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教师的言谈身教
谈教师的言谈身教
说起教师,有人会说,教师好啊!工资高,一天就工作几个钟头,还有寒暑假几个月的假期。熟不知,身为教师,身上的任务艰巨,教书育人,祖国未来的栋梁要靠我们培养。
身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总是很注重自己在公众的形象。做到让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合格教师。孔夫子是我们教师的鼻祖,他有弟子成千上万人,为什么这么多人来向孔夫子求学,就是因为他非常注重言行,言传身教。孔夫子的儒学家喻户晓,连国外的文人也都在研究孔夫子。
由此可知,教师的言传身教有多重要。孩子们每天在学校里,跟我们相处的时间比家长还多,所以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学习我们的言行举止,甚至模仿我们。记得我小时候就是因为喜欢我们的老师,所以才立志当一名教师。孩子们更多的是喜欢听老师的话。有个别家长管不住自己的孩子,甚至于打电话向我们老师求救,希望我们来教育孩子。
有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对孩子们,也要同样如此。我们要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多替他们着想。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会明辨是非。你关爱他们,他们自然回报你,你责备甚至于体罚他们,他们也不理你,不听你的教育。他们的性格是温顺乖巧还是脾气暴躁,全在于你怎样教育他们。你心中有他们,他们心中也同样会有你。
我总是觉得对于孩子们,该严格的时候就要严格,无规矩不成方圆。其实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都应该被原谅。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我相信每个班级都有钉子户,是每个班主任的难题。对于他们,我们更需要一点耐心。我们班也有两个,家长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总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作业完不成。偶尔一两次,我们会忍着,可每天都这样,真是让人窝火。但是你换个角度去想想他们的处境,又觉得实在是该被谅解。想想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小孩子多么可怜,从小就要独立,回到家作业不会又没有人教。我猜他们上课不听讲是不是又想起了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买的好吃的。所以一想到这儿,我就消气了。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上了作业,改正了错题。越是宽容他们,他们也变懂事了,反而用心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我感觉的出来,他们是希望被老师关注和帮助的。
我的导师胡明超老师教导过我说,你的课堂要多一些掌声和赞美声,这样孩子们会更主动去上课。所以,我时常注意这一点,让课堂变轻松一点,让孩子们更活跃一点,让欢笑声充满课堂,孩子们上课更积极了,学习更上进了。很多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喜欢上语文课。这时的我总是感到特别欣慰。
讲到言传身教,我就想到我们班的这帮调皮鬼。每天中午,我都要求他们写字。我说i,你们每个人的字都要写得像王老师的字,这样王老师才会高兴。可是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感觉厌倦,没有动力。因此,我就陪他们一起练字,我也描红。最后大家互相评价一下谁写的最像?有了我的参与,孩子们的动力有了,写好的还有表彰,奖励免去一个家庭作业,孩子们可认真了。我们每周进行一次口算比赛,第一次孩子们兴趣很大,到了第二次,第三次,慢慢地,他们又感觉很累,失去了乐趣。我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这张答题卷,老师在两分钟内完成这张卷子,而且我要做到准确无误。孩子们睁大了圆溜溜的眼睛,半信半疑。有的孩子们说,老师骗人。还有的孩子们不服气的说,老师吹牛。我二话不说,开始。我果真在两分钟内完成了任务。所有的孩子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投来了敬佩,赞叹的目光。还不断的啧啧作响。
此后,我与孩子们的关系更融洽了,孩子们喜欢我,一刻也离不开我。早上习惯性的看到我来教室就大声响亮得读书。放学的时候都安静的坐在教室里等我过来布置作业,没有一个人先走。我们的教室总是时不时的传出阵阵笑声,游戏中学习。孩子们玩得高兴地时候,笑得人仰马翻。不用我说,大家的成绩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这些难忘的经历,让我对言传身教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认为我们就是孩子们的榜样,我们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们。教书离不开育人,思想健康的孩子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第二篇:教师的言教与身教
教师的言教与身教
教师的言教与身教应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师的劳动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必须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且把它们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的言行和举止,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身教正是通过感官传导进入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这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形式,在教育生活中起着“言传”所代替不了的重要作用。身教可以配合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教师无声的教育影响下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实现自己的自由发展。身教影响力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案例展示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七年某班自成立以来,班主任兼教语文课的刘老师发现学生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倾向,他们对班级的事、别人的事总是表现得很漠然。虽经多次说服教育,效果不好,她很苦恼。
一天下午的语文课上,刘老师正讲着课,突然“哇”的一声,该班的学生林瑞吐了一地。时值盛夏,臭味立刻充满整个教室。此时林瑞脸色苍白,汗珠从脸上渗出来,痛苦地趴在桌子上。见他这样,刘老师很着急。而同学们有的捏鼻子,有的扇着书驱赶臭味,有的竟起哄:“熏死了!”
面对这一场面,刘老师放下书,疾步来到林瑞面前,掏出自己的手帕,边为他擦汗,边询问病情,确认是感冒所致,刘老师才稍微放下心。接着,她拿起笤帚和簸箕,从外面取来沙子,清扫呕吐物。教室里很快静了下来,有的惊讶,有的满脸羞色„„班长和另外两个班干部连忙接过刘老师手中的工具接着打扫。刘老师转向全体同学说:“大家先上会儿自习,自己看一下课后题。”说完,立即带着林瑞同学去了医院。
刘老师走后,又有几名学生自觉地拿起了扫除工具,大概过了几分钟,教室被清扫干净了。教室里开始有人小声议论。一个同学说:“刚才,林瑞吐了一地,我恶心得也要吐出来。”另一同学接着说:“可不是?真脏啊„”“看咱们老师,一点也不嫌脏,又打扫,又送林瑞去医院的,我算是服了。”议论的声音越来越大,此时班长贺名同学站了起来说:“大家对今天发生的事情好像有很多话要说,记得刘老师说过‘想说大家一起说’,我们借这件事开一个十分钟的班会,怎么样?”大家都纷纷赞同。其中一个学生对贺名说:“以往班会都是你主持的,今天还由你主持。”贺名也毫不推辞地走上讲台,用粉笔在黑板的空白处写下了‘这一幕,我„„’,然后说:“这是我们今天班会的题目,就今天发生的事情,大家想说点什么?”说到这,同学们又小声议论开了,班长贺名打断大家的议论说:“我想借这次机会说说我自己,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班长,在评选班干部时,老师说过‘一班之长,要以身作则,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当时我信誓旦旦地向老师向同学保证:一定要做好大家的勤务兵。今天,林瑞有病了,开始我无动于衷,是老师的举动提醒了我,我愧疚的接过老师手中的笤帚,当时想:如果时间倒流我一定会主动地上前帮忙。”班长的话再一次打开大家的话匣子。林瑞的同桌站起来说 :“我距林瑞最近,这节课我发现他总是趴在桌子上,我为了听课也没理他,他吐了之后,我没考虑到他那时有多难受,只是嫌气味难闻,又离他远远地。看刘老师平时对同学挺严厉地,其实对我们挺好的。”坐在最后面的一名学生也站了起来说:“看见林瑞痛苦的样子,我很想上前帮助他,可我怕学生讽刺我,说我‘装好人’„„。我应该勇敢点,像刘老师那样做。”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恰巧被刘老师听到了。原来她将林瑞同学安排妥当后,急匆匆赶回校上课,刚走近教室,便听见了同学们的议论,刚想推门走进教室,便听见了热烈的掌声。她激动地走进教室,看见同学们勇于自我检讨、纷纷上台发言,她的眼睛湿润了。再看看干干净净的地面,她明白了:同学们思想正在成熟,对自己的要求也在提高。
身教重于言教,这件事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现在,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已蔚然成风。大家都懂得,帮助他人是件快乐的事,更是有修养的人的美德。
二、案例分析
刘老师对这件小事的正确处理,提供了教师 “身教重于言教”作用的成功案例。显示了教师良好的示范、影响和教育功能。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
归结刘老师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注重与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刘老师做到了以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往。面对同学最初的表现,教师往往容易感情冲动,大声训斥、指责。如此,被训斥者丢了情面,伤了自尊,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师的话语会变得难以接受。而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和被教育者能否接受这种教育。相反,刘老师保持“沉默”,一改教师以往的高高在上的施令者地位,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的平等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使“互相关心”成为全体同学一种自觉的行为。
其次,注重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刘老师在面对全班学生的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时,保持“沉默”,通过自己无声的举动,诱导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教育,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简单的行动胜过了千言万语。
最后,教师的身教是时时处处存在的。教育学生要从大处着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更要从小处着手——充分利用学生中发生的小事,因势利导,把握时机,教育学生。刘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住了教育契机,让学生在事实面前, 让学生在经历之中, 去探索、去体验、去思维、去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激发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
三、理论对接
恰当使用言教与身教,首先要了解言教与身教的内容及二者的关系。
所谓言教,是指教育者用讲说的方式教育、开导被教育者。它属学知识、习方法的范畴,注重双方的语言交流,通过彼此之间的交谈,及时交流思想,并且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批评、指点或者帮助。“身教”,是教育者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教育被教育者。它注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有意识地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身教是告诉学生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言教的基础是身教,言教事实上是身教的抽象与概括,身教是言教的体现。言教不能脱离身教,如果身教不好,那么言教的效果不可能好,甚至起到反宣传的作用;同样,如果仅用“身教”,在时空上受到很大局限,也不利于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所以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它们必须同时进行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言传身教都很重要,但身教相对言教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身教不同于单纯的言教。印度的谚语有:“告诉我的,我忘了;表演给我看的,我记住了;我亲自动手做过的,我明白了。”从心理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身教具有形象直观性、动情性。由于形象直观,身教就为学生思维发展拓展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再到实践的认识道路,身教就容易被学生接受。
实践表明,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是学生最易接受的,他们对这种无形教育既不能防御,也不能抵制,模仿也就在无形之中产生,这种模仿最初是外部行为,直观的、有目的的,而后逐渐由外向内、由表及里地转化和深入,经过较长的时间后,教师最初的行为规范就成为学生稳定的心理品质。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家对“身教”都作出过精辟的阐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正身,如正人何。”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解释师范时说:“范就是模范,可为人的榜样,自己的行为要做别人的模范。”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教育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 因而“身教”重于“言教”。
最后,教师用身教达到预期的教育功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学业精深。要想搞好教学工作,真正要做到“学高为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作为一名教师一是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望。
2.教师本身要做到言行公正,品德高尚。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致力于培养为人师表的品德。教师要用正直的品行感知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感化学生,用自己良好的品质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榜样。榜样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与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教师板着面孔,学生敬而远之,施教者不会收到良好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大喊大叫,并不能收到预想的结果,有时反而引起学生的消极反抗。所以教师应该以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往。而这种交往的感情基础就是爱。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说过:“如果学生的内心深处永远拒绝了老师,则一切教育措施无异于在荒凉的沙漠中种植庄稼。”教师的这种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4.教师的身教是时时处处存在的。身教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要在更广泛的时空里,时时处处以身示范,为教书育人做出奉献。
5.身教与言教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身教重于言教。身教与言教相比具有更强烈、更深远的影响力。但在强调身教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言教。因为要想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就必须有言教相配合。事实上,言教和身教是不能分开的,二者是密切结合的。只有将身教与言教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篇:言谈礼仪
言谈礼仪 言谈中礼仪 礼貌用语 礼貌是人们之间在频繁的交往中彼此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则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社交 场合中,礼貌用语十分重要。多说客气话不仅表示尊重别人,而且表明自己有修养;多用礼貌用语,不仅有利于双方气氛融洽,而且有利于交际。(1)“请”字开路(2)“谢谢”压阵(3)“对不起”不离口(4)“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晚安”这类的问候语天天说。谈话的技巧 的特殊才能,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来清晰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成为一个别人喜欢交谈的对象。(1)要有自信,不要惊慌害怕。许多人害怕与人交谈,惟恐自己无言以对,谈话对总是绞尽脑汁琢磨自己接下去该说什么,而对别人说的话一个字也 陌牛人接触,请记住,大多数谈话失误不是因为说话太少,恰恰相反,言多才会语失。(2)要先闭嘴,三思之后再开口。这是最主要的谈话技巧,也是谈话时应遵循的独一无二的原则。只有“闭嘴”,你才可以避免喋喋不休、口若悬河;
一次成功的谈话,并不一定非要表现出机智的妙语或雄辩的口才,关键在于进行感情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具备也无需具备语惊四座
听不进,结果反而更是使谈话难以进行。因此,不要惊慌,对自己要有信心,要一个宁一个字地听,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干万别担心无话可说而害怕与
只有“三思”,你才能避免信口开河,才能找到话题和陈述的方式,你的听众也才会因而感兴趣,从而不至于感到索然无味,痛苦难熬。与人谈话一定要先 所导致的创伤。(3)“停、看、听”的谈话规则要牢记在心。在谈话中,“停”意味着没有想好不要开口;“看”意味着察颜观色,留心观察谈话对象的面部表情;“听”意
想后说,因为几乎所有的谈话失误都是缘于未加思索或考虑不周。因失言而冒犯他人所造成的错误,比缄默不语要严重得多;多的道歉也难弥补言外之意
味着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尤其“倾听”最重要,因为人人都喜欢同一个真正地倾听自己讲话的人谈话。请记住,仔细倾听且富有同情心的听话人最受欢迎。并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的关怀,那么可以说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谈话的艺术。(4)明智地选择话题。你若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有吸引力,最好的办法是说话真诚明了,并且明智地选择话题。当你与一位刚刚认识或不知底细的人交
假如你在街上巧遇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老朋友时,你会情不自禁地露出欣喜之色,急于想了解他的近
况,或者专心倾听他的谈话,满面激情地注视着他,
谈时,避免冷场的最佳方法是不停地变换话题,你可以用提出一些问题的方法进行“试探”。一个话题谈不下去时,就换到另一个话题,你也可以接过话头,不要着急,不必无话找活谈,沉默片刻也无妨。谈话是交流,可以涓涓细流,不必像赛跑那样拼命地冲到终点。(5)社交场合的几种开口方法。如果你应邀参加社交聚会,而你又是一个生性有点胆怯和腼腆的人,那你最好在参加聚会之前,先把要说的话默记
谈谈你最近读过的一篇有趣的文章,或说说你刚刚看过的一部精彩的电影,也可以描述一件你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正地思考的问题。如果谈话出现短暂停顿,
在心。如果你碰巧坐在一位陌生人身边,你可以先自我介绍,尔后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试探。例如:“我叫玛丽,是史密斯夫妇的新邻居,你是他们的同事
吗?”如果女主人已经向你谈过这位同席的伙伴,那你可以对他说; “我听说你最近有部新作出版了,那一定写得非常精彩。”如果你对同席的伙伴 一无所知,
你也可以问:'你是住在这个城市,还是来此地访亲问友?“你可以通过他的回答发现交谈的内容。向人请求赐教是另一种十分奏效的开场白。”我正订算买
台家用电脑,你有何高见呀?“或者”我正准备把手中的股票地出,你认为合适吗?“其实,你可以向她或他请教任何问题,不论是政治体育,还是股票行
情、流行时尚,只要你想到的问题,均可以请教的方式。这种方式简便易行,立即见效。就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话题,不失为社交聚会上另一种开口妙法。或者”你认为行政改革的方案怎样?“这些有争议的话题可以使你毫不费力地开始交谈。(6)不要吝啬恭维话。勿用置疑,人人都喜欢听恭维话,也都喜欢说恭维话的入。然而奇怪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吝啬恭维。这或许是由于多 得你的谈话别象的好感,一句由衷的赞美之词就会使你的话沿绽娓动听.感人肺腑,让人难以忘怀。(7)谈话本身包括说和听,不要口若悬河地垄断整个谈话,要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要全神贯注地聆听对分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为他的观点你根本无法接受时,不必轻易表态或随声附和,可设法尽快转移话题。
例如,在选举年份里,可直接问:”你准备投谁的票?“或者”你以为副总统候选人如何?“等问题。在改革的岁月里,可以问:”你认为日前的国企改革如何?
数人不喜欢当面评头论足,或许有些人由于性格内向羞怯而不愿启齿,或许有些人根本没有想到恭维话会让人高兴不已。其实。一句简单的恭维话就会获
以示尊
尊重对方。对方讲话时.也 可在适当时候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一般不谈与正在议论的内容无关的话题。如果对方谈到一些棘手的话题,或者你认
(8)谈话时,要时时留心自己的谈吐,并且严密注视听话人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言词是否妥当。因为很少有人在说话不动脑筋和出言
不妥时得到别人的提醒。要记住,“我”是一个最微不足道的词,不要在谈话中无限制的使用它。-个有礼貌的人.不要把“我认为”总是挂在门上,而应该问 露自己的成见。(9)如果想参加他人的谈话,应事先打一声招呼。若别人正在进行个别私下交谈,不可凑上去旁听,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如果有事要找正在谈话的
你认为如何?“不过一个圆滑的人在讨论问题时会说:”我认为“,而不说”不是这样“,因为后者无异于指责别人说谎。可以说,-个处事成熟老练的人从不流
人,应站在一旁稍等,让别人把话说完,然后表示歉意,说自己要同某位先生或女士讲几句话。如果察觉有人要与自己谈话,应主动打招呼询问。如果发
现有第三者要参加谈话时,应以微笑、点头、握手等表示欢迎。如果谈话时有人来找或遇有急事要离开时,应向对方解释清楚并表示歉意。如果谈话是在 句。如果两人谈及他人一概不知的事情时,应稍作解释,以便共同参与谈话。
三人以上之间进行的话,应照顾全局,寻找共同有兴趣的话题来谈。不要只剩一两个人交谈,对其他在场的人置之不理,而应不时和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
(10)谈话时若伴以各种面部表情、神态和手势,往往会更直接地交流感情,更好地表达思想,给人印象深刻,从而使谈话的效果更体。但须注意,
世界备民族的人体语多种多样,内涵也不尽相同。就点头而言,世界大多数民族的共同习惯是表示同意、赞同、肯定,但在希腊、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等 一个粗野的动作,欧美人在公路上若横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车;在日本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印度尼西亚人用大拇指指东西。谈话的禁忌(1)切忌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或我行我素地高谈阔论,应顾及周围人的谈话和思考。两人交谈时,应轻言细语,声音大小以对方听清为 宜,不要相距很远高声交谈,也不要在大厅里、旅馆走廊里远距离打招呼、问候,而应双方走近后才问候致意。(2)切忌喋喋不休地谈论对方一无所知且毫不感兴趣的事情。(3)应避开疾病、死亡、灾祸以及其它不愉快的事这样的话题,以免影响情绪和气氛,应该谈论那些使听者感兴趣和高兴的内容。还应避免谈论稀奇 休的抱怨中得到宽慰。(4)切忌询问妇女年龄,是否结婚。尤
其西方女性对年龄和婚姻十分敏感,认为这些是个人的隐私,他人不得涉及。同女性谈话时,绝对不要称赞她 营养充分,身体壮实,长得富态,那意味着她长得很胖,没有线条、不美。西方女性喜欢人们说她长得年轻,很苗条。(5)切忌询问对方工资收入、财产状况、个人履历、服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欧美人很忌讳这类提问,认为这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侵害对方 的隐私权,是一种极为失礼的行为,同时对方还会认为提问者缺乏教养。(6)不要在社交场合高声辩论,应毫不偏见地心平气和地讨论;不要出言不逊,恶语伤人,而应该言语得体,古人说得好”不能美言则免开尊口“;不 要当面指责,更不要冷嘲热讽,而应语气委婉,各抒己见,尽量说服对方或求同存异,辩论完分手时应相互道歉。(7)切忌在社交场合态度傲慢、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夸夸其谈。谈话要自然,态度要和蔼。(8)切忌与人谈话时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而应善于倾听对方的谈话.始终正视你的谈话对象,使他(她)感到你没有分散注意力。如 果某人和你交谈时,你的眼睛却根本不正视他,这是最令人困窘的事.也是失礼的行为。也个要频频看手表,显得不耐烦。(9)男子不要参与女人之间的”闺房“谈话,也不要与个别女性长谈不休。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与女性文谈.要彬彬有礼,要谦虚谨慎。言简意赅,不得随意开题也要有节制。(10)谈话忌重复。即使再有趣的事也经不住重复。对于爱重复叙述的人应该有礼貌地坦率地阻止他旧话重提,这不仅有益于自己,而旦免得讲话者惹 人讨嫌。不过,应用感兴趣的语气打断他的重复;”哦,是呀,你向我已经讲过那件事、听起来它蛮有意思的“。(11)谈话时,对方若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继续迫问,对方反又感的问题要立即道歉。若有人在你面的对某人、某一组织或某一民族发表侮辱性的贬义
国,则表示否定、不同意。再如伸出大姆指,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表示赞赏、夸奖,有”好“"真行”“太棒了”“顶尖高手”之意,而在澳大利亚,坚起大拇指则是
古怪、荒诞离奇的事,没有教养、愚昧无知或素质低的人才会对这类话题津津乐造。此外,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听话者不会从无
评论时,你可以简单地表示“咱们不谈这个问题吧”,尔后换个话题;或者强烈地坦诚相告。因此,谈话时不要议论所在国的政治,尤其较敏感的民族。(12)谈话时不要手舞足蹈,过分夸张的手势会显得不文雅,缺乏修养。也不要唾沫横飞。谈话前忌吃洋葱、大蒜等有气味的食品。
交际交往中的礼仪重点
作者:金正昆
(一)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学习礼仪首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如你到国外,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是按照自己国家的规矩办,
规矩办?除此以外,还有人的因素,譬如说我是主人,我会强调主随客便,尊重客人,但如果我是客人,便。人际关系是互动的,需要你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举例
如果你有外事经验的话,你会知道西方人有一个特点:在商务交往中,社交场合喜欢送小礼物,注意“
因为在国际社会,尤其市场经济国家,在接受礼物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收受礼品超过一定价格就有贪 在美国送礼价格超过 100 美金,收礼人就必须上交,否则一旦被举报,就会被撤职。
此外,西方人很重视礼物的包装,并且必须当面打开礼物。有国际经验的人都知道包装意味着郑重其
表示欣赏和喜欢。如果西方人送给你的礼品带着包装,而你没有当面打开,就等于不重视别人,会让对方
正确的接送礼物其实就是个摆正位置、端正态度的问题,只有做到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才能在国际交往
交谈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说什么的问题,即内容问题,语为心声,你不能信口雌黄;第二个问题 问题,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听者而言,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一般而言,交谈有四忌。
(二)交谈的禁忌
1 忌打断对方
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万 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2 忌补充对方
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知道得比对方多,比对方技高一筹。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摆正位
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譬如你说北京降温了,对方马上告诉你哈尔滨还下大雪 双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时候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并无大碍,但是在谈判桌上绝不能互相补充。3 忌纠正对方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虑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
正有教养的人,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旗帜鲜
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不随便与对方论争是或不是,不要随便去判断,因为对或错是相对的,有些问题很难
举例
美国人吃螃蟹习惯吃钳子,其余部分都不要,而中国人习惯吃黄吃膏,此时你就不能说 “你真傻,吃螃
在中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但在有些国家,如马其顿、保加利亚、尼泊尔,则正好相反 摇头表示同意。
所以请大家记住一个社交的原则:从心理上接受别人。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职业背景不一样
第四篇:言谈礼仪
言谈礼仪 言谈中礼仪
礼貌用语
礼貌是人们之间在频繁的交往中彼此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则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社交场合中,礼貌用语十分重要。多说客气话不仅表示尊重别人,而且表明自己有修养;多用礼貌用语,不仅有利于双方气氛融洽,而且有利于交际。
(1)“请”字开路
(2)“谢谢”压阵
(3)“对不起”不离口
(4)“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晚安”这类的问候语天天说。
谈话的技巧 的特殊才能,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谈话的技巧,来清晰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成为一个别人喜欢交谈的对象。
(1)要有自信,不要惊慌害怕。许多人害怕与人交谈,惟恐自己无言以对,谈话对总是绞尽脑汁琢磨自己接下去该说什么,而对别人说的话一个字也陌牛人接触,请记住,大多数谈话失误不是因为说话太少,恰恰相反,言多才会语失。
(2)要先闭嘴,三思之后再开口。这是最主要的谈话技巧,也是谈话时应遵循的独一无二的原则。只有“闭嘴”,你才可以避免喋喋不休、口若悬河;一次成功的谈话,并不一定非要表现出机智的妙语或雄辩的口才,关键在于进行感情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具备也无需具备语惊四座听不进,结果反而更是使谈话难以进行。因此,不要惊慌,对自己要有信心,要一个宁一个字地听,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干万别担心无话可说而害怕与只有“三思”,你才能避免信口开河,才能找到话题和陈述的方式,你的听众也才会因而感兴趣,从而不至于感到索然无味,痛苦难熬。与人谈话一定要先
所导致的创伤。
(3)“停、看、听”的谈话规则要牢记在心。在谈话中,“停”意味着没有想好不要开口;“看”意味着察颜观色,留心观察谈话对象的面部表情;“听”意想后说,因为几乎所有的谈话失误都是缘于未加思索或考虑不周。因失言而冒犯他人所造成的错误,比缄默不语要严重得多;多的道歉也难弥补言外之意味着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尤其“倾听”最重要,因为人人都喜欢同一个真正地倾听自己讲话的人谈话。请记住,仔细倾听且富有同情心的听话人最受欢迎。并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的关怀,那么可以说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谈话的艺术。
(4)明智地选择话题。你若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有吸引力,最好的办法是说话真诚明了,并且明智地选择话题。当你与一位刚刚认识或不知底细的人交假如你在街上巧遇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老朋友时,你会情不自禁地露出欣喜之色,急于想了解他的近况,或者专心倾听他的谈话,满面激情地注视着他,谈时,避免冷场的最佳方法是不停地变换话题,你可以用提出一些问题的方法进行“试探”。一个话题谈不下去时,就换到另一个话题,你也可以接过话头,不要着急,不必无话找活谈,沉默片刻也无妨。谈话是交流,可以涓涓细流,不必像赛跑那样拼命地冲到终点。
(5)社交场合的几种开口方法。如果你应邀参加社交聚会,而你又是一个生性有点胆怯和腼腆的人,那你最好在参加聚会之前,先把要说的话默记谈谈你最近读过的一篇有趣的文章,或说说你刚刚看过的一部精彩的电影,也可以描述一件你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正地思考的问题。如果谈话出现短暂停顿,在心。如果你碰巧坐在一位陌生人身边,你可以先自我介绍,尔后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试探。例如:“我叫玛丽,是史密斯夫妇的新邻居,你是他们的同事吗?”如果女主人已经向你谈过这位同席的伙伴,那你可以对他说;“我听说你最近有部新作出版了,那一定写得非常精彩。”如果你对同席的伙伴 一无所知,你也可以问:'你是住在这个城市,还是来此地访亲问友?“你可以通过他的回答发现交谈的内容。向人请求赐教是另一种十分奏效的开场白。”我正订算买台家用电脑,你有何高见呀?“或者”我正准备把手中的股票地出,你认为合适吗?“其实,你可以向她或他请教任何问题,不论是政治体育,还是股票行情、流行时尚,只要你想到的问题,均可以请教的方式。这种方式简便易行,立即见效。就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话题,不失为社交聚会上另一种开口妙法。或者”你认为行政改革的方案怎样?“这些有争议的话题可以使你毫不费力地开始交谈。
(6)不要吝啬恭维话。勿用置疑,人人都喜欢听恭维话,也都喜欢说恭维话的入。然而奇怪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吝啬恭维。这或许是由于多得你的谈话别象的好感,一句由衷的赞美之词就会使你的话沿绽娓动听.感人肺腑,让人难以忘怀。
(7)谈话本身包括说和听,不要口若悬河地垄断整个谈话,要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要全神贯注地聆听对分的讲话、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为他的观点你根本无法接受时,不必轻易表态或随声附和,可设法尽快转移话题。例如,在选举年份里,可直接问:”你准备投谁的票?“或者”你以为副总统候选人如何?“等问题。在改革的岁月里,可以问:”你认为日前的国企改革如何?数人不喜欢当面评头论足,或许有些人由于性格内向羞怯而不愿启齿,或许有些人根本没有想到恭维话会让人高兴不已。其实。一句简单的恭维话就会获以示尊重对方。对方讲话时.也 可在适当时候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一般不谈与正在议论的内容无关的话题。如果对方谈到一些棘手的话题,或者你认
(8)谈话时,要时时留心自己的谈吐,并且严密注视听话人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言词是否妥当。因为很少有人在说话不动脑筋和出言不妥时得到别人的提醒。要记住,“我”是一个最微不足道的词,不要在谈话中无限制的使用它。-个有礼貌的人.不要把“我认为”总是挂在门上,而应该问
露自己的成见。
(9)如果想参加他人的谈话,应事先打一声招呼。若别人正在进行个别私下交谈,不可凑上去旁听,那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如果有事要找正在谈话的你认为如何?“不过一个圆滑的人在讨论问题时会说:”我认为“,而不说”不是这样“,因为后者无异于指责别人说谎。可以说,-个处事成熟老练的人从不流人,应站在一旁稍等,让别人把话说完,然后表示歉意,说自己要同某位先生或女士讲几句话。如果察觉有人要与自己谈话,应主动打招呼询问。如果发现有第三者要参加谈话时,应以微笑、点头、握手等表示欢迎。如果谈话时有人来找或遇有急事要离开时,应向对方解释清楚并表示歉意。如果谈话是在句。如果两人谈及他人一概不知的事情时,应稍作解释,以便共同参与谈话。三人以上之间进行的话,应照顾全局,寻找共同有兴趣的话题来谈。不要只剩一两个人交谈,对其他在场的人置之不理,而应不时和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
(10)谈话时若伴以各种面部表情、神态和手势,往往会更直接地交流感情,更好地表达思想,给人印象深刻,从而使谈话的效果更体。但须注意,世界备民族的人体语多种多样,内涵也不尽相同。就点头而言,世界大多数民族的共同习惯是表示同意、赞同、肯定,但在希腊、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等一个粗野的动作,欧美人在公路上若横向伸出大拇指,表示要搭车;在日本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印度尼西亚人用大拇指指东西。
谈话的禁忌
(1)切忌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或我行我素地高谈阔论,应顾及周围人的谈话和思考。两人交谈时,应轻言细语,声音大小以对方听清为宜,不要相距很远高声交谈,也不要在大厅里、旅馆走廊里远距离打招呼、问候,而应双方走近后才问候致意。
(2)切忌喋喋不休地谈论对方一无所知且毫不感兴趣的事情。
(3)应避开疾病、死亡、灾祸以及其它不愉快的事这样的话题,以免影响情绪和气氛,应该谈论那些使听者感兴趣和高兴的内容。还应避免谈论稀奇
休的抱怨中得到宽慰。
(4)切忌询问妇女年龄,是否结婚。尤其西方女性对年龄和婚姻十分敏感,认为这些是个人的隐私,他人不得涉及。同女性谈话时,绝对不要称赞她营养充分,身体壮实,长得富态,那意味着她长得很胖,没有线条、不美。西方女性喜欢人们说她长得年轻,很苗条。
(5)切忌询问对方工资收入、财产状况、个人履历、服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欧美人很忌讳这类提问,认为这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侵害对方的隐私权,是一种极为失礼的行为,同时对方还会认为提问者缺乏教养。
(6)不要在社交场合高声辩论,应毫不偏见地心平气和地讨论;不要出言不逊,恶语伤人,而应该言语得体,古人说得好”不能美言则免开尊口“;不要当面指责,更不要冷嘲热讽,而应语气委婉,各抒己见,尽量说服对方或求同存异,辩论完分手时应相互道歉。
(7)切忌在社交场合态度傲慢、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夸夸其谈。谈话要自然,态度要和蔼。
(8)切忌与人谈话时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而应善于倾听对方的谈话.始终正视你的谈话对象,使他(她)感到你没有分散注意力。如果某人和你交谈时,你的眼睛却根本不正视他,这是最令人困窘的事.也是失礼的行为。也个要频频看手表,显得不耐烦。
(9)男子不要参与女人之间的”闺房“谈话,也不要与个别女性长谈不休。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与女性文谈.要彬彬有礼,要谦虚谨慎。言简意赅,不得随意开题也要有节制。
(10)谈话忌重复。即使再有趣的事也经不住重复。对于爱重复叙述的人应该有礼貌地坦率地阻止他旧话重提,这不仅有益于自己,而旦免得讲话者惹人讨嫌。不过,应用感兴趣的语气打断他的重复;”哦,是呀,你向我已经讲过那件事、听起来它蛮有意思的“。
(11)谈话时,对方若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继续迫问,对方反又感的问题要立即道歉。若有人在你面的对某人、某一组织或某一民族发表侮辱性的贬义
(12)谈话时不要手舞足蹈,过分夸张的手势会显得不文雅,缺乏修养。也不要唾沫横飞。谈话前忌吃洋葱、大蒜等有气味的食品。
国,则表示否定、不同意。再如伸出大姆指,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表示赞赏、夸奖,有”好“"真行”“太棒了”“顶尖高手”之意,而在澳大利亚,坚起大拇指则是古怪、荒诞离奇的事,没有教养、愚昧无知或素质低的人才会对这类话题津津乐造。此外,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听话者不会从无评论时,你可以简单地表示“咱们不谈这个问题吧”,尔后换个话题;或者强烈地坦诚相告。因此,谈话时不要议论所在国的政治,尤其较敏感的民族。
交际交往中的礼仪重点
作者:金正昆
(一)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学习礼仪首先要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如你到国外,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是按照自己国家的规矩办,规矩办?除此以外,还有人的因素,譬如说我是主人,我会强调主随客便,尊重客人,但如果我是客人,便。人际关系是互动的,需要你摆正位置,端正态度。
举例
如果你有外事经验的话,你会知道西方人有一个特点:在商务交往中,社交场合喜欢送小礼物,注意“因为在国际社会,尤其市场经济国家,在接受礼物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收受礼品超过一定价格就有贪在美国送礼价格超过100美金,收礼人就必须上交,否则一旦被举报,就会被撤职。
此外,西方人很重视礼物的包装,并且必须当面打开礼物。有国际经验的人都知道包装意味着郑重其表示欣赏和喜欢。如果西方人送给你的礼品带着包装,而你没有当面打开,就等于不重视别人,会让对方正确的接送礼物其实就是个摆正位置、端正态度的问题,只有做到摆正位置,端正态度,才能在国际交往交谈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说什么的问题,即内容问题,语为心声,你不能信口雌黄;第二个问题问题,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听者而言,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一般而言,交谈有四忌。
(二)交谈的禁忌 忌打断对方
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万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忌补充对方
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知道得比对方多,比对方技高一筹。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摆正位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譬如你说北京降温了,对方马上告诉你哈尔滨还下大雪双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时候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并无大碍,但是在谈判桌上绝不能互相补充。忌纠正对方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虑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正有教养的人,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旗帜鲜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不随便与对方论争是或不是,不要随便去判断,因为对或错是相对的,有些问题很难举例
美国人吃螃蟹习惯吃钳子,其余部分都不要,而中国人习惯吃黄吃膏,此时你就不能说“你真傻,吃螃在中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但在有些国家,如马其顿、保加利亚、尼泊尔,则正好相反摇头表示同意。
所以请大家记住一个社交的原则:从心理上接受别人。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职业背景不一样相同,所谓做人必须宽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随便强加于人。忌质疑对方
对别人说的话不随便表示怀疑。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质疑对方并非不行,但是不能写在脸上,这点意,就容易带来麻烦。质疑对方,实际是对其尊严的挑衅,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人际交往中,这样的问
交际场合中的交往艺术
作者:金正昆 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
在商务交往中,尤其应注意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例如某人在介绍一位教授时会说:“这是……大学的生尊称自己的导师为老师,同行之间也可以互称老师,所以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在介绍他人时往往会用受人尊就是“就高不就低”。入乡随俗
一般情况,也许你会习惯性地问:“是青岛人还是济南人?”但是,当你人在济南时,就应该问:“济南人这也是你对当地人的尊重;当你到其他公司拜访时,不能说主人的东西不好,所谓客不责主,这也是常识。3 摆正位置
在人际交往中,要摆正自己和别人的位置。很多人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关键一点就是没有摆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下级要像下级,上级要像上级,同事要像同事,客户要像客户。摆正位置才有端正是交往时的基本命题。以对方为中心
在商务交往过程中,务必要记住以对方为中心,放弃自我中心论。例如,当你请客户吃饭的时候,应该的意见,他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不能凭自己的喜好,主观地为客人订餐,这就叫摆正位置。如果你的客你可以夸他说话生动形象、很幽默,或者又有理论又有实践,但你不能说“你真贫,我们都被你吹晕了”!交往以对方为中心,商务交往强调客户是上帝,客户感觉好才是真好。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恰到好处地表现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第五篇:莫言谈《聊斋志异》
莫言: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从学习蒲松龄谈起
2010-04-16
莫言
中华读书报
点击: 1760
几十年前我没开始写作的时候,就知道蒲松龄,童年时期读得最早的也是蒲松龄的小说。我大哥考上大学后,留给我很多书。其中一册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蒲松龄的小说《席方平》。尽管我当时读这种文言小说很吃力,但反复地看,意思也大概明白。这篇小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2006年,我出版了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这本书出来以后,有人说我是学习了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看完后对我说,莫言,你是借这本小说向蒲老致敬。
《生死疲劳》一开始就写一个被冤杀的人,在地狱里遭受了各种酷刑后不屈服,在阎罗殿上,与阎王爷据理力争。此人生前修桥补路,乐善好施,但却遭到了土炮轰顶的悲惨下场。阎王爷当然不理睬他的申辩,强行送他脱胎转生,他先是被变成了一头驴,在人间生活了十几年后,又轮回成了一头牛,后来变成一头猪,一条狗,一只猴子,50年后,重新转生为一个大脑袋的婴儿。这个故事的框架就是从蒲松龄的《席方平》中学来的,我用这种方式向文学前辈致敬。
我小学五年级辍学参加农业生产,读完了村子里能借到的所有小说,童年时期的阅读,对我后来的创作非常有用,但可惜那个时候能借到的书太少了。每个村庄里都有一些特别健谈的人,像我的爷爷奶奶,他们讲述的故事,后来都成为了我的写作素材。所以有人说,几乎每个作家,都有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祖父或祖母。民间口头传说,是文学的源头。我小时候听到的很多故事都是讲妖魔鬼怪的,当我后来阅读了《聊斋志异》后,我发现书中的很多故事,我少年时曾经听老人们讲述过。这些故事到底是在《聊斋志异》之前还是之后呢?
我想无非是两种可能,一种是乡村的知识分子阅读《聊斋志异》,然后把文 言转化为口头语将故事流传下来,另一种是蒲先生把很多民间传说加工后写进了《聊斋志异》。
好作品缘自作家不彻底的状态
要理解蒲松龄的创作,首先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他的作品,一方面是在写人生,写社会,同时也是在写他自己。蒲松龄博闻强记,学问通达,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绝不是夸张。他的科举之路刚开始非常舒畅,县、府、道考试,连夺三个第一,高中秀才,但接下来就很不顺利了。那么大的学问,那么好的文章,就是考不中个举人。原因有考官的昏庸,也有他自己的运气。他怀才不遇,科场失意,满腹牢骚无处发泄,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正因为这样,才使他与下层百姓有了更多的联系。他的痛苦、他的梦想、他的牢骚、他的抱负,都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彻底的。我们在读前人的作品时,往往能看到历史的局限性,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的局限性。对前人的局限性,我们大都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但这种宽容里边似乎还包含着一种惋惜。我们潜意识里想:如果没有这种局限性,他们会写出更好的作品。但现在我想,我们这种对人的局限的否定态度,对于文学来说,也许并不一定正确。我的意思是说:一个没有局限的人,也许不该从事文学;作者的局限,也许是文学的幸事。
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一方面可以看到他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与嘲讽,另一方面也可以读出他对自己一生科场失意的感慨和婉惜,当然也可以读出他对金榜题名的向往。在蒲松龄笔下的很多故事里,主人公的结局都是科场得意。由此看来,他对科举制度还是有着很深的眷恋。
我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其中有两句:“一部聊斋传千古,十万进士化尘埃”。如果蒲松龄金榜题名,蟾宫折桂,肯定也就没有《聊斋志异》了。从历史角度看,蒲松龄一生科场不得意其实是上天成就他。在淄博历史上,考中进士的人有数百个吧?但都没法跟蒲松龄相比。时至今日,蒲松龄不仅是淄博的骄傲,是山东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人类的骄傲。几百年前,有这么一个人写出了这样一部光辉的蓍作,他用他的想像力给我们在人世之外构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他用他的小说把人类和大自然建立了联系。
《聊斋志异》也是一部提倡环保的作品,他提倡爱护生物。在几百年前,他用他的方式,让人认识到人类不要妄自尊大,在大自然中,人跟动物是平等的事实。小说里很多狐狸变的美女不但相貌超过人类,连智慧也超过人类;《聊斋志异》也是一部提倡妇女解放的作品,那时妇女地位很低,在家庭中,女人就是生孩子机器和劳作的奴隶,但蒲松龄在小说中塑造了很多自由奔放的女性形象。我写的《红高粱》一书中,“我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因为看了《聊斋志异》才有了灵感。
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蒲先生对待妇女的态度也是一种不彻底的态度。一方面他写了很多自由解放的女性,对其充满了欣赏和赞美,但同时也摆脱不了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对他的限制。这种不彻底是时代的局限。作家的不彻底性为小说提供立体的层面,好的作品正是因为作家不彻底的状态,才具有了多义性和对人的深层次理解。当今社会,没有理由苛求作家具有某种鲜明的道德价值观念,当然也没有理由要求作家成为白璧无瑕的完人。作家当然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但无论多么严格的自律,也不可能白璧无瑕。另一层意思是,每一个作家都有他的是非标准,但在写作的时候应该相对模糊一点,不要在作品里那么爱憎分明。我们在判断事物的时候,都是站在自己立场来判断,很少有人站在多元角度上来判断。但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很多在当初黑白分明的事件,会有另外的解读。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是在读自己。读者阅读时,可以从一本书里读出自己最 喜欢的部分,因为他从这部分里读到了自己。作为读者的我们,跟作为社会中人的我们,有时候也不是一个人。我们读《红楼梦》,大多会同情林黛玉,鄙视薛宝钗,但如果我们为儿子选媳妇时,我们大概都会选薛宝钗吧。再如,当我们在评判目前教育现状的时候,我们都会义愤填膺地批评应试教育,我们都知道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不利,但一旦开始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特长班时,大多数家长都很积极。这也是人的不彻底性的表现。
读书时的我们跟生活中我们是有一定区别的,文学与现实是有距离的。《聊斋志异》的流传不衰就说明了我们文学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在于他能够虚构出跟现实生活不一样的东西,它开阔了我们的思路,诱发了我们的想像力,在读的时候,我们会跟他一同想像,一起虚构,也会使自己变得丰富多彩,也会潜移默化地使自己发生变化。
小说成功离不开细节描写
我向蒲松龄先生学习的另一方面,就是他塑造人物的功力。成功的作品中,都有让人难以忘却的典型形象。就像讲到鲁迅,我们就会想到阿Q一样,好的小说中肯定会有个性鲜明的人物。
我们写作时,往往会被故事吸引,忽略了写人。我们急于在小说里表达自己对政治的看法,忽略了人物自己的思想和声音。我最近的一部作品《蛙》,写之前,我就明确自己要写什么。在中国推行30年的计划生育,影响千家万户,影响几代人。如果我用小说的形式来写计划生育这件事,那还不如写报告文学,用真实数字和真实人物,来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写《蛙》,目的是写一个人物。这本书出版后,有记者采访我,问你为什么要写一个计划生育的敏感题材?我回答,我并不是写计划生育的小说,而是写一个妇科医生的一生。
小说的成功离不开细节描写。蒲松龄小说里就有可圈可点的范例。比如他写一条龙从天上掉落在打谷场上,没死,但动弹不了,这时有很多苍蝇飞过来,落在龙的身上。龙就把鳞片张开,很多苍蝇钻到鳞甲下边,龙突然阖上鳞片,把苍蝇都夹死在里面。这个故事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蒲先生也肯定没见过有龙从天上掉下,但他在细节方面描写的准确、传神,让我们仿佛看到龙在打谷场上用鳞甲消灭苍蝇,这个细节很有力量,让一件子虚乌有的事具有了真实感。蒲先生对细节的想象力叹为观止。因为他写的细节符合常识,是根据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可以想象到的。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非常相信,让我们从中得到非常形象的阅读效果。
《阿纤》是《聊斋志异》里唯一写高密的一篇。里面写一个老鼠精非常漂亮,善良,善于理财,只是终生有一癖好——囤积粮食。蒲先生这一笔写得非常风趣,也非常有意味,这个细节就让我们最终不能忘记阿纤跟现实中的女人虽然表面没有差别但她是耗子变的事实。类似这种细节比比皆是,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符合我们这种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
关于小说写作,其实并没有特别奥秘之处。每一个作家构思小说的方式和习惯也都不一样。刚开始写小说,往往会犯一个毛病,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让我们非常感动的事件,很多人有非常曲折的经历,当他讲的时候非常生动传神,一旦写下来,就会索然无味。为什么?因为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方面的风格,没有熔铸出自己的语言来。
蒲松龄的小说五光十色,百味杂陈,充分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写作时调动自己各种各样的感受,甚至是第六感,发动自己的联想,运用大量比喻,这是写作的基本功。然后就是事件、人物和作家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作家的思想不能直接在作品里暴露出来,在作品里越隐蔽越好。而且,真正的思想性强的作品,并不一定能被当代的人所理解。那些人云亦云的思想,其实不值得写到小说里去。
蒲松龄是值得我们重读的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其语言好。很多人说在当今社会,小说要死掉了,但我觉得小说不会死。语言带给人的美感是其他艺术无法代替的。一段好的语言可以让我们反复朗读,能产生一种独特的言外之意,也就是意境。除了语言因素外,好的作品会有价值标准的多样性,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所附带的历史信息,这些会随着时代发展,给后来的读者产生新的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