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纵观中国的几次解放
纵观中国的几次解放
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崇拜”,中国的政治生活从此与理性、、制度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个人说了算的时代终结了。以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为标志。这次思想大解放比较特殊的背景是,中国要从长期“左”的错误和“两个凡是”中解放出来。经过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乐章。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宣言书。
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中国的经济生活开始以同样的姿势和笑容与世界共舞。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南方谈话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明确回答了多年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基础上明确提出和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从此,中国进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是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宣言书。从“元户”到“十万户”再后“亿万户”一夜之间遍布全国。
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崇拜”。那些在边缘戴着镣铐跳舞的诸种资本被解放出来。一时众神狂欢。从江泽民1997年“5·29讲话”为党的十五大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到同年9月党的十五大冲破“公”姓“私”的桎梏。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就是自1978年以来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而现在的“和谐社会”、“进一步拉近贫富差距”等等包括今年(2008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强调“思想解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一刻也不能停止。”解放思想是没有止境的。历经三次思想解放浪潮的洗礼后。今天的中国又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思想大解放之中。因此在看待资本运作的时候也应该抛开自己的情感偏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理智、客观地去分析。
今天的资本运作已经足以撑得起属于它自己的一片天空了!对于正在从事此行业又高度关注此行业的人们来说。不得不惊叹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惊人的战斗力!
如果我们仅仅把眼睛盯在行业的形式和目前的境况上,可能我们会对它不屑一顾。但是辨证唯物主义认为这是一种片面而又孤立的认知态度,是形而上学的认识观,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和判断。所以我们不妨用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它、判断它。
第二篇:纵观中国近代史有感
纵观中国近代史有感
初二特一班聂鑫
近代史始于1600年的清朝,至今有400多年,令我觉得惊奇的是:四百年的历史也称为近代。
回味历史不禁会思考:中国何以在晚清时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场呢?俄国的彼得大帝及日本的明治天皇能够在这关键时刻向西方学习,令自己的国家现代化,成为国际强国;而中国却不能,并且不断受人欺压。实在,中国不是一开始与西方接触就立即被彻底打败的。外人初时并不知中国是如此不济的。他们只不过是希望可以通通商,没有侵占的野心。后来知道了清庭的无能才起了瓜分中国的野心。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正常人也可以看见对手的强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胁。我们是有百多年的时间去从后赶上的,但却白白错过了。这是我们要检讨的地方。
初期与西方接触,中国视之为藩属进贡之举。对传教士带来的文明技术不屑一顾。后来战败了数次才能够明白西方的船坚炮利,需要自强。但是,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发动的自强运动还抱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自大心态,普遍士大夫们还抗拒西方的事物,再加上官僚体制的腐败„„自强运动随着中日甲午战败而证实失败。后来还有康有维、梁启超等倡议的百日维新改革也随着清朝的灭亡而证实失败。
被人欺负了百多年还以泱泱大国自居,如瞎了眼般无视迫在眉睫的危机威胁。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负,只求偷安,不求上进。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鲁迅先生要写《阿Q正传》去唤醒中国人了。中国败不在于科技落后,是败于骄傲狂妄自大!
再看二战后的中国,她实在有再次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当时日军已投降,苏联本应把东北归还给中国。但却迟迟不肯撤军,令人怀疑其企图。后来撤军时则洗劫东北工业厂矿,把价值廿亿美元的设备当作“战利品”运往俄国。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则不断向美国求援,似会成为美国另一附庸之势。
毛泽东虽然打着共产主义的招牌,但不用听命于苏共的情况下崛起。建立了主权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个大致上统一的中国。令中国踏上长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时也带领中国走了近三十年的冤枉路。
在建国初期的一连串运动如: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为人民带来更多的苦难穷困。打着为人民的旗号为人民带来更多苦难,无论动机如何的善良,结果还是不及格,都应该退位让贤。政治制度不完善,让不称职的领袖继续执政,遗害民间。这是中国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国需要进行政治现代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权力交接制度,否则每次领导人任期满时都出现不稳定因素,毕竟这不是什么好事。
回看中国的汉唐两代盛世之前,分别都有一个极短的朝代:秦、隋。国民党彷彿就是今日中国再次强盛的另一个楔子。我们作为中国新一代的主人,应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做出最大的努力!
第三篇:纵观中国近现代史的感想
拿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时,我心里便疑惑:历史初中、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呢?而且内容都差不多,没什么翻新。本以为,这门课是纯粹的历史课,但老师说其实这门归属于政治。的确,作为中国高校,政治是一门必修课。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
经过初中高中的历史学习,现在对近代史已经有个大概的了解,于是现在的学习,更多的是偏向于揭示真实的历史,不是对课本的死记硬背,探求书本背后的故事和含义。
纵观近代史,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落后就要挨打。昔日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现在的我们已经变强,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实,外人初时并不知中国是如此不济的。他们只不过是希望可以通通商赚赚钱,并没有侵占的野心。后来知道了清政府的无能才起瓜分中国的野心。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正常人也可以看见对手的强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胁。我们是有百多年的时间去从后赶上的,但却白白错过了。
到后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甲午战争等,随着战败各种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导致清政府江河日下。这其中除了社会制度的差异,也有其他因素。甲午战争实行“避战保船”,这就等于解除北洋舰队的武装,不仅拱手出让制海权,而且拱手出卖了北洋舰队,战争的失败,李鸿章都不能辞其咎,这一定也是由于中国人的保守思想在左右。期间,有人以外敌强大、中国落后为词,提出抵抗不是上策,求和才是出路的主张,这是站不住脚的。被人欺负了百多年还以泱泱大国自居,如瞎了眼般无视迫在眉睫的危机威胁。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负,只求偷安,不求上进。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鲁迅先生要写《阿Q正传》去唤醒中国人了。中国的失败不在于科技落后,而在于骄傲狂妄自大!
当时,近代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就是资本主义列强先进,中国封建主义落候,列强与中国的关系是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如果中国对列强侵略不抵抗,一味求和,那么出路只能是从半殖民地滑向殖民地,沦为附属国。然而,中国恰恰是因为抵抗了,才免于成为殖民地国家的。正确的做法,是一面研究自己落后的原因及落后之所在,努力学习、借鉴西方的长处,对外敌侵略组织有力地抵抗。可惜,近代中国政府对此缺乏正确的方法,才会使偌大的中国总是落到一个落后挨打的地步。
侵略战争的胜利可以说这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时代选择了资本主义,那么,封建主义是站不住的。
中国对资本主义,不是没有借鉴和学习,只是方法不得当。从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维新运动提倡君主立宪,都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体现。然而,同样是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为何清政府失败,而日本明治政府会成功呢?
归根到底,我想还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资产阶级力量太小。还有,日本的几百年幕府统治,天皇虚位,这与中国是差别巨大的,这也是造成日本成功实行君主立宪的重要因素。我这里做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唐太宗投胎于晚清并君临天下,或许可以搞成君主立宪。
题外的话,由于中国历史因素,中国人大多数从身心上还是需要皇帝的,可以没有皇帝的名号,但要有皇帝的权威,我们这一代人,不也是在一个新的王朝下出生成长的吗?所以啊,中国的民主之路,还远着呢。
我们为什么总是批评政府?不是说政府一点好事都没有做,而是说每当面临国家、民族巨大变局时,政府不是站在国家、民族以及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作出因应,而是从政府或政府负责人的利益与好恶出发。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能够战胜蒋介石。
辛亥革命用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孙中山后来建立了中华民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符合时代的潮流,一定程度也符合中国国情,或是可以说当时的中国人思想还不够民主不够共和,脑子里还是些封建主义的东西,导致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发生了偏差。到后来蒋介石领导的民国被毛泽东弄垮,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失去了广大农民阶级的支持。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农民阶级的力量是可观的,蒋介石非但没有注意,还变本加厉的剥削他们,那么农民自然不会支持他,而毛泽东却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在当时农村较多的情况来说,毛泽东占了绝大优势。中共有附近的苏联作后盾,而美国在当时对于国民党来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于是,毛泽东虽然打着共产主义的招牌,但不用听命于苏共的情况下崛起。建立了主权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个大致上统一的中国。令中国踏上长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时也带领中国走了三十年的冤枉路。毛泽东在政治上是过人的,然而在经济上,他是不值得表扬的。
在建国初期的一连串运动如: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为人民带来更多的苦难穷困。打着“为人民”的旗号为人民带来更多苦难,无论动机如何的善良,结果不及格,都应该退位让贤。政治制度不完善,让不称职的领袖继续执政,遗害民间。这是中国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国需要进行政治现代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权力交接制度。否则每次领导人任期届满时都出现不稳定因素,令人不敢作长远的投资,这就不是好事了。
中国不同于世界,走的是社会主义的路线,实行的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这点,我是赞同的,如果不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总有一天会像苏联那样,把经济搞僵,一动政治,社会主义的政府就垮台。当前中国就处于这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是执政党,另一方面却出现了非常多的资本主义初期的现象,中国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近代史的学习中间,汲取经验,才能更好的投入现代化的建设中去。
第四篇: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次土地改革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次土地改革?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第五篇:纵观中国人才储备的形态
纵观中国人才储备的形态
“很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和误解,认为高职生是考不上大学才上高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低很多。”6月17日,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会计技能赛项在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举行,在同期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高峰论坛上,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庆阁如是说。
在王庆阁看来,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举例说,近年来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此起彼伏,但德国始终能够独善其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体经济非常发达,在此背后就是他们技术人才的强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反观我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实现了长足发展,但职业教育却是薄弱的一环,与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不匹配。
具体到会计职业教育,薄弱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财政部会计司会计人员管理处处长朱海林透露,不包括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专业在读学生在内,如今我国有会计执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才已达到1400万之多,会计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初步形成,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国会计人才的金字塔底座太大,上面太小,高层次的会计人才稀缺,现在社会上那么多报账人员、报表编制人员,但缺的是能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顶尖会计人才,据我所知,这些人才很多央企花高薪都聘不来,可以说现在的会计教育提供的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朱海林说。
山西财经大学校长郭泽光对此深表赞同,在他看来,好的会计人才不仅是个会计算、报账、用账的好管家,还要对企业的运行机制,发展中面临的市场风险有很深的理解,在做基础的会计业务时要有大思考,能把握住企业发展的方向。郭泽光称,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70%的CEO都成长于CFO,“因为没有人比CFO更了解这个企业了”。
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郭延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前段时间,一个供职于某大型国企财务部的朋友给他打电话,想让郭延生对他们从高校会计专业招聘过来的新员工做个职业训练,因为现在新招过来的毕业生到了企业后不能立马用。
“现在很多企业的财务信息已经实现信息化管理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时一定要熟练掌握操控技能,不然即便到企业实习,也只能打杂,学不到什么真东
一览路桥英才网——中国最大的专业路桥人才招聘网站
西。”郭延光说。
朱海林称,“我们是会计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会计人才强国。今后我们将从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着手,改革会计人才培养制度,力图建立科学完善的会计人才结构。”
朱海林还提醒,会计高职教育应对非企业会计标准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他认为,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公益性组织的发展,非企业会计标准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就业和教师研究领域的拓展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公益事业的发展,会计也可以大有作为,因为会计就是要把信息弄得很清楚很明白,而现如今阻碍公益事业发展的正是透明度问题。”朱海林说。
有着多年会计经验的郭泽光还提出,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着眼提升学生的技能和业务水平,还要关注职业素质的培养。很多做假账的会计,不是不懂法规,而是不能战胜自己,在利益的诱惑或领导的指示下就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有坚定的职业操守”。
一览路桥英才网——中国最大的专业路桥人才招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