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侨联工作优势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共)
发挥侨联工作优势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侨联立足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发挥侨务工作在引进侨资、先进技术和科技人才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与优势,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点的侨联工作新路子。
一、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增进与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侨联组织“侨胞之家”作用,增强侨界凝聚力、向心力。近年来,我们落实有关侨务政策法规,以亲情、乡情为纽带,扎实推进侨界凝聚力工程建设。一是为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留学人员及其家属提供亲情服务。建立以关心老归侨、困难归侨侨眷和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生活、健康为重点的帮扶机制,积极为他们落实医疗保障和困难救助。二是建立健全维护侨益机制。着重推动落实维权联席会议制度,认真做好侨务信访接待工作,及时调整充实“宁夏法律援助中心侨联工作站”,推动涉侨问题的合法、合理、公平解决。三是创新华侨投资机制,便利华侨在宁投资。对重点项目、急需项目,着重做好项目前期宣传工作,并适时对成熟项目进行海外推介。深入开展“为困难侨企送服务活动”,及时了解侨资侨属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联系协调,帮助它们解决困难。
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促进引资引智。通过全区侨情调查,准确掌握宁夏籍海外人士分布、专业以及回国创业意愿要求等情况,建立“海外高素质专业人士人才库”。对出国留学人员和新华侨专业人士在海外情况及国内亲属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加强动态管理。通过开展“侨领侨团宁夏行”、“港澳台海外侨领宁夏联谊大会”等专项活动,搭建引资引智平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广泛联系海外重点侨团、侨领、侨商和海外顾问。通过举办留学人员和家属联谊会、新侨专业人士联谊会等活动,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确保“海外人才为宁夏服务计划”落到实处。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海外侨胞联系。主动拓宽工作领域,积极走向海外,开展侨胞联谊活动。例如,开展“亲情中华”慰问境外侨胞、经贸推介、文化交流等主题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向海外侨胞宣传我国少数民族政策和家乡的发展变化。认真总结海外侨胞“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及时为
宁夏各类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技术、人才服务,指导、服务它们到海外开办企业、开拓市场。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海外顾问的作用,加强与新老侨团和留学人员团体的联系,重点做好代表性人士、中青年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特别是华侨华人新生代的联谊工作,主动开展未建交国家的侨胞工作,培育和涵养新的侨务资源。
二、积极引导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服务西部大开发,助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对宁夏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海外宣传。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一个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比较小的西部内陆省区,在海外知名度偏低,这加大了宁夏吸引侨胞投资创业的难度。宁夏侨联及时组织召开各类海内外推介会,向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介绍宁夏的发展变化、市场环境、基础设施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和优惠政策等,增进海外侨胞对宁夏改革发展情况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了解。
推动海外侨胞与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的对接。一是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搭建招商引资、招贤引智平台,积极引导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领域,提升当地产业水平。二是推动海外企业、商贸界人士、留学人员与宁夏企业的合作,促进海外科技、管理优势与宁夏企业市场优势的结合,海外华侨华人国际营销网络优势与宁夏专业市场优势的结合,海外研发机构与宁夏具有发展潜力的制造业企业的结合。三是积极引进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的龙头项目、配套项目,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国际援助项目落户宁夏。
推动东部省份侨资侨属企业投身于西部大开发。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外开放带动战略”、“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东部省份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与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侨联组织建立了东西部侨务对口协作机制,实现侨力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共享,积极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社团的联系与交流,引导侨资侨属企业来宁夏投资创业,助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
三、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以侨联工作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宁夏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达218万,约占总人口的35%。我们结合宁夏的少数民族特点,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加大引资引智力度,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宁夏籍华侨主要分布在沙特阿拉伯、埃及、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为此,我们发挥宁夏回乡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共同点,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侨胞的合作与交流,协助举办“中阿经贸论坛”和宁洽会、园博会等国际性节会,积极推动宁夏对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开放,把宁夏建成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打造成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贸交流合作的高效平台。
引导侨资侨智参加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百、千、万侨心工程”建设,实施“发展新产业、营造新家园、整治新环境”的“三新工程”,为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开展“送项目、送科技、送温暖”活动。在发展新产业上,着重引导侨胞支持农村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基地;在营造新家园上,引进侨资大力实施改水、改厨、改圈、改厕、改陋习和通沼气、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的“五改五通”工程,推进生态农居和村庄建设;在整治新环境上,引进侨资保护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污染,绿化、净化农村人居及村容环境。
引导侨胞投资支持公益事业建设。坚持“以侨为桥”,在广大侨胞支持下,先后建起了一大批侨爱学校、侨爱医院和村民活动中心、文化站、图书室及农业水利设施,确保“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一批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充分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吸引侨资开发旅游业,引导侨胞捐赠向少数民族聚居区倾斜,并不断强化侨捐项目监管机制,维护侨胞捐赠权益。我们根据侨界人士的特长,组建了各类农业产业指导、技能培训、卫生医疗服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智力帮扶和各种服务,充分发挥智力优势,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深受少数民族群众欢迎。
(作者: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侨联主席)
第二篇:黔西南州党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纪实
黔西南州党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纪实
近年来,黔西南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推动发展的堡垒
2010年4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冷洞村考察指导抗旱救灾时指出:冷洞村的实践彰显了一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这就是贵州精神。这种精神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还要长远,无论是抗旱救灾,还是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都需要这种精神。
冷洞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智斗旱魔、绝地逢生的感人事迹,是黔西南州加强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促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黔西南州坚持抓好基层、打牢基础,着力在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上下功夫,在“四创一抓”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促进跨省移民库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黔西南州打破地域界限,创造性地在与广西交界的册亨县双江镇平华村建立了黔桂跨省区域尾沟平华联合党总支部委员会。利用网上e支部、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的联系,在广东佛山建立了外出务工党员“流动型”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模式,全州实现了非公经济党组织组建的全覆盖。兴义市东风联合党总支书记杨出波感慨地说:“通过联合党总支发挥的作用,10家企业已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2200余个,解决了2200余人的就业问题。”
全州各级党委还抓好村级班子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筑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堡垒。在坚持标准和程序选好班子、配齐配强村常务干部的基础上,对村常务干部实行目标绩效管理,目前全州村常务干部年均报酬已达9697.33元,村常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近年来,黔西南州分13期对全州5132名村(社区)常务干部、大学生村官开展了“五千村官进大学”轮训工作。组织全州440个一类贫困村、122个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赴江苏华西考察学习。组织全州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和街道办主任等500余人赴山东寿光进行农业产业化培训。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黔西南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承诺办理实事85041件,兑现81551件。党员干部共承诺办理实事98141件,兑现86551件,用一片真心换取了群众的一片真情。结合“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和干部驻村活动,州县两级共派出工作队1233支、1214名驻点干部,深入到全州136个乡(镇、街道)、1097个村、117个社区、382个企业开展挂帮联系工作,实现了挂帮工作的全覆盖。目前,联系部门和挂帮干部共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4600多个,协调帮扶资金8000多万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推动发展的旗帜
“党员干部是抗洪救灾的主心骨,他们深入抗洪救灾第一线,靠前指挥,紧急行动,以实际行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扎实高效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保证了我们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一户不少、一人不漏”;“危急时刻真正体会到了党员„主心骨‟的作用,有党在,灾后重建不是难事”……时间虽过去近一年,但这些出自去年遭遇“6.06”特大洪灾的望谟灾民口中的话,在记者的脑海里仍记忆犹新。
在黔西南州,无论发生什么自然灾害,首先挺身而出的便是咱们的党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奋勇当先的身影。
去年6月6日凌晨1时许,望谟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黔西南州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深入到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洪灾中,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3张年轻的面孔,他们是打易镇派出所的党员民警向翔、何会洋、刘克庄。在灾害袭来时,3人不顾个人安危,在带领村民撤离到安全地点时,却被涛涛巨浪卷入洪流,他们以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的忠诚和热爱,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此举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的高度赞扬。2011年6月22日,李源潮同志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第1210期上作出重要批示:“贵州省共产党员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创先争优的事迹很感人,请注意作为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的典型事例积极宣传。”
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处处也有党员示范在先。近年来,黔西南州把“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作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州、县两级共拿出1000多万元基金,支持和鼓励有能力的党员带头创办种植、养殖、加工、贸易、服务等项目。目前,全州先后有993个行政村,共计2万余人参与到“党员创业致富”工程中,共实施贴息帮扶项目175户,项目帮扶305个,已带富群众5922户20717人。
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推动发展的标杆
“要不是州里加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出台办法从村干部中公选乡(镇)领导干部,我今天可能也还只是一个村干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居然变成了现实,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真是好……”谈起这些,2010年通过公开选拔现任安龙县海子乡副乡长的邱南淞十分感激。
当年,黔西南州专门拿出6个乡(镇)党政副职职位,采取州、县联合公选方式,打破身份界限,面向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选拔,原安龙县普坪镇乐汪村主任邱南淞,就是通过公选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村干部之一。如今,他和其他公选的领导干部,各自分管的工作都抓得有声有色,成为公选干部的一个标杆,深受群众称赞。
近年来,黔西南州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发展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亮点频频闪现。2007年面向全州公开选拔了22名35岁以下副县级领导干部;2009年从全州132个乡(镇、街道)240名党政正职中采取“两考一推”方式,科学设置民主推荐分值,引入乡(镇)党政正职任职和乡(镇)类别加分政策,公开选拔了13名干部到州直机关担任副县级领导职务;2010年采取州、县联合公选方式,选拔1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33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同时还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
公务员、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试点工作。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方式,黔西南州也进行不断探索。2009年8月,该以公开推荐方式,产生20名正县级干部提名人选,并初步探索形成“公开推荐产生提名人选+民主推荐产生考察对象+组织考察产生拟任人选”的“两推一考”选拔模式;2010年和2011年,采取州委常委会成员和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州政协主席无记名投票推荐方式,分别产生1名县级政府正职提名人选、3名县级党委正职差额提名人选;2010年8月,召开州委全委会,推荐产生2名州直单位正县级领导干部提名人选。此外,该州还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2007年以来研究确定县处级正职后备干部80名,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386名,全州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万事德为先,从2007年12月开始,州委组织部在全面总结近年来该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探索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和考察办法,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推行以察德为主要内容的深度考察方法的意见》和六个配套文件,并在州、县、乡换届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一个人才就是一个推动发展的动力
“省直单位曾高薪来„挖‟过我,但一想到每年州委、州政府都组织人员看望慰问我,并按时发给省管专家经费补贴,2010年还给了我10万元的科研经费,帮助我解决了妻子的调动问题,现在还出台高层次人才津贴实施办法,这么好的待遇,这么好的优惠条件,我怎能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谈起为何一直坚守黔西南、服务黔西南的感想时,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贵州省科技兴农人才奖获得者,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贵州省省管专家、省政府津贴专家”于一身的州农科所副所长、研究员石明感触颇深。
黔西南州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从实际出发,围绕人才的培养、开发、引进和使用等,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制度,开辟了育才、留才、引才、聚才的新天地。
制定出台的《黔西南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全州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人才队伍的目标,提出了加大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六大重点人才工程。去年5月,全州各县(市)、州直有关工作部门完成了人才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基本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沟通、相互配套、覆盖全州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根据今年1月出台的《黔西南州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暂行)》和《黔西南州高层次人才津贴实施办法(暂行)》,对引进“外才”和用好“内才”都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条件。在引进多层次、多学科的紧缺人才和急需人才方面,采取“行业引进”、“项目引进”、“产业引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各类人才陆续“云集”金州。目前,已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柔性引进9名博士到州、县(市)水利局挂职服务;从各高校毕业生中引进28名研究生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州委党校从事教育工作;32名专家到州人民医院受聘,其中博士学位12名、硕士学位4名;从内蒙古、河北省、河南省引进草地生态畜牧专业研究生3名,为“晴隆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持。
一个制度就是一个推动发展的保障
“我们对一些不符合村情发展的制度进行了废除,对一些不适应发展需要但又不可废除的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在我们的《村规民约》由2009年前的24条增加到27条,按制度办事,条条管用,村民心服口服,所以我们村的发展才不受阻碍……”兴义丰都街道办丰都村党支部书记彭佐书道出他的“管理经”。
2009年,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黔西南州着力在“敢破、善立”和“立后即行、行之有效”上下功夫,对制度进行“废、改、立”,优化了科学发展的软环境。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批示,也推动了全州制度建设向纵深推进,出台了一些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
黔西南州着力从构建体制机制入手,围绕近年来全州在矿区、景区、库区、工业园区和机关党的建设中取得的新成效、积累的新经验、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后,于2009年12月出台了《关于创新矿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风景旅游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移民库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工业园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与州委已经出台的“1+7”文件相配套,统一体例,形成“1+7+5”的长效机制文件体系。“五个长效机制文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0年12月,随着《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推行以察德为主要内容的深度考察方法的意见》和《领导干部德的专项测评制度(试行)》、《领导干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专项考核办法(试行)》、《领导干部社会评价信息收集办法(试行)》、《考察对象廉政报告制度(试行)》、《领导干部德的综合分析评价办法(试行)》、《干部考察员选拔和管理制度(试行)》等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出台,黔西南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得以提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2011年,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81.5亿元,为预算的117.6%,同比增长41.12%,增收23.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增长48%;生产总值完成375亿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5元,增长16.5%。
面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在新的起点和新的征程上,黔西南州正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踏浪争流,扬帆远航。
第三篇:发挥远程教育优势 助推农村党建工作上台阶
发挥远程教育优势 助推农村党建工作
上台阶
[2010-12-10 9.37.53.0 ] 本篇文章被0人阅读 共有0条评论,显示0条
玉屏县远程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农村党员群众培训学习,从党员政治理论、农业适用技术到生活常识和疾病防治,均与本地生活、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并成功地组织了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学习和解决工作遇到的各种困难。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发展,群众对远教工作的知晓率比较高,站点制度建设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远程教育工作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
一、玉屏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做到三个到位”、“化解四个矛盾”、“破除五个难题”。
(一)做到“三个到位”即为:
一是基层组织意识到位。现在村支两委利用远程教育为村级发展服务的意识强,对如何开展远程教育有自己的思路,对怎么才能开展好远程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村支两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制定符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和方案,认真利用远程教育发展本村经济,根据
本村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
二是操作管理到位。通过多次的业务培训,管理员责任意识得到了不断加强,提高了管理员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熟练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目前
玉屏县管理员业务精,管理到位。
三是党员群众到位。玉屏县农村的生产基础条件较好。近年来,玉屏不断加强对农村党员群众培训,从而提高科技意识,改变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社会经济取得
了较好的发展。
(二)“化解四个矛盾”即为:
一是化解农村现实培训对象与远程教育主题培训对象定位矛盾;以前在大多数村,有文化的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的大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玉屏通过远程教育的宣传,加上这几年的发展,很多有远见、有文化的年轻人多外出务工,都回家发展产业,搞特色经
济,他们培训的积极性很高。
二是化解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与远程教育内容现代化矛盾。以前大多数村民文化水平低,特别是一些偏远村寨,有将近一半人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这部分人文化水平低,对培训内容难理解、难消化。几年来,不断通过“夜校”、“村校结合”等方式,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现在村民乐意培训学习,还通过一些有趣味的节目,激发群众的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化解党员群众居住地分散与远程教育集中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矛盾;我县根据农村各自然寨分布特点,采取大集中、小集中、分散三种学习方式,对党员群众居住地分散的地方以远程教育进农户的途径,通过发放刻录光盘、“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送学上门。
四是化解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之间的矛盾。采取“村校结合”的方式,学校和村支两委建立联系机制,平常通过联席会议讨论工作开展,培训工作由村支两委组织,学校老师负责教学管理。如大龙镇清水塘村围绕党员和群众的培训需求,大龙镇中心完小购买光盘和下载节目,制作了课件,今年,组织学习培训32期,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490人次、农民群众1030人次。这样可以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不影响培训
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破除五难即为:
一是破除党员群众接受难。以前部分教育培训内容不符合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需求,对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吸引力不大;政策性内容理论性过“强”,不便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理解和接受;在教育内容安排上,侧重于政策理论和生产性内容,生活服务类内容相对较少;教育培训形式不够灵活,党员干部接受热情不高。现在培训采取现场互动。如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安排到田间地头现场讲座,有针对性的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活动。
二是破除操作难。通过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应当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近及年来,不断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意识。目前党员干部中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越来越多,远程教育管理员业务精,能够有效的开展教育学习活动。
三是破除集中培训难。大部分村寨分布较散,交通不便,难以组织集中培训。现在以集中、分散两种学习方式,分散学习主要是上门送学,通过刻录光盘等方式让村民在自己家里学习,还通过通过“双带”,不断加强党员的带头参训意识。
四是破除学用转化难。以前村民通过培训,学习了一些较好的技术,了解到一些较实用的信息,有致富的愿望,但因缺乏资金等问题,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帮助解决相关难题,发展一些高技术特色经济,如朱家场镇茅坡村1000多亩的大棚西瓜基地。
五是破除村校结合难。以前学校与村支两委的互动较少,一方面是学校的主动性不够,在主动为村党员干部群众培训学习提供服务方面做得不够;现在学校老师做到“一头管理、双向服务、两份职责”的功能,有效开展示范站点围绕“管、学、用”。
二、发挥远教作用促进基层党建工作
党的十七大对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远程教育作为党的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从实际出发,发挥远程教育在促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作用,值得深入研究。远程教育开展以来,玉屏县从实际出发,发挥远程教育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的优势,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
1、开展专项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一是开展党课教育。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重大会议、党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规定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最新要求,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掌握党的政策理论,加深了对党的认识。二是开展执政能力教育。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搜集一批民主治村、强村富民的典型教材,用生动鲜活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学会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带领村民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2、搞好两项培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双带”致富能力。一是农业科技培训。围绕玉屏县油茶、果品、畜牧、蔬菜四大主导产业,探索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培训工程”。同时,发挥远程教育人才和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搞好教学辅导和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知识向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创业素质培训。发挥远程教育培训功能,结合“百千万创业带富”工程,组织开展“创业素质培训工程”,逐级制定创业素质培训规划,从提高文化水平、创业技能、经营管理水平以及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等方面,确定好培训内容,增强了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创业素质。培养更多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成为“创业小老板”。
3、抓好三项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科学文化素质。一是科普宣传活动。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以“发挥远教作用、提高科学素质、共建和谐玉屏”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上播放的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节能环保等相关课件,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了解和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法制宣传活动。在全县组织开展以“发挥远教作用、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玉屏”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涉农政策法规、子女赡养、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讲座,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的自觉性,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搜集部分反面典型案例课件,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使他们时刻警钟长鸣,做到违法的事不干、违纪的事不做,学会用法律手段,依法开展农村工作。三是文体娱乐活动。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余热,由他们带头组建起村级秧歌队、文艺表演队、老年人体协等文体队伍,利用“文化中心”娱乐设施,带头收看一些文体节目,开展书画、球类、棋类、秧歌表演等文娱活动,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先进文化及时传播到广大农村,用先进文化教育和武装农村党员干部,营造起发展、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今年以来,全县四大班子、6个乡镇和县直部门已下到农村家访达400余次,1800余机关党员干部和农村党员群众成为“亲戚”,解决实际问题400多件,投入帮扶和慰问资金1000多万元。选出35名党员创业带富人建立信息库,目前已经带动了125户529人创业开展实质性的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搭建一个平台,为全方位服务“三农”奠定基础。下一步,可以探索按照“远教搭台、部门唱戏”和“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使用”的原则,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载体,整合全县农口部门、社会事务部门、各乡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单位的人力、技术、设备、信息和资金等资源,建立集远程教育、部门服务、视频互动、课件点播、专家答疑、网上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多功能、广覆盖的综合性网站即涉农服务平台,更好的服务于“三农”。今年,我县在建立了亚鱼贡米产业链党支部、大龙清水塘杨梅协会+餐饮协会党支部等18个产业和行业党支部基础上,又提出了打造“一纵一横一中心”的党建与产业示范带,即围绕县城区,以平溪镇皂角坪村的食用菌种植、野鸡坪村的豆腐加工、茅坪村的大棚蔬菜、安坪村的箫笛用材基地等产业为基础,打造一个产业中心;依托320国道、玉铜高等级公路,以新店乡的北侗文化旅游,大龙镇清水塘村的杨梅,田坪镇田冲村的林果业,五里桥村的大米加工、小江口村的肉牛养殖,亚鱼乡的荸荠、茶叶种植和野猪、火鸡养殖等产业为基础,着力打造新店――亚鱼产业带;依托玉屏至朱家场公路,以油茶种植和大牲畜养殖产业为基础,着力打造县城――朱家场产业带。自2008年来,我县共投资300多万元对朱家场片区8000多亩油茶低产林实施改造,新建了2000多亩油茶示范林,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至100万元,用于油茶产业发展扶持和补助,沿线1万多农民从中受益;在郭家湾贡米联合支部带领下,现郭家湾村贡米订单基地面积已扩大到2000余亩,产粮120多万公斤,产值近300万元,今年米价随着行情上涨,让郭家湾村及周边8000多名群众与企业共同得到了实惠,预计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将比上年
增加600元。
三、发挥远程教育作用,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远程教育是科技发展和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组织部门创新党员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开展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一种重要载体;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党员干部、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并造福广大群众的一件大事,是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基础工程。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全新命题,这个命题是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体现了党在执政意识上的进步,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鲜明标志。加强党员教育,造就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远程教育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同样面临着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这么一个新的重大课题,而远程教育作为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以远程教育为手段,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力度。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农业科技和经济社会管理等知识培训,丰富党员干部群众的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参观考察等形式,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者业务素质和能力,为推进工作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示范引导功能。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一个人带动一批人,一批人带动一群人的良好局面。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推动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化、经常化。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思想交流、知识传播、技术指导”的作用,开展党员干部“利用远程教育,学用科技知识”等竞赛活动,促使党员干部尽快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本领和生产力。
(二)、以远程教育为推手,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一是加强服务。通过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为群众提供播放收看和联系教育辅导等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所想、所需、所急、所盼,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加强交流。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优势,将各个基层组织的优秀做法通过制作成片源在远教站点播放、交流,增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增进各基层组织的认识,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三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通过远程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意识,增强党员的“双带”能力和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各级党组织利用远程教育提供学习培训服务,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三)、以远程教育为载体,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法。搭建党建工作实践基地。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及资源平台,搭建党建实践基地,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党员群众的“议事堂”,将远程教育网上学习到的先进地区党建工作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学习探讨和摸索,发挥“实践基地”在党建工作中“实验田”的作用,实现远程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成果转化。开展主题教育。要利用远程教育,广泛搭建活动平台,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全新的载体,不断丰富基层组织建设的内涵,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化。做好经验总结工作。及时总结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特别是对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要重点研究,及时总结,加以提升,通过远程教育辐射到基层党建工作的更广领域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篇:发挥政协优势,助推示范区建设
发挥政协优势,助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当前,我省举全省之力推进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政协应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作为,一方面要利用全国政协、省政协这一平台,通过提案、社情民意、联合调研视察等方式,把示范区建设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地方发展的要求,向中央、省有关部门反映,紧紧围绕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向国家部委、省直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在政策制定等方面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一是在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中发挥作用。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东湖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在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的试点中首批挂牌转让,支持在武汉设立区域性的场外交易中心等。尽快启动信用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增加科技保险险种,发展科技再保险,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行集合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促使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建立风险投资引导、融资租赁、贷款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互助合作基金和“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商业银行在示范区成立服务科技企业的专业支行,抓紧筹备设立光谷银行,启动中小科技企业征信评级体系建设,申请建立全国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并在高新区设立低碳产品认证中心。
二是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发挥作用。湖北省是科技大省,但是大量的科技成果并没有在本土转化。改善东湖示范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建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为企业的产业化提供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呼吁相关部门支持华工科技、武大有机硅、武汉理工新能源等一批在汉部署院校所属企业、启动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试点。积极推动有关企业将研发机构设在东湖示范区内,将生产基地建在武汉城市圈及省内其他中小城市,有效发挥东湖示范区对周边区域及我省其他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在推动产学研结合上发挥作用。加大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力度,通过投入引导和政策激励并举的方式加大对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项目或课题为纽带,开展合作创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目前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北京中关村开展4项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希望相关优惠政策在东湖示范区进行试点,进一步激励示范区内的企业以及吸引更多创新创业项目。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
机制,鼓励涉足同一产业的企业与科研、技术开发、人力资源培育单位结成共同利益联合体,企业出资金、出题目,高校出人力出智力,以需求为导向,联合研发共性技术,联合建立研发平台。
四是在引进人才、服务人才上发挥作用。发挥政协为企业、为委员服务的作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做好牵线搭桥等各项服务。推动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平台,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企业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奖励力度和政策优惠,努力在示范区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推动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支持企业为高等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实行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落实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科技奖励、职称评聘等人才激励政策。以邮科院、中冶南方、华工科技等企业为重点单位,务求在股权激励试点上有重大突破,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权激励改革,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五是引导示范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创新优势,能够提高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通过相互学习来改进技术及服
务。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权,综合考虑自身的科教资源、发展基础、配套条件和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引领、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五篇: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助推新农村建设
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助推新农村建设
*村位于*县柳格乡政府北2公里处,西临新106国道,有9个村民小组,485户农户,1960人,47名党员,2272亩耕地。2006年5月被确定党员远程教育播放站点以来,该村紧紧围绕“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广大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标,积极主动,认真实施,率先完成了站点设备安装调试,并迅速
组织开展了富有实效的学用活动,使全村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
一、强化“三项措施”,夯实站点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赵瑞丰任组长,其它支部委成员和党小组长为成员的远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有文化、有能力、热爱远教工作的同志为远教管理员,并结合实际,成立了*远程教育政策法规和农业实用技术宣讲辅导队,同时从集体经济中拿出1500元资金,解决所需经费。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建立了《*远程教育管理制度》、《*远程教育机房管理制度》、《*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远程教育学习制度》等10余个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以制度为保证的工作机制。
三是广泛宣传。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传达学习上级有关精神,研究安排远程教育工作。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宣传远程教育的意义,刷写固定墙体标语6条,召开广播会17次,编辑黑板报12期,进而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学用管理
加强学用管理是搞好远程教育学用结合的有力措施。*村把远程教育站点作为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将远程教育和“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通过成立远程教育学习班,提高学用效果。一是拓展学习对象。将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农村乡土人才和党员一起都纳入远程教育学习班,共同参加远程学习教育,从而扩大了教育覆盖面。二是延伸学习内容。由村站点管理员制定学习计划,事先筛选学习内容,并提前通知学习人员,学习内容从单一的理论知识拓展到政策法规、专业技术、科普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党员素质的综合提升。三是丰富学习形式。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观看网络课程和专家辅导相结合,课堂学习和基地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学习形式。四是制定学习制度。该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远程教育学习制度。规定村里每次会议之前都要先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学习,每月必须集中学习4次以上,并要求每次集中学习都要做到“有学习、有讨论、有记录”。通过成立远程教育,党员干部不仅学到政策理论,还学习到土地、计生、村帐财务等农村实用政策法规,村民碰到政策问题,首先想到问党员,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远程教育网上寓教于乐的科普文体卫生等节目,形式多样、可看性强,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也培养了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意识。支部书记赵瑞丰说,“远程教育好啊!原来很多学习内容想讲,但因自身水平不够而讲不出来,现在只要一按就有人帮我讲了,而且学习内容丰富,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比以前高多了”。
三、发挥远教优势,提高群众收入
远程教育开播以来,以其内容丰富、手段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迅速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中掀起了收看热潮,广大党员干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运用从远程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大力发展经济,走出了一条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村民高延瑞,通过观看远程教育,学到了烹饪技术,现已自己开办了饮食店,生意兴隆,为自己解决了就业问题,他内心非常感谢赵振峰,也感谢远程教育给自己带来了好处。村民赵连升种殖白灵菇,因技术掌握不好,多次失败,已亏损到身无分文的程度。通过观看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到恒立佳泰实地观摩学习,使他真正掌握了种植白灵菇技术,去年,他种植的白灵菇以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今年,他有又建立了白灵菇反季节棚,准备再大干一场。赵连升激动地说:“是现代远程教育挽救了我一家!”。村民高红泽,因身体不好,不能出去打工,通过多次观看远程教育,学会了淹制娃娃菜的技术,并当月见到了效益。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利用远程教育这个平台,收看了十七大开幕的盛况,亲耳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听到中央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村政策时,大家都感到干劲更大了。
目前,*村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已组织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1800多人次。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感明显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公益事业明显增多,带动了全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2007年,*发展尖椒种植300亩,新
建灵芝大棚10座,白灵菇大棚10座,扩建了腾达肉牛养殖厂,在市、县工作队的帮助下,修通硬化了村规划东西大街主干道,并硬化了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使*新村示范区建设更加美丽,*村也由此走上了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