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音乐艺术鉴赏过程中种自身情感的体会
浅谈音乐艺术鉴赏过程中种自身情感的体会
内容摘要:音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音乐与人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音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种美的体验。我从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感性与理性两方面的基础上来进行阐述,认识到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得出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中感性与理性体验的过程!
Conten abstract:
Music coming from life and higher than life, music and people's life tightly linked together, the role of music is ve
ry important, and music appreciation process is a kind of beautiful experience.My music appreciation emotional
experience from two aspects of perception and reason ba
sed up is expounde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two aspects, concluded that music appreciation process is em
o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sensibility and reaso
n!
关键字:音乐、欣赏、感性、理性、情感、体
验论题:情感体验中感性与理性认识是音乐欣赏的关键
论点:1,情感体验中感性认识。
2,情感体验中理性认识。
3,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相辅相称。正文:音乐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是一种人生道路上美的体验。对于欣赏音乐而言,更多的是在于人类心灵上的沟通,音乐就是人心灵的语言,她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些可表达的或不可诉说的东西。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地陶冶着人们的的情操,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无尽的乐趣。音乐的产生是随着人的情感的表达而产生的,正如我国古典论著《乐记》上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①凡是音乐的产生都与人的内心活动有关,人的内心情感的变化与好坏都与所经历过的事情或所接触的事物有关。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内在的情感,所以可以说音乐是情感的化身,她为我们的情感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使得我们的情感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对于音乐欣赏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情感上的体验。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己发出声音,引起自身的注意,从中感到满足。”②音乐是情感的流露,更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助声音抒
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情感体验的核心世界,使灵魂免于压抑和痛苦。情感体验是一种人内心的活动过程。所谓情感体验就是指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欣赏者能够较准确的把握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切身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本身的情感尽可能的融为一体,来尽可能的体会作品本身的情感过程,将作品较生动的表达出来。情感体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性上的情感体验,二是理性上的情感体验。
感性上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初步的对乐曲的感受过程,是人们通过对乐曲的聆听后的一种直观的感受,通过乐曲本身的音响效果带给人的内在的美的感受。感性上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必经过程,每首曲子给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可能会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而有所不同,比如,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有所不同,每个人的阅历也就不同了,从而导致各个方面的想法的不同,因此,在感性方面的认识上也就有所不同,她会由于人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效果。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受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感受它”。③感受到了的东西是对音乐作品感
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接感觉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音乐作品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层次的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的感情体验上要有一定的基本的的理性的东西。
理性上的情感体验是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情感的内在含义,只有对乐曲情感方面所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后,才能更准确的领会到音乐的感情。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中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但是情感体验中的感性认识是音乐欣赏的基础之最,是最基本的一种过程。如果没有感性的直观感受,是不可能进行音乐欣赏的。所以情感体验中的感性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在欣赏曲子前,先分析一下其作曲的背景和作曲家的生活经历,那么就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作者,了解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更深切的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由此可以看出理性认识对于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例如:古琴曲《流水》
在欣赏时,先了解古琴的音色、形制特点、演奏形式等琴论知识。然后分析故事背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不复鼓琴以为是无足复为鼓琴者。
通过对古琴和故事背景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曲子和作者感情的了解,进而可以更好的欣赏曲子,感受曲子的内涵。琴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化身,可以超越声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好的音乐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等方面受到熏陶渗透。从而达到很高的境界。音乐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他给了我们很多内在美的感受。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让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的情感过程得到充分的发展,相辅相成,在聆听的时候将会使得聆听者进一步的体会到音乐的内涵,进一步的体会到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音乐的美!
注释:①见《乐记》中的《乐本篇》。
②引自《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第 26 页③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四卷本,音表象,与天地相通,达到“天人合一”的艺境。
第263页。
主要参考文献:⑴《乐记》
⑵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
[M].104-107.⑶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实践论》
[C].263
第二篇:浅谈音乐艺术鉴赏过程中种自身情感的体会
浅谈音乐艺术鉴赏过程中种自身情感的体会 内容摘要:音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音乐与人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音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种美的体验。我从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感性与理性两方面的基础上来进行阐述,认识到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得出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中感性与理性体验的过程!
Conten
abstract
:Music coming from life and higher than life, music and people's life tightly linked together, the role of music is very important, and music appreciation process is a kind of beautiful experience.My music appreciation emotional experience from two aspects of perception and reason based up is expounde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two aspects, concluded that music appreciation process is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sensibility and reason!
关键字:音乐、欣赏、感性、理性、情感、体验
论题:情感体验中感性与理性认识是音乐欣赏的关键
论点:1,情感体验中感性认识。
2,情感体验中理性认识。
3,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相辅相称。正文:音乐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是一种人生道路上美的体验。对于欣赏音乐而言,更多的是在于人类心灵上的沟通,音乐就是人心灵的语言,她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些可表达的或不可诉说的东西。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地陶冶着人们的的情操,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无尽的乐趣。音乐的产生是随着人的情感的表达而产生的,正如我国古典论著《乐记》上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①凡是音乐的产生都与人的内心活动有关,人的内心情感的变化与好坏都与所经历过的事情或所接触的事物有关。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内在的情感,所以可以说音乐是情感的化身,她为我们的情感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使得我们的情感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对于音乐欣赏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情感上的体验。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己发出声音,引起自身的注意,从中感到满足。”②音乐是情感的流露,更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助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情感体验的核心世界,使灵魂免于压抑和痛苦。情感体验是一种人内心的活动过程。所谓情感体验就是指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欣赏者能够较准确的把握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切身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本身的情感尽可能的融为一体,来尽可能的体会作品本身的情感过程,将作品较生动的表达出来。情感体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性上的情感体验,二是理性上的情感体验。
感性上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初步的对乐曲的感受过程,是人们通过对乐曲的聆听后的一种直观的感受,通过乐曲本身的音响效果带给人的内在的美的感受。感性上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必经过程,每首曲子给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可能会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而有所不同,比如,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有所不同,每个人的阅历也就不同了,从而导致各个方面的想法的不同,因此,在感性方面的认识上也就有所不同,她会由于人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效果。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受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感受它”。③感受到了的东西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接感觉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音乐作品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层次的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的感情体验上要有一定的基本的的理性的东西。
理性上的情感体验是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情感的内在含义,只有对乐曲情感方面所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后,才能更准确的领会到音乐的感情。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中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但是情感体验中的感性认识是音乐欣赏的基础之最,是最基本的一种过程。如果没有感性的直观感受,是不可能进行音乐欣赏的。所以情感体验中的感性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在欣赏曲子前,先分析一下其作曲的背景和作曲家的生活经历,那么就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作者,了解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更深切的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由此可以看出理性认识对于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例如:古琴曲《流水》
在欣赏时,先了解古琴的音色、形制特点、演奏形式等琴论知识。然后分析故事背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不复鼓琴以为是无足复为鼓琴者。
通过对古琴和故事背景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曲子和作者感情的了解,进而可以更好的欣赏曲子,感受曲子的内涵。琴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化身,可以超越声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好的音乐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等方面受到熏陶渗透。从而达到很高的境界。音乐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他给了我们很多内在美的感受。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让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的情感过程得到充分的发展,相辅相成,在聆听的时候将会使得聆听者进一步的体会到音乐的内涵,进一步的体会到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音乐的美!
注释:①见《乐记》中的《乐本篇》。
②引自《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第 26 页 ③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四卷本,音表象,与天地相通,达到“天人合一”的艺境。
第263页。
主要参考文献:⑴《乐记》
⑵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M].104-107.⑶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实践论》[C].263
第三篇:音乐艺术鉴赏
音乐艺术鉴赏
摘要:他是音乐天才,是“钢琴诗人”,他满腔爱国热忱,却被迫流亡国外,甚至临死前都无法完成自己的心愿――再踏上那片日夜苦苦思念着的土地,而留在他身边的仅仅是一杯被他带在身边的来自祖国的泥土,他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他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他就是肖邦。肖邦的作品把内在的精髓诠释地淋漓尽致,浑然天成而无不让人叹服。肖邦的创作几乎全部集中在钢琴音乐这一领域。其体裁包括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圆舞曲、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奏鸣曲、协奏曲和具有波兰民族风格特性的玛祖卡舞曲、波罗奈兹舞曲等。
关键字:肖邦 钢琴音乐 音乐家 钢琴曲 《C小调练习曲》
肖邦的生平
1810年的3月1日,在华沙郊区一个名叫热拉佐瓦-沃拉的小镇上,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诞生了。肖邦——作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他不仅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还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在波兰,肖邦被视为神童,6岁时,在他的姐姐和母亲教授下,他开始学习钢琴。肖邦是个音乐天才,他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从小就展现出他惊人的音乐天赋,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创作于1817年,也就是他7岁那年。这无疑体现出了肖邦不同寻常的即兴创作能力,因此,他在华沙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
第二年,也就是1818年,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8岁的肖邦在一次慈善音乐会上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茨的作品,从此他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起肖邦师从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的作品。1826年从中学毕业后,肖邦在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肖邦作曲相当勤奋,他发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调钢琴和管弦乐变奏曲,来自莫扎特的歌剧唐·乔望尼,几年后在德国引起了轰动,1831年罗伯特·舒曼作为音乐评论家在莱比锡的一份19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报纸中,以《作品二号》为题,写道:“先生们,向天才脱帽致敬吧”,对肖邦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1829年至1831年间,肖邦在华沙、维也纳和巴黎各地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他的演出受到了专业报刊的高度评价,“柔和的演奏,难以形容的流畅,能够唤起最深感受的完美演绎。”,他是“音乐地平线上最闪亮流星中的一颗”。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
肖邦创作了58首玛祖卡舞曲,这是起源于波兰马索维亚省的一种三拍子民间舞曲。乐曲的特征是强拍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上,活泼矫健、感情奔放、欢快热情、节奏强烈而多变。肖邦的玛祖卡是以三种波兰民间舞曲(玛祖尔舞曲、摩亚维亚克舞曲、奥别列克舞曲)为基础而创作的,其中以玛祖尔的形式最多。“肖邦的玛祖卡自然而微妙地再现了波兰民间舞曲的节奏、旋律甚至结构。”特别是波兰民间音乐特有的“利第亚”增四度的应用,但这种再现是带有发展和创造性的。肖邦的玛祖卡旋律清晰,常常为混合大小调,大多是抒情性的。肖邦通过自己的创作,使玛祖卡舞曲成为独立的音乐会演奏的作品。玛祖卡是肖邦创作中最富于民族性格的体裁,其民族色彩鲜明,乡土气息浓厚,是作者受民族音乐的熏陶而写成的浪漫主义音乐的最佳范例。
肖邦早期的作品大多情绪明朗、抒情,充满着幸福、希望和青春的欢乐,写作手法简单,风格华丽幽雅。中晚期的作品因受到波兰民族独立斗争的影响,其风格逐渐转到了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呐喊的悲壮、忧愁和愤怒,开始出现了戏剧性和悲剧性的因素,也开始出现英雄主义的音乐形象和爱国主义的个人情感,写作手法逐渐变得丰富多彩、精致细腻、自由灵活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肖邦的旋律吸收了声乐因素,使器乐作品声乐化,旋律形式具有声乐性与器乐性相互交融的特点,歌唱性是肖邦钢琴音乐的总的风格特征。尽管在他的玛祖卡、波罗奈兹舞曲和叙事曲等一些作品中,也表现出戏剧性、史诗性和英雄性的宏伟雄壮,但音乐在根本上却始终保持着歌唱性的特点。同时,在歌唱性的基础上又具有华彩性、装饰性和变奏性的风格。
肖邦的音乐是从波兰民族的土壤中生长的,他吸收应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经过创造性的改造而形成了他独有的音乐语汇。在他的玛祖卡舞曲、波罗奈兹舞曲以及夜曲等作品中,不仅具有典型而丰富的波兰民族风格,同时,也再现和反映了波兰民族的精神。他把民族的音乐与欧洲音乐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可称之为波兰民族的并具有世界性的音乐。
肖邦的音乐以主调和声为主,同时贯穿复调的技法。他的和声具有古典音乐的严整性和根据性。他常常使用中古调式、交替调式和大胆的突然转调来变换和声,他喜欢用三度并置的调性对比,并将半音阶和声及其伴随的不协和性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领域。他在传统和声的范围内也探索运用了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他的和声的逻辑性是以声部的流畅进行为依据的,其声部进行灵活自由、幅度宽广、低音浓厚、纤细单纯。他的音乐织体大多为旋律加和声音型的伴奏,其伴奏音型丰富多样。
肖邦在他的圆舞曲、玛祖卡和波罗奈兹舞曲中,突出特定的节奏;在幻想曲、谐谑曲和叙事曲中,又使节奏灵活多变。但从总体来看,肖邦的音乐个人随意性较大,有一定的即兴因素,其节奏比较自由,具有高度的伸缩性,这也正是肖邦对于“自由速度”的大胆探索。
肖邦的音乐是诗意性的,尤其是那些小型作品,如:前奏曲、练习曲、即兴曲和夜曲等,音乐总是表现得优雅如歌,诗意连绵。一些大型作品也同样具有浓郁的诗意。肖邦通过诗意性的音乐来倾诉自己的内心情感,所以,他的音乐具有极大地抒情性。
肖邦是一位以钢琴音乐来抒发爱国情怀的音乐家,“肖邦的音乐是与表现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神圣主题密切相连的,他对祖国深刻而强烈的热爱,贯穿了他音乐创作的总过程,决定了他音乐创作的总方向。”
自我体会
如果肖邦只是一名音乐家,那么像我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予他太多的关注,但是在他身上,却有一种精神深深打动着我,吸引着我。我想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深刻的拥有这种精神并一生不放弃。
欣赏肖邦,更因为他那炙热的爱国情怀。他把这炽烈燃烧着的感情凝结在音符里,他把全部的悲愤之情倾泻在钢琴上,肖邦的钢琴曲《C小调练习曲》曲悲愤、激昂,曲调忽而上升,忽而急剧地下降,发出猛烈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奔腾。充满了刚毅、坚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人们通常又把这首钢琴曲称作《革命练习曲》。正是这首曲子,让我深深地迷恋上了肖邦。在这首乐曲里,肖邦把自己的悲愤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波兰民族在华沙起义失败后顽强不屈的意志。由于肖邦的音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出波兰人民热爱自由、渴望民族解放的强烈愿望。《C小调练习曲》使我们感受到肖邦悲愤的情感,严正的抗议,有力的号召和波兰人民前仆后继的奋勇精神,以及他对起义必将成功的必胜信念。在那个局势紧张的时刻,肖邦的父亲建议肖邦暂时先留在国外,最终,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了法国巴黎。肖邦到达巴黎的时候,法国正处于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时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金钱统治着社会的一切。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黎,尽管在文化艺术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成为全欧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邦在巴黎时所说的:“这里有最辉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污,有最伟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恶;每一个行动和言语都和花柳有关,喊声、叫嚣、隆隆声和污秽多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使你在这个天堂里成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谁也不过问一个人是怎样生活的......。”为了在巴黎站稳脚跟,肖邦和上层社会的人士交往。环境决定了他"非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不可。1833年初,肖邦在给多·泽瓦诺夫斯基的信中写道:“我已经进入最上层的社会,与大使、公爵、部长交往,......因为据说高尚的趣味是从这里出发的,假如有人在英国或奥地利大使馆听过你,你马上就有更大的才能了;假使沃德蒙公爵夫人庇沪你,你马上就弹奏得更好。”由此可见,肖邦在巴黎尽管打开了局面、获得了成功,但他是不满意的。上层社会的奢华和虚假,无法安慰一位满怀亡国之 恨的流亡者那痛苦的心灵。1832年底,他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的优美艺术部长:“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已将近一年的波兰人——这是我向阁下作自我介绍所能使用的全部头衔——恭顺地向您请求把音乐学院大厅供他一月二十日举行音乐会用......”。这封信清楚地表明了肖邦在巴黎的身分和他的心情。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肖邦就是抱着这样的悲愤之情,与生活了20年的祖国别离。在巴黎,他开始以演奏、教学和作曲为生。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他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的晚年生活非常孤寂,他痛苦地称自己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根据肖邦的遗愿,他被葬于巴黎市内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下葬时演奏了奏鸣曲Op.35中的葬礼进行曲。虽然肖邦被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但他要求将他的心脏装在瓮里并移到华沙,封在圣十字教堂的柱子里。柱子上刻有圣经马太福音六章二十一节:“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肖邦墓碑前,总是吸引着许多参访者,即使是在死寂的冬天里,依然鲜花不断。后来肖邦在波兰的好友将故乡的一罐泥土带到巴黎,洒在肖邦的墓上,使肖邦能够安葬在波兰的土地下。2010年是肖邦诞辰两百周年,波兰政府将那年命名为肖邦年,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这位半生颠沛流离、客居他乡、然而又将一片赤诚之心献给祖国的波兰之子。
结论
肖邦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的创作涉及钢琴音乐的各种题材,作品或委婉抒情,或热情奔放,或华丽轻盈,或感伤忧郁,品位高雅,无不具有无穷的魅力。这里仅仅只是从肖邦钢琴音乐中的一种题材形式作了一组粗略的诊释,这在肖邦音乐造诣的海洋中是远远不够的。肖邦作品所展示出的深刻内涵,独特风格,卓越的想象力和完美精湛的技巧,以及在表现形式上所做的开拓性探索,对后世界音乐产生着长久的影响,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音乐艺术鉴赏论文
论文:
音乐艺术鉴赏
姓名:
学号:
学院:
音乐艺术鉴赏
摘 要:音乐是美好的,欣赏者可从中品尝到音乐家的内心与生活。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前言: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由情而发,学习欣赏音乐就是学习欣赏美。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提升。
一、音乐之美
音乐之美,美在它的律,美在它的情。音乐是美好的,它凝聚了音乐家的精神与灵魂,欣赏者可从中品尝到音乐家的内心与生活。此时,你是否看到了《生命交响曲》的音符在跳动,就像一群美丽的舞者在用她们灵动的身躯伴着旋律飘舞。你是否听到了远方飘来《小夜曲》在对你窃窃私语。听到《梁祝》时,你是否看到两只不离不弃的小蝴蝶在你身边盘绕而舞。而《胡笳十八拍》里头我们能感受到蔡文姬对两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像这样美妙的乐曲数不胜数,音乐家的情感染了我们,让我们赏后久有余香。音乐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盘绕,帮我们解闷消遣。正由于人类需要音乐,因此涌现了大量的音乐家,他们为我们创造出许多美好的乐曲,供人们欣赏。其中有激情澎湃的,也有深情款款的……,它们都是让人快乐的。正如莫扎特指出的“音乐使人快乐”,人们也可以从愉快中获得陶冶。
中外许多著名的学者,在平时大多都是音乐爱好者,或是兼有音乐家的才华,在音乐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他们在科学上、学术上的成就,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作用。如天王星发现者是美国威廉·赫歇尔,他常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如法国思想家卢梭,还编写了符号谱及音乐辞典,他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更如爱因斯坦还是小提琴演奏家,巴尔扎克、高尔基他们都是音乐爱好者。
二、音乐的魅力
有一种声音能穿越万里,那就是音乐蕴藏的魅力;有一种悄无声息的震撼,那就是音乐赋予的魅力;有一种无端的共鸣,那就是音乐给予的魅力。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倾倒和沉醉。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劳动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另如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劳动,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如采茶、放牧、摇船、插秧等等,虽节奏并不一定与劳动动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调节,就会使人感到轻松和减少寂寞感,枯燥感。
音乐的发展使它越来越离不开乐器的发展,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对乐器的全面的了解。在音乐这个庞大的家族里,乐器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张显着包罗万象的王者风范。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接着的埙的发展以及管、萧、笙的发展,让古典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击奏乐器也极为常见,如罄、鼓。总之,时代的发展,乐器也是 一个最好的见证者。中国如此,西方更是如是。竖琴、钢琴、提琴、萨克斯、号、吉他等等,以其浪漫的声音张显着西方浪漫音乐风格。无论是埙、琴、古筝或是萧,它们所表现的是独特的中国古典文化,东方的神秘,像一个个全身散发着佳人内蕴的羞涩沉默的含羞带涩的美人。它们所给的是知己间的默契。而西方的钢琴、提琴等所散发出来的是无限的浪漫和遐想,听着那些流淌出来的声音仿佛是银色月光下的窃窃私语的情人。它们所带来的是法国葡萄酒的醇香,梧桐树的静谧,荷兰郁金香的雅致,丹麦人鱼的期望。
三、音乐鉴赏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显得尤为重要,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才能对音乐作品作出正确的判断。音乐的丰富多彩来源于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生活,而多彩的生活又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反映出来,形成了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音乐鉴赏的经历与生活阅历一样,积累得越多,信息储存量就越大,想像力也就越丰富,对音乐作品就比较容易理解;反之,对音乐鉴赏经历和生活阅历贫乏、信息量储存相对较少的人来说,音乐鉴赏时就可能缺乏想象,甚至无从着手。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决定了音乐鉴赏必须依靠有关的音响资料才能得以完成,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条件。基于这一条件,人们才能对审美对象,即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活动。
音乐的本身就在于人对它的创作,它是一个客体,之所以蕴涵着独特的情感是因为人们赋予它自己的情素,伤感、快乐,一切的一切,通过人的主观的发泄并表现才有了音乐的精神灵魂所在。所以就产生了许多的著名音乐家和其创作的作品。中国的俞伯牙,西方的莫扎特,肖邦、德沃夏克、许茨等等。俞伯牙的《高山流水》是知己间的交流,师旷的《阳春白雪》,华彦钧的《二泉印月》、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等等,这些著名的作曲家和这些著名的作品无不时时刻刻向世界展示着他们的风采。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也要从这些方面培养,它们对于我们审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位的提升都有帮助。我们不仅从中认识到文化的丰富,也无形中使感情受启发,可算是一种人文关怀了。音乐鉴赏能力的最终要从这些作品中得到提高。
四、我爱音乐
音乐是所有感知动物的共同语言。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态和需求,也是各种动物最含蓄最容易的方式。音乐是一种艺术,一种极其高雅,能带给人听觉美妙享受的艺术,而且音乐也是其创作人心理的一种宣泄。时至今日,音乐也分为不少派流。我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欣赏高雅的音乐而改变什么,在我的印象中那些用乐器演奏的乐曲也只有在音乐厅里演奏时才能展现它们的魅力,而摇滚音乐作为一种外来的音乐的派流,我觉得它更适合于那些追求潮流,喜欢刺激的青年人身上,而校园民谣是针对一个时代或者是一个固定的区域,校园民谣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给人们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记。我不知道在我的思维方式里我是怎样定义音乐的,也许喜欢音乐就和喜欢人一样,都是感情在一瞬间的爆发,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头脑里存有怀古的情感,不管是对音乐还是对待生活,偏爱那些古典而又有些怀旧的音乐,就像《涛声依旧》,《如果再回到从前》,《一生爱你千百回》,《祝你一路顺风》等等。在听这些歌曲的时候心中总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就好象是自己心中的情感与音乐达到了共鸣,这些歌曲所渲染的氛围有时候就好象在写我感情一样。一个人的时候,我总喜欢将MP4的外音调到最大的声音,走一路就洒下一路歌声,我没有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我听音乐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有我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享受那一刻的心情。
我非常喜欢音乐,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经历成功与欣喜,也可能经历挫败与伤感,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些经历都将累积成你的深邃;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相逢良师与伙伴,也可能遇到同行与对手,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场相逢都将汇集成你的睿智;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遭遇困窘与无奈,也可能心中叹息后跌倒,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种历炼都将构筑起你的高度;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面对赞赏与钦佩,也可能面对质疑与诘问,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番面对都将充盈成你的豪气。
第五篇:中外音乐鉴赏体会
音乐鉴赏体会
一个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即将结束,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音乐总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曲调激昂的时候令人兴奋,低落的时候令人忧伤。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
老师常常在课堂中对乐曲进行解说,对我的乐理知识进行一次次的补充,幽默诙谐的语气常常使我发笑,通过音乐鉴赏课,我丰富了音乐理论的知识,提升了自身对于音乐艺术的品味。我认识到,只有真的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的从心里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感受。一首欢快的音乐,它的旋律,欢快跳跃,所带给你的感觉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然而一首悲伤的歌曲,只要听到它的旋律,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压抑,从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悲的情感,只有理解,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整个学期学习下来,对我印象最深的音乐是《黄河大合唱》。老师在课堂上完整地播放了《黄河大合唱》供给我们鉴赏。黄河大合唱分为八个乐章,分别是: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其中《保卫黄河》最令我感到热血沸腾,首先,是我本身就会演唱这首歌;其次,第七乐章,完美表现了在抗日战争中中华人民作战的英勇无畏,令人仿佛身临半个世纪之前。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中外音乐鉴赏》,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受用颇多。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