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思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2:2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作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作思考》。

第一篇:工作思考

工作思考

1.目前工作岗位的意义或是作用;

2.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工作的质量

4.或是可以理解为,我们要为老板提供什么样的工作果实,在这样一个国有企业 的现实情况下,老板需要什么样的成果。

5.直接领导上司需要的工作资料要求。

一.成本部目前工作内容:

食品采购,定价、餐饮部收益成本核算。

一般物资采购审核,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基本流于形式),并且核算并不在本部门; 主要报表资料只是局限于餐馆核算

附带:康乐报表、SPA报表

核算只是限于营业利润,没有费用核算(不由成本部做,脱节),无法具体分析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对于利润具体影响;

公司的所有促销都不挂帐(不入西软系统帐),无法分析促销成本及促销对于销售额的影响。

促销挂帐对于西软不成问题,只需注明赠送,或是免费。

员工的边际成本(人员的不稳定性对于酒店相关费用的影响,招聘、培训、加班、及工作质量的不达标对于酒店的潜在不利影响)

报表改进

酒水成本分析:

A瓶装酒酒水成本;B包价酒水成本;

食品成本分析:

考虑挂在西软系统未结帐状态下的帐务对于直接成本的影响

第二篇:校长办公室工作思考

校长办公室工作思考

校长办公室工作思考

感谢各位领导及广大教职工朋友,对我的关心与培养,更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与支持。新学期,校办工作思考。

一、坚决服从领导,进一步明确服务职责

新的领导班调整,**中学迎来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倍受鼓舞,更要珍惜。校办是学校管理的协调部门,是学校对外的窗口。在汤校长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政务、党务工作,集中精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年级管理、服务广大教职工的水平,协助校领导平衡、协调、跟踪、督办校内外工作。

二、加强分工协作,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

校办几位同志将明确分工,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勇于担当,实干苦干,精心精细精致工作,司职到位不缺位不越位,在做好“办文、办会、协调”等本职工作基础上。重点做好:

1.注重调查研究,广泛搜集整理信息,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时时关注网络舆情、校长会客厅及平时工作中的一些建议或意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把校领导的管理思想、决策部署上传下达,凝聚思想共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2.加大宣传力度,树好学校形象,做优做响学校品牌。酒香也怕巷子深。校办将高质量总结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经验、成果和工作措施;暑假期间研究采集“创新人才实验班”、“高一军训”、“新疆班”等工作的新闻亮点,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宣传。

3.协助抓好党建,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学校机构调整实际,遵照学校党委要求,尽快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做好新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起草党员教育计划及具体措施,完善学生积子培养工作。

4.健全完善阵地,提升文化品位,为学校内涵建设做一些具体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做好宿中网站、宿中报、电视台、广播站、报栏橱窗、优秀校友风采录、荣誉室、档案室等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5.在分管校长带领下,联合各处室、年级,进一步完善细化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教育、教学科研等实施方案,力争形成校本特色。6.撰写学校>工作总结、高考>工作总结,征集教职工代表对学校新学年工作建议,提出学校计划讨论稿;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将公开招聘相关工作人员。

三、近期要完成的几项工作

1.筹备召开本学期期末高中教职工工作会议;

2.印发“暑假工作安排表”及教干值班表;

3.在7月11日前,请相关部门提供“聘任”、“暑期教师培训”、“军训”、“接带新疆班学生”等重点工作安排,发电子稿到校办邮箱;

4.把部门、年级“新学期工作思考与计划”上传网站。

第三篇:扶贫工作思考

关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考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就如何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谈几点肤浅之见。

一、“十五“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县委、政府始终坚持从双江实际出发,团结带领全县各族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谋划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富民的目标凝聚人心,以富民的举措鼓舞人心,以富民的实绩安定人心,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扶农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扶贫攻坚放在最突出的位臵。立足基本县情,紧紧瞄准贫困群体和贫困人口,以贫困村为主战场,1 着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一体两翼”战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创新开发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表现在:一是全县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十五”期间全县共解决了3.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发生率由74.6%下降到23.7%;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18%;三是贫困地区安居工程、农田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生产生活明显改善;四是各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逐步形成;五是产业培育力度逐步加大,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劳动者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有外出务工人员的贫困家庭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六是教育文化卫生建设逐步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七是合力攻坚氛围浓厚,社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群众脱贫致富信心逐步增强,热情和干劲高涨。

回顾五年工作成绩,主要经验是: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扎实推进平安和谐云南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坚持以 2 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步推进,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存在困难和面临的形势

五年拼搏奋斗,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为我县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我县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欠发达阶段,发展不够,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由于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目前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主要是“一大、二深、三高、四散、五弱”。“大”就是贫困人口绝对数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83元以下的人口还有 6.5 万人,人均纯收入在683至944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共有 5.4 万人。“深”就是贫困程度深。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人均水平的50.7%、26%、71.5%,并且呈现出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全县还有近1万特困群众基本丧失生存条件;7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布朗族基本处于整体贫困状态。“高”就是返贫率高。“十五”期间,返贫人口占脱贫人口的比重高达86.8%,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贫困群体呈现大进大出的态势。“散”就是贫困人口分布散。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山区、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呈“大分散、小集中”,点、片、线并存的格局。“弱”就是支持力量薄弱。由于我县各级财政的自给率低、调控能力有限,所增加的资金与扶贫任务相比显得十分薄弱,扶贫资金 虽然总量在增长,但支出比例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仍呈下降趋势。扶贫开发呈现四个新特点:边际效益下降,扶贫成本提高,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扶贫难度加大,减贫速度减缓,呈波动性下降趋势;返贫人口比重较高,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扼制;贫困人口分布宏观分散,微观集中,点线面并存,边境、民族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一状况和特点决定了“十一五”期间是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减少收入差距,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的重要攻坚时期。

“十一五”是我县扶贫攻坚的决战时期,打好“十一五”扶贫攻坚战,既需要我们对这一时期扶贫开发的难度有足够估计,也应该看到扶贫开发具有的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这都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动力源泉。二是经过“十五”的建设发展,全县经济更加繁荣,社会全面进步,尤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县各级初步建立了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制度,非公经济、私营企业和个人对贫困地区帮扶的力度也在逐渐增大,一个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四是贫困地区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脱贫致富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进一步加快扶贫开发建设的积极性高涨。五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工业 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及“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深入贯彻落实,人才技术将向农村流动,项目资金将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将向农村延伸,扶贫开发工作又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一)充分认识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紧迫感、责任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扶贫开发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消除贫困。打好扶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脱贫和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事关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事关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实施,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我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巩固的大局。解决贫困问题是党和政府的历史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增强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臵,把扶贫开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优先着力抓实抓好,圆满完成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二)坚持五个原则,处理好四个关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在落实党委政府和部门扶贫责任、继续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充分发 挥信贷资金作用,发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以投劳、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

——坚持开发式扶贫和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相结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逐步建立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机制,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解决贫困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困难,让广大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直接受益。

——坚持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科学开发贫困地区资源,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加大科技培训和以职业技能为主的培训力度,搞好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工作,使扶贫开发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坚持重点突破与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相结合。切实落实“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整体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的服务水平,突出质量效益,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加大贫困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力度,实现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生产要素的大流通,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结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依法有效保护和开发水、土地、矿产、人文、生物和旅游资源,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尊重贫困群众参与权。在决策过程中,要摸清情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倾听贫困群众意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让贫困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保障农村贫困妇女、儿童的权益,实现不同性别、民族、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

第一,正确处理好扶贫开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消除贫困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避免淡化边缘化扶贫工作,以新农村建设为名,把雪中送炭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条件较好村的新农村建设,搞“锦上添花”,偏离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向的倾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我县区域发展不平衡,乡与乡、村与村之间人口资源环境气候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民族构成千差万别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的原则,科学制定新农村的建设指导标准,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类别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期间,紧紧瞄准贫困对象和贫困村,按照先难后易的原则,把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通过贫困村的综合开发,为新农村建设打牢基础。

第二,正确处理好农民直接受益和间接受益的关系。在 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制定、规划的编制实施,尤其是支农资金的安排使用上,要坚持使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农民直接受益和间接受益的关系,紧紧瞄准农民、尤其是贫困群体,建立使农民直接受益的资金投放和使用机制,围绕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建立,以产业建设为中心环节,以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保障,努力提高各类项目、资金的进村入户率,舍得向农民投钱,把资金优先安排在与解决贫困农民温饱和巩固温饱最密切相关的项目上,突出解决好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农民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第三,正确处理好综合开发与突出重点的关系。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着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突出解决好制约新农村建设、尤其是稳定解决贫困村贫困群众温饱的关键性因素,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贫困村整村推进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夯实农民的增收基础,着力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努力实现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素质同步提高、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步推进,切实做到实施一个村,巩固一个村,发展一个村。

第四,正确处理好加大投入与整合资源、落实部门责任的关系。必须按照省委白书记关于完善协调、投入、责任、参与、激励5个机制的要求,切实加大投入,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处理好加大投入与整合资源、落实部门责任的关系。

(三)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好扶贫攻坚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核心在发展经济,难点在贫困地区。搞好了扶贫攻坚,就抓住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加快了贫困地区发展,就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为了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只有打好扶贫攻坚战,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从新的高度认识扶贫工作,用新的理念谋划扶贫工作,用新的机制提升扶贫工作,用新的措施推动扶贫工作。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抓住重点,破解难题,着力在以下6个方面下功夫。

1、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增加扶贫投入上下功夫。首先,要建立扶贫开发投入随各级财力增加而同步增长的机制,大力调整资金支出结构,盘活存量,增加增量,不断加大扶贫开发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每年新增财力的10%用于扶贫开发。其次,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切实解决资金使用分散问题,充分用好政策、项目。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整村推进,兼顾贫困地区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和省新的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已经确定的扶贫重点工作。第三,要加大社会帮扶的力度。进一步完成挂钩扶贫的方式,探索有效的帮扶机制,促使各挂钩单位千方百计增加对挂钩扶贫点的资金投入。继续开展好扶贫济困向绝对贫困宣战的社会宣传工 作,争取社会各界积极踊跃参与扶贫开发。第四,切实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三农”各项工作的开展。着力建设贫困地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扩大信贷规模,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种养业、加工业,以及对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有直接作用的项目。第五,完善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扩大小额信贷资金的发放范围、额度和用途,适当延长扶贫贷款的使用期限,放宽抵押和担保条件,为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2、着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在增强贫困村综合发展能力上下功夫。把实施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作为“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扶贫投入,集中扶贫资金,着力改善贫困自然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力求做到实施一个村,巩固一个村,发展一个村,一要规划先行。精心编制和实施好村级规划,规划围绕村情、项目围绕规划、资金围绕项目、检查围绕资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整村推进。二要严格标准。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把最能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和最困难的村、最穷的群众优先纳入扶持范围给予扶持。三要重点突破。要按照产业优先、发展优先的原则,把解决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放在首位,搞好整村推进。

3、着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开发,在拓宽贫困农民的增收渠道上下功夫。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即辐射范围宽,又连接千家万户的种植业、畜牧为、林业三大产业扶贫投入,10 在项目安排上对贫困地区产业开发予以倾斜扶持,采取政府适当补助方式,充分发挥信贷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的作用,建立长期滚动、农民直接受益的产业扶持资金使用机制。二要着力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机制,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化发展水平。三要继续巩固提高糖、茶、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蔬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畜牧、林业等支柱产业;四要切实加快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抓住示范、培训两个关键环节,以良好的示范效果促推广,以实用的现场培训促普及,努力提高贫困地区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和水平。

4、着力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在拓宽贫困人口的就业渠道上下功夫。一要抓培训。按照“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效果,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二要创新机制。建立输出输入互动机制,鼓励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依靠社会力量,搭建转移平台,提高劳务输出有序化程度,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三要政策支持。认真落实政府对贫困农民转移的扶持政策,消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依法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好影响农民工转移的突出问题。四要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五要加快成镇发展,收纳更多的贫困地区农民到城镇就业创业。

5、着力发展贫困农村公共事业,在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要坚持把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 11 设,作为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先导工作和战略性举措来抓,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和生活条件,解决好饮水、行路、用电、基本农田地建设等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性、公益性、基础性项目,打牢经济发展基础。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贫困地区上学难、就医难、文化落实、信息闭塞的状况。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强化民主法制建设,为贫困地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6、着力加大对特殊区域贫困人口听扶持力度,在缩小发展差距上下功夫。一要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特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二要对予重点倾斜,加大对7个人口较少民族的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实施好“兴边富民”行动计划。三要加大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实行重点扶贫帮困。

第四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思考

加强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集团公司、厂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车间实际,在今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必须在全面正视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努力把工作经验概括提升到规律层面,用规律分析趋向,把握动态,指导工作。必须在全面梳理各种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形成制度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经常化。必须在严格执行各种制度的基础上,切实用制度管好人,做好事,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进步,共同建设平安车间,平安企业。

一、构建全厂预警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和动员制度,实现制度创新。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厂项目大建设大发展、改革大深入、思想大碰撞、矛盾大显现的特殊时期,通过加强和完善群众工作机制为切入点,以研究群众思想动态、分析信访动态与特点、把握治安动态与规律、制定和落实预警、化解、应急处置方案为厂提供预警服务为重点,以了解民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目标,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形成维护稳定、保障发展的大格局。组织全厂力量,构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管理系统,结合生产、生活、工作,进行前瞻性预测、现实性排查、模拟性处理的预警制度; 1

督促各单位不折不扣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体困难解决和专项督办、突发事件应急和动员工作,以提高保障企业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严格执行领导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检查考核奖惩制度,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制度,是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厂、车间、班组共同组织实施,各单位各部门主要领导是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分管工作范围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的责任。要严格履行保一方平安、维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定期听取汇报,定期研究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做到舍得花精力谋平安,舍得用时间抓平安,舍得组织人力保平安,舍得安排财力买平安。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目标责任制的内容层层建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单位责任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责任人,在其位、履其职、尽其责、管好人、看好门、办好事。要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列为各级督办项目,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要把党政领导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绩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政绩评价、晋职晋级和奖惩挂钩。对尽职不够、尽责不力、目标责任没有达到的各种违责的人和事一定要一追到底。凡是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引发的重大治安案件或者重大安全事故,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单位,要严格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权制

度,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取消年内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资格,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人年内也不得评先受奖和晋职晋级。

三、建立健全民调和治保制度,矛盾排查调处制度,车间单位齐抓共管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是企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工作基础。要对治保主任和民调人员要认真考核,采取定期培训、参观促训和跟班带训的办法提高素质。治安和民调工作要达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可以兼职。但必须有完善的工作制度、有严格的考核标准、有规范的奖惩制度。要坚持经常排查调处与集中排查调处相结合,按照横向到底、纵向到边、拉网式的矛盾排查要求,坚持一月一排查、一月一台帐、一月一通报的矛盾排查调处规范。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领导“一岗双责”的制度安排,落实问题、协调处理。对可能引发事件的重大问题,要采取挂牌督办的办法,及时协调督办有关单位实行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和包保责任制,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限期解决问题,确保把各类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单位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坚决执行各级组织单位齐抓共管制度。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是领导机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是负责全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本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因此,要认真组织、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全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单位全面履行职能,有力地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坚决执行群防群

治制度。主要是要建立完善以全厂巡逻控制、内部安全防范为重点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要以厂级保卫力量为骨干,车间级治保组织为辅助,健全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网络。要依靠群防力量,加强专兼职治安巡逻力量,加大对重点部位、重要时段的巡逻守护,强化全厂的治安防控。运用“三技”措施,要逐步推进技术防范措施,安装一批技防设备,逐步提升厂区技术防范水平。

五、坚决专项治理制度,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手段。要健全和完善专项整治斗争长效机制,每月定期分析研究治安形势,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依法治理偷窃、小偷小摸行为。始终保持控制对各类治安案件的高压态势,牢牢把握社会治安主动权。坚持组织开展专项斗争,重拳打击季节性、时段性的多发违法违纪行为,防止资产流失。

六、加大普法工作力度,提高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目前“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展开。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措施,从实际出发,坚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讲求实效,切实做到规定的法律知识必须学习,必须掌握,提高学法、用法、遵法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普法教育,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010.4.26

第五篇:史志工作思考

对做好史志工作的思考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史志工作是一项传承历史、资鉴于政、教化于民的光荣事业,在治国、理政、安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直受到领导者的高度重视,甚至有的贤明者在乱时也不忘修志。如今,社会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史志工作重要性更加明确,紧迫性更加突出,功能性更加具体。“盛世修志”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成为各级党政领导者和史志工作者的一种政治责任,被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工作中来。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2010年6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意见》(10号文件)。省、市、县委,政府相继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文件,制定措施加强史志工作。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江苏年鉴》序言中强调,地方志书要能为领导决策所用、为一线工作所用、为百姓知情所用、为专家研究所用、为宣传交流所用。在全省党史工作会议前夕,罗志军书记作了重要批示,指出要“立好党史、学好党史、用好党史,充分发挥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努力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编修、编研史志工作具有光荣传统。汉代的钟离昧被司马迁写入《史记》,有“项王亡将钟离昧家在伊庐,素与信善”的记载。道光年间,许乔林就有“著述丰富,尤以方志为多”著称,与唐仲冕纂修了《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协助谢元淮纂辑了《云台新志》,主编《海州文献录》等;水利专家武同举曾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国民政府江苏水利署主任兼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史教授,发表大量的水利著作并主持修编地方水利史志;民国23年,灌云县志局成立,采访专员许绍蘧编纂《连云一瞥》名噪一时。建国后,我县志书由名家修志、大家修志转向“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委会组织实施、专家参与”的编纂工作体制,志书成果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相继出版发行了《灌云县志》、《灌云县人大志》、《灌云县政协志》、《灌云科学技术志》、《灌云县卫生志》、《灌云县人口计划生育志》、《灌云县教育志》、《灌云粮食志》、《灌云县水利志》、《灌云县邮电志》、《灌云县交通志》、《灌云军事志》、《灌云方言志》等,出版史书有《中共灌云县地方史》(第一卷)、《灌云县革命史大事记》、《灌云县革命烈士传》、《一代雄风》、《灌云县革命斗争纪略》等等。

今年元月,组织上安排我主持党史办工作,开始担负既崇高伟大,又有压力的神圣职责。上任后,我对照职责,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契机,突出三项功能,开展四项活动,创建五个平台,建设六大工程,服务七个重点,采取八项措施”的工作思路,带领史志工作同志克服各种困

难,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多次受到市党史工委主要领导和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的表扬和充分肯定。虽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自我加压的标准,对照先进县区的做法,对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进一步做好全县史志工作任重道远。

一、全县史志工作基本情况

县委党史办成立于1981年10月,县地方志办公室成立于1984年10月。1996年8月机构调整,县地方志办公室并入县委党史办,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属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下设秘书股、地方志编纂股、党史编研股,编制8名。目前有一线在职人员4名(其中单位领导一名,地方志编纂、党史编研和秘书股各一名),退居二线人员3名,外聘人员4名。地方志工作的主要职责包括:开展续修《灌云县志》、编纂出版《灌云年鉴》工作;承担省志、市志灌云县部分的资料搜集及撰写任务。制定全县编修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灌云年鉴》编纂计划,拟定编纂方案、通则、条例、办法,负责编纂的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组织对修志、编纂人员的业务培训;对部门志、专业志稿的评审、验收及出版管理工作,以及搜集、整理、编写地情资料和完成县委、县政府以及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布置的工作。

1999年,我县完成第一轮《灌云县志》编纂出版发行工作。2003年,编纂第一本《灌云年鉴》。从2004年起,《灌云年鉴》才开始正式对外公开发行。2006年9月,我县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截止2011年,全县第二轮修志承编单位报送的材料已整理74家,300万字,成型约100万字。

2012年以来,我县史志鉴工作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工作早启动。2月20日县委办和县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灌云县志〉续修暨2012年卷年鉴工作的通知》(灌委办[2012]4号),标志着年鉴工作比往年提前一个月以上,县志工作进入强势推进阶段;3月30日,两办又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共灌云县地方史〉(第二卷)资料征集编写工作的通知》(灌委办[2012]28号),意味着2006年下达的党史二卷编写工作结束多年启而未动的历史,外聘了党史工作者开始撰写党史二卷本,到目前已完成60%的初稿。二是计划快落实。今年是建县一百周年,史志部门是传承历史的重要部门,在建县活动中应有所为,为此,我们超前谋划出版发行《灌云大事记》,在上报县委研究的同时,不等不靠不懈怠,随即安排专人开始收集、整理资料,启动编写程序,做到两不误。三是精力多投入。针对人少、事多、责任大的实际,以我为标杆,克服急功近利、怨天尤人的思想,抓住工作重点,集中有限人力、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按时完成《灌云大事记》和《中共灌云县地方史》二卷本的出版发行工作,开夜车到两三点、子时披衣下床“爬格子”到天亮的情况不止一人,且司空见惯。四是方法勤创新。在县志材料搜集中,针对进度不快、质量不高的情况,对来咨询的人

做到耐心辅导,并根据诉求进行上门业务培训。为推动全县史志工作全面开展,我还利用在开全省工作会议的机会,主动向省党史工委、省地方志办公室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取得了实效。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需加强。县委党史办作为党史和地方志工作合一的部门,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淮安等地党史与地方志工作分别由两个部门承担,仅涟水县地方志办公室有职工8人,领导班子3人;涟水县党史工委就有职工7人,其中正副主任2人。两办加在一起有领导5人,专业人员10人)。目前,我县党史办领导班子只有1名副职,(灌南县领导班子4人、东海3人外加3名副主任科员,赣榆领导班子4人外加2名副主任科员),既要担负主要领导的工作,又要担负所有分管领导的工作,在一手抓党史工作,一手抓地方志和年鉴工作的同时,还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县委县政府部置的其他工作,如在“三解三促”活动中,党史办一名领导要联系两个村、一个企业和多名困难群众与职工。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年龄老化和结构不平衡现象,现有两名业务人员年龄都超过五十岁,后备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2、工作经费与专业经费需保证。工作经费是指史志部门正常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经费,包括电脑、打印、耗材、电话通讯、交通等正常工作所需的费用开支。专业经费主要是针对史志工作特殊性而设置的,如年鉴编辑出版费用、县志编纂费用、党史编研费用、旧志整理费用等,主要用于为完成阶段性工作或史志工作成果而发生的聘请专家、搜集材料、出版费、印发费、发行费、稿费、培训费以及相关的交通费、送审、评审费等。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史志工作不断重视,工作经费的投入有所改善,每年列入工作经费预算的已从过去的一二万元增加至八万元(含人头经费)。但比起其他兄弟县区还有很大差距(灌南县每年55万元,含部分专业经费,不含年鉴等增加预算部分),与工作需要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灌云县志》续修、《灌云年鉴》发行、《中共灌云县地方史》(第二卷)编研等工作因经费问题而难以启动或进展不快或质量难以保证。

3、办公条件与档案管理需改进。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公用房和档案用房面积太小。目前只有三间办公室(按照编制和分配方案:领导班子配齐需2间办公室,3个科室需3个办公室或至少2间办公室),一间档案室(根据史志工作的特殊性,至少保证两间档案室,有条件的可以设方志馆或史志馆)。二是档案管理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保管方法,缺乏科学管理,跟不上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三是没有配备交通工具(灌南党史办配有专门车辆),给史料征集、业务交流等具体工作带来不便或更高成本。

三、对做好全县史志工作的初浅认识

史志工作纵向贯穿万年历史,横向覆盖各个部门,在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不可

或缺的作用。今年正值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又恰逢我县建县一百周年,做好史志工作意义尤为重要。今年一月九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史研究室调研时指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是党中央对党的各级组织的要求。要紧密联系党史工作实际,对迎接党的十八大涉及党史部门的工作进行周密谋划,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抓出特色。刘延东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强调,地方志作为全面系统记述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在具体工作中要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推动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要继续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要继续加强对方志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作为史志工作的具体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0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按照省市县委、政府的文件要求和相关会议精神,以及上级史志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发挥职能作用,克服一切困难,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向党的十八大和建县百年献礼。

1、存史为先

第一轮《灌云县志》下限为1990年,人物篇、大事记则延至1998年底。1990年以后我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没有及时、完整的收集、记载下来,有的因当事人过世没有及时采访记录而散失,有的因专业部门经费缺乏和人力不足问题而没有履行好存史职能,有的因单位搬迁、人事变动、机构改革或重视不够等诸多原因导致保管不善而把珍贵资料遗失。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第一轮地方志书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为此,我县按照省市统一要求,与2006年9月启动第二轮《灌云县志》续修工作,因种种原因,进展缓慢。按照原计划,今年《灌云县志》要完成总纂并出版发行,省市地方志办公室根据机构改革和目前我县的实际情况,把完成时间推迟到2013年来完成,对照目前进展情况和编纂纲目、规划内容及字数、质量要求以及在承编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靠现有的队伍完成这一艰巨工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与周边县(市、区)相比,在工作进度方面存在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灌云县志》续修工作,确保如期出版发行。

《中共灌云县地方史》(第一卷)介绍了1919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在灌云地区的创建、活动及其发展的历史。建国后至现在的灌云地方史编研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历经六十余年的史实材料搜集困难很大,特别是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三十年,时间跨度大、史料遗失多,有的当事人因外调难知音信,多半年龄偏大或身体原因难以回忆当年情况,历史档案又没有保留,给《中共灌云县地方

史》(第二卷)编研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当然,灌云地方史多年启而未动的原因除去上述原因以外,还存在着专业编研队伍和经费等诸多现实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所致。周边有的县(如沭阳县)在2003年就完成了地方党史(二卷本),也有的县(如涟水县)在2008年就完成了地方史三卷本的出版发行工作。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时期的灌云地方史(二卷本)编辑出版工作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否则有的史料将无法搜集保存、错过最后的抢救期,将成历史的罪人。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又历经三十余年,这是我县改革发展最快的时期,及时把中共灌云县委带领全县人民投入改革、发展,建设新型社会的伟大成就、成功经验、优良传统整理总结出来,是历史赋予史志部门的光荣而伟大的职责,也是“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的需要。因此,在启动二卷本编写的同时,着手启动三卷本的编写才是明智之举。

年鉴是志书的重要组织部分。《灌云年鉴》是系统记述我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自2003年以来,我县启动年鉴出版工作以来,已完成9本年鉴编写发行工作,在存史、用史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年鉴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但受财政经费等因素困扰,年鉴发行经费只有靠承编部门自筹,通过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靠征集采页宣传收取一点费用来维持,严肃正规的“官书”失去了“官相”、“官威”,采页的内容庞杂,与“官书”的身份很不协调,质量与品位难以提高。现在《江苏年鉴》和发达的地区的市县年鉴已把年鉴发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允许插入不相关的采页,恢复年鉴清新的面目,提高了年鉴的质量。

旧志整理,专业志、部门志、特色志书编纂工作任务艰巨。虽然在各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相继完成了《灌云县人大志》等十几个部门志和《灌云方言志》等特色志,但我县作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县份,还需要彰显其灿烂的一面,在乡镇志、部门志、专业志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如《大伊山志》、《伊芦山志》、《盐河志》、《盐业志》、《龙苴镇志》、《伊芦乡志》、《燕尾港镇志》等等,这些志书的编纂,不仅可以传承历史,还可以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要求。如今已到了十分重要的时期,错过这一大好机遇,编纂工作将更加困难。

2、资政为要

以古鉴今是史志工作的特点和优势。要转变观念,党史办首先要从闭门编史修志的思维定势解脱出来,积极开展资政研究,把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我县建设繁荣秀美幸福新灌云的实际、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中心,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探索和回答,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立党治县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更有效地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服务。当前,应主要做好三方面的资政工作。一是要立足岗位,开展史志工作资政基础性研究。基础性研究的水平高低与扎实程度,决定资政水平的高低。要把《灌云县志》续修和《中共灌云县地方史》(第二卷)的编修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总结长期以来我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中的优良传统、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把县情与党的历史记录好、编写好、传承好。二是服务大局,开展史志工作资政专题性研究。加强资政专题研究,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现实资政服务和预见性资政参考。要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历史角度寻找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要开展预见性资政课题研究,通过总结历史、分析现实、思考未来、把握规律,了解事物发展趋势,为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提供智慧和力量。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史志工作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和独特作用,在这一重要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可以围绕革命史展厅建设、盐河公园文化墙的设计、建县百年重大成就展、灌云画册、灌云风光片以及旅游景区的创建等提供专题研究。

3、教化为本

方志、县情、党史是对历史的总结和概括,有分析有研究,有伟大成就可以激励人,有优良传统可以教育人,有成功经验可以启迪人,有历史教训可以警示人。史志工作部门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中应有所作为,要与宣传部、组织部、机关工委、关工委、党校、政校以及教育等部门联合,共同落实好地方党史读本、地方历史教材、县情简明读物进党校、进课堂、进社区活动。与公民道德建设、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相结合,开展系列传统教育活动;运用党员干部教育网、灌云史志网、灌云党建网、灌云文明网等平台,开设灌云地方史、地方志专题讲座,完成《灌云大事记》等编辑出版工作,把灌云历史成就展的成果、革命遗址普查的结果整理成册,使其成为育人教材。要发挥革命史展厅、博物馆、烈士陵园等阵地作用,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学校、大课堂。

在发挥史志的教化教育功能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和工作载体。针对建县百年和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县党史办可会同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等单位,共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热爱家乡演讲比赛、“双20”人物评选活动(即:评选2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灌云英雄模范人物,2 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灌云人物)。

四、几点建议

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作用特别重要,加强和改进史志工作意义深远。

1、提高对史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

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加强史志工作是加快党的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是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客观要求。一要按照中央10号文件要求、中央领导的多次重要讲话精神和《地方志工作条例》等法规,把史志工作放到国家法律层面加以重视;二要按照省市要求,把史志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定期进行研究,并学习和借鉴一些县市的做法,将史志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三要让史志部门和史志工作者发挥职能作用和个人特长。如在全县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中,把史志的优势与作用发挥得更加具体和灵用。

2、加强史志工作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史志工作靠单打独斗不行,靠一厢情愿不行,靠一时冲动不行。要靠坚强的班子领导,要靠专业的队伍努力,要靠科学的机制运行。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俗话说:众手成志。一要加强史志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把热心史志工作,具有吃苦精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组织领导才能的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来。在目前领导班子职数的基础上增至一正二副(或三副);二是加强史志工作队伍建设。针对目前人员年龄结构偏大、职数偏少、文化层次偏低的实际,调进或招录一批四十五岁以下机关部门办公室文员、转业复员文职士官、本科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史志工作队伍中来,实际在岗从事专业的人员职数不少于6人(三个股室各设一名股长、一名办事员),这样,既可解决人才断层问题,还可适应办公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三是创新史志工作科学规范的体制,让清苦、艰苦、辛苦这一“三苦”部门有其乐,天天面对冷桌冷椅冷键盘“三冷”环境心不冷,工作激情高、干劲足。

3、充分保障史志工作经费和专业经费

要把史志部门建设成为全县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中心、史志咨询指导服务中心和教化中心。一要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将地方志工作经费纳入县政府财政预算。借鉴灌南等县的做法,结合我县实际,建议2012年安排30万元工作经费,以后每年根据财政增长情况逐年递增。主要用于县党史办和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指导、督促、检查以及聘请专家总纂、评审、培训和业务学习、资料收集、外联等工作经费支出。出版《灌云县志》《灌云县地方史》(二卷)经费由县党史办和县地方志办公室另行编制预算,报县政府批准后,列入支出计划。二是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特殊要求,在旧志整理、珍贵历史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出版和一些特色志书的编纂方面实行单独预算。如《盐河志》、《大伊山志》、《灌云大事记》等。

4、管理好、利用好史志资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史志资源丰富且宝贵,妥善管理、充分利用好史志资源责任、意义和作用都很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要配备专门人员,加快做好各种文献的分类、整理和归档工作,把这些无价之宝保存好。要结合资料实际,在保存好文稿的同时,可以建立电子档案。建议增加一间档案室(有条件的可设方志馆)加强集中收藏管理工作。要加强对这些文献资料的专门研究,重视史志资源的普查摸底,完善搜集上报资料的规章制度,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县史志部门要转变观念、履行好职能,由“闭门”存史修志,到开门资政育人,把不为人知的“冷门”单位变为服务大局“热门”团队。可以参与革命史迹展览、历史馆藏、旅游景区创建和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包装与建设工作,从单一修志到修、研、用相结合。

下载工作思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作思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才工作思考

    围绕中心突出特色 积极探索我县人才工作发展的新思路 我县去年年底刚刚召开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

    新学期工作思考

    新学期工作思考 本学期开始,我随着学校的搬迁大军从郑州市英才街校区来到了龙湖校区,从一名行政工作人员兼职教师转为专职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最大努力研读学生和教材,......

    办公室工作思考

    服务、协调、监督、指挥 一要围绕“勤”字当好“服务员”。办公室主任工作最大的规律就是“相对无规律”、“不由自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服务好一线......

    2013年工作思考

    2013年工作思考作为刚进入建管处的一名新员工,我现已体会到工作的不易,刚进单位,一切从零开始学起,所有工作上的名词,我几乎都是第一次听到,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帮助下,经过半年多的......

    学校工作思考

    关于学校工作的几点建议一、目前学校工作中需要改进的主要方面 1)民主集中制贯彻力度不够,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支委会、校长办公会等作用不明显。学校机构设置及人员安排不尽合......

    关于内审工作的若干思考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从无到有,内部审计队伍日益壮大,内部审计规范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作为审计“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与国家审计各成体系、各司其职......

    关于少先队工作的一些思考

    单位:浏阳市普迹完小 姓名:陈柳艳 关于少先队工作的一些思考 少先队工作作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主要平台,在德育工作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课改中的少先队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

    有关少先队工作的几点思考

    少先队工作的几点思考 进入21世纪,科技日益发达。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少先队辅导员,应该考虑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我们的少先队活动搞活、搞好,这是我们少先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