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让人幸福的教育》是我所看的教育类书籍中比较好的一本,孩子已经5岁了,在对她的教育方面我要做得更好。为了更好的让书中好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今后教育行为,我做了反思,以强化自己的教育意识。
阅读本书后,我信奉的教育格言如下:
1、在认识教育这项工作的价值方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一个品行端正、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孩子,伟大意义需要所有的做父母的人反省的。
2、在学习教育的知识方面: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教育孩子仅仅有爱是不行的。
3、在培养孩子的智力方面:坚信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仅仅是特点不同而非智力水平有高低,坚信自己对孩子的信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孩子。
4、在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方面:在孩子道德和品质教育中,应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的办法,而尽量少地使用人为的惩罚。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爱、有同情心、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做一名善良、宽容、积极乐观、有同情心、公正、民主、整洁、勤劳、节俭习惯的父母,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5、在培养孩子的心理方面:坚持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乐观的心理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用适时地肯定和赞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6、在认识和发现孩子的潜能方面:随时留心观察孩子,了解她的潜能和特点;对孩子表现出有潜能的方面,即使我不希望她选择这方面作为发展方向,也不要完全取限制她,至少她可以拥有这方面的爱好;不否认每种潜能的价值;对她暂时表现出的不擅长的方面,也完全可以加以培养;对于孩子在语言方面、逻辑数学方面和对己对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应该作为基本的加以开发、培养;一旦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应该为孩子设计一份不同阶段的计划,并实施下去,这是决定孩子的潜能十是否能得到发展的关键。
7、在尊重孩子的权利方面:给孩子说话的权力,自尊的权力,机会均等的权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力,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有权得到的公平。
8、在培养孩子的情感方面:首先懂得爱、懂得感激和回报,让孩子在感恩中体会到友谊、爱的快乐,让孩子用一种豁达的胸怀去包容仇恨,用快乐去化解仇恨,抓住一些特殊的经历培养必要的肃穆和敬仰,生活中要刻意地隐藏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爱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要对适时地对孩子说出来,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信任。
第二篇:《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潘晓慧
我认真阅读了孙云晓老师的《让人幸福的教育》一书,通过阅读使我对于一些教育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
在今天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童年并不快乐、幸福。一定程度上教师和父母也承认这一点。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升学的压力,教师和父母就要求孩子努力学习。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孩子的实际承受能力。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做的全国调查数据显示,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全班前15名,其中,要求总是第一名有3.4%;前3名的17.4%;前5名的17.1%。76.4%的小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要在90分以上,其中,34.9%的要求95分以上,9.3%的要求门门都是满分。如此高的期望和要求,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绝对不可实现的。使孩子对于学习望而却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作者在全国各地的调研中发现,相当多的中小学生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在中国,父母和孩子谈话,主要谈学习问题,孩子的情感、心思、兴趣没人可谈。大人和孩子谈话,有人总结最常说的三句话: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更容易出现问题,父母以为的强调学习,忽略了他们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变化,因此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父母和教师会觉得他们难管。而在日本,父母和孩子的谈话内容主要是关于生活的。实际上,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学习不是全部,甚至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孩子的成长还包含很多的东西。因此作者认为
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是最重要的生命之根。家长和教师要改变不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骗人的。起跑线之说实质上指从小就要学习和竞争,在分数和名次上比高低,这是摧残童年的口号。这句话反映了中国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过度竞争,给孩子过度的负担。这样很可能使得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厌倦学习、厌倦生活,甚至厌倦人生。
孙老师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特别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一文中提出“我赞成余秋雨先生的观点,青少年要读一流的书,应该让第一流的信号就占据他们青春的生命,让他们找到一个有一个制高点。”并阐述了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特别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原因:“虽然网上也可以获得海量信息,但是网上阅读具有浏览的特点,就像走马观花,吃快餐。相比之下,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则像拥有一口深深的甜水井,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较为深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读书,同时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这一学年我校开展“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这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是一件好事,是好事我们就应该坚持,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
第三篇:教育就是让人幸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育就是让人幸福
作者:王三阳
来源:《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年第01期
孔夫子曾经不厌其详地罗列出人生的各个阶段的感悟。对于这位圣贤,教育的终极目的就在于不断地追求生命的崭新的境界——日高日远的攀升,日甚一日的超越,带来的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崇高和伟岸。而这,对于儒家学说,就是莫大的幸福。
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引人回忆。一个人成功诞生之后,他的灵魂会忘记原有的形式上的知识,而学习就变成了重新收集知识或者尽量不要遗忘的问题。知识就在我们的灵魂中,通过理性的运用,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知识。而发现得愈多,我们就会变得愈完善,这种趋向完善的过程,就是一个享受幸福的过程。
中外的先贤,不但不约而同地将教育的鹄的定位为对于幸福的追索和寻求,而且坚定地认为,这种看似飘渺抽象的幸福,是可以获得的,是触手可及的。
因此,教育的目的远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模糊,那么神秘,它的旨归就在于让一个渺小的个体经过教育而具备知识的积累、思维的缜密、意志的磨炼、思想的深邃后,找到人之为人的尊严,寻到生命存在的价值。这是上天赋予人的权利,拥有了这种权利,利用了这种权利,一个人便可获得他无上的幸福。
然而,我们在享受教育的时候,却未必感到幸福,甚至时或感到痛苦。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只是着眼于琐碎而没有剔除浮盖在教育表面上的尘沙去探寻它的本质,是因为我们只是关注个人的点滴忧伤而忘却了去追寻教育本来具备的宏大的叙事,是因为我们只盯着物质的需要而背弃了精神上的引领。
那些作为痛苦和焦灼的存在,那些作为浮华和繁琐的呈现,就日日纠缠着我们,居心叵测地将我们的目光变得短浅,意志变得薄弱,申索变得低贱,而浑然忘却了在那曾经的过往,在那不远的地方,幸福的光晕就笼罩在杏苑的祭坛上,我们只要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的温暖。
于是,从2005年的春天开始,对于教育真谛与旨归的追寻伴随着幸福教育这个词汇渐行渐远,探索者群体亦愈来愈多,终于,2011年11月4日,在古都开封,汇聚全国13个省市86所学校的同仁济济一堂,宣告了幸福教育联盟的诞生。一年之后,随着第二届联盟年会在上海金山的举行,其影响更加巨大。
我们祝愿:伴着即将到来的春风吹遍这片热土,那如甘霖般的幸福之雨飘洒在华夏神州每一个热望的眼眸之中。
第四篇:《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1《让人幸福的教育》是我所看的教育类书籍中比较好的一本,孩子已经5岁了,在对她的教育方面我要做得更好。为了更好的让书中好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今后教育行为,我做了反思,以强化自己的教育意识。
阅读本书后,我信奉的教育格言如下:
1、在认识教育这项工作的价值方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一个品行端正、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孩子,伟大意义需要所有的做父母的人反省的。
2、在学习教育的知识方面: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教育孩子仅仅有爱是不行的。
3、在培养孩子的智力方面:坚信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仅仅是特点不同而非智力水平有高低,坚信自己对孩子的信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孩子。
4、在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方面:在孩子道德和品质教育中,应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的办法,而尽量少地使用人为的惩罚。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爱、有同情心、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做一名善良、宽容、积极乐观、有同情心、公正、民主、整洁、勤劳、节俭习惯的父母,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5、在培养孩子的心理方面:坚持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乐观的心理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用适时地肯定和赞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6、在认识和发现孩子的潜能方面:随时留心观察孩子,了解她的潜能和特点;对孩子表现出有潜能的方面,即使我不希望她选择这方面作为发展方向,也不要完全取限制她,至少她可以拥有这方面的爱好;不否认每种潜能的价值;对她暂时表现出的不擅长的方面,也完全可以加以培养;对于孩子在语言方面、逻辑数学方面和对己对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应该作为基本的加以开发、培养;一旦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应该为孩子设计一份不同阶段的计划,并实施下去,这是决定孩子的潜能十是否能得到发展的关键。
7、在尊重孩子的权利方面:给孩子说话的权力,自尊的权力,机会均等的权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力,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有权得到的公平。
8、在培养孩子的情感方面:首先懂得爱、懂得感激和回报,让孩子在感恩中体会到友谊、爱的快乐,让孩子用一种豁达的胸怀去包容仇恨,用快乐去化解仇恨,抓住一些特殊的经历培养必要的肃穆和敬仰,生活中要刻意地隐藏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爱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要对适时地对孩子说出来,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信任。
《让人幸福的教育》读后感2《让人幸福的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摘取印象最深的几点总结如下:
第一编“教育时评”中指出,教育也需要适度惩罚,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但批评与惩罚一定要建立在尊重与爱的基础上,因为惩罚的目标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读到这些,我懂得惩罚是高难度的教育手段,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学会赏识教育,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学生犯错时,必须有适度的批评与惩罚,但批评一定要在尊重与爱的基础上实施,不能有任何歧视和侮辱人格的成分,在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欣然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这样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否则,一定会适得其反。
第二编“我的成长历程”给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自由是童年的天使”,孙云晓老师与记者的对话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但当今社会大多数的父母却剥夺了孩子的自由,使得孩子的童年并不快乐。父母的一致观点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激烈竞争但是社会,社会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变,父母老师的压力就不会减轻,对孩子的要求就不会降低,功利主义教育观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威胁就不会消失。还需要家长与老师共同努力。
总之,读过《让人幸福的教育》一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慢慢转变观念,在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核心,让学生健康地成长,愉快地学习,幸福地生活。
第五篇:让人幸福的教育
让人幸福的教育
在认识教育这项工作的价值方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一个品行端正、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孩子,伟大意义需要所有的做父母的人反省的,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教育孩子仅仅有爱是不行的。
在培养孩子的心理方面:坚持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乐观的心理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用适时地肯定和赞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随时留心观察孩子,了解她的潜能和特点;对孩子表现出有潜能的方面,即使我不希望她选择这方面作为发展方向,也不要完全取限制她,至少她可以拥有这方面的爱好;不否认每种潜能的价值;对她暂时表现出的不擅长的方面,也完全可以加以培养;对于孩子在语言方面、逻辑数学方面和对己对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应该作为基本的加以开发、培养;一旦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应该为孩子设计一份不同阶段的计划,并实施下去,这是决定孩子的潜能十是否能得到发展的关键。
在尊重孩子的权利方面:给孩子说话的权力,自尊的权力,机会均等的权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力,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有权得到的公平。首先懂得爱、懂得感激和回报,让孩子在感恩中体会到友谊、爱的快乐,让孩子用一种豁达的胸怀去包容仇恨,用快乐去化解仇恨,抓住一些特殊的经历培养必要的肃穆和敬仰,生活中要刻意地隐藏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爱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要对适时地对孩子说出来,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