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美丽而缓慢的事业——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时间:2019-05-12 03:3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是美丽而缓慢的事业——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是美丽而缓慢的事业——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第一篇:教育是美丽而缓慢的事业——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教育是美丽而缓慢的事业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厦门市湖里中心小学王夏萍

请先看下面几句摘抄:

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对待孩子。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读书是一种内在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

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突出表现。

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

我不知道看完这只言片语,同样作为教师的你有什么感受。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上学期末,那时新接了一个六年级的班。做为有三次教毕业班经验的我可是信心十足,尽管一听到我接到这个班有好几个老师就告诫我一定要注意,这个班的孩子可不是好惹的,可我真的一点也不担心。从教这么多年,所带的班级还没有一届不被评为优秀班级的,这些个小毛孩我还怕他们不成。但一个星期之后,我就举起了白旗了,从未有过的焦灼、沮丧、忧闷、软弱充斥着我的内心,我第一次惧怕上课。因为我太怕他们那种上课时茫然的眼神,随心所欲的态度,不板下脸每堂课的课堂纪律都会失控的状况,所以我发狂了,我焦躁不安,我找来家长告状,我对着孩子大发雷霆,但这样做只能是恶性循环,孩子们比我还焦躁,课堂效率更低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家里人也为我担忧,可又帮不上什么忙。解铃还得系铃人,所有问题还是要自己去解决。于是我上网搜索,到图书馆寻求帮助,于是我遇到了这本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最早吸引我的是那四个字“心平气和”,我认定这四个字就是我的救命稻草了,于是我心平气和地读完了这本书,一遍又一遍。所以这次本来朱老师要我们写的是《给老师建议》的读书心得,但对不起了了,现在正被《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感动着,想及时记录下来,因此《给老师建议》读书心得只得等下次再上交,因为这本书可放在身边慢慢看,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却要马上还给图书馆了。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安徽的一位普普通通的一线老师(当然由于这本书她现在已不再普通了)薛瑞萍每日记载,用教育随笔方式向我们历数了她在第三次带一年级时的点点滴滴,或滔滔不绝的长篇感悟,或随心而发的三言两语。最早是在“教育在线”上以guiqulai的名义开帖的,如实记录她每天的工作历程,后来越来越多的网友光顾此帖,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于是后来由长春出版社将帖中的原型出版,因此读起来我们可能略觉粗

糙,甚而有点罗嗦,但却感到真实与可爱。全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走向平和。记述她与一年级孩子共同成长的点滴,时间跨度为五个月。这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分。第二部分:请跟我来。是她与家长沟通的记录,属于家校沟通的部分。第三部分:平和也辐射。收录了她的帖子带给周围人的影响的见证。第四部分:聆听大师。这一部分可谓是一针见血,点破了她“心平气和”支撑的理论来源:对苏霍姆林斯基、洛克等大师的理论潜心揣摩和领悟。整本书没有高深的语言却有着娓娓叙来的亲切,深深地打动了我,影响了我,现我将这书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几点谈一谈。

首先是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老师们都有一个感受,在好孩子、乖孩子面前,保持心平气和是相对容易的,而面对学习有困难,或有其他问题的“坏孩子、皮孩子”要老师保持平静的心态谈何容易。是的,我之所以会对我六(1)班的孩子歇斯底里,正是这种情况的集中表现。连六年级相对已有较强自制能力的孩子我都如此,面对刚入一年级的小孩子,薛老师却保持着这样的心态从容地前行着,在这样追求分数和名利的大环境下,薛老师的淡定和从容的确令人敬佩。她就像圈画了一个教学的世外桃园,在教学实践中诠释着自己的理念,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她之所以能“心平气和”这来源于她直面且平静地对待着各种教育中的差异。她认为对于弱孩子,“放松意味着对其学习兴趣的呵护,何必在意一屑一砾的得失。”当然除了这样的心态更多是看云(其网名)探索了一些教学管理措施。一是“音乐元素的加入”。各种优美的音乐、儿童歌曲等进入了一年级的语文课堂,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朗读、自读、自习,包括休息。音乐成了这个班级教学秩序如此优良的一大功臣,也是看云培养孩子语感的重要手段。二是“秩序从安静训练开始”。“过去的几天里,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我希望这样有意识的反复强调,能尽早让孩子们懂得静是好的。”三是适当且平和的惩戒。看云不讳言惩戒,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左手是惩罚右手是智慧中间是爱》,是的,惩戒方式与分寸把握在我们教学实际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是非观念尚未形成的孩子,老师的教育与引导必不可少,合理的奖惩是课堂教学秩序形成的手段。平和的心态加上适当的教学管理措施,使得看云能够在这么短的时是使一年级的课堂秩序形成。这恰恰是我所缺乏的呀。假如时光能倒流,在一开学如果我就能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去对待那些孩子,慢慢培养他们的静气,我想也不至于有后来的无数次大发雷霆,我想我已在那些孩子的心灵刻上了不可抹来灭的阴影,让他们惧怕了老师,惧怕了语文,才会以那样的态度来地待美丽的语文课堂。或许,不仅仅是我,还有我的那些同仁们,他们或许也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可怜的孩子才致使他们现在变得“不好惹”,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反省与深思这个问题,因为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天真无邪,他们渴望受表扬渴望学习好,绝对没有哪个孩子来学校是为了捣乱的,为什么有些孩子最终会变得“不听话”甚而走上犯罪道路,我们当老师的责任不可避免,他们确实需要我们心平气和地好好引导的呀!所以我为我从教这么多年来的浮躁感到羞耻,感谢上天,让我浑浑噩噩却又平平安安地度过了这么多年!在庆幸的同时,我更感到冷汗直流。但我想,从今以后再也不会了,我会以我对孩子的热爱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投入到我接下来的教

育生涯中的。闫学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爱孩子,不爱教育,不爱教师这个职业,做教师就太苦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的,从今天开始,我不仅是“知之”我更要“好之”进而要“乐之”,我将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我新的教学班中,在教学过程中“心平气和”地对待我的孩子们。其次这本书中看云不间断的读书也是让我感触良多的。看云在大小的报告中都反复提到老师的读书问题。看云曾一次由于出差,5天没有读书的她会觉得心里空荡荡,而且浮躁之气生。她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家长如此,教师更要如此,看云说的好:一切的阅读都是读自己。语文原可以无师自通,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袖长方能善舞,当教师自己就不爱读书或者根本就不读书时,再多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是茶壶里面斗波涛,空玩花样而已。是的,称职的语文教师,起码应具备两点基本素质:一是丰富厚实的文化底蕴;二是对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满腔热情。所以,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对于我来讲最缺少的就是厚实的文化底蕴了。而这文化底蕴,并不是读上几本书就有了的,更不是恶补就行的。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则食无味,面目可憎。”读书是一辈子的事。重要是的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让读书成为自然,成为一种内在需要。

再次书中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看云在“课外阅读”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开学伊始,她就在给家长的第一封信中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并在稍后开辟了每周三的“阅读课”,要知道这才是一年级的孩子呀,这样的要求很多人会提出质疑,但实际上她成功了,正是课外阅读给这个一年级注入了非同寻常的活力,形成了优良的教学秩序。语文教学是什么?就是那几本书吗?不是的!请看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句话:“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所以广泛的阅读,对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对目前的应试教育来讲也是一种应对办法。

当然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如看云用书信方式与家长交流与沟通,这个方法我试过,效果的确非常好,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的积极性,投入到教育中,我们才不会孤军奋战,不会成为孤家寡人,也才不会经常为家长的不合作,不配合而烦恼,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再如看云不间断的反省与思考。人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能否从中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只有不间断地反思自己,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改进自己,这对于我们年轻的教师来讲尤其重要。

总之来讲这本书确实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我极大的帮助,让我这艘迷惘的小舟不至于偏离港道太远,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如上面所说的认真去实践,以我最大的热情投入教育事业中。

(2008年8月20日下午)

第二篇: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咸丰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蒲甜

金秋,我迎来了教学生涯中的又一个挑战——教学一年级。在我心目中,一年级的老师必须要有强大的“四心”:耐心、爱心、细心、责任心。对于老教学高年级的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时时面对天真无邪的小孩,要倾尽比高年级学生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而且还要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我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也感到一丝丝迷茫,怎么做才能把这些孩子引上路?直到有一次和朋友的一次谈话中,他给我推荐了薛瑞萍老师的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读了薛瑞萍老师的书,才让我在迷惘中找到了方向。

这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走向平和,主要是作者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教学一年级的点点滴滴,总结自己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学习秩序,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第二部分:请跟我来,这一部分是作者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作者用书信的方式和家长交流,告诉家长孩子在校表现及希望家长在家对孩子所作的要求,作者引用古语“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告诉一年级的老师及家长:静心——静气,对刚走进学校接受正规教学的孩子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成长。爱吵爱闹是孩子的天性,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

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才能成功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部分:第一度春夏,是作者对一年级教学过程的总结。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把薛老师的好点子和教学经验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从自己做起,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纪律

刚开始进入一年级课堂,孩子们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呱呱叫。用了常用的几招:比一比,看谁不说话,坐得好;表扬一个坐的最好的或是准备小花和小星星奖励„„都只能管几分钟,不能从根本上养成孩子课堂“静”的习惯,常常是我在上面声嘶力竭,孩子在下面照说不误,课下和同事们交流,都是这样,渐渐我也觉得这可能是一年级孩子的“通病”——爱闹。只到我看见了薛老师的日记中:“低年级的孩子入学,最要紧的是让他们‘注意看’、‘用心听’、‘认真写’,而小红花、小星星等奖励只能让他们闹上加闹”获得启示,想想也确实如此,为什么孩子们得了奖励还是不能静下来?因为,得了红花的,自然高兴,孩子的天性是炫耀,没有的,会很沮丧,没有动力,所以不能达到好的课堂及作业效果。记得古人说过“不尚贤,使民不争”,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表现也好,写字也好,只要孩子尽力了,就是好的,为什么这么早给他们根据表现或是作业情况判高低呢?这么早的引入竞争意识不如即时的口头给予表扬或是批评,这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那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孩子养成好的课堂纪律及学习习惯呢?薛老师的方法是:“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

书的孩子”。于是我把这个方法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这种和风细雨似的影响下,过了一段时间,课堂秩序几乎没有特地组织教学,看黑板读字和字母的时候,我的目光闪电般扫视每个角落,发现分心的,疾步走过去,告诉他看黑板,也不大声呵斥,做到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柔和地对孩子说话,在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从而从根本上养成他们“注意看”、“用心听”、“认真写”的好习惯,也减轻了教学负担。

二、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才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们班一共有学生60人,其中大部分是孩子父母自己带,一小部分孩子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还有2个女孩是放在留守儿童中心寄养。我感觉到,对于老师对孩子回家后的要求,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配合,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基本没有能力跟上。而这就是优异、良好、及格拉开距离的原因。长此下去,部分学生差距会越来越大,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就是薛老师的阐述的观点:“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想来也是,教师只能在学校完成分内的事,尽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针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应给家长,为家长指出努力方向,让家长在家及时辅导和教育孩子,达到家校合一的教育效果。

三、不断充实自己,补充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从薛老师的日记中,我感受到作者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间断地读书,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

缺少了什么,我认为,这是薛老师的成功要素之一,读书才是教师提高的必走的途径,正如陆游所说,学诗“功夫在诗外”一样,教学其实也是要靠大量摄取相关知识,不断补充文化修养才能胜任的,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保持教师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所以我们所有教师都要做到不断充实自己,补充自己的文化修养,为自己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差距。比如面对孩子们如脱僵野马般野性难驯时的浮躁:面对屡次说服教育仍陋习不改时的不冷静„„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向薛老师学习,走向——“心平气和”。

第三篇: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市五中 梁静静

读薛老师的书,总是被感动着,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我,这次却被真正地吸引住了。有些细节读过一遍又一遍,读过之后仍是心生感动。

如果只看这书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位薛老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教一年级,能做到心平气和?可当你真的走进书中,就会被那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故事所吸引,它和你倾诉着一位普通教师的悲喜和愤怒,让你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中感悟深刻的道理。这些看似随性的琐碎记录,没有掩饰什么,没有矫揉造作,却折射出薛老师执着而独到的教学思想。在薛老师的眼里,教育不再只是琐碎、辛苦,而是可以美得如花、静得如水、纯得如雪。

一情感教育 走向平和

“走向平和”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从2004年8月31日——孩子入学的前一天,到2005年1月21日——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薛瑞萍老师详细记录了自己是怎样从焦灼走向平和,她的班级又是如何走过了艰难的时期,从而建立了良好的秩序的。我是一个容易急的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还真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我急切渴望学到怎样“走向平和”。

0

1秩序从安静开始

这一点是最让我感到新鲜,并且感到震撼的。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对,那也不规范,恨不得一下子就把自觉学习、认真听讲、按时作业等等我们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都给养成了。但薛老师不是这样的,她的态度是“一要责任明确,二要慢慢加任务,就像现在对于行为规范的要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只强调安静这一条。等这一条入了他们心,真正成为班规了,再抓其他的。样样都抓,必定样样抓不起来。”她希望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能尽早让学生懂得静是好的。薛老师崇尚蒙特梭利讲的品性涵养,希望通过有限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

一年级的常规教育是重要的开场,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孩子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做到。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们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只能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达到了,表扬,再抓第二个重点。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能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了。薛老师说:“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让我们慢慢来吧。我们原本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爱孩子的——不是吗?方式过急的时候,只能让孩子惧怕学习。还可能铸成一生难以追悔的大错。”

“一年级的好处是看见孩子一天跟一天不一样,真有成就感。”说的多好啊!刚入学的孩子就像清晨的麻雀,总爱叽叽喳喳,静不下心来,薛老师却以掩饰不住的教育激情、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他们。我想如果我们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情怀,孩子们是可爱的,我们也是可爱的,教育更是可爱无比的。只有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才会心平气和下来。

0

2音乐熏陶 情感教育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仙桃的人,是再不会贪恋烂桃的。”这是薛老师的一段话,初读时,感觉真是经典。细想,每天让一年级的孩子听音乐,静静地趴在桌上,慢慢地,让很闹的孩子终于能很安静,坐得住。()这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真是让他们静下来的好办法。

薛老师喜欢在上课前或是课的一半时,放些轻柔的音乐给孩子们听,这是她让孩子或是翻书,或闭目,孩子显得和安静,仿佛在享受一场音乐的盛典。在不同时候配以不同的音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用音乐打开学生们想象的闸门,激活他们的发散思维,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音乐响起就是他们培养静的开始。我们知道薛老师认为学会倾听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而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倾听是至关重要的。

二家校共育自我成长

0

1结友家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要教好孩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好”家长。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在教育上,薛老师能做到不间断的沟通,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孩子学习是艰辛的,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一旦上了路,对于您的家庭、对于教师,都是一件幸事。在这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竭尽全力引领、帮助他们,如果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那孩子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得不到父母应有关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怜。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仅仅是抚养。”这是一段让家长动容的话语,出自薛老师给家长的信。

薛老师通过书信来提升家长,提出主动关心孩子学习的要求,这是薛老师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教师能做到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我想我们常常认为学生学不好是教师教不好,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是细想下,“子不教,父之过”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薛老师很聪明,她要求家长和老师一起努力。

薛老师很经典的一句话是“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强求一致,也就意味着直面家长素质的差异,不强求一致”。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教师对学生不是一视同仁,偏爱个别学生,我想教师能做到对家长一视同仁,那家长这方面的顾虑也就没有了。

0

2自我反省 感化同行

薛老师还不间断地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她爱看《忏悔录》,所以《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充满了她忏悔录式的自我控诉:有罚站了学生以后的愧疚,有拍桌子后的后悔,有拧了学生后的自责,有罚抄写数遍后的苦痛。这些毫不掩饰的自我暴露,将一名一线教师面对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而滋生出的烦躁与扭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种表现,对于薛瑞萍老师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她在这种不间断的反省中,一天天地由浮躁走向了心平气和———尽管这中间依旧会出现反复,出现压不住火的时候。薛老师有两种做法值得所有教师学习:一是不背后说学生的坏话,再就是不背后说家长的坏话。这种严格自律的背后,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视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才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不恼怒于学生的种种不足。同样,只有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主动地担在自己的肩膀上,才能不因为家长的失职而气恼,而怨声载道。

薛老师说过,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抱着一颗学好向上的心来学校,只是个人的能力、悟性、基础、家庭环境所给字样不同。他们把无限的信任给了教师,教师应当对应他们的心愿,而不是根据他们呈现出来的优秀度回报相同的信任。一旦承认了人生的缺憾、先天和成长环境的差异,爱就无等差了。我想,薛老师通过不断地反省和思考,来认识教育,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同行看到了教育的深层,也许这些语言并不能和教育理论并论,但是它真实感人,让人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并不是每一个方法都可以模仿,但真正吸引我的应该是薛老师坦然的心态,也许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真正改变每一个孩子,我们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让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我们眼中的佼佼者;但也许我们可以做到,微笑着面对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为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为他们每一份对他人的关心。

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教育是一份信念,更需要一份心态。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其实,需要心平气和的岂止是一年级?这种信念、这种心态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学习。让我们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第四篇:读什么是教育有感

读《什么是教育》有感

这本书的语言颇有哲理性,读起来很是费心血。这本书书名叫什么是教育。但整本书看下来,对于什么是教育这个大问题还是不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对于教育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对于自身又有了新的要求。

书中提到,作为一名教师,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简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教书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应到关注学生们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对于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科学,而是以直观的照片和形象来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小学教师在传达内容的时言简意赅,使儿童受到思维明晰性和理解性的锻炼,以及获得对事物确切的了解。而且,作为一名教师,要抛弃所谓的权威、面子,与学生们平等相处,在交流探讨知识的同时,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先知者和后知者。正如同韩愈的《师说》里写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有忧患意识,教到老,学到老。

当然,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同时还承担着育人的使命。将书本上的知识硬塞给学生的填鸭式教育是教育的大忌。教师应用自己的热情给予死的知识以生机,在注重学生精神上的层次提高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体验能力。正如书上所说,教师要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道德。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对教育要有一颗虔敬之心。热爱自己所做的,并且要有为之奋斗一生的信念。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书上提到,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整本书看下来,感觉,教师,是一个伟大的字眼。能用一己之力启蒙别人的人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哪怕只有一点一滴。孔夫子曾有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焉。对于书中所提的教师,我还相差甚远,但有一颗向真正的教师看齐的心。

第五篇: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利用假期的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孙蒲远老师写给年轻班主任的《美丽的教育》这本书。首先吸引人的是书的名字。这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每一章节又都有若干个子题目,这些题目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小标题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你冤枉过孩子吗?为什么班主任在课间要尽量和孩子们一起玩?学生写作业磨蹭怎么办?为什么不要轻易给孩子打坏分数等等,这些小标题非常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使人一看标题就有想看下去的欲望。

孙蒲远老师在书中用她自己细腻的爱抒写了教育的真谛。教育因爱而美丽,因爱而神圣,因爱而光芒四溢。作为教师,没有人不知道不爱学生的。但是,怎样去爱?怎样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孙老师告诉我们:

一、爱是关注

孙老师在《“爱学生”是什么意思》一文中说道:老师爱学生主要是对学生诚心诚意的“关注”。你要细心的发现他的闪光点,认可他的努力,鼓励他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的苦衷与需求,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样的语言是朴实的,这样的爱是具体的,所以学生能够感受到孙老师的爱,学生能够被这样的爱点燃希望,积极向上。

爱是关注,在工作中,往往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忽视了孩子,包括最重要的那些细节上的关注。

二、爱是宽容

也曾读过这样一篇短文:寺庙里的老师父看到墙脚的小凳,猜到小和尚在天黑无聊时偷溜出去玩耍,便搬走小凳蹲在墙脚。那夜,小和尚踩着师父的背翻过了墙,惶恐不安,师父拍拍尘土说:“天凉,多加件衣服。”从此小和尚再也没有翻墙出去。淘气是孩子的特点,是正常现象,犯错误是难免的,你不可能限制他,你要从他的淘气中找寻身上闪光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气,这时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主动和轻松起来,甚至还可以从中得到很大乐趣。

宽容不同于纵容。宽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做孩子的老师,你首先要变成孩子。如果你三十岁,你不可能要求孩子也三十岁,你也曾经有过自己的八岁或者十三岁,所以我们只有“变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教育孩子。当然,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他是以学生认识错误为前提的。对已经认识到错误的孩子的宽容是启发孩子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孙老师的班里,上课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去上厕所,这也许没有什么惊奇的,但让我惊奇的是如果碰到去的时间长了还没回来的情况,孙老师会让另一个学生带着手纸去厕所看看是不是那位同学碰到了什么困难?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孙老师是一个多么宽容的老师呀,在她班里的学生真是感到幸福。孙老师的这种做法让人有些担心的问:您这么宽容会不会让孩子养成一上课就去厕所的习惯?孙老师摇摇头说:“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孩子没有这样,在孙老师的心目中班主任是在用自己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

反思自己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是以一种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总关注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甚至常常气极败坏、声色俱厉:“昨天上课迟到,今天怎么又来晚了,下午叫家长来吧!”不能容许学生的反复。再看看孙老师,她的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是从心灵深处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所以她的学生都愿意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我从中体会到若真想成为学生的良师,就必须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而让学生接受你,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就要向孙老师那样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真心对待这生,学会宽容,学会理解。

下载教育是美丽而缓慢的事业——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是美丽而缓慢的事业——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有感[定稿]

    读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有感张双婷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以"存在、自由和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为根源和基础,深刻表达了"什么是教育"的独到见解。雅氏不......

    读《美丽的挫折教育》有感

    读《美丽的挫折教育》有感 最近读了《美丽的挫折教育》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困境、逆境的历练,加上长辈的溺爱,导致独生子女普遍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无视......

    读《美丽的教育有感》2

    细微之处求效果 ----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彩和坊小学贾正兰 我校领导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美丽的教育》---......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这几天中午在我姐家吃饭,也忘了是我的推荐,还是我姐自己买的。她的床头放着林格著的《教育是没有用的》的一书,我又翻开看时,真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它......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大全

    读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不要在教育中操之过急,不要在教育中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教育是慢的艺术还是快的艺术,大概很少有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张文质在《......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合集]

    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读书节活动2011~2012(1)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王九琳 暑假期间翻阅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

    读《教育为何是无用的》有感(范文)

    读《教育为何是无用的》有感 当时看到这个书名,内心不禁一震,怀着好奇之心将它借阅了来。读了之后才明白,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批驳教育是没有用的,而是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现阶段教......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一)黄招团《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温州市兰衍局名师工作室推荐的好书,"教育是什么",我以前只知道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