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历史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初一历史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作者: 胡宝山日期:2008-03-20 20:33:44
教学目标:
1.记住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之时。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新课预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南方农业的发展:
⑴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表现:①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___________;
③______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______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⑴纺织业:北宋时,南方________ 有了很大的发展。______丝织品“______”。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从海南岛兴起的______,南宋时也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⑵制瓷业:______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______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________烧制的_____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⑶造船业: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等地造船业发达。
3.南方商业的发展:
⑴商业都市: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和______。
⑵海外贸易:______、______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____、_____远达______和_____东海岸。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加以管理。
⑶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______。纸币的产生,有利于____________。⑷经济重心的南移: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_________。
(二)互动提高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三)质疑问难:
(四)自我测试
1.选择
(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A.日本B.越南C.朝鲜D.阿拉伯
(2)如果你回到了北宋,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
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盖棉被睡觉④用上景德镇的瓷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广州C.临安 D.泉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的()
A.中原地区B.浙江地区C.云贵地区D.四川地区
(5)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A.杭州 B.苏州C.景德镇D.明州
(6)经济中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
A.唐朝中后期B.北宋C.南宋D.元朝
2.材料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民间谚语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与何时?
(3)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4)想想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简答: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稿)
发布者:曹爱霞 来源:历史教研组时间:2009-3-18 14:17:1
2预习思考:
1、时期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已成为我国抽瓷业的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后来发
展成著名的瓷都。
2、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在这些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称。南宋的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苏湖熟、天下足”这是时期出现的谚语。
合作探究
1、完成下列表格
南方经济发展情况
类别
粮食作物
农业的发展
经济作物
纺织业
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都市
商业的繁荣 对外贸易
货币发展成就
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宋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开发是件好事。”也有人说:“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砍伐山林,破坏了江南的植被,对江南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请你客观地判断这两种人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看法。
巩固训练
1、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的是在()
A、从两晋南北朝至唐朝中后期 B、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
C、从唐朝初期至五代、宋朝D、隋唐时期
2、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B、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
C、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D、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3、一个北宋人要了解当时我国丝织业水平最高情况,他应去的地区是()
A、河北和河南 B、江浙和广东 C、福建和广东D、江浙和四川
4、关于宋代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棉纺织业兴起
C、宋代的临安发展成中国瓷都D、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5、宋朝设置的市舶司,其主要作用是()
A、鼓励海外贸易并加以管理B、管理东京及临安的市场C、宋朝民间自发的贸易机构D、在中央设置的贸易管理机构
6、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B、最早的纸币叫“交子”C、是商业繁荣的结果D最早的纸币是由国家统一发行的课堂检测
1、民间流传的“苏湖熟,天下足”的深层含义是()
A、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能够成熟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就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C、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粮仓D、苏湖地区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经济重心已南移至长江流域
2、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①南方战乱较少②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都正确B、①②正确,③错误 C、①错误,②③正确 D、都错误
3、“号为冠天下”这句话指的是()
A、太湖丝织品 B、蜀地丝织品 C、江南丝织品 D、江浙丝织品
4、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宋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城市居民多达百万
C、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增加了城市的热闹氛 D、出现了商贾云集的国际大城市。
5、下列有关宋朝外贸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和福州B、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C、海外贸易收在南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D、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的政策
6、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最终完成是在()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
7、下列有关小王同学对南宋时期泉州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商业繁荣,泉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泉州是当时重要的外贸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C、几艘安装着指南针的海船,满载瓷器和丝织品准备远航
D、有许多阿拉伯商人在泉州经商、居住
8、下列选项中,发生在北宋的是()
①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 ②景德镇制瓷业兴起 ③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④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第二篇:初一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前置自学
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______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__,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_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_______。棉花的种植,由____、______扩展到长江流域。
2、宋时,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__。宋时棉织业由发展到东南沿海。
3、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______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宋时,地区已成为制瓷业重心。
4、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和。出现了和。
5、宋朝时,_______、______是世界闻名的大商港。宋朝的海外贸易,近至和,远达和。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管理对外贸易。
6、前期,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叫。纸币的产生。
7、从_________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
三、展示交流
四、合作探究
1、材料一: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网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3)网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五、达标拓展
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A、日本B、越南C、朝鲜D、阿拉伯
2、如果你回到了北宋东京,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用上景德镇的瓷器④晚上盖棉被睡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广州C、临安D、泉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的四川地区B.南宋的四川地区C.北宋的汴梁地区D.南宋的临安地区
5、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A、杭州B、苏州C、景德镇D、明州
6、经济中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A、唐朝中后期B、北宋C、南宋D、元朝
7、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办理有关手续应到
A.蕃市B.市舶司C.蕃学D.蕃坊
8、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见到了一件珍贵的拍品,专家鉴定它是出自当时浙江范围内的一个名窑,距今近千年。它应该出自()A.越窑B.哥窑C.邢窑D.景德镇
9、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A.交子B.铁钱C.信用卡D.支票
六、构建知识网络:
1、“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1)宋高宗这句话反映了什么部门的兴盛?(2)为什么宋朝时期这个部门这么兴盛?
第三篇: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设计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
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
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丛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但是你知道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样子的吗?它出现在何时何地?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宋代的历史,看你能否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材料二: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问题:对以上三则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说说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师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创设情境: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一个普通百姓,你向现代人介绍一下你的生活是怎样的。
1、农业——吃的方面
学生:在宋代我们的主食是稻米,叫占城稻,我来给大家介绍下。出示下列资料: 大约在北宋初年或更早些,福建引进占城稻。这种稻耐旱涝,生长期短,生命力强,稻穗长。受到农民欢迎,得到广泛种植,成为当时老百姓的主要食粮。水稻是宋代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问题:从中你能得到有关农业生产的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接着补充讲解)
2、手工业的发展——用的方面
生一: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丝绸吧。(屏幕展示图文资料)
问题:谁能说说宋代丝织业发达的地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
生二:大家都知道我们主要吃稻米,那我们用什么器具来吃饭呢?请大家看看当时的几件瓷器。(图片展示)
问题:请你判断以上三件瓷器中哪件是浙江哥窑生产的?(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哥窑所产瓷器的特征,从而作出判断)教师讲解
生三:老师说的“南海一号”就是宋代的船只,那么我们当时的造船技术怎样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多媒体展示当时海船的照片)
(介绍)这是我们当时的海船,这艘海船分隔成13个各自密封的船舱。你知道这种做法有什么优点吗?
学生回答: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这说明当时的造船技术已经很高了,居世界首位。
3、商业的发展
创设情境一:多媒体出示西汉都城、唐朝都城和宋都城的布局图。
问题:仔细观察市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教师强调:东京和临安市当时发达的商业都市,临安在南宋时成为最大的商业都市。
创设情境二:多媒体展示泉州市舶司的图片以及今天的遗址
问题: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吗?这个机构的设立,说明宋代海外贸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以及政府对海外贸易是怎样的态度?
创设情境三: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宋朝皇帝曾让他手下一员大将潘仁美到国库里任意取钱,潘夸下海口要背80贯钱走,但他只背了不到40贯,因为80贯钱有两百斤重。80贯钱尚如此,成千上万的交易需要的铜钱就更不可想象了。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三、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北宋时北方经济还占上峰,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已全面超过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教师讲解)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劳动力:大量增加并带来先进技术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二、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发展:水稻、棉花、茶叶 手工业兴盛:纺织、制瓷、造船 商业繁荣:城市、贸易、货币
三、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
巩固练习(略)
教学反思
本课的可取之处:
1、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2、精心构思问题,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涵盖课文的主要知识点。
3、课件制作精心,史实材料丰富,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做到课件为教学服务。
4、重视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本节课暴露出一些问题:
1、教学中思想上存在一些矛盾与困惑,如教学还是以中考为指挥棒,课堂上循规导矩,创新不足。
2、对学情没有充分认识,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出现片刻冷场。
第四篇: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课题:七下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南方商业的发展;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前预习题: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成为当时的全国经济中心 D、苏湖地区成为当时重要的粮仓 2 优良品种占城稻原产于()
A、越南 B、日本 C、朝鲜 D、印度 棉花种植已扩展到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在()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教学过程: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板书课题。
一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环境:相对安定
2、劳力:大量增加
3、技术:不断进步
4、自然:条件优越
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南朝后期,南宋完成)
二、经济繁荣的表现
(一)、农业发展(1)农作物品种的改进
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站在江南地区推广(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苏湖熟,天下足”
(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4)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很多茶园。总之,南方的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二)、手工业兴旺 1,纺织业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2)棉织业:从汉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2,宋代制瓷业的发展 3,宋朝造船业的发展
(1)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2)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东南沿海的广州 泉州等地(3)宋朝时的海船已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三、南方经济的繁荣
1,商业发展的条件:农业 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剩余产品增加,进入流通领域,一部分投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2,商业都市—开封 临安 3,繁荣的海外贸易:
(1)原因: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经济条件。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高超,指南针的应用更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2)情况: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南岸。
(3)影响: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4,纸币的出现——交子
(1)纸币出现的原因:宋朝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但原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纸币的出现时商业发展的需要(2)交子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纸币出现的作用: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从总体上分析教材结构:教材从3个方面叙述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研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原因以及表现,最后的出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板书设计: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经济繁荣的表现
(一)、农业发展
(二)、手工业兴旺
三、南方经济的繁荣
随堂练习: 经济重心是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我国古代经济呈现出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据此回答问题: 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南方相对安定 ②南方人口增加 ③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政府注意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⑵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出现在哪一时期()
A、五代十国 B、隋唐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宋朝 ⑶两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中原地区 D、珠江流域 ⑷经济重心最后完成是在什么时候()
A、魏晋时期 B、唐中期 C、五代 D、宋朝
第五篇:《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一、教材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全册第10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课程标准》对此课内容的要求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理念:
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即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虚拟人物“田嫂”一家的南迁生涯为线索,让学生在人物命运的关注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体验。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提问,建构新的知识。因此,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主要运用阅读课本、展开想象、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完成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在故事中穿插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宋代经济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史为鉴,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
在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在南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南方商业的繁荣。通过引导学生描绘临安街市、海上见闻,分析纸币、科举制的变化等感受商业繁荣。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突破方法:引导回忆前面所学“江南经济开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总结。
五、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
说学法:
1、注重课前预习。
2、大胆质疑,训练思维。
3、团结合作,产生“共生效应”。
4、善于辩论,探索创新。
5、拓展知识,构建结构,提升认知能力和水平。
六、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体验历史——走进历史,合作探究——小节升华,感悟历史。通过引导、体验、探究、感悟、总结达成本科的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大屏幕显示司马迁《史记》中关于西汉时期南方经济相当落后、经济中心在北方的一段历史材料,并设置问题:(1)请大家说说看,今天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的?发生转移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又是怎样的呢?这样使学生带着渴求的欲望进入本课的学习。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导入本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情境,体验历史
本课设计中,针对七年级学生特点,用人物故事把相对枯燥的经济知识串联起来。本课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设计中既避免了“人造史料”,又将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问题设计照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且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
1、南迁生涯(农耕篇)
为了谋生和抚养孩子,田嫂给地主当了长工。当时地主的田庄中有可能种植哪些作物?指导学生自学课本56页后回答。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走进历史,身临其景,设身处地的运用教材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开拓学生思维、激发丰富的想象力、认知社会、溶入社会的目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水稻、棉花、茶叶的图片,使学生明确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教师进一步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达到理性认识的水平。屏幕展示《耕获图》,这张图反映了农业生产中从耕种至收获的全过程,其主要劳动包括什么?看图说话,在回答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刚刚学过的知识。
过渡:在地主的田庄中,农民紧张而繁忙的劳动。晚上,田嫂还要纺纱织布。
2、手工业的兴旺(手工业篇)引导学生回忆前代制瓷业和纺织业发展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学生回答后我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出示宋代景德镇的代表性瓷器图片;哥窑的冰裂纹瓷器图片;南宋海船图片。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运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将比较抽象的历史史实直观化、形象化,并形成自己的心得和观点,以达突破学习难点、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创新能力之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探究:出示图片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南宋海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
将历史课的知识与一些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组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临安(杭州)之行
十多年后,田嫂的孩子们长大了,两个男孩决定离开田庄,到外面去闯荡。他们顺着运河来到了当时的京都临安(杭州),他们看到了临安繁华的景象。在临安大街上,他们会有什么见闻?带着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自学。
在讲述南方商业的繁荣时,应讲清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条件。我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情况和前面课本中有关宋代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全面思考这一问题。其次是南方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唐朝商业活动的情况,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叙述,提问:“宋代商业的繁荣与唐代相比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后,我加以归纳总结。并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在商业活动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强调指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4、海上见闻:兄弟俩在临安发现有很多赚钱的买卖,但是由于没有资金,便选择了在运河码头干搬运,他们跟着一个外贸商人来到泉州,当上了海员。对刚学过的知识做一个简答的回顾,他们会见到怎样的海船?装载一些什么样的货物呢?他们的商船可能会去哪些地方?商船进出泉州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本,迅速解决。
拓展探究:想一想,人们在贸易中会使用什么货币?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交流后明确这是商业发展的表现。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思想,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开放和创新之目的。
5、美满结局:几年后,兄弟俩攒了些钱,到苏州置办了一些田产,接来母亲,娶妻生子,过上了安定生活。此后,老大继续从事海上贸易,老二则勤学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对比探究: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什么?(反映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合作:请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临安街市见闻,形式不限。(提示:可用语言描述、小品表演、讲故事、绘画等形式,从街道的布局、商铺、人流、交易场景、交易中的商品货币等进行描述。)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下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
三、走进历史,合作探究
出示三段资料,分别是对南方不同发展时期经济发张的不同描述:
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大多很贫困
宋朝时)朝廷时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忆一忆:南朝时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找一找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小组合作交流得分方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收集信息,整理相关资料;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作业:
假如你是一位南方政权的皇帝,你将如何解决广大子民的吃饭、穿衣问题?请你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看看谁能做一位优秀的好皇帝。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历史认同感,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化开放性思维能力。
(附)板书设计
一、经济发展的原因
环境:相对安定
劳力:大量增加
技术:不断进步
自然:条件优越
二、经济繁荣的表现
农业发展:水稻;棉花;茶叶
手工业兴盛:纺织;制瓷;造船
商业繁荣:城市;贸易;货币
三、经济重心转移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