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走出农村德育新路子

时间:2019-05-12 21:4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恩教育──走出农村德育新路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恩教育──走出农村德育新路子》。

第一篇:感恩教育──走出农村德育新路子

感恩教育──走出农村德育新路子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胡晓华

自2006年来,云南省禄丰县彩云镇小学在整合了各类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认真研讨并编制了校本教材,开展了感恩教育的校本课程研究,通过研究学校发现,感恩教育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强化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取到了积极作用,为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学生良好品的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注重和强化引导教育,让每位学生“知恩”

开学伊始,学校都会给孩子们上一节课,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很多人在后面默默地付出来支持的。在新入学学生的主题班会课上,有的老师播放视频:小孩子们还没有起床之前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清洁工在清扫街道、早点铺的阿姨开始做早点、学校的门卫打开了大门、孩子们的爸爸妈妈起床准备送孩子出门„„,让孩子们讲讲自己知道的别人为自己做的事情,使他们知道周围很多人的默默付出。使得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去“找恩”,进而使孩子们在成长中学会发现和感悟的同时,也使这样的感悟促进孩子的自主成长和发展。同时也为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注重和联系实际生活,使每位学生“感恩”

该校地处农村,在实施校本课程前,学校就注意到尽管是农村,但是孩子们攀比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却依然很浓,这表现在很多学生和其他同学比谁穿的品牌好,谁请吃的零食多等等,这无形中就使得原本就不富足的家庭的家长们多了重重的压力。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取到的作用是治标不治本。实施了感恩教育之后,学校开始增加了感受教育,有的年级让学生观看视频,作为医生、农民、公务员、司机的工作场景,有的在与相关人员或单位联系后直接把孩子们带到父母工作的地方进行参观。通过孩子们在烈日炎炎下看到自己的父母在田间劳作;了解到司机家长开完近10个小时的车还要赶回家为孩子们做饭;听到医生很晚还要到医院为病人做手术时,孩子们的眼眶湿了。尤其是再请孩子们的家长来到班上,接受老师采访:“那你们觉得苦吗?”父母答道:“只要孩子们好好学习,我们再大的苦都能吃。”这时,有的孩子在班上就哭出声来。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父母亲的生活,感受到了父母给予自己的“恩”。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展开活动,还使学生将“感恩”的范围扩大到学校的老师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

三、巩固和提升德育成果,促每位学生“报恩”

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学校还鼓励班级和少先队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而使学生也积极主动地“报恩”。学生在父母忙的时候,自己申请,由小队帮助策划“今天我当家”活动,使父母到家后有一个温馨的感受;在新年到来时,学生们能够自发地利用一些卡纸和废旧物件,为自己的老师、家长和同学制作“感恩贺卡”;在3月文明礼貌月,少先队中队和小队自发组织种植“感恩树”,到敬老院组织“感恩之行进敬老院”;利用夏季天气较热的时候组织“红领巾送水”活动,在街边为赶集的老百姓送上一杯热茶,一句问候;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我帮街道洗洗澡”,到学校所在地的街道上清理小广告、打扫卫生和清理街道周围的杂草。此外,镇小学下属各学校还结合学校实际,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感恩园地”和“感恩之声”栏目,个别中队和小队还组织感恩墙报制作比赛,使得感恩教育有图像、感恩之星有榜样、感恩行动有声音。通过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了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提高。

第二篇:打破传统,走出作文教学新路子

打破传统,走出作文教学新路子

摘 要:想改变学生畏惧作文的现状,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打破固有的提笔作文就得六百字的写作模式,打破作文必须是完完整整的成品的固定想法,改变先点再写最后教师批讲的教学格式,给学生一颗无畏的心,让他们改变心态,树立信心,不再害怕写作。

关键词:打破旧模式 打破固定想法 改变教学格式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写作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的消解与重构,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他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

我觉得想要提高学生写作兴趣,首先要给学生一颗无畏的心,让他们改变心态,树立信心,不再害怕写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打破固有的写作模式――提笔作文就得六百字

1.围绕课文,谈感受。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题目是“成长的烦恼”。而《胆小鬼》一文就描写了成长中做的一件错事,并且对于自己偷钱后的害怕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我引导学生细读相关句子,然后让学生写写你做了错事之后,怕家长或班主任知道的心理。“糟了糟了!老师为什么一直盯着我这个方向?难道她发现我这次的作业是抄的吗?我的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感觉手心湿湿的,全是一层汗。”仅仅只是围绕文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练写,却发现了学生的感受是那样真切。我想比整节课就让学生凭感觉来写,效果要好得多。

2.优美词句,巧改换。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遣词用句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其实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中,学生做的课外语段中,有很多遣词用字的经典,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在教学中我们抓住了这些,也就抓住了训练学生语言的好机会。

3.精彩片段,练仿写。在教学冰心的《观舞记》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设置成两方面:一是精读16、17段,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二是观看杨丽萍的《雀之灵》,模仿本文,写一段文字。如此一来读写同提高,写又更胜一筹。学生的佳作片段层出不穷。

4.经典诗词,妙扩展。如将《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已尽”扩写,学生充分调动各感官,用多种修辞方法去“丰润”一段话。“风停雨歇,落红飘舞,漫步其下,只见香雪缤纷,委于地上,眠于脚下,沁入泥里,粘成一片,徒留残香满地。枝头上的花已经凋落殆尽,她们的魂魄将飘向何方?她们的躯体在尘土中呻吟,淹没在污浊之中,这样的结局是否也是我的归宿呢?”

二、改变先点再写最后教师批阅的教学格式

1.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我们应倡导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己的写作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教师可以简略“讲题”,这和我们平时讲题大同小异,都应让大家弄清作文题的意思、要求,不同的是教师的讲解就到此为止,粗略讲完作文题后,便组织学生“探题”,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来确定主题、选材和注意事项。

2.改变批阅方式。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批改作文是让语文老师很头痛的一件事。老师批改时花很多时间,而作文本发下去,学生首先是看分数,其次是看下评语然后便随手一扔进了抽屉,学生收获甚微。而让语文老师更尴尬的不仅是第二次改作文时翻开上篇一看错别字依然面目狰狞地向你示着威。所以想要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能够认真地去重新审视或关注自己的成果,改变批改方式是关键。

三、打破作文必须是完完整整的成品的固定想法

1.只动口脑,不动笔墨。面对浩如烟海的作文题目,我们可以让学生无需动笔,一要学生多思,想立什么意,选什么材,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二要多说,是构思之后,可小组交流,集思广益,听别人新颖,独特之处。用最少时间,能见多识广、打开写作思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境界。

2.勾勒提纲,加上首尾。对于众多的作文题目,不需要每一篇都写成完整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立好意选好材,列出提纲,并好好地思考,加上开头结尾。力求习作构思的“与众不同”,让学生一题多做,或设计不同的开头,或设计不同的结尾,或运用不同的文体引导学生学会独自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着力消解学生的从众心理,使具体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活生生的个体去选择最能抒发内心独特感受的表达形式演绎习作,真正符合修订大纲中的“重内容,轻形式”,让学生有独立自由倾吐的要求,使他们的个性独立,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去展示。

毛泽东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改变思维,大胆实践,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让学生不再畏惧写作,在扎实实的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漪《教你学作文》.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2]陈钱林《新理念作文》.西冷印社出版社。

第三篇:创先争优 走出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新路子

创先争优 走出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新路

四川师大文理学院用创新思维加强学生

党员队伍建设纪实

编者按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党委立足独立学院新机制的办学特点,围绕“五个一”党建工作思路,不懈探索在新机制下开展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牢固树立党组织在学院改革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实施学生党建工作“三大行动计划”和学生党员“四级教育”,实现党的工作与教学管理科研、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相互融合渗透,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建育人效果不断增强,学生党建呈现出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切切实实地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工作落到了实处。

9月,新的学年开启之际,我院校园内熙熙攘攘,一群佩戴锃亮党员胸章的特殊身影格外惹眼——他们都是我院的学生党员。为迎接2010级师弟师妹们的到来,他们自愿到火车站、校内接待点、家长休息区、学生公寓等地服务,让来校报到的学生及家长深受感动、交口称赞。

这样的风气在我院已经成为可持续的传统,一届“接力”一届。与此同时,大学生新的特殊的一课——入党启蒙教育党课,也拉开序幕。

我院目前组建有14个学生直属党支部,有100余名师生直接参与一线党务工作,每学年有3000余人参加校院两级党校培训,有500余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氛围形成,相得益彰。“党”的身影在学院的每一个角落处处可现,从而成为一个强大的磁场。学院就是一所大的党校,每一名学生都在其中耳濡目染、熏陶提高。

几年来,我院抓住独立学院这种新机制给党建工作带来更大的创新、发挥和“有所为”的空间的“一个契机”,奉行以开拓精神创新党组织工作新局面的“一个理念”,信守树立党组织在独立学院的政治核心地位的“一个共识”,遵循用党的“先进性”辐射、带动全面工作的“一个指南”,坚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个目标”,努力探索切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党建工作路子。如今,在我院这片沃土上,党组织凝聚着青年学生,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学院发展方向,党的建设为学院冲击有特色高水平独立学院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主动融入,用党的力量凝聚每一位青年学生

与公办普通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所不同的是,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这种新的管理机制下,党组织更需要主动作为。对于这一点,我院各级党组织有清醒的认识,主动适应并融入“董事会领导、院长负责”这一全新的法人治理结构,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争为不争位”的思想观念,把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把加强师德与学术道德建设,端正学风、院风和凝聚师生员工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把党的工作主动纳入学院上下目标同向、作用互补、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融合渗透到学院教学管理科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各个层面,已基本构建起一套适应新机制办学特点、符合学院内涵式发展要求,并有效促进工作效能的党建工作机制。

我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以党建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以党建带团建,以党建促育人,以党建带动整个学生工作。

高校育人,党建是魂。我院党委提出了“用党的力量凝聚学生”的口号,以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为切入点,早动手、早发现、早培养,从中挑选思想活跃、积极要求政治进步的学生充实团组织和学生社团,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学,催发他们要求进步的意识;积极推进党建育人平台建设,通过党员佩戴胸章、党员信息上墙、党员联系学生寝室、评选党员示范寝室,扩大党员影响力,塑造党员新形象;引入目标管理的办法,为每一位党员建立成长记录,引导学生党员把抽象的长远理想分解为清晰的阶段目标,把外在的目标要求转变为内在的自我激励,把消极地等待命令转变为积极地寻求指导,把孤立的活动组织整合为系统的目标管理,使学生支部变“组织灌输”式的教育为“自我引导”式的培养;借鉴毕业答辩的做法,在对党员考核环节中建立述责答辩制度,引导学生党员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客观查找自身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严格把好入党关,实施拟发展对象党章测试制、发展对象公开答辩制和发展承诺制,发挥广大群众监督党员发展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党外群众与党组织、党员与组织共同参与的双向考核过程,引导学生党员把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促进自身全面成长结合起来。这些措施的施行,使得我院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建育人效果不断增强,学生党建呈现出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创先争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正是在党建工作的“创”“争”动力下,学院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态势得以形成,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学院开设有30余个专业,涵盖文经管法理工六大学科,有的专业已经成为全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由我院组织编撰的全国独立学院第一套素质教育教材出版面世,独具特色的科学、人文、职业三大素养培养理论和做法日趋成熟,得到了业界权威的肯定和褒奖;有17个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获准省级立项,立项数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校企、校地协作育人机制日渐成熟,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连续多年处于独立学院“第一梯队”。

创先争优,“小”支部真正有了“大”作为

“创先争优”能否纵深推进,创新平台至关重要。我院14个学生直属党支部,不仅是党在学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和推动力量,“支部共建”、“创最佳党日”等富有特色的党建品牌活动已成为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有效载体。

依托这些平台,学生党支部和广大学生党员创造性地开展了一大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富有实效的活动,党的生机和旺盛活力在这些可触可感的身边事中彰显无遗。

“寻找红色标兵”是管理系学生党支部的一项品牌活动。该主题活动本着弘扬“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师大精神,践行“文以养德、理以求真、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学院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从“标兵”中汲取力量,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向课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身边的“标兵”学习。在推选出的“标兵”当中,有读大学不花家里一分钱的、有无偿为经济困难学生联系兼职的、有出身寒门自强不息拿到国家奖学金的、有专业学习优异且热心社会工作的„„这些活生生的先进典型,受到了广大学子的欢迎和支持。

在党员学生的引领和号召下,管理系2000多名学生全部参与其中,引起了广大学生的震撼和共鸣。

外语系以“争当五员标兵、树立党员形象”为载体,夯实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广大学生党员争当“思想引导员、学习示范员、生活服务员、班风监督员、和谐促进员”,争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

财税系学生党支部开通党建博客,将传统的党建理论学习、思想交流汇报与新媒体“联姻”,被同学们奉为课下阅读的新时尚。

管理系的“党员示范寝室”、传媒系的“发展党员答辩制”、文学与传播学系的“党建导师制”、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的“争当技能标兵”、政法系“‘三考一面向’党员成长体系”也各具特色,有效调动了党员的参与积极性,党支部的活力也得以进一步增强。

今年“七一”前夕,四川师大党委组织部公布了全校支部创新组织活动方案立项结果,我院管理系学生二支部、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学生党支部报送的“探索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创‘五个一’品牌工程”和“高校基层组织在城乡统筹中的积极作用”两项方案被批准立项并获得经费支持。

“支部结对共建”是我院党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又一创新举措。职责不同、特点各异的基层党支部纷纷“结对子”,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共建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机关二支部(行政系统)与文学与传播学系学生党支部共同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学生党员还定期到机关二支部所辖部门参加专业实习实践;机关三支部(政工系统)与政法系学生党支部在结对中,将普法宣传教育作为共建主要内容,以此推进学院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关六支部(后勤系统)依托管理系学生党支部做好后勤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工作,以此提高后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人性化程度。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院以科学合理的支部设置、精干高效的支部班子、规范新颖的支部活动,让“小”支部真正有了“大”作为。表率引领,充分展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用宣传引导,让典型引路。我院根据办学演进实际,将一个学年作为创先争优的一个总结表彰周期,根据学院重点工作提出争创主题,在学年初进行动员部署,在学年结束时进行总结表彰,创先争优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比如,在2006至2007学年,根据学院从初创期向发展期过渡的实际,将争创主题确定为“争做推进内涵发展的先锋队和排头兵”;从2007至2008学年起,按照学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将争创的主题确定为“凝心聚力夯基础,创先争优促发展”。为了调动预备党员群体的参与积极性,学院还特别增设了“创先争优积极分子”这一奖项。2006年以来,先后有16个学生党支部、583名学生党员受到校、院两级党组织表彰奖励。

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创”“争”成果正在为和谐校园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我院每年表彰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中党员占70%左右,每年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中党员占45%左右,优秀团员(学生)中党员占60%左右,优秀团(学生)干部中党员占90%左右。在优秀党员的感召和鼓舞下,学生要求入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全院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已超过非党员学生总数80%。

心理学系2007级学生王丹瑶身残志坚、注重全面发展,被推荐参评2009至2010学“创先争优积极分子”。自2007年9月入学以来,右腿高位截肢的她自强自立、刻苦努力,先后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五次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五次被授予“优秀学生”称号。她还热心为集体和同学服务,进校后一直担任学生干部,积极组织或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她的乐观与勤奋深深地感染了全院师生。

像王丹瑶这样自觉把集体的进步发展与个人的成才理想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自身专业潜能,发展自身兴趣爱好,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张扬个性,发挥特长,为广大同学树立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已成为我院学生党员的自觉要求与奋斗目标。

从抗震救灾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奔赴西部、扎根农村建功立业到服务“三农”、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组织和群众需要的时候,我院学生党员从未缺席,成为“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骨干与先锋。在理论素养、政治素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公益活动等各方面,他们也以出色的表现对“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做出了生动的诠释。

在我院,65%的学生都有一个光荣称号——青年志愿者,2004年9月以来,全院有近5万人次参加了各种志愿者活动。与此同时,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凝聚人心、锤炼党性、教育党员的舞台与载体。学生党支部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深入机关、农村、厂矿、学校和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并提交了多份调研报告„„

一份份饱含热情的入党申请书立下滚烫的誓言,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引领青春的征程。那些生动的案例,我们都通过校园网、《文理学院报》和《文理青年》充分表达。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创办了全国独立学院第一本党建刊物——《文理先锋》,延伸和完善了我院党建、宣传思想工作阵地。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主动承担并高质量地完成急难重任务,在专业学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创先争优,使得占学生总数8.5%的学生党员成为学院青年学生中最具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优秀群体,也成为学院向有特色高水平独立学院冲击的一支朝气蓬勃的有生力量。

第四篇: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

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

曾玉平

2008年第8期 ——政治建设

宜城市王台村有9个村民小组,大部分村民是60年代修丹江口水库时移居而来的回民。长期以来,村里生产发展缓慢 , 致富门路狭窄 , 农民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周边群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7年宜城市委、市政府把王台村作为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按照“村里建社区、组里设小区”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通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探索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

一、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健全各种运行机制

为了使社区建设有序推进,该村积极创新农村管理和服务体制。

一是成立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由村“两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人选名单,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组成党员干部,致富能人及专业经济协会负责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且在群众中有威望的老模范、老干部、老教师等人员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具体组织开展社区建设的各类工作,并定期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全体村民监督。

二是构建三大支撑体系。该村切实加强以村级组织办公室、社区警务室、计生卫生室、科普图书阅览室、社区文体活动室、民政双拥工作站、综合服务社、村民学校等为主的“五室一站一校”建设,并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政府公共服务为支撑,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为核心,组建集居民中心、社会平台、政府窗口为一体的社区居民中心,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夯实农村社区工作基础。

三是建立健全各种运行机制。该村细化协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职责,完善各组织内部学习、会议、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度,健全社区运转机制,促进社区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制定《王台村社区建设奖惩办法》,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整合社区资源,筹集建设资金,形成社区建设保障机制,促进社区建设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坚持三个结合,发挥社区组织作用

针对王台村的实际,该村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发挥社区组织作用,具体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是把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发挥社区组织“助推器”作用。该村把扶持发展牛、羊养殖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组织养殖大户成立了“巴格乐”养牛专业合作社,并兴建了“牛王别墅”;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创建活动,从整治“五乱”入手,实施“五改”工程,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社区环境;围绕提高农村居民文明程度,制定了涵盖生产、生活、社会公德、公益事业等方面的 16 条《村规民约》。还通过开展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远程教育、政策法规宣讲团等活动,进行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改变农民不合时宜的思想意识、生活陋习。

二是把社区建设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发挥社区组织“减压阀”作用。具体来讲,一是坚持做到村情村民知。实行村干部年初公开承诺和年终述职制度,建立村务公开簿、财务公开簿、村民代表会议记录簿、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登记簿、村民意见建议反馈登记册、意见箱等“四簿一册一箱”,提高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每季度以“入户单”或“致农户一封信”的形式向村民公开经费开支、集体资产经营状况、宅基地使用等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坚持做到村事村民议。村里的大事,先由村干部研究初步方案,再经过党员和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会议讨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最后经过公示,得到村民认可后再去实施。对重大问题,还要通过“全民公决”的办法,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三是坚持做到村财村民理。村民代表不仅在村务管理上有决策权,在财务管理上更有监督、审计权。村里依托社区建设委员会会议推选产生5-7人组成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负责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审议审查村财务,汇总村民意见,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切断乱开支“源头”,堵塞财务管理漏洞。

三是把社区建设与构建和谐村组相结合,发挥“润滑剂”作用。一方面,村里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抓起,切实解决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等问题。近三年来,在上级的扶持下,他们先后投资600余万元,修通了15公里公路,建起了800口沼气池、6座水塔,新建和整修了“两委”办公室、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图书室等场所,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有自来水、人人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五保供养率达100%。另一方面,村里通过延伸公共服务、提供志愿服务、开展特色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幸福指数。

三、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几点启示

王台村社区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有益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保证。农村社区建设只有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和扶助下,在农村无职党员模范带头下,才能健康有序地开展和发展起来。

(二)村民参与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前提。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村民,没有村民的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调动村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机制创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保障。和谐社区的建设有赖于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保障。要根据农村乡村治理结构所发生的新变化,实施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四)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只有坚持决策讲民主,管理讲民主,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准则,真正做到依靠农民、村民自治,才能消除干部和群众的隔阂,密切干群关系。

(五)解决问题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王台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取得群众的支持。■

(作者系中共宜城市委书记)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感恩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感恩教育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坝中心小学 黄海平邮编:516153 【摘要】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强调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必要性和价值,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使小学生能够懂得在获得他人帮助后学会感恩,并且能够关爱和乐于回馈他人。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必要性和价值

(一)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由于国家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使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尤为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养育模式存在着过分包揽与溺爱的现象,造成一些孩子不仅缺乏独立意识,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而且往往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和感恩他人的意识,由此可见,学校应该认识到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使学校担负起教育学生知恩图报,健康成长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引导学生对三观有更正确的认识,能够对生命和生活有更深的领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素质。

1.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是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年龄阶段,通过感恩教育,使小学生明白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并在学校感恩教育的引导下听从父母师长的教诲,体会他们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的殷殷期盼,这样才能使小学生逐渐培养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感。

2.有利于使小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塑造健全人格,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价值还在于使小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处理事情,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当前,社会上对一些不懂事,任性妄为的孩子称之为“熊孩子”,殊不知“熊孩子”背后产生的原因却是因为“熊家长”。正是由于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缺乏正面教育,过分呵护和溺爱孩子,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起一点外面世界的风吹雨淋,欠缺处理负面情境和应对人际交往的能力,难以自立自强。而感恩教育有利于使小学生学会用乐观向上的态度来正视面对的困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

3.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对生活的感恩,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生命、生活的重视,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敬畏生命,善待人生。长期以来,小学生对于生命和死亡这一类比较严肃的字眼缺乏基本的认识和思考,因而对生命和生活不够珍视,没有感悟到生命的内涵和宝贵,而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不仅会由心感激父母的生命之恩,也会感激社会的呵护之意,这是对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制定有效的措施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

要想进一步完善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施,需要从识恩到感恩,最终到施恩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要在德育课堂上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以及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等等措施,才能将感恩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培养小学生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一)营造感恩的情感氛围,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小学德育课堂上,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能再把德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要真正认识到德育教学对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在德育课堂上转变传统落后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古板教学模式,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感恩图片,播放感恩教育视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感恩情感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对感恩有更好的认识,提高了德育课堂的时效性,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布置感恩教学任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应该将感恩的理念渗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将感恩的名人故事编入教材中,做几期与感恩相关的手抄报,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可以时时感受到感恩教育氛围,时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面对父母师长。教师要在德育课堂结束后,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等不同,给学生布置一些感恩教育任务,像是帮父亲洗一次脚,给母亲梳一次头,给老师递一杯水等等感恩教育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进一步增强了感恩意识。

(三)建立感恩奖励机制,参加施恩活动 施恩是感恩教育的升华,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感恩情感认知后,可以积极参与社会的施恩公益活动,帮助更多处于困境中的人。另外,学校为了鼓励学生更好进行感恩活动,可以建立起相关的感恩奖励机制,使学生可以在完成各种感恩活动后,得到一种实际的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三、利用课堂时间,渗透感恩教育

对于一个充满热情与动力,对于现在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初期接触的课程及相关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和人生标准。因此,教师要教好学生的第一课:感恩。而这看似简单的人生第一课,仍需教师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中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借助课本。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中,并不缺少关于感恩的内容,比如《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这篇文章,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文章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我”的父母爱“我”吗?父母对“我”的爱有什么表现?“我”应该怎么感谢父母?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加之教师对于整体方向的把握,让学生理解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父母。通过课本可以让学生开始理解感恩,而通过课堂小活动则能让学生牢记感恩。又如在学习《我的一家》时,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后,利用余下的时间开展课堂活动,挑选部分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分别代表家中的“爸爸”“妈妈”“孩子”等身份,通过模仿家人一天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家人对自己深深的爱。对于扮演家人的学生,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明白家人对自己的付出和艰辛,理解孩子在家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而对于扮演孩子的学生,则在其中明白付出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自己也要学会报答家人,学会感恩,不能一味地当自己世界里的“小公主”或“小王子”。通过这些课堂感恩小活动,唤醒学生对于父母、家人、自然、世界的感恩之情,让学生懂得珍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德育中开展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想更好的将感恩教育工作进行下去,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配合,需要教师在德育课堂上的正确引导,通过使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感恩故事短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认识感恩,增强感恩意识,并最终能够达到感恩的升华——施恩,使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下载感恩教育──走出农村德育新路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恩教育──走出农村德育新路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县局机关实体化 走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路子

    推进县局机关实体化 走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路子——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探索 追溯着道学、儒学的始祖,寻踪着经学、理学的灵脉,勤劳睿智的洛阳人民谱写过灿......

    部队开展主题文化走出先进文化育人新路子[推荐五篇]

    我团是一个连续10年被上级评为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的团队。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后,我们认真探索先进文化育人的方法途径,坚持每开展一项活动,都围绕一个鲜明主题,倡......

    榆中县探索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走出新路子(精选合集)

    榆中县探索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走出新路 子 编者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德育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观后感(一)周六早上,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感恩教育讲座,讲座结束后,我感受颇深。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

    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努力走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四川省人力

    顺势而为 乘势而进 努力走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子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一直把农村劳动力对外转移输出就业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大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浅谈安岳县姚市九义校罗 丹骆波近日,笔者在公交车上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公交车到某一个站时,我看见一位老年人上了车,便主动站了起来,准备请老爷爷坐......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哈拉也木勒乡寄宿制学校税国建 什么是感恩教育?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

    浅析农村共青团工作如何走出低谷

    浅析农村共青团工作如何走出低谷 大战乡团委 2010年12月27日中央反复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广大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