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22:4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的调查与思考

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的调查与思考

一、全县经济发展现状。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全县实现gdp53.32亿元,增长12.39,人均gdp为5521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4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

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0.28亿元,增长10.9。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亿元,增长35,完成财政总收入20018万元,增长20.4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6:31.1:36.3。综合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总收入等几项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我县在全市各县区排位均列前茅,但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经济质量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我县产业结构多年来“三分天下”的格局仍然没有打破,工业所占比重较低,骨干企业中水泥建材业和硅锰冶炼业占大多数,市场风险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很不稳定。另外,我县的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较低,在全市排名居后。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我县经济发展总量和财政总收入在全市各县区中虽然位居前列,但跳出永州看xx,与省内先进县相比,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以及人均占有量,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经济指标来看。gdp不到浏阳的一半,是邵东的64;财政总收入是浏阳的1/6,是宁乡和望城的1/3,是邵东、望城的3/5。在产业结构上,省内四个经济强县工业经济对整个经济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我县工业经济无论是总产值还是规模工业产值均远远落后。

——从经济特色来看。农业方面,我县传统农业成分比重大,在推进产业化上,虽有金浩植物油、天龙米业、银利来米业等3家省级龙头加工企业,但其他产业尚无龙头。作为生猪养殖大县,我县至今没有一家肉类加工企业。生姜、香芋、黄花菜、草席、烤烟等传统农产品,由于多年来没有采取得力措施重点培育,最终形不成规模效应。相比之下,作为烟花爆竹之乡的浏阳市,近年来选择烤烟作为农业特色产品,发展烤烟面积13万余亩,去年产烤烟1.35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烤烟生产基地之一。工业方面,我县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区一园、两点两线”的发展格局,机电、冶炼、水泥、玻璃、烟花爆竹作为我县的主导产业正在持续发展,但这些产业在近期内还没有做大做强,对财政的贡献尚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境内企业多半是高能耗、高污染、效益低的“五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县还没有像浏阳烟花爆竹业那样能带动30亿产值的强势产业。旅游业方面,缺乏投入和打捆包装,开发利用工作十分滞后,“旅游活县”的战略目标还没有摆到应有的高度。如浯溪、石洞源等重点景区,多年来面貌依旧,没有发挥应有的潜力和拉动效应。

——从政策落实上看。近几年来,我县致力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在具体落实上还不到位,有令不行、政令“梗阻”的现象比较严重。譬如少数部门领导开会表态信誓旦旦,实际工作中却背道而驰,加之监督机制不完善,致使许多政策写在纸上、停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如我县的政务服务中心,各部门派驻的人员多数是拍不了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企业办事通过服务中心后仍然要到有关部门去拜局长乃至股长、办事员的“码头”。而望城、浏阳、耒阳等县(市)的政务大厅,将主要部门的审批服务项目纳入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组织、一站式服务,部门派出的负责人能当场拍板,大大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人才资源上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完成和受外界优越条件的吸引,我县原有专业技术人员以各种形式大量外流,近7年来,共流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特别是经济类中、高职称人才流失非常严重,而冒尖的后备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我县多年来已没有一人考上北大、清华。耒阳市则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拉动该市经济长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人才环境不断优化,人才资源丰富。据了解,目前该市在中央各部办委局任职的就达70余人,优越的人才资源已成为反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从发展环境上看。在硬环境方面,我县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了全县的投资环境。但与省内外经济发达县相比,我们仍处于落后状态。如当前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用地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白水科技工业园因各方原因,邮政、银行、通讯、餐饮服务等配套不全;祁黎工业小区水电路讯网络建设问题多年来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各企业主反映强烈。在软环境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全县大小企业普遍存在受资金制约的状况,造成相当一部分企业无法扩大再生产和进行技术升级换代。据统计,近几年全县贷款增幅大大低于gdp增长速度。2004年全县贷款比年初增加10459万元,增长4.5,

第二篇:关于农机展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机展会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局长办公会的安排,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先后赴武汉和南京两市对农机展会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通过考察,笔者收集了许多材料,对展会经济进行了多角度思考,外地展会经济的许多先进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市学习和借鉴。

一、基本情况

(一)武汉市展会经济的基本情况

1999年,武汉市政府动议举办首届中国(武汉)农机展览会,当时的办会宗旨就是要让农民从展会经济上直接受惠,这一宗旨一直延续到现在正在筹备的第八届展览会。得益于这一办会宗旨,首届展览会旗开得胜,全国许多知名企业慕名而来,武汉市,湖北省及其周边的农民纷纷赶来参观选购,众多企业的老总第一次亲临参加华中重镇武汉的展览会,他们被渴望购买新型农机具而又热情好客的武汉及湖北农民所感动,同时许多企业为开拓华中市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现场让利销售,许多农民是第一次参加大型展览会,被林林总总的农机新产品所吸引,在价廉物美的机械面前而动心,展会期间现场成交额达1200多万元。由于种种原因,第二届展览会间隔了四年,于2003年秋姗姗来迟,等待已久的农民再一次爆发出对农机的热情,面对四年来我国农机企业的新成果和爱不释手的农机新产品、新机具,他们又一次动心了,加上省农机集团公司一年一度农机产品订货会的加盟,使这一届展览会锦上添花。据统计展览会共接待全国各地及省内农机系统和农机手约1.05万人次,展会交易额约2亿元。其中省农垦局、省监狱局、省农机总公司、武汉及鄂州、襄樊、孝感等市农机推广系统与参展企业(公司)签订农机产品订货合同达26份,协议成交金额1.6亿元;现场销售农机产品约4000万元。由于展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参观农民的增加,2004年,第三届展览会不得不移师到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武汉市首开先河,作出了凡是武汉市的农民现场购机给予现场直补的决定,50万元的购机补贴资金很快补贴完成,让众多农民再一次得到了实惠。这届展会参展人员1.8万人次,其中上海、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农机部门负责人和经销商也闻讯赶来洽谈订货;展会订货及现场成交农机产品再创新高突破2.7亿元,其中现场成交近4000万元,参展农机具1.1万余台套。第五届展览会,市政府决定继续实施对武汉市的农民给予现场购机直补的规定,决定每年投入100万元的惠农资金,这一政策一直实施至今。

(二)南京市农机博览会的基本情况

由农业部特别支持,江苏省政府主办的“2009第五届中国(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于2009年4月9日至4月11日在中国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南京市江东中路300号)。本届展览会由江苏省农机管理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苏省分会、南京市政府承办,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江苏省农机系统有关单位及德国农业协会(DLG)和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本届展览会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权威性最高的国际农机展之一,是推广新型农机具、新技术、新成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开展新型农机选型、试验、鉴定,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重要途径。

中国(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自2001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本届农机展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余家著名农机生产、销售、科研等单位参展,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国际参展知名企业有:洋马、久保田、井关、东洋、大同、纽荷兰、约翰.迪尔、德国克拉斯、法国库恩、奥地利保尔、荷兰欧姆特、以色列耐特菲姆等等。国内参展知名企业有:中国农机院、洛阳一拖、清拖、常州东风、常发、常柴、沃得、英田、福田、徐工凯尔、时风等悉数登场。展会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积累了四届成功办会经验,会聚十年社会影响力,全力打造农机领域技术交流、成果交流、招商引资的平台。二是300多家国内外知名农机企业参展,展示近2000种农机产品,展览面积达2万平方米,其中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韩国、意大利等国的企业参展,外展比例达30%以上。三是德国农业协会(DLG)加盟。DLG全力协助展会海外宣传,扩大世界影响;组织会员、企业参展,展示世界农机最新成果;策划高端农业论坛,奉献最新资讯盛宴。四是农垦集团助力,会聚全省专业买家,激发购买潜能,营造无限商机。

二、两地的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两地均着力打造农机展会品牌。武汉市政府早在2002年就投入120万元用于农民购机补贴,2003年,2004年分别增加到150万元和190万元,到2005年增加到400万元,是全国对农民实施购机补贴政策较早的地方,尤其是从第三届展览会开始市政府实施现场对农民购机直补,开创全国农机展会现场直补之先河。在农机展览会上,武汉市农机推广总站对本市农民、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户直接进行“现场购机现场补贴” 成为展会一大亮点,极大激发了农户购机热情。两地由专业展览公司全方位、全过程办展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是两地着力打造农机信息平台。多次举办全市农机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班,建立起以市级农机信息网站为龙头,带动全市区乡镇农机信息网站,形成了市、区、乡镇及协会组成的四级农机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与互动。武汉农机信息网站是全国农机行业中建站最早的网站之一,每年发布各类农机化信息达20000多条,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地影响和知名度,打造了信息农机和数字农机的品牌,被评为全国农机信息先进单位。

三、收获及启示

一是两地农机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不畏困难,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工作中敢想敢为,卓有建树,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是武汉的展会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即依托专业农机展览公司,做到职能分工清晰,运作卓有成效,农机部门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参与到展会经济之中,一年全力打造一次农机展览会,让各种政策、资源、人气、信息等发挥了很好的舆论作用、政策作用和效率作用。

三是农机化网络平台的构建,对于农机化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必将成为农机化发展的又一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促进我市展会经济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四是运用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与展会经济进一步有机结合,是一定时期内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各方面的支持,关乎农机展会经济工作的成败。

四、我市展会经济应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我市展会经济目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我市也同全国一样,展会经济过小过弱,没有形成品牌。为此,必须做到:一是做好做大展会经济品牌,通过品牌汇聚全国各地的名优农机产品,为潍坊农机企业、经销商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户以及畜牧大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二是学习外地展会经济丰富的办会经验。通过外地的先进经验全方位的学习和借鉴,找到我们办展会经验之不足,锻炼人才和队伍,为展会经济打造品牌,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加大招展招商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农机企业、农机流通组织、全国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农机经销商的交流与合作,为发展潍坊农机化事业开拓广阔而又美好的前景。四学习武汉、南京农机展会运作模式和运作方法,从购机补贴资金中拿出专用资金,对潍坊辖区内的农民在展会上购置目录内的农业机械进行现场直补,以此来吸引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民的参展和参观积极性。五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潍坊、展示潍坊,维护潍坊的良好形象,来增加人气、提高品位,创新品牌,以促进农机展会办的更好。

第三篇:关于××县园区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园区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镇发展新区。近年来,园区经济成为XX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一、园区经济效果明显

2000年以来,XX围绕“融城强县”发展战略,狠抓工业兴县、园区兴工,园区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八大趋势:

1、全面开发,经济拉动作用凸显。园区经济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XX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28亿元,比2001年净增6800万元,工业为财政收入增长26.1%贡献了18个百分点。其中,全县工业总产值59.6亿元,比2000年净增9.6亿元,增量中的90%来自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达3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园区工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也比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快10个百分点;园区企业生产税净额1.2亿元,占到了全县财政收入的37%。园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之比由2000年的24.2:43.4:32.4调整为2002年的21.4:43.8:34.8。

2、因地制宜,园区建设各具特色。按照依托中心城市,开发五大轴线,都市圈层展开,网状推进布局,形成以园区为增长点,沿交通干线布局,走廊带两厢的经济区空间体系的要求,重点考虑规模性、集群性、增长性等三个方面的因素,XX具体规划了三大工业经济区:以雷锋大道、高乔大道、319国道为轴线,县城高塘岭镇及沿线乡镇为重点,涵盖大众垸湖区的高塘岭工业经济区,其区域发展走向对接融入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长沙市三环线为轴线,含浦镇、坪塘镇为重点的含浦坪塘经济区,其区域发展走向对接融入长沙岳麓山大学城;以长湘公路为轴线,丁字镇及沿线乡镇为重点的河东经济区,其区域发展走向对接融入长沙经济开发区。合理布局、成功创建了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湖南省台商投资区、湖南省新闻出版科技园、中联重科工业园、国家级华星宇传感科技园、含浦科教产业园、托普信息产业园、河东工业园、雷锋·白箬工贸小区、长沙印刷科技工业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骨干园区,这些专业特色园区成为XX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3、吸纳人员,拓宽城乡就业渠道。据统计,近三年来,以园区为平台,我县引进外资项目达210个,协议资金近200亿元,到位资金近50亿元,其中外资近1亿美元。引进了新疆伊力特、光明乳业等15家上市公司,入园企业达126家。快速发展的园区,已成为全县劳动力就业的基地。据有关部门统计,至今年5月止,全县园区城镇从业人员累计逾8000人,人数占全县城镇待业、失业人员的六成多。与此同时,园区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无数个就业机会,三年来全县35.36万农村劳动力中,累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达到18万人。从业人员的增加,扩大了社保参保面。县劳动社会保障局积极向园区内私营、民营股份制、外资企业进行参保扩面,2002年净增参保人数4115人。

4、产业建镇,完善城镇网络格局。XX坚持“以工拓城、产业建镇、项目带动”的方针,将园区与城镇化建设、新城区建设相结合,近三年完成投资达4亿元,县城“十路一园”建设全面铺开,新修、改造道路47.8公里,旺旺西路、车站大道、迎宾大道全线拉通,城区面积拓展2平方公里,“一环三纵七横”的城区骨架已经形成。随着园区建设的推进,XX县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县城镇化率已达31%,县城及各重点镇规模成倍扩张,初步形成了环绕省会、多点对接、众星拱月的小城镇格局。

5、以工带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随着园区经济的迅速崛起,XX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形成,规模化经营步伐加快。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宗旨的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以食品工业为主的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引进较大规模的食品加工和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40个,新增工业产值100亿元,利税20亿元以上,成为八大系列(粮食、肉食、保健、生物工程、果蔬深加工、乳制品、水产品、食品添加剂)食品专业型生产基地,形成一个品牌带动一大基地、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一个区域形成一种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6、优势互补,有效聚集经济要素。不同行业的产业集中在一个园区区内布局,由于存在信息、人才、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各开发园区间往往存在一定的产业关联度,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条,有利于促进不同行业间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从而降低市场开发成本,获取最大效益。比如共享基础设施,有资料表明,工业成组布局减少了对基础设施要求的复杂性,从而节约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一般可以节约城市工业用地10—20%,工业管网减少10—20%,交通运输线缩短20—40%。近年来,我们针对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农村工业化弊端,积极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引导鼓励企业向园区集群,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据统计,近3年来,以园区为平台,我县引进县外投资项目达210个,协议资金近200亿元,到位资金近50亿元,其中外资近1亿美元,引进资金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

引进了中联重科、湖南亚华、海利化工、湖南投资、九芝堂、新疆伊力特、北京双鹤、托普、三九医药、旺旺集团、台湾大洋、益鑫泰、台湾金汉扬、台湾普罗集团、安塑股份、光明乳业等16家上市公司。园区聚集效应非常明显。

7、科技为先,推动人才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城市工业外拓基地和以引进港澳台资为主的湖南省台商投资区,着力孵化壮大县域经济五大新兴产业,即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海天电子、远景数码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海利化工、晶天科技为主的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以湖南电力学院、南方大学、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托普信息学院、湘南医专五所高校为龙头的科教产业,以新闻出版基地为龙头的印刷出版产业,推动了县域工业的优化升级。各园区制订了符合产业导向要求的高科技人才倾斜政策,不断营造宽松环境,吸引科研人员到XX兴业创业。全县现已引进各类科研和技术人员500多人,其中高、中级职称310人,专兼职士19人,两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2名,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8、健全机制,管理方式不断更新。从园区的现实来看,都有全新高效的运行体制。园区管委会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设立办事机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机构组织,基本上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作。近年来,XX园区经济的发展中,对建立新型政企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各个园区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一开始就把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摆在了一个合理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适当位置上。园区管理机构的公务员实现了“四个转”:第一是围着纳税人转,第二是围着投资商转,第三是围着企业家转,最后实现围着发展转,这既是整个园区开发、开放最成功的一条经验,也是园区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体现。如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的运行机制,就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二、值得注意的现象

园区经济成为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新景观,它的发展,在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隐忧,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急于求成,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有的园区刚刚起步,只做了一些“三个一”的事情,即:划了一片土地,搭了一个班子,拨了一笔开办资金,基础设施的配套条件尚不具备,就忙于张罗招商会、洽谈会。还有的园区由于在招商中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便以超低的土地价格作为砝码来吸引投资者。造成园区开发成本提高,园区根本无法完善基础设施。以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为例,据测算,开发一亩园区,征拆费需4-5万元,省市土地报批税费需2—3万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需6—7万元,开发成本达13万元/亩,而由于无序竞争,园区某些项目价格只有5万元/亩,导致建设资金不足,园区内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二是好大喜功,园区建设开而不发。有的园区在起步时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也没有下功夫去抓好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总体规划,圈地过大,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建设脱节,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导致劳而无功,“开”而不“发”。三是随意性大,项目规划相互掣肘。开发形势较快的园区,因先期规划滞后,不能满足开发需要,规划停留在引进一个项目,解决一个项目的低水平状态。如含浦科教产业园,先期规划面积只有6平方公里,远远不能满足现已引进项目的需要,造成有些项目用地无法及时报批,影响施工进度;有些规划不得不随项目的需要而调整,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四是审批滞后,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受国家对园区建设用地从紧政策制约,项目土地报批在省市手续繁杂,严重影响了项目开工建设速度。五是体制不顺,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过多社会义务、过重的社会责任使园区管理委员会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园区的开发,提供相关的专业化服务。

三、发展园区经济的有关思考

要在强手如林的园区经济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合理定位,把准发展方向。县域园区的定位应该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如XX县,紧邻湖南省会长沙,而长沙不仅自身有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而且还是形成中的东南沿海经济带、长江沿岸产业带和大西南出海通道沿线产业带等三个经济产业带的结合部,这就反映出XX经济地理区位是富有创新价值的。为此,XX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创造性地组织实施融城强县战略,利用长沙及周边城市圈的市场优势,发展适合城市人口消费的产品。借助长沙的人才、交通、信息、物流和资金等优势,通过引进人才、企业和资金,依托长沙来发展园区经济。同时,在发展规模上,既不能满足于小打小闹,又不能盲目贪大求全。而应致力于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的集聚效应,形成工业园区的产业规模。XX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自己拿不出很多的钱来投资,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一开始就兴办一批很大的项目和企业。这些都决定了规模只能是集聚型、整合型的,即通过众多有特色、有市场、有效应的中小项目、中小企业、开发大户乃至千家万户的集聚和整合,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规模经营。

2、因势利导,创新开发模式。XX园区开发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主导,政府专门设立管委会。如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长沙含浦科教产业园等园区的管理委员会,参与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等过程,直到获得一定的税收收入、保持当地经济增长以及创造就业机会。另一种是公司制开发模式,企业自主运作。如省新闻出版科技园、长沙印刷科技工业园。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政府

要承担过多投资风险。针对这一隐患,可考虑逐步全面转向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将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来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3、优化环境,形成“洼地”效应。首先,园区及其周围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其次,园区发展要有良好的软环境。经过几年的实践,XX硬环境已基本具备:从98年公路建设年至今,县本级公路建设投入4亿多元,新修改造公路31条390多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突破了困扰XX多年的交通瓶颈。南接岳麓山大学城,经市委、市政府办公新址,北连长沙火车西站的金星大道,及其配套工程站前大道的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了XX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软环境方面,XX精心编织了三张“网”。一是“服务网”。目前,覆盖全县的政府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立,成立了政务公开、投资服务中心,开通了经济110投诉专线,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一站式审批,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办公效率。二是“安全网”。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完善使XX园区发展在改革中逐渐抛弃“后顾之忧”,实现了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同步协调。园区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运行机制,对入园企业实行低费或无费政策,在立项、用地、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提供全程服务。三是“诚信网”。强化政府信用,健全社会信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讲究信誉,不仅要说到做到,兑现承诺,而且要做的比说的好,结果比承诺好。不仅要用情感打动人,更要用政策吸引人,用回报留住人,营造一种吸引外来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良好信用环境,吸引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园区。

4、理顺体制,完善园区职能。随着不同类型和专业特色园区的出现,园区内的园区数量和种类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相应地加大了管理的难度。今后,园区管委会应对各类开发园区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整合现有的职能和人员,采用“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管理模式,营造“小机构、大服务、大网络"的管理格局,最大程度减少中间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5、合理规划,培植产业特色。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定位准确,适当划分功能,培植产业特色,是园区的生存之道。要整合资源,从长远的角度规划控制好土地,预留足够的空间,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切不可“全面开花”。避免低档次的重复建设和规划跟着项目走等问题的出现。每个园区都应有自己的规模、功能定位,避免与周边园区的雷同,实施差别战略,形成区域特色。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XX县的三大经济区和产业特色园区,基本上体现了区域的经济优势和特色,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拉动和辐射作用,今后一段时期更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下功夫,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和创造更多税源的“聚宝盆”。

6、逐步开发、分批分期建设。一般来讲,就是要一边融资,一边搞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防止在基础设施上一下子投得太多,将来难以收回,又要防止圈定地皮后,什么都不投入、坐等投资商的现象,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所以从园区的启动开始,就要把握好投入的程度与建设的速度之间一个合适的度,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7、争取政策,获取各方支持。要对园区实行有利于发展的更开明的政策,让园区有自我滚动、自我发展的空间。一是对入园工业项目,省、市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税费标准上借鉴外地做法,实行税费全免,降低土地开发成本,为园区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二是争取银行参与园区建设。园区发展和企业发展都需要信贷支持,而银行作为企业也要生财有道。因此,要选资质优良、前景看好的园区试点,请金融机构参与开发建设或专门组建融资公司解决企业信贷问题,对若干金融信誉度优良的中小企业在信贷上予以支持,既有利于这些中小企业的做大做强,也有利于园区做出品牌。三是加大入园项目的协调和扶持,对所有具备入园条件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把所有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取消;简化程序,快速处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第四篇:关于我市发展劳务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开封市发展劳务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乔博

(开封市委党校河南开封475000)

内容提要:开封市高度重视劳务输出,把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基本实现了劳务输出模式由自发型向劳务经济型转变,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 键 词:劳务品牌信息孤岛劳务信息“110”

一、引子

农民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工资被长期拖欠,工作条件恶劣,基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引起上到中央、下至百姓的举国关注;另一方面,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农民工源源不断地涌进城市,客观上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健康发展,最近,我对开封市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调研。

二、劳务输出在开封市农村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在开封市已经开展多年。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是高度重视,把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一)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成分,已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仅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实现劳务收入19.2亿元,占同期农民现金总收入的50%。

(二)劳务输出已经成了开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重要途径。开封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其中富余劳动力100万左右。今年上半年开封市共输出劳动力69.8万人次,约占富余劳动力的70.9%,有效的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三)劳务输出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优势资源的产业化进程。虽然从全市总的情况来看,劳务输出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资源产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效果尚不明显,但在局部地区已经显现出了曙光。通许县畜牧业的发展比较快。1995年,通许县竖岗村30多人外出打工,掌握了生猪屠宰技术和销售渠道,回村后,比猫画虎,很快使生猪的屠宰、购销开展得红红火火,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年销量达16万头,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和本省郑州、洛阳、开封等大中城市,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这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三、开封市劳务输出正在实现由自发型向劳务经济型转变

开封市劳务输出已经结束了散兵游勇式的小打小闹,逐步发展为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有特色的劳务输出模式,基本实现了由自发型向劳务经济型转变。

(一)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实现这个转变的基本条件。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劳务输出工作动员大会,成立劳务输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市委书记刘长春亲率四大班子领导不仅到火车站为外出务工人员送行,而且还亲自到广东、浙江、上海和新疆等地推介我市劳动力资源。市政府还将劳务输出纳入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了各基层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现在,全市已经形成市、县(郊)、乡、村四级劳务输出工作网络。这些措施给开封市劳务输出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舆论氛围、政策保障和组织保证。

(二)建立信息网络,强化指导,力避盲目性。为减少劳务输出的盲目性,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开封市各有关部门对信息的收集和筛选给予了高度重视。全市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劳务输出信息,积极建立输出基地和驻外信息服务机构。杞县建立了劳务输出数据库和富余劳动力人才资源库。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搜集信息8000多条,通过驻外办事机构有组织地输出12.6万多人。

(三)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劳务收入的科技含量。为了使劳务输出逐步由“体力型”转

变为“技能型”,各县(郊)充分调动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000多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0余万人次受到了输出前引导性培训,与外地大型企业和用工单位建立了培训合作关系。杞县今年引资300多万元,新上各类专业技术学校14所,培训了近10000人。

(四)建立和完善规劳务劳市场,维护外出民工的合法权益。劳务输出是一种经济行为,不可能长期由政府包办代替,最终必须通过市场来完成。为此,各县(郊)都在建立和完善劳务市场上下了功夫。一方面大力推进劳务市场建设,一方面对劳务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尉氏县投资280万元建起一座2000平方米的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劳动力大市场。13家劳务中介机构进入办公,实现了监督管理、制度设定、信息、协调“四统一”。开封市在劳务输出集中地设立了100个办事处,对务工人员进行管理,协调务工人员与企业的关系,树立开封民工良好形象,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注重打造劳务品牌,建立输出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封市已在京、沪、粤及新疆、江浙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确立了多个行业劳务品牌近百个。在广东中山、东莞等地鞋厂仅兰考籍鞋匠就达l万多人,成了当地鞋业主力军。杞县陈庄村何泽军带领全村800多人在石家庄经营建材与装修,形成了“杞县装修一条街”。

(六)走一步看三步,使劳务输出成为区域优势资源。开封市劳务输出具备了产业化运作行为,把劳务输出当作一种区域资源,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劳务输出,引进技术和资金,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素质偏低,市场就业竞争力弱,输出人员体力型劳务还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劳务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开封市劳务输出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利用,仍是初级阶段,急需提高与完善。现在各县(郊)都逐渐建立了劳务输出档案,有的县甚至还建立了数据库。但是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三)劳务输出市场建设仍有死角,非法中介还有一定的市场。

(四)认识上有片面性,宏观调控不到位。有些地方,因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相当严重;有些地方不顾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强行摊派外出务工指标,导致基层虚以应付,甚至组织残疾人外出凑数。这种现象既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势必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五、进一步发展劳务输出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1、要有的放矢。劳务输出的目的是要农民工见世面,学本事,然后来发展本地经济,而不是把劳务输出简单地看作外出挣钱。政府要有意识地进行宏观指导,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的对返乡人员提供各种便利,推动开封市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2、建立信息平台。要尽快建立开封市级劳务信息“110”,专门收集和发布各地劳务信息,有针对性地培育具有开封市特色的劳务市场。目前建立这样一个网站,直接费用可能在十八万元左右,所以要多方融资,建立劳务信息网站,避免低层次劳务输出,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技术培训。当前开封市的劳务培训只能解决初级技能问题,不能解决高技能问题,更不可能解决基本的文化素质问题。所以不能脱离农村的基础教育来单独搞培训,要有长期规划,整合农村的教育资源,对教育进行改革,切实改变农村 “应试教育”体制,在初高中阶段就在学生课程中加入劳动技能选修课,要有条件的还可以举办劳动技能班,培养千千万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农民,以适应各行业不断发展的用工需求。

作者简介:乔博,男(1966—),杞县人,开封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电话:0378—22587655,***

第五篇: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对于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快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水平,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按照县委安排,我办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主管局及相关单位进行详细调研,初步形成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有益借鉴。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从农业、手工业、服务业到建筑业以及新兴产业,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省市县1997年、2003年两次为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态势。

一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全县上下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到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主体的转变;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副业,只能小打小闹到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业,必须发展壮大的转变;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被迫无奈、难登大雅之堂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积极主动、无尚光荣的转变。全社会基本形成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到今年9月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已达1771户,从业人员2632人,注册资金2022万元,与1997年底的1033户、1349人、440万元相比,分别增长了71.4%,95.1%和3.6倍;私营企业总数达46户,从业人员668人,注册资金2231万元,与1997年底的8户、84人、186万元相比,分别增长了4.75倍、6.95倍和11.53倍。

三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从初期的商贸、餐饮、运输业等发展到加工、建筑、民办教育、网络文化、医疗保健等更加广泛的产业领域。目前,全县有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8家,民办中小学3家,民办幼儿园2家,医疗保健服务机构7家。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0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进一步改进了服务方式,完善“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来我县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有4家,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化等领域。

五是社会贡献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主导产业开发、促进资源配置、繁荣城乡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平抑市场物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推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2003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6%,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6%。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其次对财政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缴纳的各种税收占到财政纯收入的25%。2004年1一9月份,缴纳各类税收471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40.2%。再次促进了就业。从业人员达到5500人,是国有企业就业职工的32倍,安排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

1、一些部门乱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搭车收费。如工商部门借年检验照之机,搭车强行收取个私协会会费和光彩入网费。按照有关规定,以上两项费用均属业主自愿交纳。二是利用税务发票征收事业性费用。如卫生监督所使用《陕西省延安市行政事业单位应税收入发票》收取卫生知识培训费;质监站用税务发票收取材料测试费。三是在物价部门吊销收费许可证后继续收费。如消防大队收取的消防设施配套费。四是用收款收据、白条乱收费。如装璜办用白条收取某企业装修费;旅游局用收款收据收取旅游定点饭店制牌费,无收费项目和收费许可证;城关派出所用收款收据收取赞助费。另外,一些部门具有合法的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但在收取费用之后存在不按标准服务或着根本不服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加重了个体私营业主的负担,而且破坏了经济发展环境,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优惠政策落实难。省、市、县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未能真正得到落实,有些部门没有真正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在工作中不是积极落实政策、创造条件,而是乱设卡收费。如:税收减免、返还政策没有落实;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政策落实不够。还有一些政策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前置环节多,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机制,互相推诿、扯皮,导致政策悬空,无法落实。

3、非公有制经济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县的私营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50万元的不到总数的20%,过100万元的只有4家。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从行业分布上看,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占企业总数的73%,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经营性公益事业建设的民营经济很少,且发展滞后,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至今还是空白。

4、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难。一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 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非公有制企业惜贷现象。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5、非公有制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广泛调研,我们认为,加快宜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键是要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当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营造宽松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搭建发展平台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浓厚舆论环境。要坚决摒弃“怕别人赚钱,怕自己吃亏”的观点,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办厂,我上岗,你赚钱,我发展”的双赢观念,积极营造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舆论环境。首先要强化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县委、县政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要典型示范,加大对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个体私营户的宣传、表彰力度。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局与广播电视局应联合创办电视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在电视台、报刊宣传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体私营户,让他们介绍经验,现身说法,真切地感受到光荣。第三要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有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置障碍、制造摩擦的执法执纪部门和以权谋私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我县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下一步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应由县委督查室、纠风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若干意见》及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解决相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再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2002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规范对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收费行为的意见》(宜发〔2002〕69号)至今落实不下去,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束之高阁。要把督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形成一种制度,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首先要依法行政。这是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的关键。要严格规范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特别是收费行为。应把各部门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尽量做到联合执法。一方面减少了对个体私营业主的干扰,在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集体办公”的形式现场解决个体私营业主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依法查处。建议由纠风办牵头,相关管理部门配合,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个体私营业主对有关部门执法行为的评议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违法违规和不落实《若干意见》的行为,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手段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并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第三要依法维权。要加强对个体私营业主依法维权意识的教育,为个体私营业主建立一条依法维权通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解决。纠风办要尽快建立个体私营业主投诉责任追究制度,公布我县维权电话,并及时将个体私营业主投诉的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行为予以纠正解决,维护个体私营业主的合法权益。第四要依法经营。要加大对个体私营业主守法诚信经营的监督,特别是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如偷逃税款、证照不全、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等等,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消费品市场的监管,教育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二)优化产业结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发展领域

从宜川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取向看,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石油工业配套服务业是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策略。要通过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来,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围绕梨果业、草畜业积极投资兴办涉农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业、营销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样,既发展壮大了非公有制经济,又促进农民在产业化的多环节中增收。另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围绕以壶口瀑布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化建设,深入挖掘黄土风情、黄河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三)创新经营机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增添发展活力

个体私营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首先要创新管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投入到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化,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真正把特色产业及品牌做大、叫响,让企业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创新机制。要坚持产权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

(四)打破制约瓶颈,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发展后劲

制约我县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人才、资金、技术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人才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要不断强化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认识,引导个体私营业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更宽广的区域、领域以提供更为优厚待遇的承诺,引进我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目前解决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紧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在当前个体私营业主缺乏认识,不愿投入高薪聘请人才的情况下,可组建成立以“经营管理、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为主要内容的个体私营经济专家咨询中心,结合宜川实际,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为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提供决策、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领我县非公有制经营业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培训。要积极组织个体私营业主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同时建议采取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的形式组织和引导有发展前途的私营业主到有关大专院校接受定向培训。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身份、职务、工资等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创办、领办非公有制企业。

二是建立融资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域外资金来投资兴业,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作用,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帮助解决小额度周转金借贷难的问题,从而降低金融部门的借贷门槛。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三是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要逐步建立起市场运作、政府扶持,覆盖全县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兴办一批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信息等技术经纪业,向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价格比较低廉的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前景广阔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健全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搞好发展保障

要采取民办官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商会、企业协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个体私营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科技成果鉴定等方面制度,促进个体私营企业科技进步;要建立健全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完善社会保障;要重视个体私营企业中的党、团、工会组织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四年十一月十日

下载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

    关于砚山县发展务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做实务工经济文章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关于砚山县发展务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云南省砚山县是一个汉、壮、苗、彝、回等11种民族聚居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44......

    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模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

    关于对岚皋县劳务输出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岚皋县劳务输出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农民增收难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岚皋是国家级贫困县,土地贫瘠,工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途径十分有限。近年来,该县充分开发剩余......

    关于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进一步加快我市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为深入了解市十一次党代......

    关于砚山县发展务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做实务工经济文章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关于砚山县发展务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云南省砚山县是一个汉、壮、苗、彝、回等11种民族聚居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44......

    关于建设农业强镇的调查与思考5篇

    关于建设农业强镇的调查与思考 调研课题人:彭金城傅正能 下辛店镇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万人,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该镇位于云梦县最南端,汉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