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工作思考
关于学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目前学校工作中需要改进的主要方面
1)民主集中制贯彻力度不够,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支委会、校长办公会等作用不明显。学校机构设置及人员安排不尽合理,管理体系及职责较紊乱,部分决策与学校实际脱离,不能全面落实到位。常规管理工作实效性不高。管理人员的培养、监督工作出现盲区,人浮于事现象时有发生;
2)中长期工作规划空白,学校发展走向不明晰;
3)规范高效的德育工作体系尚未建立,日常工作实效性低,未能实现自治区德育达标学校验收目标,致使学校“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牌匾不能到位;
4)亟需规范健全学校规章制度;
5)教师队伍出现良莠不齐现象,师风、师德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教师对学校认同感缺失,行为亟待规范。学校综合实力已呈现下滑趋势;
6)管理团队、教师团队进取意识、忧患意识不强,学习、运用先进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办学效益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7)管理模式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与新一轮课改要求有一定差距,不能较好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
8)主要领导对学校工作全局掌控力度还需要加强,学校相关指
令实施途径不畅,部分管理工作存在较多漏洞,个别部门维护小团体利益;
9)原则问题执行力度不够,问题解决表层化,部分班子成员难以在教职员工中树立威信,一些管理工作纸上谈兵;
10)未能形成良好的办学氛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滞后,党员队伍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班子成员之间,教师之间沟通较少,教师团队人际关系未能实现宽松、和谐;
11)学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化,资产管理不严谨,水、电、各类耗材等的浪费现象未能根本扭转;
12)学校图书阅览室资料少,利用率低,档案室等同于空白,师生研究性学习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落到实处,这些已经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
二、对学校工作的建议
13)将制度建设放在学校建设的突出位置。领导团队,特别是学校主要领导应当有较高的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指导水平,要懂得依法治校的重要性,自觉苦练内功,要能承担起教师的教师这样的重任。要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方面率先垂范、表里如一。在此基础上,对学校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依照工作实际需要,结合实施绩效工资,合理、有效、有序设置工作岗位,力争实现人尽其才。
14)本着高效、和谐的原则,对学校管理层进行必要精简,保障学校工作按部就班、指挥有力、秩序井然。切实发挥副校长、处室主任、年级部主任等管理团队的整体优势,科学分工,职责清晰,责任
到人,指导有方,督察到位,协调推进。
15)重视学校未来走向,集思广益,尽快出台学校3—5年工作规划,着眼于今后的发展,建议重视“五个结合”:第一、培养目标上大众性与精英性的结合。第二、价值取向上素质性与应试性的结合。第三、教育功能上基础性与选向性的结合。第四、办学模式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第五、发展方式上规范性和自主性的结合。不再以升学率作为唯一的办学目标。
16)切实发挥民主生活会作用。一是增加次数(两月召开一次较为合适),二是提高质量。倡导班子成员襟怀坦荡、虚怀若谷、实事求是、拼搏进取。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学校大局为重,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互相支持。与此同时,校级领导应当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管理方面。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彼此以诚相待,在工作实践中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多指导(给出示范、给出操作流程)、多鼓励、多探讨。夯实工作基础,力争有所作为。
17)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建议校党总支争取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分别在高
一、高
二、高
三、初中部设立党支部,抓党建、促发展,发挥党组织、党员的重要作用,倡导党员向领导干部看齐,教师向党员看齐,学生向教师看齐,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18)重视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建设。注重新形势下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内容与形式,积极倡导奉献精神,提升教师形象,以师德促学风,增强科任教师、班主任“精气神”,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教师团队中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队伍管理既要以人为本,又要敢于碰硬、严而有方,班子成员应注重细节,从关心教师生活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一线教师有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以及成就感和使命感,密切关注教师的思想动态,给他们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教师团队各类信息,抓教师队伍建设应当严格制定实施计划与步骤,应当与目前教育教学实际以及教师个性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使此项工作不流于形式。
19)建立教师、学生电子档案,掌握师生相关信息,将“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引入学校管理体系之中,增强工作科学性与针对性,保证学校稳定与发展。
20)切实落实领导集体学习制度,克服固步自封,进一步拓宽管理视野,提高创新水平,提升服务档次。管理团队应当明确肩负的重任,立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方位提升管理智慧,切忌维持现状或是经验主义至上。学校主要领导应当有宽广的胸襟、容人的雅量,求贤若渴,将教职工集体智慧融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支委会与校长办公会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作好学校这篇大文章。
21)建议提高学年度学校工作计划的权威性与指导性,计划起草之前应当做必要调研,成文之后还要反复斟酌,突出学校计划“总章程”的作用,指导学校各部门形成共识、步调一致,最大限度减少实施过程中的盲点。领导指令下达应当简洁、清晰,负责人员组织到位,实施步骤简明扼要,结果检查、信息反馈有序通畅。
22)切实改进会议内容与形式,这也是体现领导能力与水平的标志之一,突出会议的前瞻性、时效性。建议实施会议限时制度与会前告知制度,参会人员充分做好准备,减少会中的临时动议,提高会议效率。平时校领导讲话,倡导脱稿,讲短话、讲真话。
23)下大力气抓好学校教科研与德育工作的创新实践,倡导开放式办学,“走出去”与“请进来”有机结合,撤除自我封闭、孤芳自赏的栅栏。建议调整教务处、教研室、德育处管理成员,原则上应当配齐配强专职教研员、教务员、思想政治辅导员。创新工作机制,持之以恒筑基础、理思路、破解课堂教学、育人过程中的各类瓶颈,实现“三轮”合力共转,强力推进学校主体工作。
24)以学期为单位,对整体工作具体分解实施,克服计划与工作推进相脱节现象,使学校工作思路更清晰,步骤更稳健,效率更高,使得教职员工对学校发展脉络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5)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强化舆论导向,发挥学生业余党校、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的作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使“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学生中生根发芽,积极倡导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广交朋友;进一步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将主要法律条款小册子印发至年级组、班级、学生手中,引导师生学会学法、懂法;进一步强化学校安保工作,制定严密防范措施,提高应急演练实效性,建设平安、和谐三中。
26)下大力气抓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关键环节)。制定规划、专人负责,长期跟踪指导。建议对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一般不安排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建议重视解决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实现感情、待遇、事业留人。
27)从学校、课改实际出发,工作突出重难点,专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新形势下的师生德育工作规律以及学校常规管理规律。建议在办学模式上逐步推进小班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有机结合。关注学生、关注教师,从教育的培训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培养形式等多个角度推陈出新,实现学生以及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28)着实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班委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创造性开展相关工作,将工作实效性与学生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各项活动的开展既要有深度,又要切合学生实际,同时将关注点锁定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学校党组织应当选拔得力干部从事此项工作。
29)整合学校后勤机构,建章立制,开源节流,堵塞漏洞。要有全校一盘棋的思想,资金、财物统一管理,建议严肃财经纪律,将收费权集中到学校财务室,各项收费必须纳入学校账户。除此之外,校内任何人、任何部门均无权实施任何项目的收费,违者严肃处理。
30)尽快实施 “阳光操作”下的校务公开制度。工会应充分发挥作用,提升教职工知情权、监督权,保障广大教职工主人翁地位。
第二篇:关于学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本次务虚会,让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也就是我们玉潭教育的未来学校发展的形势及目标,同时对思路举措进行探讨,刚才大家讲了很多。下面我按照我们蒋书记的几个具体内容:文化立校、办学特色、区位优势、及管,就我们西郊学校工作虚实结合谈几点想法和认识。
一、文化立校,办学特色
1、既不依山傍水也没有挡土的围墙,校园面积不大,四周面向墙壁(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国家领导、长城、长江、黄河、历史背景、经典文化)
2、当然不可能每个学校都有历史,但不能没有文化,我也很想把学校的围墙文化建起来,让学校某些地方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外来人员在课间或放学成为留恋的地方。
3、那么结合学校实际,在文化立校在办学特色上“跳绳”、“弟子规”、“名人名言”警示校语、“ 疏散图”、“强身健体”激励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三讯一训”(校、学、校风、校训)
4、学校培养学生正确的礼仪规范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无论在什么场合,它体现一种典雅的校园文化素养。
5、校园“智能”广播系统考虑―上下课铃声设为动听的音乐,在大课间及课外活动播放欢快的音乐,校园歌曲让师生在其中有美的享受,也是一种高尚的校园文化。
6、校园网络建设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宣传和精神活动,是一项高智能文化。
7、活动文化―全期根据上级、依托节日
二、教育教学思想上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管理从理论到实践上要做到“精、细”。我经常对老师们讲:“点点滴滴求和谐、时时处处见管理”,学校大也好小也好,管理上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是精品,把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每个环节保证不出问题。
和谐,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在人性化基础上求精细管理。校园广播,想响就响、想怎么智就怎么智
上下课、大课间活动铃声、升旗仪式、眼保健操铃声,休息时还可以播放校园歌曲,丰富广大师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校园网,随着时代校园信息化进程推进,网络环境已广泛的影响着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
三、关于后勤方面
条件建设,别的不想了,看能否争取领导的重视,建设一个好的食堂。仅仅是个人的看法(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各个学校全面发展)
第三篇:关于学校团队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学校团队工作的几点思考
按照年初团省委关于“三项重点工作、一个保障体系”的总体部署,上半年以来,全省学校团队工作忙而不乱、生机勃勃,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学校各级团队干部倍感自豪、精神振奋,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三个代表’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代代传”、“养成道德好习惯”等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二是围绕实施青年文化工程,举办了全省首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首届少先队文化艺术节,有效牵动和推动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三是围绕实施青年创业行动,组织开展了首届“挑战杯”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高校团学组织发挥优势,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有形有效。四是围绕实施青年人才计划,推进实施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落实西部计划139名志愿者的选派任务,启动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安徽基层计划。五是成功召开了省第三次少代会,出台了少先队辅导员三级聘任办法和巡回培训方案,举办了民办高职院校和中学团干部培训班,学校团队组织的自身建设继续加强,外部环境不断优化。
下半年,全省学校团队工作任务艰巨。总体想法是继续按照年初的安排部署和本次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新成效。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两个方面的 工作。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开拓创新,重点是狠抓落实;既要立足当前,办几件实事;又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最近,团中央专门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也将要召开工作会议,出台实施意见。下半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全团和省委的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在全省学校团队组织中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以实际行动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下半年,团省委的工作打算是:开展二项活动,搞好三项服务,加强四项建设。
1、开展二项重点活动。一是开展“百万少年看安徽”主题活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充分挖掘利用本地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命名建立第二批“民族精神代代传”体验教育基地,广泛组织开展“百万少年看安徽”主题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深入了解当地的光辉历史、灿烂文化、秀美山川以及独特的经济优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从爱家乡做起,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实施“未成年人成长计划”,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引导未成年人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做起,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学校做合作共 处的“小伙伴”,在社会做帮人律己的“小标兵”,在公共场所做环保“小卫士”,在队组织做自动向上的“小主人”。
2、搞好三项具体服务。一是帮助贫困未成年人完成学业。依托希望工程,继续深化全省共青团爱心助学行动,力争完成为2万名未成年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经济援助和其他形式的有效支持的目标。二是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未成年人参与,联合社会力量,以节庆专题活动为依托,大力实施全省青少年文化工程。结合建国、建队55周年,重点办好大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少先队文化艺术节、“欢乐年华”宫协系列活动等重点文化活动。继续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办好团队报刊和精品网站,引导未成年人体验先进文化,传承优秀文化,甄别时尚文化,抵制不良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健康有益的青少年文化。三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宣传“两法一条例”,年底以前,完成《安徽省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办法》的调研起草任务。积极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深入开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网络文明行动和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等,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3、加强四项基本建设。一是加强中学团队组织建设。进一步把中学团队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总体规划,纳入各级特色示范学校考评体系;与教育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中学团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制定中学生团 校、业余党校的管理规范,健全省、市、县三级考评管理体系;推动基层少先队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加快少工委构成社会化步伐;推广预备团员制、团队一体化和社区团队建设试点经验,加强团队衔接,填补工作真空,从组织上和工作上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全员、全程覆盖。二是加强辅导员和团队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全省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聘任办法》,制定中学团队干部聘任、考核、管理制度,确保中学团委书记和大队辅导员按学校中层干部以上条件配备,确保优秀辅导员和学校团队干部享受同级优秀教师待遇。完善培训网络,加大培训力度,组织优秀团队工作者和少先队专家赴基层和农村巡讲,三年内将农村乡镇中心校以上的团队工作者轮训一遍。壮大志愿辅导员队伍和少先队工作专家队伍,加强团队教育创新研究,形成教育合力。三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充分挖掘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现有阵地,以签约承诺的方式,命名和建立各级各类团队组织教育基地,为团队组织和未成年人开展活动减免费用。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增加财政投入,把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青少年宫等团属活动阵地建设,五年内基本消灭空白市、空白县。坚持社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和协调社会资源,援建一批青年中心和少先队标准化队室。四是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能靠共青团唱“独角戏”,也不能靠团教两家唱“二人转”,必须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奏响“交响乐”。省委已经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在团内逐级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吸收了省直17个厅局的负责同志担任了省少工委委员,与省教育厅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协同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总之,我们要认真按照省委和团中央的要求,进一步狠抓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努力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为实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伟大的战略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添砖加瓦,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服务大局、务求实效,进一步做好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同学们的切身利益,牵动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也影响到社会稳定。去年以来,我省和全国的情况一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毕业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和充分就业,使其在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更好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共青团组织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 措。
作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成员,团省委的工作职责和分工是:牵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安徽基层计划;牵头组织实施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大学生创业导师团,为毕业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完成省就业工作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根据这些明确的职责和要求,各级团组织,尤其是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与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切实采取措施做好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1、发挥团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大力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要通过组织形势报告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成才观,鼓励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和农村基层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要树立一批投身西部大开发、投身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建设、自主创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长成才的毕业生先进典型,宣传一批支持子女正确择业就业创业的毕业生家长的优秀事迹。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为毕业 生排忧解难,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2、发挥团组织在实践中育人的优势,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按照团省委、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中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高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活动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以及技能训练等方面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增强毕业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各高校在推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过程中,要注意强化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估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把素质拓展的活动项目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在中低年级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创业见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广泛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计划大赛,帮助学生在入校之初和在学期间,就能树立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从业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素质培养和创业能力训练。
3、发挥团组织的宣传教育优势,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和志愿服务安徽基层计划,教育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创业发展。当前,各高校和8个服务市、19个服务县区的团组织要把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安徽基层 计划作为重中之重,确保招募选拔、培训上岗等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4、发挥团组织的组织优势,广泛组织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事迹宣讲、大学生创业导师团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士进校园宣讲创业就业知识,落实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制度,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要以“挑战杯”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依托,结合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凭借知识优势自主创业。各市要配合高校做好竞赛成果的转化工作,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毕业生自主创办科技性、服务性企业提供必要的扶持和帮助。
第四篇:今年的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
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
——— 绥阳县教育局关于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潘 开 礼
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构建良好育人环境,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找准我县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加强指导,切实加强我县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今年,通过深入32所学校(其中中学21所)对全县中小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18场次,对26名校长、112名教职工、189名学生(其中初中生102名、高中生61名、小学生26名)、家长或其监护人32名、其它各行业人员36名开展走访座谈,基本上找到了当前影响学校稳定的主要问题,对下一步要采取的相应对策做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就需要上级给予帮助或者其他职能部门给予配合的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教育系统十分重视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把综治工作作为全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县教育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竞争加剧,以及价值观念多元化发展趋势,一些影响学校安全的消极因素有所反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和学校的安全问题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
㈠ 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个别家长重养轻教,重智轻德,期望值过高,教育不得法等问题,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滋生了“德育 1 困难生”的温床,给学校暴力事件的发生埋下“祸根”。
㈡ 一些学校安全防范体系尚未形成,比如综治档案不健全,分工不明确,责任没有落实到人,个别学校对外来人员管理上还待进一步规范,重点要害部门“三铁两器”没有完全到位,还存在安全隐患,师德师风失范。学校德育和法制教育的针对性、预防性不强,效果不太明显,一些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比如在校园伤害事件中明显存在着以下几多几少的现象,受到暴力侵害后,“花钱消灾”、息事宁人的多,“忍辱负重”和爱“面子”的多,姑息隐瞒的多;受到暴力侵害后报告教师、家长的少,向派出所报案的少,寻求解决问题的少。
㈢ 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旺草中学、育红小学、清源小学、温泉中学等校门前“三乱”(乱停、乱放、乱摆摊设点)现象屡禁不止,潜在发生学生交通安全事故的可能;县城地区学校周边、黄杨中学等学校周边部分网吧非法经营,吸纳未成年人,严重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
二、分析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㈠ 家庭及家庭管教的不良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不同类型的家庭对子女个性养成、习惯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对做错事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采取打骂的方法,造成孩子的逆反和对抗心理,或者过分溺爱,当他们犯错误时,家长不是检讨自己孩子的不对,而是护短。有时用给钱给物来代替关爱,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想方设法去偷盗钱财,满足个人的欲望。
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上受到严重创伤。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失 2 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有的还因此引起父子或母子之间的矛盾,甚至引发犯罪。
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形成思想隔阂。有些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或生意,无暇顾及孩子,对子女关心爱护不够。有的父母,业余时间都泡在舞厅、麻将桌上,很少过问孩子的思想表现和学习。由于缺少沟通,形成思想隔阂,对子女的思想、行为也无从了解和掌握,以致孩子变坏了也不知道。据调查,个体工商业者、出租车司机、包工头家庭子女“德育困难生”居多。
㈡ 一些学校教育处臵不当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一些学校目前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仍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些学校放松思想政治教育,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良好的师德师风还没有真正形成,导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此外,目前各校虽然普遍开设了德育和法制教育课,但教学方法主要是单纯说教、被动灌输式,特色校园文化氛围没有形成,部分学校还没有及时聘任法制副校长,不能根据所在学校实际和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开展法制教育,使学生的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
㈢ 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特别是不良文化的侵蚀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分配利益的调整,人际关系的变化,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也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消极阴暗的社会现象,如“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组织、不健康的“三室两厅”及非法网吧等,对良莠不分、是非标准不明、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很不成熟的青少年有着极强的腐蚀作用。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大众传媒得到了迅速发展,除原有的报刊、录像、3 广播、影视之外,电子传媒异军突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肆渲染色情、凶杀、赌博、恐怖、暴力性的画面充斥了各种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社会环境,严重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校教师和家长抱怨最多的就是违规经营的网吧。网络世界并不是一方净土,现实文明的阴影同样在网上折射。网络文化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对青少年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青少年因有意无意涉足色情网站,遭受“黄毒”或暴力文化侵害,误入歧途,甚至走上堕落和犯罪道路。
三、做好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有关专家警示: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成败,已成为影响中国治安格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社会的综合反映。因此,做好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就不能只靠一个教育部门,也不能按照某一种特定方法来解决,只有坚持内外并举,积极构建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社会各方面充分参与的全方位预防体系,通过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手段,实施“三项工程”,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标本兼治,有效地做好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㈠ 科学引导,实施“家庭温暖”工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发源地,尤其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素质优劣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所在,也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摇篮。因此,家庭教育具有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优越性。
1、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现代家庭教育观,4 确立三个新观念:一是新成才观。当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未来的人才素质要求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二是新责任观。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将其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人才,是家长的应尽职责。三是新权益观。未成年人从法律角度上看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但他们与成年人一样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
2、规范家长行为。为人父母应自尊、自律,学法、知法、守法;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方式,言行举止文明,积极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纠纷,对子女的行为起好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3、建立家教咨询中心。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开辟咨询专线,聘请教育方面的专家担任咨询人员,解答家长和监护人提出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疑难问题,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子女,减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误,提高教育质量。
4、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家长学校具备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互相沟通和家庭教育能力培训的双重功能。学校应将家长会的召开制度化。此外,班主任要对学生坚持进行定期家访。凡是有子女在读的父母都应定期到家长学校接受有关家庭教育,以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净化家庭环境,构筑起一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㈡ 以人为本,实施“校园育人”工程
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和省、市、区“创安”意见的精神,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实施“校园育人”工程,促进学校治安综合治理“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的形成,为全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主要措施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臵。各中小学校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对这项工作负总责。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臵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制度,充实完善综治建档工作,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居安思危,为广大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2、大力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继续推行在中小学聘任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纳入教育计划,做到教学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不断增强中小学生自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确保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完成普及基本法律知识的任务。
3、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完善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考评制度,加大考核力度,严肃处理对学生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师德失范的教师,尤其是“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动或者品德不良,影响恶劣,不适合在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要努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正义得到匡扶,非正义得到排斥的良好环境中。
4、设立心理教育课程和咨询辅导机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了解挫折的环境,增强应付挫折的能力,避免和减轻心理创伤。要帮助青少年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困惑。如改进学习方法,科学用脑,提高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和问题;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建立良 6 好人际关系的问题;正确处理恋爱与友谊、与学习的关系问题。
5、切实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实行立体防范,在校园内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帮教体系建设,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做到生活上解难,精神上解惑,行为上纠偏,切实解决好学生被侵害、被欺侮的问题,确保每一个中小学生都能得到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项保护,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努力营造团结、和谐、互信、互助的校园人文氛围。其次要建立健全严格的门卫制度和专兼职保卫机构,对管理钱、财、物及其它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财务室、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等部门,要落实“三铁两器”技术防范设施。对学生宿舍特别是女生宿舍要加强管理,确保宿舍有两个及以上救援通道的畅通。要加强校报、校刊及学生手抄报的审查管理,严格把关,确保宣传舆论的正确导向。学校的地下室不得用作学生宿舍,更不能出租或留住学生,对校内商业和餐饮网点要严格管理,不允许从事不正常、不健康或违法经营活动等。
由政法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集中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专项行动。加强对学校出租房屋的管理,对破墙开店、出租房屋给校外单位或个人从事经营录像、卡拉OK、台球室、酒吧、电子游戏、网吧、计生用品等危害治安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要坚决收回房屋使用权。严禁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等。
6、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一是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全县各中小学校,特别是城区繁华路段和农村紧傍交通要道的学校,要把交通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课时,加强对在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能力的教育。7 二是防止食物、药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加强学校后勤工作特别是食堂管理工作,学校食堂要办理《卫生许可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工作人员要领取《健康合格证》,严把食品进货关,不得采购和出售假冒伪劣和腐烂变质的食品。学校医务室和工作人员要具备卫生部门行医的各种证件,要把好进药关,未经许可不得乱服药丸或乱打针剂。三是要防止课外、校外集体活动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必须遵守报批制度,要制定和落实预案,做好春季春游、扫墓,夏季危房倒塌、游泳、雷击风暴,冬季煤气中毒、火灾等安全防范措施。四是要强化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要健全锅炉房、理化生实验室、财务室等“五管要害”部位的管理规章,落实各项责任制,使用锅炉要有合格证,相关管理人员要持证上岗,严防失火、失盗、爆炸、药品丢失等事故的发生。
7、建立健全学校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运行机制。要严格贯彻执行《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健全学校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落实领导与安全员责任制度,加大计算机安全教育力度,使广大师生能够自觉遵守计算机安全法规,提高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杜绝不良信息,特别是政治性非法信息和淫秽色情信息从学校发送上网或接收下载等问题的发生。
8、加大纠纷排查和调处力度,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各学校和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定期通报、督查督办、协调会议、责任追究、领导包案调处等一系列日常工作制度,抓早、抓小、抓苗头,尽早化解好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隐患,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严防因决策不妥当,裁判不公正、干部不廉洁和工作不细致等原因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9、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全县教育的安全与稳定。严格落实学校综治工作七制度。一是目标管理责任制,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年级、8 年级与班级要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目标管理;二是综治隐患排查制度,各学校要组织专门力量每学期至少两次对综治工作进行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安全和法制教育制度,要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和法制教育,集中开展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能力的训练;四是事故情况报告制度,凡发生治安案件、在校生犯罪案件、师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等重大事故,要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五是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责任事故或综治案件的学校,要逐级追究相关责任;六是继续实行综治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对综治措施不落实和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一律取消当年评选各类先进和模范资格;七是综治工作档案管理制度,要建立综治工作记录簿,将有关学校综治教育、管理、检查等各种活动记录在册,以备存查。
㈢ 齐抓共管,实施“综合护校”工程
由于青少年的认识能力、自控能力、抵御外来诱惑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差,很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性、风气的影响和不法分子的欺骗。因此,社会各方面都必须齐心协力、协调配合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对社会风气、社会环境进行深入、持久、有力的整治,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安全成长的生活环境。
1、建好组织网络。由政法部门牵头,建立政法、教育、关工委、乡(镇)政府、街道社区等部门和机构组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委员会,负责该地区青少年现状调查分析。尽快健全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队伍,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政法部门中选聘政治素质好,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热心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熟悉法律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干部,去担任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协助学校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解决困难和问题。
2、增强普法实效。全社会要努力增强普法的目的性,既要使有 9 关方面准确地了解各自的职能责任,又要使青少年自身明确地知晓自身的具体权利和义务,既要让青少年知道法律禁止什么,又要让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增强普法的实效性,继续扩大普法的范围,从资料宣传、标语号召上延伸下去,运用青少年能够切身感受,真正理解的形式,以典型的案件、事件、图像教育感染青少年。增强普法的指导性,通过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帮助其提高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明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掌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技巧。
3、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开展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提供优质服务的活动。二是深化创建“平安文明校园”活动,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切实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的组织建设,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三是要突出重点,善抓关键。在地段上,重要的是抓好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和“三室两厅一吧”的治理。完善警校共建机制,加快信息的沟通互换。坚持道德建设、法制约束、技术控制三招并举,研究和落实对各类经营性网吧的长效管理措施。四是在时间上,重点抓好学生八小时之外和双休日、节假日的管理。在对象上,重点抓好残缺家庭学生、后进学生和失足青少年的教育工作。
(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第五篇:关于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对学校美育工作的思考
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追求着“真、善、美”。美育就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学校实施美育的意义
1.美育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举措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充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由此可见,美育既是培养学生素质、又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言道,“乌美在羽毛,人美在学问。”“花美在外,人美在内。”人的美,不仅表现在美的形体上,还表现在美的性格等方面。全面表现人的整体美,主要是看人的性格美。教育伴随人的成长,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美育。王国维说过:“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这充分说明了美育的重要性。人的性格美主要通过人的活动即语言、行动来揭示,“言为心声”、“行为关键”就意味着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行动是灵魂的外现。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过:“一个美人的雕塑,如果缺乏内在的性格,它就会令人想起尸体来。”可以说,性格美是人的美的核心,是人的美的关键。
实施美育教育,是真正体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 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举措。
2.美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美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造就人才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强化德育工作的有力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它们各司其职,一部分管理运动,另一部分管理思维活动。美育既需要学生运用思维活动感受美,同时还需要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感受美并创造美。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美育过程,同样渗透于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之中。美育对开发学生智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美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的欣赏和创造,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在学校美育中,无论是引导学生观赏美景、欣赏歌舞,还是指导学生朗诵诗词、阅读散文、赏析小说,都需要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领略其中的志趣,把握其中的主旨,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发展学生智力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而美育则通过人们新颖活泼的独创精神的契机,给予学生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创造美、感受美的兴趣。
(2)美育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力、促进创造力。郭沫若说过,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入手。因此,有远见的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美育观念,并以此开发学生智力为教育的主导意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都与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注重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的成就来源于音乐。”爱因斯坦也是一支乐队的第一提琴手。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美育对开发人的智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美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育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教育行为。
(3)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人的审美观念往往与人的道德观念、道德习惯相结合,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操,从而转化为行为。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相成,以图德育之完成也。”合理、适时地实施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育为通过说服、监督、褒扬等方式帮助学生确立信念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通过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诱发、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为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后继学习、生活作好先驱奠基。
(4)美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实施美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这正如周扬所指出,“审美活动,可以使人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益处。
现在有些学校把美育仅仅当作艺术特长或技能技术教育来施行,这是认识上的误区,既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违背了美育自 身的规律和宗旨。下面谈谈笔者的浅见。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的明确了,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意义重大。为什么美育应该受到如此重视呢?这与美育的根本宗旨有关。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无疑这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近人王国维认为,教育应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应包括智育、德育、美育3个方面。他说:“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在我们看来,真善美不仅相互区分,而且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智育、德育和美育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认为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能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孔子对弟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就是在实施美育。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从培养“备真善美之三德”的“完全之人物”的高度来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才能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从而正确地施行学校美育。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学校只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育人的大目标。美育没有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美育。因为,美育尤其不能是整齐划
一、呆板凝滞的,尤其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更不能惟一以考试分数来检验成果。所以,若要实施真正的美育,就必须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脱离出来,坚决地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之所以有的学校把美育搞成了特长教育、技术教育,其原因是:首先,观念上还没有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至把美育变成了只针对少数学生的天才教育,或者仅仅停留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上。其次,是对美育的宗旨缺乏认识,不够自觉。诚然,进行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仅停留于技能的传授和特长的培养上,忘记了美育的宗旨,就达不到美育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培育和心灵建设的目的。再次,对美育的特点、规律和功能缺乏正确的了解,因而在实践中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实施美育。
美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情感教育的作用与功能。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王国维也认为,美育“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美育“即情育”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呢?
美育的过程,一方面是教育者用美的对象来教育人,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对美的感知或感动的过程。也就是说,在美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处于美感的激情状态。这与其他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如,歌曲《黄河大合唱》表现了滚滚黄河雷霆万钧、一泻千里的雄伟气势,以及它所孕育的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伟大性格。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动情的。因为,歌曲崇尚的美使学生始终处于美感的激情之中,甚至于课后,那澎湃的激发仍要长久地留在同学心中。梁启超也曾说过:“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不 能释然,读《红楼》竟者,必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必有余快有余怒”。可见,美育引起强烈的感情活动,使人处于美感的激情之中。正是这一特点,使美育的情感教育作用得以发生。
现在有些低劣、卑俗甚或色情的文艺作品,给人以丑恶低级的感官刺激或颓废变态的迷乱情感,这对青少年的心灵具有很坏的腐蚀作用。对于这种情感腐蚀,我们要坚决加以抵制。同时,我们更要用美的事物去浸润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不断地、长久地被美的情感所陶醉、所滋养,从而“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美育的规律,基本上就是对美欣赏的规律。它的奥秘即在人们欣赏美时所发生的美感之中。
我们认为,中小学实施美育必须尊重美育的特点和规律。第一、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能否发生,是否有效,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美感不能强加于人,却可以引导。引导学生发生美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例如,帮助学生欣赏《红楼梦》,就需要介绍有关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文学艺 术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进步的道德观念和历史观念,否则,学生是不可能真正进入《红楼梦》的艺术境界和欣赏心理的。又如,欣赏齐白石的国画,也需要让学生了解齐白石以及他生活的时代。了解国画的有关知识,包括流派和技巧,否则,他们也很难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其次,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理解力和想象力。这里也涉及某些知识的传授。例如,美术中关于色彩的知识,水墨画以墨代色的知识等。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这些能力。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再次,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进入欣赏心理。例如,根据美的对象的特点,创造适当的环境等,就有积极的意义。当学生进入美感心理之后,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帮助他们深化美感。如,介绍前人的经验,同学之间互相启发等,都是有益的。不过,要充分尊重美感的个性差异性,不要简单地推广美感的样板,更不要搞强加于人或强求一律。对美感教育效果的期望和检验,要长远一些,开放一些,切忌短视、呆板和狭隘。应当相信,只要学生发生了美感,他们倾心赏美,即是在乐心受教。至于受教的程度,只要美育持之以恒,一定会获丰收。
第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实施美育。前面说过,美育的对象应当是美的,才可能产生美感。同时,还要注意美的对象情况复杂。例如,《红楼梦》中既有艺术的美,也杂有糟粕。对于这一类美的对象的欣赏,就需要有较高的辨别力和较多的知 识了。所以,欣赏《红楼梦》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比较适宜。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适当的计划。学生的特点,依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认真研究。
第三,要把美育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之中,实施多种多样多层次的美育。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音乐、美术课,还可以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文娱活动。把美育与德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样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还应该把美育融入智育和体育之中。虽然美育与智育相互区别,但它们也是相互联系的。美育可以发展人们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特别是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但是美育的实施,想象力的发挥,都必须凭借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把握与发展,也都需要想象力的帮助。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把美育融入智育的具体途径。至于美育和体育的结合,如健美操、远足郊游等,都是例子。还有,学校的环境、校风建设等,也是实施美育的具体途径。总之,中小学实施美育的天地相当广阔,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会有很多好办法。
美育是综合的育人活动,是对人的整体性教育,关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既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也开启心智之门。美育可以说是在追求真善美和谐统一上的人格教育。教育立美,就是按照教育规律和“美的规律”实践地创造教育自身的美,使教育从校长、教师到教材教学、学校管理、校园环境等一切都是美的,“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使走进教育的人同时走进美,让我们的师生在美感愉悦、自由、快乐中教与学,生活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