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
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它正是人生的懵懂期,也是人生中的第二个逆反期,特别是在这开放的社会情形下,初中生充满了个性,充满了叛逆,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要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走好自己的路.初中
生常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有:
一.成绩退步或成绩进步不明显,学生产生焦虑、紧张是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例如,某班有一个女生,性格比较内向,但成绩一向较为稳定.升入初三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教师、家长的加压,以及周围同学的奋力急追,该女生时常闷闷不乐,心神不宁,感到自己不是别人的对手,学习兴趣大不如前,一度有不想上学的念头,家长紧张的不得了.这种心理波动是初中生常见的.进入初三后,学生压力增大,课程多,课时紧,部分学生未适应,在考试中成绩不占优势,就感到压力大,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行了,这时需要老师和家长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首先以过去的经历和成绩来激励自己,相信别人能做到,自己也一定能做到.这时教师、家长应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因为学生的一点小波动大惊小怪,应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根据自己的实力,能力和学习要求制订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增加自己的信心.其次鼓励学生以班上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为自己的目标,暗中和他较劲,向他学习,一步步追上,增加自己前进的动力.第三引导学生不断总结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另外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
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二.和老师、家长抵触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小学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充满了敬畏和敬仰,而到了中学以后,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逆反期,很多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他们逐步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想让家长和老师管束,不再盲目的顺从老师,还有一些对老师越来越挑剔,甚至会因为和老师产生一点小误会而怨恨老师,和老师发生冲突,与老师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初中生毕竟是孩子,我们要学会宽容,允许学生犯错,同时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检讨自己,让学生懂得有错就要勇于承担的道理.其次引导学生客观、全面的看待老师.老师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由于情绪、能力的原因,也会犯各种各们的错误.所以作为学生,要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不要将老师完美化.第三要教育学生尊敬老师,让学生知道我们国家一向都是尊师重教的,这是一种美德,同时老师也要尊重学生,因为学生是有思维的独立的个体.另外对于这类学生切忌用生硬的态度,学会理解他们,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做出态度的改变.
三.早恋也是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情感会自然而然地滋生。伴随着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加上社会影响(启蒙),会对异性产生“爱恋之情”。少男少女之间的特殊感受,每个成年人都经历过,因为它更多的是“自然属性”,正因为如此,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才指出“恋爱是不能禁止的”.对于这种“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尊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帮助早恋的中学生正确看待早恋。由于早恋带有隐蔽性和神秘性,一些早恋的中学生往往都是在私下接触和往来,他们自身也有一种负罪感,生怕被家长和老师知道,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老师和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早恋固然不对,但一旦发生,也并非做了什么坏事和错事.一个人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只不过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现在还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各方面的条件.其次帮助学生学会正常的异性交往.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交往广泛、自然,要孩子和异性公开交往、群体交往,他就不会对个别的异性产生过分的好感.虽然同龄人有谈恋爱的情况,但是老师和家长不要断然让孩子和谈恋爱的同学绝交.因为同龄人的带动力非常大,这种带动力量比家长和老师都要大.应该采取宽松的态度,让孩子自然地选择,在选择中
确立自我。
第二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第三篇:中学生早恋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学生早恋问题及解决办法
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一直是令家长老师无比头疼的问题,其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具体的分析这个问题然后采取一个合适的渠道来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要先来给此问题一个合适的定位,它既不是猛虎也不是毒蛇,对只是青春期的孩子的青春的萌动,爱情的向往,是人类情感的萌发,是一种最美好的感情。只要有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加以合适的引导,自然青春期的孩子们能够平稳的度过“青春期”,这些有关青春的回忆也必然能够成为孩子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在“早恋”由一种自然情感到一种成为家长老师心目中的“瘟疫”过程中,其实,家长和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很多时候,是家长老师对待孩子的青春期的正常的青春期现象表现出来夸大的不合理的过激反应。很多时候孩子们在老师家长口中所谓罪大恶极的早恋行为不过就是一种稍显亲密的异性交往,它的危害性并不是像家长老师想的那么严重,或者说它不是绝对的存在着危害性的事情,是家长老师对待这个事情的态度扩大了青春期对爱情渴望或者好奇这个事情的严重性,或者说是家长老师对待此事的态度已经严重的妖魔化了这件事情。本来只是掠过湖面的清风,被老师家长渲染成了一阵可怕的龙卷风。这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这种草木皆兵的态度影响了孩子对自己此时的行为以及心理的合理定位与认知。孩子当有了青春的懵懂对异性产生了好感等微妙的前所未有的情感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细细的品味感受这种情感就被老师家长的态度吓了不知所措,以为自己的心理产生了问题,作了十几年的乖孩子,突然成了一个家长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成了一个需要管教教育的坏孩子,此时,孩子不但在经受着情感转变期的不知所措,还要面对家长老师的陌生的态度,这个时候,孩子们会产生迷茫感,负罪感,甚至无法面对自己的家长,渐渐就开始拒绝和父母进行交流,出现郁郁寡欢,成绩下降等症状。在这个时候,家长老师直接发现的现象就是孩子的成绩下降了,然后一切问题的原因都被简单的赋予了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这个你早恋的结果,早恋必然会导致成绩的下降,事实说明了一切的问题,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青春的萌动被判了死刑,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对自己的行为不再有负罪感,因为孩子会认为:你们心中我早就不是好孩子了,我也不愿意在听话了。孩子与家长老师开始进入了对抗的阶段。而这些也被家长老师简单的概括为孩子的逆反行为,而此时,老师家长应该做的其实是好好研究一下孩子逆反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家长老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有没有加以合理引导外,还有就是对孩子感情世界的疏忽。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本来应该是孩子得到的关注更加多了,孩子应该更有被关注的感觉了,其实并不是,现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家长为了生活为了孩子的未来,需要面对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甚至是生存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对孩子的关心与交流自然是不够的,甚至已经到了几乎没有了的情况。而青春期的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在看我,我需要关注,需要欣赏。当孩子得不到来自父母师长的关注的时候,他会从自己周围的人那里获取关注,此时一个欣赏自己的异性在他心中变得非常重要,而青春期的孩子们的确也更多的去关注了异性。更愿意去欣赏异性,着本市一种最正常最自然不过的人类情感,他是美好的,也是不存在功利心的,但是他也是和爱情无关的,但是孩子们此时已经没有分辨的能力,或许他们也就已经不愿去好好分析,他们只是沉浸在被欣赏被关注的喜悦中,而孩子们觉得这就是神秘而且美好的爱情,其实则
不然。已经被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的孩子愿意迎着来自父母学校的压力来坚守自以为是的伟大的爱情。这个时候对爱情的误读导致了家长老师心目中的早恋行为的滋生。
我认为,当家长老师看到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出现了所谓的早恋现象的时候,应该做的不是“堵”,而是“疏”,成功的疏导和排解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家长应该让孩子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就接触讲解青春期的科普之类书籍或者是心理对话之类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自己的心理变化有了心理准备,当青春期到来时候,自然不会惊慌失措,而是平静的迎接青春的到来;家长老师还应当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告诉他们爱情和对异性的好感的区别,讲爱情代表的责任和成熟,当这些成为一种被解开了面纱的知识的时候,孩子或许就坦然的平静了而不是盲目的追逐这种神秘的情感;假若老师家长看到了疑似“早恋”的孩子的时候应该做的是平和的和孩子进行对话,告诉他们父母对待此事情的态度,不要强烈的反对,越是反对越是不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而是应该告诉孩子“我相信你们只是好朋友一样的交往,我相信你们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美好的感情是不会影响到学业的,相信你们可以吧自己的精力放在此时你们应该关注的事情上”对孩子的信任会让他们感觉到安全,感觉到被信任,在这种情感下,他们会愿意和师长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家长老师更有利于对他们的心理变化时时了解。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是任何东西也无法替代的。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一定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只有更多的关注才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觉得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人欣赏自己。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是度的。没有关心或者关心太少,孩子容易从欣赏自己的异性那里寻找安慰或者满足感,当错把这种感觉当做是爱情并且产生严重依赖的时候,家长切莫惊慌失措,相信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慢慢的会改变问题,那些所谓的早恋现象也会迎刃而解了。
当家长老师对孩子的关注过多并且使其产生了压抑感时,孩子们必然会产生一种想要逃离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故意违背父母老师之愿,故意来以“早恋”来作为自己的发泄压抑感的渠道。逃离父母的视线,过一种在大家的眼里“离经叛道”的生活来释放情感。所以,家长老师在关注孩子的时候必须知道把握好度,在一个若即若离的位置静静的看着孩子的动态,关键时刻给与指导和抚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使孩子既自由成长又不偏离轨道。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并且性格也不相同,只有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足够的调查研究然后再采取不同的措施和不同的方式来和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孩子面对自己青春期的青春萌动才能引导“早恋”行为成为促进孩子成熟的催化剂。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doc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第五篇: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范文]
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注重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要健康,还应该关注精神及心理的健康。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我们知道,21世纪是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时代的特征对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人微言轻年青一代的我们,要想在21世纪活得“潇洒”,活得“有出息”,活得是个“人物”,就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它关系着你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关系着你个人生存的幸福与不幸,更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目前,许多同学面对个人成长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感到无奈、困惑、无所适从,究其原因,那就是因为我们还不具备健康成熟的心理和个性。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切智慧的根源,成就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21世纪自下而上和发展的资本。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的发展,我们有必要认清良好心理品质在21世纪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心脏如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谈这几个问题。当今世界,变换摸测,高科技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体力劳动者人数减少,脑力劳动者人数大为增加,人们用于学习、再教育,知识创新和休闲的时间大为增加等等,这一切不仅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将使
用权得人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冲击和矛盾,随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人们的生活将高度现代化,同时充满残酷的竞争。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多元化的选择朝代,于是人们将面临焦虑、抑郁、悲观、烦恼、孤独等各种心理疾患。可以说,心理疾病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的必然产物。人人都会有各种心理障碍,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心理障碍不解决,将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发展和成才。正如:联合国专家断言的那样:“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面深刻的痛苦。”如果一个人自身生活的频率很难与社会发展的频率同步,那么不仅不能领先时代,恐怕连生存教师是很困难的。因此,健康的心理将是21世纪对人才的无声选择。而对我们中学生来讲,目前产生的各种不适应的心理问题,如环境适应、角色适应、观念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困难等等。都和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关系。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原因
1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2.学习类问题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
3.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
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策
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又可以分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青春期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法律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这部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2)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对中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咨询和诊断治疗和护理等,从而让学生消除某些心理疾病,得以健康地成长。
(二)人际关系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三)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
(五)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