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教学手记
做一个优秀教师,也许不容易;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也许要求很高;做一个最好的教师,也许很困难,但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是任何一个教师都能做到的。只要能够真正地快乐起来,优秀、成功和最好也会随之到来!
或许我们的心底跳跃着成功的睿智的火花,或许我们的眼前弥漫着失落的迷惘的阴影,或许我们劳累终日难得片刻的放松,或许我们严肃整天不能短暂的休闲,或许你为成功地教育了别人的孩子而其乐陶陶,或许你为失败地面对着自己的孩子而一筹莫展,或许你正无奈地发出“教师也是人”的慨叹,或许你正自信地证实“人人都能成功”观点„„
做一个“快乐教师”吧,你的忧愁与失败将随风而去,你的快乐和成功将招之即来。或许我们在物质上还在经受着苦和穷的煎熬,但我们在精神上一定要挣脱苦和穷的束缚,惟其如此 ,我们才会拥有快乐教育,幸福人生!
生命如水。生命之水要想流入大海,流进快乐老家,就必须要定好方向,否则流向绝望的沙漠,生命就会停止流动。
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拥有快乐,自己快乐,学生快乐,家长快乐,领导快乐,同事快乐,朋友快乐,兄弟快乐,姐妹快乐,丈夫快乐,妻子快乐,儿女快乐,身边所有的人都快乐,则当下便有无限生机,无限开创,逆境可转变为顺境,腐朽将化为神奇!
愿所有的老师拥有快乐,珍爱自己的幸福,珍爱学生的幸福,珍爱别人的幸福,珍爱幸福人生,快乐每一天,快乐每个瞬间!
快乐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快乐!
当今盛行的应试教育有太多的功利目的,不断侵蚀着教育的肌体。学生的生命成长被人为地控制甚至摧残着,教育离目标渐行渐远,教育日益走向异化,教育迷失了方向!
快乐教育是解放老师、解放学生的教育,倡导旨在张扬学生的天性,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寓学于乐,寓学于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
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言“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所以在此,我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抛砖引玉,与朋友们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欢迎批评和指正。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晴天
联星中学叶晓鹏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该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题记
我无意中看到学生的作文。在大致浏览了30个学生的作文之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其实,在学生的内心,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器重,父母的关心,也知道要认真努力读书„„即使是那些很调皮不听话的学生,心里也都是这样想的。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他们缺少关爱,缺少表扬,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他们真心希望别人能多给点关注,多关心他们一点,有些学生甚至说失去了方向,没有了快乐,生活没有意义。看到这句话,我很难过,像他们这种年纪怎么会有此感慨呢。结合实际情况,我分析得出了结论:他们需要一个引路人,而在学校里,我们这些教师就是引路人,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珍爱生命,再学习文化知识。
晚上,我特地去和一个学生聊天,她说:“我不懂,老师你能教我吗?”我跟她说当然可以啦,看到她高兴地跟我说谢谢,我心里感到很欣慰,至少他们是在尝试着改变,而我在起着作用,真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因此,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一定要多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多给他们些帮助和鼓励,或许我不经意的一个帮助,能够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多点耐心,多点爱心,多点鼓励,多点表扬。
我们知道: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协调各方面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第二篇:康菲特教育——教学手记
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
——康菲特青少年成长中心教学手记
1306班的学员顺利的回归了他们温暖的家庭,我也再跟他们的相处中有了一些感悟和认识: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从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节开始,从细小处入手,通过学员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养成教育,让学员在小事中学知识、学做人,为他们搭建一座通向爱的桥梁。
记得1306班的学员初到基地时那份稚嫩的气息,一个个天不怕地不怕模样,在38天的课程中,我们的老师们全天24小时陪伴他们,与他们一起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带着他们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慢慢的教会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最后教会他们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记得在第18天的时候,学员小蒙与东东发生了一点不愉快,一开始两个人都在那僵持着,后来经过了老师们的建议,他们开始慢慢的向对方述说自己的感受,直到最后个自承担个自的责任,这要放在以前,他们是肯定不会“放过”对方,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一个小插曲却让我们老师团队很感动,18天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让学员明白了自己做的事情只能自己承担,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而且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通过互相之间平静下来的沟通。
其实,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很多父母只是关注结果,而忽略了整个过程,可是往往过程才是最精彩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味,甚至让我们感动的地方,身处父母期待和学习压力下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结果给他们带来的辉煌,更需要我们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们的支持和力量。
孩子们,38天的课程虽然结束了,可我们的友谊才刚刚开始,孩子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依旧会陪伴你们度过,会和你们一起成长,我们坚信这里将是你们人生的新起点。
第三篇:教学手记
教学手记:可以是教学后反思,也可以是教学片断整理、教学设计的修正与调整、与自己过去或他人执教同一内容的教学对比思考、相关资料链接等,只要有利于教学思考,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皆可以作为手记内容。
教学手记:可以是教学后反思,也可以是教学片断整理、教学设计的修正与调整、与自己过去或他人执教同一内容的教学对比思考、相关资料链接等,只要有利于教学思考,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皆可以作为手记内容。
▲.教学设计以熟悉学生为前提。熟悉学生,主要指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熟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具体、全面。具体,就是在确定知识技能目标时,目标要求要层次清晰、易于把握、可操作性强;全面,就是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注重教材空间设计,努力挖掘教学内容蕴涵的教育价值,兼顾课程目标的各个方面。
▲.教学活动设计要突出教学重点。一堂课的知识点可以有几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个。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
▲.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学活动既要关注教师怎样教,也要关注学生怎样学。教师要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通过恰当的评语和示范,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
第四篇:教学随感手记
教学随感手记
都江镇交德小学
吴启然
2009年8月,我初到交德小学任教,接任的是六年级语文,这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菜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毕竟这是六年级,面临升学考试,压力不小。不过,庆幸的是,在我和同学们一学期的共同努力之下,算是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这其中,我感触颇多,有所体会。现将一些心得撰文如下,供大家品析。
一、普通话是薄弱环节
刚到学校,走进教室,孩子们的读书声令我兴奋,同时也令我头疼,兴奋的是他们读书的那股认真劲,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更是激发着我的工作热情,可是令我头疼的是,不管我如何努力的去听,却云里云雾的,听不太懂,这不光是我,连同事也有同感。这是我进学校来遇到的第一个教学中的困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按理说这些字早已认识了,读的课文听起来也流利,可是为什么说听不懂,我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原因,根源在普通话上。单独读一个字,一个词的时候,他们也能读准,可是一放到课文里连读,就成了拖腔带调的“唱读”。这里的学生,全部是水族学生,平日里说的全都是本民族语言——水话,只有在学校里才会用到普通话,而且使用的机会也不多,一下课、一放学,大家说的又全都是水话了,再加上以前大家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也不太高,所以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没有上太多的课,把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的普通
话上,第一课,我就一句不落的一句一句地领读,不厌其烦地进行范读。经过一个星期的强化训练,学生大部分都已能读出基本标准的普通话,当然学生常年养成的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时常范读或领读,继续加强训练。六年级的语文课,绝不是一、二年级那样简单的认字,而是要求能在五年级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而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流利的朗读出来对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特别像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都是散文,能够运用普通话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对于领会其中的情感很有帮助。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做填空题时,对于关联词的填写容易得多,很多时候,语感可以第一时间告诉学生,该怎么填。
二、声母f和h、q和x容易发生混淆
班上的学生,对声母f、h和q、x的区分不是很清楚,经常容易发生混淆。他们经常把“鲜花”弄成“先发”,把“救护” “舅父”;将“小桥”读成了“小淆”,将“”读成了“”这不仅影响到读,还影响到做题,考试时,由于平时区分不开,考试时,更是一塌糊涂。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三、基础也很重要
对于边远农村的孩子来说,语文知识基础要打扎实。会读一个字,就要求学生会写这个字,还要求学生们会用这个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老师们还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利用说话课,指导学生用普通话说某一个事物或某一个事。采用多种
途径和渠道,激发学生,想说、敢说、爱说,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都一一表扬。并要求学生把刚才所说的,经过组织和整理把它写下来。如:对于一个连字都不怎么认识、造句都不怎么会的学生来说,你不可能要求他写出多好的作文来,基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很多的字,积累了很多的词,他才有写的。
这就是我工作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感想。
第五篇:教学手记之
教学手记之
让品德与语文教学同行 2014年4月8日
今天搭档马老师又请假了。第四节课我上了一半后让学生做作业。下课铃响了,吃饭时间到了。学生和往常一样,听到铃声,条件反射,起立,拼命往往教室门外冲。随后就是桌子痛苦的呻吟和凳子被摔到地上的怒吼。
见到这一现象我不惊讶,因为我们读书时也是这样,每天到吃饭时间学生都这表现。但是,今天,我觉得该让同学们有点改变才行。见到这现象的第一反应我仍和许多老师一样,对学生一声怒斥,接着叫学生回来,再走,如是做了三次,学生终于不疾不缓的走出教室。但大家心中都明白,学生这样也只是惧于老师的威严,不得不这样做罢了。
如何让学生真正从细节处做个文明人呢?课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如果我采取以前的做法,对学生怒吼,批评,说教......这样学生一是反感,二是没有真正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毛病,其实,这一教育也没有起到作用,仅仅是浪费时间而已。
晚自习时间到了。马老师不在,我给学生讲点什么好呢?那就让学生对文明有所认识吧。
上课了,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就算吃酱油拌饭,也要铺上干净的餐巾,优雅地坐着。这是网上传的周立波写给女儿的话。我让学生读,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或看法。再把话题转到今天中午吃饭的事上。这件事,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心得。第一个问题:下课了,你为什么想跑那么快?有的学生说,他们规定了抬后面的人要还桶,不想还,所以争着跑前面;有的说,上了四节课,想早点出教室;还有说,实在有点饿,想早点吃上饭......其实,学生不管如何急,都不用担心,因为学校的饭菜是炊事员按班分好的。不管什么时候去都在。第二个问题:你觉得这样跑有必要吗?第三个问题:大家怎样看待抬饭时争抢的行为?后来通过学生交流,大家意识到,没有必要争抢那一两步,既然这样,那何不做个优雅的人呢?
接下来,我以此类推,让学生讨论:校园中还有哪些这类似的现象,也就是在不知觉中给人留下了不文明或不雅的一些做法?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来,再和小组交流整理,最后在全班统计,同学们最厌恶的校园不文明行为。交流中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些行为令人厌恶。反射到自身,自己在不知觉中有哪些不雅的行为?如何在生活在避免这些不雅行为的发生。学生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再和全班学生交流,如何解决校园中一些不文明不雅观的行为。
一堂课后,学生小组交流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多了。那这一堂课对学生有作用吗。我就让学生用随笔的方式记录今天这节课的感受,或给全校同学写建议书,也可用作文的方式写写这一堂不一样的课。让学生感受一下语文与品德碰撞的美感与快感。
一次教育督查听课反馈与反思
2014年4月9日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下后,安主任打电话问我下一节有课吗?我告诉她正好有一节。她问我,教育督导室来人了,想来听一节课,同意不同意。其实,这是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怎能拒绝呢? 说是听我的一堂课,但这一堂课关系到全校的教研工作考查结果。如果我把课上砸了,就会牵连到学校考核不过关,这一堂课责任很重。给学生上什么好呢?我们是毕业班,新课都完了,这几天我在给学生讲复习中的阅读材料,也没有真正用心去准备一堂课。顺手翻开书,在六年级下册的综合复习中第七篇文章是《智慧之花》。我就给大家上一下这篇文章吧。这是复习材料,上法肯定和平常的课文有异,但又得上出点语文味来,让领导觉得这个班的学生和老师都还是有点语文功底的。开课伊始,我利用班级的每日一诗,让学生读一遍,又回头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己亥杂诗》,并把积累的也让学生读一遍。一堂课,就在学生朗读诗文中展开,给课堂以诗意的美,其实这也是投其所好。因为,在中国人眼里,能背古诗文就是有文化的象征,标志着此人肚里有货。
接下来,我的课堂采用学生自学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开。让学生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智慧之花》读一遍,读准字音,结合课后例题完成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当然,我有个习惯,叫学生自学时,要告诉他们从哪几方面去入手,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自学,提高自学效率。趁着学生自学的空档,我就把课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对这一堂课学生应了解的内容心里有了底。同时,针对语文的工具性,我又把文中的一些生字新词找出来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
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我让学生解决黑板上的生字新词。把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易错字找出来。先让学生读,再针对不同的字开展教学。生字的识记方法、多音字的读音区别、易错字的辨析及正确书写,都给足时间让学生真正把知识学到位。特别是在教学多音字“塞”的读音时,我告诉学生,一个字的读音要根据语言环境来决定,而不能单独凭空读,另外它还有一个读音是“sài”,学生由这一词想到了塞外。于是我又让学生联想到一个以写塞外诗闻名的诗人:王昌龄。顺便又让学生背了两首他的塞外诗,让课堂又回到诗意的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
接下来的教学,我都围绕课后的三个思考题展开。第一个题是: 课文讲了哪两个小姑娘的故事?是怎样的故事?此环节我怕学生冷场,就让学生自己先思考,然后提醒大家,平常在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抽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后让其它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让学生相互作补充。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选择文中的两个小故事进行缩写,字数要控制在150字以内。我让学生先读题,然后谈谈对这道题的理解,接着又让学生说说在缩写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学生动笔写后,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缩写读给小组同学听,再让小组同学评议,哪些地方漏掉了,哪些缩写又是必须的,要求每个组找出写得最好的一个在班级交流。在交流环节,我抽出几名学生,并让学生仔细聆听,找出他们的相同及不同,对缩写认识更加深刻。第三个问题是读了这两个故事的感想交流或讲一个与此类似的故事。这个感想,有的学生最怕谈了,如何让他们找到感觉,有话可说呢?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去解读“智慧”二字。何谓智慧,文中两个故事主人公的智慧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学生对文章的人文性就心中有数了。接着我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从几个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对这篇文章的认识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
一堂课结束了,我跟学生说了最后一句话:智慧,是急中生出来的智慧,但这一智慧,也不是凭空就能产生的,它在于大家平时对生活知识的积累,要想有智,还得读万卷书,厚积才能薄发,才能急中生智。
平常,我上这样的课,一节至少要上两篇课文。今天,为了迎合听课人的口味,我特地放慢了步伐。课后,听课的黎校长给了我极高的评价。黎校长是一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我的这种课,在他眼里只能是班门弄斧,能得到他的表扬实属不易。其实,这堂课之所以能得到他的高度评价,一是我在课堂上引入了大量的诗文,活跃了课堂氛围;最主要的还是,他对这种督查的宽容和对我的一种鼓励。
回头反思这一堂课,就像学生习作时记流水账,想到哪里上到哪里,没有明确的中心,没有突出重点。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唯一能坚定自己的是,上一堂课,就要让学生有一堂课的收获,小到记住一个字,大到明白一种道理,甚至由一文,学会习得其它文本的方法。
感谢这一堂课,慢节奏中也别有一番风景。
夭折的玫瑰 心灵的交流
2014.4.21 星期天,我来到学校,照例去看办公室前我栽的玫瑰又长高了没有。这一次让我很失望。原本蓬勃生长的玫瑰枝叶没见了,花盆里,只有四根光秃秃的玫瑰枝条。那些才长出来的嫩芽,不知被什么东西全部剪折了。
进到办公室,我看到廖老师父子正在电脑上下棋。就随口问了一句,他们看到谁进办公室了,剪花了没有?父子俩沉浸在象棋世界里,只淡淡地回了一句:杨澜来过,没看见谁剪花。
我保持了沉默,学校里到处有摄像头,我想,是哪些孩子这样可恶,做这样的事呢?我决定明天去查查记录。
星期一早上开会前,我在操场看到了杨澜。于是我叫过他问:你这周到我们办公室做什么了没有。开始他说没有,我说你再好好想想。他说:那花不是我剪的,是廖浩然。一听这话,我心中就来气。昨天我问他们不是说不知道吗?于是我就把两个孩子叫到一块,仔细问事情的经过。
杨澜,一个十分聪明,学习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但也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调皮鬼。班里的学生都害怕他,有谁稍微不如他意,他就会惩罚他们,他就是班里的王。我们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好人引导,他将来就是国家的栋梁;如果没有人教育,他就会是社会上的一个祸害。我心里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会剪掉那几株花枝。前面一段时间,我的电脑密码告诉了廖老师,廖老师又告诉了他的孩子,让他星期天在电脑上玩。但因为前一周他们把我座位上到处弄了垃圾和麻辣口袋后,又在电脑上下了一些游戏软件。我为了保护电脑里的资料,改了密码,拒绝他们再来玩这电脑。两个孩子于是就心生怨气,打不开电脑,找花枝出气了。
这些是孩子幼稚的赌气行为,但也说明这样的孩子得及时教育。不能像廖老师那样,自己孩子有了错却不过问。我决定借这个机会好好教育一下杨澜。早上开会前,我跟杨澜说:我那花枝是用五元钱一枝买来的。我是想告诉他,那损害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没想到的是,中途课间,他曾两次拿着五元钱来给我。并理直气壮地说:郭老师,这是我的五元钱。意思是,老师,你要钱,我赔给你就好了。当然,我不是为了那几元钱,只是冷冰冰地告诉他:这个事是不能用钱来解决的。中午到我办公室来。
中午,他和廖浩然来到了办公室。对于有父母教育的廖浩然,我没有过多的费口舌,只是遗憾,哪有孩子做了事后,作为老师的父亲不但不过问,知道了也不教育的。
对于杨澜,我在上学期中特别去了解过。那一次也是他和我家乐乐打架后,把我家乐乐打得流了好多鼻血。当时乐乐也很激动,一直觉得我没为他好好讨回公道。作为老师,我怎能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不顾惜别人的孩子呢?于是我就向他的班主任和周围学生了解他的情况。通过了解,知道杨澜其实是一个挺可怜的一个孩子。他母亲生下他不久后就离家出走了。父亲也远到国外打工,他就寄居在他大伯家。无人管教。正是由于此,他才会犯很多错。每次老师教育他时,他是痛悔流涕,可过不了两天,又会犯毛病。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一直用最恶劣的方式与同学相处。
如何让这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伤害他,让他从正面去学习处事呢?谈话前,我跟他们解释了我早上打他俩的行为:廖浩然,明知是自己做的事,却不能勇于承认错误,还推脱责任,所以我要让他记住,不能总是逃避责任,否则是要受到处罚和不被人原谅的。杨澜,我以前跟他约定过,不在学校做坏事,否则,我会狠狠责罚他。我这样说,是想让他们能正确,诚实地说出自己做事的动机,勇于认清自己的过错。
接下来,我问他俩为啥要找这花枝出气。廖浩然说他是因为无聊,无事做,也不知道那是我养的花。他说的也是事实。他家离学校很远,每到周末,我们这些老师都离校了,只有他们一家留在学校。他父亲整天在电脑上下棋,他母亲呢,则在食堂里绣花。留下他一个孩子,整天没有玩伴,没有事做,当然没有生活的乐趣。杨澜呢,他一到星期,就想着到学校打游戏,而那天又没电脑可用,看着廖浩然剪花枝,也觉得那是一种可以打发时间的方式,看着枝叶从三楼飘飞而下,那也是一瞬间的美感吧。
说真的,我不为自己夭折的玫瑰可惜。看着两个孩子,我想到的是现在的孩子,真的很难找到我们童年时代的那种快感。他们远离了土地,少了我们那时在田野间奔跑的喜悦。在电视、电脑、手机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孩子们却对自己的星期天感到茫然。就如我家孩子也一样,星期天,他不知道自己除了看电视外,还能做什么,能和谁一起玩一下。大自然对他们来说毫无兴趣。这两个孩子也有着同样的迷茫和困惑。
我和杨澜进行了一次深谈。我告诉他,老师不是想要他赔偿损失,是想和他进行一次平等的对话。我告诉他,我了解他的家庭处境,并体谅他的做事方式。谁想这孩子就无声地流下了眼泪。看来,他其实真的很孤独,他渴望着更多温暖的东西。只是那些是我不能给予他的。我把同学对他的看法,老师给予他的评价,及我对他的期望一一和他交流。告诉他,不论在何种处境下,都要把事情往好的一方面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少给别人添麻烦,做个受同学、老师欢迎的学生。
我在做这件事时,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杨澜是四二班的学生,跟我完全不相干,我为何要对他说那么多话呢?说实在的,那真的是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他身上有着很多的毛病,但也有很多的智慧和侠义。不管我是多管闲事也好。我只想给他传达一个善意的关怀。让他知道,原来身边还有这样一个老师也在默默地关注着他的成长。愿他少些抱怨,多些快乐,成为一个阳光的孩子吧。
一次竞技,一次提升 2014年4月29日
准备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品德课竞赛今天终于在黄水小学多功能厅结束了。虽然只获得了二等奖,但是,自己从中得到的收获却是颇多的。
从2010年以来,我断断续续参加类似的赛课活动也有很多次了,指导别人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有很多次。不管是自己参赛,还是指导别的老师,每一次活动过后,我觉得自己都进步了不少。所以,我感谢这些活动。在做这些活动中,虽然累着,但也快乐着。
代转公后,最初我教学的是数学。数学是我读书以来最头疼的科目,当然对课堂教学技能及相关学识知之甚少,最多的时候是上课时很多题连自己都做不来,哪能教学生呢?好在自己脸皮厚,不耻下问。只要谁能帮我解决问题,我就会在老师间或网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日子久了,我才发现数学的乐趣很多,我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2008年,我来到了冷水小学,开始了语文教学。最初接触语文学科,虽然自认为语文功底还是有的,但在教学学生时,面对字、词、句、段、习作,我就觉得是一团乱麻。我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教学,也不知道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整天都是让学生埋头于字词的重复抄写,把别人的方法依样画葫芦。学生忙于做作业,我也有改不完的作业。这样辛苦的结果是学生成绩很不理想。
后来,一次次的外出学习,一次次观看名师的教学实录。我把这些都用到课堂上,但发现别人用一课可以完成的事,我有时用上两三节课也不一定满意。是乡村孩子不聪明,还是他们见得少?我一直在思考。2010年,我作为学校推荐的语文优质课赛课老师,第一次到片区参赛。那一次真是赶鸭子上架,没人愿意去。学校就硬派我去,因为他们说,要让最年轻的老师去锻炼锻炼。我选了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最后一课《给予是快乐的》。课上了又上,改了又改,却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对于如何设计课,我也是一头茫然。全是语文教研组长谭久容老师在旁边说怎样做,我就怎样做。我自己做的事就是找了很多相关资料和第一次自己学会了制作幻灯。参赛时,上场脚不自觉的抖,嗓子干得要冒火。整堂课,学习氛围一片死寂。我唯一保持了微笑和学生对话。那僵直的笑,让课后好久我的面容都没有恢复正常。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竞赛,我对语文课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要想上好一堂课,老师得在课前做足功课。
第二次不是赛事,那是为了推行县里推出的读思练教学模式。上课老师要有自己的课堂模式。这次,我选择了三年级上册的五单元第二课《颐和园》。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文章。在学校里,我设计了很多内容(掌握作者的浏览顺序、品味作者如何写景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还制作了非常精美的课件。信心满满去上一堂好课。可是学生一开始读课文就出现了生字不认识,读文拖拉的毛病。没有课前学习,要上我设计的内容,学生是跟不上节奏的。教学预设就这样一下子打乱了。手忙脚乱后,我镇定下来,决定从抓学生的基础和指导读好文章入手。一节课,上得我大汗淋漓,但在结束时,学生大部分能用比较自然的音调读文。总结时,这一节课没有特色,也没有按读思练的模式去教学生,他们唯一的收获是学会了怎样自然地去朗读课文。我的教学模式失败了,但是,我却发现,一堂课不在于课前预设的多么完美,而在于面对学生的基础,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一节课不在于达成多个目标,而在于学生在某一点上有真正的收获。
当第三次参加赛课时,我从容了许多,也释怀了许多。虽然也有赛前的忙碌和准备,但是,我知道如何面对学生,如何设计课堂,去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的课堂学生作主。那一次赛课后,虽然我只得了个二等奖,但我恰当的引导,得体的语言,对文本的解析,得到了与会领导的赞赏。这次比赛后,我懂得了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近老师,如何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解读文本。
近两年,我作为语文教研组长,退出了赛课行列,但是,每当片区赛课时,我都得认真指导新老师。在指导他们的同时,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了增长和新的突破。特别是指导江娇老师上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一文中。我借用一组资料补充,轻松解决了作者面对失去母亲时那种复杂难以言说的心境,指导学生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给参会的所有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这一次品德课赛课活动,我们学校又没人愿意去。一是大家都没上过这样的课,二是都不愿去做这些费时又不讨好的事。我又一次被推上了赛课台。为了赛课,认真从头学习什么是品德,品德教学有哪些要求,品德课要体现的宗旨是什么?在解除了这些疑惑的基础上,再去现学别人的经验。在总结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去选课,收集资料,设计教学流程,体现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那些舍掉的课余休息,那些深夜灯下的冥思苦想,全为了那40分钟。虽然我努力要想夺得第一,为自己也为学校争一次光,遗憾的是,我又只得了个第二。同事戏谑地称我为千年老二,我很坦然地笑了。毕竟,我的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重点是大家认为,品德课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要上得特别有道理才行。我的一节课,就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讨论交流中,在音乐流淌中溜走了。至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他们认为还不够。比赛的结果是次要的,名誉也是无用的。一次比赛,我付出了,也品味到了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自己知识的积淀的渐厚。
如果没有这一次次的赛事,没有这一次次的交流反思,我也许仍然是几年前那个在教学门外徘徊的人。如今,每每在课堂上和学生侃侃而谈,每每看到学生课堂上激情飞扬的脸,我觉得,这就是我付出后最好的回报。至少,这么多年了,我没有在原地踏步。带着学生进步的同时,其实也是提升了自己。做个有追求的人是件挺好的事。
观看《乡村教师》和《一个都不能少》感悟
2014年5月4日
今天早上开周前会,学校的政治学习任务是要我们老师看两部电影:《乡村女教师》、《一个都不能少》。
这两部片子早有耳闻,但从没真正去看过。因为这类电影一看就是赞美老师如何兢兢业业工作,如何让学生成才,如何为学生奉献的,这种老掉牙的说教片,谁有兴趣去看呢?没办法,政治任务下来了,还是得去看一看。
我先去看了《乡村女教师》。这是一部反映前苏联教育题材的电影。描绘了从沙皇末期到十月革命和苏维埃建立这段历史下,一个从大城市里来的姑娘,如何用自己弱小的身子改变了一个村庄的故事。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叫什么,我没记住,因为俄国人的名字太长了,不好记,也不想记住。
一个二十岁,风华正茂的少女,从一个大城市来到一个荒凉的淘金村子。村里没有人愿意送孩子上学,他们言行粗鲁,对知识十分轻视,认为钱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第一天上课,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但执著的女教师仍然平静的一个人在教室里上课。当她意外发现教室外还有几个学生时,给了她教学莫大的鼓励。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孩子们,今天你们开始上学了。那你们就是不平凡的人了,你们叫做学生。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将教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白天黑夜,为什么风会吹......一种特别的开课形式,吸引了学生。让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产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好奇心,是让学生走进知识最好的、最有用的方式方法。
另外,作为一个乡村老师,她不但给孩子上课,村里的事情她也管,对有困难的学生,她竭力帮助,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着这个村子,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十月革命失败后,她所在学校及自身受到严重威胁。但那位女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无畏战胜了那些阴谋,最终迎来革命的胜利。一生的付出,赢得了累累硕果,她用自己一生的热情,为俄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着,也为我们这些乡村的老师做出了榜样。《一个都不能少》是展现的90年代,在陕北的一个偏远村子里,一个有28个学生的班级。原来的老师走了,接手的是一个只有13岁大,只有小学毕业文化的魏敏芝女孩。她唱不全一首歌,还音不准,她让课唯一会做的事就是在黑板上给大家抄写课文,然后关上教室门,坐在教室外,等学生在教室里抄写课文。
这是那个年代中国大多数农村教育的一个现状缩写。这魏敏芝哪是老师,就是一个大孩子带一群小孩子的事。日子就在抄写课文中一天天过去了,但是一个女孩被县体育学校选走了,另一个男孩,因为家穷到省城打工去了。这个不善言辞的女孩,心里记住的是高老师临走时说的一句话:一个都不能少。
这部影片有三个地方让我深有感触:第一,那里的教学环境。一间将倾的土坯房,几张破旧的课桌,粉笔都没有多余的教学条件。第二,一个没有特长,没有什么文化的临时女孩代课老师,却在为了找回自己离开的学生时,用了最好的教学方式:为了挣足去找学生的费用,她请学生算要搬多少块砖、能得到多少钱,要搬多久。用实际生活事例,教给学生知识;第三,也是是让人感动的是。这是个什么也不会的女孩,但对学生,她却有自己最大的热情,面对失学的孩子,她用自己的坚定和执著创造了奇迹。
其实,小学阶段不需要老师在多么渊博的学识,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情。如今,我们老师的学历越来越高了,可学生却越来越不快乐了。是什么让学生对学习生厌,是学生很少能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为了那个考试的分数,我们过早的让文字和数字代替了老师的温度。
今天下午,几个老师在操场针对如何改变乡村教学现状展开了讨论。他们都说到了学生的好坏。我不知道,在小学用什么标准去区别学生的优劣,是他们的成绩吗?学生考试的那个分数能证明学生以后一定会有出息吗?我看不尽然。小学里,学生只要能健康成长,对知识有深厚的兴趣,我想,到一定时候,他们都会在自己的某个空间里有所成就,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学生。一个犯众怒的特殊孩子 ——与李吉川的谈心记 2014.5.13 学生捉偷,这事不简单
(聂太琼拿李爽40元和杨秋红7元钱事件,黄芙蓉拿钥匙开衣柜门,然后认定是聂太琼做的。)2014.5.22 与学生共舞的六一
(写写为了学生的六一,和班级学生苦练舞蹈《朋友》的故事。这舞很难,学生不容易练,彩排时又遭遇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指责,学生没了信心。)2014.5.28 被雨淋湿的六一 一早的忙碌,表演时遇下雨,节目被迫中断,大家的表现 2014.5.29 当得知学生决定问暴力解决问题的消息后(记下家长的反应,及自己如何处理这些事的)201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