分工,明确职责。3)学习后,要进行交流。
12、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应怎样坚持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开放性原则?
1)类型的开放。指不论以什么类型、方式存在的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应该利用与开发。2)空间的开发。指不论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乡村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就应该利用与开发。
3)途径的开发。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不应该局限于某一途径和方法,应该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
第三篇:思想政治学科培训心得
思想政治学科培训心得
2012年10-12月我参加了大兴进校组织的思想政治理学科培训工作,聆听了陈红,魏国娟、王立新、和乔自洁等几位专家的谆谆教导。在这几次的学习中,我收获良多,感触颇深,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点: 第一、努力做一名有魅力的思政课教师。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连他自己都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失去信心,要通过他的传授使马克思主义在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能主动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论课堂内外,都能始终不忘自身所肩负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再次,要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第二、知道了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现实社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塑造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好思想基础。通过与专业院系沟通掌握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其内容和要求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主题并同时部署,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实践过程之中,实现两者有机结合。由学生在其专业实践范围内自主选题并制订调查方案和提纲,无论学生采用哪种形式调研,都要求围绕所设主题将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总结,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研究论文等形式均可。最后由教师评定成绩并按对应课程要求记入其总成绩。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点在于找准学生需求,让其结合自己的专业,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所学科学文化知识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奉献社会,提升自我。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质。正如足球运动员必须兢兢业业为主队效力,律师必须为自己的辩护人倾尽全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为国家和党的事业不遗余力的奉献力量。我为自己能够充任这一职业感到非常自豪!也希望类似的培训以后能够开展更多,有更多的机会跟学界同仁相互切磋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思想政治学科培训心得
单 位:榆垡中学 教 师:高赵雄 2013年12月
第四篇:思想政治学科性质剖析
浅谈对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理解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特殊性质的课程。我们国家规定中学德育的理论课统称为思想政治,属于德育学科教育。它是学校通过设专门课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理论教育,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本文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德育范畴及性质反映三个方面分析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从而为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把握思想政治的性质作了简要陈述,进一步加深了对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理解。
【关键词】思想政治 学科 性质 理解 学科性质指的是一门学科自身固有的特质,是关涉其存在发展的始基性问题,这一问题的基础性决定了理解以及反思学科的根本出发点,成为自身合法性获得与学科意识确立的前提和依据。就内在性而言,一门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问题领域和研究对象,规定其关于自身的理解与研究方法的选择,是能够与其他学科区分,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根据。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
(一)鲜明的阶级性
思想政治学科以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教学基本内容。在整个教学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无产阶级思想,反对资产阶级思想。思想政治学科这种鲜明的阶级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观、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及优秀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二)理论的教育性
思想政治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以系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是它同学校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区别。
(三)德育的主导性
思想政治课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为根本教育目的。这种教育具有直接性和经常性的特点,从而体现出德育的主导性。这是它同中学其他课程的根本区别。
(四)强烈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要不断地研究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教学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当前就是要为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服务。思想政治课要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思想作风。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属性
知识性和教育性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两种属性。
知识性是政治学科所固有的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一种属性。其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课必须传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并且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这类知识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种属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制度化;有利于避免把思想政治学科等同于形式教育课的倾向;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教学。
教育性是思想政治学科所固有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但思想政治课比起其它学科则是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更为直接地向学生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现行中学各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教材,都十分重视教育功能,它们紧密结合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我们党和国家一系 列重大方针、政策。运用已掌握的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去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生活和劳动的意义以及作为社会主义公民所具备的思想品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范畴
思想政治学科的根本性质是德育。实施德育,用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无产阶级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功能之一。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任务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的性质
198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指出:“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教学,关键是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在它的教学中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必须紧密联系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自己面临的重大问题,认清和履行我国青年一代的崇高责任。198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更明确地指出:“在中小学教育中,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属于德育课的性质。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和要求反映了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范畴
思想政治学科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在初中阶段,进行道德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纪律教育,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教育,了解和遵守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 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树立遵守法律和纪律的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树立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高中阶段要进行初步的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常识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以及个人与社会、权利和义务、主观和客观、自由和必然、幸福和牺牲、革命和传统、精神和物质等一系列相互关系。通过初步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观察社会现象、逐步树立为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三)思想政治学科属于德育课是我党办学历史经验的总结
我党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十分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课在全日制中学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课教学密切配合国内外政治形势,有针对性讲授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提高广大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在我国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性质,充分发挥它的社会主义德育功能。
四、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反映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
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就要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任何地域、任何时间都存在着,只是内容、方式和手段不同罢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人类社会所共有,具有普遍性;为所有国家所共有,具有超地域性;为所有阶级所共有,具有超阶级性;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具有超阶段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变化。实质上,无论如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有其不变的主题,那就是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使人们对当下社会产生情感认同,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是为了培养不同时期的人对当下的社会状况的情感认同,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以总体的眼光,纵观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透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式方法、功用和过程中的共同指向性,总结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独有的本质,可以得出结论,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对当代社会情感认同的德育过程。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性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真正性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也是其根本性质的表现。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使人的思想在认知社会时产生对社会的情感认同,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反映。培养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有赖于每个人的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另一方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社会,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发展,在社会发展中获得一定的位置,就要认同社会的状况,接受社会的要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们的社会认同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个体意识符合社会意识,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行为的要求。社会要求转化成个体行为的前提是社会意识转化成个体意识,这种转化需要个体对社会的情感认同,即个 体自愿接受社会的要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体现了其根本性质。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是一种事实评价,是不可量化的,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是表现为受教育者掌握了多少思想政治理论,而是受教育者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能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在客观上符合当下社会的需要。行为转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受教育者对所学理论的情感认同,乐于接受才能自觉执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在于让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产生情感认同,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就可以通过考察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接受度来完成。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也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
五、对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把握
要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主要应明确这门课程的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因此,对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定位,既需要在学科系统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统中把握。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进行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教育,其中突出了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伦理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方面都是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学科背景。这些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是支撑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内容的基础。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 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它的设置,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替代不了的,也是其他国家的课程所无法类比的。
作为德育课程,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学科特点。德育工作是个大系统,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学校德育工作的环节,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各年级内容、班主任工作、党团工作、时事政策教育等方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这中间,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起着基础和导向的作用。
总之,思想政治学科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方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张耀灿,徐志远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湖北人民出版社[M],2003年3月 [5]李晓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的解析[J].大家,2011(23):218-219
第五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p107
1、方向性原则;
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
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
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
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7、创新性原则;
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二、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对象不同。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3、评价标准不同。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看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看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识、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4、内容不同。说课一般是说明你要说课的理论依据,要告诉别人你怎样教和你这样教课的依据,而上课则主要是把这节课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5、目的不同。上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技能,而说课则是帮助教师对教学有一个比较高、比较深的层次进行了解,从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p105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指出:“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1、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这是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是锻炼学生、提高教学时效的重要方针。
2、联系学生实际
联系学生的实际,主要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联系国际政治实际
冷战结束之后,目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同社会主义国家较量。主要方式有:一是利用经济贸易搞和平演变;二是加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三是支持反对社会主义的势力。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和认识这些问题。
4、联系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际 联系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1、认真掌握理论
掌握好理论,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一是把直接经验作为理解间接经验的前提;二是用学到的间接经验,认识直接经验,指导直接经验,也就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两个过程里,都离不开间接经验,即经验。教师掌握好理论,主要是掌握好教材之中的理论问题,只有把教材中的理论钻深、弄懂、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了解实际
只有了解实际,掌握实际情况,才能同实际建立起联系。了解社会实际,一个方法是广泛收集资料,通过报刊、书籍、新闻广播、文献等收集资料;另一种方法是师生亲自深入社会,到工厂、机关、社团、企业中去收集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要通过同学生个别谈话、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观察、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
四、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的阶段及其基本要求 p212
1、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模仿教学阶段;(指能依照书本上的经验和他人的做法按部就班的去开展教学活动,基本上属于自己独立操作)
第二,熟练教学阶段;(指经过经常性的模仿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至于能针对不同情况,根据自己的需要,熟练的对待和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第三,创造教学阶段;(指具有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创造性地去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第四,风格形成阶段。(指教师经过独立探索和创造,积累了一整套极具个性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做法,并使这些经验和做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稳定地表现出来)
2、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对事业充满爱;第二,要提高理论修养;第三,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第四,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五、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如何正确选择教学方法 p140 p160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根据讲授法在每堂课使用的角度不同,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讲授法又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
2、谈话法
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问答形式而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所以也称“问答法”。
3、讨论法
指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并进行争论、商讨以弄清问题或提高认识的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方法
5、演示法(抽象知识具体化)
教师运用教具或实物向学生展示,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6、社会调查法
是使学生深入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而取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二)如何正确的选择教学方法:见第六点中“教法选择”
六、教学设计的内容 p158 好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出逻辑美、秩序美及和谐美。
(一)教材简析:介绍教材的版本、本节教材内容在本节课中的地位及作用、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了解教材的结构、知识点、教育意图等。
(二)学情分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内容的熟悉掌握情况,学生对学习该内容的态度、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心理情况、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等。
(三)教学目标:具有指向性、客观性、整体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品德目标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案中写出教学重点,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住教学的主要方面和关键问题。从两个方面把握:(1)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教学重点。(2)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理论认识问题,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即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或理论问题。确定依据是:(1)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理论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2)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上较难接受的理论认识问题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3)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
(五)教法选择
选择教法时应注意:(1)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2)每节课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身心特点来确定,也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来确定,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确定。(3)设计教学方法,要端正教学思想,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能力。
(六)设计板书
要求:(1)板书要完整、概括的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板书内容要有条理、有系统。(3)板书的设计要合理。(4)板书要写的规范、工整。
(七)教学资源
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考虑好并在上课前准备好,如:录像内容、道具、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要调查的社区、机关等。
(八)教学设计理念
主要是以下教育观念的运用: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人才观、现代教学观等。
(九)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等。
(十)教学效果训练
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为了克服遗忘、强化理解、巩固教学效果的教学环节
(十一)教学资料拓展
在课程结束后补充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资料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补充拓展的资料中有更大的收获
(十二)教学反思:是一个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和检查反思教学问题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学课堂设计内容要根据教学实际来确定,不要整齐划一,但设计的要合理。教学设计除以上内容外,也有提出“教学建议”的,这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另外教学设计可贵之处在于创新。
七、思想政治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 p251
(一)学习方式:
1、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等的行为。
2、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4、体验式学习: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语言。
(二)主要措施:
1、建立新的学习观念;
2、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
3、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4、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5、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6、培养学生以学为本的道德责任感;
7、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8、调整好竞争的学习心理;
9、帮助学生在做中学。
八、评课的标准 p302
(一)教学目标:
1、全面性;
2、明确性;
3、适度性。
(二)教学内容
1、要具有三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逻辑性
2、要钻透“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达到六性: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具有启发性、艺术性、实践性、实效性和教学个性;学生学习要有主动性。
要避免三性: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
(四)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就是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排。要求:第一,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结构紧凑,程序严密,体现较强的教学设计意识。第二,教学节奏协调和谐,教学做到动静、收放得当,衔接自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协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和谐,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师生情感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气氛。第三,知识容量适当,传授的知识密度合理并能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
(五)教学素养
第一,教学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第二,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没有教态病。第三,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规范、匀称、美观。第四,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第五,要有灵活的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效果
一般指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主要是看经过课堂教学,学生道德认知、思想觉悟、思维能力、情感意识、价值观、学习能力等获得的发展和提高程度。
九、教学模式
P142:
1、八字教学法:“读读—讲讲—议议—练练”
2、“预议导练”教学法:又称“四学”教学法,有“预学、议学、导学、练学”四个教学步骤
3、讲读法:讲读法的特点是有讲有读,讲读结合,使学生重视教材,准确地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政治老师一讲到底的局面。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读;讲,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由教师来讲。
4、“读书—议论—讲解—联系—总结”五步教学法
5、五字教学法:“学、疑、思、讲、解”
十、学生评价方法 p293
(一)研讨评价法:这种评定方法,是把学生在班组参与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情况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部分。
(二)专题作业评价法
是让学生用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的形式完成专题作业,并把学生写成的调查报告、研究论文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加以评价。
操作程序包括:
1、选题;
2、收集资料过程;
3、调查、研究;
4、调查报告、研究文章的撰写;
5、作业评价
(三)观察评价法
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学习中行为的日常观察所得信息的质量评价。可分为一般系统观察和集中观察两类。
(四)知行综合评价法
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成长行为落实情况的综合评价,是一种把知识目标和行为目标综合在一起的结构形式评价。
作用是:(1)使学生懂得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而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2)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使学生把学与做结合起来;(3)提高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教育作用。
十一、听课的要点 p298
(一)看教者的理论修养
第一,看教者的整个教学思路是否体现了现代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的教改方向,有无创新的闪光点。第二,看教者的课堂结构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同教学的总体思路相一致。
(二)看教者的教学智能
第一,看教者的思维能力;第二,看教者的思维品质;第三,看教者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看教学效果
第一,看教者指导学生学习的水平;第二,看对学生思维训练任务完成的如何。看教者对学生思维训练情况,主要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看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如何。
(四)看教者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技能
第一,看教者的教学修养,主要看教者在课堂上精神是否饱满,教学的态度是否严谨,教态是否自然,穿着打扮是否得体,对学生的态度是否亲切热情。第二,看教者的教学技能,首先要看教者的教学语言运用的如何,讲话是否生动、有趣、富有逻辑性,学生是否能听懂。其次,要看教者对教法选择和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是否得当,对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是否巧妙。最后,看教者的板书设计得是否合理。
十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p335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
1、思想素质。第一,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第二,具备积极的人生观。第三,具备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2、政治素质。体现在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3、道德素质。第一,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敬业精神、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二,热爱学生;第三,严格要求学生;第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第五,团结协作,互尊互助。
(二)广博的知识经验
1、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2、相关学科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
4、心理学知识
(三)现代化的教育能力
1、政治教师的智能:(1)观察能力(2)思维能力(3)创新能力
2、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1)教学能力。①教学准备能力;②优化教学能力(2)指导学生学习能力。①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能力;②调节学生学习的维持系统能力;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①教学过程的组织能力;②班级管理能力
(4)表达能力。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板书表达能力;③体态语表达能力
(5)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能力。①用政治理论育人;②进行品德能力教育;③结合当代中学生思想特点进行教育
(6)交往能力;(7)教育科研能力;(8)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
(四)健康的身心
1、心理素质:①成熟的性格;②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③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④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2、身体素质:①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②劳逸结合,注意卫生
(五)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
1、政治教师的风度。①礼貌待人;②语言要文明;③举止从容适度
2、政治教师的仪表行为。①符合育人角色的特点;②体现自己的性格特点;③体现职业特点
十三、如何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p187
(一)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方法是:
1、要设法让学生“多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习惯:课前自学、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学后小结、课后学习。
(二)学生带着社会主义责任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求知动机是一种稳定性强、强度大、程度高的内部动机。培养方法:
1、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与实现理想和前途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求知欲望。
(三)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为了清除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教师要有摆事实、讲道理和调查的教学方法,论证书中所讲的理论的真实性;另外,也要用科学的认识论来帮助学生克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偏激情绪和片面性。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会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四)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
方法:示范性引导、实证性引导、逻辑引导、反驳性引导、探索性引导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六)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
首先,教师只有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积极思维,从认识概括、抽象的知识,到认识具体、生动的知识,才能全面、完整的认识知识,才能通过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其次,通过运用知识接触实际,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只有运用知识,学生才能很好的受到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