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时间:2019-05-12 05:2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第一篇:新形势下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新形势下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盂县县委统战部 崔锦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国家适应新形势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时代前进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大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宗教的基本特征

(一)长期性。长期性是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其他特征的基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仍无法彻底地、合理地解决教育、就业、住房、婚姻、人口、家庭、卫生、环境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也不能完全摆脱各种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痛苦,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许多人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正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和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环境等限制,许多人在工作和生活、恋爱和婚姻、家庭等方面会遇到程度不同的挫折,在情感、心理方面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甚至遭受沉重的打击。在此情况下,宗教必然会象以往一样在许多人的心中唤起共鸣,他们会在宗教世界里寻找情感的归宿和心理的舒畅、愉悦。这也是目前人们信教的主要原因。

(二)历史性。我国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和宗教自身所具有的较强的传承史,使宗教在现阶段依然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宗教典籍、集中于名山胜景的寺塔建筑、神像雕塑以及以宗教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独特有趣的宗教礼仪和传教方式等,至今仍不断地向人们传递着宗教传统的信息,对

这些信息的好奇和探究很容易使那些具有潜在宗教方面需求的人投入宗教的怀抱。同时,现实生活中根深蒂固的宗教风俗习惯和饮食禁忌等使许多徒众愿意在同一宗教内通婚,他们的后代自然就成了准教徒。

(三)复杂性。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决定了由各种宗教内部产生的矛盾、由不同宗教之间产生的矛盾以及由宗教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产生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宗教方面的矛盾从来不是孤立的,其呈现出的状况和特点是由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从国内情况看,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突出,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宗教领域中来。

(四)国际性。从国际情况看,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中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议导致的局部冲突仍此起彼伏,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仍相当活跃,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这都会对我国的宗教问题产生影响。

二、宗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谐”已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旋律,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按照胡锦涛主席的讲话精神,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传统的宗教文化中所包含着诸多伦理道德思想,完全可以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一、宗教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历史进程的永恒前提。在这方面,宗教这支社会力量可以发挥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在当今社会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思想活跃、情绪不稳、因躁动不安、贪欲、嫉妒、烦恼、失望、愤恨、困难、挫折等引起的浮躁情绪和社会不稳定现象比较突出。宗教能在信仰者群体中通过宣传教义、举行仪式等活动,加强信众对现行秩序的认同,舒缓人的精神危机,减少社会震动。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为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支持。在我国的传统宗教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和平、非暴力、自然、和谐、慈悲、中道、平等、均衡发展等观念,这些观念对今天生态恶化、冲突加剧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宗教具有维护和平促进祖国统一的明显作用。我国各宗教历来就有热爱祖国的光荣传统,历史上具有宗教信仰的爱国主义者层出不穷。佛教把“爱别离”作为人生8种痛苦之一,把消除离别分隔作为人生的重要追求。《阿含经》中就说:“有离别者,善为和合,使相亲敬”。佛教最讲平等、和合、圆融、圆满,大家都有“和”的精神;多年来,两岸四地佛教交流交往、自然亲切,佛指舍利赴台、赴港供奉,两岸佛乐联袂赴台港澳和美、加展演,大家都有“和”的行动。

第三、宗教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科技、政治、文明的现代化,还是人的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人的道德素质的现代化。研究表明,宗教是道德教育最有效的力量之一。一方面宗教教义和宗教历史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长期以来已成为人的心理和精神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各宗教场所负责人一般都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在信徒中有较高的道德威望,他们的榜样作用对信徒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第四、宗教具有很强的为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推动作用。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相比,我国在宗教方面有三大主要特点:一是宗教信仰比较淡漠,真正信仰宗教的人始终是少数。二是在我国至今没有出现一种宗教可独霸天下的局面,从古至今,不同宗教在我国的土地上同时并存。三是我国传统宗教,也就是儒、释、道三教,都是一种提倡圆融、主张和平、注重道德、乐于兼容、善于互补的宗教。我国历史上各宗教之间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之间,基本没有极端化的冲突,总体上看,始终保持着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需要我们继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第五、宗教具有独特的文化展示作用。我国宗教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方式发挥着积极作用,佛教与道教场所绝大多数都是在国家指定的旅游景区,每到节假日,吸引了众多的观光游客。一方面,宗教活动场所为人民群众的游览休闲提供了去处;另一方面,广大群众于游览中受到了宗教文化的熏陶;再一方面,地方政府和群众也因其获得经济效益。这是解释我国宗教发展原因的一个重要视角。

第六、宗教具有心理慰藉作用。宗教研究表明,宗教在与个人的关系上,它是心理健康甚至身体健康的一个可靠根源。它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民族,对人们有着舒缓精神危机,宽慰人心,缓和情绪,化解矛盾的镇痛作用。

三、如何引导宗教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充分利用国家的宗教政策

胡锦涛同志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

务条例”。把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作为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两个关键,体现了党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上的与时俱进。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政府要大力支持宗教界加强对神学思想的研究,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并支持他们挖掘、加工、整理宗教传统文化,开发弘扬岭南宗教优秀文化资源,为文化强省建设服务,打造盂县特色的宗教文化品牌,促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二)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以适应当代宗教发展的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出一批人格高尚、知识丰富、爱国爱教和富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宗教人才,既能弘法讲道讲经、释疑解惑,又能管理宗教场所、开展宗教仪活动,成为共同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要继续加强宗教的对外交流,扩大对外影响,通过加强交流,对外展示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经济发展情况,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消除一些人的误解和偏见,以增进了解与沟通,为我国宗教健康发展营造外部环境。

(三)全面提高宗教事务部门的综合管理能力。宗教领域的矛盾错综复杂,宗教事务面广量大,能否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宗教事务部门人员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提高能力主要包括:提高全面贯彻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把握宗教工作正确方向的能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的能力;提高掌握新形势下宗教工作规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等等。要提高这些能力,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特别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有关宗教工作的论述,不断总结处理宗教矛盾、从事宗教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和掌握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

问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水平,努力开创宗教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我国的宗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由于宗教教义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和理论机制,蕴涵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资源,因此,积极发挥宗教和谐共处的优良传统,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依法加强宗教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依法加强宗教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我国宗教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宗教事务管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缺失。这些都制约着宗教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政治安全。宗教管理的不完善,不仅使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应对宗教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也使得信教群众的合法宗教权益也频频遭受侵害。因此,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更新宗教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宗教工作依法行政,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热点难点之一。

一、分析宗教事务管理现状,排查重点难点问题

我区是泉州市宗教工作重点县区之一,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区域内均有众多信徒。现有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基督教“两会”(即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三个宗教团体,正式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共计164处,其中佛教场所89处,道教场所55处,基督教场所19处,天主教场所1处,另有民间信仰场所431处。在所有登记场所中现有教职人员共计175人,其中佛教134人(含清修女24人)、道教12人、天主教1人、基督教28人。建区以来,全区宗教领域基本稳定,四大宗教和睦团结,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宗教事务管理上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

(一)教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信教动机具有盲目性。信教群众的人员构成呈现出老年人口多、女性人口多、身患疾病的教徒多、文盲半文盲人口多的“四多”特点。由于科学普 及工作的欠缺,使教徒的信教动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造成正常的宗教活动与迷信活动时常混杂在一起。就是教职人员也是良莠不齐,基督教会有许多未经过专业培训、未取得相关部门认定备案、政策、法律知识欠缺的“义工”,佛教方面还有大量闽南地区普遍存在的“清修女”,道教方面也存在教职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及思想觉悟偏低、宗教修养不高等普遍情况。

(二)宗教活动场所较为分散,不利于实行统一管理。我国关于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实行的是登记制度,《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第2条明确规定:“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进行登记。”由此可见,登记是我国宗教活动场所取得合法地位的必经程序,是政府对宗教活动场所依法实行统一管理的前提条件。宗教活动场所未履行合法的登记程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分散性,便不利于政府实施统一管理。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目前尚有431处未登记的民间信仰场所。而一些纳入管理的登记场所也存在着地理位臵偏远、面积狭小、信息闭塞或滞后、教职人员缺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管理上同样存在一定难度。

(三)宗教事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跟不上形势要求。目前宗教部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主要法律政策依据是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关文件。有些规定比较宽泛,尚无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严谨和扯皮现象。同时,政府宗教管理部门存在人员少、经费少、力量薄弱等因素,导致行政执法力量不足,目前的管理仅限于宣传、协调、引导等,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能。乡镇宗教工作,虽建立了管理网络,明确统战委员兼任,但由于统战委员大多担负繁重的中心工 作,无法将主要精力用于宗教管理。另一方面,我区宗教活动场所众多,部分场所在内部管理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尽完善、民主管理不规范、场所管理人员政策法律观念淡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管理能力差等,甚至因财务管理的混乱或管理人员的经济问题产生矛盾和纠纷,个别宗教场所建设盲目扩大,接受可能带有功利性质的社会捐资,甚至在未经用地、规划等相关部门审批或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进行建设,造成毁坏山林、侵占土地、破坏文物等后果。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和滞后,不仅损害了宗教界的形象,影响了宗教内部的和睦与稳定,还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二、抓好宗教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宗教工作网络。

(一)抓好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责任奖惩制度。宗教工作不仅要求干部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教义教规等,也需要许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还需要敏锐的政治敏感性,更需要一颗热爱宗教工作的心。新时期的宗教工作对宗教干部各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而这些要求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要加大对基层宗教干部在宗教工作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的学习培训力度,不断加强基层宗教干部的政治思想,提高宗教干部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宗教工作的需要。宗教工作干部要明确管理职责,端正工作态度,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宗教领域的调查研究,掌握各教派的发展动态,积极进行理论思考和建言献策,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提高工作水平。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完善监督 措施、注重群众公认、绩效与待遇挂钩、实行责任追究等措施,促使基层宗教工作干部大胆管理、大胆创新、争创实绩,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二)抓好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培养爱国宗教人士。宗教教职人员在处理宗教事务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发挥着双重桥梁的作用。要切实做好教职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建立选拔、考核机制,大力加强爱国宗教人士和宗教后备人才的教育培养,提高教职人员的宗教素养和文化素质,把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股众、深受信教群众尊重的骨干力量推上领导岗位,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始终保持我国宗教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人士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不懈地对宗教界人士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教育,进行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教育和法律法规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和支持各宗教团体结合各自特点加强自身建设,保证宗教组织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

(三)抓好宗教团体建设和管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引导宗教团体结合各宗教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风建设、教制建设、组织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化解矛盾纷争,服务中心大局,发挥积极作用;要处理好政府与宗教团体之间的关系,变微观指导为宏观管理,引导宗教团体严格遵守宗教工作的方针、法规和政策,培育它们自我管理、自主开 展工作的能力,推行“以团带点”的管理方式;要维护宗教团体和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帮助它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宗教事业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和物质保障;要依法推进宗教团体的制度建设,推行规范化、民主化管理,建设和谐宗教、法制宗教、文明宗教。

(四)健全完善宗教工作网络,落实宗教工作责任制。要继续健全完善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宗教工作网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落实镇(街道)、村(居)两级宗教工作责任制,增强基层组织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属地管理和“重心下沉”的要求,切实将宗教工作责任和任务落实到基层,实施基层宗教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要加强宗教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涉及宗教方面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形成政府主管、部门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高依法管理基层宗教事务的实效。

三、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信教群众理性信教。

结合“六五普法”、“宗教法制宣传月”等活动,广泛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对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让他们充分理解党的宗教政策,了解宗教的自身规律及基本知识,掌握运用党的宗教政策、法规,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本领,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宗教工作责任意识。对信教群众要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我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坚持不懈地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积极引 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组织信教群众认真学习《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区政府制定的相关宗教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宗教信徒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政策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识别宗教活动合法与非法的政治水平,增强守法的自觉性。

(二)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深化标准化建设。根据省、市、区文件要求,以全区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升年为契机,狠抓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结合创建安全发展行业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制定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循序渐进”的思路,确定标准化建设培植典型示范单位,强化典型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按照“一级抓巩固,二级、三级抓提升”的目标,积极开展标准化建设提升工作。

(三)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参与社会服务,发挥积极作用。宗教团体具有政策执行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可以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要开展宗教和谐社区建设,将宗教活动与社会团体功能相结合,增强宗教团体的功能,激发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宗教界人士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力所能及地参与公益慈善、救灾济贫、医疗服务、文化服务、资助教育、植树造林、修桥铺路等活动,扩大宗教界人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影响力。还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两会”体系外的信教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促进政教关系的和谐。对私设聚会点乃至整个宗教事务的管理,都应该纳入社会建设的布局之 中,加强社会化管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教会执行、信众参与”的宗教治理新思路。

(四)推进法制管理,提升宗教事务管理水平。

在宗教事务管理上,要坚持不懈推进法制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在人员管理上,规范教职人员资格审核认定和任职备案程序,推进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工作。在宗教场所管理上,要加强监管,督促和指导宗教场所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宗教活动场所管委会民主管理制度、教职人员管理制度、卫生安全制度、教务活动制度特别是财务监督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委会和教职人员的职责范围,要求宗教场所建立场所管委会实行按时换届,通过民主协商程序产生,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的相关文件要求,定期向信教群众公布收支情况,确保了财务开支的公开、民主、透明,切实推行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宗教场所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对于场所的建设,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依法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维修、翻建、迁建、新建等翻修建工作进行审批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乱、滥建寺观教堂,并配合住建、文化、执法等部门,对涉及“两违”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监管、查处。

(五)依法加强宗教活动管理,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在宗教活动的管理上,引导各宗教活动场所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维护现有宗教格局,自觉抵制外来宗教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与侵蚀,加大制止非法宗教活动的力度,确保宗教活动合法有序。加强宗教传播渠道和宗教出版物的管理,截断 非法宗教宣传制品传播、蔓延的途径。完善情报网络,掌握进展动态,以预防为主,同时具备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坚决禁止非法传教活动和非法宗教出版物的流传,坚决打击任何借宗教之名从事反党反社会主义、破坏社会稳定、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坚决取缔各种邪教组织。加强对非法传教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监管,重点惩治骨干分子。对于敌我矛盾,政府部门要立场鲜明、果断处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法治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做好日常防渗透工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工作协调机制,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治理非法宗教活动的长效机制,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第三篇:浅谈工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浅谈工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贵州黔聚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张晓红

摘 要: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团结、引导、教育、凝聚广大职工的重任,要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维护好职工的具体利益。为职工提供个性化、优质的维权服务,增加工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力、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切实发挥出“职工之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稳定;工会组织

社会稳定是发展之需、群众之愿、执政之责。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团结、引导、教育、凝聚广大职工的重任,工会组织作用发挥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职工队伍的稳定,关系到企业的稳定,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一、充分认清工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转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利益群体多元化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由于企业的组织体制、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必然要进行经济关系、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进而触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其中,职工群众所承受的精神压力、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应该是最大的。因

此,不稳定事件时有出现。工会组织团结凝聚广大职工共同维护社会稳定,既是党赋予工会的神圣使命,也是工会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现实选择和应承担的任务。保持稳定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事情,也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在推进社会稳定中的优势

(一)发挥好工会“组织”优势。工会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在随时了解掌握职工群众的心理、愿望、诉求和呼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特别是工会作为企业劳动关系中职工一方的代表,在调处劳资矛盾,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稳定社会大局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越要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改革越深入,越要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工会作为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组织,是推进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二)发挥好“民主管理”优势。工会组织作为企业民主管理和职代会的日常工作机构,作为职工一方的代表,在处理利益争议的过程中,就要充当起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沟通情况、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角色。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机制,畅通“对话”渠道,发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载体和平台的作用,切实履行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行使好职工代表者、代言人的职责。

(三)发挥好“阵地”优势。通过组织学习活动,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有益的活动,增强凝聚力、向

心力。教育和引导职工遇到矛盾和问题时,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

三、关爱职工群众,不断加大帮扶力度。

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既是工会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工会的一个重要“品牌”,更是工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急职工所忧、想职工所虑、解职工所难、谋职工所求,切实尽到帮困扶贫“第一责任人”、“第一知情人”、“第一帮扶人”的职责。在帮扶工作中,逐渐改变帮扶方式,从生活救助向政策帮扶、就业帮扶、助学帮扶等综合帮扶拓展,做到“三个维护”。一是维护困难职工的就业权。变“输血”为“造血”,创造条件让困难职工就业,这是对困难职工的最大帮扶。尽心竭力帮助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再就业技能培训、信息咨询、职业介绍,最大限度解决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和经济利益。二是维护困难职工的生存权。加大送温暖资金的筹集,推动送温暖工作向正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发展。健全困难职工档案,组织开展职工互助互济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帮扶活动。三是维护困难职工子女教育权。建立完善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基金,形成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困难职工子女在工会的帮助下学有所成,努力使困难职工的子女生活得更加幸福。

四、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

加强工会干部自身素质建设,真正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做维护稳定的坚强后盾。通过建立工会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培训制度,促进工会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造就更多熟悉劳动关系、经济管理、工资分配、劳动保障、劳动保护和劳动纪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工会干部。通过开展竞赛活动,着力引导工会干部学习法律、精通业务,努力提高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把握工作的原则、方式、方法,确立正确的维权观,要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维护好职工的具体利益;在活动方式上,要在搞活基层、服务职工上下功夫,坚持深入基层组织职工、广泛动员职工、真心依靠职工、热情服务职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凝聚各层次职工;在工作方法上,要在转变工作方式、调整工作体制上下功夫,从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高度,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真正深入基层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感知、了解、掌握不同职工群体的需求,并把这种需求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为职工提供个性化、优质的维权服务,增加工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力、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切实发挥出“职工之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第四篇: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对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性

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对社会大局稳定的

重要性

社会稳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社会稳定

(一)社会稳定的概述

关于社会稳定,马克思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0页)社会稳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综合的、动态的概念。

从社会稳定的历史性、综合性和动态性,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稳定观的基本内容来看。从这一社会稳定观出发,我们今天所要维护的社会稳定,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动态的稳定,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稳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稳定,是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稳定。

关于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十九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创新社会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基层管理服务网格化智能化社会化,有效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严厉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平安宁夏,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二)社会稳定的特性

一是社会稳定具有历史性。社会稳定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区别;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稳定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

二是社会稳定具有综合性。由于社会结构自身的复杂性,社会稳定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正常以及人心安定等。这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政治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核心;经济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秩序正常是政治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人心安定是社会稳定的综合反映。社会稳定的这种综合性特点,要求我们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必须总揽全局,善于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稳定问题。

三是社会稳定具有动态性。人类社会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的社会是不存在的。恩格斯指出:“平衡与运动是分不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89页)真正的社会稳定,是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克服社会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基础上的稳定,是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态平衡中实现的稳定。社会稳定的这种动态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动态的稳定观念,以动态的眼光、动态的理念看稳定,用动态的思路、动态的手段、动态的平衡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在动态环境中实现社会大局的稳定。

二、宗教工作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宗教工作

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巨大作用。进入新形势新阶段,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和宗教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各宗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信教人数急剧增长,信教群众日益多元,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宗教活动场所数量增加,信教群众和教职人员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等,这些都使宗教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也逐渐加深。

党的十九大在对十八大以来我国宗教工作取得的成就的肯定基础上,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则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就今后开展宗教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安排和部署:始终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把握宗教,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努力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不断提高宗教工作水平。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加强场所、活动、人员规范管理,依法妥善处置涉及宗教因素的矛盾纠纷,坚决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严防宗教极端主义影响,切实维护现有宗教格局稳定。着力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任何宗教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不得干预和影响社会生活。重视解决宗教领域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政策尺度,切实解决和防止清真概念泛化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网络涉民族宗教舆情的管控引导工作。坚持寓管理于服务,支持宗教团体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宗教人士教育培养,倡导和谐共融的宗教关系,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旗、报刊、文化书屋进宗教场所,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党爱国、尊法守法、正信正行,创造和顺平静的宗教氛围。推动宗教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二)宗教工作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1.宗教对社会和谐稳定作用和影响的总体评价。宗教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前,在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重大转折时期,宗教日趋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社会因素,宗教问题日渐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宗教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一是宗教始终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社会因素。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和影响。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体系,因而具有群体性、系统性和历史性,成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着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1)宗教思想观念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宗教是信教群众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代表着信教群众的共同利益。从道德层面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一旦思想观念受到挑战或发生冲突,就会引起不同信教群体之间的对立或碰撞,从而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影响。(2)宗教理论体系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曾经产生过无数大大小小的宗教。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和进步,有的宗教曾经存在一时但却被时代无情淘汰或日渐式微,有的宗教适应了时代发展和群众的需求,不断改革创新而发展壮大,甚至由地区宗教、民族宗教发展成世界宗教。因此,宗教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有着完整教义、教规的理论体系和宗教仪式,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精神诱导和心理教化,宗教逐渐沉淀到信教群众的内心深处,成为稳定的心理属性和精神力量,对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影响。(3)宗教的固有属性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宗教固有的封闭性、排他性、特殊性等,是宗教存在的意义所在。不同宗教之间,甚至同一宗教不同教派之间,由于所信奉的教义互有差异且常常彼此对立,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又因为这种差异性在长期的演变中被不断扩大,经过历史积淀积累为强大的潜在冲突因素,这些因素一经催化就极易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甚至大规模冲突,若处置不当就会使局面难以收拾,酿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宗教作为社会力量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和影响。宗教作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是具有社会主体(信教群众)、社会组织(宗教团体)、社会设施(宗教活动场所)和社会活动(有广大信教群众参与的宗教活动或其他活动)的社会实体,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独特的现实社会力量,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影响。(1)信教群众的群体作用。我国的信教群众绝对数十分庞大,他们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同不信教群众一起构成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群体作用。这些信教群众在一些旗帜性、代表性宗教界人士的感召和影响下,可以汇聚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对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和谐稳定产生重大影响。(2)宗教组织的纽带作用。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协调宗教内部各种矛盾利益,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调动宗教方面的积极因素等重要职责。宗教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得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与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社会和谐稳定发生影响。(3)宗教活动场所的传播作用。全国目前有大量的宗教活动场所,没有批准登记的也有数万处之多,还有一些如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等难以完全统计的非法宗教活动场所。这些宗教活动场所作为实体单位,作为支点构成支撑链,支撑着各宗教的发展,发挥着传播思想、教化人心、传授教义等功能,也成为聚集群众、引导群众,对社会和谐稳定发生作用和影响的重要载体。(4)宗教活动的聚集作用。宗教活动作为一种动态的组织形式,把众多信教群众聚集在一起,通过组织宗教生活,对信教群众进行教化,体现宗教的权威和力量。比如,伊斯兰教数万信教群众在“尔曼里”期间,聚集在拱北内,齐声赞念真主,感受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打破了空间的局限和社会等级的隔阂,为信教群众缔结了宽广的社会网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教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通讯的便捷畅通,各宗教举办的宗教活动日趋增多,活动规模大、参加人数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诱因。

3.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宗教作为社会要素之一,在社会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这种社会地位的变化和确定,主要取决于社会对宗教的需求和宗教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程度。从目前来看,我国宗教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过去没有宗教的地方现在开始传播宗教,过去只有一种宗教的地方现在有了多种宗教,过去某些比较单

一、稳定的宗教现在内部不断出现分化。二是信教群众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同的阶层和群体,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三是宗教的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范围不断扩大,手段不断更新。四是国际因素凸显,国内宗教问题国际化和国际宗教问题国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特点和变化,反映出宗教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宗教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程度加深。特别在当前我国社会全面转型,处于矛盾凸显期和群体性事件高发期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问题都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涉及宗教因素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宗教问题与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问题相互交织,境外敌对势力也利用宗教进行各种渗透破坏活动,并将宗教问题作为“西化”、“分化”的突破口。这些都使得宗教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更加广泛,作用更加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二)宗教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

结合沙坡头区民族宗教工作实际,目前宗教方面问题不少,形势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和潜在问题。

1.宗教工作特点:

一是五教俱全。信教群众广泛分布,宗教全,人员多,分布广,宗教问题对中卫市及沙坡头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宗教工作成为沙坡头区一项重要工作。

二是宗教内部门宦多,派系多,分支复杂,宗教的复杂性特点尤为突出,由于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宗教教义,宗教团体,门宦、派系、地域风俗习惯和宗教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争夺教权,争夺利益引发的分坊建寺,内部不团结等矛盾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三是宗教氛围浓厚,信仰比较虔诚。由于历史原因和观念落后,加之经济、教育、文化发展滞后是产生宗教倾向的条件和土壤,随着经济发展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有所增强,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和年龄较大的人,因为无事可做,就将闲余时间用到了宗教信仰上,对宗教没有正确的认识,一味地追求神灵(真主)的赐福和庇护,甚至达到了狂热地步。

2.宗教工作中潜在的问题:

(1)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落实不到位。一是寺观会不按制度办事,民主管理不民主,有些将宗教因素、经济因素掺杂其中,干预宗教事务;二是部分寺观会管理能力差,特别是财务不公开,不透明,信教群众颇有意见,导致矛盾和纠纷的发生;三是部分清真寺不按有关规定到宗教事务部门备案,而是依照“上面”的“口唤”搬请,这种行为往往容易产生教派内部矛盾,引发信教群众之间不团结,影响社会稳定,四是部分退休党员干部职工和农村中已退下来的支书,村干部参与宗教活动和寺观会的工作,特别是佛道教中比较普遍,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

(2)宗教教职人员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佛道教职人员少,缺乏有代表型的高素质中青年宗教职业人员,全市有部分佛道教寺院有寺无僧或有寺无道,从而形成有真空地带,给一些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以可乘之机,也给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增加了难度。二是大多数宗教人员个人素质低,文化水平不高,宗教学识浅,政策法律意识淡薄,判断是非能力差缺乏组织管理能力;三是因受世俗影响,趋利行为严重,特别是在佛道教僧人中表现的较为突出,不经寺观会同意外出经忏,作佛事,收取财物。

(3)基层宗教工作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乡镇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未对宗教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认为宗教信仰是个人事,且宗教问题相当复杂和敏感,弄不好会引火烧身,不愿涉足宗教问题,遇到问题要么绕道走,要么知难而退,要么捂着盖着,既不上报,也不及时处置,使矛盾不断沉积,形成许多隐患。有的不注重宣传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不注重研究调查,办法不多,方法简单,往往小事酿成大事,有的地方平时不注意管理,对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放任自流,任其蔓延发展,出了问题才去应付,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有的工作中理不直气不壮,不敢大胆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宗教代表人士不敢管,不进行正确的引导,甚至放弃领导权,在宗教问题上听任宗教人士说了算。

(三)宗教的发展必将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长远持久影响

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力量,与国际或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关系日趋密切,特别是随着信教群众数量的不断增长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宗教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全面分析和把握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特殊积极作用。

1.宗教发展趋势:宗教的发展,使得各宗教都突破原有地域和特定人群,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有的宗教甚至采取慈善先行、投资掩护、金钱铺路等办法,开展产业布道、慈善布道、文化布道。有的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班,或自办报刊杂志、制作光盘等方式进行传播,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发展“网络宗教”的兴起,颠覆了传统传教方式,加快了宗教传播速度。

2.信教群体日益多元。在各种传播方式作用和各种宗教环境的潜移默化下,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的群体和新的信仰者加入信教群众队伍,使得信教群众中生出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群体。3.宗教界人士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目前,绝大多数宗教界人士的眼界逐渐宽广、思维多样、富有理想,勇于接受新生事物,观念更新快,价值取向多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4.宗教的传统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本土宗教越来越受到外来教派的冲击和挤压,我国传统宗教格局正在经受严峻考验。随着各宗教不平衡发展的加剧,宗教问题日益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宗教安全、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双重作用

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必然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宗教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

1.传播和谐理念。宗教在人类社会进程中,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与其宗教教义、教理中的健康因素,并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国各宗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对各宗教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的正确阐释,对信教群众的政治行为、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保证了社会的良好运行,促进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2.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公益事业具有保护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功能。近年来,宗教界发扬其服务社会、造福群众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帮学助残、救难赈灾等公益事业,宗教组织以其内在信仰产生的良好道德感召力与社会公信力,在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独特优势。

3.宗教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宗教关系的和谐,包括各宗教之间的和谐,宗教内部的和谐,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和谐,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和谐等。从历史上看,如何使各宗教和谐相处,不仅是历史难题,而且是世界性难题。要坚持维护和保障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把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小康社会建设上,推动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宗教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作用

1.各种非法宗教活动的开展。非法宗教活动是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宗教活动。我国现有的宗教基本上满足了广大信教群众过正常宗教生活的需求。但同时,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一些团体和个人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开展非法宗教活动,且呈增多趋势,既损害了宗教形象,又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一定危害。主要表现为:汉传佛教中乱建庙宇、乱造露天宗教塑像之风盛行,道教中一些宗教人士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伊斯兰教中“周泽群势力”非法串联传教活动较多,基督教中“三乱”问题特别是私设聚会点进行非法宗教活动比较突出,天主教地下势力活跃等,打着宗教旗号的邪教活动也屡禁不止。一些企业和个人利用宗教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开展非法宗教活动,骗钱敛财。一些地方利用宗教发展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宗教热”,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

2.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从来都是西方敌对势力不可动摇的“既定方针”,是其“西化”、“分化”我国政治图谋的一部分,其目的不仅在于扩大某种宗教的影响,更在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同我争夺群众。同时,周边一些国家也出于自身利益对我进行宗教渗透,使得局面十分复杂。

3.宗教本身的消极因素。宗教作为唯心主义意识形态,其思想基础和性质决定了宗教本身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宗教世界观是对世界幻想的、歪曲的反映,超越或背离了现实,不能引导和帮助信教群众真实把握客观世界。宗教还借助信仰者对神灵的信赖,使其教义披上“神圣外衣”成为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使信仰者难以接受与所信宗教不同的其他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容易使人走向偏执。

(三)辩证分析宗教双重作用之间的关系

1.宗教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伴生一定的消极作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宗教也不能例外,在对社会和谐稳定发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伴生着一定的消极作用。

2.宗教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宗教自身有趋利避害的自觉,宗教适应其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才能存在和发展,宗教的历次改革,都是努力适应所处社会,积极促进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果。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在一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可以相互转化。

3.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宗教的作用和影响。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经久不衰,而且仍将继续存在,不仅因为社会仍有适合宗教生存的气候和土壤,也因为宗教仍在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具有特殊复杂性和长期性。马克思曾说,“只有当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一个极明白、极合理的过程的时候,宗教才会消亡。”江泽民也指出:“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我国的宗教政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引导和规范着各宗教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宗教因其本身固有的消极因素,以及各种非法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破坏活动的日渐增多,宗教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还比较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危害着社会稳定。因此,不能用简单的肯定或简单的否定、绝对的肯定或绝对的否定来认识、看待和判断宗教,而是要从宗教的两重性出发,从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心理根源入手,从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整个历史和世界各国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着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观察相结合,既要认识到宗教发展的必然性,也要认识到宗教发展的多变性;既要看到宗教在我国存在的特殊性,也要看到宗教在世界存在的普遍性;既要肯定宗教适应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抑制宗教受各种因素影响所起的消极作用,才能对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对宗教未来发展走向作出符合规律、令人信服的预测和判断,从而有利于我们用时代和发展的视角,调整工作模式和思路,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消极作用,使宗教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四、充分发挥宗教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常态化管理,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以常态化的管理为基准,重点问题重点抓,一般性问题经常抓,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宗教领域的热点、难点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完善同其他部门工作联席机制,建立完善民族宗教工作领域预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高爱国宗教团体在信教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把广大民族、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确保了沙坡头区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二)着眼稳定,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一是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牢牢把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

二是严格落实宗教场所民主管理、宗教场所财务管理、宗教人士聘任、宗教活动场所建设申报审批、大型宗教活动申报审批、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六项制度,重点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落实六项制度情况的督查,以督查促落实,提高了宗教干部、宗教人士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

三是切实抓好宗教活动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落实《自治区宗教活动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细化完善宗教活动审批程序,紧盯宗教场所负责人履行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紧盯宗教场所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的健全完善,紧盯乡镇事前检查防范和可行性意见书,紧盯公安、消防、卫生、住建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等四个关键环节,通过层层审核、逐级把关,切实做好区宗教活动安全管理工作。

五是抓好宗教场所日常管理。按照《沙坡头区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人员生活补助发放考核办法(试行)》,对符合生活补助发放标准教职人员进行审核,发放教职人员补助。

六是严格执行《沙坡头区领导干部联系宗教界代表人士和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制度》、《沙坡头区征集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制度》、《沙坡头区宗教活动场所审批联席会议制度》等4项制度,为切实加强对沙坡头区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的新建申报审批办法,妥善处理解决民族宗教领域新建宗教活动场所、公墓规划等问题提供制度保障。

(三)多措并举,提高宗教人士的民族宗教法治水平一是强化培训。制定宗教人士培训计划,每年定期举办各类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专题培训班,分层分类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财务人员、教职人员的培训教育,广泛普及民族宗教知识和政策,提高理论水平,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媒体报纸、宣传阵地,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提高群众的知晓率。结合“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在各宗教场所设立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台,在社区设立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专栏,在全区各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开展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竞赛,深化和普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

三是深入开展“七进”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单位、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宗教场所“七进”活动,全面提高全区宗教领域法治化管理水平。

第五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远离宗教极端思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远离宗教极端思想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校在2015年1月14日至1月22日期间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寒假放假前集中教育学习。通过学习,我们重温了《宪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了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还了解了焉耆县近几年的发展规划及美好远景。通过两周的学习,自己在理论和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学习内容较多,现就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远离宗教极端思想”这个主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与心得。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于2014年5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战略全局高度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强调做好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当前,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齐心协力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加快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进程,进入了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但“三股势力”不愿看到新疆繁荣富裕、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想方设法阻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他们打着宗教的旗号,披着宗教外衣,绞尽脑汁实施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制造血腥事件,妄图搞乱新疆,最终将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着祖国的统一,威胁着新疆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威胁着新疆各族人民安定团结、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自古边疆稳,则国安;边疆乱,则国难安。新疆局势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擦亮眼睛,认清“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并进行最坚决的斗争。

作为教师,在认清“三股势力”反动本质的前提下,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如今,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思想正加紧对我们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并利用宗教向学校渗透,妄图达到和我们长期抗衡;作为教师,我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坚持与暴力恐怖活动作斗争,我会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旗帜鲜明的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要始终牢记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散布事实不清的信息,特别是面对严峻复杂的反分裂斗争形势,自觉站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肩负起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在事关国家利益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始终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稳定情绪,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捍卫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成果和稳定的政治局面。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三尺讲台有政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做到:

1、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帮助学生认清“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提高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免疫力,我们要通过主题班会,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思品课以及其他渠道加大对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教育、和无神论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开展国情、区情、市情教育,真正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加大校园宗教知识和宗教政策的宣传。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精神;就要让学生认识宗教、了解宗教,知道党的宗教政策及有关法规, 可以通过专题教育活动,全校师生的集中教育活动等方式,破除他们对宗教的盲从或神秘感,让广大学生明白:我们的校园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方式,在校园传教或从事其它宗教活动,以此增强学生们自觉抵御宗教渗透的能力,对校园内出现任何宗教色彩的活动, 都能积极进行举报;

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在班内开展民族团结演讲比赛,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和双语班学生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轻族别,重集体”的观念。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在我们这个民汉合校的大家庭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的理念。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作为一名新疆群众及教育工作者,我会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为新疆的团结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下载新形势下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