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岁执拗期孩子的表现及应对
3岁执拗期孩子的表现及应对
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很多人把其中第一
第二阶段大约在0-3岁,称之为秩序敏感期。而3-4岁阶段则称为执拗敏感期。
小米是2岁7个月正式步入第三阶段执拗期,表现的方式远远不仅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偶尔能重来的就重来,如果不能重来的,或者方式不被她所接受的,她就会大发脾气、扔东西、打人,在她累时或困时会特别明显。为此,我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收集了一些资料,分享给所有步入3岁执拗期的宝宝家长。以下是收集到的部分资料:
1.什么是“执拗敏感期” ?
通常孩子从2周岁左右开始确立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的分化。之前宝宝们的意愿由父母帮助他执行,父母是他的意愿代理人,逐渐宝宝们发现父母并不能满足他所有的意愿,表现在对父母的建议和指令会常常不听从、固执己见甚至开始反抗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执拗敏感期 ”。根据孙瑞雪的提法“执拗敏感期”的儿童,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尽管有时候这种意愿看起来是“不可理喻 ”的胡闹,但一旦被拒绝,就会烦躁不安,奋力反抗,大哭大闹,难以平息。总而言之“执拗敏感期”的孩子“ 喜欢胡闹,而且比任何时候都任性 ”。
2.为什么宝宝会出现执拗的情况呢?
因为3周岁前孩子的思维是“直线型”的,而且“不可逆转”。孩子们做某些事时,在他的头脑中会形成预先的“设想”,如果这些设想被人打破,他就会发火。
比如:看动画片不能被打断;吃饭必须要用自己平常喜欢的那个碗,否则就不吃;上楼梯时不能大人先上,否则就必须退回来;听到门铃声必须是孩子来开门,如果成人开了,他们会哭着要求大人出去,重新再开一次;剥糖时孩子要自己剥,如果大人把糖纸撕开,孩子会愤怒地扔掉它,要求重来颗┉。
许多家长难以理解儿童的执拗。当成人不能保证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孩子会受挫。
3.父母应该如何解析宝宝的另人难以忍受的乖张行为呢?
对于宝宝的这种反抗行为父母要以一种尊重的态度来看待。正确合理地对待宝宝的反抗,对执拗期宝宝的解析帮助非常大。以下从三个方面解析宝宝的反抗初衷。
①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
随着宝宝身高体重的快速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也逐渐成熟,很多事情通过宝宝们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因此他们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去做新的事情。但很多家长由于害怕宝宝受伤等原因,都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于是宝宝就会产生了反抗的情绪。
② 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最早的时候宝宝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而在宝宝两岁后,他们可以渐渐分清哪些事情是他人让我做的,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在他们刚形成这样的思维时 ,对于表现自我的态度也变得异常的顽强。但这种表现往往与成年人的规范相抵触,进而让宝宝产生了挫折感,最终导致宝宝的反抗行为。③宝宝自我情绪控制的不成熟
对于没有经历过很多事的宝宝来说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吵嚷、哭闹通常是他们主要的宣泄方式。而父母们就认为这是孩子们在无理取闹,是他们叛逆的表现,于是便去制止和反对他们,从而导致了宝宝的反抗行为。
其实上面几种宝宝的症状和归因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必然出现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作为父母来说,对孩子正确的理解对待才是最好的抉择方向。
4、在“执拗敏感期”中父母的对策及处理方式
宝宝“执拗”小对策:
1.创建和谐、温馨家庭氛围,促进宝宝积极情绪、情感。
2.避免正面冲突,非重要问题给些让步。
3.转移目标、分散宝宝注意力。
4.重要问题给些“约束”,不能无原则的迁就宝宝的“无理要求”。当孩子哭闹、发脾气、愤怒时:
1.不离开他(这是最重要的),可以的话挨近孩子,拥抱、抚摸他。
2.不劝他、不批评他、不教育他,这点比较难,但尽量做到。
3.保持冷静,态度要温和,认真。
4.让他尽情的哭,因为这是孩子最直接的发泄方法。
5.等他哭完后,再做安抚和劝导。
在平时生活中,对宝宝多一些认同与赞许,少一些禁止、责骂和处罚。让宝宝体会到他可以和你一起讨论事情,将来就不必再用反抗的情绪和行为强迫你让步。
5、父母如何顺利帮助宝宝度过一生中对他们的性格形成起着关键作用的“执拗敏感期”。
①理解宝宝、尊重宝宝
在宝宝开始喜欢跟父母说“不”的时候就是他们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宝宝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要求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此时父母对宝宝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做会让宝宝觉得你们尊重他,维护了他的自尊,也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
②对宝宝的要求要合情合理
对于宝宝必须做而且完全能够做到的事,父母应该严格要求孩子执行;而对于那些不必要的且宝宝不愿意去做的事就不要强行要求他们。如,5岁的孩子可以独立收拾玩具了,如果他玩完后不去收拾,你应该劝导他:“好孩子应爱惜玩具,玩完了应该收拾好,布娃娃在看你哪!”对待3岁的孩子,你可以和他一起收拾玩具,而两岁的孩子,根本不会收玩具,你就不必强求了。
③相信宝宝,满足其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对于宝宝的好奇心,父母们应该给予支持,千万不要对宝宝过度保护或是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宝宝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机会,也会引起他们的抵触心理。对于宝宝的能力父母要给予充分的相信和肯定。当宝宝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困难,父母要尽量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这样宝宝在体会成功的 快乐同时,也能减少和父母的对抗。
④同时满足宝宝独立与渴望保护的需求
宝宝之所以表现出顽强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独立。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与父母作对,但宝宝的内心仍然需要您的情感支持和适时的鼓励。在放手让宝宝独立做一件事时,父母可以首先判断一下他能多大程度上完成这件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在没有人身危险的前提下,让宝宝自己去做。如果宝宝正准备做的事情可能危害到健康的时候,父母必须果断地制止,并用其他一些没有危险性的活动来代替。让宝宝在享受到独立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父母对她们的关爱,这样也会减少宝宝反抗情绪的发生。
⑤与宝宝有足够的交流
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宝宝由乖巧向淘气转变的时候,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担忧和烦恼,这些都是宝宝成长的一个过程。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不管不问,这样做的话那么宝宝可真的要成为坏孩子了。父母要给宝宝比以往更加多的宽容、关爱以及交流。耐心倾听宝宝内心的想法,了解宝宝的需要。问问宝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可以最低限度地降低宝宝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⑥杜绝父母的无原则娇宠
孩子的执拗有的是成人娇宠养成的,家长平时应该注意,不该顺从他的地方一定不要迁就,如果迁就了这一次,就会留下隐患,助长他以后多次的执拗。
第二篇:3岁孩子教育重点
3岁孩子教育重点
1.早期阅读: 每天和他一起看一篇故事,故事要短小精悍,讲故事的时候注意加入一些形容词或者成语,丰富他的语言能力。给他讲故事的同时要求他复述,或者让他自己看着画面编故事。无论他编的是什么,都要鼓励他说下去,刚开始时可以帮助他一起编。
2.角色扮演游戏:和他一起玩看医生,来客人了,去家乐福购物,警察叔叔抓坏蛋等游戏,自己编一下游戏内容,稍微丰富一点。你和宝宝一人扮演一个角色,如看医生的游戏,一个扮医生,一个扮病人。平时教他注意观察所扮演的这些角色。
3.增加知识面:可以通过在路上看到的任何事物来增加他的知识面,如各种动植物和建筑的名字,各种商店的用处,以及看着天空给他讲一些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4.配合幼儿园的课程,复习学过的儿歌,唐诗和英文单词。
5.品质的培养:每天抽一定时间和他聊天,让他讲讲幼儿园的生活,然后灌输一些好的品德。也可以通过读故事的方式灌输,一个故事讲完后用简单的话总结这个故事所体现的那些好的品质。不断重复,加强印象。
6.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利用一切机会灌输他必须具备爱心,知道关心别人,同情弱者。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做;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放手让孩子去做
(本答案由树友推荐选出)
第三篇: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
3岁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
吴慧洁
我读了《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原来孩子在每个成长期都有敏感期的,比如我家的宝宝对座位摆放的位置特别敏感,我们吃饭的座位是固定的,吃饭的时候必须自己坐自己的位置,不可以换位置坐,如果有哪个人换了位置,她就会大吵的,就指着椅子告诉那个人,那个位置是爸爸的,妈妈的或者是姥姥的,老爷的,直到你坐回原来的位置为止。我们一开始就不明白怎么回事情,现在明白了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也是因为有规律性的活动被打乱了,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有的大人会觉得孩子不懂事情,太任性就会惩罚孩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孩子的缺点,其实是因为大人不了解孩子的特性所造成的,这些现象随着孩子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就会自然消失的,家长没有必要过于操心的。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爱,终于有一天她会成为一个懂事,明理的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还有更老一辈的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限制,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不会做,就都替孩子做了,结果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学的什么都不做,因为她认为有大人做自己就不用做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长就会选择孩子上这样那样的培训班,一切都是家长说了算,孩子总是有事不关己,无权过问的感觉,因而他们的童年并不像大人想像的那么快乐。正因为如此,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让孩子们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孩子形成乐观性格的重要方面。当然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的并且是正确的事情。有些事情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该让他们决定更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可轻易去干涉孩子的选择,不要总是以为自己的安排就是恰到好处的,其实孩子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不厌其烦地花精力去做。如果给孩子比喜欢的东西,那只能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他们也得不到快乐。
还有就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很重要,过多的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相反的作用。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或者是最需要的事情入手,而不是一味地强迫他们接受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家长会强迫孩子做她不喜欢的是事情,孩子在无奈的情况下就只好接受。这样的孩子在童年事情极为压抑往往会有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在他内心深处,他会把满足这些欲望当成是一种最大的自由和快乐,一旦长大成人,他就会变得毫无节制。一个人要想克服生活中的坎坷磨难,他就必须是一个坚强的人。而这种坚强则是日复一日地积累而形成,没有人可以为生活中的所遇到的任何可能做好准备,也没有哪个英雄在做丰功伟绩之前就是英雄。没有人可以预见到未来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也没有人能够教别人准备好所有的应对方法,一个人只有保持朝气才能应对可能发生的一切。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大人应该尽量地向他们提供一些跟他们的内在需要保持一致的事物,从而在关键的时期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孩子在自由中创造天才,当一个孩子对某种事物表现特别有兴趣的时候,正是他在内心创作自我。开发自己智力的时候,孩子靠着自己的努力,来让生命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当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权利搜寻,尝试触摸之际,这是一个神奇和重要的时刻。在许多父母看来,孩子缺乏能力,让孩子自己主动做事情是不可思议的,而且是设分可笑的。下面的事情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当一个幼儿正在自己做自己的事儿,比如孩子用勺子吃饭时,我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喂孩;当他自己在努力口衣服扣子的时候,我们编辑部可耐地帮他扣上。总之,孩子的每一行为都有人替他做。其实这样的好心,无意间阻碍了孩子自我的锻炼和成长。相反,如果人们在代替孩子事情的时候,孩子若有所妨碍或者抵制的时候,我们便会十分严厉地加以制止。假如有人妨碍我们的权限之内的事情,我们会非常敏感和厌烦,甚至会忽而的那是一种冒犯,可有谁曾想过,其实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她无法表达出来而已。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所谓的天才,就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人格上发展完善的人。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在独立的道路上保持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跑步,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在地上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洗澡;学会清楚表达自己。我们必须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步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的欲望,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孩子当成木偶。总是喜欢像对待洋娃娃一样给她洗澡,喂他饭吃,却从该不会停下来想一想孩子自己的感受。习惯性地伺候孩子,这不仅是在奴化他们,而却还会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活动。孩子必须学会自己做一些事情,这也是他们内心的一种自然需求,大自然赋予了每个孩子健全良好的身体条件,并给他们配备了一颗发育完整的大脑,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去完成所有这些活动。大人们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向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就可以了,而不是代替他去做这一切。
性格的形成靠孩子自己,孩子在3岁之前的最初时期是关键的,这一时期孩子所受到的不同的对待可能影响他们的性格。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挫伤,比如暴力以及其他形式的伤害,等孩子长大后,性格上就非常可能存在某种缺陷;如果在这时期,孩子的身心因自由空间的以健康成长,他的性格就会发展得比较完善和健全。一个人在每一发展阶段之间都有着微妙而真实的联系,0——3岁正是塑造孩子性格,培养其对周围事物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以前所造成的性格缺陷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则非常可能让这个缺陷继续延伸到下一个阶段,等到6岁的时候这个缺陷就已经根深蒂固,很可能就变成俗话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经与此,孩子良好的,能够适应社会的性格只能通过自己的事件才能够得来,而不可能通过父母的命令得到。这就是父母的命令在很多时候不仅无法改变孩子性格,反而让其性格反面发展的原因。如果不能顺因孩子的天性,无论多么聪明的父母都无法教出孩子的性格,因为孩子的性格不是父母教出来的。父母所能做的一切是在遵循孩子的自然天性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教育,巧妙的引导,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干扰和阻碍。孩子自己就能够培养自己的性格,并将自身的性格完善和健全。所以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形成的。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孩子的方法,看来中国的父母们要改变老祖宗留下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要学会不打不骂教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的长大。
第四篇:3岁前决定孩子一生[模版]
注意!三岁前决定孩子一生
孩子很多行为是在三岁前决定的,重点在于您有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学习发展机会、给予足够的爱。
观察孩子是第一步
您有一颗细腻的心观察孩子,这就是正确的第一步。父母的想法和孩子有差别,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去试探孩子。在情绪教育方面,了解孩子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情绪管理不是去学很多理论,而是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去了解孩子、爱这个孩子。
爱是一种学习过程,在生活片断中,了解孩子的需求,而不是给他伤害。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要时时注意他的变化,父母要能有足够的智能去了解孩子是否正常,不要只是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予斥责与处罚,要知道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结果反而给了他伤害;孩子是用感觉学习,所以父母要营造情境去学习如何爱人,让孩子去表达要与不要。
如果只是“教”与“给”是不够的,要与孩子互动学习才知道如何适当地给予。世上有许多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他对自己充满自信,而犯罪青少年多半没有自信,就是因为父母常跟他们说什么不行、不能要,所以给孩子充分的需要与满足,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三岁前的教育是重要的,但父母也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妨试着轻松看待,以分享的心来感受孩子成长的喜悦。
亲子互动影响未来发展
其实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哭闹不见得就是要人抱,而是希望知道父母就在身边,所以到底要不要抱不是问题,而是了解他要什么,有的父母干脆就以塞奶嘴解决,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吗?零岁教育所以重要,就是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亲子之间如何互动,对他未来的情绪将有极大的影响。
在零岁之前就做好孩子的人格发展,必须是父母懂得如何用对心、使对力,如此可以使你将来在教育孩子时更加省力。例如我要在上班前叫孩子起来吃奶,但孩子睡得很沉,被吵醒一定会很不愉快,所以我就想如何使他快乐地起床,经过我的观察发现,父母当时的情绪如果是急切的、有压迫性的,孩子也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决定在他一睁眼时,就让他看到我的笑脸,我会抱着他去玩玩偶,抓他的手让他去拍一拍,跟他说话,使他了解这个仪式表示要起床了,要知道跟人家问好。所以营造好的起床气氛很重要。另外,挑选保姆也是重要的,要了解保姆会不会笑,是不是愁眉苦脸,这样才不会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传播快乐情绪
大人的笑容对孩子是一个最好的示范作用,您的管教态度也关系到他的顺从与否,例如孩子讨厌洗脸,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绪带给他,你可以边洗自己的脸边哼着歌,让孩子觉得洗脸是件愉快的事,之后问他要不要洗,让他产生期待的心理,进而喜欢这件事。这个过程好像在玩,但也做到了常规该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学些卡通的话与幻想,让孩子感染到您快乐的情绪。以宝宝的名义寻找童趣
当父母觉得做这件事是快乐时,您的孩子必然也会快乐;如果您觉得不快乐,孩子也会觉得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用对心、使对力。孩子在快乐的经验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绪及性格的基础,并且得成功的快乐。三岁前的教育取决于父母去观察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到处去听信别人怎么说,只要那个方法是可以带来快乐,那就是可行的;如果您会觉得困扰,那个方法就不要用,因为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父母应专注与用心
专注与用心是最好的教养方法。还有我的孩子不到一岁就不用尿布,前提是要训练他大 1
小便,但我又担心强迫他,所以我就问她如何训练。原来是保姆每次带他去厕所,都会在一旁放水,而且每天固定时间坐在马桶上,使他培养便意,久而久之他就知道何时会解出来,或者是放水龙头时,他就会有尿意,而且每次上完,保姆就教他拉水,并学开灯、开门,让孩子感觉是在玩。切记在他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责骂他,而是让他从愉快中学会上厕所。由此可知,方法很重要,要专注与用心。
如何用对方法教养孩子
例如,当孩子会爬时,我会担心他容易受伤,于是我就围了一个区域,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可是他长大后就会把东西顶开,即使后来我加强围堵,没想到他居然做出更危险的动作。我发现这个方法不行,就把插座盖子盖上,或是把东西收起来,使他不再那么容易产生好奇;还有他对做饭很好奇,我怕他受伤便把他放到娃娃车里,没想到他的态度变得很急躁,于是我就抱他去参观爸爸做菜,或是给他玩具锅铲让他获得参与感。
由此可知,孩子不是限制、禁止、命令能控制的,而是要了解他对什么好奇,只要能满足他的好奇心,就能让他不再好奇。但他对危险事物也很好奇怎么办?我绝不鼓励去惊吓孩子,比方说让他去接触热水,因为当他还小时,父母要避免让他接触危险,所以好的教导是去营造一个好的空间,而不是吓他。
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害怕他会来干扰我们,陪孩子成长,父母也会跟着成长,我们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他,才能找到最好的最棒的方法。
最欠扁脑筋急转弯提问:茉莉花、太阳花、玫瑰花哪一朵花最没力?
回答:茉莉花。原因:好一朵美丽(没力)的茉莉花。提问:猩猩最讨厌什么线?
回答:平行线。原因:平行线没有相交(香蕉)。提问:橡皮、老虎皮、狮子皮哪一个最不好?
回答:橡皮。原因:橡皮擦(橡皮差)。提问:布和纸怕什么?
回答:布怕一万,纸怕万一。原因:不(布)怕一万,只(纸)怕万一。提问:铅笔姓什么?
回答:萧。原因:削(萧)铅笔。提问:麒麟到了北极会变成什么?
回答:冰淇凌。原因:冰淇凌(冰麒麟)。提问: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惰?
回答:1懒惰;2勤劳。原因:一(1)不做二(2)不休。提问:怎样使麻雀安静下来?
回答:压它一下。原因:鸦雀无声(压雀无声)。
A.题目:一个离过很多次婚的女人,该怎么称呼她?B。题目:蓝色的刀和蓝色的枪
C.题目:一条狗过了独木桥之后就不叫了D。题目:第十一本书
E.题目: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F。题目:羊给老鹰打电话?
a谜底:前“公”尽弃b谜底:刀枪不入(blue)c谜底:过目不忘(汪)d谜底:不可思议(book11)e谜底:抗“生”素f谜底:阳奉(羊phone)阴违(鹰:“喂!”)
合作式对话的基础
说话的秘诀: 现代夫妻最大的挑战是,如果我告诉你我心中真正的感觉,你就会逃避我;但我若无法把心中真正的感受与你分享,我们就会渐行渐远。
第一个沟通的基本原则:把你心中的想法清楚说出来(不要生闷气)
1。直接表达内心真正的感受与需要: 现代婚姻所需要的是合作关系,而不是英雄主义。当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期待与他人沟通时,他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跟着增加了。
2.避免暗中期盼与猜测: 许多时候你会发现伴侣心中所要的和你所「猜测」的完全相反。学习放下自己的主观、论断与猜测,愿意虚心地询问,并了解伴侣内心的经验与感受是建立甜美亲密关系的一大秘诀。
3.用「正面请求」而非「负面抱怨」的方式来沟通。
第二个沟通的基本原则:学习用话语来表达内心的情绪与感觉。
1.寻找最能抓住情绪感受的字眼,标明并表达他们;「我觉得」+情绪字汇,如:感恩、害怕、高兴、紧张、担心、可笑。
2.当你用「我觉得你、、、」的字句时要非常小心,这常会给对方「你要开始批评」的预感。
3.用「言语」而非以「发泄」来表达负面情绪。
夫妻双方敞开心沟通有个重要前提:希望对方同情、关怀你的感受,而不是趁机嘲笑、批评或攻击你的弱点。
4.避免用火爆的词汇:例如:你若说:「你简直快把我气死了。」你的配偶防卫心就大增;若改口说:「我心里很不舒服,我们能否谈谈。」或「我有困难,不知道你能否帮我解决。」用这类和缓的语气作开场白。
5.第一人称的沟通:「我觉得」,这重点是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没有指控对方。第三个沟通的基本原则:不「越界」
(只表达自己的体验,不替别人表达。「越界」与「问问题」的沟通是不同。):
1.化「越界」为「领悟」之良机:在交谈中只表达你自己的感受,或是以问问题方式来了解对方。
2.理清谈话的头绪:方法是多用「第一人称的表达」与以「问对方问题」来澄清沟通。
3.用词时避免说「我们」。(这不是报告,而是双方沟通。)
婚姻辅导专家指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每个人能「个体化」。意思是每人要有清楚的心理疆界。你对你自己的思想、感觉、需要与行为负责,也尊重你伴侣的需要、喜好,即使与你不同。
4.使用「当你、、、我觉得、、、」的沟通技巧:譬如:「当你」哭的时候,「我觉得」很挫折。第四个沟通原则:话里不要带刺。
(带刺的话只会引起对立。对方听出话里有刺时,自然把注意力放在「带刺」的话语上,而听不进其它讯息。
以回馈取代批评。不用概括性的人身攻击。把配偶弱点看成暂时的偏差,而不是人格的缺陷,对配偶存感恩、体谅的心。避免带着「毒性」的「侵犯」。把毒性侵犯转化为自省和体谅的机会。
第五个沟通原则:寻求了解的倾听。
1.请注意,不要说「可是」:使用「可是」表示否定,而不是试着去了解对方。
2.把「可是」改成「和」、「同时」、「并且」。
当你伴侣说了你觉得不舒服的话,以下的建议可以帮助你保持开放的心去接受。
你的「行为」并不代表你这个「人」。(你的伴侣可以反对你所做的,但仍爱你。)这只是你的一部份,并不是全部的你。(你还有其它长处。)你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每个人都不完
全。不要用律师质询的方式去听。
如果你真的不同意你伴侣的意见,应如何处理?首先,倾听并了解对方所说对的、有道理的观点,然后加上你不同的看法或再问清楚他的意思。不要用侦探方式故意去听弦外之音:直接问比较好。不要像法官一样听话,法官听后是判定谁是、谁非。学习过滤毒素的技巧。(学习接受对方气话,而避免引起争吵。)向对方表示你听到了。策略性、有技巧地重复对方的话。
第六个沟通的基本原则:听对方所要表达的感觉(谈话中要注意对方的情绪变化。)
1.表达你的同理心。
2.感觉第一,先体谅感觉:例如:小孩跌倒,先关心小孩疼痛的感觉,清理伤口之后,再了解摔倒的原因。
3.倾听对方的感觉能提升关系中的安全感。
第七个沟通原则:倾听彼此的需要。(听人听己)
1.不要过度让步,而完全漠视自己的需要。2.调整音量。3.不要太霸道,愿意接纳建议。第八个沟通原则:交错的对话。
要把对方和自己的需要同时融入在其中,才能达成共识。
交错式的对话包括以下几个原则:专心听对方说话。消化你所听到的讯息,并且用自己的话重述对方话语的精义。最后再加上你自己的看法,这时候换你的配偶来听你讲。
1.用「是的」「和」回答对方:用「是的」表示明白对方的想法,后面才加上自己的观点。
2.总合你们的意见。3.好的倾听者会有的沟通方式。
3.好的倾听者会在适当的时候中断对方的话,表达自己所听见、了解的,问恰当问题,让对方之到你用心在听,来促进沟通。感情好的夫妻在对话中比较会打断对方的谈话来澄清一些事情。重要的事,该在甚么时候、怎么中断。有效的中断包括:(1)重复伴侣所说的话。
(2)确定你所听到的是正确的讯息。(3)问恰当的问题来澄清你不明白的事。
4.欲速则不达:尤其在讨论比较敏感或复杂的话题,最好不要进行太快,多问对方问题,就可以澄清一些看法。5.简单扼要地重述对方所说的重点。
第九个沟通的原则:有效的对话通常包括四个特色:平衡、分段、具体、总结。
1.长话分小段来解说。2.把事情的细节说清楚。3.总结所讨论的事情。
第十个沟通的原则:控制夫妻之间的情绪温度
留意你说话的语气和速度。注意你的用词。口气变急时,暂停一会儿。当双方口气越来越急,争吵的先兆时,如何煞车? 发现气氛不对时,要赶快暂停。不要使用批评对方的话,譬如:「你在怪我」、「可是」。暂停,考虑如何恢复到正常对话。重复对方讯息中,你所听到有道理的话。综合双方的重点。澄清并反问对方问题,把讨论带回主题。检讨在甚么时候、哪个事件时,两人最容易争吵。
1.注意你的用词:用「我」,而不是「我们」;用「我希望」、我「可以」,而不是「应该」。
2.当语气变快时,暂停。(人的大脑对情绪反应比对理智的反应来得快。)
3.事先计划如何休战。休战计划包括以下几个重点:
开始感到情况恶化时,如何暂停。暂停之后,最好两人分别到不同的房间冷静下来。单独在不同房间时,要怎样缓和怒气。如何以及何时回来。甚么时候再继续刚才没讨论完的话题。如果还是冷静讨论,可能需要第三者来调停,如:牧师、专业辅导、信任的朋友。
4.注意是否身体疲倦、饥饿、生病或是工作繁重。
第二部分:处理歧见
处理两人间的差异 修复式对话(fix-it talk)
夫妻间有摩擦时,最后能提醒彼此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事情。
两种处理冲突的策略:
强制性策略
1.夫妻争吵时最容易使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要付出高的代价。
2.强制性策略包括:批评、提高嗓门、破口大骂、怪罪苛责、强求、威胁、惩罚对方以罪恶感操纵配偶。
修复式策略─用尊重、合作的态度步骤:
1.学习倾听并解读你心中的感觉、情绪,从这些情绪反应中找到自己心里深处的各种需求。
2.寻找合宜的词汇,描述为什么发生的事情让你苦恼。
3.至少提出一个你觉得有助于解决事情的建议(或合理的请求)。
4.用心聆听对方的反应,并尝试了解他真正在乎的事。
5.达成共识,找出两个人都可以接受的解决之道。
延迟修复式对话会引起更多愤怒和忧虑。大多数人把情绪压抑下来,通常有下列的原因:他们以为这是勇敢的表现。他们不了解自己的情绪。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感受重要到需要沟通的地步。他们担心说出来会引起冲突,然而事实正好相反,愈压抑将来冲突愈大。他们怕说错话把事情搞砸。他们认为自己的伴侣不具备倾听、了解的能力。
表达情绪时,需要有人倾听、了解。使用「两人同心」的效力;学习如何在「修复式对话」中接受别人的请求。控制你想要马上反击的冲动。告诉对方你要的,而不是你不想要的。对方的请求并不是命令。
甚么时候需要用修复式对话?
1.按你要的规矩或方式做事(如:睡觉前把书房收拾好,把脏衣服放在洗衣蓝内)。2.希望对方能多作的(如赞美我,分享他的感受)。3.希望对方少作或不作的(如:少批评我,在朋友面前冷落我)。4.希望对方作些、、、少作些、、、。5.这种方式对婚姻中的复杂问题比较没用。
化怒气为暂停讯号
为发怒而付出的代价包括: 1.怒气引发更多的怒气。2.生气造成对双方(生理和心理)的伤害。3.生气也会对周围无辜的人(尤其是孩子)造成伤害。4.生气使我们无法用理性分析事情。5.生气使你对任何事情都往坏处想。6.生气破坏夫妻之间的爱。7.生气造成离婚。8.生气造成暴力行为。
同心解决问题:用生气的能量来强化亲密关系
1.第一个策略:停(暂停、离开现场、找地方冷静)、看、听(尝试了解对方真正想表达的是甚么)2.第二个策略:采取下列三个步骤,然后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标明你的感觉是甚么。告诉对方你生气的理由(所在乎的是甚么)。接纳并了解对方的需要与感受。
3.第三个策略:生气时问自己三个重要的问题。我到底要甚么? 我如何能不改变对方而得到我所要的? 有甚么我俩之外的因素也促成了冲突?
其它防止争吵的技巧:
1.深呼吸两次,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最好在平常不生气时,就想好一些情绪中性的话题,在战火高升时用来转变焦点,减缓怒气,避免冲突。
2.「四十八小时」规则。当有一方怒火填膺时,上述方法仍无法平静时,两人同意分开半小时以上,然后约定在四十八小时之内,找个心情较好的时刻深谈。
当以下情况发生时要叫暂停:(1)两人之间的情绪变得激昂。(2)不断重复同一件事、同一句话,而且愈来愈坚持己见。(3)音量变大,声音便高,口气愈来愈强。(4)情绪像洪水,快要泛滥。
如何叫暂停?(1)使用两人事先约好的讯号。(2)离开现场,到事先自己已经选定的房间或地方。(3)听听音乐或作些你喜欢的事来安抚自己的情绪。(4)把刚才发生的事记下来,清理思绪,标明自己的感受,双方的需要、自己该注意并改变的地方。(5)别一直想对方作错的地方,也不要以偏盖全,只看见对方个性中的缺点。
回来把问题谈开的时机:(1)等两个人都觉得情绪已经稳定下来。(2)可以先作些日常琐事,然后再回来谈你们没有解决的问题。(3)有时两人都好好睡一觉,休息够才能有效地回来处理问题。(4)如果其中一人还没准备好,应再叫暂停。
谈完离开时的规则:(1)不可大声关门。(2)不可负面批评。(3)尽快解决问题比拖延好,最好四十八小时内回来沟通。(4)不要让注意力在对方说的某句话或某件事,别被这些小细节分心,而忘了想达成的大目标。(5)不可禁止配偶离开或是紧追不舍。(6)记住这只是暂时,而不是永远分开。(7)当情绪又变激昂时,赶快再叫暂停,努力保持冷静离开现场。避免不必要的怒气。
3.直接问而不猜测对方的动机。
4.设定怒气的界限。在平日没有冲突之时,每对夫妻都应该让对方清楚知道,自己承受怒气的限度。当一方以达其限度时,最好马上暂停。
决心改变:以下几个步骤,可以帮助习惯经常发脾气的人,作有系统的改变。
1.警觉到经常发脾气所付的代价。2.下决心改变。3.警觉到生气的各种讯号:然后马上提醒自己要改变情况。4.留意你生气的习惯:甚么情况特别容易生气。5.提醒自己「别」强求你的配偶作你认为应该作的,只能尊重对方的意愿,「请求」而不是强求对方满足你的需要。6.不断提醒自己都通的基本原则:不要「越界」侵犯对方,不武断地指控对方,常用「第一人称」沟通。7.每个人都有些特别敏感、一再重复而一触即发的「心理按钮」。的沟通方式,来解决老问题。
小明跟小华到动物园玩,进门时,小明指着小华对看门人说:“看清楚喔!等会儿出来,别说我偷了你们的猴子!”
有个人第一次在集市上卖冰棍,不好意思叫卖,旁边有一个人正高声喊:“卖冰棍”,他只好喊道:“我也是。”
学了点国语的老外。早晨和女秘书打招呼“你吗好?”小姐瞪了他一眼,他一楞,马上又对她说:“妈,你好!”
大象看到一群蚂蚁向它家走去,就问蚂蚁你们干什么去?蚂蚁说大象婶婶生病了,我们献血去。
一位妇产科医生自己开业了,第一天回家后妻子问他:“今天成绩如何?” 医生答道:“不算太坏,虽然产妇和婴儿都没保住,但总算把婴儿的父亲救活”。
夫妻吵架,妻:早该听我妈的不嫁给你!夫:你是说你妈曾阻止你嫁我?妻点了点头。夫用力捶了下桌子:这些年来我真是错怪她了!
一女子在阿拉伯国家吃饭,见一男子不付钱,问侍者,曰:“他有大胡子是警察,不用付。”此女将侍者领到厕所,说: “你看,我是秘密警察。”
一个抢匪冲进银行,扔给出纳一个口袋,说:“在一分钟之内,把保险箱里面的钱全部给我!否则,你将成为地理!”女职员虽然很恐慌,但忍不住哑然失笑:“你说错了吧?应该是你将成为历史。。”抢匪皱皱眉,脸红着说:“从念书的时候开始,我就最怕历史。。”
一美女去看牙医。看到手术器械,感到恐惧。嚷道:“我最害怕钻牙,我宁愿生孩子也不钻牙!”男牙医不耐烦地对她说:“你要生孩子还是要钻牙,我都会帮你做。不过你还是得选择一样,以便我好调整椅子的高度!”
彼得:“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有三位女人各买了一根冰棒,有一位舔着吃,一位咬着吃,还有一位含着吃,您认为哪一位是已经结婚的?” 女教师想了想,红着脸嗫嚅道:“我想应该是含着吃的那位。” 彼得得意地说:“不对,是带着结婚戒指的那位。”
第五篇:3岁以内孩子背唐诗宋词
3岁以内孩子背唐诗宋词,危害如此之大!
之前看过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孩子看起来不到3岁,却会背100多首唐诗宋词,还不都是简短的诗词,而是比较长、比较晦涩难懂的高难度诗词。
想必看了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不淡定了,又会开启“人家小孩”的模式:看着自家孩子除了吃睡就是玩,真是恨铁不成钢呢。
那么,这些会背很多古诗词,会认很多汉字,甚至古文倒背如流的孩子,真的就是聪明好学,不同一般吗?
我看未必。
好的绘本,更适合低龄宝宝
3岁以内不建议背
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有过这样一段话:
婴儿和母亲是一体的,他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他也不具备区分自我和非自我的必要手段;他不了解他身体的界限和限度,还未住在自己的身体里;他无处可住。他的自我就是那个抱着他的母亲的自我,他也并不了解这个自我。
简单理解这段话,就是说,母亲就是一个小宝宝的镜子。小宝宝的自我,就是在与妈妈的每一次互动过程中慢慢建构起来的。
整个3岁以前,都是孩子与母亲依恋的关键时间段。孩子的核心人格就是在这样的抚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母亲愉悦,孩子快乐;母亲紧张,孩子焦虑;母亲抑郁,孩子负疚。而所有这些早期情绪,都会累计、沉淀,最终融汇到孩子的人格底色中去。
所以,哪怕你的孩子开口说话很早,哪怕他的记忆力看起来非常超群,但是你在孩子这么小的情况下,就一板一眼地教孩子背诵,那还真不如多给孩子几个笑脸。
否则你一定会得不偿失。
大一点的孩子,也要根据兴趣来引导
掌握些孩子记忆机能的发展规律
当然,如果你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做恰当的智力启蒙是可以的。下面是孩子脑部发育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2岁的孩子,能够相隔1-2个月再认事物。这时的记忆还是以无意记忆(不是孩子努力想要记住的事物)为主,记忆的内容是形象具体的(杯子、手绢、猫等),记忆的方式是机械性的(多次重复、经常看到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语言能力刚刚发展,词语记忆才开始萌芽。这个时候应该跟孩子说尽可能简单、短小、直接的语言,把词语和事物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比如,这是猫、那是水杯等。显然,唐诗宋词完全不是这个年龄段孩子该记住的事。
2-3岁的孩子,可以记住大概相隔半年左右的事物,词语记忆发展的更好,有意记忆(孩子想要记住,并通过努力记住的)表现出来。
这个时期,可以把兴趣和记忆很好的结合起来。如果孩子喜欢动物,他就愿意通过努力去记住很多和动物相关的事物;如果孩子喜欢车,他就会很乐意去记住很多车的信息。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一个2、3岁的小男孩,熟记很多车型和车牌的原因了。恐怕,没有几个2-3岁的孩子,就对古诗词感兴趣吧。
3-4岁的孩子,有意记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多种游戏活动和生活经历的扩大,他们更容易记住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亲身经历的事物了。这个时期,是孩子学习更多社交技能、生活技能的好机会。
比如通过有趣的活动,他们会知道如何与同龄人交往;通过好玩的游戏,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古诗词?跟有趣、好玩、亲身经历都沾不上边,所以还是不适合。除非是一些童趣、有意思的古话歌谣。
4-5岁的孩子,可以按照成人对他们的要求,有目的地去记忆一些学习内容。他们还能够定下目标,主动的去记住一些内容,并且已经会用一些方法来帮助记忆,比如复述。逻辑记忆能力开始萌芽。
这个时期,如果发现孩子对古诗词有很浓厚的兴趣,就可以顺势培养了。但不要太多、太长,短小的成语故事比较适合作为国学文化的入门。多次重复的故事内容和故事中的逻辑线索,有助于孩子记住他们喜欢的内容。
6-7岁的孩子,开始进入了学龄期。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记忆能力有了飞跃,他们开始学会一些以记忆为目的的专门操作方法,比如复述、联想。还可以运用逻辑记忆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记忆。
这个时期,可以根据学校的学习安排,开始给孩子渗透更多一些的古诗词、古文化了。但前提还是不强迫,最好能以兴趣为引导。
让孩子学诗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
先搞清楚自己,再引导孩子
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这学那,多为这两个初衷:
弥补自身的遗憾:家长自己没有太多的文化底蕴,甚至是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所以不能让孩子重复自己的老路,必须要多学、多背。
攀比心态:别人家孩子会的,我家孩子就得会,只能比别的孩子会的多,不能比别的孩子会的少。这才能证明我成功的教养。
如果是这些盲目的、攀比的、功利的心态让孩子去背古诗词,去学国学,完全没有意义。但如果家长秉持孩子能够被中国文化浸泡和影响,或者能够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和博大精深,甚至家长自己对此就很有兴趣去接触和学习,愿意和孩子分享这些美好和喜悦,这些初衷就是正向良好的。
所以,在开启孩子背古诗、学国学之前,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