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三年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选择题
1.12年考牛顿第一定律,13年考牛顿第二定律,14年考磁生电的几种情况。
2.12年考平抛运动,13年考受力平衡和临界情况,14年考左手定则。
3.12年考动态平衡问题,13年考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安培力计算公式,14年考带电粒
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4.12年考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13年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4年考胡克定律受力分
析。
5.12年考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受力分析,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之间的关系。13年考库
仑定律及平行四边形定则。14年考电磁感应定律。6.12年考转动切割感应电动势公式E=1/2BL2ω和法拉第定律,13年考物理学史,14年
考万有引力与航天,开普勒三定律。
7.12年考楞次定律、安培定则。13年考万有引力与航天,14年考运动学临界问题。
8.12年考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13年考运动学临界问题,14年考点电
荷的电场分布和等势面。
12年考牛顿第一定律,平抛运动,动态平衡问题,变压器,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法拉第定律,楞次定律,安培定则,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牛顿三定律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两题,相互作用一题,交变电流传感器一题,电磁感应两题,静电场一题。)
13年考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平衡和临界情况,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和安培力计算公式,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库仑定律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物理学史,万有引力与航天,运动学临界问题。(牛顿三定律一题,相互作用两题,恒定电流一题,静电场两题,物理学史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一题。)
14年考磁生电的几种情况,左手定则,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胡克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万有引力与航天和开普勒三定律,运动学临界问题,电荷的电场分布和等势面。(电磁感应一题,磁场两题,相互作用两题,电磁感应一题,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和航天一题,静电场一题)
实验题
9.12年考螺旋测微器(估读),13年考平抛运动(相互作用),14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10.12年考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13年考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恒定电流),14年考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恒定电流)。
大题
11.12年考共点力平衡(相互作用),13年考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应用(静电场),14年考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12.12年考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磁场),13年考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牛顿运动定律),14年考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机械能及其守恒)。
13(选修3-5).12年考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动量守恒定律,13年考原子核的结合能和动量守恒定律,14考天然放射性和动量守恒定律。
第二篇:近三年高考文理科数学试卷考点及其分值分析
近三年高考文科数学试卷考点及其分值分析
一.选择题
1.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 分值:5 2.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分值:5 3.命题的否定 分值:5 4.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分值:5 5.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性质 分值:5 6.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分值:5 7.分段函数的应用 分值:5 8.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分值:5 9.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分值:5 10.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 分值:5 11.独立性检验的应用,概率与统计,程序框图 分值:5 12.程序框图,计算题;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值:5 13.双曲线的简单性质,计算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值:5 14.函数的图象及其变换,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值:5 15.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分值:5
二.填空题
1.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分值:5 2.向量的模 分值:5 3.线性回归方程 分值:5 4.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分值:5 5.简单线性规划,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 分值:5 6.等差数列的性质,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分值:5 7.椭圆的简单性质,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值:5 8.绝对值不等式 分值:5
三.解答题
1.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函数图像,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分值:12 2.类比推理,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值:12 3.等比关系的确定,数列递推式,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值:12 4.空间几何综合问题 分值:12 5.二次不等式与实际问题 分值:12 6.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分值:12 7.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分值:12 8.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分值:13 9.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 分值:14
近三年江西省理科高考数学试卷考点及其分值分析 一.选择题
1.集合运算、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分值:5 2.复数模的概念、四则运算 分值:5 3.诱导公式与和差角 分值:5 4.抽象函数奇偶性 分值:5 5.全称与特称命题 分值:5 6.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分值:5 7.三视图与直观图 分值:5 8.含参数不等式与零点 分值:5 9.古典概型 分值:5 10.双曲线几何性质与数量积 分值:5 11.三角函数图像性质 分值:5 12.圆锥体积 分值:5 13.程序框图 分值:5 1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分值:5 15.二倍角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分值:5 16.线性约束条件、全称与特称命题 分值:5 17.直线与抛物线、向量运算 分值:5 18.二项式通项 分值:5 19.导数、函数零点与参数范围 分值:5 20.组合体三视图与表面积 分值:5
二.填空题
1.函数奇偶性 分值:5 2.椭圆与圆的方程 分值:5 3.推理与证明 分值:5 4.线性规划与斜率 分值:5 5.向量的和与数量积 分值:5 6.正弦定理、和差角公式、三角形面积 分值:5
三.解答题
1.正弦定理、和差角公式、三角形面积 分值:12 2.递推公式与等差数列、裂项相消法求和 分值:12 3.等差数列通项与求和 分值:12 4.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平均数与方差、正态分布 分值:5.线面垂直与线线垂直 分值:12 6.三棱柱中的线线关系、二面角 分值:12
7.散点图、函数模拟与线性回归 分值:12 8.求轨迹方程、直线与椭圆相交弦长与面积最值 分值:12 9.导数几何意义、直线与抛物线,导数与单调性与最值,参数与零点问题 分值: 10.平面几何直线与圆 分值:12 11.解含绝对值不等式与三角形面积 分值:12 12.均值不等式、解不定方程 分值:12 13.方程互化与函数(三角形面积,线段长)最值 分值:12
第三篇: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分析
近三年河北中考物理分析
张敏
2018年中考物理命题遵循课标及考试说明,聚焦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建立模型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试卷特点:
1、立足基础,考查基础知识;
较多的习题停留在布鲁姆目标分类的初级认知即记忆、理解、应用层面,为增强学生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究能力提供指导。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要求: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这些内容2018年中考题都有体现。
2、贴近生活,倡导学以致用;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试题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通过加强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3、稳中求变,创新命题思路;
通过对比,2018年的中考物理与2017年题型、题量、分值分布、知识排布都很平稳,突显科学方法、加强能力培养始终如一。题的难度略有下降。注重知识的延展、综合,明确分析方法、突出逻辑思维严谨性,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有突破,需要不仅学知识,还要多问为什么,在实验及实践中获得真知。
4、数形结合,突显数学知识;
依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式及识别函数图像,在多选题22题C选项、实验题33题拓展、34题图像判断、37、38题均有体现,这些题又是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拔高点,能体现思维的差异。
5、实验探究,突出科学方法;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依据课标知识与技能要求: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2018年中考中充分体现。考题也符合课标过程与方法要求: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从审题到答题都有体现。
例如,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中具体要求: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转换成考题实验每题都有明确的问题。
二、2018年中考物理题目分析
(一)、15至22题,选择题。
15题,估测题,主要考察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和基础知识的记忆。20题C选项考察了科学家,也属于此类问题。可以推测的题目选项容易做,需要记忆的选项,记不住或记不清就只能靠猜。
16题,声与电磁波。主要考察学生声和电磁波的区分及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17题,物态变化。主要考察六种物态变化和相应的吸放热情况,涉及晶体和非晶体概念,需要记忆准确。
18题,力学基础知识。主要考察力学基本概念,能量转化,惯性易错。
19题,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考察凸透镜成像规律。把握准规律,多选也能准确选项。理解+ 记忆
20题3分,电与磁。主要考察磁现象的应用。电磁那一章知识的记忆。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记忆。
21题3分,浮力综合题,浮力结合压强,有难度,需要学生有很扎实的逻辑和计算基础功底。初二时学生提高不到综合的高度,初三复习段得拿出时间和心境。
22题3分,电路图分析与计算题,选择题中最花时间的一个题,考察电路图相对实物图较简单,但综合性比较强。
选择题存在的问题:
1、知识理解不全面,2、概念记忆不精准。解决的办法是依靠专题复习,同类知识集中训练,做到清楚明确。
(二)、23至27题,填空题。
23题,电能表、电能、电功率。注意单位。理解记忆。24题,光现象分类考察,常规题型难度低。理解记忆。
25题,功和机械效率小计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功率的公式考察,机械效率的计算也很基础。理解记忆。
26题,内能常见题型,精准概念类问题。专题练习。
27题,考察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精准概念类问题。
(三)、32至34题,实验题。
32题,大气压问题,常考题,或易或难,专题组织搞透。精准概念类问题。
33题,杠杆实验题,基础知识题,拓展应用性比较强,需要平时训练到位。理解记忆。34题,焦耳定律实验题,综合性强,文字填空,需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理解记忆。
(四)、37、38题,综合计算题,力学、电学。
37题,纯压强综合题,不结合浮力计算。前两问考察基本公式计算,很简单,第三问计算量比较大,需在有逻辑和方程能力,容易错,包括问题思维的技巧。理解记忆。
38题,电学综合计算题,虽然是常见的分类讨论但作为压轴题难度依然是比较大的,需要学生很强的分析能力。理解记忆。
综上所述,失分原因有两点,精准概念记忆类和逻辑理解记忆类。解决办法就是专题复习全面并明确。如何做到事半功倍,专题练习的选题很重要,题目精练、知识点和技能全面,学生要学透。
三、所考查知识的覆盖面:
2018年中考物理知识点覆盖面综合来看:A层级的覆盖面小,主要集中在声、光、磁、部分热的现象,联系生活注重实际,进行判断、记忆的内容;B层级的内容集中在力与电的理解与应用;C层级的内容集中在电和力,几乎全覆盖,重在解决问题;还有一些技能的掌握,比如识别表盘,画图等。突出主干知识,引导在完整的知识系统中体会严谨科学的思维过程及方法。
2016年试题中20题(多选)考查的是电与磁的知识,2017年电与磁的知识点考查放在了16题改成了单选,改成了利用图片考查电与磁知识,难度不大,但是需要认真审题。2017年在20题(多选)的位置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知识。
2016年试题中21题(多选)考查的知识载体是用手按压在弹簧上的木块,主要考查平衡力,弹性势能及对木块的受力分析。2017年的21题是以滑轮组为载体考查功率、机械效率等相关知识。
整体来说选择题保持了稳定,但是从以上对多选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按照以往规律进行按题号押题是没有意义的,按部就班将所有基础知识复习到位才是制胜法宝。
总之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同时进行了大胆创新,这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命题思想,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第四篇:8.近三年高考文言文答题分析
近三年高考文言文答题分析 2009年春考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①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②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
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③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禨④。由是寺之人皆神之,.
人莫敢夷。
《史记·天官书》及《汉书·志》有地长之占,而亡其说。甘茂盟息壤⑤,盖其地有是.
类也。昔之异书,有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帝乃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其言不经见。今是土也,夷之者不幸而死,岂帝之所爱耶?南方多疫,劳者先死,则彼持锸者,.
其死于劳且疫也,土乌能神?余恐学者之至于斯,征是言,而唯异书之信,故记于堂上。
【注】①陬(zōu):角。②甓(pì):砖。③锸(chā):铁锹。④禨(jī):吉凶征兆。这里用作动词。相信吉凶征兆。⑤甘茂:秦丞相。息壤:秦国地名。
17.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2)其人鬼且禨()..
(3)而亡其说().
A.自圆其说.(4)其言不经见().D.貌合神离 .18.以下加点词与“其人鬼且禨”中的“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不胫而走C.降龙伏虎..
19.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A.鲧窃帝之息壤.B.岂帝之所爱耶 .D.而唯异书之信 .C.余恐学者之至于斯.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之敢夷。
(2)甘茂盟息壤,盖其地有是类也。
21.简述本文的思想意义。(2分)
17、一、命题目的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错题类型
错(1):负责、担负
错(2):装鬼、信鬼
错(3):消除、丢失
错(4):在经典中
三、错题分析
错(1):用“负责、担负”来作答,表明这部分考生缺乏“古今异义”意识,采用了现代汉语“组词法”的习惯思维释义,这是文言实词解释的大忌。出题者是故意设置的陷阱,考生应避免用现代文阅读的习惯思维来处理。
错(2):回答用“装鬼、信鬼”,表明释义时有词类活用意识,可惜这部分考生只注意词的通常意义,而忽略了词的语境意义,没有结合上下文分析推断再确定。这也是考生在解释文言实词时要避免的方法。
错(3):回答用了“消除、丢失”,暴露出一部分考生对该实词义项的掌握不全面。“亡”作 1
“无”讲,作为通假字,文言文中随处可见,实属不细心所致。
错(4):用“在经典中”来作答,这显然是语境意识不强,不能根据前后文来推断该词的意思所导致的结果。
四、解析及正确答案
文言实词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常见实词”,即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一般可以结合上下文推测出来;三是“理解”,即不考一些名词术语,而是侧重于考查通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常见文言实词,主要应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活用词等语言现象。一词多义,一般来说,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之分。除假借义而外,引申义、比喻义与本义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意义联系,其中本义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往往又联系着字形。如“负”,会意字,从人从贝,本义是“用背驮物”,故有“背、载”之义,(如“负荆请罪”);抽象表达为“承担”,(如“忍辱负重”);背上背物,即背上有所“靠”,再引申为“依仗、凭借”,(如“负隅顽抗)”;古代“败”用“北”表示,而“北”即“背”字,故又有“败”义,(如“决一胜负”);“失败”了当然“对不起”人(自己或他人),(如“忘恩负义”)。
本试题中,“负”、“亡”两字不仅在《考试手册•语文•附录•300词》里均可以找到,而且是在初中常见词里,可见多么“常用”。“鬼”位于谓语的位置上,名词活用为动词。“经”,虽常见,但同学们熟悉的义项放在这里均不太合适,所以需要分析推断。这里应该是“常”的意思。作为旁证的是,现代汉语“经”与“常”往往连用。出自《考试手册•语文•附录300词》的有两个,应该说已经占到了一半,但还有一半不在此列。看来命题者只是承认这些词很“常见”,但不愿自己被局限住。即使存心想让四个词全部为“常见”的,也难找到合适的文言选段。所以大家基本上不要认为“实词考查范围不会超出这300词”。当然,“着重复习和落实这300个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这个思路还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1)承担(顶着)(2)迷信鬼神(3)同“无”,没有(4)常
18、一、命题目的考查的角度,是要求考生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理解该词在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本题重点考查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即词类活用的辨析。
二、错题类型
错1:回答选择了“A”
错2:回答选择了“D”
三、错题分析
错1:选“A”的考生,表明他们基础薄弱,题干中“禨”字的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也许都未能理解。
错2:选“D”的考生,基础不牢,能判断出“禨”和“貌”多是名词,但不能辨别两者间不同的语法功能。
四、解析及正确答案
词的活用,就是一个词本来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和作用,是属于某一词类的,而不兼其它类,但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可以临时属于另一词类,即具有另一词类的语法功能和作用,它的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代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把瓮当作,用绳系)
(2)能愿动词+名词
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杀)
(3)副词+名词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祭祀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4)名词+补语
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促织》)(杖打)
(5)用在结尾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向东去,向西去)
(6)用“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本题中的现象,可注意两点:其一,根据“禨”字的部首,可推断出它的词性和意义范畴;其二,依据“鬼且禨”中的“且”字——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可推断出“鬼”、和“禨”都应该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的意思。A中的“圆”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圆”;B中的“胫”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长腿;C中的“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D中的“貌”,名词做状语,在外表上。正确答案:B19、一、命题目的对虚词的考查,一般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包括词性和成分),而本题只要求区别“用法”。
二、错题类型
错1:回答选择了“AB”
错2:回答选择了“AD”
三、错题分析
错1:选“AB”作答的考生,认为两句中的“之”字都是出于主语与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看清A句开头已有“鲧窃”作主谓语,是不细心阅读所致。
错2:选“AD”作答的考生,也认为两句中的“之”字都是出于主语与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这是基础不牢,掌握不准确的结果。
四、解析及正确答案
对虚词的把握,应从意义和类别两方面来着手,这两者的重心是意义。所以,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把辨识虚词意义放在重要位置。虚词的意义,就是一个虚词依附在某个实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虚词的意义不像实词那样实在,有些甚至只有语法意义(即语法作用),而没有词汇意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当掌握那些常用而重要的虚词意义,即判断和辨识“它”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词语。
虚词的类别,就是虚词的词性,就是虚词词类的具体划分。我们习惯上把古汉语虚词分成四类:副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同时,代词亦归此类。我们学习虚词,要求把这几类虚词的界限分清楚,对于文章语句中的虚词,要基本上能够判断出它们的词性来。不仅要知其大类,还要知其小类。就是说,我们还应知道,代词有“人称”、“疑问”、“指示”之分;副词有“时间”、“范围”、“程度”、“情态”等之别,等等。
本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方式,是最常见的“比较”法,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用法。题型设置为四选一。这需要我们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并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A中的加点词是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
间;B项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不过,关于B项中“之”的用法有可能存在争议);C项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D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起提前宾语作用。正确答案:B、C20、一、命题目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着重考查句子中的句式现象和重点词语。
二、错题类型
错1:因此寺庙中的人把它看成神,人们不敢铲平它。
错2:甘茂定盟于息壤,大概是那地方也有此类情况吧。
三、错题分析
错1:漏译了范围副词“皆”;“人莫之敢夷”的宾语前置句式翻译得不到位;还有译句中“它”的指向意义不明确。这样的翻译最多的1分。
错2:这个句子的翻译,除了“其”字外,其余的意思都对了,但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译文显得半文半白,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这是需要考生力求避免的。
四、解析及正确答案
文言文句子的翻译,首先是把握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是指一个句子中最重要的词的意义,尤其要把握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通假字、活用词等等。其次是注意句子的通顺。“句子通顺”就是准确辨识各种文言句式,尤其要注意每一种句式中的特殊现象,例如,没有“„„者,„„也”标志的判断句式,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式,省略句式“省略”的具体内容,以及倒装句式的四种形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和谓语前置等),以保证句子翻译通顺并符合逻辑。最后是保证意思明确。“意思明确”就是在文言文句子翻译中,除了涉及到众多的词义和句式特点以外,还需要了解修辞格、文化意义、情感色彩等常识。古人在表达时,由于所处年代的政治氛围,道德规范,文化背景,民俗习惯等要素,使得作者在表达文意时,“染上”了较明显的“时空”色彩,这些色彩是那个“时代”的标志,那个“作者”的标志,也是我们翻译文章时容易忽略的障碍。文言修辞格的准确翻译也是“意思明确”的重要环节。在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借代、比拟、对偶、夸张等修辞格,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保留“原修辞格”还是“还其本来面目”。
就本题而言,“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的高考要求是“直译”,即一定要字字落实,句句落实。重要的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个都不能含糊。“神”是名词活用为意动,“把„„看成神异的现象”;“盟”也是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订盟”。
正确答案:(1)因此寺庙中的人都把它看成神异的现象,没有人敢铲平这块鼓起的土。(得分点:神、夷、宾语前置句“人莫之敢夷”)(2)甘茂在息壤订盟,大概是因为这地方也有这一类(土地自己增长)的情况吧。(得分点:盟、盖、是)
21、一、命题目的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二、错题类型
错1:柳宗元关心民生疾苦,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
错2:体现了柳宗元正确的世界观,规劝学者不要相信鬼神。
三、错题分析
错1:这样的解答,说明这部分考生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错2:类似于这样的答案不少见,问题出在两个方面:其一,前句太虚泛;其二,前后句次
序颠倒了。应该先写实,即具体内容;后提炼,即本文的思想意义、思想价值。
四、解析及正确答案
“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近年来对“文意的把握”的考题越来越多,侧重于“理解文意”的考题已经接近或超过对文言文字、词、句“知识性”的考查。对文章观点的把握,对文章层次的分析,对文章事件的概括,对语言修辞的理解,这类题目已经是语文试卷上文言文阅读题的“常客”。
记叙性文言文,要“了解”围绕人物发生的事件,以及在事件中人物的行为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表现;要“理解”通过这些关系和表现反映出来的人物品行和思想。一般情况下,考试所选择的文言语段以“叙述后略有概括或议论”或“议论后再叙述”的文体为主。
就本语段而言,虽曰“记”,实质也同柳氏的其它“记”体散文一样,目的都在于说理。那么,本文要表达的“理”是什么?我们来看结尾这一句:“余恐学者之至于斯,征是言,而唯异书之信,故记于堂上。”“是言”是什么?就是迷信鬼神的说法。从“恐 ”字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与认识了。再看前面的议论:“今是土也,夷之者不幸而死,岂帝之所爱耶?南方多疫,劳者先死,则彼持锸者,其死于劳且疫也,土乌能神?”连用反问句,表示质疑、否定。这样分析下来,作者的思想倾向性就十分清楚了:批判鬼神迷信。然后再分析其“意义”,即价值,通俗的说法是“亮点 ”,进步性。远在唐代,就清醒地批判鬼神迷信,可见:体现了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正确答案:要点:批判鬼神迷信,体现了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第五篇: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总体分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总体分析
近三年的语文试卷,10年简单,而11、12年相当较难。
一、基础题部分
1、读音:2010、2011年河北省考卷均考了读音,并且是常见误读字音。而2012年河北省用的是新课标试卷,除去了读音这部分内容。
2、成语:近三年高考全考了成语,每年的四个选项中,最多有一个是不常见的,其余三个平时模拟题常见。
3、修改病句:搭配不当三年都考。成分残缺和赘余三年全考,其中10、11年考的成分残缺,12年考的成分赘余。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10、11年考。词序不当12年考。
4、排序题:考学生的语言连贯能力,每年考试内容不定。相对简单。
5、现代文阅读:每年必考。12年新课标把现代文阅读放在了第一题。现代文阅读以说明文或者科技文为主。
二、文言文和诗歌部分
1、文言文阅读:
近三年文言文全部是人物传记,而且相当简单。考得实词都是重点实词,课本学过的文言文中都有相关实词;分析人物某一性格特征和总结文言文内容两个题,只要读懂文言文,基本不成问题。
文言文翻译部分,10年比较简单,11、12年相对比较
难。
2、诗歌鉴赏11、12年考的是周邦彦和晏几道的词,属于名家作品,相对简单。10年考的则不是名家名篇,因为作者不了解,理解起来相对较难,而且但情感比较容易理解。
3、名家名篇默写
近三年默写侧重考的是文言文中的名句,诗歌默写相对较少,平时应侧重背诵文言文。
三、阅读10、11年依旧是杂乱的阅读,文学作品分类不明显。12年开始则分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阅读两部分,二选一来做。文学类一般是一篇小小说或小说选段,实用类阅读则一般是人物传记。学生做题有了选择权,可根据自己特长来选择,其实降低了考试的难度。
四、主观题(小题)
1、仿写句子:每年都考,10、11年是考察比喻的修辞手法、12年考拟人的修辞手法。
2、选词填空:只有11年考。
3、补充句子:
10、12年都考,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和逻辑能力。11年则考察了学生的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五、作文
10年是看漫画写作文,11、12年是材料作文。10年相对比
较难,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11、12年则比较切合社会热点、因此学生必须要关注每年的热点。