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情感的分析与培养(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1:3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音乐教学情感的分析与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音乐教学情感的分析与培养》。

第一篇:初中音乐教学情感的分析与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情感因素的分析与培养措施

摘 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态度体现。它与人的需要和认识过程关系密切,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音乐情感是指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教材、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等情感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与利用策略。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音乐情感是指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笔者在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策略,指出应通过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信心、乐趣,达到不断发展的目的。

一、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分析

教学中的因素包括教学目的、教师、课程、学生、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反馈等。作为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学过程可被视为认知信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转化的过程。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进行情感因素分析,是进一步提出情感教育实施策略的前提。

1.教材中情感因素分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材料。音乐教材是以音乐为内容的教材,音乐教材中的每一段内容都有其相应的情感,其教材内容本身不可避免地蕴涵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些因素也就是音乐情感。音乐情感是指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在此过程中的反映,表现为或愉快、或忧伤,或赞叹、或愤怒,或兴奋、或恐惧。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驰和声响的色调变化,在运动中表现情感的变化发展,这是任何语言艺术所不能取代的。在音乐作品中通常表现欢快的情绪都喜欢采用跳跃、向上的音调进行,配上快速的节奏和明亮的音色,如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全曲

欢快、抒情、健康、开朗,旋律起伏较大。曲作者用了各种变调手法,使旋律在各个声部交替、穿插,此起彼伏,犹如青年男女们在山顶、山坡、山谷,从四面八方传来的热情而优美的歌声。在表现“哀”的情绪时,多采用比较缓慢的速度、级进下行的音调来表现,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在那觉悟的旋律中将作者阿炳的悲、恨、爱全部溶融在深情的旋律中,说他是写景,却景中有情;说他是抒情,却情中有景,其实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2.教学环节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的情感因素分析。传统的教学目标表述模糊,而且往往以远期教学要求代替近期教学目标。传统教学目标经常用一些内部心理状态的语言来陈述目标,比如了解、知道、懂得、鉴赏等,表述的文字比较含糊,不够明确具体。如有位教师在赏析《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时这样陈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理解能力。”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无法评价“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情感”和“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到底“进步”了多少。可以使用行为的表述应具有可观察、可测量的特点,应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列出、写出、认出、辨别等。音乐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的作用。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能够引导师生围绕目标的实现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且能以此为标尺,准确地检测教学效果。如在上《唱响国歌》一课时,笔者在仔细分析情感目标的前提下,确定了抓住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这一条知识主线,为学生情感体验铺设了平台;设计让学生听辨三和弦,寻找旋律音走向,体验三个“起来”的力度变化,讲解国歌来历等一系列环节。笔者始终围绕这一情感目标将所有的教学环节串成一线,层层递进,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目标清晰,情意悠长,“以情带情、以情激情”,以自己的国歌情结感染学生,以一系列的音乐体验、问题思考、图片展示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学生神圣而庄严的歌声中巧妙地完成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坚韧、不屈、勇敢、团结民族精神的情感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的情感因素分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和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且这个方法教师用得得心应手,学生也能顺利接受时,其中的情感因素就被激活了,促使教师与学生能够顺利地交流。因此,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例如在识谱教学中讲解升、降音时,教师可以将“do”“do”“do”和“re”“re”“re”作比较,在唱“do”“do”“d”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看着教师在唱这三个音的过程中身体有哪些变化。唱“do”音的时候教师站得很平稳,唱“do”音的时候身体微微有些向上,唱“d”音的时候身体就更加向上;而在唱“re”音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平稳的,唱“re”音的时候身体向下沉一些,唱“re”音的时候就更往下沉。当学生看到教师的这种变化时,都想亲身体验一下升、降音给他们带来的身体变化和内心感受。其实,在音乐理论理中,“do”的音高与“re”的音高是相等的,“do”的音高和“re”的音高是相等的,“d”的音高和“re”的音高是相等的。但由于唱名的不同,给演唱者带来的内心体验和身体感觉也就完全不同。原本枯燥的识谱教学课,经过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情绪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的感染而变得有趣且有生气,在欢乐的体验中,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奇妙。

(3)教学环境的情感因素分析。教学环境是指课堂内各种因素的总和。课堂环境由物质环境、课堂中的人际关系、课堂的气氛等因素构成。课堂物质环境,如室内的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柔和而充分的照明、和谐的色彩、师生的位置关系等,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包含情感因素,但施教者在创设这些环境的时候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因素,而且这些也总能让人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情感,从而起到陶冶身心、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着丰富情绪情感的个体,因此在交往的过程当中总会有一定的情绪情感在里面,当然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情感因素。课堂的气氛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是教师与学生认知信息与情感信息交流状况的体现。认知信息与情感信息交流顺畅会形成活泼而热烈的课堂学习氛围,信息交流有阻碍则会形成压抑的、严肃的学习氛围。

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教学过程并不只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活动直观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信息交流过程,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认知信息交流同时进行的还有人际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情感交流是指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传递着认知信息,同时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着彼此的人际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会从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态度上显露出来,同样,学生对教师的情感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行、态度中表现出来。师生间的情感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事实上,师生间的人际情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内外各方面的接触中逐渐形成发展的,好比在现实中,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明显比和任课教师的关系要深得多。因而注意调节师生之间的人际情感交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分析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 1 动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一种熏陶,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师 甜美清脆的声音结合优美的舞蹈,营造特定的氛围,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这个时候再让学生配上常用的手势语言:拍手,拍腿等,甚至引导几个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跳起来,在班里面不但烘托了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也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审美的情感,在美的节奏和旋律中,学生仿佛真的进入了春天的真实情感世界里面。

其次,几乎在所有的小学音乐歌曲中都有美的元素,老师应该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美,如时代美、地域美、风格美、性格美、民族美等等。学生在欣赏、学唱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能力,为学生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思想情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培养,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开发,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理想途径。如:在欣赏《歌唱祖国》的过程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有力的节奏,铿锵的演唱中,联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感受新中国广大人民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老师还要结合着历史的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奋发图强。又如,在欣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时,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旋律中,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以及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让学生把对老师的无限的爱和崇敬铭刻 在内心深处。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有的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却不是十分显而易明的,它必须依赖于对它的创作背景及其内涵的领悟和体验。如小学音乐第十册《黄河大合唱》这一课,首先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到网上搜索,了解作者洗星海的生平事迹,课中,老师深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在黄河边考察,看到黄河梢工与波浪搏战的情景,从中领悟到了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搏斗的伟大精神,于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之后,洗星海用了六天时间便完成了这部显示民族精神,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吸取了地方民歌特点,运用了劳动号子“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表现形式再现了劳动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迸发出了民族奋斗的精神火花,激励着中国人民为解放而奋斗抗争。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不同作品思想情感之光,以丰富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老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和教育气氛,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面地参与音乐活动中,一方面打开学生情感世界的大门,另一方面提升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

(三)、培养道德情感。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情感包括品德修养、理想及传统观念等内容,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学生学唱、欣赏歌曲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内涵,因地制宜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在学习《摘草莓》、《小红帽》、《小乌鸦爱妈妈》等歌曲时,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轻快、活泼的抒情歌曲中树立尊老爱幼的优秀 品德,以及在流畅的曲调当中,在善良可爱的主人公形象下,激发孩子对美好情操、善良品德的追求。在《咱们从小讲礼貌》的歌曲当中,要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的教育。在《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歌曲当中,让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和欢乐的心情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道德品质。在《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歌曲中,让学生懂得助人为乐是成长中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老师一定要注意通过音乐教学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采取“移花接木”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循循善诱,切忌空洞的说教,从而达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在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心灵的陶冶正是在多次这样的情感体验中来完成的。“动之以情”是一般的教育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逻辑认识的积累发展了智力,情感体验的积淀则升华了精神。作为艺术审美的音乐课,实现情感愉悦是必须体现的学科特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音乐情感的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把培养情感的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以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和完成。一方面深刻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音乐作品的艺术蕴涵,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情感和 情操,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把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教师通过讲解作品创作背景、诠释作品内涵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有感情的范唱和生动的表演来点燃小学生的情感火种,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还应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只有教师先动了情,才能传染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情感,使学生的情感有起伏、有高潮、有满足,是悲是喜均有所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贝多芬曾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总之,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体验,以情感人,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孩子的心灵,为培养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以及美好高尚情感。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尽好我们教师的职责,尤其是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更是责无旁贷。

第三篇:浅谈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浅谈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在这方面应当注意到,音乐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名人一语见“的”地道出了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就是要把这些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感上受到熏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下面就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师生交流中情感的交融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爱的使者,老师关爱的眼神,真诚的话语,都能打动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音乐教学过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当教师进入课堂后,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以此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有认识成分也有情感成分。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擅于捕捉身边的人和事,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引到学生体验音乐中的美、发现音乐中的美,并用音乐中的真善美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物;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少一点限制和规范,多一点宽容和鼓励”,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二、唱歌教学中情感的挖掘

唱歌是以歌声为主要手段,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其艺术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相反,如果演唱者只掌握了表现作品中形式的娴熟的技巧,而没有情感,只能象钟摆一样机械地表达作品的形式涵义,那么演唱是乏味的,难以打动听众。有感情演唱一些优秀音乐作品,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质,能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1、理解歌词,激发学生情感。

歌曲是通过旋律与文学语言双重手段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别是学生通过歌词来理解内容,再通过优美的旋律来记忆要表达的音乐形象。所以分析理解歌词对于学生来说,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情感的的最佳手段。在教学中,当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找到歌词所表达的中心,诱发出他们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角色。例如,在教《摇篮曲》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画面(妈妈深情地摇动着小宝宝),再配上优美的乐曲,亲切的朗诵,让学生在静静的欣赏中初步了解到这首歌表达的内容。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那舒缓悠扬的歌声,头脑中幻想着小宝宝睡着后宁静、安逸的画面。在这种意境中,孩子们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音乐所调动起来,内心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使他们真正领略到了音乐的美。

2、挖掘内涵,体验歌曲情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我们音乐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 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但是,小学生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候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表现出来。例如,我在教唱《卖报歌》时,由于今天的小学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了解解放前报童的生活,因此他们把:“啦啦啦”的衬词唱的轻松跳跃,表现了一种欢快明亮的情绪,而不能把作品中蕴涵的对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表现出来,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这时,我就给学生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边播放旧中国报童苦难生活的影片资料,边告诉学生这首歌表达了对当时很多象小毛头这样的报童的深切的同情心,为他们从早到晚,忍饥挨饿,奔走街头的苦难命运而呼喊不平。这首歌中抒发着对报童深沉的爱和同情,对旧社会强烈的恨与抗议。

3、深情演唱,表达真挚情感 学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已经很好地把握了歌曲的思想与感情内涵,学生能为自己设计好适当的情绪、音色、气息、力度、速度等进行演唱,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感觉,表达他们的真挚情感。例如,《卖报歌》这首歌通过老师动情的讲述,很快打开了同学们的情感世界,为感受歌曲艰难悲愤的音乐情绪做了积极的铺垫,以情引情,学生们富有情感地投入演唱,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欣赏教学中情感的升华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聘想像的空间。在欣赏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而不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贝多芬的《月光》,事先我没有对学生说过这首乐曲的名称及作者,也没做任何提示,而是让学生安静的聆听,然后请学生用文字的形式把它描绘下来。有的学生写到:“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照着……"有的写到是一对情侣在晚上的树林边约会,有的说是莫斯科效外的夜晚等等。学生的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看着孩子们的眼神,我充分的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巨大魅力,同时也体会到:音乐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它还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启迪。

四、合作学习中情感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而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学习《走进西藏》时,我请同学们把各自小组查阅来的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导游给大家介绍、会唱藏族民歌的唱上几首、会跳舞的来上一段藏族舞蹈„„音乐课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增进了感情,提高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学生在组里各自发挥所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每个学生的价值都得到了体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五、鼓励创造中情感的再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 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再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欣赏《狮子大王》之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狮子的威武凶猛,我就让他跟着音乐学着狮子走到学生中间,吼着吓唬两边的学生,不仅使他更好地体验音乐,更使其他的同学更好地理解了音乐。

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净化着学生的心灵、美化着学生的行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重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让我们帮孩子找一片属于自己的“音乐睛空”,让他们在这片晴空里徜徉,让我们未来的接班人,不仅成为高智商的专门人才,更要成为情感丰富、爱心四溢的创造者!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摘要:审美教育是对学生学习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教育环节。美是指生活中能让人赏心悦目的一切事物,包括主观存在和客观存在,而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审是一个审查审视的过程,不是人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渐培养的出来的,而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念,形成他们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教学经验表明,审美教育和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如何在教学教育生活中语文教学和审美情感培养融为一体?

关键词:审美,中学语文教学,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

引言:语文教学的内容中,很多文章著作都是选自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里面对于环境的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个性的突出。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感触,对生命生活的热爱。通过语言文字的教育解读,带领同学们走进文章作者笔下的世界,在语文教学中让他们吸收文化的精髓,培养对于各种美的见解,从而形成自己的饱满的独特的审美观念。

一:审美意识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以下几个概念。

(一)什么是审美

美的哲学概念,一般是指“某一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一种属性”。如果说美是事物的内在的秩序,那审美就是对事物内在秩序的识别和认同。它是一种包括了主观意识和客观评价的活动,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种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所以具有很大偶然性。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说成长阶段的各种接触和培养以及社会大背景会对孩子今后的审美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什么是审美情感

审美的建立是一种归纳思维,是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和思想内涵的直接联系,但正因为我们身处的环境会不断变化,每个个体会发生随之环境的各种变化,于是乎各种对于美的定义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随之的审美也会发生改变,在适应的过程中,所以我们也要培养学生们属于自己的审美。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

语文的美渗透在语言文字中,美,在语言文字中流淌,“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美的环境,长期地孕育着中国文化,使中国语言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

李太白那气吞山河的气势,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情怀,范文正登上岳阳楼,留下的何止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章呢,“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潇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却也是从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满腔热血,集于斯文,若无斯人,吾谁与归!雄心壮志,却也渐渐衰退。祖国大好河山的气势的美好,字里行间无不向我们展示了美。

自古以来,很多优秀作家创作时都非常重视对词语的修炼,一字之差,效果截然不同,很多词语的选择上都千锤百炼狠下功夫,而语文老师的作用就是解读这些语言文字,带领学生感悟文本语言之美,进而扩充到生活中,让其在生活中得到扩展,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很重要的一步。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着重从这几个方面给学生解读文字,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内涵,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并且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老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使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将文字中的美带入生活,从而逐渐形成生活中自己独特的审美观。

三: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培养

(一):教学中审美培养的必要性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学习语文知识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是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一个方式方法,在语文文字教学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是区别生活中不好一面的能力,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中审美培养的着手点

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字词锤炼之美,关注作家精心锤炼过的动词,在学习中体会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的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和形象特点;感受句子的节奏之美,节奏美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作者利用他们的慧眼和妙笔赋予文字以乐音,以深情,赋予那些平行的文字以各种有美的节奏,舒徐流畅,轻盈飘逸,或者急促快捷,紧张激烈,或高昂,或低沉,思绪万千,要注意感悟;感受语言修辞之美,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使用使得文字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受语言音韵之美,尤其是古今词句,一手好诗,一首好词,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曲;感受语言细节美,形象的丰富离不开细节,作家文字都擅长在细节处做文章,抓住细节进行品读,能够更好的走进任务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中审美培养的方式方法

语文教学不能止步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常态,语文的课堂教学应注重认知规律和美学规律创造性的运用。

教学过程中要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和处理教学内容,设计审美化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课本中的美,去品味课本中的美,使学生感觉身心都融入其中,甚至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最基本的是要在教学中要学会把握扩展意境之美,教师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还要交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提高体味文章所要表达的美的意境,在教学中,要不断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更要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关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时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这两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诗,诗人融情入景,借景抒情,为了开阔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是诗人,那将是什么样子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诗的意境,想象一下,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样壮阔的景色面前,日月星汉都显的渺小了起来,通过联想想象带入意境,还

例如在教学《春》这篇文章时,通过对词语的改易,句式的变化,修辞的增删等对比朗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悟作品中词的精当,从而获得思想上的顿悟,情感上的熏陶,语感的提升。还有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他写道: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这时候感悟作者此刻的心情,才能理解为什么热闹的蛙声蝉鸣作者却不怎么喜欢。还可以在教学中用音乐,图片和幻灯片等有表情的语言动作等,加强学生对于美的体会和提高审美意识,例如在教《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我先播放了根据诗的内容谱写的乐曲,让学生配乐朗读。当他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抑扬顿挫的朗读诗歌的内容时,学生们接触到的就不仅仅是一句句的语言文字,而是在诗词欣赏的同时,得到一种审美的快感,唤起了情感的共鸣,从而在脑海里构成了一幅自然亲切、情感真挚的送别的画面。

这些都是情感的凝练,对事物的形象进行分析,在审美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若能启发学生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意趣、情趣、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那么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感受。注重课堂教学内容和施教手段的审美形式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得教的活动成为审美对象,而且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具有了审美的意味,具有了美的风格。

结束语: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审美教育也是对学生重要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融合审美教育和平常的语文教学于一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注重对他们感悟美的人格的培养,不仅仅能欣赏美,更能够分辨美的态度,培养出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较高的审美能力以及美好的形象。在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中,逐渐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这也是语文的教育教学中的极致所归。

参考文献:《有效上课》《有效学习专题读本》

第五篇:浅谈初中音乐的情感教学实践研究

浅谈初中音乐的情感教学实践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回中)

摘 要:音乐是实现美育的重要科目,是促进初中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重要科目。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要素,实施情感教育,是促进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实现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法让初中生在音乐课堂中享受愉??,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对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展开情感教学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学;学生经历;学生体验;音乐氛围

一直以来,由于音乐这门学科并非应试科目,所以受到了人们的忽视,初中生也轻视音乐教学,很少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在音乐课堂上。然而,情感体验是音乐审美教学的核心因素,对于学生的性格生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利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使其在心灵上、情感上与创作者达到共鸣,从而理解歌曲的内涵。下面,笔者从融入学生的生活经历、增加学生体验活动、创设音乐教学氛围三个方面,讨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一、融入学生的生活经历

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初中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他们的知识面也不断得以拓宽。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将学生的经历融入音乐教学中。虽然初中生的心智不断发育成熟,但是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利用他们的生活经历展开音乐教学,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在《年少的味道》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展开歌曲教学,而是先让学生谈一谈他们的理想,以及他们为了追求理想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我想当一名人民警察,惩奸除恶。我知道,当好人民警察除了要有一个好脑力,也要有一个好体力,所以我现在每天都会锻炼身体,也认真学习,希望未来能够考上一个好的警校,体力也绝不落后于人。”有的学生说:“我想当一名作家,我很喜欢看书、写东西。我会为之努力的,尝试自己写一写东西。”然后,我告诉学生:“有这样一首歌,讲述的也是新时期的少年勇于追求人生理想的决心,老师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这首歌,坚定自己的理想,不要怕苦怕累,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懂得坚持,不忘初心。”然后,我再让学生聆听《年少的味道》这首歌,学生从中听到了激昂与自信,整个音乐课堂都变得激情澎湃。然后,我再讲述旋律、节奏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学生的体验活动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历,但他们受到年龄与阅历的限制,导致他们并不能亲身经历所有的事情。然而,初中音乐包括万象,不仅有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还包括全世界一些优秀的音乐教育资源。在这种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地多增加学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音乐知识与情感体验。在《美妙的人声》一课中,我让学生体验人声的分类,并且区分各个音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尝试海豚音、美声、B-BOX、高音、低音、中音等发音,了解这些音色的特点。学生在练习海豚音、美声、B-BOX等发音时,笑料百出,他们都觉得十分有趣。然后,我再让学生欣赏《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等优秀的歌曲,体会不同人声的演唱所表达出来的不同歌曲情感。

三、创设音乐教学氛围

创设音乐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在环境带动下全身心投入,更易于激发他们的情感与认知,使他们思维保持在活跃状态。因此,创设音乐教学氛围,也是落实情感教学法的重要手段。在《八音和鸣》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空山、流水等照片,聆听鸟语,并以笛曲作为背景音乐。很多学生在这个情境中,都感受到了空灵、宁静、静谧。在同样的情境下,我还播放了一首二胡曲,很多学生的感情由宁静转变为悲凉、幽邃。然后,我再展开《八音和鸣》的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民族艺术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在照片、音乐的带领下,迅速进入了具体的教学情境,也因为提前欣赏了二胡曲,所以他们对二胡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这个时候再展开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情感体验法是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于加深初中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十分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愿投入情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加入学生的生活经历,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其积极学习;教师要增加学生的体验机会,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翁,从而加深他们的情感认识;教师要创设音乐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音乐环境,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吕光明.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中应用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5(9).[2]钱锋.初中音乐情感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24).编辑 温雪莲

下载初中音乐教学情感的分析与培养(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音乐教学情感的分析与培养(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打击乐教学中的音乐情感培养

    论打击乐教学中的音乐情感培养 摘要:本文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及亲身经历的打击乐学习与教学过程,对如何更好地提高和推动现有的打击乐教学进行阐述,旨在探析如何在打击乐教学中通......

    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让学生尽情歌唱 我从事小学音乐教学以来,对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效果有所感悟。发现部分学生对所学歌曲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有明显的走调、忘词、吐字不清晰、歌声缺乏气息的支持......

    小学音乐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长期以来,音乐艺术和情感的关系,以及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是音乐理论界和音乐教育界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必须面对这个问题,清楚地了解音乐艺......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感5则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感 遵义县龙坪小学 米小林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激发情感的探索与思考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激发情感的探索与思考 在农村初中、受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音乐课堂教学和课改环境下所追求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况相差甚远,教学互动明显不知......

    关于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关于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已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的......

    浅析情感教育与初中美术教学(5篇材料)

    浅析情感教育与初中美术教学 论文关键词: 情感教育 中学美术教学 途径 论文摘要: 美术作品中蕴蓄了丰厚的情感因素,美术课程不仅可以进行美育,而且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美术课程......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 小沙江镇中学-- 邹丹 音乐课堂应该是体现在以学生为本,音乐教学活动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溶为一个学习过程的整体,在音乐中追求一种和谐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