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化倾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05:2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宗族化倾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宗族化倾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

第一篇:宗族化倾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

文章标题:宗族化倾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

近年来,在农村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中,某些宗族出于维护本族利益的考虑,常常凭借人多势众,阻碍村委会选举活动,违反了“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原则,导致一些村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采取抵触或消极对待的态度,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一、宗族势

力存在的原因及表现形式

我国几千年封建宗法社会的历史使得传统宗族文化根深蒂固,农村的自然村又是由有相同血缘关系的宗族群体聚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加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宗族在农村中的生活互助、处理纠纷、维持社区秩序、婚丧活动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就使得宗族势力存在于当今的农村。宗族势力集“家族化”与“世袭化”于一身,形成盘根错节的较为稳固的关系网,成为拥有特殊利益的权势阶层。他们在选举中采用“团结本族、拉拢中间、孤立少数、打击异己”的策略,从候选人提名到写票再到唱票,直至最后确定干部名单等一系列的程序和步骤都是暗箱操作,“内定”现象非常严重。从选举主体即农民方面看,他们在选举时不仅要考虑选“能人”,还要考虑选“自家人”、“本房人”,期望他们当选能为自己带来比别人更多的利益。同时,以“自家人”组成的宗族在村子里的地位上升,自己也能“扬眉吐气”,甚至也能捞上一官半职,这无形之中又加速了“利益集团”的扩展。为了攫取权力,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拆台、相互倾轧、甚至武力相向

“宗族势力”在农村的主要表现:一是重人治,以血缘关系划线,是乡村政治民主化、制度化的对立面。二是重私利,强调宗族本位,封闭保守,与现代民主所必需的市场经济和开放精神格格不入。三是重族化政治,肆意膨胀本宗族的势力,严重削弱正式组织的权威。在“宗族势力”肆虐的地方,村民自治往往变成一种不顾全村村民权益、畸形发展的“怪胎”。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而且也会影响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二、消除宗族势力对村委会会换届选举干扰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认识,转变基层党员、干部的观念

农村改革20年以来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必须承认并充分保障农民的自主权,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调动农民积极性,核心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但在现实中,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此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或对村民自治、民主选举认识不深;或因为丧失权力,从心里就不赞成、不喜欢、不乐意让农民自己选村委会成员;或认为农民素质太低,根本就不会搞民主、搞选举;或怕选乱了不好收拾;或是怕麻烦,工作量太大。这一类人在选举中,往往简单从事、应付差事,选举图形式;不按法定程序办事,操作不规范、运用不合理,随意性大。如此就给了宗族势力可乘之机。所以,在工作中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转变基层干部在选举工作中出现消极对待、应付差事的观念,使其依照法律和政策积极开展工作。

(二)加强宣传,切实保障选民的知情权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村民的主要任务是种好自身的责任田,参加村子里的社会公益活动比较少,特别是一些年轻选民,长期在外务工,对村子里的人和事了解得更少,由此导致对候选人不了解,无法比较、选择。加之选举竞争机制在农村尚未建立,选举程序尚不规范,有些做法还不够公开、透明、民主。所以,选民认为选谁不选谁,与己无关;参选不参选,无所谓。为此,急需加强宣传力度,切实保障选民的知情权;在选举中引入竞争机制,把选举人和被选举人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一是要拓宽宣传介绍范围。宣传不能只限于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而应拓宽到整个选区。必须要进村入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邀请选举工作先进村的村民代表介绍经验体会等,向村民宣传民主选举的意义。二是要延长宣传介绍的时间。不仅要在推荐候选人时进行介绍,而且要在酝酿协商、确定正式候选人阶段,直到投票选举日前一天,都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进行宣传介绍。三是要扩大宣传介绍的内容。不能只限于介绍候选人的年龄、性别、工作简历等基本情况,而要如实介绍候选人的政治表现、工作能力、参政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四是要改进宣传办法。不能只限于张榜公布名单、印发或广播候选人的基本简历,还应该提倡候选人与选民直接见面,当场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如有的地方,推行竞选演说办法,让候选人在选举大会上发表竞选演说。这样有利于增强选民对候选人的全面了解,有利于消除宗族势力非法“地下活动”对选民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利于选民在听其言、观其行之后,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评估,在相互比较之中,理智地作出选择。

(三)严格规范投票程序及方式,严防“暗箱”操作

由于种种原因,个别村仍违规使用流

动票箱。流动票箱的使用,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了科学地规范投票程序,创造宽松的投票环境,避免宗族势力操纵选举,应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规范委托投票,严防“暗箱”操作。选民在领取选票时,只能一人一票,减少流动票箱和委托投票的数量,这样就有可能避免宗族中一人抓着一大把选票填写的情形。二是设立秘密划票处划票。此举可

以有效地保障选民表达选举意愿的真实性和自由度,选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独立意志,决定投或不投谁的票,不必再担心被别人知道自己选谁或者没有选谁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也就消除了宗族内部成员的种种顾虑,有效地瓦解和抵制宗族势力的干扰。三是从制度上严格控制选举的方式。如在制定《选举办法》时,可以作一些硬性规定,只对老弱病残者实行流动票箱,并根据选民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以自然村庄、村民小组或机关事业单位为单位设立投票站,投票站设有验证处、领票处和秘密写票处;对委托投票的,应特别强调每个选民接受委托的票数不能超过法定数额,以体现直接民主选举的基本精神。

(四)消除宗族势力,杜绝“内定”现象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农民群众中存在着较强的宗族观念、封建思想和小农意识,尚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他们往往缺乏全局观念,选亲、选近、选邻,内定现象严重,派系斗争时有发生。为了杜绝宗族势力的活动,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建立起社会化的生产体系。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缓解干群关系,遏制宗族势力抬头,提高正式组织权威的有效途径。第二,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依法民主自治的能力,提高村民自觉抵御宗族观念影响的能力。第三,要树立村委会的权威。强有力的村委会可以产生对宗法组织的威慑作用,减少宗法组织的影响,使处理问题由依靠家族影响转到依靠法律法规上来。第四,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遏制宗族势力蔓延。农村法制不健全、执行不严格是宗族势力依然存在的重要原因,必须依法治农、依法治村。

《宗族化倾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宗族化倾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

第二篇:宗族制度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提纲

宗族制度对村基层治理的影响

第一部分:研究意义,村民自治制度构建过程中的问题频发,构建更加完善制度的必要。第二部分:

(1)宗族的定义,理论研究成果。

(2)宗族在中国传统历史沿革的变迁、发展。

(3)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扮演:基于差序格局的影响,享有法外治理权

乡绅政治——宗族威望(a、族民利益表达、政治诉求倾诉;b、宗族文化规范道德,心灵归属和自我认同;c、矛盾协调;d、社会保障)——宗族衰退(国家强制力的作用)“在人民公社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深入人心,解放前宗族观念下的族长制或根据权威而形成的推举制被彻底废止。文革期间,人们的出身和成分成为改变原有社会关系格局的主要因素,原来处于权力中心位置的人被边缘化,而原来处于边缘的人成为权力的中心。差序格局被彻底打破”——宗族复兴(改革开放后)“宗族势力的回潮”

第三部分:

(1)村民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a、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权力强制入侵,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

b、国家权力部分退出后出现权力真空,村民自治制度在各方力量博弈中建立及其内容——1998 年 4 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其目的是“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标志着农村社会选举开始走上了民主法制化的轨道。

(2)宗族补充国家权力空白,并且影响村民自治制度。

宗族权力作为与国家公共权力平行和对立的私人性质的权力的影响

a、宗族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制度化参政无法满足农民政治需求、宗族具备组织和动员能力、政治参与主体的理性选择)

b、宗族对于村民自治过程中积极、消极的表现体现在各个方面:选举、管理、决策、监督,社会秩序、利益表达等。

c、宗族影响村民自治制度的发生机制(组织和动员资源、便利渠道的获得),集体组织的弱化和宗族的兴起的对立

第四部分:

(1)宗族制度在当代显现出来的弱化趋势

a、宗族弱化的原因(经济根源、文化根源、外部压力)

b、宗族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与原有制度的不同

c、宗族在我国各个地区呈现出不同趋势的弱化

(2)宗族体现的组织社会资本因素——被现代性的社会弱化。

(3)宗族弱化对村民自治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利益表达、社会保障、民主自治、文

化建设等方面),对于村民自治制度形式化、内卷化的排斥及制度完善的必要,基层政权的巩固需要满足村民的组织化要求。

小结:

(1)合理评价宗族制度:低于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的权重,以“非贵族”的眼光看待

(2)理性应对:提供机制保障。

第三篇: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谈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忠县汝溪镇中心小学校 张真清

【摘 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在教育内容上,重视与小学在知识上的衔接教育,轻视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幼儿家长、教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利益诉求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直接原因。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积极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形成幼儿教育合力;需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加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幼儿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我们应在分析其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杜绝这种倾向的继续存在。

【主题词】 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

解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教育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其具体表现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但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片面化的倾向,如很多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文化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比如5岁的孩子认识几百字、认识不少英语(论坛)单词、会汉语拼音、去学习珠心算……这些本来该小学生学习的东西,不少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涉及,这就是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为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国家的教育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实质就是把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中来,有的幼儿园所教内容甚至超过了小学一年级应掌握的水平。

(二)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培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将幼儿教学课堂化,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为了配合知识掌握的目标,很多幼儿园要求幼儿学习拼音,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运算。在教学中,教学现场呈现出教具演示少、图案色彩少、角色游戏少的特点;在教学后,教师常常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的作业,胜而至于还有布置家庭作业的情况。让幼儿长期处在这样机械的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整天在紧张与焦虑中度过,极易对入园和上学产生焦虑或厌烦情绪。

(三)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评价幼儿时标准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考核幼儿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把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实质即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幼儿教师不关心幼儿如何学习,不了解幼儿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不清楚幼儿发现探索时的乐趣、遇到困难时的迷茫、尝试活动中的期待,也就不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进行评价,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这种评价标准势必会制约幼儿创造的热情,泯灭他们活泼的天性。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一)家长的愿望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尤其是以知识掌握度为衡量标准的高考的长期存在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阻碍,各种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落实。这种教育现实也同样影响了我国的幼儿教育。在一些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顾孩子的身心需求,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不惜拔苗助长,渴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山西省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到幼儿园“多学些知识”。由此可见,家长的愿望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幼小衔接机制的缺乏

尽管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比如前不久报道北京某小学的入学考试题大学生也无法解答,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发人深省。在此入学压力下,幼儿园不得不配合小学的要求,为让孩子们上小学而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的教育。

(三)民办园的逐利与幼儿教师素质的低下

新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园纷纷被推向市场,公办园大量减少,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这造成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导向,为了获利,很多民办幼儿园丧失了教育立场,只是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与此同时,我国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长期不受重视,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进入了幼儿教师队伍,他们难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忽视了游戏为主,保教为辅的教育宗旨。

三、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形成幼儿教育合力

首先,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其次,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二)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既要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当性、科学性,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等于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要强调幼儿教育不应被小学教育“绑架”,强调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此基础上,幼儿园也需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社会行为,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奠定心理与行为基础。

(三)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做法

1、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好。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

2、培养孩子兴趣。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婴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学习内容大致是幼儿心理学、生理卫生、家庭教育原理等

3、练习孩子动手能力。美国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

(四)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趋重 学者称忌急功近利》

第四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作者:

时间:2011/11/18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对策

论文摘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包括教育目标小学化、课程设置小学化、教学过程小学化、行为规范小学化、教学评价小学化等。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应采取的对策如下:坚持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生活性,重视幼儿行为规范训练的自主性、快乐性,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实效性。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协作共育等。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目前,许多幼儿园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评价标准的研制,都表现出小学化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儿童的思维空间,阻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目标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无限制拔高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导致保教功能发挥不够,轻保而重教,过分强调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少幼儿园要求儿童识字,学习拼音、珠算、外语等,同时还给孩子布置了一定量的所谓的家庭作业,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后果。

2.课程设置小学化

一些幼儿园开设了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包括拼音、汉字、计算、古诗等。还有一部分幼儿园开设了英语、珠心算等一些学科课程,仅保留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开展舞蹈、绘画、游戏等活动。另外,大部分幼儿园还设置了一些兴趣班,强迫孩子参加,孩子们每天在幼儿园从早忙到晚,回到家中感到很疲劳。

3.教学过程小学化

近年来,幼儿园教学一般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式,如学习汉字的授课程序为:出示字卡或写在黑板上,由教师领幼儿认读;讲解字义,进行组词、造句训练;教师教给幼儿该汉字的书写顺序及格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开始反复进行书写练习,完全与小学生的汉字学习过程相同。而幼儿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获取知识的活动愈来愈少;强调纪律性,儿童的自主权被无情剥夺。教师所采取的上述教育方式和方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4.行为规范小学化

不少幼儿园直接套用小学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儿童,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教师,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不允许插嘴、顶嘴与辩解,坐姿要端正,不能随便走动,回答问题必须举手,不能开小差,不准做小动作,课间不许奔跑跳跃,不许高声喊叫,等等。另外,为了维护课堂秩序,多数幼儿园所采用的批评惩罚措施也是带有小学化性质的。如一些教师往往对于“违纪者”采取罚站、严厉斥责、罚抄等处罚性措施,这些都是对小学生的行为要求,很明显把小学的行为规范搬到了幼儿园,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5.教学评价小学化

幼儿园教学评价注重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内存,对幼儿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主动性以及情感需要重视不够。一部分幼儿园设置了名目繁多的特色课程,如双语教育、艺术教育、珠心算、识字训练等,对这些课程的评价构成了幼儿园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评价时,通常都选用小学的评价标准,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的测试有着详细的评分标准,而对于音乐、美术、常识等的评定,流于形式且实效性较差。

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发展心理学促进了学前教育的科学化,提高了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使幼儿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目前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解决。

1.坚持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生活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关注幼小衔接的同时,应确立能够体现全面性、启蒙性和生活性的幼儿教育目标,避免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全面性是指幼儿园应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幼儿对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启蒙性是指幼儿教育应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幼儿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获得初步发展。生活性是指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发现能力,通过自主探究,使幼儿观察自己的生活,并在生活中有所发现,并积极地去探索。

2.加强课程设置的生活性

幼儿园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把幼儿的需要作为出发点,选择那些有利于引导儿童从周围的生活世界中发现问题的内容。幼儿教育课程设置不仅应考虑学科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而且还应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发展特点,选择生活化的课程内容,让幼儿从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园课程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并形成五类活动,这五类活动分别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日常饮食、睡眠、早操、游戏、动植物的饲养培植等,都可以成为幼儿课程的内容。因此,在设置幼儿园教育课程时,应突破文本的局限,遵循孩子的生活逻辑,将幼儿生活世界转化为活动的主题,创造性地设置富有个性的课程。

3.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

在“玩”的过程中“学”。“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学应更加注重幼儿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观察、操作、表述、游戏、小组讨论、户外活动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活动中引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让幼儿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使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促进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有效手段。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可以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有利于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游戏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如阅读写字、数学发现、电脑游戏、角色游戏等活动。这些区域活动既能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又能够防止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孩子们在学习基本的读、写、算知识的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自由游戏。

4.重视幼儿行为规范训练的自主性、快乐性

幼儿行为规范训练应以幼儿自我管理为主。教师应启发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约束,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采取愉快教育的方式,即寓教于娱乐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幼儿能形成愉快的情绪体验,因而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形式,巧妙地渗透品德教育的内容,利用游戏中的榜样作用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启发,在游戏中要求幼儿自主体验和感知,利用游戏的结果对教育效果进行巩固和强化,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正面鼓励为主,反复强化幼儿的正确行为,鼓励、表扬要恰如其分。教师应利用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准确将自己定位在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这一位置上。坚持这一理念,有利于真正落实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儿童获得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幼儿园应努力创建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环境,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需要,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5.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

幼儿园教育应坚持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教师应在生活准备等方面对幼儿进行指导。对大班幼儿在坚持性、时间感、自主性等方面加强引导,适度地提高要求,以增强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规律的适应性。引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走进小学课堂,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大班后期,应适度设置一些学科化的课程,围绕提高幼儿自我认识能力、口语表述能力、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展开,引导幼儿逐渐了解、熟悉并喜爱小学的学习生活。

6.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实效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自然的方法,通过平常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由此可知,对于幼儿的评价,不能仅仅根据一两次成绩测试的结果来衡量,应更加关注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主动性以及情感需要的评价。幼儿园教学评价必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对儿童发展过程的评价。应改变以往以教师评价为主、幼儿、家长被动接受的做法,教师要以倾听者、合作者、支持者、欣赏者的身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耐心倾听家长、幼儿的心声,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从而提高幼儿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7.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协作共育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要积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幼儿园应向家长开放,定期举办讲座,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使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并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还可以组织家长沙龙,为家长解惑答疑。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奠定基础。

实际上,幼儿园教育还应整合社会教育的力量,实现协作共育。国家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应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消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认识,淡化考试竞争。幼儿园、家庭、社会应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基点,彻底铲除滋生“小学化”倾向的土壤。

第五篇: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时期的教育可以影响到幼儿的一生。对其将来的学习、生活、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笔者根据实际观察发现,目前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的教育倾向比较严重,这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笔者简要分析了幼儿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小学化倾向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有效策略

当前社会环境下,家长对幼儿教育越来越关注,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学写字、学拼音和数学简单计算。正常来说,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孩子们小学才会接触到的,在幼儿园开设这些课程,不仅不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方式应该是:教师明确幼儿的心理不成熟状态,在教学中使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健康成长。

一、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扭曲僵化

当前社会的整体风气不正,社会、幼儿园、家长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自身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扭曲。首先,幼儿园为了增加收入、扩大招生规模,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数量和难度当作办园的商业宣传特色和亮点,完全忽视了教育幼儿的规律和幼儿的成长规律[1]。同时,幼儿的家长往往有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心态,认为孩子不可以输在起跑线上,过分关注对孩子应试能力的培养,但是忽视了对孩子素养的提升,重视孩子外在的表现,忽视了其内心感受,在评价孩子是否进步或者优秀的时候,往往把背英语单词、背诗、写字、认字、掌握数学计算的能力当作评判标准。

(二)教育内容过重过高

许多家长在为了所谓的“打好基础、提前准备”,把孩子应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强加给他们,把上学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前移。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也迎合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开设了许多给幼儿教授小学内容的课程。这些培训机构每年都在增加难度,为了让教学内容高和多,把小学的教学内容用生硬的方式加入到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这些内容超越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且学习难度过高[2]。

(三)教学方式过于简单抽象

许多幼儿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安排方面,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和生理特征。我国偏远地区的幼儿教师,大部分都没有相关的专业经验,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更没有专业资质,这些教师本来就缺乏教育经验,同时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施落后,所以只能应付最基础的教学工作。对于大城市的幼儿教师,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经验和合格的资质,但是由于许多幼儿园教学规模比较大,教师面对的学生多,所以难以开展各类幼儿教学工作,比如,生活式、游戏式的教学,所以教学内容产生了小学化倾向。

(四)教学管理方式小学化

想要幼儿能够健康成长,幼儿园需要有合理、正确的游戏、学习、活动和生活安排,一般来说,幼儿园大班每天需要上两到三节课,同时要把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幼儿还需要充分的课间休息时间,这两方面和小学的制度都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幼儿园都采用了小学的教学、生活管理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来安排幼儿的游戏、学习、生活时间,这样一来幼儿园就成了小学。除此之外,一些幼儿园还开设了特长班、兴趣班,这剥夺了幼儿更多的运动、游戏的时间,如此小学化的管理模式,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3]。

二、幼儿教育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一)竞争意识扭曲

许多幼儿园为了在行业竞争中生存,表现自己的教学实力,逐渐提升了幼儿教学的难度。同时,许多家长也考虑到孩子的升学压力,缺乏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在教育方式上和幼儿园选择上揠苗助长、急于求成,这是竞争意识发生错位的表现,并且这些意识都大大的影响了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城市和乡镇的差距、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居民子女的差距等,幼儿教育存在着待遇、分布、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村儿童较多,这些地区的幼儿园基本都缺乏幼儿园教师资源,同时其教育水平和教育设施都不符合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都没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和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评估方式极为单一,他们只是关注孩子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和难度,并且把字词字义、拼音、算数、英语单词、笔画笔顺等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评价标准。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改革幼儿教育就会治标不治本。

(四)幼儿教师队伍水平不高

许多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教育理论的正确理解,并且在教育中没有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其教学内容缺乏幼儿教育本该有的生活性和娱乐性,缺乏对幼儿的实践锻炼,有部分教师甚至只是通过了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就上岗工作,这些教师只知道用小学教育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并且进行教育工作的方式简单粗暴[4]。

三、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建议

(一)教学过程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幼小”教育流畅衔接

幼儿教育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进而发挥幼儿教育对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教育的重点在教学内容的启蒙性和丰富性上,同时教育还应该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处理“幼小”衔接的问题上,需要明确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完成进入小学前的考试,而是为了让幼儿学到必要的生活技能并且为其人格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幼儿园需要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和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意识。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许多幼儿教师都不具备合格的业务能力,他们的专业多半是小学教育,而且有部分还是通过关系进入到幼儿园中的,就连基本的教学资质都不具备,所以当前幼儿园教育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着重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进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使其掌握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并且消除小学化的错误倾向,并让教师明确幼儿教育的目的。对于大多数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错误理解,幼儿园需要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和孩子的家长展开交流,让家长消除揠苗助长的错误教育方式,使其具备科学正确的育儿理念,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进而发挥“家园”共育的教育作用[5]。

(三)确保幼儿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我国各级部门需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各方面投入,平衡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关系,促进幼儿教育市场的健康发展,规范幼儿教育市场的竞争,规范准入管理制度,让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同时加强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国家需要加大对偏远、落后、贫困地区幼儿园的师资、资金、政策支持,并且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着力改善幼儿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提升其师资队伍素质,为幼儿教育提供基本的办学条件。

四、结论

综上,当前时代下,幼儿教育中有着明显的“小学化”倾向,具体表现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这几个方面,这不仅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同时也阻碍了幼儿身心的成长。在幼儿教育改革中,不仅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转变思路,改进方法,更需要改进这个教育机制,以此来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

下载宗族化倾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宗族化倾向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对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一些重要环节”的 思考和建议村委会换届选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件大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百姓越来越关注村委会换届选举,这就给我们的工......

    略谈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范文)

    略谈幼儿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遵循幼儿为中心的教育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和束缚,......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分析(一)教学内容难度大 因受到大脑生理机能的影响,幼儿的认知功能主要是可逆性、守恒性较差,比......

    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其原因,在观念层面,主要是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 在操作层面,主要是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未于以应有......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对策建议邓生祥近日,在全县组织的维护稳定调研活动中,笔者深入到大坪镇各村、各矿业公司等地,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及电话测评等......

    影响基层安全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对策思考

    影响顶层安全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对策思考 近几年来,部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在社会上、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事故案件的信息和图片,严重损坏的部队和军人的良好形象,对部队建设和安全......

    历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暴露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为更好地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井研县纪委对历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进行......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编整理]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