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管理(范文)

时间:2019-05-12 05:0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故管理(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故管理(范文)》。

第一篇:事故管理(范文)

事故管理

1、总则: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遵守科学的原则,在事故处理结案之前,必须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

2、报告:伤亡事故发生后,受伤者和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项目部负责人,分公司领导,总公司工程部,劳动安全部,工会,总公司分管领导,总经理)报告企业负责人。

事故发生单位(分公司)应当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送达公司劳动安全部,劳动安全部即按规定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3、调查:发生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分管领导组织工程部、质量技术部、材设部、劳动安全部、工会等有关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各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隐瞒。

4、处理:调查组在调查工作结束后20天内,应当提出调查报告,整改意见书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建议书,呈报送公司领导研究签发,由是、发生事故的施工单位(分公司、项目部)及其总公司工程部负责处理。并由劳动安全部上报市建设局安办案。

5、处罚: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各项目部和承包责任人)及责任相关人员视事故程度和责任大小,按总公司规定分别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6、有关企业工伤事故、调查、处理,按国家、省有关文件“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程序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执行。

7、每项工程在开工前必须先进行安全投保,万一发生安全事故,要做到专款专用。

福建XX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事故管理规定

淮南市强力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事故管理规定

为严格事故管理,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认真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处理不放过、事故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员工未受教育不放过),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保证公司财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成本制度。

1、事故管理由公司分管领导负责。各科室的事故管理由该科室负责人负责,凡属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所管的事故,公司领导可指定某一部门为主,组织调查、上报和处理。

2、事故分类与事故的分工管理

(1)在生产操作中违反工艺指标、岗位操作法或操作不当、指挥有误等造成损失,如原料半成品、产品跑漏或不合格,以及报废,使生产波动而减产或停产等,均称生产操作事故。由生产部管理。

(2)凡公司在用设备发生损坏的均为设备事故。由设备所在部门管理。

(3)凡产品不符合公司的质量标准,机电设备检修质量不符合标准,采购的物料不符合规格要求而影响生产或计划完成等,均称为质量事故,分别由试验室、生产部管理。

(4)凡违反交通管理规定或由于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发生车辆冲突,翻车等均称为交通运输事故,由车队管理。(5)公司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称为工伤事故由所在科室管理。

(6)凡属有意制造的破坏,称为破坏事故,由相关部门管理。(7)凡因操作不当,维护检查不仔细等原因已构成事故发生条件,足以酿成损害,幸发现及时,得到挽救或侥幸未造成严重后果者,称未遂事故由相关部门管理。

3、事故等级

(1)特大设备事故:设备发生损坏,造成全公司停产48小时以上,修复费用20万元以上,均为特大设备事故。

(2)重大设备事故: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严重,影响生产,产量较大或修复费用1万元以上的,均为重大设备事故。

(3)一般设备事故:设备发生损坏,影响产量10%或修复费用2仟元以上的,均为一般设备事故。

(4)微小设备事故:设备发生损坏,影响公司日产量损失费用小于一般设备事故者。

(5)特大操作事故:造成公司停产48小时以上,或事故损失达20万元以上的操作事故,为特大操作事故。

(6)重大操作事故:造成公司产量较大或事故损失达1万元以上的操作事故,为重大操作事故。

(7)一般操作事故:造成产量减产10%或事故损失达2仟元以上的操作事故为一般操作事故。

(8)微小操作事故:造成公司产量或事故损失小于一般操作事故者为微小操作事故。

(9)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10)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11)伤亡:1.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2.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12)火灾事故:(略)

4、事故损失:

事故损失计算:事故损失产量=停产设备台数×停产小时数×设备小时计划产量;损失金额=损失产量×产品单位成本(元);损失总金额=产量损失金额×修复费。

5、事故报告:

(1)事故最先发现者,要立即向领导或调度报告,以便组织抢救和处理,而后逐级上报。对造成人员轻、重伤、死亡、贵重机电设备损坏、停产事故,要立即将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原因职工伤亡等)用快速办法向主要领导报告。

(2)发生事故的部门要根据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填写报告一式三份报公司主管领导。

(3)对待事故报告必须严肃认真,填写时要内容详细、字迹清晰,时间、地点、原因、部位、情节、损失都要准确,防范措施落实、责任明确。

6、事故调查和处理(1)事故调查:

a.普通事故或恶劣微小事故应在事故发生一天内,以部门领导为主相关人员,参加开展事故分析会,找出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措施,并填写事故报告等。

b.凡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等恶性事故,公司领导应本着“四不放过”原则亲自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制订防范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c.为吸取事故教训,各部门应建立健全事故档案,对事故调查分析的原始资料(包括现场检查、旁证材料、技术鉴定、会议记录、照片等应妥善保管。

(2)事故处理

a.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不负责任以致造成重大事故者,根据情况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b.对事故责任者的处分可根据事故大小、损失多少情节严重及其影响等情况,令其赔偿经济损失或按公司的相关规定处理。

c.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由事故所发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d.对防止事故有功的部门与个人公司给予奖励。

7、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00九年十二月一日

第三篇:14事故管理

1.目的

严格事故管理,掌握事故发生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

2.适用范围

公司内各类事故。3.职责

3.1办公室负责交通事故的处理,保卫部恶意破坏事故的处理。3.2生产部、安全部负责工艺事故、设备事故的处理。

3.3安全部、劳动督察部负责工伤、起火爆炸事故的处理,并负责其它各类事故的综合整理和归档。3.4各责任部门的事故处理报告必须在三天内交安全部备案。4.各类事故的界定

4.1违反交通运输规则,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为交通事故。4.2凡属有意制造的破坏给企业生产、财产、人员造成损失或损伤的为破坏事故。

4.3企业职工在生产活动所涉及到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经医务部门诊断需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的为工伤事故。

4.4各种原因造成的着火、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为着火爆炸事故。

4.5因操作原因使正常的生产操作条件受到破坏;违反操作规程、工艺指标超标造成减产;生产过程的原料、辅料及中间产品发生跑、冒、滴、漏,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均属于工艺事故。

4.6因使用、维护、操作不当而使设备受到损坏或损伤的情况属设备事故。

4.7凡属外界原因影响而发生各种不可抗拒的灾害事故,已构成事故发生条件,足以酿成灾害,幸发现及时得到挽救或侥幸未造成严重后果者,称为未遂事故。此两类事故可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分工负责管理。

4.8伤亡事故中轻伤、重伤、死亡和多人中毒事故的,按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执行。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4.9伤亡事故损失统计因负伤累计休工天数折合金额,按企业职工平均日工资×休工天数。5.事故的抢修与救护

5.1发生事故后,必须积极抢救,正确处理,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5.2发生重大事故时,公司领导应直接指挥安全、设备、生产、保卫部门协助做好现场抢救的指挥和警戒工作。在抢救时,应注意保护现场。所有参加抢救人员,都要服从指挥,不许擅自行动。

5.3发生一般事故,本单位领导应直接指挥,有关人员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注意保护现场,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5.4对有毒有害物料大量外泄的事故现场或火灾场所必须设立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对中毒或灼伤人员,应尽快组织急救处理。

5.5在医务人员未赶到现场前,现场人员不得停止对受伤害人员的抢救和护理。6.事故报告程序

6.1凡发生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对重大事故,应立即用快速方法向上级机关报告。

6.2伤亡事故的报告内容主要有: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6.3凡因工负伤人员,当时不能确诊为重伤,从受伤时起,一个月内,仍不能确定为重伤者,按轻伤事故统计,若一个月后由轻伤转为重伤或死亡,则不再按重伤或死亡上报,也不再作专题调查报告。

7.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7.1成立生产、设备、技术、安全、工会等部门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调查组成员的条件、职责和权利

7.1.1条件

a、与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b、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

c、具有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品质 7.1.2职责

a、查明事故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b、确定事故责任

c、提出事故处理意见、防范措施和建议 d、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7.1.3权利

事 故 管 理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部门单位和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7.2各部门单位应严肃认真地调查和分析事故,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确定整改措施并限期落实。

7.3对一般事故,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找出原因,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安全部备案。

7.4对重大事故,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安监部门、公安部门和检察部门等有关单位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查明责任,制定防范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公司各级人员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与取证,不得阻挠或故意破坏。

7.5防范措施的内容

技术措施——对设备、设施、操作从安全管理的角度考虑设计、检查和保养措施,减少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教育措施——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使职工掌握防止事故的有效方法和知识,消除或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措施——认真贯彻实施有关的法令、标准、规范,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各种安全生产制度,组织安全管理检查,落实隐患整改,实施经济考核。

8.调查报告的编写

8.1事故调查组人员在全面分析事故后,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8.2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8.2.1事故等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日期、类别、地点、伤亡人数、伤亡人员情况、经济损失、事故等级等。

8.2.2事故经过

8.2.3事故原因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8.2.4事故的预防措施

8.2.5事故责任者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8.2.6调查组成员名单及调查组成员签字

8.2.7附件,包括图表、照片、技术鉴定等资料 9.事故处理

9.1任何事故的处理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

9.2调查结束后,主管部门单位应按照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认真整改落实,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9.3调查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9.3.1对严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又不听劝阻的人员,或由于失职造成的重大事故责任者,应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9.3.2对蓄意制造事故,造成严重后果,需追究刑事责任的,应提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9.3.3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单位或个人,应予以表彰、奖励。

9.4由劳动督察部、财务部按《工伤保险条例》对事故中的伤亡人员进行赔偿处理。

9.5事故处理意见决定后,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监督事故处理的执行情况,并将执行情况反馈,纳入事故档案材料。

9.6事故处理后,安全部应将事故详情、原因和处理结果以最有效的形式在本公司职工中通报,使广大群众能吸取教训,增强安全意识。

9.7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90日内结案,如因特殊情况,安监部门同意延期的事故处理时间最迟不得超过180天。

10.事故结案归档与统计

10.1事故处理结案后,安全部应建立事故档案,各职能部门应按分工整理登记和保管好事故资料,并记入台帐。对所有事故调查分析的资料,如现场检查记录、照片、技术鉴定、化验分析、会议记录、综合调查材料及登记表、报告书等,应妥善保管。应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以备查考

10.2安全部负责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标准》,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10.3根据统计情况制定和修改有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11.工伤认定及工伤评残

11.1事故中造成重伤人员,由劳动督察部部依照《工伤认定办法》和有关材料,向地方劳动行政部门办理工伤认定。

11.2劳动督察部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确定其享受相应的待遇 12.相关文件

12.1《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12.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13.相关记录 事故处理台帐 事故调查报告

第四篇:事故管理规定01

文件编码:WT-YG-106-01

物探一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隐患)的管理,加大隐患整改力度,预防事故的发生,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隐患是指生产区域、工作场所中,存在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设备、装置、设施、生产系统等方面的缺陷和问题。

第三条

公司属各单位是识别、评估、整改隐患的责任主体,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必须报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备案,并组织实施整改。

第四条

公司设置隐患治理专项资金,资金的使用实行分级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第五条

隐患整改应遵循“管理、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各负其责的原则。第六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属各部门及单位。

第二章

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

公司成立由主管安全领导牵头,各有关部室参加的隐患评估、治理领导小组,对各类隐患的整改工作做到统一领导,全面监控。公司隐患评估、治理领导小组的职责是:

(一)审定隐患立项治理投资计划,并督促落实;

(二)监督隐患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协调并督促落实隐患治理工作的职责;

(三)组织隐患整改的初步评估工作;

(四)组织、协调隐患治理督察工作;

(五)讨论决定隐患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第八条

公司属各单位应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相关人员组成的隐患治理领导小组,督促和监控本单位隐患的整改工作。

各单位隐患治理领导小组职责:

(一)定期对本单位的设备、装置、设施、生产系统等进行排查,及时发现本单位存在的隐患;

(二)对本单位存在的隐患进行初步评估,初步确定隐患的类型、级别等,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落实隐患监控措施和隐患整改责任;

(三)将本单位存在的隐患上报本单位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备案;

(四)按照公司的隐患管理规定对本单位存在的隐患进行治理;

(五)与公司相关部门沟通,及时解决隐患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九条

各部门工作职责:

(一)生产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并掌握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和新产生的隐患,负责组织制定隐患监控措施,并提出整改措施或方案;

(二)安全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隐患的调查和评估,编制隐患整改计划,建立各类隐患动态台账,督察隐患整改;

(三)经营计划主管部门负责隐患整改投资项目的立项并及时纳入投资计划;

(四)财务主管部门负责隐患治理预算资金的安排,对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进行督察管理;

(五)装备主管部门负责建立装备隐患整改前的监控措施,确定监控管理方式,制定装备隐患整改方案;

(六)基建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基建方面隐患的监控措施和整改方案;

(七)其他部门应按照安全生产职责要求,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隐患整改的相关工作。

第十条

公司安全主管部门是隐患治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全面负责组织、协调隐患的排查、评估、立项、整改与监控工作。

第十一条

隐患在整改前及整改过程中,要制订并落实切实可行的防范、监控措施,实行分级监控。一般隐患由公司督察管理,重大隐患由公司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督察管理。

第三章

隐患发现与评估

第十二条

公司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和公司属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全体员工的监督保障作用,对各类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隐患的排查、发现应采取以下有效方式:

(一)自检、巡检:员工有发现隐患的义务,岗位员工应严格执行巡检制度,及时发现隐患;

(二)安全评估:各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状况评估、评价,查找隐患;

(三)集中检查:各单位在常规检查或专项检查活动中,应加强对隐患的调查与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隐患。

第十三条

基层单位对发现的隐患应立即组织调查,分析隐患形成的原因,确定相关责任,实施有效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基层单位应履行第八条第三款职责,同时制定隐患监控措施及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告之岗位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四条

公司隐患评估、治理领导小组,对需要立项投资整改的隐患应组织初步评估,确定隐患的类别和等级,必要时,可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组织评估。

第十五条

各单位应建立隐患管理台账、档案,对各类隐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各类隐患信息。第十六条

需立项整改的隐患,在初步评估基础上,应及时上报大庆钻探工程公司主管处室备案。第十七条

对威胁人员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的重大隐患,应立即停产、停业整改。

第四章

隐患监控

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确保任何暴露于隐患下的人员、系统、装置、设施、设备、物料的安全平稳运行,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监控措施(方案),严防事故发生。监控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证存在隐患的设备设施安全运转的条件;

(二)对生产装置、设施监测检查的要求;

(三)潜在的危害及影响,以及防范控制措施;

(四)必要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

(五)监控实施程序;

(六)监控责任部门、人员及任务分工。

第十九条

监控措施必须经隐患所在单位生产、安全、技术、设备等有关专业人员论证,并经同级各相关专业主管领导联合审批后,方可实施。

第五章

隐患立项、整改与验收

第二十条

已经完成的事故隐患评估报告,应及时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将调查核实,立项下达隐患治理专项计划。未经确认的隐患治理改造项目,不能以隐患名义,进行治理改造。

第二十一条

根据隐患评估结果,公司研究制定隐患整改投资方案。重大隐患整改方案,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事故隐患整改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隐患名称;

(二)隐患类型;

(三)隐患简介(隐患部位、现状、形成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四)主要整改项目及完成时间;

(五)实施计划(列入计划,落实资金,编排进度);

(六)整改责任与分工(责任单位、责任部门、责任人);

(七)监督检查及验收要求;

(八)隐患评估报告(可作为《整改方案》附件)。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根据隐患的类别,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设施,坚决淘汰;属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范畴的,列入当年规划计划之中;属于生产工艺上存在的问题,与技术改造一并进行。凡属于生产区域、装置设备中存在的隐患,包括安全防护、监测报警、消防设施、电力系统、各类压力容器管线、危房等设施系统方面的,要列支专项隐患整改资金进行治理。

第二十三条

对确因危害程度高、整改资金较大,或涉及公司以外其他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十四条

隐患整改实行防范措施、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五落实”。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隐患整改工作由隐患治理领导小组牵头,实施全过程管理。隐患整改完成后,公司应按工程项目验收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验收。

第六章

隐患销项管理

第二十六条

已完成竣工验收的隐患治理项目,由公司主管部门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交隐患治理项目销项申请,并经公司主管领导签字确认。申请资料包括:

(一)隐患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报告;

(二)竣工验收提出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三)问题整改复查意见。

第二十七条

隐患治理项目工程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隐患信息应及时更新。

第七章

隐患督察管理

第二十八条

公司各单位、相关部门对隐患治理项目实行分级督察。督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产主管部门负责隐患整改方案审核及治理实施进度的督察检查;

(二)安全主管部门负责隐患的监控措施的落实以及隐患治理过程生产安全性的督察检查;

(三)经营计划主管部门负责对立项投资计划落实情况的督察检查;

(四)财务主管部门负责对隐患治理资金落实情况的督察检查;

(五)其他部门按隐患类别和自身的管理权限,对事故隐患治理过程进行督察检查。

第八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九条

公司按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实行隐患整改项目责任管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投产使用后,出现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或生产运行的隐患,公司追究隐患整改单位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条

公司对及时发现隐患或在隐患监控、整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三十一条

对存在的隐患,公司有关部门应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责成隐患单位限时组织整改。

第三十二条

对于能够整改而未按时整改隐患的单位,公司将在HSE季度考核中给予扣分处理。对于同一个能够整改的隐患,连续两次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仍未按时整改的单位,在公司HSE季度考核中将直接按考核不合格处理。

第三十三条

因管理不善造成隐患或对存在的隐患隐瞒不报、未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事故发生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以及有治理改造条件而不及时组织有效治理的,公司将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第九章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公司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相关条款如与上级部门有关规定相抵触之处,执行上级规定。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事故隐患分级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三条的规定,按照危害程度、整改难度将事故隐患分为二级: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五篇:20、事故管理规定

事故管理规定

第一章 事故分类和分级

第一条

事故分类

1、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了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2、爆炸事故: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3、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动力、电气、电信、仪器(表)、容器、运输设备、管道等设备及建(构)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4、生产事故:由于“三违”或其他原因造成停产、减产以及井喷、跑油、混油、跑料、串料的事故。

5、交通事故:车辆、船舶在行驶、航运过程中,由于违反交通、航运规则或因机械故障等造成车辆、船舶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6、人身事故: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人身伤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7、环境污染事故: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油气挥发、油品泄露、固体废弃物、有毒化学品等污染事故。第二条

事故分级

按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划分:

1、特大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特大事故 ⑴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0人以上。

⑵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2、重大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大事故 ⑴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9人。⑵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0人以上。

⑶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

3、一级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级事故 ⑴一次事故造成重伤1~9人。⑵一次事故造成死亡1~2人。

⑶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

⑷一次跑、冒、漏油及油品变质在10吨及以上。⑸一次混油混入量100吨及以上。

4、二级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二级事故 ⑴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及以上,10万元以下。

⑵一次跑、冒、漏油及油品变质在5吨及以上。⑶一次混油混入量20吨及以上。

5、三级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事故 ⑴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0元及以上,1万元以下。⑵一次跑、冒、漏油及油品变质在1吨及以上。⑶一次混油混入量2吨及以上。

四级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四级事故 ⑴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及以上,6000元以下。

⑵一次跑、冒、漏油及油品变质在0.5吨及以上。⑶一次混油混入量1吨及以上。

6、非等级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非等级事故

⑴一次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以下。⑵一次跑、冒、漏油及油品变质在0.5吨以下。⑶一次混油混入量1吨以下。按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程度划分:

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⑴由于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及以上。⑵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⑶人员中毒死亡3人以上。

⑷因环境污染是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⑸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2、一级环境污染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一级环境污染事故 ⑴由于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⑵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⑶人群(3人以上)中毒或1人死亡。⑷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⑸对环境造成危害。

3、二级级环境污染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二级环境污染事故

⑴由于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⑵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

⑶人群(3人以上)中毒或1人死亡。⑷因环境污染引起人群冲突。⑸对环境造成危害。

4、三级环境污染事故:由于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5、非等级环境污染事故:由于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下。

第二章 事故报告

第三条

事故(包括重大未遂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直接或逐级向上汇报,火灾、爆炸事故应先报火警“119”,有人员伤亡须及时联系医院急诊“120”,并迅速报告区域公司、物流中心、润滑油分公司安全部门和省分公司安全储运处。

第四条

凡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在24小时之内,写出《事故快报》(见附录)交区域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省分公司安全储运处,区域公司、物流中心、润滑油分公司负责人和安全储运处调查确定后,一周之内,写出正式《事故报告》(见附录)[交通事故如有特殊情况,可延长至结案后一周]。

第五条

凡发生上报集团公司事故,省分公司安储处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情况、造成的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电话、安全监控网或传真等方式用《事故快报》形式上报集团公司。发生重大事故应按事故性质还应报告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事故30天内,由安全储运处写出正式的《事故报告》和《“四不放过”登记表》(见附录)上报集团公司。第六条

各区域公司在每月2日前,在《安全月报》中详细分析本单位本月事故情况,报省分公司安全储运处。安全储运处每月5日前将上月事故情况汇总填写在《安全月报中》,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报集团公司。

第七条

发生伤亡事故或中毒事故,应立即拨打医院急救电话,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或当班班长在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和报告上级的同时,积极组织事故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具体按《应急准备与相应管理程序》执行,启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三章 事故调查

第八条

直属企业发生事故后,在政府部门调查处理的同时,内部也要组织调查。一般事故由直属企业组织调查;重特大事故由集团公司组织调查。

第九条

安全储运处为省分公司的事故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分析和上报。有责任对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进行监督,对不符合“四不放过”原则的事故报告有责任要求重新填写报。各类事故的调查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1、人身、爆炸、放射事故的调查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2、火灾事故的调查由消防管理部门负责;

3、设备事故的调查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

4、生产事故的调查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

5、交通事故的调查由交通(运输或保卫)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条

雇用的劳务工、季节工等各类临时用工,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一般事故、重特大事故由集团公司组织调查;非集团公司直属企业的承包商在直属企业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由承包商负责组织调查。第十一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2、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3、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坚持原则。第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防范措施和建议;

4、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十四条

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十五条

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险情况不采取有效措施、不积极处理以至造成事故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事故单位负责人和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六条

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从重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对下列人员应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对工作不负责,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对已列入事故隐患治理或安全技术措施的项目,既不按期实施,又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因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不听劝阻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因忽视劳动条件,削减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因设备长期失修、带病运转,又不采取紧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发生事故后,不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不认真吸取教训,不采取整改措施,造成事故重复发生的主要责任者。第十八条

处分审批权限

1、一般生产事故由区域公司或安全储运处组织调查;

2、报集团公司一般事故,由省分公司组织调查;

3、报集团公司正大事故,由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参与调查;

4、报集团公司特大事故,由集团公司会同地方有关部门调查。

第五章 事故汇报

第十九条

发生涉及人员死亡的上报集团公司的一般事故,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分公司主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处领导和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到集团公司汇报;

第二十条

发生上报集团公司的重大、特大事故或当年死亡人数累计达到3人时,由分公司主要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安全处负责人和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到集团公司汇报。第二十一条

汇报材料包括事故报告、事故现场录像带和事故现场照片。

第六章 事故建档

第二十二条

事故主管部门、安全储运处和事故发生单位均必须及时建立事故档案,妥善保管。

下载事故管理(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故管理(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设备事故管理考核办法

    金结公司设备事故管理考核办法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确保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行,本着“明确事故责任、严肃考核事故责任人”的原则,根据武钢集团有关设备管理的规定,结合公司具体......

    事故管理基础知识(精选5篇)

    事故管理基础知识 1.事故分类 (1)依照事故造成的后果分 依照事故造成的后果不同,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重伤事故(指有......

    运输管理低级事故

    运输低级事故汇编1、绞车司机、信号工、把钩工无证上岗操作不当造成运输事故。2、倾斜巷道行车运输时,巷道内行人、作业时因跑车造成人身伤害。3、不使用正规可靠的信号装置......

    设备事故管理规定

    设备事故管理规定为加强车间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确保生产中发生的设备事故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因设备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14 事故安全管理规定

    事故安全管理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内事故的分类、事故的等级划分、事故的损失计算、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报告等管理办法。 本标准仅适用于公司内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

    设备事故备品备件管理标准

    设备事故备品备件管理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设备事故备品备件工作的,管理内容与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设备事故备品备件的管理部门和......

    设备事故备品备件管理标准

    设备事故备品备件管理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设备事故备品备件工作的管理内容与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设备事故备品备件的管理部......

    1.112--事故应急管理整改措施

    事故应急管理整改措施“事故隐患整改措施”的预防作用一、“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有效控制生产事故后果蔓延,减少事故损失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的预备措施,但不是事故的预防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