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感于情境教学 孙丽茹14年3月(修改)
有感于情境教学
孙丽茹
案例背景:
英语教学倡导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来习得语言、运用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运用情境来进行教学。情境教学可以结合多媒体、利用语言描述、动作展示表演等来创设、展现、引入、体会情境,但往往这一系列的情境运用让我们感到有些不那么的顺畅,如何更好的进行情境教学呢?针对此问题我们组以集体备课为契机,着力来研究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创设情境展开教学主线,围绕情境主线来进行引入、学习、操练、延伸,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求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案例描述:
本次我们英语组进行的集体备课的主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力求一次性教学成功,而我们组在此主题的基础上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让情境教学更好的展现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上。经过了认真的研究讨论我们组紧紧围绕所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设计了初步的教学设计。为了能够验证我们的设想,在集体备课展示课前我们在六年三班进行了第一次教学实践。本节课伊始,利用歌谣来进行了课前热身,然后利用图片来引出主题,紧接着利用学生的英语测试来学习happy和sad一对词,然后利用图片来引出其他的单词,紧接着进行了相关的练习。可以说这堂课还是比较流畅的,但总是感到这节课的情境设计虽然我们选择了贴近我们实际学校生活的内容,但我觉得本次的情
境创设有些零散,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贯穿在一条主线上,如果能够以一个人干不同事情的感受为主线,这样整节课就会显得比较完整。
经过一番讨论和修改,我们把主线设置为张鹏的一天学校生活,首先同样进行课前的热身,然后以语言描述来引出我们的朋友张鹏的一天学校生活,张鹏是一个好学生每次的小测试都100分,因此他很开心,引出happy并进行教学。然后出示图片他这次没有达到满意的分数,他非常的sad,他不单单sad还angry,然后利用声音和图片来引出其他的单词。在进行练习的时候,以张鹏闯几关来进行,最后又以张鹏的口吻来完成task time.经过这样的修整我感到本堂课更加的流畅完整,而且以一人多事来完成这样感到更加整体,情境贯穿始末效果更加有效。
案例分析:
在本次的集体备课展示课中,我们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基本完成,整堂课我们采取了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进行教学,事例就在学生身边,学生对于本节课抽象的情绪化单词能很好的理解,而且兴趣浓厚,整堂课情境教学还是成功的。
我们常常会听到情境教学的字眼,我们也在不断的探索情境教学最佳的方式,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很多的老师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完全的牵强来进行着教学,整堂课看似非常的热闹,但很多的情境创设、运用、展示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很多的时候,情境创设只是浮于形式,为了让课堂看起来更热闹,貌似更活跃而进行的无效设计。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我们要搞清楚情境教学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
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一定要真正的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情境创设要符合实际,要真的有实效。我们知道情境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图片、活动、多媒体、故事、游戏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进行情境创设的素材,但我们一定要牢记,我们的情境教学一定要实际,不能牵强,要真正的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第二篇:有感于情境教学
以“情”动人,感受情景教学之美
方兴小学孟芬
三月的春光洒在南通这座美丽的小城,也洒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我满怀着景仰和期待的心情走进通师二小。通师二小是一所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名校,学校以李吉林老师开创的情境教育为特色,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书香文化。此时恰逢学校举办母语文化节庆祝活动。
上午,我们观摩了学校的升旗仪式,整个仪式庄重而整齐有序。仪式结束后,我们来到了童话楼,走进童话楼,楼梯旁的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作品,或手工创意,或涂鸦作品,或学生习作,错落有致,充满童趣,两边配以电影胶卷的饰边,着实有一种童话般的感觉,真可谓是“童话楼”。
聆听副校长施建平先生对情境教育的解读。他指出情境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指向孩子的一生、主张把孩子培养成立体的而非平面的人。在他讲述的教育故事里,无论是他引导的学生“赤脚走四方”、还是大主题活动——南瓜节,无论是“左手节”、还是“勇闯芦苇荡”,都让人无不感到情境教育一直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体验,注重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他们在为孩子的童年留下一段若干年后能拾得起的记忆。
用心做教育,执着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同时又有着博大的教育情怀的李吉林老师让人感动。近耄耋之年的李老师精神矍铄,平易近人。讲座中,李老师朴实的语言,透着她对教育的热爱。她鼓励老师们不要把课题看得神秘,呼吁老师们应该有一颗赤诚之心,呼吁老师
们要保持孩子的灵性。李老师说:“儿童是至高无上的”。李老师还说:“顺其天性而育之”。
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注重孩子情感的培养,即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特别关注儿童的灵性培养,即创造性的培养。她提出:爱儿童所爱。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她为了学生写出佳作《我是一棵蒲公英》,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蒲公英的美;她为了让学生写一篇有哲理的文章,增加他们的生活体验,不惜踩着单车到处寻找,最终找到奶牛;她为了让学生写出日出的美,半夜三更独自起床到桥头选择观日出最佳位置,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体验日出的全过程。(但后来考虑到自己所带孩子为一年级孩子,年龄太小,故放弃。)
而这一个个小故事无不凝聚着一位教育人对孩子的爱。这些教育行为只有爱才可以承载。正如李老师所言:“教师对孩子应该有无与伦比的爱”。
感受百年名校,感悟情境教育,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作为经开教育人,我应该更加努力寻找自己的路标,一路向前„„(孟芬)
第三篇:郭丽茹剪羊毛教学设计与反思
《剪羊毛》教学设计
兖州东御桥小学
郭丽茹 【教材分析】
《剪羊毛》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澳大利亚广为流传的民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皮袄”来形容了工人们剪下来的羊毛,富于想像,很有童趣;歌曲为2/4拍子、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1乐句中前三句乐段的节奏基本一致,附点八分音符贯穿其中,句末都以“X.X ︳X 0”这一节奏收尾,第四乐句从高音“2”的附点节奏开始,连续级进下行到下方八度主音“1”,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和自豪的心情;第二乐段前两句的音调高昂,旋律起伏大,节奏明快,与前段行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重复了第一乐段的三四两句,表现了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2.知识目标:熟悉并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
3.情感态度目标:在学唱歌曲过程中体验牧民们劳动的快乐与意义。【教学重点】
1.以愉快而有趣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2.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看看它们是谁呢?哦,原来是喜羊羊跟他的朋友们。师问:他们要准备过什么节日?学生答:剪羊毛节喜羊羊说啊,小朋友们,春天了,我想换一身新衣裳,谁来替我剪羊毛啊!那你们先来模仿下剪羊毛的动作吧!
师:小朋友们,剪羊毛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啊? 生:卡擦卡擦卡擦卡擦
师:哦,老师觉得这太普通了,老师要考考大家,你能把他变成音乐的剪刀,有节奏的来剪羊毛吗?(出示节奏)老师这个节奏当中啊,出现了一个附点节奏。我们跟着来试一试吧!师:哦,你们都剪得这么棒,老师也想试一试:
X X.X | X X.X | X X.X | X 0 || 小 剪子
咔 咔嚓
来 剪羊 毛
师:小朋友们剪的真棒,附点节奏啊,能使节奏变得更跳跃,更活泼。小羊说啊,谢谢大家。它想带我们去它美丽的家乡看一看,你们知道它的家乡在哪里吗?(播放伴奏,放幻灯片)小羊的家乡啊,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各地都有为牧民举办的类似庙会的节日,一般在春天举行。最吸引人的是“剪羊毛比赛”。全澳大利亚,大约有15000多名剪羊毛工人,他们啊剪一只羊的时间都不用三分钟呢!你们听
工人们一边剪羊毛一边唱起了歌。XX XX | XX XX |
XX XX | XX XX |
X XX | X 0 |
X XX | X 0 |
音乐响起来 我们一起来剪羊毛吧
(三)新课教学,体验情感: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愉快活泼的
你们想跟剪羊毛的工人一起来剪羊毛吗?(边听边律动)加入剪羊毛的动作
2、学习歌曲
小朋友们,你们剪羊毛开心吗?开心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拍手 那我们每听完一句一起拍一下手 怎么样?
3、看同学们拍的这么开心,老师也想表现一下这么愉快的劳动场景,我来唱你们来为我伴奏。
今天啊,老师要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首先请大家跟老师一起用(lu)轻轻的来哼唱。小朋友第一次哼唱中你觉得哪里比较难唱啊?生:有附点的地方。
师:有附点的地方,我们把它唱的长一点!
师:还有哪里呢?洁白的羊毛这里的音很高。遇到高音的时候小朋友千万不 能大叫,因为越叫啊,音越唱不上去,而是要轻声唱,把眉毛抬起来,感觉啊像往瓶子里面吹气一样。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跟琴唱难点句。
师:你们把难点都解决了,我们再一起跟琴唱一遍吧!
3、有节奏的念第一段歌词。
小朋友们,你们真能干。那老师想请你们有节奏的念一遍歌词好不好。老师刚才听到有小朋友这句念错了,这是我们再剪羊毛,剪羊毛!它念成。你们看啊,羊字上面对着几个音啊?两个。对,羊字占了两个音而且上面还有个圆滑线,我们应该念的连贯点,听老师念一遍。再一起来!
4、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剪羊毛的时候有什么话要对小羊说呀?(预设)生:小羊,你的毛真长,我要给你剪一剪。小羊,你的毛真洁白,是草吃出来的吗? 小羊,你的家乡真美啊,我也想去。
小羊,你别发抖,别害怕,我会剪得轻一点的。
师:哦,小羊你可能害怕了,我们都是很熟练的剪羊毛工人,我们要对小羊说,你别发抖,别害怕。我们不会伤害到你的。
5、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你们要对小羊说的都出现在了第二段,我们一起来有节奏的念一下吧!真棒,我们来唱一遍吧!
6、完整演唱歌曲
师:好,我们把第一段跟第二段连起来完整的唱一次好吗?这个洁白的羊毛像丝绵这里,我看刚才好多小朋友在摸小羊了,这里我们应该唱得怎么样啊?柔和点,温柔一点。然后我们对小羊说你别害怕也是用一种很温柔的声音说的是不是?好像有同学把锋利的剪子卡擦响,唱成滑音了,注意唱的短一点,顿挫一点。
7、跟音乐唱全曲加律动。
(四)小朋友们唱的真棒,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们把羊毛剪了之后啊都去了哪里呢?(预设)
生:做成了毛线。做成了毛毯。做成了毛绒玩具。做成了羊毛衫。师:哇,原来,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啊,能够创造出那么多有价值的东西,那么,人类的智慧啊可真是伟大。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动一动脑筋,我们刚才的歌已经唱得很好听了,能不能通过一些方法,加入一些声音,使我们的歌生更生动呢。
生:在休止符的地方,像绵羊叫一声。师:那我们来合作一下吧,加上动作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歌曲《剪羊毛》,充分感受了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老师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最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宋祖英悉尼歌剧院演唱《剪羊毛》出教室吧!
【设计意图】
本课的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歌唱实践为主体,注重孩子们对音乐切身体验,引领学生领略澳大利亚的美丽风光,感受澳大利亚民歌的音乐风格,感受劳
动的喜悦。通过以下环节设计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首先是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在歌曲伴奏和老师铃鼓的引领下,孩子们踩着整齐而有节奏的步伐走进教室,给孩子们一个音乐欢快,节奏稳定的初步体验;然后的发声练习,通过旋律的模唱,没有附点和有附点的情绪对比,引领孩子们从感性到理性的体验音乐,感受附点可以使音乐变的更加的欢快的魔力,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在这里我也做了一些歌唱方法的指导,培养孩子们正确的歌唱习惯,学会高位置歌唱;接下来,根据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学生的恒速训练,感受歌曲的节奏美,通过音乐的变化,引导学生在恒速的基础上用不同的、简单的体态律动表现歌曲;接下来的歌曲教学中,通过多次有效的聆听和演唱,通过为歌曲加入伴奏,借助图型谱“蝴蝶”和教师的有效范唱等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感受劳动带给人们的那种欢快、愉悦的心情,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
《剪羊毛》教学反思
兖州东御桥小学
郭丽茹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教材,但这堂课我用的是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进行教学。刚开始我还有点担心,会不会跟不上进度,但整堂课完整的下来,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这堂课。
1、音乐课堂中我们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歌唱习惯的培养和声音的表现。这堂课下来,我觉得我的整个状态是有点紧张的,一直在脑海当中出现的是教案,接下去是什么环节,要说什么话,从而忽略了关注学生在你设计的这个环节中的状态。就拿学生的声音来说,刚开始的发声练习,通过我的指导,用LU模唱的时候,学生的声音有了明显的改变,非常的通透。但是一到让孩子们加入歌词和老师问好的时候,声音的位置就掉下来了,而我因为要赶教案的进度而没有去关注,如果这里能够再指导一下,告诉孩子们唱歌词也要找从头顶拉出来的感觉,在唱一遍,巩固一下,那么孩子们的声音会有很大的突破,不至于到最后孩子们的歌唱会显得那么的苍白。
2、巧妙的利用钢琴伴奏。歌唱教学中,钢琴伴奏起到了引领、较正和烘托气氛的作用。我在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和为歌曲分段的环节,如果能够好好的设计歌曲的伴奏,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表现两种不同的情绪,那么就能引导孩子们够清晰的听辨出歌曲的结构和情绪了。
3、慎用图型谱。什么是图形谱?就是一种新的音乐记录符号体系,是用图形(线条、颜色、形状、符号等)试图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高低、长短等要素的可视觉形式。在学习歌曲第二部分的旋律的时候,我根据歌曲的节奏、旋律走向设计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图型谱,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且能够一边画图型谱一边准确的唱出第二部分歌曲,并对歌曲的情感处理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课后刘老师就我的这只蝴蝶跟再场的听课老师进行了探讨。刘老师首先肯定
了我的设计意图,在听课的过程中,她觉得这只蝴蝶是一个亮点,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但是回过头来回味一下,这只蝴蝶虽然为孩子们学唱歌曲起了辅助作用,但却破坏了歌曲的流畅性和音乐性。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要慎用图型谱,巧用图型谱。
《剪羊毛》教学设计
兖州东御桥小学
郭丽茹
《剪羊毛》教学反思
兖州东御桥小学
郭丽茹
第四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曹丽茹
人教版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 曹丽茹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专题】
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指导书写“瑰”;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读准、读通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民族自豪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文物的
人教版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珍贵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能表达自己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有什么感受。
2、学习通过联系课文和所搜集的资料,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和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软件、圆明园的图片及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配图解读。展示课件,圆明园的图片,以及雨果评价圆明园的语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请想象一下,有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种月宫般的建筑物,这就是圆明园。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铜,用瓷器,用雪松做房梁,上上下下铺满宝石,披上绫罗绸缎,一座座花园,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请你幻想这种如仙境一般的地方,而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这就是这座园林。)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座园林,板书:圆明园。
3、请同学们运用搜集过的资料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圆明园。学生汇报。(同学们真会学习,能将所搜集到的资料加以运用整理成自己的发言)
4、可是,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结晶的万园之园却在1860年被 了。学生补白,教师板书:毁灭
5、你能说说这个毁灭是什么意思吗?
6、谈话引导,理解“毁灭”一词。(情景预设:没有、消失、破坏……)毁灭:极端性破坏、彻底破坏、消灭殆尽、荡然无存、一点不剩,这就是毁灭。
7、这座圆明园被毁灭了,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汇报
8、小结:圆明园已经彻彻底底地毁灭了,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再目睹它那如仙境般的原貌了。那么它的原来是怎样的呢?圆明园到底被毁掉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人教版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2、检测生字,指导书写“瑰宝”的“瑰”字,“瑰”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漏掉“厶”,教师板书“瑰”字。
3、圆明园的毁灭时怎样的损失?课件展示第一自然段,请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谈谈你对不可估量的理解。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引出板书。
5、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体现在哪几方面?请同学们边读边做批注。
6、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板书
结构布局 众星拱月
价值 建筑艺术 风景名胜 幻想境界
不可估量 收藏文物 最大
损失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我们通过浏览课文掌握了课文给我们介绍圆明园这几方面的价值,那么谁能结合你所搜集的资料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对哪一方面最感兴趣。
2、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习课文2-4自然段。
(一)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1、学生汇报课文所介绍的圆明园的结构是怎么样的,请汇报的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理解“举世闻名”一词。谁能举例,你还了解哪些举世闻名的建筑或者人物,用举世闻名这个词语说一说。
3、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谁来读一读?指名再读文段。
4、出示圆明园的平面图,全班读这个文段。图上只给大家展示了圆明园的三个大园的位置,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为它画出小园的位置吗?
5、小组合作一起来动手将圆明园的结构画一画,等一下请同学汇报一下他这样画的理由。
6、学生汇报。引出“众星拱月”“环绕”结合结构图进行理解。全班读文段。
(二)圆明园的建筑艺术
1、学生汇报课文所介绍的圆明园的建筑艺术。
2、难怪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里面囊括了那么多的精妙建筑。难怪作者说:漫步
人教版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园内,………(学生接读)
3、圆明园不但包括了天南海北的风光、还有中外风景名胜,连幻想的境界里的景色都呈现了出来。教师板书:风景名胜、幻想境界
4、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5、谁来汇报一下,圆明园给我们展现了哪些天南海北的建筑艺术呢?
6、汇报“金碧辉煌”一句。这里哪些词语最能显示出圆明园的建筑之美,请你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的感受,教师示范:我从资料中知道圆明园的宫殿用琉璃当瓦,用金粉漆墙。当我读到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宏伟的宫殿在太阳的照射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异常华丽。引出“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进行理解。
7、老师也进行了资料搜集,请大家看看这些美丽的园林景致。出示:海宁安澜园、苏州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图、雷峰夕照等图。
8、请同学们来谈谈你看过这些图片的感受。学生汇报。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
9、除了各地风景名胜,圆明园连幻想中的景色都展现了出来。展示课件,出示《蓬莱瑶台》《桃花源记》的片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说说你的感受。
10、这些文人墨客的如诗般的情怀,如画般的意境竟然能在现实中出现,真是鬼斧神工,巧夺天工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
11、那么多精妙的建筑都集中在一座圆明园中,难怪说。引导有感情朗读“漫步园内”一句。
12、让我们再一次领略那无尽的风光,教师导读第三自然段。展示课件,将“有……也有……”关联词加重点。
13、你能不能利用这些关联词和板书尝试背诵一下这个段落?小组互相提示背诵——指名背诵
(三)圆明园的历史文物
1、学生汇报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2、出示数字材料补充资料,丰富情感体会。看到这些资料,你想说什么?足以见得这些历史文物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还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3、先秦时代到清朝大概有多少年?2000多年。这得有多少历史文物、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啊!时间的积淀,就是文化的积淀啊!难怪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而且还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啊!
4、让我们带着这种民族自豪感,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人教版第九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四)朗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请你用课文的一句话来表达圆明园给你的印象。(圆明园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学习
1、这座美轮美奂、如仙境一般的圆明园,却在1860年10月6日被彻彻底底地毁灭,从此荡然无存了。
2、到底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呢?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走进圆明园的那场世纪浩劫,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3、为此同学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关于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和毁灭过程的相关资料,或者通过观看老师提供的网络视频进行了解。请同学们了解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学习成果。
四、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圆明园毁灭过程、情况的资料,归纳自己的感受
2、用关联词提示法,尝试背诵第四自然段。
3、观看网络视频,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历程。
第五篇:城关小学 孙丽莎 《秋思》教学设计
《秋思》教学设计
平乡镇城关小学
孙丽莎
教材分析: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是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中唐诗人张籍所写的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写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学情分析:
《秋思》是人教实验版第九册第六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这三首诗都是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诗歌。通过前一首诗《泊船瓜洲》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理解诗句意思,体味诗中感情的方法,因此在进行这首诗的学习时,教学设计的思想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依自己的阅读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想象诗境,体味诗情之上。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会背诵、默写《秋思》。
2、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领会《秋思》叙事抒情的特点,体会本诗平淡、本色的语言中包含的艰辛的构思过程和复杂的情感。过程与方法
1、课堂通过读写互动、说写结合来领会诗情、想象意境、品味诗句、丰富和积累语言。
2、通过课后练笔中巩固知识,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体会感悟作者乡情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2、在品味诗歌写作特点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美妙,进一步培养学生喜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故乡的云》,并出示相关歌词。(课件展示)
2、学生自由读歌词,然后指名读。
3、“风”曾勾起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思乡之情,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同样的,这“秋风”更是抚动了唐代诗人张籍的心,让他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秋思》(板书:秋思)
4、齐读课题并理解课题
二、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生字、多音字。
2、指名读,并评价指导
3、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内容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体悟“见”之深意
⑴师:众所周知,秋风可触,并不可见,但秋风所带来的秋景处处可见。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又或许这是一个黄昏,诗人伫立在瑟瑟秋风中,他看到江边的花儿都凋谢了;他还看到了……
⑵学生想象交流(预设:树上的叶子变黄,从树上一片片地飘落下来;金黄的树叶铺满大地;小草被秋风吹弯了腰……)
⑶师:难怪诗人会发出如此之感慨: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课件展示)学生齐诵读。
⑷师:秋风窗下起,诗人看到了家家的行客都归来了;秋风窗下起,诗人看到在那边有一位老母亲正为自己的儿子披上暖和的衣裳;秋风窗下起,诗人还看到……
⑸学生想象交流(预设:有一位老母亲正站在门口等待儿子归来;一位父亲正和孩子快乐的玩耍……)
⑹师:多么温馨的场景啊!可是身在洛阳的张籍,此时只有冷冷的秋风相伴,这真是——洛阳城里见秋风。(生齐诵读)
⑺引导反复诵读。风,似乎还在他的身边轻轻的呼唤:归来吧,归来吧!
2、想象“意”之万重
⑴师:诗人久居在外,有家难归啊!在那个通讯落后的年代,只能作家书以表思念,可是就在他执笔之时,却又迟迟难以下笔,这是为什么呢?那是“欲做家书意万重”。“意”乃心中之音,那此时诗人的心中之“意”是什么呢?透过资料,我们走进张籍的心。(课件出示,并播放背景音乐)
⑵师:离家十年归未得,十年见没有见过年迈的老父母,无依的妻子,可爱的孩子……,此时张籍的心中满腹的愁绪,不知如何表达,这正是——欲做家书意万重(学生齐诵读)
⑶师:昏暗的灯光下,纸铺开了,在那行人的阵阵催促声中,在秋风瑟瑟的落叶声中,张籍,请你们拿起笔,把想对家人说的话快快写下来。(背景音乐起)
⑷学生写“信”,然后指名学生读“信”,师评价
3、品味”开“之深情
⑴师:张籍有没有把你们刚才写的话写进诗里(没有),他写了什么?(课件出示: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⑵引导诵读。你看到了什么?诗人在干什么?(又开封)
⑶一封写好的家书,张籍你为什么封了又拆,拆了又封呢?生回答(预设:因为怕信写得太匆忙,写得不好……)
⑷一封写好的家书,封了又拆,拆了又封。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重复又重复。把你想到的和看到的都融入到你们的朗读中去吧!学生诵读
4、诵读提炼,体会”奇崛“
⑴师:相信此时,你们对这首诗有了新认识,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读整首诗吧!⑵学生诵读,然后指名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导评价
⑶师:《秋思》不仅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他还打动了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张籍的秋思是看似平常,最奇崛“”平常“在哪里?”奇崛“在哪里? ⑷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又开封“的独特 ⑸再次诵读整首诗
⑹师:家书寄出去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正如孟郊的《归信吟》中所写:书去魂亦去,兀然一身空。一封小小的家书,又怎能承载得了张籍那浓浓的思乡情呢!再读《秋思》
⑺”书去魂亦去,兀然一身空。”陪伴作者的也许还只是那冷冷的秋风,那风似乎还在轻轻呼唤:归来吧,归来吧!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把古诗《秋思》改写成生动、具体、感人的小故事。
2、背诵、默写诗《秋思》。
3、继续积累“思乡”诗词。
教学反思:
诗歌是讲求意境的,而古诗更有语言高度精炼概括的特点,思维跳跃,因此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境,通过设身处地想象来体味诗人的情感。如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不可见的,那么作者见到的是什么?引导想象诗外之境,从而感悟到正是萧瑟的秋景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本课的教学基本按照教学设计进行,结构比较完整,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但是课堂气氛仍然不够活跃,没有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教者说得过多,学生说得不够,在启发引导上花了较多的时间。由此,在本班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仍然要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多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