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生服务平台构建设想
聊城市家政服务中心民生呼叫平台构建设想
简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核心,以快捷、方便、满意为宗旨,通过短信、电话、网络三条渠道打造服务平台,只要一个电话或在网上留个言,工作人员将立刻根据市民要求挑出最适合市民的服务单位(如某家政服务中心或某物流中心)进行对接匹配,服务单位即可给市民提供相关服务及时解决困难。做到一个电话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减少浪费,人人满意,家家欢心。
特点:最方便、最全面、最快捷、最满意
服务内容:
前期:以家政服务为主,包括育儿嫂、育婴师、母婴护理、厨嫂、钟点工、老人陪护、家教、开锁、搬家、快递、保洁等等
后期:扩大服务范围包括:为手机充值,订退机票、车票,维修,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就业咨询等,同时还有银行、保险、担保、投资公司、会计事务所、人才中介招聘、劳动力市场、健身保健中心、企业文化策划、艺术表演、文化传媒、快递公司、物流公司、鲜花公司、礼品公司、婚庆公司、购物、美食推荐等等。
运作模式:由总部提供办公场所,成立呼叫中心平台,各子公司包括其他公司与总部合作,在总部网站及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广告,总部呼叫中心话务员根据市民需求转接业务,接到任务后立即进行匹配,遵循最优、就近原则联系各子公司,由子公司提供服务。服务结束后须由客户提出建议与评价并进行监督,总部给与考核,不合格的公司将给予处分,以此来提高信誉,做大做强。子公司要向总部缴纳部分转接费,服务费。
运行宗旨:高校统一,合作共赢。
以上是本人一点愚见,还望老师斧正。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家政学专业徐凤欣
2012年10月
第二篇:构建服务平台打造和谐社区
川汇区位于周口市东南部,面积3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30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服务居民为抓手,全力构建服务平台,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下大力气建设和谐社区,做到社区居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抚、孤有所依、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增进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联系,为居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让辖区居民充分享受到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一方面社区成为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首发地、聚集地,也是广大居民群众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社区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卫生、治安、娱乐、交往等高层次的社会需求日益提高。面对这一转变,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后认为,必须重点针对我区作为周口市传统工业最集中的一个城区,因大批改制企业及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而空前增多的社会矛盾和群众的需求,找准了服务群众这一切入点,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为此,我们确立了“创经济文化强区,构文明和谐川汇”的目标,把构建和谐社区放到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属,构建社区服务平台。
(一)加强领导,把打造和谐社区摆在重要的议程。
把抓好社区服务,建设和谐社区摆上全区工作重要位置,做到“三纳入”,即纳入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到城区四家班子的具体工作实施计划,纳入到城区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规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一并考核。(二)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2002年我区率先在自治区城区中实现“一居一支”,强化党组织在社会各类组织和各项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了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三级党组织网络,在46个社区全面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为加强组织力量,把社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委员,还成立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使社区党的工作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面,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在打造和谐社区中的核心作用。(三)建立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机制。
制定社区建设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社区服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会议制度。区委常委会议、四家班子联席会议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研究社区建设问题;
2、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实行处级干部包点联系,加强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要求每个指导员做到“四个一”:每年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每年要为社区居民办一件实事好事、每年要反映一条关于社区建设的社区~、每年要为社区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形成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职能部门配合抓、街道工委具体抓、全区党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努力创建和谐社区新局面的合力。
3、考评奖励制度。对区机关各部门、各办事处按照社区服务管理和奖惩办法考核评分,奖优罚劣。
二、充实内涵,完善体系,服务群众亮点纷呈
构建社区服务平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活动载体,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我们主要抓好:
(一)关爱困难弱势群体,构建社区保障服务体系。
服务群众必须首先解决困难弱势群众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先受益。为此,我区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构建了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立了城区低保服务中心、街镇低保服务所、社区低保服务站,形成了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去年,我区通过三级低保服务网络多方筹集资金,发放低保金、救济救助金以及救济物资折价达到665万元,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同时,社区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互助、扶贫帮困、扶残助残活动,满腔热情地为弱势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如,我区在柳开社区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工作与治疗相结合的精神残疾人“工疗站”,对残疾人进行各种技能训练,让他们参与社会正常生活,不仅有效地帮助了残疾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还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二)关注下岗失业人员,构建社区再就业服务体系。
随着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深化,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生活困难。我区积极应对解决,构建了以城区劳动保障中心、街镇劳动保障所、社区劳动保障站为网络的三级劳动保障体系。各社区居委会也自觉把再就业服务当作重点来抓,广泛开展“入户摸底,进厂寻岗”的活动,为下岗群众“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去年,全区共投入100多万元开发再就业岗位12000多个,帮助9100多人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
(三)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搭建便民服务网络。我们始终把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影响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问题,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通过整合民政优抚、司法治安、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邮政电信等各种服务资源,按照“一居一亮点”各社区分别建立起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站、邮电服务中心、全托服务中心、律师服务站等20多个服务网点,46个社区还成立了电脑室,对社会事务如计生、就业、低保、等实行电脑管理。目前,社区内各种便民服务项目门类齐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需求,居民的生活和服务十分方便。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
我区从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出发,广泛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一是成立社区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俱乐部,开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为主题的全民健身体育宣传活动,在社区居民集中锻炼身体的场所开展体育和健
了基层联系点,经常深入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困难,以感情维系了队伍稳定;四是加强培训、技能留人,组织150多名社区党务工作者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经常性地举办党建、电脑、法律、档案管理等各类各层次培训班,使广大社区工作者开阔了思路,创新了思维,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
(四)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是做好服务群众的强大力量。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发挥各方面资源的优势。我区实行共驻共建,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与230多个驻区单位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充分发挥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三级协调机制的作用,仅去年召开指导会、协调会、联席会280多次,定期或不定期专题研究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社区内单位都主动关心、协调配合,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总之,我们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努力打造和谐社区,在全区30万人民群众中营造了心齐气顺、团结向上的氛围,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年,我区完成生产总值超过1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亿多元,城镇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在周口市唯一荣获“河南文明城区”称号。
第三篇:构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总结
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构建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汝守华
(牡丹江市科技情报研究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10)
摘要:通过对牡丹江市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展服务工作的回顾,介绍平台服务的保障措施、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总结共享服务平台的管理与服务经验,希望能对地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服务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服务平台;资源共享;创新创业 中国分类号:C203
牡丹江市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为牡丹江市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的综合机构,平台以整合境内科技资源,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更好的为我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性技术服务为宗旨。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限目标、突出重点、共建共享、协作服务的原则”搭建的服务平台,有效地解决了我市科技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缺技术、缺人才、缺资源”的矛盾,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构建的开放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在营造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氛围,服务和推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平台坚持公益性服务公众的方向,依托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支撑,利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降低中小企业创新成本与风险,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着重解决中小科技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一、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历程
1、起步阶段
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科技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基于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的科技条件平台纷纷开始构建。2007年6月,牡丹江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本着为地方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挖掘特色技术资源,着手构建数字科技资源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07年10月开始,整合科技资源,改版门户网站,以“牡丹江科技”为牡丹江市对外窗口和基础平台,构建全市科技服务平台。为了摸清家底,掌握情况,首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科技资源调查活动,对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进行前瞻性研究,为服务平台的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2、构建阶段
面对地方财政资金支持不足的现状,我们确定了以申报项目解决资金的路线。2008年1月申报了国家财政部补助地方科技场馆建设项目——黑龙江省东南部数字服务中心建设,获得50万补助资金。利用该项目资金,购置了服务器、工作站及相关辅助设备,引进了万方数据、科普数据等科技资源,并进行二次开发。先后开发开发了青少年科普教育、农村科技服务、科技条件共享、科技人才交流、科技资源服务和电子阅览六个子平台,08年6月,具有科技资源共享、科技创新服务和科普教育相结合的平台主体基本建成。
3、发展阶段
2009年,在青少年科普教育、农村科技、科技条件、科技人才、数据资源、电子阅览、科技跟踪、国际科技合作、科技计划管理、科技奖励申报等服务和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科技专家管理、科技创新共享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模块。通过不断的努力,一个具备科技管理、科普教育、农村科技服务、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创新创业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地方科技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并投入服务。2011年市资源共享平台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改版,构建了具有独立域名网站、设有独立专线和服务器,具备两级用户注册、后台三
级管理、实现与省创新共享服务平台远程无缝链接和资源共享等多种管理功能。
4、服务阶段
作为一个地方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在兼顾科普教育、农村科技、数据资源、科技信息挖掘、科技管理等多种服务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特别是在大中型仪器设备、科技高端人才共享方面,面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个人创业,提供仪器和人才共享、中小科技企业孵化服务。
二、服务实施保障措施
1、政府强力支持
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强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健全了技术研发、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科技投融资五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技术原始创新体系和以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市科技主管部门更是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和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优惠政策。筹建了牡丹江市高新技术创新平台和中小企业孵化中心,搭建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设立了500平方米的科学仪器试验与检测场所,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了良好条件。
2、建立专业化服务团队
服务平台设有平台建设与维护、科技信息收集与研究、创业辅导与培训、技术咨询与项目包装、资源共享管理与服务等服务机构。人才团队分三层,核心团队(专职)16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5人,高级职称10人,拥有科技管理、科技情报研究、计算机软硬件、英日俄等语种翻译、金融、经贸、企业信息化等多专业人才。专业团队(兼职专家、顾问)66人,均为黑龙江省内院士、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知名专家,分能源石化、森工木业、装备制造、生物制药、轻纺造纸、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新材料以及市场分析等11个专家组。服务团队(录入人才数据库,根据需要随时开展服务)578人,涉及各行各业,具有高级以上职称。
3、完善现代化基础条件
服务平台位于市中心,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有检测、办公、展示、培训、电子阅览等服务区,平台拥有百兆光纤宽带、3台高端服务器、30台工作终端、摄象机、数码相机、防火墙、扫描仪、投影仪等先进的设备。平台以协作共享的方式组建创新资源资源平台,拥有图像颗粒分析系统、定速式摩擦材料试验机、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孔径测定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等仪器设备215台套。围绕全市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对自主创新的需求,以牡丹江市创新平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牡丹江市科技情报所为主体,依托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高校和科研院所,集成整合技术开发、中间实验、产品测试等领域的基础条件资源,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4、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在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资源共享方面的经验,创建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平台,调动产学研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发挥平台的团队作用,开展仪器设备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咨询、技术交流、科技攻关、项目包装等科技创新服务,积极推进全市科技发展。细化服务职能,规范服务手段,制定《牡丹江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牡丹江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绩效评估管理办法》、《牡丹江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补贴办法》、《牡丹江市科技人才共享奖励办法》、《牡丹江市科技企业孵化管理办法》以及《牡丹江市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评估与激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制度来加强创新资源服务的监督管理。
5、采取科学的运营方式
在科技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坚持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科技创新资源
服务平台。采取自有设备为主,协作服务为辅的运营方式。创新平台的设备由专人管理,全天开放,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实行成本价服务。整合牡丹江市仪器设备资源,组建牡丹江市基础资源平台,成立牡丹江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理事会,在创新平台设立协调办公室,统筹管理共享工作。
6、调动各种资源储备
共享服务平台一方面坚持做好与国家和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衔接工作,努力挖掘各类科技资源,进行知识加工,为地方科技创新提供知识服务,作为省创新平台加盟单位,可以使用省创新平台仪器设备、专家人才、文献数据等全部资源。另一方面注重横向发展,建立了牡丹江市仪器设备、科技专家、科技成果和协作项目4个地方数据库,不断完善牡丹江市科技基础资源平台和数字科技服务中心,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服务内容
1、技术服务业务内容
① 突出仪器设备共享服务。通过开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仪器设备使用需求和牡丹江市仪器设备储备调查研究,平台引进企业急需的稀缺仪器设备16种,建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中心。
② 构建牡丹江市仪器设备协作网,开展网络共享服务。整合了牡丹江市215台套仪器设备,成立牡丹江市仪器设备共享理事会,面对全市中小企业开展资源共享服务。
③ 作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平台共建理事单位,可以免费享受省共享平台的科技文献、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成果以及科技咨询、数据信息、案例、培训及专家资源等服务。
④ 科技企业孵化及创新创业决策咨询服务。面对中小科技企业,汇集行业学科顶级专家和咨询机构,实现咨询资源共享,在技术引进与创新、技术难题攻关、科技立项与成果奖励、知识产权研究分析、竞争情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质量认证、行政法规以及前言科学知识等方面开展决策咨询服务。
2、技术服务模式
采取自有仪器设备检测服务与协作网仪器设备检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专家现场诊断、咨询、培训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自有设备检测服务采取中小科技型企业提出书面检测申请或电话检测申请,平台工作人员填写作业工作单,按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只收取成本费用,半年或一个季度一结算。
协作网仪器设备检测服务采取网上填报检测申请单,创新平台网上接受申请,向相关协作网单位发出通知,协作网成员单位接受申请,服务平台向企业用户发出服务通知,企业用户按通知去相关单位进行检测,协作网成员单位填写作业工作单,收取工本费,年末创新平台给予协作网成员单位适当补偿。
专家现场诊断、咨询与培训采取无偿技术服务,依据诊断、咨询与培训次数、时间、效果,年末创新平台给予专家适当补偿。
3、技术服务手段
服务平台具有较先进的检测和试验仪器设备16种,有一支较高素质的专业服务团队。利用协作网仪器设备215台套和578位科技专家开展共享服务。自身为企业服务采取收取成本费;协作网服务采取收取工本费,后补偿的方法;专家采取无偿服务,后补助的方式。为创业科技型企业提供运营场所,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和资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交流活动。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服务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注重在技术引进与创新、技术难题攻关、科技立项与成果奖励、知识产权研究分析、竞争情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质量认证、行政法规以及前沿科学知识等方面开展决策咨询服务。
四、现有资源使用效率情况
1、牡丹江市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累计访问量达6.04万人次,全文文献累计下载1.2万
页;提供联机公共目录查询6千余次;开展原文传递服务426篇; 提供科技经济信息1.3万条。目前,平台已成为提供高效科技服务的重要载体,对于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借助服务平台丰富的资源,平台已为许多企业提供了科技查新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创新服务、政府科技立项咨询服务等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其中为牡丹江科技企业科技立项、成果鉴定、专利申报免费查新检索214项。
2、建立了牡丹江市基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平台自有仪器设备16种,同时通过平台,实现了牡丹江市215台较大型仪器设备和578位科技专家共享服务。2010年,利用服务平台,32家企业使用创新平台仪器86台次。64位专家在创新平台的安排下,受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邀请开展难题攻关、技术开发、咨询和诊断等服务。3、2010年,组织创新方法、质量认证、企业信息化、知识产权、产业联盟以及有关政策法规培训活动12次,参加培训企业120余家,培训人员1280人次。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6次,130多人次参加交流和培训。4、2010年新孵化企业8户,拥有专利技术11项,开发新产品8项,孵化高新技术项目38项;累计毕业企业30户,安排就业3000人,转化科技成果16项。
五、服务绩效
2010年,创新资源服务平台的开放服务取得明显成效。服务平台为32家中小企业开展仪器设备技术服务86台次,累计服务8750机时,为企业节约检测费用93.9万元,节省检测仪器设备投入780多万元。
通过协作网共享服务156台次,累计服务1.6万机时,为企业节约检测费用66万元,节省检测仪器设备投入2000多万元。
平台先后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技术服务450多项(次),制定各类技术标准20多项,服务企业40多家,提供培训2000余人次,专家服务86人次、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产权交易18项。累计为企业节省各种技术服务费用260多万元。
通过服务平台的各种服务,培植了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了24家成长型科技企业,企业开发了63种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新工艺18种,企业获得专利12项。被服务企业累计新增产值1.2亿元、新增利税1800万元。
2010年,牡丹江市为优化区域创新环境、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热情,有效激活区域科技存量资源,提高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发挥高级人才潜能,搭建了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各种资源高度集成,创新要素高度集中,实现了大开放、大共享、全方面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面的专业检验测试、技术咨询等服务服务,大力助推了全市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通过服务中心的服务,缩短了企业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与风险,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牡丹江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构建和服务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在新形势下,我们一方面要利用加盟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的契机,完成与省平台的无缝链接,充分利用省平台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为牡丹江市科技创新服务。另一方面构建牡丹江市科技创新资源共享联盟,目前由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牵头,牡丹江市医学院、黑龙江省农经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牡丹江药检所、省林科所等科研院所以及富通空调、恒丰造纸等大厂加盟的创新服务联盟已经建成。下一步在完善平台建设和联盟规模的同时,扩大宣传,抓好服务示范工程,争取为地方科技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source shared services platform,we actively assist Enterprises in the new venture
Ru Shou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f Mudanjiang city, Mudanjiang 157010)Abstract: Through the resource sharing serv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the platform for business service in the review, introduced the service of the security measures and services and service, "sharing service to the platform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 experience, hoping to lo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s platform for the service to benefit from them.
第四篇:民生服务平台运行新情况汇报
民生服务平台运行情况汇报
民生服务平台作为网格化信息平台中唯一的民生服务类信息发布平台,是政府为我区职能部门与民众之间架起的一座连心桥,它涉及群众民生利益。平台建设半年来,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现将1-3月份平台运行情况进如下小结:
一、基本情况
1-3月份,绝大多数部门每个月能对工作动态中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其中更新及时、速度较快的有:住建局、司法局、计划生育与卫生局、区红十字会。
从动态信息更新数量上看,计卫局、区红十字会最多,均为6条;司法局5条,住建局4条,民政局2条,文广旅游局1条,社会保障局1-3月份没有信息更新。
从动态信息更新质量上看,住建局、计卫局信息更新注重了实时性、有效性。
二、存在问题
仍有个别部门存在更新速度较慢、数量较少或月末才更新的情况;普遍存在图片说明少、或没有图片说明等问题。
三、建议及措施
建议建立相应地奖励惩罚机制,让平台信息成为机关“双争考核”的一项,从而改变部门信息更新被动的现状。
第五篇:构建服务民政 保障幸福民生
构建服务民政 保障幸福民生
近年来,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花桥镇党委、政府把民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着力搭建“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平台,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加大经费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为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生幸福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黄冈市镇处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村务公开,深化基层民主管理,构建平安和谐花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和谐。我镇党委政府着力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为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2011年在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我镇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依法、依规对村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保证选举的公正、公开、公平。全镇39个村,均平稳完成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镇共选出新一届村委会成员176人,把一批思想好、能力强、年纪轻、文化高的优秀人才吸收进入村“两委”领导班子,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在“难点村”治理工作上,镇委、镇政府积极探索“难点村”有效形式,充分认识刘常、罗皮塘等“难点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千方百计破解制约“难点村”经济发展和民主管理的突出问题,发现刘常村存在主要问题是村务不公开、村委会负债过多、排涝抗旱难度大、生产设施严重损坏,村务难以开展。针对该村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派出工作专班设定了8个治理项目,并定人定时完成。特别是狠抓村务公开,制订村务公开制度,定做两块固定宣传栏,坚持每季公开一次村务、财务,深受群众好评。根据罗皮塘村实际问题,设定3个项目定人定时完成。同时,镇组织、文化、纪检等部门形成合力,关注难点村班子治理工作状况,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开展“五议五公开”示范创建活动,增强村“两委”战斗力、提升村经济发展实力。通过以上措施,“难点村”治理好了,村级经济也得到发展,干群关系不断密切。
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我镇还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村成立了 “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检查、核实财务账目、相关票据及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对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更加深入人心。各村还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干部党员联系困难户制度及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议事和决策程序,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近年来,我镇各村(社区)村组硬化公路、垸垸通机耕路、村村修建当家塘、中小学校扩改建、兴建卫生室、农家书屋等民生工程都是通过村民议事会表决实施的,村级事务管理提能增效,村(社区)“五议五公开”规范化率达到100%。
二、坚持以人为本,救助资金逐年增长,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农村低保是保障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一个国策。根据社会救助标准和“应保尽保”工作准则,我们每年对低保进行一次评审,严格按照个人申报、村民代表会评议、市镇两级联审认定.资 金社会化发放的流程进行,并在村镇都设公开栏公示,较好地杜绝了骗保和人情保。目前,我镇农村低保对象1434户2742人,月救助金额达19.49万元,没有一户上访扯皮。
我镇五保对象有737人,我们把这些五保分别交给两所福利院来照看,镇政府要求福利院工作人员每年对分散居住的五保至少上门看望一次,对生活难以自理的要及时接到福利院集中供养,对生活中有困难的五保要及时同所在村委会一起帮助解决。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我们还积极联系上级部门,争取了省民政厅的“窗口计划”项目,争取市政府支持,按照“亮化、美化、硬化、规范化”的目标要求,投资300多万元对两所福利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为100多名院内五保老人建造了理想的生活环境。同时我们还以院为平台,成立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协会,为福利院周围的老年人娱乐、休闲、交流、健身提供免费服务.
我镇北面是山区,南面是湖区,自然灾害频发,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公共安全事故及因灾致贫的特殊情况时刻警示我镇党委和政府做到未灾先动,闻灾快动。镇政府不但制订周密的应急预案,还要求村村都要履行救灾职能,对因灾致贫户,镇民政办坚持及时调查及时救济,并对救灾对象、救济款物,在镇村公开栏上按时公布,有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坚持拥军优属,严格落实优抚政策,凝聚军心民心。我镇是闻名全市的将军镇,从我镇走出去的将军有杜国平、陈康、兰侨、张春生、陈金钰、郭锡章等,拥军优属是我镇的光 荣传统,镇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双拥优抚工作再创佳绩。我们经常利用政府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渠道媒体,采取会议、专栏、墙报、横幅等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我镇军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拼搏奋斗的光辉历史,宣传新时期优抚优待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拥军优属”的观念,一如既往地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倾力为优抚对象办好事、办实事。每年 “八一”,我们组织各单位、各村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家庭困难的军烈属、残疾军人、复退军人、带病回乡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确保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款落实率100%,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率100%。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率和就业率。2013年完成了460个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工作,并通过市民政部门的检查验收。此外,我们还非常重视培养、推荐有能力的退伍军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到目前为止,我镇在职村主职干部有20%是退伍军人。
民政工作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我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满意率,让民政对象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