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当前基本国情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从当前基本国情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987, 在党的十三大上,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认为我国目前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从党的十三大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目前已经20多年, 这20多年, 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 经济和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同志认为, 我国的社会主义已经度过了初级阶段, 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看, 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一、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009年, 我国的GDP 达到了达到33.5353万亿人民币, 按汇率折算成美元为4.931万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居世界第3位。但是, 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从农业上看, 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 农业用手工工具搞饭吃和靠天吃饭两大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科学技术上, 我国在一些尖端科技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太空出舱、歼十飞机等,但总体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这一问题依然存在,我国工业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出口商品中加工深度不够、技术附加值不高, 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源型商品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都是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的表现。工业产品的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基础工业落后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工业上的一些基础设备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总的来看,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 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 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但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总体上看, 在国际范围内, 我国生产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扭转
改革开放30 年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增加,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于21世纪初进入了小康社会并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但是, 我们目前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我国在收入分配和人民生活方面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扭转。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 收入差距也有所扩大。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基尼系数。按照国际通行标准, 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的区间;0.3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 超过0.5说明出现了两极分化。从我国的基尼系数来看, 1978年, 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210.18, 说明当时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基本上呈现平均主义状况。到2000年6月, 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达到0.408, 已超过0.4 的国际警戒线。2003年已经逼近0.45, 2004超过0.465, 2009年达到了0.49。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显著的社会贫富差距。中国最贫困的20% 家庭的收入仅占全民所得的4.27%, 最富裕的20% 的家庭收入却占社会收入的50.24%。占中国人口10%的贫困人口, 只占有存款总额的3%, 且呈下降趋势, 而占总人口10% 的最高收入者却占有存款总额的40%, 且呈上升趋势。另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 在中国的全部居民储蓄存款中, 最富有的20% 的人群拥有全部存款量的80% , 而其余80% 的人口才拥有存款的20%。收入差距的扩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91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58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6: 1 扩大为3.65:1, 绝对差距再次超过1 万元。第二, 不同经济类型、职业和行业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烟草、金融、石油、石化、保险等行业的收入过高, 一般加工制造业收入较低, 国有垄断企业职工收入较高, 非公企业职工收入较低。第三, 地区间收入差
距逐步拉大, 2009年上海人均GDP为80198元, 贵州人均GDP 为10349元, 差距高达8倍。二是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到2009年末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为4 007万人,(按2009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2009年城镇约有2 500万贫困人口,(2009年有2 334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贫困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的比重为3% 左右。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每人每天1.25美元), 我国的贫困人口为2.54 亿人, 约占全国人口的19.2%。
(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的发展快于中、西部,中部的发展快于西部。2009年, 广东的GDP 为39082亿元, 湖北的GDP 为12832亿元,西藏的GDP为441亿元, 广东和西藏的差距高达89倍。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的发展大大高于农村的发展。城市, 尤其是大中城市, 现代化水平较高, 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较高的教育水平, 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较高的生活水平。农村无论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教育体系、教育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 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三是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作为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滞后。尤其是农业的基础薄弱, 作为第二产业的加工业发展较快, 很多产品的产能已高居世界首位。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仍存在不协调的问题
改革开放30 年, 我们在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 不断完善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活力显著增强。不断完善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取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 当前, 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仍存在不协调的问题, 表现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 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文化建设的总体水平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适应, 人民群众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 同时社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民生方面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 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五)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水平和程度不断提高, 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9年, 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22072.7亿美元, 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已经从封闭半封闭型的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 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 我们必须看到, 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同国际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 但风险随之增加, 尤其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形势下, 防范风险的压力更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形成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对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的阶段性特征表明, 我国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这就决定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将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历史任务, 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目前来看, 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且, 我国的工业化面临双重任务, 既要推进常规的工业化, 要又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现在, 我国的产业结构落后, 增长方式粗放,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国民经济的任务还很繁重, 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虽然国家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 如西部大开发、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等等。但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扭转。农业和农村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为43% 左右, 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日本83% , 美国79%), 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城市化率已超50%)。从抑制差距扩大到逐步缩小差距, 实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协调、科学发展, 还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
(三)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还有待提高
2009年, 我国的GDP总量达到335353亿元人民币, 按汇率折算成美元, 为5.1593万亿美元,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收入仍处于世界后列, 2009年, 我国的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为18858元, 农民的人均收入为5591元。人均GDP为3595美元, 在世界17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99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 还有数千万人口处于低水平的温饱。要使全体人民群众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不仅取决于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更取决于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增长, 这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二篇: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班级:工商管理1006 学号:0519100631姓名:张平平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是回答中国现阶段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即在人类文明史上处在什么发展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目前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础原则,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二者的有机统一,就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规定性。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然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及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这种“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反面的不成熟不完善。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最大的实际。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从时间上说,从我国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个阶段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尚示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特定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要经历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哪个人、哪个社会集团的主观臆断,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毫无疑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群众并不能随心所欲的他造历史,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创造活动。人们不能随意挑选生产力,不能离开从前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各种条件去创造新社会。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即是说,我们应当从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考察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定位问题,这样才能开阔视野,看得更清晰,认识更深刻,即跳出中国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面对现实,是从本国国情出发的理论,而认清了国情,就认清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
从理论上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和形成,就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国情的结晶。所谓国情,就是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基本状况的总体判断。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规定,比如,十二亿多人口,八亿多农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等等。这是表次的认识。对国情的认识,最重要的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方面进行把握。这就是最基本的国情。
从实践上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提出,是在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前进,寻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子。因而,毫无疑问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促进我们更加自觉地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寻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生产关系,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乃至生活方式,从而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获得显著提高。20年的实践,已经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我们过去搞得“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组织形式,既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组织形式,是对社会主义组织形式的一种曲解,是一个历史性误区。
文献:《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邓小平年谱1975—1997》《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
第三篇: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决定的: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
(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决定的。
2.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的,都是曲折的,有的时候还可以出现暂时的倒退,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四篇: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对时事政治的认识
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要地说,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我国是在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100年时间,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历上百年时间,在其不同发展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更好地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第三,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的也会走一遭。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经表明,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当GDP增长到一定程度,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污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GDP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毫无疑问,中国没有可能跨越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时代。因为中国的人口太多,国家太大,无法像芬兰那样,在本国制造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借助于全球化分工,直接进入高科技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笔者曾回过苏南老家,小时候那种清清河水,坐着船就可到达四乡八镇的情景已一去不复返了。而令笔者吃惊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国,即使不发展工业,由人口增长带来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环境恶化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这样的污染,也需要大笔投资,需要有经济基础。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编辑本段]酸雨简介:
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它们是碱。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值。于是,纯水(蒸馏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
第五篇: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涵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也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第二,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化程度不高。二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比较低。三是生产商品化水平比较低。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是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制定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的根本依据,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和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是我们党确立其基本路线的主要依据。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