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目前学校心理教育的不足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目前学校心理教育的不足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江西省南康市三江中学刘成萍
进入21世纪,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学校的心理教育也显得更加重要,并且产生了某些效果,在一定的范围内起到了的积极作用。但是,客观地讲目前学校心理教育远不尽如人意,有诸多不足之处,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目前学校心理教育的不足,通过分析,提出对策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克服不重视心理教育的观念,发挥学校心理教育的积极作用
与“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相类似,在一些地方与一些学校存在着“心理教育挂在嘴上而行动不力”的现象,且较为严重。往往是学生出了问题就在会上会下讲几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太重要了”一类的话,事情处理完了,如何将心理教育落到实处却没了行动或行动力度太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需要改变观念,另一方面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应当将心理教育课作为必设课程
不能总是上面检查时才临时搞一两个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应付过去,也不能是出了马加爵的当年讲讲心理课,过后就没事了,而应当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增设心理健康课程,面向每一届学生系统传播心理卫生知识,讲授保持心理健康的态度与方法,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2、领导干部要在管理育人中搞好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有的学校领导、行政干部片面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政治老师、班主任老师或者专门的心理课老师的事情,自己只做好日常工作就行了,别的事情“管不着、管不了、管不好”,理由主要是“现在的人和事太复杂”,“我们不好越俎代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实,心理教育是应该也可以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育人在学校工作中十分重要。因为,人的心理表现是随时随地发生的,是具体地反映在大大小小各种活动中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空穴来风,不能靠三五个人来完成,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行动起来。
3、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任务最重
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就是教某一门课的,教书就是教了课堂上自己手里所拿书上的东西就算完事,只管讲好自己的课就尽心尽职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可就管不了那么多啦。事实上,教师在课内课外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使学生在自我认识、意志品质、情绪调节、人格完善、人际关系适应、身心承受挫折能力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影响。
二、提高心理教育质量,以科学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一桩十分讲究科学态度、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的工作,仅靠口号与热情是不够的,特别是要抓住中心环节与主要矛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克服模糊认识,做到有目标、有步骤、有重点
教师是任何一门学科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因素。师资力量的强弱与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某一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师资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方面是专门的心理教师数量不足,另一方面从事心理教学的教师的水平参差不
齐,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更为重要还不是这位老师原来是教什么课的,关键的关键是这位老师是否系统学过心理学及相关课程。只有在大学里真正学过心理学,或是大学毕业后进修过心理学专业,或是长期钻研心理学的教师,才能克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的问题,才能解决好角色冲突的问题,找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定位,扮演好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角色。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就难免会把心理课讲成单纯的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法律课等。
2、耐心细致做工作,在心理教育上不能急功近利
“我教来教去,说来说去,对学生却没多大用。”“你费尽心机查资料、写教案、讲得口干舌噪,一些学生却爱听不爱听的。”“现在的学生,你给他讲道理,他却在不知道在那儿想什么呢。”有的心理教师在教学中会有这样的抱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是事实。但心理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第一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所以的问题,第二需要心理教师具有持续良好的心理。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良心理,切不可急躁烦恼,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人格深层的优势劣势及心理与生理特征,抛开主观偏见,就事论事,耐下心来倾听、引导、启发、说服,切忌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训对方,那本身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3、适当结合哲学、品德、法律、礼仪等课程内容进行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课绝不能上成其他课,但毕竟心理课与其他课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例如,《哲学简明教程》(《哲学基础知识》、《哲学常识》)中所讲的坚持从实际出发、用联系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从生产实际出发认识社会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生理想等,有对心理教学的指导与补充作用。因为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加爵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品德、法律问题,典型地说明了心理教育也需要与品德、法律教育相结合。人们说话办事合不合礼仪、效率的高低,无一不与心理有关,心理教育必然与礼仪教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把心理教育搞好,不能不借鉴学习其他课程,单打一往往只能事倍功半。
三、当前心理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受到部分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着对心理教育工作内容与重点认识不清的问题,亟待解决。
1、学校心理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像其他课程一样有自己的体系,但不是专门培养心理教育人才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必须使该课面向普通学生。讲课者不能先在大脑里用体系去套学生,而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去编写教材、教案。空洞的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只能使听讲者入坠云里雾里,产生厌烦情绪。加之时代的发展变化总是快于现成课本上的所讲所述,这就要求每一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所创新,具有针对性,而总想着照本宣科就想解决问题必定要失败。
2、当务之急是解决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
虽然心理学有严密的体系,但是面对普通学生,重点就应当放在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上。比如,学生为什么无故旷课、沉湎与电子游戏、敲诈同学钱财、懒得去倒垃圾而在教室里点火烧废纸、躲在宿舍里打扑克赌博、因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开过头的玩笑引发动手伤人、编事由骗家长多给钱胡乱花、盲目与同学比吃论穿摆阔气、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扬言“我不惹人,谁要惹我急了就捅刀子”等,都反映出大大小小、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亟待解决或寻求帮助。但这些事
在有的心理教师眼里,被排除在心理课的内容之外,认为这是班主任解决的事,是思想品德课或法律课解决的问题,他们似乎更乐意讲自己在心理专业本科或研究生课程里熟悉的那一套东西、抽象的理论、学生们根本听不懂的专业术语等,显得颇为高深,却使得学生的现实问题被回避了,造成了老师讲得十分沉醉而学生感到昏昏欲睡的心理课效率低下的问题。
3、专题讲座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讲座的最大好处是能在第一时间对许多同学就当下最关心的话题进行教育,不足之处是互动性较差。在未开设心理课的学校举办系列心理讲座也能解决一些问题。在开设有心理课的学校再开设心理讲座,不是浪费资源,而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所以,每学期各校都应举办几场心理健康讲座。
从目前情况分析,较好的讲座题目主要有“以健康的心理处理好与同学的矛盾”、“如何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弱点”、“择业与就业的心理准备”、“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挫折”、“独立意识与团队精神”、“做一个持之以恒的人”、“保持信心与意志坚强”、“不做消极暗示,积极对待人生”、“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性格决定命运”、“发展心理智能,不断有所创新”、“处理好个人兴趣与职业理想的关系”、“做好小事,成就大事”等,至于具体讲什么,当然还要从学生是实际出发。
总之,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与将来学校教育的一件大事,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具有重大的意义。正如一个上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同学在学习总结里所说的:“短短20节课心理健康课,使我如迷雾中见到光明、失望中感到了希望、软弱中变得坚强。我实在是太幸运了。不然的话一些心理弱点我将终生无法克服,只能在心理不健康的泥泞中痛苦地挣扎。现在好了,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答疑,我像病人找到了病因,拿到了治病的方子。一些问题在听完课后不久解决了,一些问题我会正确对待、逐步治愈。将来走向社会,我一定会以健康的心理去学习、生活、工作,创造美好人生。”可见,上没上过心理健康教育是大不一样的。
第二篇:学生会目前的不足
从上一个学期的学生会工作中发现,目前学生会还存在这以下几点不足
一)学生会干事价值观偏离。
有一部分人做学生会干事是为了名和利,觉得做了个部长、副主席、主席等比较威风,知名度比较高,整天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结果既给学生会抹了黑,自身也没有得到锻炼
解决办法:重新对学生干事的价值观进行定位,做学生会干事说到底是在为学校、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把自己练成一个“成品”。即是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虚,既聪慧又善于表达的人;一个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的人;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一个“拥有选择的智慧”,并用智慧选择成功的人!
(二)团队凝聚力差、沟通较少
这一点比较普遍,学生会主席团各主席之见、各部长之间、各部成员之间沟通较少,平时不见面,只开会时应付一下场面,很多人连分管自己的领导和老师都不认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解决办法:加强学生会的横向交流与纵向交流。可以通过开展联谊活动、茶话会、交谊舞学习、私下谈心等方式,加强领导、老师和学生之间,部与部之间、部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凝聚力,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三)学生会干事自身素质低下。
个别学生干事不注意自身形象问题,知法犯法,考试作弊者、谈恋爱者、严重损害了学生会形象!学生会是一个管理机构,但更是一个服务机构,有什么样的管理就需要相应的服务来配套。比如:我们在查宿舍、查不文明的时候,在想到用自己权力的同时,有没有想到我们应该为同学们服务?为政之要,首在得民!要以人为本,切实从同学们的切身利益出发,不要脱离群众,即使这些都做不到,在工作当中做到“不扰民”!解决办法:
(1)加强学生对学生干事的监督,让同学们反映学生干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同时把分管学生会领导和老师的电话公布,加大学生对学生干事的投诉力度,以此警戒个别学生干事。
(2)是对知法犯法的学生会干事加大惩处力度。接受同学们监督!
(四)没有核心竞争力;个别学生干部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
作为一个主要学生会干部,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必须有一点让自己引以为豪、能拿的出手、服众的东西!语言表达能力的低下、向领导汇报工作和向部内人员转达通知时会处处受挫,也就是说“学生干部不但要会做而且还要会说,说的好不如做的好,但是说不好就没有做的机会”!
解决办法
(1)学生会干部加强自身学习、锻炼自己的特长。(2)通过演讲、读书、辩论赛等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优胜劣汰制,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第三篇:对目前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力不足的思考及对策初探
对目前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力不足的思考及对策初探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二条、第三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近年来,由于审判任务日益繁重,司法警察现有警力已不能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探索改革现行的司法警察管理体制,充实警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行法警管理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新法警“进口”不畅,老法警“出口”不通。
从目前的政策看,已暂停从社会和机关内部招考法警。从法警工作特点看,35岁以后,一般就难以适应法警工作(法警领导干部和少量骨干除外),需要转岗。但由于审判岗位要求高,后勤岗位有限,且要精简,故难以安排。一般情况下,干法警工作干至年老,干至退休。
(二)年龄偏大,队伍老化的状况日趋严重。从年龄结构看,一些法院法警平均年龄在35岁以上,年龄偏大,难以适应法警工作对抗性、灵活性和机动性较强的工作特点,影响战斗力和工作效率。
(三)职数满待遇差,缺乏激励机制。
法警的职级晋升与行政干部一样,按法院总人数确定比例。绝大多数法院科级非领导职数已基本占满,部分法院甚至超职数,难以晋升。许多40岁左右的法警还是科员级,与审判人员相比,缺乏激励机制,待遇较差,影响队伍的积极性。
(四)警力不足,难以适应审判工作需要。
按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按法院总人数的12%配备法警,法警押解人犯按2:1押解。事实上一些法院法警的人数没有达到此要求,难以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
二、司法法警实行聘任制是解决警力不足的主要办法
(一)关于聘任制的依据和原则 法警实行聘任制改革的依据是最高法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关于“探索改革司法警察任用制度,试行部分司法警察聘用制,理顺司法警察的进出渠道”的要求。实施此项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1、择优原则
要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改革措施,选择优秀人员充实法警队伍。
2、“进出口”畅通原则
法警队伍必须年轻化、专业化,保持进出口畅通,充满生机和活力。
3、专业法警与聘任法警相结合原则
从法警工作的特殊性、稳定性、专业性的角度出发,应保留法警队伍中的领导干部和主要骨干力量,不能全员聘任。
(二)关于聘任制法警的基本来源
根据司法警察工作性质和特点的要求,为保证聘任人员具有较高质量,从应届高等院校毕业生、军队和武警退役军人中聘用。同等条件下,公安、政法院校的毕业生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优先聘用。
(三)关于聘任法警工作应参照的主要内容
1、基本条件:[!--empirenews.page--](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品行端正,没有受过党、政纪处分,志愿从事法警工作;
(3)年龄在25周岁以下;
(4)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
(5)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男性身高在1.70米以上,女性身高1.60米,双眼裸视为1.0以上,无残疾。
2、主要职责:
(1)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
(2)值庭时负责传带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
(3)送达法律文书;(4)执行传唤、拘传、拘留;
(5)提解、押送、看管犯罪嫌疑人和罪犯;
(6)参与诉讼保全和生效裁判的强制执行活动;
(7)其他相关工作任务。
3、任职要求:(1)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履行职责,公正廉洁,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2)努力学习政治、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手段,拓展知识面,加强个人修养;
(4)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一切行动听指挥,机智灵活,勇敢果断;
(5)认真遵守法院的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严格保守审判工作秘密;
(6)坚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7)仪表端庄,礼貌待人,维护法院形象;
(8)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因私外出不得着法警制服。
4、聘任
聘任制司法警察聘任期为三年,年龄达到35岁一般不再续聘。
聘用程序是:
(1)各法院根据审判活动开展情况、发展趋势提出当年需求额。数量不超过各法院法警编制总数的 70%;
(2)市高院对拟聘用人员统一进行考试和心理测试;
(3)由聘用法院进行面试、政审、体能测试和体检,符合条件者,择优聘用为法警。
(4)市高级法院组织各法院与与被聘用人员签订劳务合同。
(5)聘用司法警察必须经高级法院司法警察总队,依照《人民法院训练大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解聘
除聘任合同期满解聘外,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即时解聘。
(1)不能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按照工作要求履行职责,没有正当理由未完成任务的;
(2)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的;
(3)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的;
(4)没有上进心,不努力学习政治、业务和科学文化知识,工作没有主动性,消极怠工,不服从管理的;
(5)执行任务时不听从指挥,顶撞领导,冒险蛮干使工作造成被动的;
(6)闹无原则纠纷,打架、骂人情节严重的;
(7)工作时间和执行任务中酗酒的;[!--empirenews.page--](8)有其他不适合法警工作和违法违纪行为的。
有下列行为解聘后,视情节追究责任:
(1)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人犯;
(2)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
(3)敲诈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贿赂;
(4)工作中殴打他人或唆使他人打人;
(5)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
三、对聘用法警的管理及要求
(一)法院对聘任制司法警察有工作上的指挥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并实施考核;
(二)由高级法院根据各法院需要情况将聘用法警编入各法院法警队,执行法警任务,履行法警职责。但聘用人员不得担任法警队的领导职务;
(三)聘用制司法警察参加法院党、团组织活动;
(四)聘用制法警的警服由高级法院按规定配发,执行公务时必须着装。
(五)按照《中华人民 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聘用司法警察评定警衔。
(六)聘用制法警的工资福待遇,按照国家公务员的职级序列和警衔补贴的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包括养老、医疗、失业。
(七)聘用制法警因公致残或牺牲的,人民法院参照有关规定办理评残和抚恤。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疏导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被全社会所关注。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主流的背后,依然存在着阴影。
学生的一切心理问题都要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的一切行为均是其心理活动的外在显现。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不客观、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学习与考试的焦虑、缺乏责任心以及存在惰性心理、侥幸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在行为上具体表现为:自我感觉优越、不接受否定意见、听不得批评、与老师同学及家长的关系紧张、压抑、自卑、不守时、不适应公益性活动等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打架、骂人、说谎、厌学、考试舞弊,甚至会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来分析:
社会方面: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学生自出生起就处在压力之中,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除了学校规定的学业任务外,大多数学生都要接受一至两门甚至更多的特长训练。社会上一些控制不严的暴力、色情、赌博等现象,也时刻在影响着学生的稚嫩心理。
家庭方面:家长对学生学业上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生活上又过于溺爱,导致学生一方面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又为获得良好的表面现象而不择手段;还有些家庭因父母离异、双亲外出、生活贫困等原因,孩子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抚慰,也会产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学校方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往往使得大多数学生只能被动地承受失败的打击,而导致学习兴趣淡化,生活情绪消沉。
自身原因:处在“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对自尊、独立的需求与对父母、老师的依赖之间缺乏良好的平衡。
针对学生表现出的种种心理问题,作为教书育人主阵地的学校,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疏导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呢?
1、设立谈心室、悄悄话信箱,配备心理咨询师,倾听学生心声。
学校应针对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点,由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科学知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如转移情绪、宣泄压力、发泄苦闷、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学生可以在谈心室中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接受心理咨询。
悄悄话信箱十分有利于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当有些话是敏感的或碍于颜面的,信箱可省去暴露真实身份和害羞的忧虑,这种方式可以便 于 老师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教师和家长心理咨询能力的培训。
教师的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学校应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形成教师的健康心理影响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也是学校所有教师的职责,学校要努力营造全员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这是说家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心理问题自然与家庭有直接的联系,学校应借助家长学校这一平台,开设心理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学校和家庭共同联手正确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3、开展有意的活动,创建良好的心育环境。
学生在良好的心育环境下,才能健康成长。这里所说的心育环境包括学校的整体环境、班级环境,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
作为学校而言,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会、体育活动、参观、团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文艺会演等,并以制度的形式保证这些活动能常年正常开展。活动中有意识的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能力的训练渗透进去。如让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以训练胆量;为自卑、抑郁的学生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观看相关的录象,剖析学生的心理,开展辩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等。
具有健康的心理,学生才能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才能健全发展,能够适应学校、社会的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我们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和关心这一问题。
第五篇:浅析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问题及对策
成婧
湖南科技大学
摘要:教育实习是高等学校师范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范生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我国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情况看,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试图从实习时间、实践机会、管理和评价体制等五个方面入手探讨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实习;问题;对策
师范生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走上教师岗位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师范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有效途径。师范生教育实习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可以让师范生亲身运用和实践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促使师范生学会处理各种实际教学问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一、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行业的的改革日益深入和新课标的不断发展,社会和学校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教师职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习显得尤为重要。课堂理论教育的局限性使师范生教育实习活动的实施和开展非常必要,直接影响着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乃至整体竞争力。教育实习被认为是教育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的桥梁,是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未来教师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实习是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育实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获得教师职业的初步实际知识和能力,从而缩短从教适应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意义
开展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引导师范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是密切高等院校与中小学的联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
二、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项活动的提出到实施,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由于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也不例外的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降低了师范生教育实习所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效果。
(一)教育实习的时间短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师范生要到中小学等基础教育单位进行至少一学期的教育实习。但是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师范生的课程时间安排,中小学对师范生的接纳和指导以及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我国目前师范生的实际教育实际时间一般只有8周左右,甚至更少,只有4到6周。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则远远多于我国:美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安排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教育实习;法国教育部规定师范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教育实习;英国的师范生除了在校的三年内进行12至15周的教育实习外,大学毕业后还要接受为期一年的教育专业训练。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时间显得尤为短暂。
在不足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最开始的一个星期主要是用来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随后的两三个星期则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旁听一线教师的相关课程,接下来的时间再是自己备课、上课,听取教师和实习负责人的建议和指导。除去最开始的几周时间,真正能给师范生带来最大收获的亲身实践时间已经所剩无几。由此足以看出,我国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短暂是教育实习中一个普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育实习的实践机会少
在短暂的教育实习中,师范生真正能够站上讲台给学生上课的亲身实践机会也很少。一方面,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这也就是说,一般会有35个左右的师范生被安排到同一个学校实习。而接收实习老师的学校也只会让师范生在初中一年级或是高中一年级进行实习,大多数学校一个年级的班级数量不会超过二十个,这也就意味着至少两个师范生会被安排到同一个班级一起实习。这样的话,相对于一个师范生在一个班级实习,两个师范生在一个班级实习的实践机会就少了很多。此外,很多其他的校园活动,比如说月考、运动会等等都会使师范生能够讲课的机会减少。运动会期间学校全面停课;月考来临之前,任课教师一般自己会用几个课时来帮学生进行一个大概的复习,而且考试本身也会占用两三天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整个教育环境的竞争压力,教师必须努力提高所教班级的学业成绩,因此任课教师不太放心让实习生占用太多的课时,以防打乱自己的教学安排和节奏。此外他们也担心实习生的课堂教学达不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种种这些都会使师范生原本就不多的实践机会变得更少。
(三)教育实习管理松散,缺乏评价标准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院校的学生数量也大幅增加,这给高校的管理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许多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的管理越来越宽松,缺乏严格的、统一的、多元的考核评价标准。
师范生在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期间,除了旁听自己所在班级特定科目的课程和备课之外,大部分时间是闲散自由的,自己所在高校和实习的学校都不予管理。这样就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和人员的无序,不仅不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而且可能会给实习的学校带来不便。
此外,严谨的、合理的教育实习考核评价标准越来越趋于形式化,不能有效的要求实习生。首先,高校是教育实习计划者和组织者,但也只是在安排任务,根本没有调查摸底,没有用人单位或者实习生接收单位以及学生本人的参与。其次,教育实习评价标准也是完全由高校来制定的,更多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其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则关注较少。
(四)教育实习形式化
教育实习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我国的大多数师范院校都把教学实习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年。我国的教育实习一般包括见习、实习和研习三阶段。由于很多实习生在此之前没有机会接触学校,对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缺乏了基本的了解,对实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管理动态不明了,因此需要耗用大量的时间见习,这就会影响实习和研习的进度。
此外,教育实习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但我国的教育实习往往以课堂教学实习为主要路径和方式,忽略班级管理工作实习和科研工作实习等要素。在一些追求升学率的重点学校或名校为了防止师范生教学水平不高影响班级课程进度,师范生甚至连上讲台的机会都没有,教育实习过程成了全程给任课教师批改作业和听课的见习过程。实习上课的次数少,研习的机会小,在短暂的教育实习阶段师范生拥有的教学情境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导致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很难获得应有的提高和经验。
(五)教育实习的指导不够
大多数接收实习生的中小学会给师范实习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教师勤奋敬业的精神和精湛的教学技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实习生,这些本应该是师范生最该学习的地方。但个别实习学校的部分指导教师上课随意,甚至没有精心准备,所以在实习生备课准备阶段提不出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在听完实习生上课之后给不出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存在指导教师因为自己有事,临时指定实习生在没有任何备课准备的情况下就上课的现象。还有的指导教师从师范生一进入实习学校就把自己的课程全部抛给他们,实习生在还没有认真听课并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实习代课。此外,教师的指导作用多局限在指出师范生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并完成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但是缺乏对师范生成长过程的关注。
除了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高等学校一般还会有一名实习带队教师负责一个班级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带队老师也有责任旁听师范生的课程并给出指导,但是一些带队老师把师范生交给实习学校后就不怎么管事了。种种的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师范实习生的学习和提高。
三、解决师范生教育实习问题的对策
(一)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美国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至少是半年,英国至少是12至15周,而德国则长达数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西国家的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不仅要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还要完全参与学校事务和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严重不足,仅占整个教学计划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且教育实习很少落实到位。
为了保证教育实习的成效,2007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和 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贯彻和落实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不少于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的规定。这就从政策层面明确了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也为师范生培养院校调整教学计划指明了方向。
因此,师范生培养院校一方面要保证教育实习不少于一个学期,分阶段多次组织教育实习,将教育见习贯穿于师范生培养的始终;另一方面,要调整教学计划,将实习时间适当提前,以减少师范生就业、考研以及考公务员的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实习的成效,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运用多种方式增加实践机会
实践出真知,要想让师范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亲身实践可以说是最好的方式和途径了。但正如第二章所提到过的一些原因,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实践机会却很少,为此笔者特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
一方面,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仅是要增加教育基地的数量,更要注意保证教育基地的质量。数量的增多,其益处显而易见,能够使每一个师范生都可以在一个班级单独地进行教育实习,这样的话,他们就无需与同伴分享原本就不多的实践机会。质量的提高,这一点尤为重要,实习学校不应该把师范生的到来看成是一种打扰和负担,而应该认为这是在为培养未来的优秀教师做准备,同时也可以为本校教师队伍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另一方面,要丰富教育实践的形式以增加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实践机会。我国目前教育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就是见习、实习和研习,这不免显得有些单一和乏味。实习生最开始是看一线教师怎么上课,然后是自己备课、上课,最后就是自己总结和思考,在整个的过程中,只有实习生和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无法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能力。因此,可以采取更加多样的、互动性更强的实践形式,比如说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所有的师范生可以聚在一起就某一个章节或是某一个课时要如何教学进行一个讨论,这样的话就可以汇集所有人的智慧和想法,把课上得更好。
(三)严格教育实习的管理和评价体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师范实习生已经是具有独立思想的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但他们毕竟也有懒惰散漫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严格的管理制度就是一种强有力的约束,能够规范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的成长。严格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细节之处对师范生的要求和规范,比如在正式讲课之前必须要写好详尽的教学大纲,工作时间内不允许迟到早退,要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指导教师安排的工作任务改革实习评价制度,等等。
改革实习评价制度,除了严格要求实习生的考勤和态度,实习学校和指导教师的评语等,最主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除了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的评价外,师范生也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评价和建议,毕竟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对师范生教学能力最有发言权的群体。在教育实习接近尾声时,组织指导教师组成教育实习评价小组,对实习生进行教学能力达标测试,并将该项测评作为实习成绩的主要部分。此外,有条件的师范生培养院校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专门的教育实习网站,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共同体等,在加强对实习生的评价和监督的同时,也为实习生的互助交流提供了平台。
(四)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监督
为了避免教育实习形式化,应该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监督,这是教育实习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师范生培养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具体来说,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教育实习的监管和调控,利用行政调控手段加强中小学和师范生培养院校的联系,鼓励中小学与大学的合作交流,增加对中小学和指导教师的考核范围,把教育实习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切实增强中小学和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建教育实习监督小组,经常性地巡视各个学校教育实习开展情况和实效,督促教育实习工作。避免师范实习生仅仅成为任课教师批改作业和处理其他琐事的助手而没有什么机会进行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师范生培养院校需要进行内部改革,完善自身的监督机制。首先,加强集中实习,减少分散实习增加对实习生的管理和监督,争取做到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育实习。其次,加强与实习学校沟通合作,互利共赢。实习前,高校师范学院应该对每一所实习学校都应进行深入了解,建立互利互惠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高师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合作平台,为实习学校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服务。例如,在科研项目上合作、为实习学校提供师资培训、聘任优秀一线教师为实习导师等以加强实习学校和高师院校之间的密切合作,有利于高师院校做好实习工作,使所有的实习生在实习学校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
(五)加强对教育实习的指导
除了师范实习生的亲身实践、亲自上课,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才是实习生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必须加强对师范生的指导。
在实习之前,高等师范院校应就指导教师问题与实习学校协商,选派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教学水平精湛的教师指导实习生。在具体指导前,可以把指导教师情况事先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老师做指导教师,也可以把实习生的情况介绍给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之间实行双向互选。此外,实习学校还可以评选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并将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与年终考核及职称评定挂钩,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并强化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促进实习生的学习和进步。
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任课教师的指导无疑会让师范实习生收益匪浅,同时来自其他师范生的讨论和指导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他们属于同一个年龄层次,有着基本相同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历,所以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会更顺利、更流畅,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也能够更好地被接受和采纳。
除此之外,学生的“指导”也是比不可少的。或许他们的见解没有那么的成熟和系统,但却是最真实、最直接的。只有让学生满意和喜爱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结语:不得不承认,我国目前的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策略来改善和解决的。只有在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优秀师范生的培养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真正落实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有竞争实力的人才,他们才能在未来成为本领过硬的卓越教师!
参考文献:
[1] 哈斯格日勒.高校蒙受师范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3(4)
[2] 时松,凌晓俊.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1(4)[3] 王丽娟,王金香.卓越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语文教学通讯, 2015(5)[4] 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 [D].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通讯地址: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院
联系方式:***,邮箱:1026790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