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家庭教育精选百例》有感 徐佰乐
读《家庭教育精选百例》有感
长江小学徐佰乐
在这多媒体信息的时代,在这生活充满浮躁的时代,在这工作中忙碌的时代,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依旧保持着传统的读书习惯,喜欢翻阅读本,这样觉得很有效,而且也很踏实。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家庭教育精选百例》一书,身为人父和教师的我,觉得应该懂得和必须虚心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于是,我津津乐道的阅读起来,书中每一个精选的案例,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是成长篇,第二篇章是成人篇,第三篇章是成才篇。每个篇章中,都用真实和鲜活的例子,来阐述教育的真谛,而且,每一篇章都很短少,但都精悍,直指问题所在。如成长篇,有一篇精例是“要快乐还是要分数”。其中,是一位母亲和儿子的一次真心的对话。儿子通过观看动画片《快乐精灵》,一个叫罗小布的男孩儿把“快乐”卖给了毛卷卷后,所有的考试都能得100分,所有的比赛都能得第一名!母亲问儿子:你也希望把自己的快乐卖掉来换取好多100分和第一吗?此时,儿子的回答是:我也希望这样啊!这位母亲听后很震惊,就问你是为什么啊?儿子说,这样就会变得很棒,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会更厉害,最重要的是妈妈就不会在我考试分数低的时候生气了。听到这里,这位母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平时这位母亲(作者本人)一位自己是个比较合格的母亲,却没想到随口说出的话却深深地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不知不觉的给了孩子这么大的压力。作为父母,我们最大的愿望难道不是孩子的一生都快乐吗!于是,这位妈妈把儿子搂在怀里,对他说:“儿子,记住,你虽然不是最棒,但是只要你努力,只要你用心学,妈妈就高兴了。如果你把快乐卖掉,你不高兴了,妈妈又怎么会高兴呢?”读到这里,我联想到了中国现在的教育和我6岁的儿子,我们真的要把分数看的重要吗?真的把比赛看的这么重要吗?可以牺牲孩子的快乐,来换取我们成人认为重要的这些东西吗?我此时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其实,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些,我们应该努力需求孩子的情趣所在,不应该用我们成人化的行为过高的要求孩子,应该还给孩子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童年。
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孩子成长和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精选案例,如成人篇中,有一篇“懒”妈妈培养勤快儿,让我对儿子的教育儿方法和方式产生了影响。此篇文章的章意是一位母亲,用“懒”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采用了一种我自认为有效、快乐、和谐的方式,来教育和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他的做法是用甜蜜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为其做事。这位母亲要不开口,一开口就是“我儿真能干!”而且还再追加一句“比妈妈小时候强多啦”,一会让儿子帮倒水,帮做家务。就连上学的准备都是孩子自己动手。用她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妈妈大多数是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是嫌孩子动手能力太差,全是自己一手操办了,而且,在操办的时候,嘴里还不缺乏唠叨和埋怨孩子的话语,久而久之就是孩子变得不自信,妈妈变得似乎更强大了,而且自己还累的不得了。根本没有起到教育和锻炼孩子的目的。当然,我个人认为,“懒”妈妈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能做的,也要用心和用智慧,就像这位妈妈说的那样,不要做成了邋遢的“懒”妈妈。至于如何做好一个“懒”妈妈,就靠我们自己去理解了。当我读完这篇精例时,我把我的理解告诉了我的爱人,让他也来尝试做一个有艺术的“懒”妈妈!
本书中,有许多许多让人深受启发的精例,让身为父母的我们受益。相信我们只要用心,我们也可以成为他们,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第二篇:读《家庭教育》有感
读《家庭教育》有感
看了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思考了很多,想到了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下面我就具体我的思考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记忆最深的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深。这句话我表示很赞同很赞同。我在生活中看到好多的例子就是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家庭环境好的人孩子相应的也文质彬彬,懂得礼貌;反之,家庭教育环境不太好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是自己努力克制,自检,才能做到与前者媲美的程度。我举个我看到的事例,我们家那边有许多其他地方过来打工的人,他们的父母都要工作,相应的孩子就疏于管教了,我看到他们平时在家里就是玩玩,然后出去转转,有点类似于混混的感觉,而且时不时地能听到父母之间的粗口,我在想:当他们的小孩子长大后,会是另一个“他们现在的父母”吗?然后代代相传,就像放牛郎的故事一样,薪口相传,永远延续下去,然后恶性循环,这样时代、社会、经济能进步吗?中国的学前教育能进步吗?
另外陈鹤琴先生说:“人好坏,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禀赋之优劣与后天环境及教育之好坏而已。”所以说,除了后天环境原因之外还有先天遗传的原因。遗传决定论的支持者有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以及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而选择环境决定论的有洛克的“白板说”以及华生等人。而陈鹤琴先生是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我记得有次老师上什么课的时候说过,现在就要考虑后代的问题了,考虑基因,考虑家庭,考虑很多很多。。所以啊,现在要从选男朋友开始了,虽然这是个玩笑话,但是也不失为一种验证基因的重要性的道理。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就如陈先生所言:环境、教育(学习)是起主要作用的,但遗传也不可忽视。还有要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只有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所以研究儿童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所涉及的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我会更加努力地加油,为学好这个专业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为目标而奋斗!
第三篇:读《家庭教育》有感
读《家庭教育》有感
《家庭教育》是一本很好的杂志,伴随着我和孩子的共同成熟与成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与知识以及手段的严重缺乏,它不仅给予我们很多好的教育孩子的建议、方法,例如: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并耐心、老实作出回答、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让孩子学着去做等等;指导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要多思考教育问题。怎么做好我们的家庭教育 ?我想,最重要的是做父母的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那么选择一本好的书籍、杂志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家庭教育》这本书没有严肃刻板的论教,也不是笼统的科学理论,书中所举的例子都是发生在作者自己的孩子或是周边邻里孩子身上的,所以十分贴近生活,极具说服力。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等的种种问题,这本书里都事无具细地作了充分讨论。
这次我在杂志中阅读到了一篇关于美国教育中“表扬和鼓励”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和孩子打交道的时间非常的多,鼓励和表扬也成了家常便饭。在美国,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而且,最难得的是这些夸奖还是真心实意的。我们在表扬中往往会喜欢加上“但是——”、“不过——”“你今天表现的很好,不过,还要加油!”这样的表扬,无论怎么听,都不怎么真心实意,似乎批评的成分还要多一点,孩子永远都被一种苛求、一种不满意包围着。
鼓励,能够帮孩子建立自信心。有自信心的孩子,才会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表扬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孩子就会不断发现自己的长处,才会让自己越来越出色。有针对性地、真诚地表扬孩子,孩子就知道自己为什么出色!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建立起最宝贵的自尊心、自信心。
要对孩子多鼓励,多赞许,少责骂、批评。在教育的过程中,用赞许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确实比责骂、批评效果要好得多!教育孩子要多鼓励、多赏识!
第四篇:读家庭教育有感
读家庭教育有感
我的孩子现读一年级,性格属于内向型,平时胆子小,在学校里不爱表现自己。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缺乏自我表现的勇气是不行的,我做妈妈的心中挺着急。在阅读了《家庭教育》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感受颇深。其中有一篇《培养孩子的自我表现力》的文章,我读后觉得找到了办法。
孩子的性格是后天培养的,孩子胆子是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的,我把这篇文章接连读了好几遍,就文章中写的方法,自己结合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给好以鼓励,加以指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比如说:她做对了一件事,我在表扬后让她大喊一声“我能行”。同时,我也改掉了不尊重孩子的毛病,和孩子在谈话过程中也注意了自己的说话方式,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向我诉说她在学校中的一些小小的成功,我都加以赞许,并且是发自内心的替她高兴。从孩子高兴的话语中明显地感受到了她极大的信心,孩子在与人交往方面也有了一定进步,我由衷的高兴。
同时,《家庭教育》一书用一些经典熟知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读完后也有几点感受:一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能做到上课专心听讲,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独立完成作业。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随便花钱。三是教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团结同学,听众老师的安排,不骂人、不打架。
教育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心急。在教育孩子中我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给自己有了一个重新定位。我愿意和孩子共同学习,伴孩子快乐成长,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第五篇:读家庭教育有感
读《家庭教育》有感
刘桂贤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著——《家庭教育》,颇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