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性教育课
儿童性教育课到底怎么上?
“爸爸妈妈们记住了,回去之后,不要追问孩子们当初是从什么渠道知道这些内容的,否则,孩子们心中的这扇门就永远向你们关上了!”
在青少年性侵害案件频发的背景下,8月18日,有“中国儿童性教育第一人”之称的胡萍老师来到福州,为广大家长、孩子以及部分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一场名为“善解童贞—6岁~13岁孩子性发展与性教育”的讲座,并给8岁~9岁年龄段以及10岁~11岁年龄段的孩子分别上了两堂性教育课。儿童性教育到底怎么进行?这堂课也许能给家长和老师一些启示。
现状:中国儿童性教育普遍缺失
调查显示不少孩子不知隐私部位在哪儿
记者旁听了胡萍老师的一堂课,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听到这些八九岁的孩子嘴里冒出“同性恋”“裸女”“色情视频”这些词时,记者还是禁不住惊诧。胡萍笑眯眯地追问孩子:“你是怎么看到的?你觉得裸女美吗?”孩子答道:“打开家里电脑时,百度搜索上直接冒出来的,看到觉得好恶心啊!”
坐在教室后边的家长们顿时议论纷纷,记者身边一位妈妈嘟囔道:“我们小时候哪里有人讲过什么性知识,还不是一样长大。可现在不行了,网络上什么都有,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可怎么办?但要怎么教呢?真苦恼。”这恐怕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毫无疑问,中国孩子的性教育基本缺失,首都师范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也佐证了性教育缺失的现状。调查显示,只有5.39%的小学生能正确指出全部隐私部位,16.37%的调查者完全不知道隐私部位有哪些。
榕德学书苑校长、家教领域资深专家陈虹老师告诉记者,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0岁左右,将要或开始进入青春期,到这个年龄还不能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一旦遇到性侵犯就不能有效地自我保护。
专家观察一些孩子走向同性恋极端
“根据我们的调查,福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小学阶段的孩子主要还是对异性相处开些玩笑,但到了初中以后,什么情况都出现了。”据陈虹老师了解,在福州一些初中校,假性同性恋、真性同性恋的严重程度超过了异性恋。“可怕的是,孩子们似乎对这种同性之爱非常认同。”
陈虹曾在福州一所中学卫生间门口,亲眼看到两位女生用黄瓜自慰。她分析,在学校、家长对异性早恋进行高压监视的情况下,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干脆走向了同性慰藉的极端。另外,各种书籍、影视剧对同性恋的渲染也会对孩子们产生影响。
胡萍老师认为,如果不借助科学的、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性教育课程,这种情况将继续恶化。“传统的寥寥几节生理卫生课、薄薄几页教科书,无法满足教育需求。”
网络时代性教育更加困难复杂
陈虹老师表示,性教育是个老话题,但是对生长在当下的孩子进行性教育,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
加复杂和困难。“性教育缺失,恰恰是因为“性信息”爆炸。”
陈虹老师认为,与“60后”、“70后”不同,如今的孩子生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性信息鱼龙混杂,书籍、电视等媒体中涉及性的内容也不少,如果正确的性教育缺失,充满好奇的孩子们就会自己寻找答案,而这很可能让孩子接触到不良信息从而不能自拔。眼下,传统的性教育观念在面对现代社会丰富的资讯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缺老师缺教材性教育“摸着石头过河”
前两年,我省发布《福建省儿童发展纲要(2011年—2020年)》,首次明确要求将性与生殖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同时增加性与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数量,满足儿童的咨询与治疗需求。然而,两年多过去了,这项工作进展极为缓慢。陈虹老师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性教育课程教材缺失,而且校园内能够从事这一工作的老师基本为零。
胡萍此次来榕上示范课,正是希望为学校性教育课程培训相关师资。她和福州许多幼儿园园长及老师交流后发现,指导纲要颁布以来,由于师资严重匮乏,正规、系统的性教育课程仍难以普及。用她的话说,搞性教育的老师自身意志得非常坚定。
她告诉记者,一项调查显示,91.2%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所具备的知识不够用,在进行性教育时做不到坦率、大方、自然,缺乏教育方法。部分中小学老师对于性教育的内容很模糊,用生理知识教育代替异性交往、性心理辅导等。所以性教育还须从老师入手。
据她介绍,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地区在性教育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其中,北京、杭州、成都、深圳在中小学中开展性教育研究已有9年~10年的时间,每个地区都有二三十所中小学参与试点,经过相关培训的教师达到上千名,取得了一定成效。福州的幼儿园及中小学在这方面需要加强。
现场:看看胡老师如何上课
“男生女生有什么不同?”
—童趣漫画来解答
在胡萍看来,儿童性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教育,像这次她上的第一堂课,对象是8岁~9岁的孩子,报名时有好几位7岁多的小男孩,都被她拒之门外。
当天下午,一批8岁~9岁年龄段的孩子上了两节课:“男生女生有什么不同”以及“我从哪里来”。
胡萍首先抛出“男生女生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之后选取其中的关键词如“生殖器官”“喉结”“胸部”等写在黑板上,要求孩子们在两分钟内画出一眼就能分辨男女的图画。再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孩子们了解男女性的相关生理特征。
通过用幻灯片展示充满童趣的漫画,胡萍向孩子们传授了他们需要了解的生理保护知识,如清理隐私部位的方法、如何保护隐私部位不受细菌感染等等。
孩子们充满好奇和热情,在胡萍引导下,他们很快消除了羞涩感,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疑惑或回答老
师的问题,有的孩子坦言自己看过人体图片,还有孩子向大家分享割包皮的手术体验。
“如何保护自己?”
—迷宫游戏来引导
在讲授如何保护自己时,胡萍老师采用迷宫游戏,指出孩子们在现实中可能遇到的性侵害问题。迷宫游戏设定了六个生活、学习场景,通过她的引导,孩子们针对这六种具体情况构思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情况,孩子们学会了呼救、逃跑、避让等保护自身安全的方法。胡萍在这个环节多次教育孩子们,遇到他人侵犯时,首先应该保证自己的安全,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家长沟通,获得家长的保护。
“我从哪里来?”
—影片+漫画来讲解
在“我从哪里来”这堂课上,孩子们对于自己的来历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个孩子说,自己曾问妈妈自己从哪里来的,妈妈回答说“你是上帝赐予的礼物”,另一个孩子则认为接吻就会怀孕生小孩。看来,对于自己是怎么出现在妈妈的身体里这个问题,孩子们仍然充满疑惑。
胡萍老师通过放映教育影片、采用漫画讲解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告诉孩子们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有龙凤胎、孩子是如何在妈妈身体里长大、又如何从身体里出来等相关问题。孩子们被教育影片吸引,看完几段短片之后还觉得不过瘾,要求老师放映更多片段。
如何把握尺度?
—不同年龄孩子方法不同
胡萍告诉记者,如何把握性教育尺度、如何避免把教育变成“教唆”,是学校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北京市首部小学生性教育课程试点教材突破传统,在“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大胆加入了性交概念,而且每一页教材都有与文字匹配的插图。这样图文并茂的内容就引发了一些家长的担忧,有家长看过性交内容的插图后明确反对,认为这对孩子来说就是黄色漫画,担心好奇心重的孩子会跟着图画照学照做。“其实还是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性教育。”对于8岁~9岁孩子的性教育,胡萍老师提出,对于孩子直接提出的问题,家长要适度回答,孩子没有提出疑问的部分不要过度回答。此外,要耐心地观察孩子的变化。
第二篇:浅析“儿童性侵”
浅析“儿童性侵”
1205班 2012101020517 余云艳
我时常在想,儿童性侵案件离我们有多远。
儿童性侵害在国际上有神父性侵上万儿童事件,爱尔兰牧师性侵百名儿童,等事件。是指加害者以宗教、权威、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18岁以下的儿童及少年,与其发生性活动。这些性活动包括:猥亵、乱伦、强暴、性交易、媒介卖淫等。儿童性侵害定义大致也可以这样描述:一切通过传教、武力、欺骗、讨好、物质诱惑或其他方式,把儿童引向性接触、以求达到侵犯者满足的行为。
近年来,儿童性侵案件频频发生,正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全国妇联来信来访统计数据表明,各国各地投诉强奸案并非少数。有国际的印度尼西亚案件,也有国内“校长开房”等案件;侵犯者年龄阶段不限、性别不限。下面来看看这些具体的案件。
2014年5月7日,河南平顶山一位姓田的单亲妈妈在微博上发帖城,自己的女儿“小草莓”从2岁4个月起,被幼儿园园长的丈夫王‘被猥亵强奸案件成立”廷枝性侵一年之久,期间还被强奸;2014年3月,幼女被曝性侵,涉事人员疑为幼儿园女教师;2014年1月9日,广西梧州蒙山县公安局通报,小紫(化名);2007年3月,深圳一个10岁女孩尸体被发现在一废弃果园中,尸体头部向下着地,双膝跪在地上,双手在身后。据家属介绍,该女孩省钱遭到强奸。
从上述案件不难发现,中国性侵个案多,历时时间长,2007年5月,中国内地第一个儿童性侵的社会工作研究文本《性之耻,还是伤之痛》出版,作者龙迪深入到中国北方的一个乡村,对被侵犯的女孩进行跟踪报道,其中一位14岁女孩因被强奸多次而患上妇科病。
在采访过程中,有这样一段和受害者朗朗的对话,简单却一刀刀深入人心。龙:最不能忘的是什么呢? 朗朗:(沉默六秒)就是这事儿
龙:没人玩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说自己呢? 朗朗:别……别人说我是个坏孩子。龙:你自己觉得呢? 朗:(沉默七秒)我还是个好孩子。我在想,我真的是个好孩子么?(面庞痛苦地抽动着,嘴唇颤抖,泪水再次涌出)
龙:(停顿4秒)为什么不是呢?
朗朗:(哽咽,声音颤抖)因为……因为太多人都说这事儿不好。这是一个被害者朗朗在接受采访时吐露出来的心声,她也害怕面对,她也会因此而自卑。这种践踏孩子自尊的行为背后究竟掩藏了多少不可高人的秘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祟使犯罪分子猖狂将魔爪伸向她们呢?
“儿童性侵背后的肇事者”
经综合调查材料总结原因有如下几种:心理犯罪、道德沦陷、法律保护欠缺、性教育知识浅薄。
一、心理犯罪引起的儿童性侵。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性侵者身上有潜在的如下特征:早期生活对母亲的喜爱超过父亲,家庭破碎或青春期的性接触过多;有强烈的虐待妄想症、窥探欲望;经调查显示,施暴者四分之一是已婚者,但其对象较少达到性高潮。性侵者一般有另类的心理类型,如酗酒后引发的妄想狂乱、“无道德的自我主义中心观”、人格分裂的心理变态导致出现没有原因的强暴行为。我个人认为,在众多原因中,强烈的窥探欲与寻求刺激的心理疾病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施暴原因。生活枯燥、索然无味,按部就班的状态会使那些对儿童性侵的犯罪分子在儿童身上寻求刺激,直接把他们作为自己生活的调味剂,从而间接成为了性侵的受害者。
二、道德滑坡使施暴者无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无视儿童的人权与生命健康。就如倍受关注的海南万宁“校长带女生开房案”和万宁房管局原工作人员冯晓松带女生开房案,2013年5月20日在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公开宣判。以强奸罪,分别判处被告人陈在鹏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判处被告人冯小松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于是,新华网表示:校长涉嫌猥亵幼女,罪不可赦!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5月15日在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指出对于像海南万宁那个违法乱纪、道德沦丧的校长,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今年公务员考试就将儿童性侵问题列为一个重点。当然,也有不少犯罪者不是教师行列。但是对于这种自身身为教师本该以“为人师表”“以德育人”的宗旨做好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带学生开房,侵犯儿童这种行为更是对道德的轻蔑。从“三聚氰胺”到“扶不扶”,折射了我们当代人对自身道德的建设,但是我认为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对品德的追求。不能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快了,不能因为荷包鼓了,不能因为台阶更高了,而忽视了对品质的追求,对人权的尊重,对儿童的关爱。粗制滥造的生活是因为个人信仰的缺失,而我们这个年代,更是需要寻求信仰的年代。
三、法律保护欠缺。
从一系列的幼童遭遇猥亵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事后的惩戒制度还是法律对儿童的保护措施都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法律处理方面的一个尴尬之处。《刑法》规定:“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浅见论,从重处罚。”但是同时《刑法》中还有一个“嫖宿幼女罪”强奸与嫖宿,在犯罪性质完全不同,处罚结果也不太一样。因此,在多次全国两会上,委员代表们不断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海南万宁校长带女生开房、河南官员强奸猥亵11名幼女、广西兴业留守女童遭当地十多名村民多次性侵„„在社会舆论痛批这些罪行的同时,是以“强奸罪”论处还是以“嫖宿幼女罪”受到惩罚,一直是此类案件审判中被关注的焦点。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废除“嫖宿幼女罪”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孙晓梅认为,在性侵案件中,儿童本身就是受害者,如果给幼女贴上“卖淫女”的标签,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不利于对幼女权益的保护。去年10月24日,最高法等四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中提出,以金钱财物等方式引诱幼女发生性关系,知道或应当知道幼女被他人强迫卖淫而仍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均以强奸罪论处。《意见》表明高法的态度,透露了积极信号。孙晓梅代表认为,在贯彻我国法律关于给予儿童特殊优先保护的基本原则下,“嫖宿幼女罪”的废存问题不能再无休止地被拖延。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儿童性侵案件的审理,法律方面还需要做除更大努力。
四、性教育知识浅薄。
一方面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大部分家长都不会和自己的孩子讲述性侵、身体、心理方面上自我保护的知识,只是一味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学校“管理”。我们都说家长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如果家长自己责任都没有做好,那怎么要求学校把自己的孩子管教好呢!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范畴都是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偏重对孩子摄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很少涉及到性教育范畴。就我们自身而言,大部分大学会有相关保护女性健康的讲坛,但是受侵犯的人群年龄阶段集中在中小学乃至幼童,因此他们几乎对性教育知识接收为零。相关调查显示,仅11%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教育”,60%的孩子不知何为性教育。在“女童保护”项目访问的114名教师中,45%的采访者称,从没有对学生开展过性教育,在900多名采访家长中,对孩子进行过性教育的仅占35%。数据显示,我国的性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不仅学校需要有这种教育观念,家长也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而且从小时候培养她们的保护意识更尤为重要。
儿童性侵是一剂“刷黑毒药”
为什么说儿童性侵是一剂刷黑毒药呢?首先是因为其具有蔓延性,就像刷黑剂一样,本身所带来的色彩就是不光鲜的,还会“自觉”流露到社会各个领域,如教育,人权,生命,女性等等。其次,解决这种问题也十分艰巨,因为每个人就算有道德的约束,有法律的制裁,如果人心不正的话也无法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况且影响这种行为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第一、性侵行为直接对受害者身体和心灵产生巨大的打击。每一次被迫侵害,都是对幼小儿童身体的摧残,2007年14岁海南校花曾经因为性侵强奸而患上妇科病;性侵事件也会让被害者难以与他人建立新人合作的关系,严重影响到他们的交际圈;妨碍长大后与异性朋友交往,害怕自己的身体被他人触碰;还会造成严重的精神分裂或者多重人格症状。同时,性侵还让她们觉得缺乏安全感,充满罪恶感与负疚感,更有甚者,还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同时,儿童性侵也会对被害者家人造成沉重的打击,他们也会自责,会沉痛地自我反省。
第二、性侵行为影响社会风气,造成严重的道德滑坡。韩国的《熔炉》就是立足当时韩国社会对儿童性侵而拍摄的一部影片,它以2005年真实发生在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光州广域市光山区三巨洞的聋哑人学校Inhwa学校)的事件为蓝本,描写了一起性暴力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引起了社会上对弱势团体保护的讨论。就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韩愈在《师说》曾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遵守教师规则,遵守职业道德,不断为自己充电,储备知识以传道解惑,做一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推动者,而不是带小学生开房,猥亵女童。教师的这种行为不仅忽视了社会责任,轻视了自身的社会地位,而且还会引起很多人对教师这一行业的反感和不满,这种连锁反应是十分可怕的。试想,如果在社会各个阶层如企业、教育机构、商业活动中都潜在这种犯罪因子,那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个人不良行为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危害,反而应该以此为警醒,不断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形成健全健康的价值观。
第三、性侵行为是一种对女性的不尊重,对人权的藐视。本文大多数案件是性侵幼童,猥亵幼女。虽然受害者都是身无缚鸡之力的幼女,但是性侵行为实际上是女性的不尊重,对人权的藐视。当今社会,女性地位不断提高,不再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新时期的中国女性逐渐摆脱了旧社会压抑人性的条条框框,女性更加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生活上,她们追求经济独立,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在情感上,也希望男女平等。这一系列变化都说明了我国女性地位的提高。但是,侵犯幼童,在本质上也是对女性的不尊重,忽视女性人权的建设。
直指儿童性侵
那么,面对儿童性侵案件,我们该何去何从呢?
一、加强性安全教育。
由于被侵犯者大部分是儿童,幼女,她们还不知道怎么及时准确地自我保护。因此,在预防儿童性侵问题中,性知识的传播分为两个层面。家长的教导和学校性教育的提升。家长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的教育责任就到位了。平时应该多陪陪孩子,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慰问他们一天的生活状态,从心理到身体上关爱她们;在学校教育方面,提高教师录取门槛,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要求,同时,开设性教育知识课程,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完善立法保护,加强法律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保护。
2014年3月2日,由“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和团中央未来网联合主办的“女童保护全国两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女童保护”项目在会上发布,2013年全年国内一共有125起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女童案例,平均每2.92天就有一起曝光案例,其中受害者8-14岁居多。3位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应将儿童安全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四部委意见,出台权威的防性侵教育教案;同时完善立法保护,废除嫖宿幼女罪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俞金尧表示,“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我们高度关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们的世界?保护儿童权益,就是在向全社会展示对他们的爱。建设平安中国,就是要让这个国家的孩子们都能够做幸福的梦。”
三、强化媒体曝光的功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动。
我们知道,媒体通过传播媒介向受众提供信息。在这一传播与受传过程中,无疑会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与社会关注度。因此,媒体在报道相关事件的时候,应避免直接赤裸地揭露受害者信息,而应该把矛头指向侵犯者,在进行跟踪调查过程中,了解侵犯者的意图与动机,强烈有效地开展报道事实,反应社会问题的新闻活动,在整个社会形成鲜明互动的报道模式,增强受众对这一新闻的敏感度。
性侵事件这一整个过程,历时长,跨越国界,案件多,反映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反映了不同阶层人所共有的心理疾病。整治这类案件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如妇联单位、学校组织、法律法规、心理教育、媒体互动等等,虽任重而道远,却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杜绝性侵,就从关爱人性、关爱儿童做起。
第三篇:儿童性侵家长相关材料
儿童性侵家长相关材料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新闻:3岁女童遭姑父多次性侵犯,2岁女童被幼儿园看守猥亵,海南某小学校长带女小学生开房„„太多的案件表明,儿童遭遇强奸、猥亵等性骚扰的案件屡屡发生。
这折射出中国家庭教育关注点的错位,性教育的缺失以及幼童自我保护意识的薄弱:很多孩子缺乏自我保护的知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遇到性侵害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这是危害自己的行为。
如何教育孩子远离性侵害呢?
一、父母不应忌讳和孩子谈性,可以主动给孩子讲解性方面的知识。
1、首先,让孩子学会区分好和坏的身体接触。
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人类会用身体接触来表达爱意,在生活中人和人会亲吻、拥抱,来表现他们亲密的关系,亲戚或者父母的朋友、同事也喜欢用一些身体接触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意,这样的身体接触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是好的接触。
如果成人与我们身体接触的时候,成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手、生殖器)在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反复触摸或者摩擦,这就是不好的接触。当孩子遭遇不好的接触时,要立即想办法离开这个成人,并把事情告诉父母。
2、其次,结合已有案件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性侵。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幼童遭受性侵害的新闻,告诉孩子以下行为就属于性侵害:把孩子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叫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隐私部位;让孩子摸或者看他身体的隐私部位;带孩子看有裸体镜头的电影或者视频„„
3、最后,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性侵害,要想办法机智地离开。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如果判断出了是不好的接触,要尽快冷静下来,然后想办法逃走;不要激怒侵犯者,这样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如果被性伤害,应立即告诉父母,随后报警;如果自己的力量无法与侵害者抗衡,也没有机会逃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可以先顺从罪犯,不要以跳楼等伤害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抗争,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二、当确认孩子遭遇了性侵害,父母应该怎样做?
1、采取生理救助
如果父母确认了孩子遭遇了性侵害,应赶紧带孩子去看医生,及时治疗性侵犯造成的生理伤害,检查是否感染性病,防止怀孕;如果说是月经已来潮的女孩,父母要找妇产科医生对她采取紧急避孕措施。
2、采取法律救助。
对侵害人的毛发、体液、现场遗留物等证据要及时保留,以便惩治他们。在询问孩子时可能会发现侵害人是熟人、亲戚,此时不要瞻前顾后,怕伤和气,一定要报警并协助抓获犯罪者。还要指导孩子如何保护名誉权、隐私权。
3、采取心理救助,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发生这种事情后,家长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作为家长,你要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保护你不会再受到伤害。这样能让孩子少承受一些心理压力。
4、家长要做好孩子的保护神,尊重孩子的意愿,避免二次伤害。发生这类事情之后,家长不能情绪奔溃,要担起保护孩子的责任,不要过分自责。世界上没有全能的父母,孩子受伤害不是你的错,你和孩子都是受害者。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孩子可能会“不正常”,比如在噩梦中尖叫、成绩下降、沉默寡言„„有的孩子可能对身体接触非常敏感,拒绝你碰他,这些都是创伤反应,父母要给孩子时间独自处理伤痕。等孩子慢慢有了安全感,症状就会自然消失。
父母还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说不想上学,就不要逼她上学,说想休学,就尽量休学。这不是在纵容孩子,因为遭遇如此创伤,在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理解和接纳孩子任何可能的情绪表现和异常行为,经过长时间调整,孩子就会变正常的。
5、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关心孩子。
事后,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和关爱,耐心等待并帮助孩子从创伤中恢复。父母还要与老师及时沟通孩子的心理状况,了解和帮助孩子。在孩子转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之后,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进行预防性侵害的教育,同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再次发生伤害孩
子身心的事件,例如经常与孩子谈心等等。
虽然现在是21世纪,经济发展迅速,但是饱受了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内心依旧很保守,在与孩子谈论性话题时,父母可谓是“谈性色变”,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尴尬的一件事了。
但面对性教育这样重要的工作,无论你愿意与否,或者是否认为自己有资历承担这项重任,这仍然是你必须做的工作。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非父母莫属!所以,各位家长们,欲让孩子远离性侵,请主动承担起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重担!
第四篇:儿童性侵害调查报告
关于儿童校园性侵害的调查报告
在最近过去的几个月里不断曝出儿童遭遇性侵害的案件,几乎是井喷式爆发。一个个案件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挑战着职业的道德,社会的底线。接连发生的案件不仅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中有一个地方、一个职业极其敏感,校园、校长或老师。令人痛心棘手的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反思。这个社会怎么了?怎么会有人对儿童下次毒手?儿童的安全谁来保障?怎么会有这种老师?还有多少隐患潜藏在我们曾以为是安全的地方?针对这一现象,我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思考了一下这些案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保护儿童安全。
一、典型案例
1.广东雷州小学校长诱奸2名女生
两名受害学生均未满13周岁,现正在武寮小学读六年级。武寮小学校长郑某波同时也是六年级数学老师,今年2月份,郑某波以帮批改作业为由,将班上学生小雯(化名)诱骗至其学校宿舍,进行强奸。
郑某波又以同样方式,将小雯同村同班同学小雨(化名)诱奸。“他恐吓两个孩子不要把事情讲出去,否则她们的父母会打死她们。”郑先生称,从那以后,郑某波经常以辅导作业、谈心等为借口,将两个小孩叫到他在学校的宿舍强奸。
2.2013年3月安徽潜山校长杨启发12年性侵9女童被公诉
在这起性侵案中,已核实的受害者多达9名,其中今年最大的已经20岁,最小的年仅8岁。受侵害时,这些孩子最大的上四年级,最小的仅上一年级。而时间跨度,长达12年。9名学生被侵犯时年龄主要集中在6岁到10岁之间,侵犯的地点主要在学校的办公室内。曾和杨启发共事过的一位女老师称,杨启发性格内向,工作还算认真。但出了这样的事情,她完全没有想到。
3.2013年5月海南省后郎小学校长及一政府职员带6名小学生开房
此事件已经报道便受到了社会高度关注,从媒体到普通民众,从家长到老师都在讨论,追踪关注。此事件成为一个导火索,随后不断有校园性侵案爆出。5月8日,海南省万宁市后郎小学6名就读6年级的小学女生集体失踪,引起老师和家长极度恐慌,关于儿童校园性侵害的调查报告
连环杀人案件中出现的性虐待,过度伤害,很大一部分罪犯都是童年时期遭受到了性侵害或性虐待。
三、校园性侵害的预防
1.加强儿童性教育。性教育一直是中国严重教育中严重缺乏的部分,由于传统的观念,老师、家长对这方面的教育一直是“难以启齿”,以至于儿童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保护哪里。当他们遭受侵害时或许意识不到自己遭受的侵害,不懂拒绝,更不知道要向家长反映自己的遭遇。教育部于2008年12月发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知道“我从哪里来”的有关知识;三四年级学生要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五六年级学生要知道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青春期的个人卫生知识等;初中阶段要学会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高中阶段要了解婚前性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性行为,了解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等。
2.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机制
法律不健全和惩治不力是校园性侵害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教师法》和《未成年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没对师生行为、师生交往进行明确规范。在传统的师德观念,老师被推至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可以任意命令,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就为老师侵犯学生提供了先天的有利条件,极不利于学生与教师发展正常的师生关系。同时,在一些司法实践中,对于相当一部分犯罪分子惩罚较轻,不能够起到威慑作用。
3.加强教师资格审查及职业道德教育
在教师审查中加入心理评估,对教师进行人格测试,对于检测出心理不健全、有较大犯罪倾向的人不予颁发教师资格证或进行严格考擦。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伦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儿童是家庭、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儿童的安全保护是家长、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儿童大多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特点,校园安全更应当引起高度我们重视。家长、老师、社会应共同构建儿童成长安全保护所,减少、避免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
第五篇:留守儿童创新性举措
广德县桃州镇小灵童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创新型措施
我园留守儿童之家创新型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学时进行摸底,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建立了留守儿童的基础台帐,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及现实表现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
二、创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让留守儿童有一个更加宽松的游戏活动空间。留守儿童活动室配备有亲情电话,电视机、儿童图书以及儿童玩具等,保障了留守儿童与家长意见的联系,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内容。
三、加强防范,儿童安全有保障。园内开展交通、防火、防震及用电安全和自助自救等教育活动,提高了留守儿童自我防范本领。主动关爱,真诚帮扶暖人心。老师们积极引导教育留守儿童消除悲观消极情绪,建立自强、向上的生活信念。
四、认真推行“代理家长”。实行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名老师进行帮扶,帮助每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五、开展留守儿童免费健康体检活动。组织社区医院,面向留守儿童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宣传等活动,并为留守儿童建立专项健康档案,促进留守儿童更健康成长。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家访”活动。组织老师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