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与人才——记一个学生的教育随笔
环境与人才
——记一个学生的教育随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中国从古流传至今的千古名言。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也曾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耳边时常听到人们谈起“环境造就人才”或是“人才改变环境”的话语。可到底是环境造就人才还是人才改变环境呢?并没有一个完整而正确的结论!面对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5〃12发生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会给四川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压力与影响,又使我想起了这个话题,也使我想起了一件让人难忘的事——那是发生在2007年秋学期中的事:
在小学,是两个老师管理一个班级,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也可算是“副”班主任吧!刚开学不久,班上一名叫朱英(化名)的女孩上课时打瞌睡,起初我并没在意,想来是晚上小女孩贪玩睡晚了,以致第二天上课没精神。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只是轻描淡写的跟她谈了一下,让她晚上别太晚睡觉,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可一连几周都还是如此,很是让我感到意外。这个孩子家庭环境虽然不是很好,尽管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算不得前茅,可她的自理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何况她还是个善解人意,常为别人着想的孩子。我刚认识她的时候,听她母亲说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接触下来也的确如此。据说,就在两天前,校领导到班上代课,发现这一现象后和我当初的想法一样,也没太在意,只是让她注意。但怎么会一连几周上课总是打瞌睡呢?甚至有时是在早上早读课和第一节课。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家中有事?还是孩子自身的原因?或者……我不敢再往后面想,只是一串串的问号在我的脑海中翻腾。我最终按捺不住,一天,上完上午最后一节课后,抽了一个空闲时间,我将她叫到了办公室,这时办公室已没有人了。在她进办公室的一刹那,我忽然发现后面还有另外一名学生——海洋(化名),我的心突然沉重下来,我并没叫海洋呀,难道真是发生了什么事?可我还是控制了自己的情绪,问了海洋:“你有什么事?”“我等朱英。”她的回答让我意外。我没有说什么,便让她们进了办公室。进来后我没有责骂,没有教训,让她们坐下,向朱英问道:“最近到底是怎么回事,上课老是睡觉?是不是家中有事?你妈妈在家吗?”我不知是我问得太多,还是她来不及回答,只见她低头不语,再问多了,她却低头痛哭起来。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并没有责怪她的意思。还是在一旁的海洋忍不住了,“朱英,算了,全告诉李老师吧!”朱英只狠狠的瞪了海洋两眼,海洋便没敢再出声,这时办公室里鸦雀无声。我也没有说话,只是从抽屉里拿了一些纸给她擦眼泪,过了好一会,办公室还是一片寂静,海洋终于忍
捺不住了,“朱英,全告诉李老师了!”这时的朱英仍低头不语。于是海洋将事情的原委向我合盘托出:原来,这段时间朱英的母亲不在家,晚上当她入睡之后,会有三、五名社会上的小混混翻门进入她的房间,使她不敢睡觉,导致了第二天上课总是瞌睡,甚至白天也时常在朱英家,女孩连家都不敢回,还威胁她不许告诉别人,否则就打她,更不允许她反抗,身上被打的伤痕证实了这一点。我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同时我也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即向学校领导作了简短的电话汇报,校领导在听说这件事后,立刻赶来一起商讨解决的办法。经了解,朱英的母亲外出做生意,留她一人在家,还有两天才回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便安排朱英这两天住到海洋家,请海洋与父母好好地说清情况,争得他们的同意。当天中午,我陪同她们到朱英家,简单整理了房间,扣好门窗后方才离去。据朱英说,很可能下午那些人还会进入她家,我决定下午放学后去探个究竟。下午放学后,学校保卫与我一同前往朱英家,当朱英打开房门后,确实有两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在她床上睡着,我迅速打电话向校领导反映情况,学校保卫打了110,经过一番询问后,我们一同到了派出所。在派出所我们方才知道那两个男孩是曾因盗窃被管教后刚出来半年的。他们声称认识朱英,我惊讶了,之前我多次问过朱英,她都说不认识,可现在……面对这样的情形,我无话可说。天空中下起小雨,我的心也跟小雨一起洒落大地,越发沉重。从派出所出来,经过我一再追问,朱英方才向我承认了认识其中一人。这时,我要求她与这些人断绝往来,她也答应了我。我想,对于一个明事理的孩子事情也应该到此结束了。古人云:孰人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朱英的母亲回来后立即与我取得了联系,并与学校进行了密切的配合,经过对孩子的反复教育,在这件事后,孩子也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好景不长,在这个孩子身上又发生了其他的事。母亲外出做生意,让她姨妈来照顾她。这个孩子开始了化妆、烫发,我反复劝说、谈话,可她对我的谈话好像无动于衷,我再一次到了她家,方得知近来是她姨妈在照顾,她姨妈告诉我:这段时间晚上经常出去玩,甚至彻夜不归,关于烫发也说过几次可她听不进去,对她也没办法,只有等她母亲回来。面对这种情况,我又是一阵的困惑。只是让她把烫的头发洗掉。可第二天她的头发还是依旧,我只好带她到学校旁的理发店进行处理,刚出教室,她跪下来求我道:“李老师,我一定改,但求你不要让我剪掉头发!”我没理会她的恳求——尽管她很伤心的哭了,硬是让她把头发处理了一下,也许只是想让她有一种畏俱感吧。其实,到了理发店我给理发师递了一个眼色,请理发师把她烫的头发弄直,将前面挡住眼睛的头发修短了一些。
自此以后,她在我面前显得更加的懂事了。但在一个寒
冷的天气里,我在街上遇到她与另一个女孩在一起,而且身上的衣服很单薄,我当时也没让她“丢面子”,一笑而过。到第二天上午上完课后,我再一次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并追问昨天那女孩是谁,我发现她又一次对我说了谎。对此,我还能说什么?只告诉她,对于她的家庭环境自己考虑该如何去做,该怎样去理解自己的母亲。
5〃12大地震中孩子心灵的创伤,不由使我想起了这事,也更让我想到了环境造就人才的道理。
时过境迁,我依然还是一名小学普通的人民教师,听说孩子也在今年开学时转学,然而所发生的一切却困扰了我,事情的发生让我深深陷入沉思之中:孩子到底该在怎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李华江
2008年6月
第二篇:环境教育随笔
环境教育随笔
环境教育随笔1
下午放学后,望着满地的纸屑,我不禁皱起了眉头。自从接任中班以来,班里的卫生总是…。也曾不止一次的说过要保持好班里的卫生,但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一天,无意中我发现我们班刘宇轩小朋友总是无意中从抽屉里冒出一张废纸,我随即走过去一看,好好的一本图画本被他那么一“加工”全没了,这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平时总是丢三落四的,经常喊到老师身边进行谈话,却不见效,找他的家长也谈过此事,也不见效。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次提起了爱护环境这一话题。希望能够让每个小朋友都爱“班级”这个家,不乱扔果皮纸屑,维护班里的卫生。并以此来作为评选优秀小组的标准之一。
当天下午放学前,我检查了一下教室的卫生,发现地上干干净净的。我很开心,随即就为每个小组奖励了一朵小红花。从那以后,每个小组的幼儿都相互监督,争创班里最优秀的小队。刘宇轩小朋友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积极,老师还给了他特殊的荣誉,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很受感动,现在,班里的环境好了,小朋友也不再乱扔果皮纸屑了,小组间的相处也和谐了。
环境教育随笔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使区角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在区角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和区角环境,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那么,区角环境是否影响了幼儿选择游戏呢?先让我们来看看孩子是怎么游戏的吧。
实录一:
新学期的第一次区角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找到自己喜欢的区角。美工区、益智区和生活区都是一些新鲜的材料,有几个孩子一进去就感到很惊喜。语言区空空无人,因为新学期开始,老师还没安排小朋友带一些自己的书来。娃娃家,小吃店,家乐福超市和小医院都是新的装饰,几个孩子进去玩得也都很开心。特别是小舞台被老师装修了一番,特别美,几个孩子都惊呆了,一直在“啊啊啊”地叫着。
从上面一个实录我们可以得出:第一、幼儿在选择区角是最先考虑的并不是环境,而是区角内的游戏材料;第二、幼儿对于区角的新装饰(即环境)是感兴趣的,他们甚至是感到了惊喜。
于是,我们尝试着对每一个区角都做一些“小装修”,比如:阅读区新增加了书柜,并且加入了纱布做装饰和隔断;小吃店、超市、医院的横幅做了修改,里面的材料做了些调整。
这一次我们主要观察幼儿在新的区角环境会发生些什么。
实录二:
阅读区里开始活动啦,孩子们一进去就感到了阅读区有了变化,他们都高兴地围在一起商讨论起来。过了两三分钟,有的孩子拿起架子上的书看起来,还有的还在继续讨论。小小的阅读区里偶尔有一点小声音,但是不一会儿就都是哗哗地翻书声了。
实录三:
铭铭是个称职的小医生。小医院刚开门,她就准备好了,拿起听诊器,先给另外一个医生李张豪看看病吧!过了一会又给昨天看病的娃娃家里打电话:“喂?你好,我是陈医生,你们娃娃的身体怎么样了?”当得知娃娃身体还有点不舒服时,陈医生主动提出来要来看望。
咚咚咚,“你好!我是陈医生,我来看看娃娃!”“你好!陈医生!”爸爸蒋佳成热情地欢迎陈医生。于是陈医生又给娃娃检查了一下身体,配了一点药,嘱咐爸爸要好好照顾娃娃,然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医院里,继续给别的病人看病。
通过这两次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一、新的环境给了幼儿新的刺激,他们在环境中很明显地更投入。对于自身所处的新环境,他们能很快适应并融于游戏中。二、有了新的环境还不够,也要有新的材料投入进去,幼儿与材料相互互动,才能更好地开展区角游戏。
幼儿是区角游戏的主人,我们除了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更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为此,我们尝试让幼儿参与环境设创,通过“你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
实录四:
陈雅妍说:“我们可以给区角活动设计一点标记放在筐的外面,这样子很好看。”朱致威说:“小吃店我们可以多做一点新的好吃的。”杨子贤表示可以再开一个理发店,就可以给女小朋友设计发型了。杨添宇和殷子燏表示可以把几个区角换一换位置。
我们都知道,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远比教师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这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有时甚至要反复进行多次调整,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大班幼儿的游戏经验丰富,反馈出的结果也较多样化,让他们来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区角游戏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安定、适宜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区角游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教师要努力为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参与创设环境,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孩子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明确地分工,学会有效的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孩子个性和社会性和谐发展。
环境教育随笔3
幼儿园的环境分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这些室内外环境布置都是根据教学活动或者幼儿园的特色而作,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其独特的意义,但是生活中幼儿园环境被破坏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为此教师们非常头痛。常常看到刚画好的图画被抹得乱七八糟,刚粘贴的作品被撕得七零八落,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孩子不明白环境的作用,有时在上面涂涂画画也是出于好奇。二是因为幼儿园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任他们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孩子没有亲自参加美化环境的劳动,所以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改变孩子对环境的意识,从而改变它们破坏环境的行为。
环境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美,欣赏美,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增强记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做得很多却说得很少,我们只是美化了环境却没有细细去诉说环境的特殊作用,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说环境,例如讲环境里描述的故事,唱环境里描绘的歌曲,认识环境里包含的知识,让他们感受环境创设的美的氛围,发掘环境向人们表达的灵魂。从而让幼儿知道环境美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能与幼儿互动的,能发挥幼儿主动性的环境才是优秀的环境,往往幼儿园的环境只是用来欣赏,无有多大的利用价值,所以孩子在看的过程中就心不在焉,就乱涂乱粘,所以我们在布置环境是要选择孩子能参加的能表现他们自己的内容,例如有个幼儿园把柱子装饰成有树洞的大树,我觉得就很有创意,因为在这个不算很美的大树里,孩子们可以表演故事,可以捉迷藏,可以摘树上的果子。当然这只是个例子,有趣的与幼儿能互动的环境设想还有很多。
往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老师们自己的事,孩子们接受的往往是现成的已经布置好的环境,孩子们不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不能体会布置环境老师所花费的心血,所以破坏起来也便毫不留情,所以我们要让他们参与进来,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们给我们一起去
设想,去合作,去布置。在劳动中他们能感受劳动的快乐,品尝劳动的成果,同时也能体会劳动的辛苦,是想,每天看着凝聚着自己汗水的美丽环境,任谁也不忍去破坏。
环境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去创作,去布置,真正发挥环境与人的互动作用,让他们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让破坏环境的现象不再或较少发生
第三篇:人才与环境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无不说明,经济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优势是真正的优势。而人才的竞争从现实意义上讲就是人才环境的竞争。近年来,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理论研究看,都表明这样一个事实:经济系统的知识水平和人才素质已经纳入到生产的内在部分,也就是说,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之一。经济越是高度发展,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在其中的比值就越大。人才既是一个经济、科技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民以才富。怎样创新环境,盘活存量人才、开发实用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各类人才,是当前企业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正确认识人才。按《辞海》的解释是:①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②才学,才能;③人的品貌。显然,这里要说的人才是指“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问题是按什么标准来考、测就能知道他是不是人才?是不是“千里马”?尽管现在有很多人才招聘办法,和 “人才测评系统”,但那只是面试及智力测试而已。所以标准是相对的,况且,按人才招聘办法,和 “人才测评系统”的标准选出的人,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也没有为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因此,人才至少要包含以下三种特性:才能、表现、品德。才能,即知识和能力。但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是知识、智慧和技能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国内年青学者王小平,写了《本领恐慌》一书,提出人的十大本领的建设(“三大根本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三大枢机能力:谋划能力、交际能力、说服能力;四大黄金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自知能力、自治能力。”政府官员还应具备:政治鉴别能力、知人善任能力、运筹决策能力、协调控制能力、把关定向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应该说人的本领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但能力有大小,大到什么程度就是人才呢?因此,就有了人才的“表现”表现是指人才必须把他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出来,对企业和社会有所贡献,并在一定范围内被人承认。所以,“怀才不遇”不是才。人才的界定是有范围的,在一个单位是人才,在另一个单位可能就不是人才;在一个岗位上是人才,在另一个岗位上可能就不是人才;范围再扩大一点,在某一领域内是人才,在另一领域可能就不是人才。品德好是对人才必须的要求。(四德: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意大利诗人但丁说得好:“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有德才能海纳百川,凝聚人心,厚德载物。否则,小偷单凭“二指禅”的工夫就可算得是人才,所谓“能人”就是大才。德不仅是遵纪守法,还包括公正、仁慈、自尊、博爱、正直、诚信、服务和艰苦奋斗等等美德,还应包括健康的心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德还应表现在人才愿意把自己的才能贡献出来,孤芳自赏,有才不用不是才;持才自傲,目中无人,更不是才。
二、创造适宜的环境是人才有所作为、吸引、留住人才的条件。人才环境是多序列多层次的,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分为社会大环境和社会小环境;按环境的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与物质条件的密切程度,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等等。一个地方的人才环境、人才状况、人才观念及人才发展趋势,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才生活在客观世界,无时无刻不与周围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由此形成了人才与环境之间互相依赖,互相排斥的对立统一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才与环境的关系,对于提高人才的使用率,提高整个生产力水平,实现企业做大做强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用人的问题上,必须以素质论高低,以能力比强弱,以业绩定优劣,要彻底改变那些官本位、论身份、唯资历、唯文凭、唯职称等过时的用人观念,要树立重能力、重实际、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人才的最大优势。要不断改变管理中重视物质资源、轻人才资源的传统习惯,改变人才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的落后用人制度。引才,育才,目的在于用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用人机制,人不分内外,才不论大小,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构筑人才高地的有效手段和最终目的。机制的充分性主要表现为能使人才的知识、能力和创造性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机制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知识、能力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的效果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能实际地为市场和社会所接受和吸纳。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进步的原动力,而人才又是这原动力中的决定性要素之一。人才的有无与多少,人才内在积极因素发挥得好与坏,人才素质的高低,是构成生产力水平高与低的最主要的因素。人力资源靠什么配置?在计划经济中,是靠人的意志,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靠的是价格、工资、待遇、职称、保障、住房、优惠政策、政府的工作效率、奖励政策和财政扶持等,即广泛意义上的人力价格。有了对人才的合理开价,人才自然会向最能体现自己知识、才能价值的方向流动,用不着动员,用不着强制,更用不着行政命令。当前影响人才与环境的主要问题及成因。除了人才自我因素外,简单的说有八个方面:
1、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用人
2、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用人。(暗箱操作、买官卖官)
3、长官意志、“团体思维”近亲繁殖。
4、受到歧视和排挤。
5、企业缺乏发展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6、工作环境不适应人才的工作与发展。
7、责、权、利不清。
8、工资、福利待遇低。有些领导干部口头上喊人才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舍不得多投入,用人上论资排辈,工作上不冷不热。任凭人才“自生自灭”,甚至“叶公好龙”。有“龙”藏着,有“虎”卧着,缺乏爱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和护才之勇。人才只作个摆设,撑门面,花架子,最后只能是“良禽择木而栖”,“花落人去”。这些问题有的是大环境,有的是内部环境造成,有的是计划经济遗留的产物。有待于我们去思考、认识、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党政领导人格魅力是得、失人才的重要因素。为政之要,首在用人。能否任人为贤,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用人,以大业聚群才,是领导人格、品质、能力的试金石。没有任何东西比领导的良好品质和胸襟宽广,善于相处,富有创造力,更叫人心悦诚服。领导在有良好品质的同时、若能易于相处,体察下情,不争功委过,而又自知之明,人才就会以“士为知己死”的感情跟随你。古今中外无一不是如此。汉高祖刘邦曾说:“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爱抚百姓,给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恰这三人帮刘邦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天下。三国时期的刘备文不如诸葛,武不如赵、关、张。但他们都心悦诚服地辅助刘备。何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任人唯贤,得人者得天下。相反的“武大郎开店”,及英国学者所说的“帕金森病”,无一不是一败涂地。
三、做好人才与环境工作的主要对策。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建设四个现代化最缺的不是金融,不是技术,而是人才。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江泽民同志强调:“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人才。各个方面都形成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局面,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怎样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聚才兴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于所拥有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营造好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牢固树立人才环境意识,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束缚人才健康成长,不利于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观念、做法和制度,将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放在人力资源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升人才环境的竞争力。二是善于使用人才、放手重用人才,为人才职业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创造更为适宜的成长空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对优秀人才实行适度的待遇倾斜,体现人才的资本价值。四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信任人才。五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分配倾斜、岗位晋升、荣誉表彰,充分激发广大职工“忠诚事业、忠诚企业,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内在动力;六是要建立终身化、多元化、制度化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职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以适应企业转型、经济转轨、技术升级、用人转制、社会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人才,工资、福利、待遇是重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他们更看重的是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增加。就是哪里的政策机制对人才最具有吸引力,哪里的土壤和环境最适宜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哪里就能够凝聚人才、留住人才。因此,能否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人才的聪明才智得到自由充分的施展与增长,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绝大多数人才追求的是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待遇得到提高。人才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我们在强调人才要对企业多做贡献的同时,应怎样正确理解和满足他们工作、生活和心理需要?怎样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应他们发挥作用的最佳的客观环境?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面前,要求我们认真对待并切实加以重视的实际问题。对人才要“不求所多,不求通才,但求所为”,结合企业实际,合理引进人才。如果引进的人才不结合企业实际,缺乏成本效益观念,重文凭轻能力、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未来,不但实现不了预期的目的,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我们迎来了人力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包括技术创新型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的产生引发了企业资本的变化,因为它使知识成为资本,能力成为财富。一要营造人才制度环境。“筑巢引凤”。“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人才犹如候鸟,适者生存。二要营造人才创业环境。使人才的能力得到充分显示,业绩得到社会承认,个人价值得到实现。三要营造人才人文环境。既要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又要以极大的宽容性允许失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给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四要营造人才生活环境。要强化人性化管理,最大限度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的需求和交流、学习、娱乐等社会需求,为人才创造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做到“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就是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事业不断做大,为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环境留人,就是要在企业内部构建积极向上的人才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尽其职、职尽其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最终目标;待遇留人,就是我们相信优秀的人才能够给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优秀的人才应当获得良好的回报;情感留人,就是我们在重视个人才能的同时,更加注重上、下沟通,同事间的感情和企业“天人合一”的团队精神。
第四篇:人才与环境
中国开启人才回流时代 顶尖人才流失却居世界首位
人民日报:我国流失顶尖人才数居世界首位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而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自人口红利,来自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为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未来,中国要从经济大国变成经济强国,从发展中国家变成发达国家,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必须依靠知识经济、依靠自主创新,一批顶尖人才则是其中最关键的要素。
2012年12月17日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指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开放,一个新的“人才回流”时代已经开始。
据报道,2010年,中国留学生回国人员人数达13.48万人,创历史新高。截至2012年7月,中国已吸引“千人计划”专家2300人。[详细]
然而,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透露,“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这位负责人强调,我国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和素质等与世界先进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详细]
这样的数字意味着,虽然我国已经成为最主要海归回流接纳国,然而,对国家发展极为重要的“顶尖人才”们,却不愿意回到自己的祖国,这是为什么?
人才争夺战全球开打 发达国家成中国劲敌
钱学森回国前被美国软禁5年之久
事实上,人才流失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2012年9月举办的,院士大会科技部长论坛上,多国科技部长或代表都谈及到本国人才流失的挑战:一些国家派遣年轻人到发达国家去留学,并把一些学有所成的年轻科研人员“买”回本国,这些国家人才举措施行的背后凸显的正是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严重性和普遍性。[详细]
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表示,目前人才争夺战已在全球开打,“这场仗打得最棒的是美国,吸引了全球最多的人才。现在西欧也在想办法把流到美国去的人往回拉。从1989年起,香港也做了很多政策、法律和财政的努力。台湾、韩国、日本都在做类似的工作。最新一波的大努力来自中东。这是一场全球战争。中国想竞争人才,对手很多。香港、新加坡、台湾都修改了相关法律,以便各地留学者能去工作和定居。”[详细]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曾总结了人才大战的10种武器,比如在华设立研究机构、合作办学设奖等隐形手段。据了解,2003年左右,清华大学近百种奖学金里,外企公司占了一半,北京大学总额400多万元的奖学金中,外企占了300万元。而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统计表明,外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的研究中心将超过800个,而6年前这些研究中心仅为100个。而此前被报道过的不断涌入国内的“洋高考”也恰恰是很好的注脚。
“国外一方面能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加大了对中国人才的吸引力度,在移民政策方面制定了很多优惠措施。国外在‘拉’(pull),而国内教育、用人、移民制度改革缓慢,等于是在‘推’(push),在‘推拉因素’双重作用下,留学人数这几年激增。”[详细]
这种现象无异于一种新的殖民主义,西方国家用这种方式掠夺的是人才,而不是未经加工的原材料。中国不是这种国际性的人才流失的唯一受害者,但却是最大的受害者。[详细]
光谈感情难留顶尖人才心 良性发展方是根本
如何看待留学生“新回国潮”?
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极”,然而在物质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中国也正在付出巨大的增长代价: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以及较高的税收负担和较低的福利水平等等,这一切开始动摇了人们幸福的基础。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国民福利开支,一般占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NP)的20%~30%。而相比之下我国2009年中央财政中的社保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教育支出分别为7.6%、2.7%、4.5%,整体国民福利水平相去甚远。[详细]
在社科院《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国留学生定居海外的众多原因中,个人收入、就业机会、工作环境、研究设备以及生活水平方面存在的巨大的社会经济差异,是主要原因。”简单地说,优秀的留学生能在国外挣到多得多的钱,享有更好的工作环境,结婚之后也不必担心独生子女政策。[详细] 所以“人才流失”,探其本源,是中国当下没有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现在“拼爹”、“拉关系”等现象在国内蔚然成风,而有能力却“无爹可拼”、“无关系可拉”者自然无人问津,继而转投他处;无良商家昧着良心制造售卖毒食品、毒衣物、毒家具大赚其钱,人才们为国家默默奉献,却饱受问题食品、问题衣物之困,不免让人心寒;贪污腐败者肆意横行,利用职权之便坐享其成,将人民血汗钱悉数收入囊中,同样打击人心。以上种种原因的存在,阻碍了良性发展环境的形成,让众多的“顶尖人才”投向他处。[详细] 没有良性发展这棵梧桐树,如何引来“顶尖人才”这只金凤凰?
吸引人才 宽松的政治环境不亚于经济待遇
高考状元为何32年憋不出顶尖人才
可以说,行政权力主导一切,是浪费研究资源、摧毁创新潜力的有效手段。
顶尖人才并不都是做政治研究,只不过对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来说,环境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精神生活、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到专业研究,因为这关系到你可以招什么人,组建什么团队、出什么样的绝招竞争。如果只给归国者经济上的好待遇,给项目经费,而行政管理体制不做重大改革,那是不行的。在北美做重要科研决策时,都是专业意见主导,行政干扰极少。把牛人请回去后,又把他放在行政主导一切的僵硬体制下,做这个要批准、做那个要等候,不用两年,他的创造力就磨掉了。行政权力主导一切,是浪费研究资源、摧毁创新潜力的有效手段。
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透露,曾有回国去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抱怨:只要牵涉到教学,几乎一切方面的一切细节都要受行政管制。在做研究的领域里,也得想尽办法才能找到打擦边球的小小空间。[详细] 这样的行政环境,又怎能吸引“顶尖人才”?想让“顶尖人才”回国,就不能在他们的脚踝上加套沉重的行政枷锁,这会拖缓他们飞奔的步伐。
第五篇:人才与教育
人才与教育: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
要全面实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各种条件的有力支撑。其中,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一
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表明,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有了人才就能创造人间奇迹。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于国民素质的提升、知识经济日益成为提高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靠人才;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也需要大批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懂得现代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有关部门研究认为,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70%左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40%之间,而且多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要改变我们的这种经济结构,需要大力扶持和发展以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为此,需要有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大批掌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懂得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只有储备并不断培养出这些人才,我们才能把经济发展转变到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资源消耗上来。
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也要靠人才。有关研究认为,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至少应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能培养和汇聚大批创新型人才,并且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这四个条件汇聚起来,就是要有掌握发明创造的高科技创新人才。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已占世界总数的99%。这些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当今世界,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一些国家和知名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的尖端人才,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可以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可以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可以催生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吸引、凝聚和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
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靠人才。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面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凸显。无论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推动文化繁荣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都迫切需要人才。据初步测算,目前我国35岁以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近2亿人,并以每年1300万人的速度递增,但其中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不足10%。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缺的是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其他目标,也急需大批各类的高素质人才。
二
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在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创新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决定着国民素质的高低,无论是科学技术进步还是实现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储备为前提。教育兴、人才兴,也才有经济兴和国力兴。正是由于教育在各国的发展中承担着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所以自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使教育成为各国实现赶超的强大推进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9.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4年。目前,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已达8200万,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得益于这些年来我国教育发展向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优秀专门人才。
强国需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和建设起一流的国家。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需要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而这些,都需要依靠优先发展教育来进行。
三
落实“十二五”规划,就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才能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就要按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确保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并保持稳定增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教育公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强调这五个“必须”,就是要着力解决上学难、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和创新型人才紧缺等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2020年培养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和进入世界人才强国目标打下基础。同时,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实行人才投资优先、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人才结构调整、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加快人才工作的法制建设和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等。
建设人才强国,目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第二,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特别是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改善人才发展的宏观调控,谋划和率先调整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及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第三,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投入的观念。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发展投入力度,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第四,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坚持高端引领,培养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一批管理水平高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级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及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等。(编辑:南方网林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