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绩好的孩子都有这八个好习惯
1、课前预习
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复习的目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巩固所学知识。
3、独立解决问题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帮助时,家长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热情地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也不能包办,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让孩子在家长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只要尝到胜利的喜悦,孩子便会增加信心,勇敢滴迎接下一个挑战。
4.认真书写
书写并非只是形式,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书写认真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的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意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提早对孩子提出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是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5、记笔记并事后整理
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6、主动学习
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练习本、试卷上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题汇编、错别字举例的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同类错误。
7、积极阅读、写作
阅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积极阅读,广泛吸收课外知识。家长可以购买有关书籍和订报刊杂志,为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条件。记得让孩子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也要勤于写作,谢谢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日记之类。这个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阉割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
8、有条理
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同理,如果做作业时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果肯定就高不了。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耐心的培养。订要求订计划,勤检查严督促,直 到孩子的良好习惯渐渐养成
第二篇:好孩子,好习惯
好孩子,好习惯
------浅谈一年级班级文化的创建
【摘要】《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要求:小学阶段的重点是习惯养成、诚实礼仪教育等。因此,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学生年龄特点,我班的文化建设一直围绕着“好孩子,好习惯”这一主题展开。从十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分别是:班级小主人、家庭小帮手、学习小榜样、生活小能人、助人小雷锋、绿色小卫士、文明小标兵、安全小勇士,守纪小模范,劳动小能手,简称“十小”之星。
【关键词】班级文化
班主任
十小之星
好习惯 【正文】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它贯穿于班级的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汇到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有效德育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班级文化的创立有赖于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班任,在工作中,我发现一年级班级文化的建立,班主任既是工作的创始人、组织者,还是工作实施的主力军。
《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要求:小学阶段的重点是习惯养成、诚实礼仪教育等。因此,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学生年龄特点,我班的文化建设一直围绕着“好孩子,好习惯”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文化雏形初步建成,学生的好习惯正在逐步形成。特在此,交流一下班级文化创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指导思想:
本班学生36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5人。这些学生刚刚从学前班升入一年级,在行为习惯方面的约束力还不强。而且有少数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是一片空白。因此,首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而使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我让学生知道班级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护她,要想着为我们的新家作出贡献,要使 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在这个家中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主题:好孩子,好习惯
为了让学生了解要有哪些好习惯,我从十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分别是:班级小主人、家庭小帮手、学习小榜样、生活小能人、助人小雷锋、绿色小卫士、文明小标兵、安全小勇士,守纪小模范,劳动小能手,简称“十小”之星。
班级口号:班级是我家,人人爱护她
通过好记,好念的口号,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倡导文明友爱、互助共进、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正确引导班级舆论,树立和弘扬班级正气,着力培育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班级目标:
以开展“十小”之星的评选为主线,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比比谁最棒”的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第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班级环境布置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室内布置力求实用、简洁、温馨、美观,力求达到育人,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让环境育人。做到让“墙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1、教室后黑板右侧是“快乐的一家”展示栏,里面展示的是班上学生的生活照,让学生把自己不一样的,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别人看,提高第个孩子的班级荣誉感和认同感。
2、教室后黑板左侧是流动的图书馆,下面摆放盒子,装一些学生捐赠的图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丰富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大家的资源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共享,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协作互助,学会诚实守信。
3、教室前门右侧是信息栏,张贴班干部名单等资料,重新布置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和值日生表。让每个学生从小形成自己管理班级的意识,养成爱劳动,生活有规律的习惯。
4、教室后是黑板报。配合学校德育工作,每月换主题,让学生受到各种教育。在黑板上,我开辟一个“十小”之星的专栏,评选出班上这十个方面做得好的学生,以此进行鼓励。在学生中树立可学、可比的榜样,激励学生寻找自身潜力,增强前进信心。
5、西墙:作为学生的日常表现的一个评比栏和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栏。在这里展示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奖勤罚懒让每个学生渴望进步,每天进步。
6、东墙:设立植物角,贴“绿色小卫士”的标语,让学生自己养一些植物,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7、门后面是卫生角,用于摆放清洁用具。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指定好相对应的制度约束和监督学生,让学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班级文化形成并体现出来,让每一个从班级里走出去的学生都代表着一种精神。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约束行为,争做班级文明小标兵。
1.进校: 穿戴整洁重仪表,危险物品莫带来;进校说声老师好,相互问候有礼貌。
2.集队:出操集队快静齐,升旗仪式要庄重;听好看好用心记,行为规范要遵守。
3.锻炼:一活两操要认真,动作规范身体健;持之以恒要做到,体魄健壮素质好。
4.学习:上课专心勤思考,作业工整按时交;各种课程都重要, 学会学习讲方法。
5.课间:课间休息不打闹,文明整洁要做到;上下楼梯有秩序,课间安全最重要。
6.安全:生命宝贵要珍惜,防火防电防跌伤;安全法规要记牢,出现事故莫慌张。
7.公物:公共财产要爱护,如有损坏要赔偿;班级卫生勤保持,美化建设靠大家。
8.生活:勤俭节约不挑吃,文明进餐3个一;按时作息精神好,预防疾病身体棒。
9.离校:值日卫生勤打扫,离校熄灯关门窗;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10.目标:班级公约大家定,行为习惯常对照;同学之间常勉励,遵纪守法班风好。
(三)重视日常教育活动
为了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身上不好的毛病,班主任应当善于观 察和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重视日常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及时知道哪个行为不对,应该改掉;哪个事情做得好,应该坚持。我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注重做好以下三点:
一、在班级中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1、建立班级评比栏,引导学生在各方面进行比赛。评比栏命名为“谁最闪亮”。在教室内张贴星空灿烂评比栏,让孩子们自己把每周得到的星星贴在上面。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比较,来鼓励自己。
2、注重多方面的评比,包括:学习、纪律、劳动、文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乐于助人等方面,用不同颜色的小星星表示。
3、设立“每周之星”,每周对学生学生评比进行反馈总结,评选出本周的“十小”之星。
二、在班级中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班级凝聚力。
1、在班级中设立多种岗位,从班干部到小组长,争取让绝大多数学生在班级中有事可做,让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真正做到“把班级还给学生”。
2、成立“小小书社”。发挥集体的力量,由每个小朋友自愿从家里带一两本课外书和同学一起分享,积少成多,变成一个班级图书角。设立书社管理员,每周更换一次。
3、设立“爱心笔记本”,用彩色纸条记录班上的好人好事,定期交流。
三、发现学生闪光点,并进行展示
在班级设置“星星的小舞台”、“今天我当小老师”等展示板块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树立自信心。
(四)、开展集体活动,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更好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类: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 动等为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例如,针对学生中出现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可以组织一次题为“向陋习告别”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时可以先借助图片、文字、录像等手段,向学生列举国人在言行举止上存在的种种陋习,再让学生联系本校、本班和自己的实际,说说身边人或自己有没有这些陋习,最后展开讨论,谈谈如何帮助人们改掉陋习,并付诸行动。
2、开展文体活动
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班主任可以结合节日或学习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艺术节、诗歌朗诵会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班级活动也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召开家长会,引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形成家校结合,教师和家长有效互动的良好局面,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就能建立的。需要一点一滴地长期积累,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宏 2009年4期《探索小学特色班集体建设》《班主任之友》
2、单华然 2010.04.08《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
第三篇:八个好习惯让孩子成绩更优秀
八个好习惯让孩子成绩更优秀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可是怎样才能让孩子的成绩优秀呢?为了使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使成绩更上一层楼,家长应该这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读书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本质而言,我们教师其实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1)课外阅读的习惯。要学好知识,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2)预习与复习的习惯。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勤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
三、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学习中特别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就不可能学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学生切记“一心不能二用”。
四、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孩子要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五、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低年级特别是小学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六、大胆发言,敢于质疑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
七、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能拖拉,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
八、练后反思与总结归纳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准备各种考试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四个层次反思:
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使其受益终身。培德曼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就会收获一种幸运。”因此,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习惯,他们就会从这种习惯上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精神财富。八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必将奠定学生成功美好的人生。
第四篇:好孩子好习惯培养浅析
好孩子好习惯培养浅析
南京市翠屏山幼儿园 欧正玲
什么是习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它包括品德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因此,也可以说,人的行为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训练,强化,慢慢内化而成的。日常的教育活动,除了教育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是培养人的各种习惯。
有一个从事小学教育数十年的同行发现,有的孩子在学校里活泼向上,热爱学习,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每天总是朝气蓬勃。相反,有的孩子或者学习不主动,不爱看课外书;或者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或者体育活动能力差,缺乏自信。经调查了解,所有这一切也与在幼儿时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习惯决定了性格,习惯决定了命运。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成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下,吃饭有人喂,穿衣有人帮,要玩有人陪。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后,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周围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而且全靠自己,这使部分幼儿一下子很难适应。有的幼儿在家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随心所欲。入园后,看到什么新鲜的东西就乱扔乱拿。一旦受到限制和约束,就表现出不愿意来园,或者哭闹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撒泼打滚。有的幼儿因抢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便用打骂争抢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受到小朋友的冷落,自尊心又受到了伤害。还有部分幼儿不习惯老师、小朋友对自己的说话方式,不敢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要求。有的幼儿甚至想大小便也不敢说,经常尿裤子,结果导致幼儿产生很重的心理负担,而不愿来园。
上述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年轻父母的心。其实每个人,自出娘胎,就像一块含有玉质却又未经加工的石头,只有经过合适的加工、琢磨,才能光彩夺目,成为大器。因此,要使孩子成才,重视早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关键。毫无疑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广大父母与教师身上。
要使孩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是自理能力
50年前,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50年过去了,这种现象有增无减。做父母的要知道,当孩子生活还不能自理时,是应该给予照料,这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父母要在照料的过程中教会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进而掌握自立的能力。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不妨将孩子从“怀抱”中放下来,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些表率,多给孩子一些生活自理自立的锻炼机会。
二是自我约束能力
现代家庭的溺爱、放任会造成孩子惟我独尊,不懂规矩,甚至为所欲为的习惯。时间长了,必然会养成恶习。作为父母,要根据家庭实际,制定一些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家规等行为准则,作为孩子行为的约束,让孩子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父母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孩子,让孩子逐步成为具有较强自制力的人。
三是相互交往能力
独生子女本来与别人交流比较少,与人相处未必容易。每个父母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孤僻、自私,而是希望他们生活得丰富多彩,拥有愉悦的心情,真挚的友情。因此,家长要多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邀请邻居或朋友家的孩子来玩;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交往活动,并教孩子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如待人处事的方法等等。
四是学习能力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如果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不需要严格要求;等到养成马马虎虎的坏习惯,再改起来,就困难了。例如,培养孩子有责任感,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有个明确的目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要等到明天。又如,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努力中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都给予适当的表扬或鼓励,从而激励孩子再下苦功夫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幼儿园生活是集体生活,有一定的常规,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幼儿园里,每天重复着做操、洗手、吃饭、上课、游戏等活动。这看似简单,其实都蕴藏着幼儿螺旋式成长的历程:他们在不断地形成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常规的约束,他们就会渐渐懂得是与非,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等等。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终身,对整个社会都是极有意义的。
有个报道: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讲明了儿时在幼儿园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仪表行为对幼儿思维品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不以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在幼儿面前,而是作为幼儿的朋友,以满腔热情去爱每一个幼儿,并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性,不简单粗暴指责幼儿,而是耐心倾听他们的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有利于改正幼儿不良习惯。但是家长的错误引导往往会使幼儿园工作半途而废。例如每次假期过后,老师们都会发现幼儿的老毛病又犯了。有一位家长很无奈地说:“孩子在幼儿园里吃饭好得很,可是回到家里从来不自己吃。”可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的生态学”理论,要彻底改变这种“孤岛教育”的状况,必须把好孩子好习惯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信赖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朝一夕,父母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积极配合幼儿园,与幼儿园保持一致要求,共同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
美国的拿破仑·希尔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很好的命运;普天之下所有的老师无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栋梁之才;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成就好孩子好习惯!
第五篇:《好孩子 好习惯》读后感
好孩子需要好习惯
——读《好孩子,好习惯》有感
吴坤朋
好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财富,它可以使人走向成功。怎样使孩子在快乐的成长体验中养成好的习惯?怎样帮助孩子矫正不良习惯,使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功?在孙云晓的《好孩子,好习惯》一书中给了我们答案。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当我对班里调皮的孩子束手无策时,当我对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无可奈何时,我就会从书中找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我读了孙云晓的《好孩子,好习惯》时,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好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成长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现在绝大部分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他们的一切,孩子就是他们的希望。所以父母对子女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别是首钢矿山的孩子,父母都希望能把送出去,让他们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去建功立业。然而事与愿违,很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不是让家长很满意。作者认为,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儿童抓起。德国教育家指出:孩子的品质,习惯主要是孩子四至六岁养成的。可见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好孩子就要从小抓起,让孩子在儿童时代就养成好的习惯,我想这就是成功的教育。
那么怎样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呢?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
1、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很程度上是在模仿,模仿周围的人,模仿父母。要想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首先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有些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能踏下心来写作业。试想一下,当孩子写作业时,父母在一边看电视或是玩电脑,学生能够踏实完成作业吗?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所以要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看着自己孩子一天天长大,感到欣喜的同时,我又为孩子的一些坏习惯而担忧。儿子今年五岁,不爱运动,喜欢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看着孩子的视力差,运动能力不强,体型变胖,我很是着急。读了孙云晓的《好孩子,好习惯》后,我才知道,究其原因,原来在自己。自己不爱运动,爱看电视,玩手机的习惯影响了孩子。于是,我以身作则,在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后,我总是带他去广场和小朋友们去玩耍;晚饭后,我陪儿子看一些绘本图书,让他了解一些童话故事。通过这些举措,孩子养成了运动和读书的习惯,自己也主动疏远了手机电视。父母确实是儿子最好的老师。
2、关注孩子的交往。前面提到过,孩子的习惯是通过模仿形成的,如果孩子经常与一些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在一起玩,那么自己的孩子也会沾染上不良习惯的。
近些天,听到儿子说一些不好听的词语,“狗屁”、“狗屎”等。我问他怎么学到这些词的,他说是和一个叫皮皮的幼儿园同学学的。我发现,同学的一些坏习惯也会也会影响孩子。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的交往,及时更正他们的坏习惯。
3、坚持21天,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就要让孩子把某一好的行为坚持21天,这样孩子的习惯就会逐渐养成。这学期担任学校教育员工作以来,我发现我校学生在有序行走习惯习惯方面存在差距。于是,我制定有序行走规则,布置学生会同学在楼道检查,发动年级组长,班主任多流动,管理监督学生。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校园中学生有序行走的习惯逐渐养成。有时候,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孩子坚持一段时间,也需要家长,老师花时间督促管理。
4、要有耐心,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无论是小孩还是学生都需要鼓励表扬,来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坚持下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好的习惯。上幼儿园后,儿子逐渐学会了穿衣,叠被,养成了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好习惯,我想这与
幼儿园老师经常用小红旗贴在衣服上来鼓励和表扬是分不开的。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耐心与鼓励。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任务。或许,我们读了《好孩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